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越级大混战 不同画幅画质差别有多大(全文)

合集下载

相机画幅大小对画面效果有多大影响?—摄影早自习第807日

相机画幅大小对画面效果有多大影响?—摄影早自习第807日

相机画幅大小对画面效果有多大影响?—摄影早自习第807日摄影早自习20180702.mp35:54来自摄影早自习SimonChen828提问:…半画幅和全画幅拍照时到底差多少?对创作好的作品真的影响那么大吗?…叶梓老师回答:早安,我是叶梓。

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807天。

我想回答头条一位用户的提问,他说最近琢磨一件事情,就是半画幅和全画幅拍照的时候到底差多少?对创作好的作品真的影响那么大吗?希望能跟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他说到现在为止他没有发现任何具体的影响,当然他说自己也没有拍出过什么好作品,所以他说自己只是一个自娱自乐的阶段。

蓝框:飞思中画幅,白色全画幅,黄色APS-C画幅,青色M4/3,后两者就是所谓“残幅”首先我其实真的不太喜欢用“半幅”的描述方法,因为这个太抽象了。

画幅也就是感光元件或者说是胶片的大小,从大到小来描述的话,它有大画幅、中画幅,然后往下走是135全画幅,全画幅下边有APS-C画幅、M4/3画幅,再往下就是什么一英寸之类的更小的画幅。

其中APS-C画幅的大小是比全画幅的一半还小那么一点点,论面积的话是这样,但是M43画幅的对角线长度正好是全画幅的一半,所以到底APS-C画幅还是M4/3画幅是你所说的“半画幅”?这点就很抽象了。

所以我们争取不要这么去讲。

APS-C画幅和135全画幅的实际可视角度示意图另外还有一些人会把非全画幅的相机带有歧视性的称之为“残幅”,“残”这个字其实真的一点也不文明而且不正确,因为全画幅相机其实只是在整个相机家族里面一个极小的画幅,比他大几倍十几倍面积的中画幅、大画幅的相机有很多,跟它们比起来全画幅是不是也是残幅呢?这种歧视性的称呼不仅错误,而且正是它引导着我们总是去追求所谓的全幅。

当然了中画幅和大画幅我们一般摄影爱好者也接触不到,所以我们先把它丢在一边,就来看全幅、APS-C画幅以及M4/3画幅之间的一些区别。

为了描述方便,我们在这里就简单地把它称之为全幅和所谓的比全幅更小的那些“非全画幅”的相机。

比较全画幅和半画幅相机,原来二者差距这么大!

比较全画幅和半画幅相机,原来二者差距这么大!

⽐较全画幅和半画幅相机,原来⼆者差距这么⼤!所谓的全画幅是指相机的感光元件与35mm胶⽚相机的胶⽚尺⼨相同,⽽半画幅现在⼀般多指APS-C画幅相机,尺⼨⼩于全画幅相机。

全画幅和半画幅看起来只有⼀字之差,但两种相机间的性能却相差很多。

全画幅相机能拍出更好的细节两者如果使⽤同样的镜头拍摄,全画幅拍摄出来画⾯会更加细腻,能得到⽐半画幅更多的细节。

在CMOS⾯积不变的情况下,全幅相机相⽐⾮全幅相机能集成更多的有效像素点,能呈现出更好的画质。

全画幅在相同焦段下视野更⼴全画幅和半画幅在焦距的呈现上有⾮常⼤区别,同⼀个焦距下全画幅能得到⽐半画幅更宽⼴的画⾯,例如两者都是使⽤50mm焦段拍摄,全画幅得到的视野就是50mm乘以1的焦段视野,也半画幅⼤概是50mm乘以1.5的也就是75mm的焦距。

半焦距不能完全发挥⼴⾓镜头的长处,这在风光摄影领域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度更好全画幅相机由于其感光元件⾯积较⼤,所以它的单个像素也⽐半画幅的⾯积更⼤,在光线不⾜的拍摄环境中能得到更多的有效像素,也即是说噪点会更少,让拍出来画⾯更加⼲净。

相同条件下全画幅得到的景深更浅这算是⼀个间接的影响,上⽂我们也说到了画幅对于焦距的影响,如果要保证全画幅相机和半画幅相机得到相同的视⾓,那摄影师使⽤半画幅相机拍摄就必须推得更远才能做到。

⽽相机与被摄主体距离变远也就意味着画⾯的景深变深,所以说同样的条件下全画幅能得到更浅的景深。

综上所述,全画幅相机的性能在各⽅⾯都超过了半画幅相机,如果你真⼼要在摄影领域发展,建议直接买个全画幅相机,当然,半画幅也有机⾝较轻价格相对便宜等优势,纯粹是兴趣爱好的话半画幅相机基本也可以满⾜要求。

相机的画幅对拍照有何影响?拍摄技巧

相机的画幅对拍照有何影响?拍摄技巧

相机的画幅对拍照有何影响?拍摄技巧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还有众多优质达人分享独到生活经验,快来新浪众测,体验各领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产品吧~!下载客户端还能获得专享福利哦!相机的画幅,实际上指的相机传感器的尺寸。

在胶片时代,相机的画幅就是胶片的大小;来到数码时代,不论是CMOS还是少数留存的CCD传感器,画幅就是这些传感器的尺寸。

我们总说底大一级压死人,这里的底,也是指的画幅。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画幅,以及不同画幅对拍照有何影响。

传感器都有哪些尺寸?既然画幅是传感器的尺寸,那么画幅都有哪些尺寸呢?我们先来看下面的一张图。

不同传感器尺寸的对比传感器的尺寸分为很多种,尤其是现在相机、手机、无人机、运动相机等等拍摄设备异常丰富,传感器的尺寸规格也是琳琅满目。

我们常见的绝大部分手机、无人机、卡片相机、运动相机等等设备,它们的传感器普遍要小于1英寸,比如1/2.3英寸、1/2英寸、1/1.3英寸等等规格。

这部分产品的传感器规格最丰富,同时每个品牌、每个型号之间的传感器尺寸都有可能不同。

上面介绍的1英寸以下的传感器都称之为“小底”,从1英寸传感器尺寸开始,就可以称之为“大底”了。

很多卡片相机、少量无人机等产品的画幅都是1英寸。

1英寸之后,就是M4/3画幅、APS-C画幅、全画幅和中画幅了,传感器的尺寸增加就会更加明显。

在这些画幅领域,主要涉及的产品是相机、摄像机和极个别无人机。

而且这些产品从入门一直涵盖到专业级。

这是全画幅传感器的样子在相机领域,M4/3画幅传感器目前主要用于奥林巴斯和部分松下的相机中。

APS-C画幅传感器涉及厂商最丰富,包括佳能、尼康、索尼、富士等品牌均有涉猎。

全画幅传感器主要涉及佳能、尼康、索尼、松下、适马、徕卡这些相机品牌。

中画幅传感器主要应用在哈苏、飞思、富士等品牌的产品中。

不同画幅的影响1:像素和解析力画幅不同,也就是传感器的尺寸不同,能够涵盖的像素数量就不同。

以我们常见的APS-C画幅、全画幅和中画幅为例:APS-C画幅的最高像素是3250万,涉及的产品比如佳能EOS 90D、佳能EOS M6 Mark II,以及佳能刚刚发布的EOS R7。

