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1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工程 第一章

新闻采访与写作 马工程 第一章
正是由于新闻采访与写作,这种认识论上的高度一致性,新闻报道,才 能展现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知识点7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三、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体化
案例: 2014年四五月间,《湖北日报》 刊发的系列报道“聚焦刘汉、刘维涉黑案公审”就是一组体现新闻采 写-体化的佳作。 “刘汉、 刘维涉黑案”是重大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大案,在湖北省咸宁市法院公审。为了做好这一 公审报道, 作为当地省级党报的《湖北日报》派出了专门的采访队伍,并确定了“一方面要维护公 众知情权,适时展开报道,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发挥主流媒体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又不 能介人过度、作为过度,陷入‘舆论审判’的误区、禁区"的报道基调。在报道过程中,记者们不仅 深人庭审现场,细心观察、聆听,获取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还经常根据写作的需要调整和补充庭外 采访,听取有业法律专家的意见。与此同时,他们还注意在写作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对庭审案件事 实作出既准确、全面又精彩、生动的呈现。由此,“使这组系列报道精准市不晦涩、精彩生动又无法 律方面的硬伤’ ,提升了受众阅读体验,增强了传播效果”。
知识点5 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
一、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本质属性)
案例:2008年5月日下午2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 东经103.4度) 发生 了里氏8级地震。震后不久,新华社便播发短讯,并随着灾情的进展连续发布信息, 具体披露了这场地震造成的灾难和影响: 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地震; 同时,这场地震还波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信息关涉千万人的生命和利益,自 然是社会公众最为关注、急切需要获知的。正是由于新华社在第一-时间采写并传播 了这些重要信息,-时间汶川地震成为轰动海内外的重大新闻。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1套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1.新闻消息所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7个要素,除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怎么样之外,还包括______要素。

a意义 b背景c故事2.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们带来的新的 ________ 的分量。

”a敏感 b价值c角度 d信息3.“六要素”俱全的新闻导语,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导语。

a第三代b第一代c第二代4.新闻专稿其实是一个______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中运用的、除消息以外的所有报道性新闻体裁和报道形式的总称。

a集合b总合c集中5. 消息主体部分的作用是对导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展开和______。

a说明b深化c补充6.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新鲜、______和深刻。

a简明b突出 c集中7. 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接触事实,是________起了重要的作用。

a采访的对象b采访方式c采访时机 d采访时间8. 把握新闻客观标准,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条信息是不是符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

其次,该新闻事实是不是符合(),其三,能不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的愿望和需求。

其四,要考虑怎样如实地、真实地将这些事实叙述出来,不夸大其词,也不肆意缩小事实的内涵。

a国家法律b自然法则c新闻规律9.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觉得农大每天都在变化。

楼新了,草坪更绿了,花更多了,校园整洁了,环境美化了……如果你有时间听我唠叨,我一定能给你举出西区一年中发生的365个变化,那你这篇文章可就要写长了。

”此导语属于______式的导语。

a引语式b叙述式c概括式10. 材料加工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完整性和________。

a深刻性b形象性c新鲜性 d客观性11. 2006年4月16日,在北京农展馆举了盛大的世界食品展览会。

为搞好这次盛会,主办单位挂了一些宣传标语和横幅。

你认为它属于()现象。

a不合理宣传性现象b半合理宣传性现象c合理的宣传性现象12. 10月10日中午至昨晚,天津市出现历史上汛期后最大的一次大暴雨。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 消息的眼睛。要让别 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 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 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 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 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 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 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实战演练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 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 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 息, 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
【点拨思路】 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 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 几个方面 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 选择班上或学校 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 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 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 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现场问答
1、守时赴约,注意仪表。 2、彬彬有礼,机智倾听。
3、有效提问,讲究技巧。①提问应紧扣采访主题,多 个角度与层面设问;②要有逻辑性,可由浅入深或有主 到次;③问题要分门别类,一一提出;④语言要简洁清 晰、准确精练;⑤问题要主旨清晰,范围适中,要求明 确。
4、过程流畅,轻松自由。 5、做好记录,重视笔录。
一般流程与注意事项
前期准备
1、确定采访主题。通过研究分析,找准热点、关键点, 确定采访主题。主题应有价值、有深度、有新意。
2、选择、联系采访对象。确定主题后,从专业背景、 个人经历、身份性格等方面慎选择采访对象。确定后, 与之联络,说明采访主题、目标等,发出邀请。约定采 访时间、地点等。

