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由心生,心随情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由心生,心随情动
摘要:学生心中的不尽之情,是可贵的资源。

当不同的情意充溢学生的心中,教师要推波助澜,让学生在心动处行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实践活动;综合素养;创新精神
“余音缭绕,三日不绝”是音乐艺术产生的美妙境界。

它震撼人的心灵,持久影响人的心境,形成特定的“情感场”。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在学生的心弦上弹奏出动人的乐曲,收到“绕梁三日,曲尽情不尽”的效果。

学生心中的不尽之情,是可贵的资源。

当不同的情意充溢学生的心中,教师要推波助澜,让学生在心动处行动,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心驰神往,风景无限好
语文课文文质兼美,展现了作者对风物美、生活美、生命美的体验,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个美丽的、灵动的世界。

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迷人风景,听到的美妙声音,无不深深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心驰神往。

1.从书本走向生活
语文学习一旦走出课堂,延伸到广袤的天地和真实的生活中,意义非凡。

如,学了《圆明园的毁灭》《秦兵马俑》等课文,学生查阅了大量资料,激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他们想去北京圆明园的遗迹寻梦,想欣赏秦兵马俑的风采,追寻秦始皇的足迹。

学习《奇怪的实验》《爬山虎的脚》等课文,我让学生亲自观察它们的外形特
点、活动或生长规律,记观察日记。

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我带领学生来到小河边,看到了发黑的河面上浮满的垃圾;走上街道的十字路口,闻到呛喉的车尾废气……语言与生活紧密结合,激荡着学生的情怀,滋养着他们的价值观。

2.从学科走向生活
教师要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究和运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的经验等,跨过学科界限,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

学了《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有的同学把寓言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有的配乐讲故事,有的把课文画成连环画,有的阅读其他寓言深刻的寓言,有的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又如,由《黄山奇松》一课引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学习成果的展示不拘一格,有的将收集的资料汇编成小册子,有的制成幻灯片,有的举办图片展览,有的自编手抄报……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发现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时,会感到语文充满魅力,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二、意犹未尽,曲径通幽处
托尔斯泰曾说:“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自己的感情。

”当学生和作者心灵交汇、情感交融,产生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感觉,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已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受。

此时,可另辟蹊径,用其他的艺术形式传情达意,如,编写歌词、填词演唱,创作歌谣,编制游戏、舞蹈……音乐也可以成为文学表现形式的常客:
1.收集与文章主题吻合的歌曲
如,班得瑞的天籁曲目《人间仙境》如神来之力,使《黄山奇松》一文中的黄山奇松如意外云烟,渐入深永境界。

在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凄婉悲壮的如泣如诉声中,为保护丹顶鹤而献出生命的女孩震撼了学生的心灵。

2.自我创作歌词填曲
学习《蚂蚁和蝈蝈》一课,学生知道蚂蚁在夏天勤劳地搬运过冬的粮食,蝈蝈却在树荫下享乐。

冬天到了,它们有着不同的命运。

我播放学生熟悉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并展示其歌词,请学生模仿,创作《蚂蚁与蝈蝈》。

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老师提供的歌词成功地进行了整合。

融理解、创造于一体,独特的实践活动颇富感染力,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去创造。

三、未知领域,柳暗花又明
有人说,世界在书里。

一篇课文,往往会把学生领进一个新的领域。

可是作品展现的“世界”,有时学生不熟悉,甚至完全是陌生的。

怎样唤起学生的体验、理解呢?
1.触摸作者的灵魂
如果想真切地听见作者发自内心的心声,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他的身世、生活,所处的时代背景,创作的意图,性格等,这就等于以作者的视角放眼时代潮流,和作者共命运,建立起一个超越时空的“心理场”。

2.追寻事件的本源
学生与作者对话有障碍,往往是作者所言之物不知为何,缺乏源头活水。

如《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学生如果对香港了解不多或很陌生,就不会在香港回归之际,和作者一起有焦急的等待、幸福的热泪。

3.探究学习的方法
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当未知的事物成为学生的需求,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就会动态生成课程,自主学习。

如收集黄山的信息,由于许多学生是流动儿童,家里没有电脑。

当有些学生从网上获取丰富生动的信息时,他们很羡慕。

我让他们主动在电脑课上学习上网的知识,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掌握了一项学习的本领,又为语文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意见分歧,显英雄本色
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学生往往读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把教学过程根植于学生的思想实际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动态成长,不可代办或揠苗助长。

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学生对是否赞成圆明园的重建的意见产生分歧。

我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

教师要在每节课的“言尽”而“意不尽”的张力中,引领学生走入更绚丽的语文探究学习的世界,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扩大知识面,增长
才干,铸造个性,提高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马杭中心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