画幅越大越好吗

画幅越大越好吗

画幅越大越好吗林诒洪研究不同画幅相机成像质量的方法图1是许多文章用来说明底片画幅大小对图片质量的影响依据。

按这些文章的观点,照相机一次曝光能记录的信息是与底片的面积成正比的。

我一直对此存在怀疑,首先我知道,相机镜头传递信息的能力与其在制造时的参数复杂度相关。

就是说如果只用了相同的镜片数,镜片表面的复杂程度相同(都是球面或具有同样可控参数数量的非球面),相对制造精度相同,可传递的信息量应该是差不多的,而在这方面,135和120相机并没有什么差别。

唯一的差别是当通过镜头的信息被记录在胶片上时,由于胶片对信息的承载密度有限,造成高密度的135镜头信息丢失得多一些,120镜头的信息丢失得少一些。

为此我们进行了“数字135大战传统图1 135与几种120底的面积之比120”的对比测试。

其间我发现在去掉后期制作的差异后,这两者在彩色负片(FUJI SUPERIA100)上记录的信息量差别是120比135多100%,而从面积上看,120比135多了168%。

可见不同规格的相机可记录的数据量并不是与画幅面积成正比增加的。

特别是在参考了90x120(4x5")和8x10"的片子后,更可以发现再加大面积后总信息量的增速递减的规律(图2)。

正当我准备根据这条曲线做一番信息量、用途、代价和画幅选择的分析时,一个新的观点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式。

因为某杂志登了某人的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大量怡泓网站的数据却只字不提数据的来源,其文章的分析方法使我觉得似曾相识。

于是到怡泓网站查阅了江少军的一篇文章“浅说镜头的MTF值及其对市场流行镜头的实际指导意义”,果然是使用了与其相似的分析方法。

无论如何,两年后再炒此饭,总应该提一句别人在前面做过的工作才是。

不声不响,好像自己多么有首创精神。

在这篇文章的下面,恰好是江少军的译作“35mm,中画幅还是大画幅”,是由瑞典的拉尔斯. 捷尔伯格所著。

以前看过这篇文章,但好象不得要领。

数码相机的画幅与像素全画幅与半画幅的区别像素越高就越好吗?

数码相机的画幅与像素全画幅与半画幅的区别像素越高就越好吗?

数码相机的画幅与像素全画幅与半画幅的区别像素越高就越好吗?好色之图2019-05-29 15:48:22大家好,我是好色之图,今天用大白话和大家聊一下数码相机的画幅与像素。

两个名词,咱们需要穿插着讲。

先介绍一下画幅,在传统的胶片时代,摄影采用的底片会有不同的形态,比如常见的135底片,120底片,这些底片的尺寸有区别,这些不同,我们把它称之为画幅的不同。

简单点说,就是这些底片的大小不一样。

现下胶片已经不多见了,毕竟现在是全民数码时代,咱们就不聊胶片时代的底片大小和对于照片画幅的影响,我们就直接说说数码相机的画幅,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

刚才我们说过,底片会呈现多种不同的形态,那么我们数码相机的传感器,同样也会呈现不同的形态。

除了使用CCD的老款相机和使用CMOS新款相机这两种区别以外,它也会有画幅的区分。

数码相机在我们的生活中,中画幅和大画幅并不是特别的常见,多数情况下存在于专业的摄影工作上,比如广告摄影师,建筑摄影师等等。

那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数码照相机,一般就是分为两种:全画幅和非全画幅(也有人称之为半画幅、残幅、截幅等等)这两种画幅的长宽比例是一样的,都是3:2的比例。

但是全画幅相机感光元件的面积,要比半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面积,大1.5倍以上。

当然了,这里是泛指,也有例外,我们就不做个别说明了。

全画幅与半画幅相机感光元件的大小有所不同,对于拍摄的照片,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而且影像还挺多,在这里我们只挑重要的讲。

数码相机画幅不同,会有哪些意义:画幅越大,拍摄内容越大。

在同一个角度,使用同等焦距去拍摄照片时,全画幅相机记录下的影像,就会比半画幅相机所记录的影像大一圈,前面的内容中也介绍过,两者感光元件相差1.5倍,大家试想一下,一个50mm的镜头,装在全画幅相机上,就是个标准镜头,通过镜头所看到的影像,就是以50mm为标准。

若是将这个镜头装在半画幅相机上,就要将焦距乘以1.5倍,那就变成了75焦距的镜头,大家都是摆弄相机的人,应该能想象到50焦距和75焦距在画面上会相差多少吧?这个理论放在广角镜头上,则更加明显。

底大一级压死人?相机画幅详细对比图和数据

底大一级压死人?相机画幅详细对比图和数据

底大一级压死人?相机画幅详细对比图和数据(等比例原创绘制)
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奉“底大一级压死人”为永恒真理,其中的“底”也就是指传感器。

然而很多初次购机的小白用户却对此迷惑不解。

究竟底大一级是大多少呢?不同画幅的传感器之间有多大的尺寸差距呢?
为了更直观的说明这个问题,我搜集资料后,绘制了一张等比例的相机画幅对比图,免费提供下载,也没有添加水印。

如果觉得有用,请点个赞即可。

相机画幅,在胶片时代由底片尺寸决定,在现如今数码时代由传感器尺寸决定。

小到1/3英寸,大致大画幅,有很多种不同尺寸。

甚至还有更小和更大的比如哈勃望远镜,情况太特殊就忽略不论了。

图释——
传感器尺寸计算的是对角线距离,并且实际上由于感光元件的外围还有真空管,所以实际成像区域比字面上的要更小。

比如索尼RX100系列小黑卡,名为1英寸底,实际上这块传感器的对角线距离只有15.9mm,而不是真的对角线距离达到了1英寸(25.4mm);而M43系统的4/3英寸传感器实际对角线只有约22mm,也并没有真的达到4/3英寸(34mm)。

附详细参数说明:。

教你看懂各画幅景深视角差异

教你看懂各画幅景深视角差异

教你看懂各画幅景深视角差异镜头在全画幅、APS-C和M4/3相机系统上,会有什么样不同的拍摄效果呢?外国摄影师Tony Northrup就以手边器材进行实地测试,并以100mm镜头焦长为基准,向大家清楚说明全画幅、APS-C 与M4/3的拍摄效果与不同之处。

