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护理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放射影像学检查和治疗的部门,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合于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护士等。
二、工作流程1. 患者接待1.1 患者到达放射科后,由前台接待人员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并记录在患者登记表中。
1.2 前台接待人员将患者送至等候区,并告知患者等候时间。
1.3 技师根据患者的预约信息,按照先来先服务的原则,安排患者进行相应的放射影像学检查。
2. 放射影像学检查2.1 技师根据医生的开单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和药剂。
2.2 技师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并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该项检查。
2.3 技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进行操作。
2.4 技师在操作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避免辐射过量和防止意外伤害。
2.5 技师完成检查后,将影像资料保存并备份,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6 技师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告给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诊断。
3. 放射治疗3.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放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和过程。
3.2 技师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和药剂。
3.3 技师向患者解释治疗的过程,并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进行该项治疗。
3.4 技师在治疗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包括避免辐射过量和防止意外伤害。
3.5 技师根据医生的要求,正确操作放射治疗设备,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3.6 技师在治疗结束后,将治疗记录保存并备份,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7 技师协助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后续的治疗调整。
4. 辐射安全管理4.1 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接受辐射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4.2 放射科必须配备辐射防护设备,包括铅衣、防护眼镜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完好性。
4.3 放射科必须定期进行辐射防护设备的辐射剂量测量,并记录在辐射剂量测量表中。
医院放射科操作规程
5、医用诊断X射线机须由专业放射影像医师操作,其他无关人员不得擅自动用设备。
6、进机房前须佩戴个人剂量计,开机前检查安全装置,记录机器运行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切掉电源并报告 上级主管部门。
二、质量保证内容 (一)技术员每次在病人治疗摆位前、摆位中和摆位后校对病人治疗单,核实相关照射参数。
(二)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
(三)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实行科主任、技士长负责制,采取定期检查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层层把关,防止 差错。
(四)维修技术人员在治疗期间随时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放射源台帐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为了加强我单位 的放射源管理,避免辐射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台账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放射源的基本技术参数和状态。建立一一对应的放射源明细台账。
2、射源装置台账应做到一源一卡,技术参数准确无误,不能私自涂改,划改参数,做到物帐相符。
十、从事X射线检测的人员不得把个人生活品带入曝光室,不得在工作场所吸烟、进食或存放食物,不得在曝光 室做与放射工作无关的事。
设备检修维护制度
一、对使用科室提出的设备维修申请,维修人员应及时予以响应和处理。维修完毕后,维修人员应详细填写记 录,并通知使用科室恢复使用。
二、无法解决的或疑难的问题应及时上报上级领导。三、急救设备,维修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扯皮,而应 积极抢修保证临床第一线需要。
(二)每年请卫生放射防护监督管理人员对放射场所的环境进行监测,出具监测报告,对机器进行性能的测定 。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放射科技术是一种医学技术,应用于各类医学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的制定能够有效的提高操作者及科室的工作水平,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岗位职责1、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生是放射科技术的主要操作者和诊断者,其主要职责包括:熟悉常见的放射诊断技术,会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合理的放射线检查;掌握常见的放射治疗技术,并能够为患者选择适宜的方案;负责放射影像技术的质量控制,确保诊断准确性。
2、放射科技师放射科技师是放射科技术的辅助操作者,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患者的床旁操作及安全防护,确保放射检查的安全性;从事放射检查操作,保证影像质量,避免误诊;负责影像资料的录入、存储及传送工作。
3、放射科护士放射科护士是放射科技术的医护辅助人员,其主要职责包括:协助医生和技师进行患者的准备工作及安全防护措施;协助患者进行检查操作,保证患者的舒适与安全;负责检查后的护理工作,协助医生进行临床后续操作。
二、操作规程1、放射检查前的准备(1)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了解和询问病史,对于高风险人群要进行甄别,有需要时进行药物过敏测试。
减少使用造影剂,尽量采用无创检查方式。
(2)向患者进行详细介绍检查目的、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包括辐射安全防护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签字确认。
(3)去除患者身上金属物、首饰、口腔内物品,暴露需要检查的部位,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施加铅衣、挂防护屏障等。
2、放射检查过程中的操作(1)对于不同的检查需求,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避免误诊、漏诊。
(2)操作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戴上防护帽、眼镜、手套等防护措施,使操作人员与患者免于受到辐射的威胁。
