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革命根据地讲解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介绍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介绍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那可是一座充满热血与记忆的宝库啊。
走进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就像是走进了一部鲜活的历史大剧。
馆内的陈列,就像一位位默默诉说的老人,把当年的故事一一道来。
这里面有破旧的枪支,你可别小瞧了这些锈迹斑斑的家伙,在当年那可是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得力助手呢。
它们就好比是战士们的拳头,每一把枪都曾经向着敌人发出怒吼。
那些粗糙的大刀长矛,虽然看起来很简陋,可在战士们的手里,就像是长了眼睛一样,在战场上杀敌无数。
这就像蚂蚁虽小,但是一群蚂蚁却能搬动比自己大很多倍的东西,这些简陋的武器在英勇的战士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
再看那些展示的衣物,补丁摞补丁的。
你能想象到当年的战士们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战斗吗?那衣服简直薄得像纸一样,在寒冬腊月,他们就靠着这样的衣服和坚强的意志抵御寒冷。
这和我们现在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还觉得冷的时候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们现在稍微有点冷就想躲进暖气房里,可他们呢,在冰天雪地里冲锋陷阵。
墙上挂着的一幅幅照片,那上面的人像仿佛都有了生命。
他们目光坚定,充满着对革命胜利的渴望。
这些照片就像是一扇扇通往过去的窗户,透过它们,我们能看到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老百姓在后方全力支援。
那时候的军民关系啊,就像是鱼和水一样亲密无间。
老百姓就是那广阔的水域,战士们这条鱼离开了水就不能存活,而有了老百姓的支持,战士们就能如鱼得水般地打击敌人。
馆里还有很多当时的文件和书信。
那些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了,但字里行间的力量却丝毫不减。
这些文字就像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革命的旋律。
每一封信,每一个文件,都记载着当时的战略决策,都诉说着战士们的心声。
它们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革命前进的方向。
在这个博物馆里,你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
那是一种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力量。
我们生活在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有时候会觉得生活中的一些小困难就像是天要塌下来一样。
可和当年的革命先辈们比起来,我们的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就像小石子和大山的对比,我们的那点烦恼根本微不足道。
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ppt课件
琼崖抗日根据地
❖ 1938年12月,中共琼 崖特委与国民党当局达成 协议,将海南岛游击队改 编为广东第十四统统率区 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 ,在冯白驹领导下,坚持 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 成立了琼崖抗日独立游击 队和琼崖苏维埃政府。
皖江抗日根据地
❖ 创建于1937年11月,以巢 县、无为地区为中心,东起江 浦,西抵安庆附近,南自青阳 、南陵,北至合肥,领导人是 李世农,新四军第7师,面积 约1.4万多平方公里,有10 个县级政权,人口240多万。 卓有成效的财政经济工作是皖 江抗日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 特色。
❖ 创建时间:1940 ❖ 地域:琼崖即海南岛,位于广东
省西南部南海中,其北部平原, 中部和东南部均为山地
❖ 领导人:冯白驹、马白山 ❖ 部队: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
十四区独立队
❖ 意义:在6年多的艰苦斗争中, 共作战2000余次,击毙日、伪军 3500余人,坚持到抗战胜利,完 成了保岛卫民的历史使命。是华 南敌后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个重 要战场。
湘鄂西根据地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 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
❖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到湘 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 湘鄂边和洪湖两个革命根据地。 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 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成一片,发展 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 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联县 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 余人。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 ”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 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 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革 命 根 据 地 与 抗 日 根 据 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 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 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 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 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 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 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 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 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 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
• 战果:
• 1、仪南战役,缴获了10万斤食盐织厂、造 币厂等大批机器物资.
• 3、开拓大片新区 。营山、达县、万源等 纳入,23个县(市),总面积4.2万余平方公 里。
• “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 区域
• 军队人数:5个师8万余人(川东游击队 编为红33军)
• 四、第四次反围剿:
• 张国焘“不停顿的进攻”路线
• 新集战斗和土桥铺战斗——被迫撤出鄂豫 皖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 小河口会议——同张国焘进行斗争
• 钟家沟会议——决定进川陕建立根据地
• 徐向前带领部队渡过汉水,进驻上元观地 区(摆脱被动局面)(15000人)
红安
红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 麓。是 黄麻起义的策源地, 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是 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中心。在这块土 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 两任国家主席.是全国将军人 数最多的县,是名副其实的 “中国第一将军县 ”
福田河合编为红四军 (12500人)
• 2),1931年4月张国焘到来鄂豫皖: • “改造各地党的组织和红军 ” (沈泽民、陈昌浩、曾中生、邝继勋等8人)
张国焘(江西萍乡人、北大教师、一大、 二大委员、组织部长)
• 二、第二次反围剿:
• 1、军队20000人:
• 2、列宁号——1931年,鄂豫皖军委在新 集专门设立了航空局,龙文光任局长,这 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航空局。
桌木雕成立第二中央
• 百丈战役-----8万余人减为4万余人.
