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笔记-背诵版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2.记者的三种角色身份 (1)社会守望者角色,例《中国经济现企稳迹象 紧货币短期难 改/利率市场化成关键突破口》 (2)信息传播者角色 (3)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二)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1.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 在我国,新闻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具有坚定的政治 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新闻记者必须达到的基本要 求。
2.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与道德素养
*记者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他的采访写作以及日常其他行为必须合法, 他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一个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道德素养: 一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具有其他优良道德素养的先决条件。 二是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记者为了坚 持真理,秉笔直书,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三是有社会责任感。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不仅明白自 己对消息来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明白自己对公众文化 品位的提升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例“三鹿”奶粉事件 四是体现对社会公众的人文关怀。 记者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 是新闻工作者。例汶川大:你叫什么名字? 答(嫌犯):(望问者,怔了怔)我叫××× 。 问:家住在哪里? 答:我家住××村××。 问: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干起这一行的呢? 答:因为……因为……所以……就…… 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我当时想……
问:如果当时不成功或者发生意外你又做如何打算?
(二)成功的新闻采访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 采用合适的行为方式。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采访 对象的心态。
二、新闻采访本质上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绪论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

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

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

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

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1)新闻传播的起步: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四、新闻采访的涵义: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

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

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

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体的报道a细小的揣测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b注意了解新闻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c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实核心d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新闻是主体的角度)e交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⑦社会公共空间⑧公开征集⑨查询急救电话3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共34页文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共34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

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

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背诵)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所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新闻传播必须以调查采访为基础,离开了调查采访,新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传播就会成为不实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一)在真实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前提。

对新闻事实的真实的和有深度的报道,都是深入细致地进行新闻采访的结果;虚假失实的报道,往往都与新闻采访不深入有一定的关系。

(二)在深刻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写作在反映报道对象方面的深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分析问题的能力、新闻素材思考的深度,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调查采访的深度。

具有一定深度的报道,总是和深入的新闻采访联系在一起的;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的一个原因在于,新闻采访满足于蜻蜓点水。

因此,新闻写作在深度方面,无疑是受到新闻采访制约的。

(三)在丰富性方面制约着新闻写作新闻作品的有血有肉,不能依靠虚构,也不能依靠合理想象。

既要写得有些有肉而又不能虚构情节和合理想象,唯一可取的方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生动感人的事件细节和人物动作、言语等方面的细节。

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一)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所谓“特定价值”,体现在事实被报道后,受众的新闻需求能得到相应的满足上。

生活中的某种事实(或者是新的事物,或者是原有事物出现了新的变动),是新闻之源。

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必须强调敏捷,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性。

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要求媒体确保新闻传播的迅速快捷。

(二)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记者的发现能力,还应该表现在能准确地对生活中的事实进行价值判断上,新闻工作者应该能对此迅速地做出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应注意:判断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同时具有社会价值。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

《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提纲(铨)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对于报纸媒体而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而言,新闻业务还应包括摄像(或录音)、制作和播出。

2.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3.新闻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1)新闻传播必须以采访作为它的基础,人际传播的消息来源,可以是传播者的亲眼所见,也可能只是道听途说。

(2)人际传播所传播的信息,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有一些则不具有新闻价值。

而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则必须具备新闻价值。

4.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在摄取素材方面的区别: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是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其中一部分就是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

在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

在这一阶段,创作者所了解的人物或事件,只是形象塑造的依据或作品情节的部分。

在素材的处理中,想象力发挥很大作用。

5.新闻记者的调查采访与党政工作人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区别:首先,前者的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而后者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

其次,前者所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后者所关注的是具有认识价值的现象、问题、经验、教训。