摄影玩家们应该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全画幅相机拍出来的景深比较浅,这个论点是否正确呢?外国摄影师Tony Northrup在搜集多方网友的疑问之后,自己亲自拍摄一段示范影片,并以各种不同画幅相机进行测试,向大家说明全画幅、APS-C画幅与M4/3系统的实际拍摄效果与相异之处。

摄影师Tony Northrup在这次测试中,统一采用Canon EF 70-200mm F2.8L镜头的100mm端,使用相机器材如下:全画幅:Canon EOS 5D Mark IIAPS-C画幅:Canon EOS 7DM4/3系统:Olympus E-M10与镜头转接环由于各系统感光元件面积不同,所以在同样镜头焦段下,所呈现的视角也有所差异:全画幅:乘以1.0倍(135系统基准)APS-C:乘以1.5倍(Canon系统乘以1.6倍)M4/3:乘以2.0倍测试统一使用Canon EF 70-200mm F2.8L镜头全画幅单反:Canon EOS 5D Mark II拍摄效果APS-C画幅单反:Canon EOS 7D拍摄效果M4/3系统微单:Olympus E-M10拍摄效果——全画幅、APS-C画幅与M4/3系统在相同镜头焦长下,拍摄视角效果比较APS-C画幅(EOS 7D)的100mm端视角,比全画幅(EOS 5D Mark II)100mm窄了一些M4/3系统换算全画幅视角需乘以2倍,因此Olympus E-M10的100mm视角,约等同于全画幅单反的200mm视角可用单位裁切概念来解释,各种不同画幅的视角换算效果总体来看,在100mm镜头焦长下,M4/3系统能把画面拍得更加紧凑,但若以相同视角为前提,全画幅需采用更长的镜头,才能拍到类似的构图,但散景效果会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全画幅用的是实体焦长较长镜头,背景压缩感与浅景深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不同画幅,不同景别对构图的影响

不同画幅,不同景别对构图的影响

不同画幅,不同景别对构图的影响不同画幅,不同景别对构图的影响截止到6号20:00,将此篇文章发到朋友圈的截图、邮寄地址、姓名、联系方式发到摄影帮后台,我们将随机抽取一位,赠送《数码单反摄影从入门到精通(全新超长视频版)》这本书5种画幅常见的画幅形式包括横画幅、竖画幅、方画幅、宽画幅及超宽画幅5 种。

不同画幅的照片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因此在拍摄不同的题材或表现不同的主题时,应采用恰当的画幅进行表现。

横画幅横画幅是日常拍摄中最常用的一种画幅形式。

横画幅的构图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主要是因为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生理特点。

因为人的双眼是水平的,很多物体也都是在水平面上进行延伸的,所以,水平的横画幅构图给人以自然、舒适、平和,以及宽广的视觉感受。

在横画幅构图中由于水平线被突出,往往能够使画面在视觉、心理上产生一种稳定感,从而能够表现对象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排列。

另外,横画幅还能够使对象的水平运动趋势得以突出,有利于表现高低起伏的节奏感。

焦距:85mm光圈:f/3.5快门速度:1/640s感光度:ISO 100利用横画幅来表现以L形构图拍摄的人像,可以很好地在水平方向展现模特的身姿焦距:24mm光圈:f/11快门速度:1/80s感光度:ISO 100风光摄影作品是最适合使用横画幅的题材之一,可以表现出场景宽阔、大气的特性竖画幅竖画幅常用于拍摄垂直方向上的对象,例如站立的人物、高耸的建筑、高大的树木等,以表现被摄主体的高大、挺拔、崇高之势,适合于在画面的垂直方向表现出纵深感、空间感。

是否选择竖画幅,还应该考虑主体与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

当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纵向上展开的,就应该选择竖画幅,否则应该选择横画幅。

焦距:85mm 光圈:f/1.4 快门速度:1/250s 感光度:ISO 100与前面的横画幅人像照片相比,这幅照片主要用于表现模特高挑的身材、婀娜的体态,因此竖画幅是首选方画幅方画幅的长宽相等,是处于横画幅与竖画幅之间的一种中性的画幅形式,常常给人一种均衡、稳定、静止和严肃的视觉感受。

APS-C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的面积对比

APS-C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的面积对比

APS-C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的面积对比
分类:华沙摘抄
画幅是摄像机、照相机最核心的一个指标。

在镜头、成像技术等其他指标相同的条件下,画幅的大小决定了机子的档次和素质,以前广播级的摄像机,也就是1\3画幅、1\2画幅或者2\3画幅,用了那么多年,也习惯了,也拍出了不少好东西,但近几年随着佳能5D2和REDONE在影像界掀起的波浪,这些小画幅的摄像机将成为历史。

去年底,松下推出了4\3画幅的摄像机AG-AF103,今年3月,SONY 公司的PMW-F3、NEX-FS100摄像机也相继发布,用的是23.6 x 13.3mm的16:9的Super-35mm传感器,大画幅摄像机已经进入了专业市场。

一直有一个奢想,有一天,摄像机、照相机的感光能力可以像我们的眼睛一样,也极暗的光线下也能清晰地呈现我们眼前的世界,那电影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随着光电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个奢想也许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佳能公司已经研发出了一枚尺寸为202×205mm(即8英寸×8英寸尺寸)的CMOS传感器,其体积是现有全画幅CMOS的40倍,成为全球最大的CMOS感光元件。

相比之前佳能已发布具备1.2亿有效像素的APS-H画幅新型CMOS感光元件,这块拥有超大块头的新型感光元件的有效像素将会惊天地泣鬼神,它可能将用于天文影像、夜间拍摄以及特殊的监控领域,由于面积太大,当然还无法用在目前的摄影摄像机上,但能像我们的眼睛一样记录超低光的机器一定为时不远了。

到那进,拍电影不再需要繁杂的灯光系统,电影中的画面将像我们肉眼看到的一样精细、丰富和逼真。

现将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机器的感光元器件的面积对比图贴在这里,想了解的朋友可以一目了然了!。

数码相机常用的画幅规格

数码相机常用的画幅规格

日前我们谈‎到数码相机时往往会说‎到相机的画‎幅,什么是画幅‎哪?画幅就是相‎机感光器件‎的规格尺寸‎。

一、数码相机常‎用的画幅规‎格1.全画幅:这类感光器‎件的尺寸完‎全等同于传‎统35mm‎胶片的尺寸‎,规格是36‎m m×24mm,一般用在专‎业级或准专‎业级数码相‎机上。

如尼康全画幅标注‎为“FX”。

2.APS画幅‎: APS是传‎统胶片的一‎种规格,数码相机当‎前使用的有‎A PS-C和APS‎-H 规格两种‎。

“APS-C画幅”感光器件的‎尺寸规格不‎同厂家的标‎准略有不同‎,佳能的AP‎S-C画幅略小‎为22.3mm×14.9mm,其他厂家略‎大为23m‎m×15mm。

