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c.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d.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用什么体裁写作,写长或者写短,如何表达为好,等等,都要看采访所获得的事实内容来定,这就叫“量体裁衣”。
2.新闻采访写作的共同目标:认识和反映事实。
3.新闻采访写作的不同使命:采访旨在识别新闻和获取素材(新闻采访,旨在认识和把握新闻事实,主要是了解情况、搞清真相、收集素材,为新闻的传播创造必要的条件)写作旨在提炼和表现新闻(新闻写作,旨在反映并表现客观事实,主要是根据采访得来的事实材料,经过分析、取舍和组织,接着采取恰当的体裁样式和表现方法,使客观存在的事实成为供作社会传播的新闻)。
第一章 新闻采访综述
(一)采访的性质及特点
1.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
2.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使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4.记者在采访中如何自觉地运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5.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在采访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几方面的关系:
a、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是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
3.新闻采访的特点: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4.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的比较,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两者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调查和解决问题。但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这种调查研究的特殊性,也就是采访的特点。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一章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2.记者的三种角色身份 (1)社会守望者角色,例《中国经济现企稳迹象 紧货币短期难 改/利率市场化成关键突破口》 (2)信息传播者角色 (3)文化传承者的角色
(二)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1.必须具备优良的政治素养 在我国,新闻传媒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具有坚定的政治 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新闻记者必须达到的基本要 求。
2.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与道德素养
*记者的法律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他的采访写作以及日常其他行为必须合法, 他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一个记者应具备以下基本道德素养: 一是具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具有其他优良道德素养的先决条件。 二是不畏权势、坚持真理。在中外新闻史上,许多记者为了坚 持真理,秉笔直书,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三是有社会责任感。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不仅明白自 己对消息来源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也明白自己对公众文化 品位的提升所承担的重要责任。例“三鹿”奶粉事件 四是体现对社会公众的人文关怀。 记者首先是社会人,其次才 是新闻工作者。例汶川大:你叫什么名字? 答(嫌犯):(望问者,怔了怔)我叫××× 。 问:家住在哪里? 答:我家住××村××。 问:你过去是干什么的,为什么现在会干起这一行的呢? 答:因为……因为……所以……就…… 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我当时想……
问:如果当时不成功或者发生意外你又做如何打算?
(二)成功的新闻采访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当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 采用合适的行为方式。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采访 对象的心态。
二、新闻采访本质上是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绪论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

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

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

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

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1)新闻传播的起步: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四、新闻采访的涵义: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

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

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

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体的报道a细小的揣测新闻背景,捕捉反常事态的蛛丝马迹b注意了解新闻和周围事物的联系和影响c寻找报道破绽,追踪求证新闻的真实核心d预测新闻发展方向,追踪进行补充报道(新闻是主体的角度)e交换角度,突出未被人重视的新闻事实⑦社会公共空间⑧公开征集⑨查询急救电话3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__已打印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__已打印
绪论二 第一节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相对报纸媒体而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而言,新闻业务还应当包括摄像(或 录音)、制作和播出。无论哪种,采访和写作都是极为重要的内容。 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对新 闻信息有所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作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一个不同在于:新闻传播必须以调查采 访作为它的基础。新闻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在 调查采访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严肃的写作,才谈得上负责任的传播。离开了调查采访,新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新闻传播就会成为不实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人际传播则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其消息来源,可以是传播者的亲眼所见,也可能 只是有所耳闻甚至仅是道听途说。人际传播所传播的信息,不一定全部都具有新闻价值。而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 闻价值,传播者对于事实的新闻价值,是通过调查采访发现的,在进入写作阶段以后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它的认识。发现、发掘 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3、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注意导向、道德。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涉及国家机密、涉及低级趣味的“奇”和“异”, 不应当成为孜孜以求的对象。要做到关注异常但又不一味搜异猎奇,坚持新闻价值标准和社会价值标准的统一,坚持高品位的 可读性。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生活每天都会涌出许多新鲜的事实,但记者如果采用固定的套路去报道新闻事实,尽管事实的形态多种多样,内容多姿多 彩,但报道很可能会刻板、乏味。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尖锐矛盾,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 维。新闻作品要写的有吸引力、有深度,就离不开创新思维。首先,对于记者来说,常常需要突发奇想,有了突发奇想的冲动, 经过艰苦的努力,才有望独辟蹊径。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其次,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发挥想象 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新闻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但采写并不排斥“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 象,可以极大的拓展人们的四维空间,思维创新也就增加了可能性。再次,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应该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丁柏铨3版考研复习笔记和真题0.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