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精选全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写作~通讯)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如何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事实的“五性”: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据实报道,如实报道如何从诸多方面确保新闻真实性: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3.追求细节的真实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6.讲究分寸、留有余地如何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1.记者要有拼抢意识2.记者要有新闻敏感 3.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4.记者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新闻媒体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传播信息的介质,它通过能指代客体的文字字符来运载信息。

视听符号定义:视听符号,以人们可直接感知的声音、图像来传递信息。

异同点:同:它们都是用于信息传播的介质。

异: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的表现符号,字符与客体之间需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用,提供宽广和深邃的阅读和想象空间,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的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或取自客体的外在体现,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提供具有真实性、现场感的新闻。

图片符号在报道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凸显新闻事实瞬间的视觉冲击力2.凸显外在直接意蕴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3.凸显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4.印证新闻的真实性广播电视的优势:1.在新闻事实发生后,报道迅速、先声夺人2.对新闻事实的展示生动传神、现场感强3.以电波发射形式传播,能形成较大的覆盖面 4.广播电视对受众无“门槛”限制广播电视的劣势:1.受众被动接受、无自主性可言2.节目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谋在先”和“断在现” “谋在先”,即在开机之前对新闻事实中可能引起公众关注的重点内容的判断、思考。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一章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一章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一)从新闻报道的来源和形成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
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报道,这两者之间的媒介是新 闻采访。
(二)从新闻报道本身的特点和要求看:新闻报道强调真实性,要求 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这就要求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 认识论,既深入实际调查,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又能作出合乎科学的 分析研究,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新闻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这也需要在 新闻采访阶段占有翔实的新闻素材,新闻写作时“再现”事实才能得心 应手,“说话”也才有了依据。新闻报道强调新鲜、及时,这还得需要 在新闻采访中能敏锐地发现新闻事实,并予以采集捕捉。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三、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体化 新闻报道实践中,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报道所需的原材料,新
闻写作依据采访得来的材料形成报道所需的文本,两者相辅相成、互相 牵制、共同作用,才使新闻报道得以生成。这是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体化 的一个表现。
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两者在认识论上的高度 一致性。新闻采访通过采集、掌握有关材料,获取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 知,其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新闻写作则依据采访得来的材料, 客观地叙述事实,其主观认识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正是由于新闻采访 与写作这种认识论上的高度一致性,新闻报道才能展现客观事物的本质 特征。
第一章 新闻采写的要特征 一、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二、新闻采写是具有专业性的传播行为
第二节 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 一、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的底线原则 二、注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利益并重的价值原则 三、讲究“传通”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原则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三、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体化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名词解释1

1.机动记者:又称直属记者,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

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的采写。

机动记者平时没有固定的采写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

随时待命。

2.驻外记者:是新闻单位派往国外常驻采访的记者。

我国的驻外记者在政治水平上、业务能力及外语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3.内参:新近发生的各种事实,即使是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事实,有些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

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

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

4.采访基点:也叫采访活动的联系点、立脚点。

这是记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若干相对稳定的联系点,经常保持联系,并用一定的时间,同那里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上一批推心置腹的朋友。

这样,记者就能了解那里的情况,能够摸准那里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采访基点就成了透视整个社会生活的“窗口”。

5.新闻角度:“角度”一词,源于摄影。

新闻角度是记者采写新闻是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记者只有因时因地地制宜,善于选择最佳角度,才能把新闻事实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

6.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

(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

7.新闻政策:新闻机构及其控制者(国家和政党)对新闻传播内容的强制性规定;也可以说,是国家,政党或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对所属新闻传媒规定的宣传方针和宣传纪律,包括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和编辑方针。