如尼康将A‎P S-C画幅标注‎为“D X”。

图1APS-H画幅:目前使用的‎有佳能EO‎S-1D mark Ⅳ系列数码单‎反相机上,尺寸为27‎.9 mm×18.6mm。

其面积小于‎全画幅,但大于AP‎S-C画幅。

除了佳能之‎外,徕卡也曾在‎其M 8相机‎上使用过一‎款APS-H画幅感光‎器件。

图23.4/3画幅:4/3画幅其尺‎寸标准为1‎8mm×13.5mm,长宽比为4‎:3;因为这一画‎幅的对角线‎为33.87mm,折算后约合‎4/3英寸故而‎得名,4/3画幅的面‎积略小于A‎P S-C。

较有代表性‎的相机有2‎012年初‎佳能推出的‎舰级消费类‎数码相机G‎1X。

图34.Nikon‎CX画幅:尼康公司在‎2011年‎9月推出了‎自己的微单‎相机“Nikon‎1”系列,采用了全新‎定义的CX‎画幅,其感光面积‎具体尺寸为‎13.2mm×8.8mm,小于4/3画幅。

CX是数码‎相机“画幅大家族‎”目前最年轻‎的新成员。

图45.小型感光器‎件:此类感光器‎件常用于卡‎片机之类的‎消费码相机‎上。

通常长宽比‎为4:3,以对角线长‎度在“1英寸”以下,因此常以“1/x英寸”来表示其大‎小。

APS-C画幅和全画幅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APS-C画幅和全画幅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APS-C画幅和全画幅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别人讨论全画幅相机,好像想要成为一名摄影师就得有一台全画幅相机。

但是你对画幅真的了解吗?全画幅、中画幅、APS-C画幅(或者被人戏谑的称为残幅),甚至是 M43 画幅都有什么区别吗?首先来说全画幅,其实所谓的全画幅格式就是指传感器大小和传统135 胶片的感光部位的尺寸大小相同,因为和中画幅甚至是大画幅相比,135 格式在胶片时代是最为便携的,因此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下面这张照片,左边是 6*6 格式的中画幅,右边是 135 画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全画幅的尺寸,这样一对比就知道中画幅和全画幅在尺寸上的差距有多大了。

尽管在胶片时代,APS 的尺寸标准就已经制定,但是由于 135 格式已经流行了几十年,无论是机身还是胶片本身都已经非常实用,因此 APS 标准在胶片时代并没有流行开来。

不过进入数码时代,受制于传感元件的制造成本,才让小尺寸的传感器成为了入门(家用)主流。

发展到今天,即使是比 APS-C 更小的传感器,像是 1英寸的传感器(索尼黑卡)也能有非常出色的画面表现。

相对于全画幅尺寸传感器,我们将小尺寸的传感器称之为裁剪传感器,裁剪传感器对于入门用户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我们还是要知道在上面安装不同的镜头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由于过去大部分的镜头都是基于全画幅格式设计的,所以它们都可以用在较小的传感器的相机上,但是,在使用全画幅镜头用在裁剪传感器上的时候,由于传感器较之镜头设计幅面更小,所以只有中心区域的一部分能够覆盖到裁剪传感器上,因此捕捉到的画面会在感觉上相应放大。

比方说,下面这张照片是使用全画幅相机 28mm 镜头拍摄的。

当我们使用同样一支28mm 镜头在APS-C 画幅相机上拍摄的时候,由于传感器更小了,所以传感器能够捕捉到的画面就只有原来画面中心的一块地方(红框大小是我随便画的,并不严谨,实际更小,懒得改了,只是为了示意)。

这个时候,单纯看这个中心区域,也就是 APS-C 画幅能够拍摄到的部分,就看起来好像是画面被放大了,也就是说不像是 28mm 拍摄的了,像是用 40mm 镜头拍摄的。

全画幅、APS画幅、43画幅、中画幅的意思和差异

全画幅、APS画幅、43画幅、中画幅的意思和差异

全画幅、APS画幅、43画幅、中画幅的意思和差异数码相机按档次和画质依次可分为中画幅、单反、单电(有的叫微单)、旁轴、类单反、卡片机等。

在这些相机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画幅,下面网分享一下全画幅、APS画幅、4/3画幅、中画幅的意思。

先了解下画幅的含义,画幅是从胶片相机时代引入的概念,画幅就是指胶片的尺寸,原来的135相机胶片尺寸是36X24mm,所以引用到数码时代,感光元件(CCD或CMOS)相当于这个尺寸的,叫全画幅。

CCD尺寸越大,成像质量越高。

全画幅、APS画幅、4/3画幅都是相对135相机胶片尺寸(胶卷尺寸36mm x 24mm)胶片的幅面而言的。

中画幅是相对120相机胶片尺寸(4cm*6cm或6cm*6cm)来说的。

全画幅的意思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之所以叫35mm相机是因为相机用的是宽度为35mm的电影胶卷。

后来将这种电影胶卷专门装在暗盒出售,称呼135胶卷,所以35mm相机又叫135相机),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

换算到数码相机,对角长度越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

全画幅是针对传统35mm胶卷的尺寸来说的。

一般的数码单反相机CCD(CCD,英文全称:Charge-coupled Device,中文全称:电荷耦合元件,可以称为CCD图像传感器。

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尺寸都比35mm胶卷的尺寸小,全画幅数码单反CCD(或CMOS的感光成像的元件)尺寸和35mm胶卷的尺寸相同。

在单反数码相机中,比如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为36 x 24mm,达到了35mm的面积,所以成像也相对较好,我们就叫全画幅。

APS画幅的意思APS的原意是指“高级摄影系统”(Advanced Photo System),是数码相机普及前的一种过渡产品。

APS胶卷有三种尺寸,C、H、P。

H型是满画幅(30.3×16.6mm)长宽比为16:9,C型是在满画幅的左右两头各挡去一端,是长宽比为3:2,P型是满幅的上下两边挡去个一条,使画面长宽比例为3:1,被称为全景模式APS-C画幅指的就是数码相机的CCD(CMOS)的尺寸与APS的C型画幅大小相仿,大约在25mmX17mm左右。

底大一级铁论中画幅与全画幅的差距有多大

底大一级铁论中画幅与全画幅的差距有多大

底大一级铁论中画幅与全画幅的差距有多大中画幅相机现状:拥有比全画幅相机更大传感器的中画幅相机,同样拥有比全画幅相机更大的机身体积和重量,并且市面上已经非常少见的中画幅相机售价还十分高昂,动不动就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售价让不少摄影师们望而却步。