(3)操作人员要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尽量减少操作时间,保证影像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3、放射检查后的处理检查完毕后,应向患者介绍注意事项,告知可能的反应和处理方法,并记录检查信息,确保影像数据的完整和质量。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简介放射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进行各种放射影像的拍摄与诊断,是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放射科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程,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以保证放射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操作规程1. 设备操作规程a. 在使用放射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规范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操作证书。
b. 每天开始操作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
c. 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如护目镜和防护服。
d.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设备参数,并注意控制辐射剂量,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2. 患者操作规程a. 在拍摄前,操作人员必须核对患者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等,并确认拍摄部位和拍摄要求。
b. 在患者进入操作室前,要对患者进行辐射防护准备,包括使用铅板、铅背心等防护装备。
c. 在进行放射拍摄时,操作人员要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并配合患者的呼吸等动作进行相应的拍摄调整。
d. 拍摄结束后,操作人员要将设备恢复至默认状态,并进行设备的清洁消毒,以便下一个患者的使用。
三、岗位职责1. 放射医师a. 从事放射影像诊断工作,对拍摄出的片子进行解读和诊断。
b. 根据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放射检查,制定检查方案,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说明和引导。
c. 担任急诊放射医师时,要及时处理急诊病人的拍片需求,确保诊断结果的快速出具。
2. 放射技师a. 负责放射设备的操作,包括调节设备参数、拍摄患者影像等工作。
b. 协助医师进行放射检查,根据医师要求进行拍片、定位等操作。
c.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进行故障排除,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性能。
3. 放射工程师a. 负责放射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b. 负责设备的质量控制和相关操作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性。
c. 培训新员工,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
4. 放射安全员a. 负责制定放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监督和检查。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负责放射学影像的获取和诊断。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包括设备操作、患者准备、影像获取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备操作1. 放射设备的开启和关闭a. 操作人员应事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和线缆是否正常,确保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b.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的开启和关闭步骤。
c. 开启设备前,操作人员应确认设备周围没有任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物品。
d. 关闭设备时,操作人员应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并及时关闭电源。
2. 放射设备的校准和维护a.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
b. 校准和维护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并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c. 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前,应检查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记录,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三、患者准备1. 患者信息确认a. 操作人员在接待患者时,应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嘱,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
b. 如有需要,操作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的允许。
2. 患者安全考虑a. 操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放射学检查。
b. 对于孕妇、儿童和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操作人员应特殊关注其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 患者准备工作a. 操作人员应指导患者按照要求进行准备工作,如脱掉金属饰品、更换适当的服装等。
b. 如有需要,操作人员应向患者提供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衣、护目镜等。
四、影像获取1. 检查方案制定a. 操作人员应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
b. 检查方案应包括检查部位、检查方法、暴光参数等内容,并及时记录。
2. 检查操作流程a. 操作人员应按照检查方案的要求,正确操作设备进行影像获取。
b.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提醒患者配合操作。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放射科操作规程是指放射科工作人员在医疗放射检查过程中,为了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遵循一系列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的指导文件。
具体内容如下:一、准备工作1.1 确认医嘱:在进行任何放射检查之前,必须核对医嘱内容,并与医生沟通确认检查类型、部位、目的等是否明确。
1.2 备足检查所需设备和药剂:根据医嘱,检查前需检查放射线设备的工作是否正常,并备足所需的药剂、消毒液、防护用品等。
1.3 与患者沟通和准备:将检查目的、方法、可能感受到的不适等事项向患者解释清楚,并做好患者准备工作,如引导患者脱掉必要的衣物、戴上防护用品等。
一、操作步骤2.1 安全和防护:确保放射源和辐射设备的安全性能良好,对患者和放射工作者进行适当的辐射防护措施。
并保证操作空间的良好通风及辐射警示标识的醒目。
2.2 患者定位:根据具体检查要求,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确保患者舒适。
2.3 调试设备:合理调整放射线设备的参数,确保光电系统和感光底片的性能符合要求。
2.4 曝光:根据检查类型和要求,准确测量曝光剂量,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小化放射线剂量。
2.5 影像处理:对产生的图像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并及时进行恰当的处理和保存。
2.6 患者护理:检查过程中,放射科工作人员应维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协助患者完成检查,并严格遵循消毒、无菌等相关操作标准。
二、操作注意事项3.1 根据放射线设备和药剂说明书正确选择和使用设备和药剂。
3.2 检查前仔细核对患者身份,确保检查对象正确。
3.3 检查时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曝光剂量。
3.4 操作期间需对患者进行不间断观察,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检查并咨询医生。