• 3)、张浩(林育英)的挽救 • 4)、与红二方面军甘孜会师: • 1936年7月2日,在甘孜同红二方面军胜利
七
里
坪
七里坪在红安县城北25公里、大别山南 麓。七里坪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讲解词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景区讲解词各位游客大家上午好!欢迎来到红色旅游圣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参观游览,我是本次的景区讲解员赵毅舟,大家叫我小赵就行了。
在这儿小赵首先给大家讲讲今天的游览路线:铁血丹心广场、英勇烈士墓、无名红军烈士纪念园、红军烈士纪念馆。
在这里预祝各位游客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期望能和大家共度一个美好的旅程。
另外小赵还要提醒大家在游览过程中要紧跟团队,遵守游览秩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谢谢!在游览开始之前小赵想问大家一个问题,通江有一个美丽的别称,那么谁能告诉我是什么呢。
这位游客说的对。
就是一府三乡。
这一府便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川陕革命根据地了,而三乡便是那溶洞之乡、红军之乡、银耳之乡。
那么通江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苏区,其红色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那么今天就让小赵带领大家穿梭时空共同回到那硝烟弥漫的烽火年代吧。
好了,各位朋友,请随我这边走。
现在大家看到的陵园景区是为纪念红军入川60周年在2011年10月按照“庄严、肃穆、安静”三大要求,由来自全国5省10市的2000多名能工巧匠历时7个月修建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修缮后的陵园整体是极为壮观的。
现在景区面积有350亩,加上陵园保护区的话足足有1800亩,不仅完好的保存着埋葬有7823名烈士的全国最大的红军集墓,还将通江全境50余处、11428座、17225名红军烈士散葬墓迁葬至陵园,安葬红军烈士达25048名。
该陵园是全国唯一由红军为红军烈士建造的陵园,其中的红军烈士集墓是全国最大的也是仅有的红军烈士集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师范基地之一,更于2011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了30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
景区主要由铁血丹心广场、千秋大道、英勇烈士墓、无名红军烈士纪念园、红军烈士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古堡大城寨等几个重要景点组成。
我们景区是2012年5月9日正式开园的,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吴昌德、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世明、老红军代表等出席了开园仪式。
川陕革命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一个重要根据地,它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和米仓山脉,山势陡峭,深谷延绵,林深草茂,纵横两千余里,交通极为不便。
在这极其困难的环境条件下,川陕根据地军民与国民党反动派四川军阀刘湘、田颂尧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全苏会议上讲话时称川陕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退出鄂豫皖根据地,奉命向西战略转移,12月经陕南到达川北。
12月18日,红四方面军抵达通江县河口场,建立了川陕边界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赤北乡苏维埃政府。
此后,在川陕两省党组织和王维舟等率领的川东游击队配合下,开始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1932年12月下旬,红军经过浴血奋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及大部分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层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赤江(通江)、红江(涪阳)、南江、清江(巴中)县和巴中特别市等苏维埃政府先后成立,为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站稳脚跟打开了局面。
1933年2月,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和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相继召开,组建了中共川陕省委,并按照《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的原则,起草和通过了《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宣告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1933年5月,红四方面军在空山坝大捷中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派遣的四川军阀田颂尧发动的三路围攻,攻占了长赤、广元、仪阆、苍溪、江口、万源等7个县,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使根据地面积扩大了一倍。
1933年6,中共川陕省委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和红四方面军军事工作会议(即木门会议)先后召开,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和根据地反围攻胜利后的新形势,做出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川陕省党的任务”、“红军与地方武装”和“组织问题”等决议。
决定扩编军队,加强政治、军事和后勤工作。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故事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故事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位于中国四川省绵阳市的一个纪念馆,用以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为建立新中国付出生命的烈士们。
该陵园建于1959年,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
这个陵园的故事源自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指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四川和陕西两省建立起来的革命根据地。
在这个地区,红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为纪念在这场斗争中牺牲的烈士们而建立的。
陵园内有纪念碑、烈士墓地、烈士纪念馆等建筑物和设施。
参观者可以通过这些展览和陈列,了解红军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历程和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陵园内的纪念碑上刻有“忠诚革命事业,永垂不朽”的字样,寓意着烈士们的忠诚和英勇。