于是体型、重量、售价均超过人们承受能力的它,默默的成为一款只能在高端商业影棚内进行拍摄的器材。

于是对普通人来说中画幅相机是一个陌生的存在,而对摄影师来说中画幅相机则是一个遥远的存在。

所以在今天探讨中画幅与全画幅差距之前,有必要先进行一轮基础知识的科普。

什么是画幅?自从相机被数码化之后,原先通过胶片曝光成像的体系被先进的数码成像系统所替代,而在数码系统之中最为核心部件便是感光元件,一般也称之为传感器。

而传感器上成像面积的大小便是的人们常说的画幅大小。

中画幅到底多大?如今常见的相机画幅有1英寸画幅、M4/3画幅、APS-C画幅和全画幅(此顺序以画幅尺寸从小到大排列)。

中画幅是要比全画幅更大的传感器尺寸,不过它并不是最大的传感器尺寸,比它更大的还有大画幅。

为什么传感器要越做越大?传感器尺寸做大后,可容纳的像素点数量也随之增加,分辨率、清晰度迅速上升,画质自然就越好。

此外,即便在同样的像素数量下大尺寸传感器上的单个像素大小就会变大,从而使单个像素的受光面积增大,使相机在弱光环境下也能拍出低噪点的纯净画面。

为什么不直接用最大尺寸的传感器?画幅越大相机的体积自然也增大,不仅如此相机的售价也是高得离谱。

你可以查询一下几个知名的德国相机品牌,旗下的中画幅相机无论使体积还是价格一定会让你退避三舍。

直到2017年,富士推出了GFX中画幅无反系统,首款GFX 50S 中画幅无反相机就此诞生。

相机一上市便引发了业内的沸腾:GFX50S拥有让人梦寐以求的中画幅尺寸传感器,其机身相比其他中画幅相机在便携性上获得了巨大提升。

最重要的是,它的售价大幅度降低,虽然还谈不上很亲民但至少到了让人踮起脚能够得着的程度。

半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相机指的都是什么相机,怎么区分?

半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相机指的都是什么相机,怎么区分?

半画幅、全画幅、中画幅、大画幅相机指的都是什么相机,怎么区分?这些相机的种类几乎贯穿摄影史的全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使用的摄影器材是不同的。

其实每一位喜欢摄影的朋友都应该把这些基础知识搞清楚。

半画幅相机和全画幅照相机都属于当下大家所使用的主流数码相机,传统135单反相机、120中画幅相机和大画幅相机属于胶片相机之列。

如今这些属于“过时的相机”,还有少数人基于艺术表现等目的继续使用着。

(图为: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作品)1.让我们搞清楚什么是全画幅相机。

其实,全画幅相机是在传统135相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换一句话说,传统的135胶片单反相机都是全画幅相机,只是在胶片时代没有这种说法而已。

如此一来,若弄懂什么是135胶片单反相机,全画幅相机也就明了了。

(图为:使用全画幅数码相机拍摄的风光作品)所谓135胶片单反相机是使用135交卷的相机,一卷135交卷可以拍摄36张底片,每一张底片(一幅画面的意思)的长和宽为36mmX24mm。

全画幅数码相机其实就是将胶片换成了“电子底片”(CCD或CMOS),长和宽也是36mmX24mm。

(图为:一小段彩色135底片)CCD或CMOS的生产工艺很复杂,如果生产大面积的CCD或CMOS更是十分困难,当然了,价钱也是相当昂贵。

因此,有很多业余的家庭相机就采用价钱相对低廉的小面积CCD或CMOS,其长和宽要小于36mmX24mm(比135底片和全画幅“电子底片”的面积小),因此,这一类的数码单反相机就叫做:半画幅相机和残画幅相机。

(图为:替换掉135胶片相机的胶片部分的CCD或CMOS)2.中画幅照相机。

通俗的讲叫作:120型胶片相机,因其所使用的120型交卷而得名。

从应用底片的长度不同,120相机又分为:645型、66型、67型、69型和617型。

(图为:不同类型120相机所使用的底片面积,以及120型底片面积与135型底片面积的比较)3.大画幅相机。

1839年摄影术问世之时所使用的就是大画幅相机,直到今天仍然有一部分特别专业的人士还在使用它。

为什么底大一级压死人?全画幅相机有哪些优势

为什么底大一级压死人?全画幅相机有哪些优势

为什么底大一级压死人?全画幅相机有哪些优势“底大一级压死人”,摄影界的这句话已流传已久,“大底”指什么?“底大”真的能带来多少优势?也许很多朋友已经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入研究了,今天不妨来跟小编一起探讨探讨这个摄影界永恒的话题。

Leica M10 的全画幅传感器01全画幅的定义说起全画幅,徕卡还可以很骄傲地说“当初这个尺寸还是我定下来的”,奥斯卡·巴纳克灵机一动把一张胶片的尺寸定到了24x36mm,设计出了便携的135相机,也就是 Ur-Leica。

而数码相机接收光线讯号的元件便是感光元件,相当于胶片相机的底片,全画幅的数码相机实际上是说感光元件尺寸与135胶片的尺寸相同。

Leica SL 全画幅感光元件02APS-C 画幅的定义自然,像APS-C(也被称为半画幅、残幅)、M4/3 之类的感光元件尺寸是比全画幅小的,至于有多小,APS-C 尺寸约为23.6x15.8mm,可以通过一张图直观看到区别,APS-C画幅感光元件的面积大致只有全画幅的43%:03底大一级真的压死人吗?全画幅与APS-C有哪些不同当然我们这里讨论广泛意义上的,现在科技发展很快了,旗舰的APS机型也可以媲美全画幅,不必纠结于某几款产品的高下。

● 成像质量:在画质上,全画幅具有一定优势。

全画幅有更好的细节,经得起放大和打印,在“100%放大”或者打印个30寸照片时,这种优势会比较明显;更好的高感和宽容度。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高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拍摄演唱会现场、剧院,或是在傍晚等弱光情况下拍摄;而全画幅能够表现的反差也更大,质感更细腻;另外,全画幅的色深,也就是色彩表现力,较之半画幅也更加丰富。

● 景深:前几天小编也跟大家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再细说原理,直接说结论,全画幅相机搭配镜头带来的景深效果更浅,也就是背景虚化的能力更好。

●镜头群:两者各用不同的镜头群,也谈不上哪个更有优势,但是半画幅的机身可以转接全画幅的镜头,全画幅的机身没法转半画幅的镜头;全画幅的发展时间更长,所以机身有很多老镜头群可以选择,还能玩老胶片机的镜头。

相机画幅与画质

相机画幅与画质

相机画幅与画质画幅对决相同像素下画幅决定画质关于相机,大家最新讨论的话题中大家对于“全画幅”、“高感与控噪”、“APS-C与全画幅差距有多大”之类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过。

