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表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年月时间指导老师日实验名称 : 室内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拟实验目的:比拟室内与室外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室内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室外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年月指导老师时间日实验名称 : 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实验器材: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黄昏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黄昏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3、把测得的气温填入表格。
观察到的现象:1、一天中〔〕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是:〔〕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年月时间指导老师日实验名称 : 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目的:比拟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向阳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背阴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1、〔〕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的地点。
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年月时间指导老师日实验名称 : 自制风向仪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器材: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观察到的现象:1、风向是指〔〕的方向。
科学实验报告单
1、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2、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3)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目的:认识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的作用。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11)
三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我们对磁铁的了解
实验目的:认识磁铁
:
实验器材: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实验步骤: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科学实验报告单(8)
三 年级下册
班次
实验组别
时间
年月日
实验者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步骤: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
2、探究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清水、一个透明塑料杯、一个勺子实验步骤:1、用眼观察杯中水的颜色,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凑近杯子,用鼻子闻水的气味,没有闻到特殊的气味。
3、将水缓慢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发现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4、用勺子把水舀起来,再倒回杯子,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结果: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材料:食盐、沙子、白糖、三个透明杯子、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一勺沙子,搅拌后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情况。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白糖,搅拌后观察白糖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一个气球、水槽、水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2、将塑料瓶底部扎几个小孔,放入水槽中,观察气球的状态。
3、挤压塑料瓶,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未挤压塑料瓶时,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挤压塑料瓶后,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受到挤压时会排出。
四、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材料:温度计、热水、冷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单位。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冷水中,等待一会儿,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将温度计从冷水中取出,擦干,再放入热水中,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五、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铁钉、塑料片、纸片实验步骤:1、用磁铁分别靠近回形针、铁钉、塑料片和纸片,观察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六: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八: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九: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三: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五: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十六: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实验步骤: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2、与同学讨论水面产生波动的原因。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66分)1.《听听声音》中描述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刺耳”三组科学词汇。
下列声音中,属于刺耳的是()。
A.窃窃私语声B.钢琴声C.鞭炮声2.在下列乐曲中,音符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1 2 3 4 5 6B.6 5 4 3 2 1C.4 4 3 3 2 23.小明用力按压鼓面,发现鼓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鼓面没有()。
A.发生形变B.发生振动C.受到外力4.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沿,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鱼缸→空气→鱼B.鱼缸→水→鱼C.空气→水→鱼5.耳朵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部分是()。
A.耳郭B.听小骨C.鼓膜6.调节音箱上的声音旋钮,改变了声音的()。
A.音量B.节奏C.音高7.要让正在发声的音叉立刻停止发声,应该()。
A.不再敲了B.马上用手按住音叉,使它不再振动C.继续轻轻地敲8.用不同的力量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不同,以下表示振动幅度最大的是()。
9.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0.利用钢尺探究声音强弱的实验中,以下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A.用不同的力量拨动钢尺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11.敲击铝片琴时,小明先轻轻敲击最右边的铝片,后重重敲击最左边的铝片。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实验器材:白醋20ml、小苏打30g、瓶盖7个、白砂糖、实验、密封袋
实验步骤:
实验一:观察有气体产生的气体
1.准备6个塑料瓶盖,把它们分为两组,每组3个瓶盖。
2.在每组的3个瓶盖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盐和小苏打。