而烈士墓地中的墓碑上则刻有烈士们的名字和逝世日期,让人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烈士们为实现革命理想所付出的代价。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也成为人们缅怀烈士、追思革命历史的重要地点。
每年的重要纪念日,都会有许多人前往陵园瞻仰,并举行庄重的纪念活动,以表达对烈士们的敬意和追思之情。
这个陵园的故事,让我们铭记革命的英雄,也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故事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故事西南地区的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
在这片土地上,无数英勇的革命志士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书写了永载史册的红色故事。
这些感人肺腑的故事,既展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英雄风采,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和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川陕革命根据地革命的先驱,是邓小平同志。
在4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带领川陕边区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抵抗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进攻,建立了著名的川陕边区。
这个根据地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探索,为中国革命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各个角落,都有着许多感人的红色故事。
比如,在广元地区,有一位革命先烈李焕庭。
他曾是一位贫苦农民,但他却始终怀揣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在抗日战争期间,李焕庭带领一支小分队,在敌人的包围中,指引红军突围,并成功护送红军主力前进。
最后,他不幸牺牲,但他的英勇事迹激励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到革命斗争中。
另外,在陕北地区,还有一位伟大的共产党领袖毛泽东。
他在陕北率领红军,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战役,如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等。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带领红军游击队,在陕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有效破坏了日军的进攻计划,为全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战役和斗争,都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经典篇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故事的背后,是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始终紧紧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起了一支信念坚定、战斗力强大的领导队伍。
他们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仅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还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故事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们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于它们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他们以自己的坚定信仰和顽强意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为今后的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辉榜样。
回顾那段历史,我们不禁为川陕革命根据地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英雄们感到自豪和敬佩。
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
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毛泽东同志对川陕苏区的评价“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这使蒋介石和四川军阀都不得不在红四方面军的胜利面前发抖起来。
”“川陕苏区是全国第二大区域。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1932年12月战略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在川陕边区党组织和广大劳动群众的配合支持下建立的一块苏维埃区域。
“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徐向前、廖承志、许世友等在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岁月中立下了卓越的不朽的功勋,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和川陕的党组织及勤劳勇敢的川陕苏区人民,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党史、军史和新民主主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辟新区1932年6月,蒋介石置民族存亡于不顾,调集50多万兵力,对红军发动了第4次“围剿”。
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实行战略转移,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经鄂豫边境,战胜敌人围、追、堵、截,12月初到达陕南,随即翻秦岭、渡汉水、越巴山,18日胜利进入川北。
月余时间就解放了通江、巴中、南江三座县城及大部土地。
12月29日在通江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把通江东北、巴水上游(大通江河)划为赤北县,通江县改为赤江县,通江北部及小通江河流域和南江东部划为红江县,巴南二地划为巴中县(设在清江渡)、南江县,巴中县城为直辖特别市。
五县一市的苏维埃政府和县委于1933年2月初相继成立。
1933年2月7日,红军在通江召开五县一市党团员代表大会,到会60余人,代表地方党员200余人,成立了川陕省委,书记袁克服,组织部长余洪远,宣传部长刘瑞龙(当时未到职),妇女部长姚一善,秘书长吴永康。
在川陕省委领导下,同月中旬,在通江召开了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20名,选举熊国炳为主席,正式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川陕苏区的历史及宝贵精神