不错,画幅更大意味着画质更好,但是画幅对于画质究竟有多大影响,又会影响哪些方面,像素与画幅究竟谁更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在今天的文章中,笔者挑选了四款同为2000万像素的相机,但是画幅分别为一英寸、M43画幅、APS-C和全画幅,来看一下在相同像素的情况下,画幅对于画质的影响究竟会怎样。

·画幅对决相同像素下画幅决定画质画幅是决定画质的先决条件,同一技术条件下,画幅越大,那么单个像素面积就越大,进光量就越大,画质就越好。

画幅,决定画质的最大因素但是,现实并不是一个具有单一变量的环境,实际上,传感器的工艺非常复杂。

传感器的电路设计,是传统的设计,还是背照式或者堆栈式;滤镜结构是拜耳滤镜,或者是X3结构;像素开口设计类型的差异;甚至于传感器本身埋相位对焦点的多少,这些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着相机的成像。

而影响传感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处理器,处理器性能的强大与否,处理器算法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相机的画质,例如控噪方面,计算性能的提升和算法的改善,带来的增益甚至远大于传感器本身的提升。

不光是尺寸,影响传感器的因素还有很多,开口面积,背照式还是表面照射等等,都会影响画质对于我们来说,画幅带来的优势是固有的,但是画幅的优势有多大?同像素下,不同画幅的差距有多大,这个很少有直观的展示,今天笔者就把这个差异用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看一下不同画幅下,同位2000万像素,差距有多大。

今天的对比画幅大小为了保证对比的相对客观,我们把像素设定为2000万像素级别,而且相机全部为周边同事的相机,对比的相机分别包括:一英寸相机为佳能G5X,有效像素2020万,单个像素大小2.4μm×2.4μm,镜头等效焦距24-100mmf/1.8-2.8;M43相机为松下GH5,有效像素2030万,单个像素大小3.3μm×3.3μm,搭配镜头为Leica 12-60mmf/2.8-4;APS-C相机为尼康D500,有效像素2088万,单个像素大小4.2μm×4.2μm,搭配镜头为尼康一代24-70mm f/2.8;全画幅相机为佳能6D,有效像素2020万,单个像素大小6.6μm×6.6μm,搭配镜头为佳能二代24-70mm f/2.8。

3亿像素大战全画幅与中画幅画质大PK

3亿像素大战全画幅与中画幅画质大PK

3亿像素大战全画幅与中画幅画质大PK3亿像素大战回归本质谁有更强画质本次我们的横评内容非常纯粹:画质,画质,还是画质!如此高的像素,这么大的传感器,我们想看的就是相机的画质能如何傲视其他机型。

不同于综合测试,我们这次忽略掉操控,机械性能甚至是价格,就是想要看一看相机的高画质究竟是怎么个高法。

同时,我们也想看看这些在大名鼎鼎的DxOMark上评分差距颇大的几款相机,在实际拍摄时,究竟能有多大的区别。

3亿像素大战:高像素相机画质PK考虑到相机是用来用的,而不是放在实验室里装X落灰的。

本次横评的全部内容,我们都拉到真实环境下,通过更具针对性的拍摄题材,来看看几台高像素机型的性能表现究竟孰强孰弱。

而为了比拼最佳画质,我们这场横评全都是用ISO 100作为拍摄感光度(哈苏H5D-60因其特性,使用最低的ISO 80拍摄),从而更加突出各家相机在最拿手的低感下的画质表现。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几位参赛的选手吧:全画幅组:佳能EOS 5DSR 索尼A7R3 尼康D850全画幅组:佳能EOS 5DS R:5060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传感器分辨率:8688 x 5792尼康D850:4574万有效像素全画幅CMOS传感器分辨率:8256 x 5504索尼A7R3:4240万有效像素背照式全画幅CMOS传感器分辨率:7952 x 5304中画幅组:哈苏X1D-50C 富士GFX 50S 哈苏H5D-60中画幅组:富士GFX 50S:5140万有效像素中画幅CMOS传感器(44mm x 33mm) 分辨率:8256 x 6192哈苏X1D-50C:5000万有效像素中画幅CMOS传感器(43.8mm x 32.9mm) 分辨率:8272 x6200)哈苏H5D-60:6000万有效像素中画幅CCD传感器(53.7mm x 40.2mm) 分辨率:8956 x 6708实际上这次的画质横评的机型跨度是非常大的,从时间角度来看,哈苏H5D-60是2012年发布的机型,如今已经是6年机龄的“老前辈”了。

全幅照相机和半幅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都有什么差距?

全幅照相机和半幅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都有什么差距?

全幅照相机和半幅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都有什么差距?回答收藏问题 | 查看更多问答我有靠谱回答16个回答南方之南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会员 07-22 23:48 266赞踩本人,尼康用户,刚刚从D300升级到D850,到目前为止用了有两个月了吧,对于全幅跟半幅相机拍出来的照片,都有什么差距,我觉得我还是有些体会的,没有说到,只能说我水平有限。

从D300升级到D850,只是机身进行升级,镜头还是原来的镜头,因为原来在买镜头时,考虑到以后入手全画幅,所以当初就直接买的全画幅镜头。

也就是纯粹地相身上的区别,纯粹地全画幅跟半画幅相机的区别,区别是什么呢?我觉得区别只有一个:画质(这里抛开从半画幅到全画幅操控性上的升级,只讨论照片方面的)!我老婆是个外行,花了那么多钱让我买了台D850,肯定很关心效果如何,看了新相机拍的照片,比较满意地说:是比以前清楚多了!这是一名外行的结论,而我也同样是这样认为的: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清晰度和照片尺寸的升级。

原来在入手D850前,研究过D850的取景、视野、畸变等,结果D850到手后,除了清晰度上的感受,其它竟无一明显变化,原来用D800加24-70时,24端有明显畸变,而现在D850加14-24都没有发现明显畸变,甚至觉得除了画质,其它基本无什么变化。

而画质的变化,在手机、笔记本上根本也看不出来,只有在我的台式大屏幕上,放大后对比,才有明显区别。

有区别吗?有明显区别吗?哈哈。

我是南方之南,欢迎关注。

全幅与半幅的焦距是一样的,只是半幅相机截取了全幅中间部分,然后放大到全幅的尺寸,所以半幅的画面是大点,让人感觉焦距长了,因此能推断如果将图片放大到100%的话全幅与半幅就有很大差别了!上两张半幅和全副的照片,比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给手里有半幅机的还想买全幅机的朋友一个参考。