3.5 检查结束后,操作人员必须妥善保管和传送影像资料,并做好消毒和清理工作。
三、安全措施4.1 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关操作证书,并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以保持专业技术。
4.2 操作人员必须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铅衣、头罩、手套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准确、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为了规范放射科的操作流程,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设备准备1. 确保放射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
2. 核对所使用的放射设备的型号、序列号和生产日期,确保设备符合规定要求。
3. 核对放射源的有效期,确保放射源的有效性。
4. 准备所需的辅助设备和辅助用品,如防护器具、注射器、导管等。
三、患者准备1. 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患者与所使用设备的登记信息一致。
2. 与患者沟通并解释所需操作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洁皮肤、移除金属物品等。
4. 确保患者在操作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四、操作流程1. 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放射操作方法和设备。
2. 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器具,如铅衣、手套、护目镜等。
3. 根据操作要求,将患者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确保患者的稳定性。
4. 操作人员需熟练掌握放射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功能,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设备设置。
5. 根据医嘱和操作要求,进行放射操作,如X射线拍片、CT扫描、核素注射等。
6.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7. 操作结束后,关闭放射设备,清理操作区域,确保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五、质量控制1. 操作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和提高。
2. 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进行放射操作的结果需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控制,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建立放射科操作规程的评估和改进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
六、安全防护1. 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放射防护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2. 定期对操作区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规程适用于放射科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
二、操作准备1. 工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手套、眼镜等,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2. 操作前,工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 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情况,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三、放射科检查操作流程1. 患者准备a. 工作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b. 患者应脱去金属饰品和衣物,穿上医院提供的适当服装。
c. 对于需要空腹的检查,患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禁食。
2. 检查设备准备a. 工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对设备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校准、质控等。
b. 工作人员应检查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善,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
3. 患者定位和准备a. 工作人员应将患者安置在适当的位置,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b. 工作人员应根据检查部位和方式,进行患者的定位和标记,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4. 检查操作a. 工作人员应按照医嘱和操作要求,进行相应的检查操作。
b. 工作人员应掌握放射剂量的控制和调整,确保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c. 工作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症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5. 检查结束a. 检查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将设备恢复到正常状态,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b. 工作人员应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
四、安全措施1. 辐射防护a. 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辐射防护标准和操作要求,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b. 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辐射防护培训,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2. 设备维护a. 工作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
b. 工作人员应及时报告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放射科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本规程适合于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包括放射科医生、技术人员和护士等。
二、术语定义1. 放射科:指负责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的科室。
2. 放射科医生:指具备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放射学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医生。
3. 放射科技术人员:指具备放射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执行医学影像学检查和介入治疗的人员。
4. 放射科护士:指具备放射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负责协助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放射学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护士。
三、操作规程1. 放射科医生的操作规程1.1. 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1.2.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射学检查方法。