最后,前者所形成的成果为新闻作品;后者可能并不形成正式的成果。

6.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新闻选择也就没有新闻写作。

进而言之,没有新闻写作也就没有新闻传媒。

7.新闻记者的基本的、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是新闻采访和写作。

8.记者的采访与作家的采风的差别:首先,记者的新闻采访围绕事实和事实的变动而展开,作家的采风围绕故事和形象而展开。

其次,记者的新闻采访刻意观察、了解、询问、记录真实的人、事、景、物,作家的采风并不着意真实记录是有的人、事、景、物。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一、使用E‐mail 进行采访
(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的优越性
一是速度快捷。 二是减少了对他人的干扰。
三是电子邮件的费用更加低廉。
四是电子邮件还可以传送大容量的文件、彩色图像、声频和 视频资料,有利于记者提交说明性的材料,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采 访意图。 五是电子邮件和手机通话一样,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一台 电脑并且能够上网,采访对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接收信息。
(10)经过鉴定和勘验,确认提供的证言和证据不符合事实。
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
在隐性采访中,对隐私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因为调查事件 内幕而粗暴侵入到他人不受干预的私生活领域。 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指向特定个人,为其本人不愿公开的私生活; (2)实施了披露行为;
(3)主观故意;
(4)证言本身自相矛盾,前后不能连贯,漏洞百出,或在两三次接受 采访的过程中证言不尽一致,难以自圆其说。
(5)与科学公理和普遍常识明显相悖。
(6)采访对象有幻想型性格,容易自我暗示;或有偏执型性格而极端 自负;抑或性格软弱,容易受他人影响而陈述失实证言。 (7)证据的内容与其他大多数证据的证明结果相悖,则多属伪证。 (8)若一对相关证据的证明意义完全相反,则其中必有一伪,应通过 对比找出其中的伪证。 (9)几个采访对象的证词完全相同,甚至连遣词造句都分毫不差,要 考虑串供的可能性。
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在外围采访中,搜索引擎作用巨大,它可以帮助记者非常方 便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及本来不在他的采访名单里的 采访对象。 就产品生产者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儿童罹患肾衰竭等 病症的事件,记者打算在突发事件报道之后进一步就三聚氰胺残 留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一次深入追踪采访。通过搜索引擎给出的网 页,可找到如下新闻资源: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

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

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

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

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1)新闻传播的起步: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绪论共47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绪论共47页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新闻采访与写作》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新闻采访与写作》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简答题
第7章 新闻报道的结构
7.2 新闻报道中常 见的结构形式
7.1 新闻报道的基 本结构方法
简答题
第8章 新闻背景
1
8.1 新闻背景 概述
2
8.2 新闻背景 的类型和作用
3
8.3 如何运用 新闻背景材料
4
8.4 背景新闻
5
简答题
第9章 消息写作
9.2 非事件性新闻 消息写作
9.1 事件性新闻消 息写作
简答题
第10章 通讯写作
1
10.1 通讯概述
2
10.2 人物报道
3
10.3 事件报道
4
10.4 风貌报道
5
简答题
第11章 深度报道写作
1
11.1 深度报道 概述
2
11.2 解释性报 道
3
11.3 分析性报 道
4
11.4 调查性报 道
5
简答题
参考文献
感谢观看




第1章 新闻记者
1
1.1 新闻记者 的职业特点
2
1.2 记者的职 责与使命
3
1.3 记者的修 养
4
1.4 记者的采 访意识
5
简答题
第2章 新闻采访对象
2.2 记者与采访对 象的关系
2.1 采访与采访对 象
简答题
第3章 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3.2 采访前的准备
3.1 新闻报道策划
简答题
第4章 采访的访问阶段
4.1 提问 4.2 现场观察
4.3 采访记录 简答题
第5章 新闻采访的方法
01
5.1 直面 采访
02
5.2 上下结 合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北印新传专硕笔记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特点和活动方式1、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代表性的诠释有两类:一类是,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或是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

这类诠释有一定道理但较为片面,因为新闻采访确实是记者主观认识客观的调查研究活动,但是任何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都有人主观认识客观共性,不仅仅只是新闻采访。

另一类,新闻采访是调查研究活动在新闻工作中的运用。

这类诠释除了将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活动放在同一概念里看待,还因为新闻工作是个大方面,它不仅仅包含采访。

“在新闻工作中”这几个字眼过于宏观。

(必背)准确定义: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将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将比较而得出的特点)(1)、目的的差异性: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新闻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全过程。