川陕苏区的历史及宝贵精神川陕苏区是指中国革命时期四川、陕西和苏维埃中央政府设在陕北(今陕西延安)的地区。
这个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建立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
川陕苏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7年,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后,四川、陕西的一些进步分子纷纷响应革命号召,开始秘密组织和开展革命活动。
随着国共合作的形成,四川和陕西成为共产党发展势力的重要地区。
1929年,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建立了中央苏区,随后又在四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在这些地方,共产党组织起义军队,开展土地革命、抗日救亡、农村包围城市等革命斗争,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的支持。
1931年,中央苏区和川陕苏区合并成为川陕省苏维埃共和国,设立了苏维埃中央政府。
这个政权发展了农村经济,提倡农民自治,实行土地革命,推进农村合作社运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成果。
川陕苏区还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和政治理论研究中心。
在这个地区,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人不断总结农村革命经验,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川陕苏区的宝贵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定的革命精神:川陕苏区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的象征。
在艰苦的山区环境下,党员和农民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不畏艰险,坚持斗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实事求是的精神:川陕苏区的党员和农民在经济建设和农村合作社运动中,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注重实践,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群众观点的重要性:川陕苏区的党员和农民坚信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积极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形成了群众路线的原则。
4.革命传统的继承:川陕苏区的历史和宝贵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财富。
总之,川陕苏区的历史和宝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宝贵经验和精神将继续激励和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前进。
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
全国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位于陕西北 部、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它 北起长城线上的陕北府谷、横山 ,南至关中淳化、旬邑,东濒黄 河与山西隔水相望,西临宁夏豫 旺、甘肃固原,面积约十三万平 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万。在抗日 战争期间,它居于特殊而重要之 战略地位。林伯渠曾经说过,边 区"一方面成为保卫西北的北门锁 钥,另一方面又成为坚持华北抗 战的重要后方。边区在军事上说 来,它是绾毂华北与西北的战略 支点"。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 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 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开辟了新的道路。说明中国共 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敌人很强大,革命的道路 还很长。也说明中共开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确 的革命道路。证明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合理性与可 行性
❖ 意义:皖江根据地经济呈现出 一片繁荣景象,不仅保证了第 七师和皖江根据地各级党政机 关的需要,而且还上缴新四军 军部,支援兄弟地区。
❖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包括洪湖区[石首、监利、沔阳(今仙 桃、洪湖)、江陵(今江陵县、荆州区、沙市区)、公安 、华容、南县、安乡、潜江、天门、京山、汉川、汉阳、 应城、云 梦、孝感等县全部、大部或一部]、湘鄂边区( 鹤峰、桑植、石门、慈利、五峰、长阳、恩施、宣恩、建 始、巴东、大庸、龙山等县大部或一部)、巴(东)兴( 山)(秭)归区、鄂西北区(房县、均县、竹山、谷城、 保康等县大部或一部)、荆当远区(荆门、当阳、远安、 宜昌、南漳等县部分)、松(滋)枝(江)宜(都)区、 洞庭特区(华容、南县、安乡、常德、汉寿、岳阳、湘阴 、益阳、沅江等县部 分)、鄂北区(襄枣宜区,襄阳、枣 阳、宜城、钟祥等县部分)以及黔东区。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观后感1.导语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英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的幸福和自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一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见证了这些英勇斗争的场景。
近日,我有幸亲自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壮举与崇高精神。
本文将带领读者回顾革命历史,探究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个人的观点与理解。
2.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2.1 出发点川陕革命根据地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阵地之一,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1927年,革命浪潮遭到背叛,土地革命战争进入低谷。
红军战士被敌人逼迫到偏远的秦巴山区,这里的地形险要、生态环境复杂,给红军士兵提供了适应与训练的宝贵条件。
然而,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川陕革命根据地催生了众多英雄烈士和伟大战役。
2.2 红军烈士陵园的建设为了铭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在彭山县的秦举山上建立起来。
陵园依山而建,设计简洁大气,突显了烈士们牺牲的崇高精神。