1.3.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
1.4. 在进行放射学检查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放射剂量,尽量减少辐射对患者的影响。
1.5. 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诊断,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报告。
2. 放射科技术人员的操作规程2.1. 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放射学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2.2. 严格遵守放射安全原则,正确佩戴辐射防护装备。
2.3. 根据医生的指示,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药剂。
2.4. 协助患者进行放射学检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5.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2.6.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放射科护士的操作规程3.1. 接受放射科护理培训,掌握放射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2. 协助医生和技术人员为患者进行放射学检查和介入治疗。
3.3. 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3.4.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
3.5. 协助医生和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准备和维护工作。
3.6. 定期参加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放射科护理操作规程
放射科护理操作规程一、普通洗手技术二、脉搏、呼吸测量三、无创血压的测量四、静脉留置针技术五、氧气吸入法六、经鼻/口腔吸痰法一、普通洗手技术【目的】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份致病菌。
【方法及标准】普通洗手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100 分技术操作要求1.护士准备:取下手表,工作服衣袖长度合适 2.用物准备:洗手设施,洗手液,擦手纸巾,时钟 1.直接接触患者先后 2.无菌操作先后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4.穿脱隔离衣先后,摘手套后5.接触不同患者之偶尔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挪移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1.洗手前取下手表,卷袖过肘正确应用七步洗手法 2.打开水龙头,湿润双手 3.取洁净洗手液4.双手揉搓: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②手指交织掌心对手背搓揉,两手交织进行;③掌心相对,双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揉;④拇指在掌中转动搓 揉,两手交织进行;⑤两手互握互搓指背;⑥指尖在掌心中转动磨擦, 两手交 替;⑦两手互握互揉搓腕部每一个步骤至少施行8次,总搓洗时间不少于30s 5.流动水下彻底冲洗 6.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7.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 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目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理论知识【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物。
项 目 操作准备 (10 分)洗手指征 (15 分)洗手要点 (65 分)提问 (10 分)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 手代替洗手。
5.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者肥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 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 使用的肥皂应保持干燥。
6.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 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进行放射诊断和治疗工作。
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工作流程1. 患者接诊a. 接待患者,核对患者基本信息,确认患者身份。
b. 根据医生开具的检查申请单,确认检查项目和方法。
c. 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征得患者同意。
d.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服用造影剂等。
2. 检查准备a. 根据检查项目,准备所需设备和材料。
b.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戴手套等。
c.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进行日常质量控制检查。
3. 检查操作a. 将患者安置在适当的检查位置,保持患者舒适。
b. 根据检查项目,正确调整设备参数,如曝光时间、放射源位置等。
c. 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呼吸方式,确保图像质量。
d. 操作设备进行放射检查,确保操作规范、准确。
4. 图像处理和诊断a. 检查完成后,将图像传输到相关设备进行处理。
b. 根据图像质量和临床需要,进行图像调整和优化。
c. 医生对图像进行诊断,撰写诊断报告。
5. 检查结果与沟通a. 将诊断报告及时传达给相关医生,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b. 如有需要,与其他科室进行沟通,协调患者的后续工作。
6. 设备维护与质量控制a.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b. 进行设备的质量控制,如定期校准、质量保证测试等。
c. 对设备故障进行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安全注意事项1. 患者安全a. 确认患者身份,避免误诊和错误操作。
b.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避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c.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减少放射线对患者的伤害。
2. 辐射防护a. 佩戴防护设备,如铅衣、颈铅等,减少辐射对操作人员的伤害。
b. 严格遵守辐射安全操作规程,减少辐射泄漏和误照射的风险。
c. 定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操作环境符合安全标准。
3. 设备操作安全a. 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和操作方法,确保操作正确。
放射科操作规程范文
放射科操作规程范文一、前期准备1.确认患者信息:放射科技师在进行任何放射学检查之前,必须核实患者的身份和医嘱信息,确保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和医嘱内容准确无误。
2.安全准备:放射科技师需要保证放射室内外的设备及环境安全,以确保患者和技术人员的安全。
3.功能检查:放射科技师需要对放射学设备进行功能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避免因设备故障带来的影响。
二、患者准备1.与患者交流:放射科技师应与患者进行简单交流,向其解释检查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尽量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紧张情绪。