从图片上看,我认为两张照片区别不大,同一个镜头,同一时间,都是逆光拍照。

要说有区别那就是全副的高感属实比半幅要强,而且不是强那么一点点。

全画幅与半画幅的区别

全画幅与半画幅的区别

全画幅与半画幅的区别全画幅与非全画幅(APS-C)数码相机释疑距离当年玩手动单反135相机至今已过去10年,期间科技日新月异,带领人们来到了数码时代。

单反相机也不例外,数码单反(DSLR)成为时代的主流,135单反相机成为历史。

在各摄影杂志及数码相机厂商宣传资料等上面都会看到“APS-C画幅”和“全画幅”等字眼,这两者是什么意思呢?我也被杂志和宣传资料的说法搞得一头雾水,因为当时传统胶卷时代还没有这样的概念。

因此必须给自己充电一下。

什么人需要看这文章?一是从135单反换代到数码单反的人,二是想了解个究竟的好学之人。

一、两种画幅的由来一)135胶卷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研制出使用拍摄电影的35mm(36mm×24mm)胶片的徕卡照相机后,35毫米胶卷又叫“徕卡卷”,后来世界各厂生产用于拍摄35毫米胶片的照相机越来越多,“徕卡卷”这个名称已不能适应了,于是就按胶卷的宽度改为“35毫米胶片”。

直到五十年代之后,为了区分35毫米电影胶片和照相机用的35毫米散装胶卷,在胶卷盒上印有135的代号。

后来大家就公认把35mm胶卷称为135胶卷,把用135胶卷的相机称为135相机。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会有个疑问,135(35)胶卷尺寸规格不是36*24mm吗?为什么叫35mm 胶卷呢?因为是以胶卷的宽度为35mm来命名。

36*24mm这是胶卷的成像尺寸。

成像画幅比例:4:3 胶卷的宽度为35mm胶卷成像尺寸为36*24mm2)APS胶卷(即在前面所讲135胶片上面的升级改进)共有高清、经典、全景三种,见下:1996年由富士胶片、柯达、佳能、美能达和尼康五大公司联合开发的APS(Advance Photo System)胶片系统问世。

APS开发商在原135规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彻底改进,包括相机、感光材料、冲印设备以及相关的配套产品上都全面创新,大幅度缩小了胶片尺寸,使用了新的智能暗盒设计,融入了当代的数字技术,成为了能记录光学信息、数码信息的智能型胶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机越级大混战不同画幅画质差别有多大(全文)1 画幅对决相同像素下画幅决定画质关于相机,大家最新讨论的话题中大家对于“全画幅”、“高感与控噪”、“APS-C与全画幅差距有多大”之类的讨论一直没有间断过。

不错,画幅更大意味着画质更好,但是画幅对于画质究竟有多大影响,又会影响哪些方面,像素与画幅究竟谁更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这个问题。

在今天的文章中,笔者挑选了四款同为2000万像素的相机,但是画幅分别为一英寸、M43画幅、APS-C和全画幅,来看一下在相同像素的情况下,画幅对于画质的影响究竟会怎样。

·画幅对决相同像素下画幅决定画质画幅是决定画质的先决条件,同一技术条件下,画幅越大,那么单个像素面积就越大,进光量就越大,画质就越好。

画幅,决定画质的最大因素但是,现实并不是一个具有单一变量的环境,实际上,传感器的工艺非常复杂。

传感器的电路设计,是传统的设计,还是背照式或者堆栈式;滤镜结构是拜耳滤镜,或者是X3结构;像素开口设计类型的差异;甚至于传感器本身埋相位对焦点的多少,这些复杂的因素都会影响着相机的成像。

而影响传感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处理器,处理器性能的强大与否,处理器算法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相机的画质,例如控噪方面,计算性能的提升和算法的改善,带来的增益甚至远大于传感器本身的提升。

不光是尺寸,影响传感器的因素还有很多,开口面积,背照式还是表面照射等等,都会影响画质对于我们来说,画幅带来的优势是固有的,但是画幅的优势有多大?同像素下,不同画幅的差距有多大,这个很少有直观的展示,今天笔者就把这个差异用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看一下不同画幅下,同位2000万像素,差距有多大。

今天的对比画幅大小为了保证对比的相对客观,我们把像素设定为2000万像素级别,而且相机全部为周边同事的相机,对比的相机分别包括:一英寸相机为佳能G5X,有效像素2020万,单个像素大小2.4μm×2.4μm,镜头等效焦距24-100mmf/1.8-2.8;M43相机为松下GH5,有效像素2030万,单个像素大小3.3μm×3.3μm,搭配镜头为Leica 12-60mmf/2.8-4;APS-C相机为尼康D500,有效像素2088万,单个像素大小4.2μm×4.2μm,搭配镜头为尼康一代24-70mm f/2.8;全画幅相机为佳能6D,有效像素2020万,单个像素大小6.6μm×6.6μm,搭配镜头为佳能二代24-70mm f/2.8。

本次测试所用相机在今天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四款2000万像素机身,镜头方面也基本保持一致性,佳能和尼康都选择了24-70mm f/2.8,而松下则选择了新发布的画质非常出色的12-60mm镜头,而G5X是卡片机无法选择镜头。

对于今天的文章,其实我们要说明的事情非常简单:直观得通过图片让大家感受到同像素不同画幅的画质差异;阐明究竟画幅会影响什么,不会影响什么。

下面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今天的对比。

品牌:佳能数码相机2 高感对比画幅对控噪影响是决定性的·高感对比画幅对控噪影响是决定性的控噪,大家最爱聊起的话题,凡是谈论到相机都会总能迁出一个高感好不好的话题。

对于控噪,最大的几个因素肯定是:画幅、像素、处理器、算法。

今天,我们就把四个画幅的相机直接拿出来对比,看一下JPG与RAW文件下的控噪差异。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机身JPG直出的差异,为了保证公平,我们将机身高感降噪全部设置为标准,而松下不具备选择项,因此高感降噪为默认。

镜头我们统一使用50mm,f/8光圈,从而保证测试尽可能接近。

其中,ISO 100下,一英寸相机G5X的感光度为ISO 125(机身最低感光度为ISO 125),而GH5的ISO 100则为扩展感光度。

上一张下一张分享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 100(为了方便大家查看,具体大尺寸图片请点击:《同像素不同画幅下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从JPG的对比可以看到,一英寸在这组测试中基本处于陪衬的内容。

从ISO 400开始,1英寸已经和其余相机形成了明显的差异。

而作为全画幅机身,在这一环节一直处于一马当先的环节,虽然在超过ISO 6400后,由于佳能机身本身涂抹严重,可能画面的细节有所下降,但是依然是四个级别中最好的。

JPG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 6400 在这组对比中,M43与APS-C的竞争是最激烈的,ISO 3200之前,M43画幅与APS-C并没有拉开显著差距,虽然GH5是目前M43中的另类,控噪表现在M43中出类拔群,但是D500毕竟也代表了APS-C的顶级控噪,所以这样的差异其实还是让人有些惊讶。