每一座陵坡上,都有醒目的红色基座,上面刻着烈士的名字、生卒年月和英勇事迹。
在纪念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红色大理石纪念碑,上面铭刻着以陈毅为首的中国工农红军总指挥部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的亲笔题记。
2.3 重要意义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不仅仅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更是告诫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这片烈士陵园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
它是一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基地,也是向来访者普及革命历史和传递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3. 个人观点与感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纪念和敬仰之情。
我被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所震撼。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身革命,为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
烈士陵园的建设和设计展现了对英烈们崇高牺牲的追思之情。
红色基座、纪念碑和烈士名字的刻印,无不体现了纪念者对烈士们无限的敬意与感恩。
川陕革命纪念馆介绍
川陕革命纪念馆介绍
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苍溪镇,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由中共中央华中局、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三个部分组成。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其中纪念广场1.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万平方米,陵园内安葬着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的烈士4700余人。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苍溪县苍溪镇清溪街,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由红军军部旧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等四个部分组成。
纪念馆的前身是1933年2月由中共中央在四川苍溪成立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总指挥部,1936年更名为“中共川陕省委”,1938年12月改称“中共川陕省委”,1946年5月改称“中共川陕省革命委员会”。
—— 1 —1 —。
川陕革命根据红军烈士纪念墙简介
川陕革命根据红军烈士纪念墙简介
川陕革命根据红军烈士纪念墙简介如下: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墙,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是为了缅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而建。
位于中国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村,是为了纪念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
川陕革命根据红军烈士纪念墙是一座仿古牌坊式建筑,正面镌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墙”13个金色大字,两侧刻有反映红军战士英勇斗争的浮雕。
墙上还密密麻麻地刻着近万名红军烈士的姓名,这些烈士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墙是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建筑,它见证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表达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前来瞻仰祭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参观《川陕(镇巴)革命史陈列馆》实践报告
参观《川陕(镇巴)革命史陈列馆》实践报告红军在陕西省镇巴县两年多的时间里,为苏区军民一道为建立、发展、保卫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牺牲,参加了数百次战斗,380多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革命先烈们的业绩和英名与巴山同在,共和国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前言实践时间:2012年8月7日地点:川陕(镇巴)革命史陈列馆一、镇巴县历史背景夏、商时属梁朝域。
东周为楚地。
东汉永元七年(95年)汉和帝封平定西域名将班超为定远侯,县地为其封邑,置定远域,亦名平西域、班城。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析城固县南部建南乡县,辖今镇巴、西乡两县地,县城设在归仁山,即今本县渔渡镇渔渡坝古城堡,此乃镇巴建县之始。
清嘉庆七年(1802年)析西乡南24地,取“汉定远侯封邑”之意置定远厅,其后,镇巴的县级行政区设置即稳定。
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称定远县,后3年改名镇巴县。
1932年,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于次年9月在县境南部赤南乡曾建陕南县。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离境长征,陕南县名消失。
1949年12月17日镇巴和平解放,1949年12月19日镇巴县人民政府成立。
一、实践目的镇巴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抵达川陕边境镇巴县内,逐兵分三路,一举攻克了通江、南江、巴中,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同国民党反动统治展开了殊死斗争。
红军派出部队和地方工作队在镇巴剿灭匪患,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为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发展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越的斗争。
红军在镇巴两年多的时间里,为苏区军民一道为建立、发展、保卫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牺牲,参加了数百次战斗,380多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业绩和英名与巴山同在,共和国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精神长存。