这就要求记者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争分夺秒的采集新闻素材。

(3)、项目的突发性:新闻采访除了部分项目是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外,其余相当部分项目是带有突发性,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忽地一个突发性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事件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需要的广泛性: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的需要,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的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性: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广泛的需求,新闻采访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型应用科学,又与很多其他学科相关联,所以要就记者的知识必须尽可能广博、全面。

(6)、活动的艰辛性:新闻采访是个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采访项目每次不一,性格千差万别;对时间的要求高。

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从形式上分十种:(1)、个别访问(主要访问形式),对新闻人物和知情人士的“一对一”访问形式,好处:谈的具体、深入,且记者易把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大、中型报道题材),就某个采访主题,邀请有关人员座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案例:《南方周末》对抛石护堤工地的采访
3.将二手资料补充进行采访笔记
除却采访对象的叙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应注意搜集对写 作有用的二手资料,记录在采访中的观察所得。对于这些资料, 记者应将它们与采访笔记视为一个整体,将相关记号标注在已经 做过分析、归类整理过的笔记旁边。
记者心得
4.将好选题、好想法随时写进采访笔记
例:《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前 面——记者采访笔记中的杨善洲》
杨善洲自1986年6月退休以后,放弃到省城昆明颐养天年的机会, 来到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整整干了20个春秋。他领着人们植树造 林达7万多亩,修建林区公路1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多。深居大 亮山的农户生活得以大幅度改善。
二、发现采访中一时被忽略的事实
(一)细心体悟采访中所得素材 例:东方早报2008年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
(二)注意发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
2003年6月,《知识经济》杂志记者对金算盘公司负责人杨春进 行了一次采访。记者在采访后记中写道:“杨春和王文京一样, 都属于口才不是特别出众那种,温开水,问一句吐一句,特别 是在一些场景上,需要记者不断地引导。但当记者把采访笔记 整理完,发现杨春的前后逻辑控制得很好,没有一句话多余, 也没有出现前后矛盾的说法,和王文京一样,杨春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也显示出其大智若愚的一面。”通过对采访笔记的浏览, 记者看到了在采访时由于时间匆忙没有注意到的内容,为整个 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再则,由于记者做采访笔录时用的是速记的方式,很多符号只 有记者本人才了解其义。如果搁置时间太久,记者本人可能难 以回忆起当时所做笔录的全部含义。记者要努力回忆当时的谈 话内容,把一些自己设计的符号重新还原为文字,把凌乱、难 辨的笔记变成相对整齐的、容易读懂的材料,以便写作时查找 和引用。因此,记者有必要及时整理采访记录,以免时隔多日 有所遗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

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1、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新闻采访——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特点:①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②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③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2、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新闻采访是一种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互动活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1)新闻采访与三种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人际、大众、人内传播。

2)米德、布鲁默等的符号互动论:个体有在互动过程中将自己视为被评价的客体以此获得自我形象的能力,也有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能力。

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集合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物是符号。

互动者会运用群体和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境调整符号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彼此调适,达到交流的和谐。

成功的新闻采访的条件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该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

新闻采访时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资源互换,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通过相互交换资源,各取所需。

3、新闻采访活动的双主体新闻采访是一种具有双重主体的活动。

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与之对应,采访者的社会角色有:(1)社会守望者角色;(2)信息传播者角色;(3)文化传承者角色。

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1)政治素养.记者正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政治敏感。

2)法律与道德素养.法律意识——(1)采访写作及日常行为必须合法;(2)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道德素养——(1)健全的人格;(2)不畏权势,坚持真理;(3)有社会责任感;(4)对社会公众有起码的人文关怀。

3)科学素养:最重要的体现是具备应有的科学精神。

(1)较为客观的态度去报道事件,(2)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3)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4)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学习,经验总结);专业精神。

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4、采访对象——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特点:①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人口特征、个体性格、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等);②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③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

种类:(根据提供主要事实还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①当事人:通常是新闻事实的主体,最重要的采访对象。