2.位置指导:根据医嘱要求,放射科技师需要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姿势,以便确保检查部位的准确性。
3.防护措施:根据不同检查的放射剂量情况,放射科技师需要执行放射防护措施,确保患者的辐射安全。
三、设备操作1.设备开机:放射科技师需要按照设备操作流程及相关规范,正确将设备开机。
2.检查参数设置:放射科技师需要根据医嘱要求,正确设置检查所需的参数,如照射方向、曝光时间等。
3.影像质量控制:放射科技师需对设备的成像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如层压成像装置的对齐情况、光栅的垂直度等,以确保影像质量达到医学影像诊断的需要。
4.图像存储:放射科技师需要将获得的影像进行标识和分类,并存储到相应的影像存储系统中,以便后续的影像诊断和病历归档。
四、术后处理1.设备关机:放射科技师需要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正确关闭设备,避免设备长时间待机或故障。
2.图像质量评估:放射科技师需对每张获得的影像进行评估,判断影像是否达到医学影像诊断要求,如果未能满足要求,需要及时重新采集。
3.影像报告:放射科技师在完成检查后,需要将影像报告发送给相关科室或医生,以供后续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4.设备维护与清洁:放射科技师需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也需要对放射室内外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患者和技术人员的卫生安全。
五、安全注意事项1.辐射防护:放射科技师需要按照放射防护的相关规定,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护衣、手套等,以保护自己免受辐射损害。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放射科是医院中负责进行放射学检查和治疗的科室。
为了确保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放射科需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的相关内容。
一、操作规程1. 患者准备在进行放射学检查或治疗之前,必须事先告知患者有关注意事项,如需要禁食、饮水等,以确保检查或治疗效果的准确性。
另外,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医嘱,确保进行正确的检查或治疗。
2. 辐射防护放射科操作涉及到辐射,为了保护自己和患者的安全,必须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具,如铅制服、铅眼镜等,并定期检测防护设备的有效性。
3. 仪器操作放射科使用一系列仪器进行检查或治疗,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并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 影像质控放射学检查的结果往往通过影像来展示和解读。
为了保证影像的质量,操作人员需要进行影像质控,包括调整仪器参数、确认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等,以确保影像结果的准确性。
5. 医患沟通放射科操作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安慰,以增加患者的合作度和检查效果。
同时,还需要与医生和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密切合作,确保检查或治疗的顺利进行。
二、岗位职责1. 放射技师放射技师是放射科的核心岗位,其主要职责包括:- 根据医生的医嘱,正确操作放射仪器,完成各类放射检查或治疗;- 配合医生进行放射学诊断,提供影像结果和相关技术支持;- 负责放射科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指导和培训初级放射技师,提升团队整体水平。
2. 放射科护士放射科护士的职责主要包括:- 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或治疗前后的准备工作,如安抚患者情绪、收集患者相关信息等;- 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提供给患者相关照护,如穿刺、注射等;- 维护放射科的清洁卫生,保证工作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引言放射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使用放射性药物和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程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职责。
二、操作规程1. 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戴上手套和帽子,以减少辐射暴露。
-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和标准程序,不得擅自变动。
- 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辐射安全培训,并且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健康检查,确保身体适合从事辐射工作。
2. 放射性药物使用规程- 操作人员必须审核病人的医嘱和病历,确保使用正确的放射性药物。
- 操作人员必须准确计算剂量,并按照医嘱正确注射或给药。
- 操作人员必须记录每位病人使用的放射性药物种类、剂量和注射时间。
- 操作人员必须妥善保存放射性药物,保证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放射设备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设备厂商的操作手册正确操作放射设备。
- 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设备的清洁和良好维护,并定期进行校准。
- 操作人员必须在使用设备前,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安全状态。
- 操作人员必须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并协助工程人员进行维修和保养。
三、岗位职责1. 医生- 负责解读放射影像,做出准确诊断,并与临床医生合作制定治疗方案。
- 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辐射安全教育,解答病人和家属关于检查和治疗的疑问。
- 监督和指导放射技师的工作,确保操作符合放射科的规范和标准。
2. 放射技师- 根据医嘱,准备和注射放射性药物,并确保剂量准确。
- 操作放射设备进行拍摄以获取放射影像,保证图像质量。
- 协助医生对放射影像进行解读和诊断,并记录相关信息。
- 参与辐射安全培训,确保自身安全和病人的安全。
3. 辐射防护专员- 负责制定放射工作的防护措施和程序,并进行监督和改进。
- 对放射工作区域进行定期辐射剂量监测,确保辐射水平在允许范围内。
-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体检和辐射剂量监测,保证其健康和安全。
放射科操作规章制度
放射科操作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放射科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高诊断效果,特制定本操作规章制度。
二、工作职责1. 放射科医生1.1 负责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
1.2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和方法,做出准确诊断。
1.3 将检查结果及时报告给临床医生,协助制订治疗方案。
1.4 保证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1.5 参加临床会诊,为患者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2. 放射科技师2.1 负责操作放射检查设备,确保影像质量。
2.2 配合医生完成检查过程,确保患者安全。
2.3 定期维护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4 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3. 放射科护士3.1 协助医生完成检查,保证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3.2 负责接待患者,提供相关资料和说明。
3.3 定期清洁消毒设备,保持环境整洁。