镇巴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及无数革命烈士为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镇巴县的和平解放做出了牺牲与奉献,是我们伟大的镇巴县儿女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游记
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游记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特色,而陕西则是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
在陕西的延安地区,有一处重要的革命遗址——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是我们党领袖毛泽东曾经指定紧急转移的地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的基本情况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红寺湖乡,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弘扬革命精神而建立的。
红寺湖乡地处于革命老区延安,是历史上红军长征时曾经驻扎过的地方。
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于1986年5月1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39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二、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的特色1. 主展厅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的主展厅展示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历程,贯穿了从井冈山到延安的革命路程,通过多种方式,多角度的讲述了中央红军的奋斗历程,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长征的胜利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2. 长征壁画作为国内最大的长征壁画,这幅长征壁画展览在馆内的长征壁画展厅。
作品高八米,长一百五十四米,用四百平方米投影展示。
它生动具体展现了长征壮阔的光辉历程,感人肺腑,使人感悟红军长征的艰难与卓绝,更让人体会到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
3. 党史图解陈列馆内的党史图解陈列展示了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革命史。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故事,让游客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体会红旗胜利的重大意义和价值。
4. 红军长征遗物陈列陈列厅内展览了红军长征当时器物,如士兵们的草鞋、背心、水壶、旗帜,都营造出当时的革命氛围,使游客前往此处仿佛回到了长征时期,领悟那段朝气蓬勃的岁月。
三、如何到达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距离黄陵县城区约20公里,从延安市区出发需坐车前往,车程约1个小时。
乘坐当地的公交车或者打车都可以到达。
此外,馆内设有讲解员,可供游客进行讲解服务。
以上就是红寺湖川陕革命纪念馆的基本情况和特色介绍,如果您有机会去陕西旅游,也可以前去参观一下,领略红色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
根据地
鄂豫皖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甘肃和宁夏三省交界地区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也称陕甘宁边区。
它的基础是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清涧起义、渭南起义和旬邑起义失败后,陕西省委派刘志丹和谢子长到陕北开展武装斗争,先后建立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同陕甘红军会师,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极大地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从此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三个小英雄:张玉芬(左)、牛中才(中)、温三郁(右)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
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
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示威。
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
川陕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之比较研究
括陕西省 2 5县 , 即府谷 、 神木 、 米脂 、 佳县、 绥德 、 吴堡 、 横山 、 靖边 、 定边 、 保安 、 安塞 、 安定 、 清涧 、 延
川、 延长 、 延安 、 甘泉 、 宜川 、 高县 、 中部 ( 今黄 陵) 、
逸 民、 罗海青 、 余典章等均有过 、 合水等 7县革命
委员 会和 赤安 、 安塞 、 华池 等 县苏维 埃 政府 ” , … 卯
江、 巴中、 长赤 、 江 口、 苍溪 、 广元 、 嘉陵 、 恩 阳、 仪
陇、 阆南 、 长胜、 营山、 宣汉 、 达县 、 渠县、 万源、 红
、
两个根据地的基本情况
川 I 陕革命 根 据 地 从 1 9 3 3年 2月川 陕 省 苏 维 埃政府 的成 立 至 1 9 3 5年 4月 红 四方 面军 主力 渡 过嘉 陵江 放弃 川 陕 根 据地 止 , 一 共 持 续 了三 年零 两个 月 。在这 三 年 多 时 间里 , 红 四方 面 军 主 力 先 后建 立绥 定 、 巴 中两 个道 委和 赤江 、 赤北 、 红江、 南
胜、 英安 、 陕南 、 城 口等 2 3 个县委和县级苏维埃政 权, 区苏维埃政权 1 6 0 多个 , 乡苏维埃政权 9 0 0多 个, 村苏维埃政权 3 9 0 0 多个。全盛时期川陕革命 根据 地 面积达 4 2 0 0 0多 平 方公 里 , 在 全 国仅 次 于
中央根据 地 的 8 4 0 0 0平 方 公 里 , 为 中华 苏 维 埃 共 和 国第 二 大 区域 , 辖 区共 有人 口 5 0 0多 万 , 拥 有 人
勋 等 主要 领导 骨干 精诚 团结 , 拧 成一股 绳 , 共 同抵 制 上级 指 导 机 关 的 “ 左” 右倾错 误 , 同 时 顾 全 大 局, 忍 辱负 重 , 形成 了一 个 坚 强 的领 导 集 体 , 因而 历 经数 次重 大 挫 折 却 能 屡 仆屡 起 , 最 后 成 为 了土 地 革命 战争 时期硕果 仅 存 的根据 地 。 其次 , 两个 根 据 地 斗 争 方 式 也 各 有 侧 重 。川 陕 根 据地 在红 军 人 川 时 有 1万 多红 军 主 力 , 最 盛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故事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故事在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中,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一片炽热的热土。