3.在第一组的三个瓶盖中滴入水,在第二组的三个瓶盖中加入白醋。
4.观察哪个瓶盖内有气泡产生。
实验二:收集气体
1.取一个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
2.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
3.封好袋口,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观察发生的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大量,反应后的液体温度比原来要。
实验结论:
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会产生的物质,它们的变化是变化。
实验步骤:
1.用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
2.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
3.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一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
4.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观察孔观察 “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
观察到的现象:
月球纸片离地球纸片近的时候观察到____,离地球远的时候观察到____。
实验步骤:
1.找一张边长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纸板按图打上7个小孔。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厘米、12厘米、15厘米、17厘米、27厘米、 27厘米、14厘米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小球。
3.用投影仪的光从不同侧面照射它们,记录下橡皮泥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我的记录:
观察角度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温度因素对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的调控作用。
实验材料:1. 大豆种子2. 温室3. 温度控制设备4. 温度计5. 水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营造适合植物生长的温室环境,确保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恒定;b. 准备大豆种子并浸泡在水中24小时,以促进其发芽;c. 根据实验设计设置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处理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设置:将温度控制设备分别设置为以下三个温度条件:a. 高温组:设定温度为40℃;b. 常温组:设定温度为25℃;c. 低温组:设定温度为10℃。
3. 对照组设置:将温度控制设备保持在室温(25℃)下,作为对照组。
4. 实验操作:a. 在每个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大豆种子;b. 每个处理组和对照组使用相同容量的水进行浇灌;c. 确保每个温度条件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光照条件相同。
5. 实验观测:a. 每天记录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并进行比较;b. 按照实验周期记录每个温度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株高度、根长、叶片数量等。
实验数据与结果:以下是实验期间观测到的数据和结果:1. 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在高温组,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65%;在常温组,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85%;在低温组,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50%;在对照组,大豆种子的发芽率为80%。
2. 植物的生长情况:在高温组,植株高度为15cm,根长为10cm,叶片数量为8片;在常温组,植株高度为20cm,根长为15cm,叶片数量为12片;在低温组,植株高度为10cm,根长为8cm,叶片数量为6片;在对照组,植株高度为18cm,根长为12cm,叶片数量为10片。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和植物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2. 较高温度(40℃)下,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明显降低,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实验目的:1、学会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1、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1)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2)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4)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5)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3、观察(1)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3)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实验现象: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呈长方形。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清晰可见。
细胞核被碘液染成了深色,液泡较大,充满了细胞液。
实验结论: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组成。
二、实验名称: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目的: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实验材料:四个透明塑料容器、绿豆种子、纸巾、水。
实验步骤:1、在四个透明塑料容器的底部铺上湿润的纸巾。
2、在每个容器中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
3、对四个容器分别进行以下处理:(1)容器 1:不做任何处理,提供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作为对照组。
(2)容器 2:加入过多的水,使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提供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篇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三: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四: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篇九: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班级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小组成员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一: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十五:XX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步骤: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结论:我认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指导教师:吴洪梅评定等级(时间):优秀6.8篇十六:实验报告单班级三(2)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实验全体同学者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步骤: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
篇十七: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年级班姓名