3.4 参加日常会诊,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操作规范1. 放射科医生1.1 在临床医生的开单下进行检查,严格按照医嘱操作。
1.2 定期参加科室会议,及时交流和学习新知识。
1.3 对患者资料保密,不得擅自泄露。
2. 放射科技师2.1 熟练操作各种放射检查设备,保证影像质量。
2.2 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2.3 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持设备正常运行。
2.4 对放射防护有自我保护意识,保证个人安全。
3. 放射科护士3.1 熟悉检查流程,协助医生和技师完成检查。
3.2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提供良好的服务。
3.3 对环境卫生及时进行清洁处理,保持整洁。
3.4 对患者隐私信息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四、安全措施1. 放射科医生、技师和护士都要定期接受放射防护培训,并佩戴防护用品。
2. 检查前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或怀孕情况,确保检查的安全性。
3. 对于患者年龄小、孕妇等特殊人群,要谨慎操作,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放射科设备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对于无法确定是否安全的检查项目,需与临床医生进行讨论后再决定是否进行。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合于放射科的所有操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和护士等。
遵守本规程的要求是每位操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二、设备操作1. 放射设备操作1.1 操作人员应熟悉放射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2 在操作放射设备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检查电源是否接通、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等。
1.3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正确设置设备参数,包括暴光时间、电压和电流等。
1.4 在进行放射检查时,操作人员应确保患者的身体部位与设备的照射区域相匹配,避免照射错误部位。
1.5 操作人员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2. 辅助设备操作2.1 操作人员应熟悉辅助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2 在操作辅助设备前,操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检查电源是否接通、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等。
2.3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正确设置设备参数,包括压力、温度和时间等。
2.4 在进行辅助设备操作时,操作人员应遵循设备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5 操作人员应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整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三、辐射安全1. 辐射防护1.1 操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包括铅衣、铅手套和铅眼镜等,确保自身的辐射安全。
1.2 操作人员应确保放射设备的辐射防护措施完善,包括设备的辐射屏蔽和辐射警示标识等。
1.3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设备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1.4 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测放射设备的辐射水平,确保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2. 辐射事故应急处理2.1 操作人员应熟悉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包括报警、疏散和急救等。
2.2 在发生辐射事故时,操作人员应即将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住手放射操作、通知相关人员和组织疏散等。
2.3 操作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发生辐射事故时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放射科操作规程
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引言放射科操作规程是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高效性,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规范放射科操作流程而制定的。
本文档旨在明确放射科操作规程的要求和步骤,确保放射科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适合范围本操作规程适合于所有放射科工作人员,包括放射科医生、技术人员和护士等。
三、术语定义1. 放射科:指负责进行放射线检查和治疗的医疗科室。
2. 放射线:指电磁波谱中的一种,具有穿透力,可用于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等领域。
3. 放射线检查:指利用放射线技术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等。
4. 放射治疗:指利用放射线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如放疗、介入放射治疗等。
四、操作规程1. 放射科设备操作规程1.1 放射设备的启动和关闭a. 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设备的电源和连接线是否正常。
b. 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正确启动设备。
c. 操作完成后,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要求,正确关闭设备。
1.2 放射设备的校准和维护a. 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工作准确性。
b. 定期对放射设备进行维护,保证其正常工作。
c. 发现设备故障时,及时报修,并在维修完成后进行功能测试。
2. 患者操作规程2.1 患者准备工作a. 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前,向患者解释检查或者治疗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b.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要求,进行适当的准备工作,如饮食控制、服药等。
2.2 患者安全和隐私保护a. 确保患者的身体安全,避免放射线过度暴露。
b. 保护患者的隐私,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2.3 患者定位和固定a. 根据检查或者治疗的需要,正确定位患者的身体部位。
b. 使用适当的固定器材,确保患者在检查或者治疗过程中保持稳定。
2.4 患者协助和安慰a. 在检查或者治疗过程中,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协助,如呼吸指导、体位调整等。
b.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安慰,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怖感。
3. 放射防护规程3.1 放射防护设备使用a. 在进行放射检查或者治疗时,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眼镜等。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