8.采访计划:指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包括采访的目的、要求、步骤、方法、时间,以及找什么人,提什么问题,阅读什么资料,还有采访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处置的方法等。

9.采访对象:即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以各种方式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

10.特定报道对象:一般是指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同时也包括象征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极其丰富的事物。

11.记者招待会:又称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行,有时也由个人出面举行。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

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

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新闻采访与写作1教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1教案

教学 重点
及 突出 方法
重点:新闻采访的概念、新闻采访发展概述。 讲授时要突出新闻采访的特点,以案例讲授为主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因学生对新闻采访概念界定较为模糊,对新闻采访发展趋势 了解认识不深,因此难点是新闻采访概念的掌握及其发展脉 络的总体把握。 突破方法:可从实例分析入手,介绍新闻采访特点,以帮助 理解新闻采访概念和发展的历程。
教学 难点
及 突破 方法
本节课难点在于理解什么是采访前准备工作及步骤。 突破方法为对实例的重点讲授,并通过剖析现实,向学生展示。
相关 内容 素材
相关论文和著作。
第三节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一.静态采访的定义:平时准备临时准备 二.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和新闻策划 三.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的具体内容 1.熟悉采访对象,缩短彼此间距离 2.掌握和采访对象有关的各种知识 3.搜集有关背景资料 4.准备详细的采访方案
四.隐性采访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组织对隐性采访的讨论
思考题:
1.什么是新闻采访?
2.新闻采访的特点?
3.常用的采访实施形式有哪些?
4.如何看待与评价隐性采访?

学 本次课程主要让学生对采访的历史起源、采访的定义、特点、常用的 实施方式有基本的认识。


章节 第三章 发现与识别新闻 课时
6
教 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介绍新闻敏感、新闻价值、新闻政策等基本概 目 念。要求学生认真把握各术语的真正内涵。 的
相关
内容 素材
主要参考书是《新闻采访学》、《新闻采访概论》等新闻文体 相关书籍著作。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绪论 一、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和历史概述 二、新闻采访写作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三、采访与写作的关系和学科性质及学习方法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主要以教师对课程的总体介绍为主,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为这 一专业课程的认识和需求。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2.新闻采访写作学在新闻学科的大框架中处于何种地位?

新闻写作与采访01

新闻写作与采访01

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寄语:大众传播的领域很宽广,新闻事业是通过许多机会的门径——市场、广告、公关类,创意、策划、设计类,文案、编辑、记者类,影视、制作类,经营管理类新闻业务包括:报纸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广电媒体摄像(或录音)、制作和播出;网络媒体新闻业不止是一种匠艺,也不同于一门工业,它是介于艺术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行业。

记者本身就是非官方的公仆,他的目的就是为公众服务;记者这个职业提供了一个让你更多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

除了薪水,记者的职业还有另外层面的收获,比如给从业者带来的伸张正义、实现社会价值的满足感,等等。

——一个普通中国年轻记者眼中的职业感受记者生活于一个混乱无序、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然而,他们努力地通过进取心、机智、精力和智慧接近事实的真相,把他们的认识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

——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工作中的新闻工作者是怎样的?真相的探索者;富于责任感和同情心;信心、勇敢、反抗;激情与韧性,一个都不能少;内心象诗人,写作象史学家,作风象战士;比谁都辛苦的工作;你印象中或心目中的新闻工作者是怎样的?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1917年阿芙乐尔巡洋舰一声炮响迎来了十月革命。

