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天麻品种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天麻品种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作者:吴佳新段院生李伟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18期
摘要:为分析不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品种中的天麻素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2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0.05%(V/V)磷酸溶液(3∶97)为流动相,比较了乌天麻(产地云南)、红天麻、乌红杂交天麻(产地湖北麻城)中天麻素含量。
结果表明,乌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为0.423%,乌红天麻为0.321%,红天麻为0.225%。
大别山低海拔地区种植的乌红杂交天麻中天麻素含量高于红天麻。
关键词: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天麻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8-4416-02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属兰科多年生草本共生植物,以地下块茎入药,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等功效[1]。
天麻素,又名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ρ-hydroxy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为天麻特征组分。
王绍柏等[2,3]用宜昌红天麻S2自交系与云南乌天麻S4自交系进行正反交培育出“乌红”、“红乌”天麻品种,通过湖北省品种评审委员会审(认)定为“2个优良杂交天麻新品种”,并命名为“鄂天麻1号”和“鄂天麻2号”。
乌红杂交天麻与红天麻相比,形态好、天麻素含量比父本宜昌红天麻增加
17%[4]。
湖北麻城市、罗田县、英山县和蕲春县等天麻产区主要种植红天麻。
自2012年开始,在麻城市低海拔地区(约230 m)进行乌红杂交天麻种植试验,并与本地区种植的红天麻进行了品质对比。
按照2010版药典标准中的HPLC法,分析了乌天麻、红天麻、乌红杂交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5],以期为该地区推广乌红杂交天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红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药材均由湖北麻城市情添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提供,乌天麻引自云南小草坝。
天麻素(批号110807-201306),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
乙腈为色谱纯,磷酸为分析纯,去离子水。
1.2 仪器
戴安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VWD-3100紫外检测器,WPS-3000SL自动进样器,KQ-100DB型数控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预处理洗净样品,置蒸笼中蒸制30 min,放55 ℃干燥箱中烘至半干(含水量30%),粉碎待用。
1.3.2 样品的制备称取粉末样品约
2.000 0 g于具塞锥形瓶中,加入乙醇50 mL称重,加热回流3 h,放冷,称重并补足重量,摇匀,过滤,取滤液10 mL浓缩至近干。
残渣加乙腈-水(3∶97,V/V)混合溶液溶解,定容至25 mL容量瓶中,过滤后待测[5]。
1.3.3 标准品的制备称取适量天麻素标准品,以流动相配制50 μg/mL标准溶液。
1.3.4 色谱条件固定相为依利特Hypersil ODS-2柱(4.6 mm×20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3∶97,V/V),流速为1 mL/min,柱温35℃;进样体积5 μL,检测波长220 nm。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
吸取1~20 μL标准工作液,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6-8],结果见表1。
以峰面积为x,进样量为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方程为y=31.273 71 x - 0.029 86,R2=0.999 98,在
0.046 1~0.922 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2 样品分析结果
称取天麻样品处理并进行色谱分析,各品种的天麻样品色谱图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天麻素含量[9,10],乌天麻、红天麻和乌红杂交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见表2。
由表2可知,乌天麻中的天麻素平均含量为0.423%,乌红杂交天麻为0.321%,红天麻为
0.225%。
3 小结
3种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均高于2010版药典的标准(不小于0.2%),其中在大别山低海拔地区(约230 m)种植的乌红杂交天麻,其天麻素含量高于红天麻,品质优于红天麻,可为当地推广乌红杂交天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 王绍柏,余昌俊,许启新,等.天麻生产技术规程(I)[J].中药材,2003,26(3):159-161.
[3] 王绍柏,余昌俊,许启新,等.天麻生产技术规程(II)[J].中药材,2003,26(4):238-242.
[4] 余昌俊,王绍柏,刘雪梅.天麻6个品种重要性状比较分析[J]. 生物学通报,2010,45(3):13-15.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6] 李德勋,陈桂,李辅碧,等.天麻不同变异类型药材中天麻素含量比较[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J],2007,22(3):23-24.
[7] 忻日易,陈龙胜,陈涛,等.RP-HPLC测定大别山区不同产地天麻药材中天麻素含量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5,22(6): 1187-1188.
[8] 王新胜,吴艳芳,王有为,等.红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动态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60-5961.
[9] 刘小琴,汪鋆植,袁琴,等.天麻不同品种及不同组织中天麻素的含量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908-909.
[10] 徐自升,丁安伟,潘扬,等.HPLC测定天舒滴丸中天麻素的含量[J].中成药,2004,26(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