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的水,记号笔在水面好标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烧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子里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观察水结冰后的高度。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4)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5)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7)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9)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12)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1、唾液能消化淀粉的验证实验:实验仪器:碘酒,滴管,试管,淀粉液、馒头等。
实验过程: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将两个试管放入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个试管中放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没有变化,没有加入唾液的淀粉变蓝了。
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2、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的实验实验仪器:水槽、玻璃吸管、集气瓶、烧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火柴等。
实验一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气体,在水中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然后将瓶子从水中取出;2 把瓶盖声上的玻璃片打开一个小口,将燃烧着的火柴慢慢放入瓶内,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实验一现象:燃烧的火柴熄灭了。
实验一结论:呼出的气体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二步骤:1、按课本中的装置,经过弯玻璃管吸气,让瓶外空气经石灰水进入人体,石灰水有变化吗?(没有变化)2经过直玻璃管向石灰水内吹气,石灰水有变化吗?(有变化)这说明什么?实验二结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概括出呼出的气体中含氧气少、二氧化碳多。
推想出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凸透镜成像实验仪器: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
实验步骤:1、将点燃的蜡烛放于凸透镜和纸屏中间,立在桌上,使它们在一条直线上,并使火焰、镜面、纸屏的中心高度大体相同。
2、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屏的距离,在纸屏上可以看到蜡烛的像吗?像是什么样的?3、研究像的大小与成像的规律是怎样的?实验结论: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1、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
2、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3、当凸透镜距纸屏和距蜡烛相等时,形成的是相等的像。
4、种子发芽条件的对比试验方案通过验证试验,观察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表格版本)
1.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
2.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3.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
4.试着分别把潮湿的沙和黏土团成小球,观察经过多长时间它们能平摊在纸上。
5.用手指分别蘸取少量潮湿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2.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
教师评语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观察凤仙花的结构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镊子、凤仙花的花朵
实验步骤
1.使用镊子,小心地从外到内撕下花的各个部分。使用镊子时动作要轻,防止将花的某一部分弄坏。
2.解剖下来的花的各个部分要分类摆放,并标注每
实验员签字
学生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科目: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
老师
实验名称
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时间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各类岩石、标本盒、标签
实验步骤
1.清理:将采集到的岩石和矿物用清水清洗干净,擦干水分,放在阴凉、通风处彻底风干。
2.编号:将岩石和矿物分别编号。
3.识别:观察每一块已编号的岩石和矿物,对照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图鉴,识别采集到的标本。
电池、两个小灯泡和小灯座、两个开关、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
1.画出小组设计的电路图,说出电池(房间电源)、两个小灯泡(两盏电灯)、两个开关各在什么位置?怎样组成一个电路?
2.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3.检测电路。检查电流能否顺利通过小灯泡,开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是否有使电源短路的错误连接。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现象
实验一:铁屑附着在磁铁上,而木屑留在了盘子里。
实验二:白糖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溶解,沉在了水底。给白糖
水加热,蒸发皿中的白糖水最终会变成粘稠物或变黑。
实验结论
实验一:用磁铁可以把火鹤在一起的木屑和铁屑分离。
实验二:沙子和白糖混合后可以分离。
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类及形状》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类及形状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
木块、牛奶、牙签、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观察木块木块用手摸一摸。
2、把袋装牛奶用手轻轻捏一捏,再放到水槽里,用牙签扎一个小孔,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将橡皮用细线固定好,提起橡皮,将其放在纸屏与手电筒之间,使纸屏、橡皮和手电筒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1)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2)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3)拿走橡皮,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的发现
打开手电筒,纸屏上会出现橡皮的影子。
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橡皮的影子消失。
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植物的茎》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实验材料
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大全
实验步骤:
1.打开地球模型,观察地球模型剖面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实际数据:地壳17km、地幔2865km、地核3400km。
3 .观察立体地球仪上海洋和陆地分布情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4.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在向阳通⻛处晾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用不同信息传播方式制作独轮⻋
实验器材:独轮⻋模型、制作文字说明、视频。
实验步骤:
1.两组同学分别用文字和视频两种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单独按照制作要求完成模型的制作。
3.保持两个凸透镜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凸透镜B,比较所看到的图像。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验组别:小组长:
实验合作者:
指导老师:实验日期: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昆虫
实验器材:放大镜、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 1套
实验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而是一节一节的;