1923年希特勒啤酒馆暴动,法西斯势力蠢蠢欲动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股市大跌,美国经济大萧条开始1941年1月2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1946年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在延安1999年1月1日德国法兰克福庆贺欧元启用2001年震动世界的“9·11”事件2003年在中国法制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孙志刚事件报道2003年伊拉克战场上被扣作人质的法国记者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2008 中国南方雪灾2008年春运2008年2月科索沃自行宣布独立新闻采写活动体现了记者职业的特点采写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深入调查采访,写成新闻报道或制作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记者要就事件的方方面面进行调查研究;尽可能获取第一手资料;(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工作不同,也是和其他写作如文学写作、公文写作、广告写作的最主要区别);新的传播技术、载体和平台不断出现,但无论何种媒体,只要在新闻传播领域,新闻采写都是从事各种媒介工作必需的技巧;无论传媒如何发展,采写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始终如初,像基因遗传一样,一代代继承下去;记者应有的技术和技巧——如透过各种事实和声音寻找有用的、相关的信息,然后用有目的的语言表达这些核心事实;如懂得把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来思考、来发现其原因和结果的重要性……;通过这门课程,学习通过语言文字和文本方式彰显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表达能力,学习正确地报道、精确而生动地写作——不仅是掌握一种专业的技巧,还扩展了对人的理解,对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的理解;新闻采写课程的沿革发展:以传统的报学研究为基础,自美国近一个世纪以前在密苏里大学创立新闻学院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新闻传播学科中的核心课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1)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编辑 约翰·钱塞勒
• 新闻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新闻是社会的大 脑。
• 新闻是对社会正常节奏的破坏,新闻就是 惹你生气。
• 政府和企业试图掩盖的是新闻,试图宣传 的是谎言。
• 凡是你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就是新闻,凡 是你想让人知道的东西就是宣传或者是广 告。
• 新闻是有关一个话题、一个事件、一种文 化或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是大多数人所 关心或感谢兴趣的。为了保证新闻的“新 鲜性”,记者必须在几分钟、几小时、不 超过一天的时间内报道出去。
任命王维同志为湖南广播电视台纪委书记;
任命张天晓同志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免去其 邵 阳学院党委书记职务;
免去彭子美同志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党委书记职务;
任命左亭同志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
免去梁建强同志的省国家安全厅党委书记职务;
任命杨广林同志为省委统战部副厅级纪检员(试用期一 年);
任命肖玲玲同志为省纪委派驻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纪 检组组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试用期一 年)。
1.中国新闻文风的癌症:没有直接引语
直接引语作用:
能使新闻事件更具戏剧化色彩,能使读 者直接聆听新闻人物“说话”,此外,还 是帮助记者做到真实报道的手段,能使读 者直接感受到新闻事件是否真实。
2.新闻不提供背景,百害而无一利 尤其是时政新闻
• 案例四:
湖南省委任免一批干部
省委近日任免了一批干部。
第二节 什么是采访
一、采访的定义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
行的活动。
二、采访的基本任务和步骤
(一)任务
依据报道思想,迅速地采集到真实的、 有新闻价值的、典型的事实材料。(艾丰 《新闻采访方法论》)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一章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一章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第一章 新闻采写的特征与原则
目录
第一节 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 一、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二、新闻采写是具有专业性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播行为
第二节 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 一、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的底线原则 二、注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利益并重的价值原则 三、讲究“传通”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原则
此外,许多中外优秀记者的采写实践也都证明了新闻采访对于新闻 写作的重要性。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新闻写作过程是对新闻采访得来的材料认识上的升华。
感性
理性的飞跃
(二)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起到“指导”作用。
首先,新闻写作的文体决定着新闻采访中采集材料方式的差异。
其次,新闻写作的过程,也是对新闻采访成效的检验。
第三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二、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的升华 三、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体化
第一节 新闻采写的主要特征
一、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新闻采写的过程渗透并彰显着人的认知、意识、思维、情感等,是属于精神生产 领域的活动。但与此同时,新闻采写的存在离不开社会生活,其目的是满足社会公众 的信息需求,其主要功能是“守望社会”,因此,它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新闻采写社会性主要体现在:
第二节 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
三、讲究“传通”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效果原则 讲究“传通”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原则,就是要求新闻采写者所采集、
报道的新闻信息,既注意“传通”,注意传播的“到达率”“收视 率”“阅听率”,还要注重传播的社会效益,注重传播的影响力、美誉 度。
【案例】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地震造成日本 福岛第一核电 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谁也没想到这起严重的核 泄漏事故竟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令人咋舌的“抢盐潮”,一时人心惶惶。 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立即派记者采访了中国 盐业总公司及有关管理部门和专家,报道通过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告知 公众国内目前并不缺盐:我国每年的盐产量近8000万吨,而居民每年的 盐消耗量不到800万吨;并借助权威专家之口,向公众科学地解释了食用 盐与日本核辐射无关。