亲历新闻事件,有较为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②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新闻事件的策划。

可能了解新闻背景,对新闻事件的把握更加客观。

在验证新闻事实、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③目击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人,通常和事件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有较强的现场感受。

④有关人士。

目的:一是借用他们的言论表现出记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二是借助其权威性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和深度。

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1、获得新闻线索:采访的起点新闻线索——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要信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特点:①相比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②比较零碎。

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完整示人;③稍纵即逝。

有很强的时效性,重复的可能性极小;④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⑤涉及较多的是表象。

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①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②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③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②企事业单位;③重大文体活动;④社会网络;⑤其他媒体的报道;⑥日常的平凡生活。

2、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1)新闻敏感——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

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素质,是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判断力有相当严格地时效要求。

2)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①判断新闻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是否具有新闻价值;②判断目前的线索哪些与记者采访到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③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中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

3)新闻线索的捕捉与搜寻:①从异常的情况中敏锐地捕捉到新闻线索;②根据当前的宏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的新闻价值;③敏锐地寻找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④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⑤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获取新闻线索。

3、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报道策划——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材料,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进行有效采访。

组成内容:①报道的主要目的;②动员的资源和媒体内外可以整合的资源;③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及所涉及的空间;④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形式及版面安排;⑤预算及预期效果。

意义:①为新闻报道提供可行的方案;②为新闻采写提供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③为报道提供强有力的队伍。

1、采访前的准备工作:(1)资料准备;(2)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3)准备采访提纲;(4)寻找采访机会。

2、资料准备意义:①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提高采访效率;②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③有助于记者避免在报道中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④有助于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

内容:①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②了解关于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③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使自己能站在专家的立场和知识背景上来看待新闻事件。

“十比一”原则——访前准备,每采访一分钟要准备十分钟3、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从个性心理层面分析——四个类型:理性外向型(理性善谈);感性外向型(健谈情绪性);理性内向型(思考深入,不善交流);感性内向型(较封闭,不善言谈)。

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热情配合记者采访;消极地应付记者的采访;故意回避记者的采访;故意阻挠记者的采访。

4、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1)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目的性和倾向性的设想。

采访意图必须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与受众的兴趣一致;要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一致。

2)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包括表明采访意图,确定的采访对象以及对前期采访准备的简要回顾;二是计划的主体,包括设定采访的大体顺序和活动安排、采访手段和方法。

采访计划的主要内容:①确立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地点、时间、形象、次数、方式。

②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③确定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采访的主要内容;进入主题的形式;提问的形式、顺序和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过度及结尾的方式。

意义:帮助记者充满自信地进行采访。

记者通过采访计划,内心比较踏实,往往能在采访中将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也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

5、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①在合适的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1)创造合适的采访环境,(2)创造合适的语境。

②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③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④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⑤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包括:(1)座谈、(2)访谈/面访、(3)现场考察:记者的主要工作:提问、倾听、观察、和记录1、提问提问——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

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整体活动的成败。

一、采访提问的诸多难题:1)记者的采访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没有不变的模式;2)采访对象的社会阅历、经济状况、政治观念、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情况极为复杂;3)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也随时可能冒出新的问题,记者需灵活应对。

二、始终掌握提问主动权:1)明确提问目标。

①正视新闻文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②正是新记者新闻价值观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③正是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确定提问目标的影响。

2)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方便双方沟通的气氛)。

①用合适的方法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②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

3)通过追问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三、审时度势地提出精彩问题。

1)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

采访题材是否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2)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的不同提问方法。

①平视强势群体,②尊重弱势群体,③与一般群体沟通多用交流的口吻。

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①注意提问的逻辑性,②提问力求简洁明确,③提问有具体的指向性,④采访提问的引导艺术,⑤避免说外行话。

2、倾听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①了解事实真相、②发现新闻线索、③提供写作思路。

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①注意力高度集中、②全面地倾听、③耐心地倾听。

当倾听的有心之人①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用合适的提问方式进一步激发采访对象的谈话热情,同时防止被欺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