2.只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向,观察电磁铁的南北极是否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教师评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 实年月日 第节
实验名称: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实验器材:长约3米的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电池、电池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2.演示、介绍我的小船。
实验结论: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5实验名称浮力实验目的研究物体沉浮的秘密实验材料弹簧秤、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刻度杯、细线实验过程实验一: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实验二: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实验结论: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科学实验报告单6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实验目的探究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材料弹簧秤、钩码、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实验过程: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7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目的研究马铃薯的沉浮与什么有关实验材料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小铁片、浓盐水、食盐、白糖、烧杯、筷子实验过程: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实验结论: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科学实验报告单8实验名称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密度的液体对马铃薯受到浮力的影响实验材料马铃薯、钩码、弹簧秤、清水、浓盐水、酒精、量筒、太平、图片、糖水实验过程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
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烧杯里取一些盐水。
2、用滴管取清水往烧杯里滴(水要带颜色的)。
3、再分别在每个烧杯里倒入浓盐水、糖水和酒精。
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实验结论: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科学实验报告单9实验名称衣服能使身体加热吗实验目的研究衣服本身是否能发热实验材料毛线衣物、棉织衣物、可密封的热水、温度计实验过程:现分别测量笔袋和书本的温度,记录其数据;在测量外套分别包裹笔袋和书的温度,观察并记录实验结论: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科学实验报告单10实验名称给冷水加热实验目的研究水在变热、变冷过程中的变化实验材料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太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实验过程:(1)在试管里装满水,剪一块气球皮把试管口蒙住,用橡皮扎紧(2)把试管插在热水杯里,使试管内的水变热(3)观察气球皮的变化实验结论: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科学实验报告单11实验名称液体的热涨冷缩实验目的观察水在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实验过程:1、在平底烧瓶里加满冷水,滴几滴蓝墨水,用带橡胶塞和橡筋把玻璃管口盖紧标记。
2.把烧瓶放进热水里,观察水柱的变化,做标记记录。
3.把烧瓶拿出放进冷水里,观察水柱的变化,记录实验结论: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科学实验报告单12实验名称空气的热涨冷缩实验目的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烧瓶、玻璃管、常温水、热水、冰水、锥形瓶、气球实验过程:吸管一头装一点水,然后将另一头浸到装水的盆里。
这样吸管内部就密封了一定数量的空气。
用手(或其它热源)捂管子,但是不可用力。
空气受热膨胀,上端水柱被挤出。
实验结论: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科学实验报告单13实验名称金属的热涨冷缩实验目的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材料酒精灯、铜球演示器、钢丝条、刻度尺、木块、图片、资料实验过程观察一个铜球,还有一个金属环,铜球未加热时,刚好能通过金属环,把铜球加热后则,不能通过金属环。
实验结论: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14实验名称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实验目的观察研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铁丝、热水、铁夹台、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等实验过程:实验一: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结论: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科学实验报告单15实验名称传热比赛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实验材料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实验过程:把塑料勺、木勺、钢勺放在同一个杯子里,然后加热,看哪个吸收热的温度最高。
实验结论: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科学实验报告单16实验名称滴漏实验实验目的用水测量时间实验材料300毫升的塑料瓶子、100毫升的量筒、签字笔、铁钉、透明水杯实验过程:在瓶盖上用剪刀打一个洞,然后取100毫升的水,记时开始把水倒入水中。
记录好10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
实验结论:1瓶盖上的洞打得大,滴水的速度就快,水滴漏时间就短;洞打得小,滴水速度就慢,水漏完的时间就长。
2漏水所需的时间与水滴滴完的时间快慢有关系。
科学实验报告单17实验名称制作水钟实验目的设计制作水钟实验材料美工刀、塑料瓶、时钟、尺子记号笔实验过程1、制作一个滴漏。
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实验结论: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科学实验报告单18实验名称摆的观察实验目的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实验材料秒表、摆锤(螺帽)、摆绳(棉线)、支架实验过程1、观察讨论: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2、测量:用秒表测一测: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3、集体测量一次后反馈,问: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4、讨论:课本中的记录表为什么要让我们测三次或更多次呢?实验结论: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科学实验报告单19实验名称摆的研究实验目的研究影响摆的快慢因素有哪些实验材料摆绳(摆线)、三个大小相同轻重分别是20克、40克、60克的摆锤、铁架、秒表实验过程:实验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实验二: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实验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科学实验报告单20实验名称做一个钟摆实验目的研究摆长影响摆动次数实验材料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秒表、摆锤、金属圆片实验过程:1、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实验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科学实验报告单21实验名称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实验目的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实验材料硬纸板、木条、摆锤、秒表、剪刀、钩码、棉线、胶带纸实验过程1.观察计时器模型齿轮转动一圈的速度;2.制作、调试1分钟齿轮转动2圈的计时器;3.进行1分钟计时赛。
实验结论: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2实验名称昼夜现象模拟实验实验目的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实验材料小地球仪、蜡烛或手电筒、火柴、白纸、水彩笔实验过程:(1)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