《新闻采访与写作》题库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题库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题库及答案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A.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C.现在报刊时期D.当代报刊时期参考答案:B2、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A.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D.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参考答案:D3、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参考答案:D4、下列属于新闻文风具体要求的是()A.高潮迭起B.委婉曲折D.鲜艳华丽参考答案:C5、毛泽东称记者是()A.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D.宣传家参考答案:B6、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

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A.新闻性B.时效性C.政策性D.广泛性参考答案:A7、新闻结构犹如人的骨骼,是一种组"局部"为"整体"的营造艺术,它被当代西方写作学称为()。

A.新闻建构B.组合艺术C.建构艺术D.仿人体艺术参考答案:C8、无论哪一篇消息,绝不能没有的部分是()B.主体C.背景D.结尾参考答案:B9、民国初年在《申报》等报纸发表风靡一时的"北京通信"的著名记者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林白水D.徐宝璜参考答案:A10、通讯写作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借助文学手法,其表达方式比消息写作更为多样。

在下列表达方式中最为主要的一种是()A.描写B.叙述C.议论D.抒情参考答案:B11、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参考答案:B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记者的笔杆子硬参考答案:A13、新闻的线索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A.指明采访的去向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参考答案:A14、采访的“透视法”,也叫()A.抓特点B.抓问题C.抓特色D.抓本质参考答案:D15、《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A.史沫特莱B.范长江C.斯诺D.邹韬奋16、材料加工中最优先、最重要的一环是()A.整理记录B.材料核实C.语言加工D.结构调整参考答案:B17、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最重要的是()A.新闻学专业知识B.社会科学基础知识C.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D.政治理论知识参考答案:D18、人物通讯要写得深刻,就应当抓住有关矛盾线索逐层展开,使人物置身于()A.矛盾冲突之中B.人与人的矛盾之中C.人、自然与社会冲突之中D.社会矛盾之中参考答案:A19、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20、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定的稿件请其订正。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业

1:是不是人物专访?如何定位
答:不是人物专访,而是事件采访。

这是针对刘姝威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质疑,从而使自己卷入了一场始料不及的风波这个事件进行采访的。

2:请分析采访对象的特点。

答:刘姝威很有才学,人品也好,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畏艰难和危险,坚持自己的信念,勇于敢于同邪恶做斗争,她做到了自己所说的那句话:跟祖国同甘共苦.
3:通过新闻采访,可以发现什么新闻采访技巧。

答:提问题应简洁,有针对性,态度应和蔼,营造和谐的谈话氛围,开门见山,因势利导,引导谈话的
4:这场访问有什么得失?
答:在两人的谈话过程中,刘姝威显示出了她作为学者独有的谨慎和思辨能力,二者的对话犀利得就像在刀尖上的较量。

“我问你”“我问你”,采访当中,这组对话不只出现了一次。

当王志问道“你指的这种因素是权利吗”时,刘姝威不作正面回答,而反问道“你说呢”,语言风格是你来我往的短句,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场充满对抗性的谈话,这期节目充斥着剑拔弩张的火药味。

为了得到对峙的效果,
王志故意将姿态摆在质疑和敌对的立场。

这场较量突破了死板的对话形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事件冲突。

不管作为学者还是记者,双方都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严谨求实的态度很有必要。

看完这篇视频之后,主人公刘姝威面对恶势力的正义感和敢于斗争的勇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这次访谈,我认为从访问质量和访问影响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是也存在美中不足的地方。

例如:主持人王志对刘姝威的回答出现了措手不及的情况;并没有深刻揭露社会的黑暗,对恶势力的抨击的力度不够……
钱建一
10级编辑出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范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范文

新闻采访与写作范文
近日,笔者有幸采访了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业领袖,也是一位慈善家。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和观点,也对企业家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位企业家名叫张华,他是一家知名企业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在采访中,张华谈到了他创办企业的初衷和奋斗历程。

他说,他从小就对创业充满了激情,因此在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起初,他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取得了成功。