放射科操作规程及岗位职责一、引言放射科是医院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科室,主要负责使用放射性物质和设备进行医学影像学诊断以及治疗。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和提升工作效率,放射科需要制定一套操作规程,并明确各岗位职责。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的操作规程以及不同岗位的职责。
二、操作规程1. 设备使用管理a. 放射科设备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操作,未经培训者严禁私自使用。
b. 操作放射设备前需确认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检查辐射防护措施是否完善。
c. 操作过程中应遵循严格的放射性防护标准,包括正确佩戴防护装备、控制辐射剂量。
d. 每次使用设备后,应做好设备维护和消毒工作,确保下次使用时的良好状态。
2. 放射性物质管理a. 放射性物质需存放在专门的存储区域,并采取必要的封装和标识措施,以防止泄露。
b. 存储区域必须配备符合防护标准的设备和工具,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c. 使用放射性物质前,操作人员必须事先核实患者的需求、推荐剂量以及任何可能的过敏反应风险。
d. 用量计算和注射操作必须准确无误,并注重严格的卫生控制。
3. 诊断影像管理a. 操作人员在拍摄病人影像前,必须详细了解医生的要求,并核对病人身份和病历信息。
b. 影像采集需根据不同检查部位和病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获得高质量的影像结果。
c. 拍摄操作过程中需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并确保患者合理的体位和舒适度。
d. 完成拍摄后,操作人员需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影像和相关信息,保证影像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三、岗位职责1. 放射科医师a. 负责制定和优化放射科的操作规程,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b. 负责指导放射科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c. 负责诊断影像结果的解读,并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d. 监督放射设备的维护和质量控制工作。
2. 放射技师a. 进行放射设备的操作和影像采集工作,确保影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
b. 配合医师和其他科室人员,完成预约、安排和解释相关检查。
c. 负责维护放射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并及时报告设备故障或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护理操作规程
一、一般洗手技术
二、脉搏、呼吸测量
三、无创血压的测量
静脉留置针技术
氧气吸入法
经鼻/口腔吸痰法
一、一般洗手技术
【目的】
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
【方法及标准】
一般洗手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注意事项】
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用于洗手的肥皂或肥皂液应当置于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应当定期清洁和消毒,使用的肥皂应保持干燥。
6.采用流动水洗手,医院的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部门应当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二、脉搏、呼吸测量
【目的】
1.测量患者的脉搏、呼吸频率、节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脉搏、呼吸变化。
【方法及标准】
1.测量前如患者有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应先休息15~20min后再测量。
2.除桡动脉以外,可测颞动脉、肱动脉、颈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等。
3.不可用拇指测脉搏,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
4.当脉搏细弱难以触诊时,可用听诊器听诊心率1min代替。
5.为偏瘫患者测量脉搏,应选择健侧肢体。
6.测量呼吸时宜取仰卧位。
三、无创血压的测量
【目的】
1.测量、记录患者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2.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
【方法及标准】
1.保持测量者视线与血压计刻度平行。
2.血压监测应在患者平静时进行,遵循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
3.测量肢体的肱动脉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卧位时平腋中线,坐位时平第四肋。
4.偏瘫患者选择健侧上臂测量。
5.测量前需检查血压计的有效性,定期检测、校对血压计。
6.如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时,应重测;先驱净袖带内空气,使汞柱降至零点,稍休息片刻再行测量,必要时做对照复查。
四、静脉留置针技术
【目的】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连接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
【方法及标准】
【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择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2种以上药物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局部有出血或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更换透明贴膜后,也要记录当时穿刺日期。
6.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患者有关情况,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静脉套管针保留时间为3-5天最长不超过7天。
五、氧气吸入法
【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缺氧程度的判断: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结果是用氧的重要依据,具体见下表
缺氧程度PaO2
(mmHg)
SaO2(%)临床表现
轻度51~70>80无发绀或轻度发绀、神志清
中度30~5060~80有发绀、呼吸困难、神志清或烦躁重度<30<60明显发绀、三凹征明显、嗜睡【方法及标准】
中心供氧鼻塞吸氧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注意事项】
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
氧流量表。
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六、经鼻/口腔吸痰法
【目的】
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方法及标准】
经鼻/口腔吸痰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00分
【注意事项】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遵循无菌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
3.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2~3min,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4.如患者痰黏稠,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发绀、SpO2低于90%、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5. 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