在这片土地上,许多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的无私和英勇在川陕地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红军烈士陵园则是他们永远流传的见证。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中国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最重要的烈士陵园之一。
陵园内庄严肃穆,整齐地安葬着无数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红军烈士陵园的故事始于抗日战争年代。
当时,南溪区的土地上曾经驻扎着一支由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
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当地政府决定建立一个陵园来纪念他们。
于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应运而生。
红军烈士陵园占地广阔,园内设有纪念碑、纪念雕塑等纪念建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红军战士烈士坟群,每一个坟墓都严肃肃穆地安放着一位英勇的烈士。
游客们可以在陵园中感受到无数英雄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
陵园内还设有红军烈士事迹陈列馆,用图片、文字、音像等形式详尽地展示了红军战士们的光辉事迹。
这些事迹既是对红军英勇行动的记录,也是一份珍贵的革命文献,让人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不仅仅是一处纪念馆,更是一座流传着革命精神的圣地。
每年的重要节日和纪念日,许多人慕名而来,向这些英勇的烈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纪念。
这里沉淀着革命的痕迹,也诠释了红军精神的传承。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部分,也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通过这个陵园,我们怀念和纪念那些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英雄们,同时也激励着我们继续追求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理想。
在这里,每一个到访的人都能够感受到那份激情和血脉的传承,与英烈们心灵沟通。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见证了一段伟大的历史,它是对英勇战士们的最好纪念,也是一座让人心潮澎湃的革命圣地。
让我们铭记革命先烈的付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川陕革命根据地研究综述
究的范围和视野难免有狭隘和不足。 历史地位和作用研
究得 比较 全 面是杨 俊丽 的 (J J 陕革命 根 据地 的地 位 与作 l
用》 一文。文章简述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的基
深入 的研 究性著 作 比较 少 。 之后学 者对 其加 以关注并进 行研 究 , 仅所 涉 及 的研究 范 围 比较 广 , 且很 多 方 面 不 而 的研 究 都深入 细致 。总的来说 , 学术 界对川 陕苏 区 的研
立革命根据地所必需的一些客观条件在这里都已具备。
() 3党在这 一地 区群众 基础较好 。 领导 多次武装 斗争 , 是 创建 革命 根据 地唯 一正确 道路 。《 川陕革 命根 据地 南 江
区域。 它对中国革命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多年来, 学界一直把它视为中国近现代史和党史研究 的重要课 题加 以关注。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上世 纪七八十年代 ,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持 , 此后对其研
究便 沉 寂 了下来 。这次研 究 的成果 多为 史料 汇编 , 系统
边界时建立根据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背景及条
加 以综述 , 以期有助于展现多年来该课题研究 的总体状况 。
关键 词 : l J陕革命 根据地 ; t 创建及历史地位 ; 济建设和发展 ; 治建设 ; 经 政 军事建设
中图分类号 : 2 4 H 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8 6 (0 2 0 - 0 0 0 10 — 6 6 2 1 )6 0 8 — 4
究主要放在第二次国内革命的背景下 , 结合川陕当地情
从川陕地区红色歌谣中解读红军与根据地人民的鱼水深情
2023年第1期- 63 -1932年,徐向前、陈昌浩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移到了陕南和川北地区,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通江县城成立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在川陕地区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通过1933年扩红,根据地迅速扩大,而且红军人数由2万余人发展到8万余人,成为当时仅次于江西中央苏区的第二大根据地。
在川陕苏区,广大劳苦大众跟随红军,一手抓枪杆保卫红色政权,一手抓经济生产建设,打土豪、分田地。
青壮年参军参战,儿童参加童子团,站岗、放哨、送信,妇女做干粮、编草鞋。
全民动员,川陕苏区红遍天。
红色石刻宣传标语和红色歌谣就在此时诞生了。
本文以流传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为主题,研究解读红军与根据地人民建立的鱼水之情。
文中所述米仓山地区红色歌谣是指狭义的川陕苏区,陕西汉中南郑区流传的歌谣。
一、川陕苏区红色歌谣诞生的基础(一)战乱纷扰、人民生活疾苦、背负苛捐杂税的历史背景川陕苏区广义上是指米仓山和大巴山之间的包括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地区。
大巴山和米仓山首尾相连,陕西汉中的南郑、勉县、城固、西乡、镇巴沿大巴山的西端向东至广元、旺苍、南江、通江、巴中、万源、宣汉、城口,这些地区隐藏在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中,掩映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之下。
在川陕地区的广袤土地上,广大贫苦农民为了繁衍生息,不断辛勤劳作。
四川军阀刘文辉、刘湘、田颂尧、邓锡侯、刘存厚、杨森各据一方,立法律、委官吏,称王称霸。
更是为争夺地盘展开混战,掠夺土地,抓壮丁,征收几十种苛捐杂税,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由于大部分土地都在地主手里,农民只能靠租种土地、做长工、打短工维持生计,不少农民缺少耕牛与农具,只好刀耕火种。
微薄的一点庄稼还要遭遇自然灾害、野兽侵害。
“高高山上莫搞头,又出老虎又长猴。
要想夫妻同床睡,除非苞谷收上楼。
”这首民谣真实地道出了山区农民苦难的生活。
许多农户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一遇战乱、土匪,饿死、逃荒者不计其数,而青壮年只能去卖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
党和红军一进入根据地就严格规定:
不拿穷人一针一线;不拿穷人粮食;对穷人态度要和蔼;对群众要宣传红 军主张。
川陕苏区的党不失时机地解决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