张华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也让我对创业者的毅力和勇气有了更深的理解。

除了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张华也非常重视社会责任感。

他说,企业家不仅要创造财富,还要回馈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他在企业取得成功后,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还表示,企业家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在采访中,我还了解到了张华对未来的展望和规划。

他说,未来的企业家需要具备更多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因为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他呼吁年轻人要不断学习和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这次采访,我深刻感受到了企业家的拼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张华的故事让我对企业家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我相信,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有更多像张华这样的企业家,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一定会更加繁荣和美好。

新闻采访与写作练习--章节1(附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练习--章节1(附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练习--章节1(附答案)一、填空题1、从内在本质属性上来看,新闻采写是具有的精神生产活动。

2、是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是新闻采写的目的和宗旨;是新闻采写的责任担当。

3、从外在行为方式来看,新闻采写是具有的传播行为。

4、新闻采写的专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5、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有:获取和呈现是新闻采写的底线原则;注重和并重是新闻采写的价值原则;讲究和双赢是新闻采写的效果原则。

6、一篇新闻稿的诞生大致要经历七个步骤:、、选择并占有材料、理出观点、、、写作成稿。

7、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两者在的高度一致性。

二、名词解释1、新闻要素2、第一手材料1、“身入”与“心入”2、巡回采访三、简答题1、简述新闻采写的特征2、简述新闻采写的基本原则四、论述题1、联系新闻实践,谈谈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章节1--答案一、填空题1、从内在本质属性上来看,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2、社会生活是新闻采写存在的源泉和基础;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是新闻采写的目的和宗旨;守望社会是新闻采写的责任担当。

3、从外在行为方式来看,新闻采写是具有专业性的传播行为。

4、新闻采写的专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以逐新为本能;以客观、公正为准绳5、获取和呈现真实新闻信息是新闻采写的底线原则;注重新闻传播规律和公众利益并重是新闻采写的价值原则;讲究“传通”和社会效益双赢是新闻采写的效果原则。

6、一篇新闻稿的诞生大致要经历七个步骤:寻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选题、选择并占有材料、理出观点、提炼主题、安排结构、写作成稿。

7、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体化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两者在认识论上的高度一致性。

二、名词解释1、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2、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记者思维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及在新闻撰写中所需要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观众的思维,一般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2、记者修养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4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记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

新闻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新闻敏感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判断能力。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艾米利达斯认为,它包括以下判断力:•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

•同一个事件的若干事实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

•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已经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新的线索,一以进行连续报道。

我国记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新闻敏感所包括的内容是:(1)政治敏感(2)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

(3)对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

(4)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5)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

新闻采访特性: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

新闻采访及写作课件

新闻采访及写作课件

第一章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什么是新闻采访?指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

是新闻材料的搜集与对采访对象的访问的合称。

“特殊”的含义是什么:专业性、新闻性、普遍性、时效性持续性、公布性一、不同于社会调查:普遍不求时效二、不同于公安侦查:蛛丝马迹3、不同于作家调查:积存不求时效4、不同于党委调查:政策性二.新闻采访的特点是什么目的不同性时刻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要普遍性知识全面性活动的艰苦性三、一篇稿件诞生分哪几个步骤?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四、采访在新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牵动一切新闻工作的龙头。

二、采访是保证新闻特点的基础3、采访是写作的先决条件五、新闻采访的大体任务(一)大体任务1、迅速了解并正确熟悉采访对象2、搜集具有典型意义和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

(二)材料的大体要求材料的准确度:真实,准确。

材料的深刻性:反映本质、内涵的深浅度、典型程度, 挖掘人物的思想境遇、精神面貌。

材料的全面性:多、全、整。

材料的细微程度:具体、生动、有细节第一、二、三、四手材料第一手材料:记者亲自感知,不经任何中介转换第二手材料: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取得第三、四手材料:记者从非当事人或非目击者那里获取的材料(查阅资料)。

对二、三、四手材料,记者要认真分析、解读、辩别、验证。

第二章新闻采访的重点和采访方式一、新闻采访的重点(一)抓新动向一、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新动向二、抓阻碍全局的新动向 3、抓反映新动向的社会传言如地震传言(二)抓新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历史进展规律,给人指明前进方向,并有壮大生命力的事物。