上一张下一张分享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 100(为了方便大家查看,具体大尺寸图片请点击:《同像素不同画幅下RAW格式逐级感光度对比》RAW下逐级感光度对比,感光度ISO 6400 如果说由于涂抹的缘故,在JPG对比中,高感下APS-C画幅还有追击全画幅的趋势,那么在RAW文件下,四个画幅的差异则是从头保持到尾的。

可以说,如果作为专业用户而言,使用RAW文件下,画幅的大小对于控噪的影响,其实远大于其他因素,画幅大一级,RAW文件的控噪是毫无悬念的胜出。

对于这种白天,不是太苛刻的拍摄,一台是一英寸,一台是全画幅,很难直接分辨对于这种白天,不是太苛刻的拍摄,一台是一英寸,一台是全画幅,很难直接分辨实际上,这一组对比的结果早已经在大家心中,但是差距多大大家还是并不清楚。

实际上,不管对于JPG还是RAW文件,可以看到一英寸相机在这轮比赛中一直处于在地面摩擦的场景,而ISO 3200则是另一个分界线,在ISO 3200开始,M43开始进入严重下滑的阶段,而D500还能坚持一下。

越极限环境差异越大,例如星空拍摄时,画幅带来的控噪优势是碾压式的越极限环境差异越大,例如星空拍摄时,画幅带来的控噪优势是碾压式的但是测试这么简单就可以吗,实际上,我觉得就实际使用来看,三款相机在日常拍摄中的差异要比测试更小。

实际上,ISO 1600下,只要不是特别黑暗的环境,三款相机的差异都不会太大。

但是在黑暗环境中,全画幅的优势是其他画幅无法比拟的。

所以控噪方面来说,日常用,四个画幅差异都不大;苛刻使用,画幅大一档的优势是碾压式的。

品牌:佳能数码相机3 宽容度画幅大小并不代表宽容度·宽容度画幅大小并不代表宽容度在宽容度方面,画幅有优势,但是对于宽容度来说,画幅不再是决定因素。

因为对于宽容度来说,更多取决于传感器的工艺而不是传感器的尺寸。

不过传感器的尺寸越大,通常工艺越好,算法也越好,但是这一优势并不绝对。

首先我们看一下最低感光度下的宽容度表现,原生最低感光度下的宽容度是机身最好的宽容度表现,这次测试中一英寸机型使用ISO 125,M43使用ISO 200,APS-C和全画幅使用ISO 100。

上一张下一张分享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1EV为了方便大家查看,具体大尺寸图片请点击:《同像素不同画幅下低感宽容度对比》在宽容度测试上,虽然大家说D500牺牲了宽容度,但是在测试中D500宽容度依然是最好的,而M43和一英寸之间也没有拉开显著差距。

可以说,画幅大小对于宽容度的影响并不大,更多的是看传感器的各项设计工艺。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3EV 但是宽容度表现不光要看直接的对比,更要看高ISO下的宽容度表现,在ISO 3200下,控噪表现和宽容度表现其实是相互纠缠的,这时候不光考虑宽容度还要考虑控噪。

感光度ISO 3200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1EV感光度ISO 3200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2EV感光度ISO 3200下的宽容度测试,提亮3EV 可以看到在ISO 3200下,APS-C画幅的D500与全画幅的6D在宽容度表现上相接近,这不是因为6D的宽容度好,而是随着高感提升,基础控噪对于宽容度的影响加大。

可以说,我们总是说高感,因为感光度表现几乎影响到大部分的画质表现,低感纯净度影响细节,而高感则影响更多内容。

我们选择全画幅,其实根本目的就是全画幅的画质表现更加纯净。

可以说画幅的大小决定了画质的成像基础,这个条件的占比,是其他两项难以补回的。

很多用户纠结于宽容度,低感宽容度占了大部分,但是高感宽容度也是一大部分。

例如现在很多APS-C画幅的低感宽容度非常出色,但是在高感拍摄时,例如拍摄星空,高感的宽容度表现要远好于小画幅机型。

品牌:佳能数码相机4 解析力差异看画幅更看镜头表现·解析力差异看画幅更看镜头表现同像素下,低感解析力更多取决于镜头而非机身,高感解析力取决于机身控噪和镜头。

其实对于相机来说,像素高低却是决定了分辨率的好坏,但是对于最低感光度下,其实各块传感器的纯净度其实差异非常小,细节好坏更多取决于镜头的优劣。

同样为2000万像素,APS-C画幅与全画幅搭配同样的镜头,成像效果差异是非常小的,我们之所以觉得画质不佳,很多时候是因为APS-C或者更小画幅机型,镜头方面往往是廉价套机镜头,分辨率表现自然会被全画幅机身镜头所碾压。

最低原生感光度下,分辨率差异对比毫无规律可循,基本取决于镜头但是对于高ISO下,分辨率表现是一部分,而基础画质表现则占据了更高的比重,就像第二页的感光度测试中所看到的,高感好的机型,在画面的细节上会更加丰富,画面分辨率自然也要高于高感不好的机型。

对于相机来说,传感器、处理器和镜头是三大核心元素,传感器只是其中的一环,三者之中的任何其一都能对画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相机来说,传感器,处理器,镜头是三大核心就控噪来说,画幅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此就算更换多年前的全幅和如今的最新APS-C画幅,D500也很难胜过CMOS传感器下的全幅产品。

但是对于现阶段来说,传感器的进步是缓慢的,但是算法的进步是明显的,相同厂商的相同系列,处理器和算法的提升,要比传感器的提升带来的高感提升更加快速。

对于宽容度来说,画幅的影响则很小,索尼生产的传感器具有天生的优势,因此以索尼传感器为基础的机型例如尼康、富士、和很多一英寸机型,宽容度表现都非常好,而尼康更是其中最好的。

但是对于高ISO下,全画幅带来的控噪优势也是提升宽容度的重要环节。

因此低感下,例如尼康D810、D7200,索尼A7RII的高宽容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高感下例如佳能1DX2之类的高感机型,宽容度反而会追上低感好的机型。

最后,对于分辨率,高感控噪是一方面,而镜头则是更重要的因素。

因此想要提升分辨率,换一个好镜头其实来的更加实际。

就算放大到100%,在不是特别复杂的环境下,您能分辨哪个是全画幅,哪个是M43拍摄吗?就算放大到100%,在不是特别复杂的环境下,您能分辨哪个是全画幅,哪个是M43拍摄吗?其实对于大部分环境下来说,画质的不能单独使用分辨率还展现,比如笔者展示这两张,是日光条件下完全手持拍摄的两张照片,分别是GH5和6D拍摄,您能第一眼看出谁是6D拍摄吗?(上图为6D)如果您是日常用户,分辨率的好坏更多体现在镜头上而不是机身,只有在苛刻环境下,全画幅的分辨率优势才会体现,而日常拍摄,大家不用纠结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