1、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得到了期盼千年的土地; 2、废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减轻了人民群众的沉重负担; 3、解放妇女,实行男女平等,吸收妇女参军参政,组建妇女独立团武装组 织; 4、实行免费教育,提高工农及其子女的文化水平; 5、开展声势浩大的戒烟运动,彻底根治了社会传统顽疾,大大提高了人民 群众的健康水平。
川陕苏区时期优良党风有以下五个特征:
一、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信心
二、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
三、为人民谋利益的优良作风
四、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
五、保持共产党人凛然正气的作风
一、坚定不移、百折不挠的信心
中共川陕省委第四次代表大会(1934年10月)总结说: “我们拿什么能把敌人打垮?有些同志说是收紧阵地…… 这是不对的……我们打垮敌人,是因为川陕的党坚决执 行了中央进攻路线和红军中党的坚决领导;红色战士拼 命斗争;党发动了千百万群众的热烈斗争”。
五、保持共产党人凛然正气的作风
巴山游击队
1935年,红四方面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有 一支革命队伍一直坚持战斗在川陕边的大巴山, 建立了以南江桃园为中心的根据地和游击区,时 间长达五年之久。他们地作床,天作被,在极端 艰苦的条件下与数倍的敌人顽强斗争,直到最后 全部壮烈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穷苦大众 的解放,献出了生命。历史不会忘记这些英雄 们——巴山游击队。
川陕省委员、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
郑义斋,原名少之;1901年生于河南许昌;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中央做交通工作,1930年, 在上海开办义斋钱庄任经理,改名郑义斋;1932年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 后随红四方面军入川,被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川 陕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任省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 造币厂厂长并兼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部长; 1935年5月参加长征;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敌军工作 部部长、总供给部部长,11月,任西路军供给部部长; 1937年3月14日,于甘肃临泽康龙寺以南石窝战斗中 牺牲。
杨孝全
杨孝全 (1888---1935年),出生在仪陇县新政镇一个贫 苦农民家里。1932年底参加红军。1933年1月加入了中国 共产党,先后担任区苏维埃主席,两届省苏维埃副主席。 后因“肃反扩大化”撤去一切职务。1934年12月被选为省 苏维埃政府粮食委员会主席。1935 年4 月底,红四方面军 主力撤离川陕苏区,撤离途中牺牲,时年才47岁。解放后 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为民 务实 清廉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川陕苏区时期党政军民干部的好作风
主讲:何宇
毛泽东曾于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执行 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 》中这样评价川陕苏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 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在争取 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
红军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将领张琴秋
张琴秋(1904年11月3日—1968年4月22日),学 名张悟,张琴秋是著名的红军女将领,1924年11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长征期间, 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 重要职务;建国后,张琴秋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党组副 书记、副部长;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将领 传》中,专门介绍了张琴秋,视她为没有军衔的红军 将领;《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中,认定张琴秋为红 军唯一的女将领;“文革”爆发后的1968年,因受残 酷迫害,这位杰出的女性毅然以死抗争;1979年平反 昭雪,徐向前元帅亲自主持了她的追悼会。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人、红军将士、苏区人民在为实现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复兴富强的梦想,用热血和 信仰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书写了一个个生命传 奇和经典,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是历史的缔造者, 是民族的精英,是我们时代精神的宝贵财富,是当 前我们切实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的不竭动 力。
英烈墙
魏家乐 李涯太 刘开云 冉良川 张连生 杜大邦 张绍祥 刘清题 刘子才 杨三元 岳崇钰 赵明恩 杨先孝 蒋德新
二、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
“十三不” 即: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不怕敌人,不怕反动,不讲条 件,不讲待遇,不讲享受,不讲困难,不贪污腐化,不多 占多分,不受贿赂,不循私舞弊,不隐瞒自己观点。
七条行动准则 即:实行革命,努力工作,严守机密,遵守纪律,廉洁奉 公,牺牲个人,死不叛党。
三、为人民谋利益的优良作风
——川陕苏区的历史就是每一个共产党员, 红军战士,人民大众用鲜血写成的,是他们用 血肉之躯垒起了川陕苏区这座闪亮的丰碑。
再 见!
当人民群众认识到红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时, 他们把自己的感情和命运同红军紧紧地联在一起 了,红军需要什么,前线需要什么,人民就贡献 什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粮食、衣物、家产甚至生命在所不惜。 —— 傅崇碧
傅崇碧
傅崇碧 (1916—2003)四川省通江县人。 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 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军长,中国 人民志愿军63军长,率部坚守铁原。北京军区副 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二 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