发觉途径:一、吃透党的线路、方针、政策二、深切实际深切群众(三)抓新成绩(四)抓新风尚一、报导要有长期的观点二、报导要有针对性3、采纳对例如式进行报导4、同中求异,异中见新(五)抓新体会(六)抓新问题抓新问题:不是单纯暴露矛盾,而是引发有关方面的警觉,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增进矛盾的解决,推动事物的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1. 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 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

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

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表现在: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 2. 获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4.核对新闻事实增加感性认识的作用有:1) 捕捉一些生动的情节和细节2) 增加真实感,增加知识和见闻,获得真知灼见3) 有记者自己的比较深刻的感受,能写出独到的见解,能写的感人九.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1. 全面情况 2. 主要事实 3. 有关背景 4. 典型事例和细节十.采访的指导思想: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1. 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2. 讲究唯物辩证法3. 要有历史发展观点4. 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1. 正确地选择事实2.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3. 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1. 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2. 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3. 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1. 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2. 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3. 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十一. 采访的原则: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

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1. 实事求是2.依靠领导3.执行政策4.内外有别*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注意划清几个界限:1. 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2. 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3. 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 记者在采访中依靠领导,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1. 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2. 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3. 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

* 在采访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一要看形势,识大局;二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三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十二. 采访的工作路线: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 深入群众要做到:到第一线去、重要的“心入”、建立采访基点、持之以恒小知识点:* “身入”与“心入”--也就是采访要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十三. 写作的特殊规律及认识依据: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

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1.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2. 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1. 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2. 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3. 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十四.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1. 纪实写真2. 用事实说话3. 交代新闻要素* 由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引申的问题:1) 新闻写作要如实地反映事实,要处理好两个关系:a 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b 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2) 新闻中存在的用事实说话方面的问题:一是概念化;二是套话多;三是事实少,议论多,不着边际3) 怎样要事实说话:a. 直接陈述;b. 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c. 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d. 采取第三人称e. 注明消息来源。

4) 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a. 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b. 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c. 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十五. 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新、快、短、活* 有关具体要求的小问题:1) 如何把新闻写短?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b. 空话少说c. 一事一报d. 语言准确、洗练e. 善于删改2) 怎样把新闻写活?a. 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b. 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c. 多写视觉新闻十六. 新闻体裁的分类:a 消息b 通讯c 特写 d边缘体裁* 关于每个分类的具体内容1) 消息的概念和特点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a.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b.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c.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d.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e.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2) 通讯的概念和特点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a.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b.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c.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d.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3) 特写的概念和特点: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a. 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b. 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c. 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十七. 新闻主题的概念、标准、提炼方法:概念: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

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1. 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2. 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3. 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的提炼方法:1. 从认识事实入手2. 在比较中鉴别3. 上头下头结合4. 选好主题角度* 关于主题的具体问题1) 在确定主题的标准中,要正确并有针对性,其中针对性的依据是:A. 党的政策B. 当前形势C. 客观实际2) 在主题的提炼方法中,第一条是从认识事实入手,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A. 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B. 本质展示的渐进性,阶段性C. 主体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3) 选取角度的方法:A. 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提炼主题;B. 从人们普遍关切的角度提炼主题;C. 从提倡基本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提炼主题小知识点:* 新闻典型--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分段的依据:单一性、完整性、逻辑性十八. 新闻选材的概念、原则及要求:*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 新闻选材的原则: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新闻选材的要求: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1. 选新鲜生动的材料2. 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包括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动向、经济动向3. 选独具特色的材料4. 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新闻选材与写作的关系:1. 选取准确、真实、生动、深刻的反映事实的材料而进行的写作才能产生有益的传播价值,否则将产生极大的负效应;2. 新闻事实客观存在,如何反映则为观念形态,这里就有选材的倾向性问题;3. 新闻事实是一个立体多面材料系列,反映什么会一个目的性的问题十九. 新闻结构的概念及一般规律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