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

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

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

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1)新闻传播的起步: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第一篇: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四、新闻采访的涵义: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

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

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

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

《新闻采访与写作》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新闻采访与写作》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简答题
第7章 新闻报道的结构
7.2 新闻报道中常 见的结构形式
7.1 新闻报道的基 本结构方法
简答题
第8章 新闻背景
1
8.1 新闻背景 概述
2
8.2 新闻背景 的类型和作用
3
8.3 如何运用 新闻背景材料
4
8.4 背景新闻
5
简答题
第9章 消息写作
9.2 非事件性新闻 消息写作
9.1 事件性新闻消 息写作
简答题
第10章 通讯写作
1
10.1 通讯概述
2
10.2 人物报道
3
10.3 事件报道
4
10.4 风貌报道
5
简答题
第11章 深度报道写作
1
11.1 深度报道 概述
2
11.2 解释性报 道
3
11.3 分析性报 道
4
11.4 调查性报 道
5
简答题
参考文献
感谢观看




第1章 新闻记者
1
1.1 新闻记者 的职业特点
2
1.2 记者的职 责与使命
3
1.3 记者的修 养
4
1.4 记者的采 访意识
5
简答题
第2章 新闻采访对象
2.2 记者与采访对 象的关系
2.1 采访与采访对 象
简答题
第3章 新闻采访的准备工作
3.2 采访前的准备
3.1 新闻报道策划
简答题
第4章 采访的访问阶段
4.1 提问 4.2 现场观察
4.3 采访记录 简答题
第5章 新闻采访的方法
01
5.1 直面 采访
02
5.2 上下结 合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案例:《交口县委大院竟挖出‚升官符‛ 山西省委领导作出批 示要求严查》
(二)完全用事实说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部分新闻作品,采用纯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 记者除了陈述事实之外,几乎没有或根本就没有说过一句其他的话。 上例即如此。
案例:《‚本地企业发展快,群众都坐着火车又回来了‛ 火车 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
(二)关于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 新闻评论的对象,也有一个是否具备价值的问题。这主要是 指是否值得议论。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实,但它们的议论价值 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比如,有的人冬天还吃冰棍,有的人睡前 喜欢看报,有的人不喜欢骑自行车而喜欢步行,有的人是足球迷 而不是篮球迷,这类事大量存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值得议论, 不宜作为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对象应当蕴含某种意义,具有议论价值。这种价 值往往是某种事理,经过评论者发掘、点化、揭示而呈现于受众 面前,就能起到引导受众辨别是非、消除疑惑、激浊扬清、弘扬 正气的作用。 具有议论价值的新闻评论对象,既可以是正面的事实,也可 以是反面的事实。评论的作者既要善于从正面的事实中树立具有 认识价值之见,也要善于从反面的事实中树立具有正面启迪意义 之论。
(三)新闻真实性与心理描写 对人物描写提出新闻真实性要求,主要是指: (1)由有关当事人提供彼时彼地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2)由其他人提供的真实情况作为采访依据;
(3)如果当事人已经死亡,则应由与之亲近的人实事求是 地提供当事人当时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4)因为有关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内容难以核 对,因此写作时更应强调采访依据,不允许进行主观臆断。
二、发现和判断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
(一)认真发现、准确判断对象的新闻价值 能否发现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取决于报道者是否具有新闻 敏感。人所共知,生活中的事实所具备的新闻价值是不一样的: 有的有、有的无,有的高、有的低。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其新 闻价值的表现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明显,有的隐蔽。一个记 者,如果能在别人看不到新闻价值的事实中发现其新闻价值,或 者能够在别人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只是作浅层次把握的时候能够作 深层次的把握,那么他所写出的新闻作品就能比其他人的作品高 出一筹。 例:《新华日报》记者对‚战士提建议,敢敲团长的门‛小 事的描写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案例:《南方周末》对抛石护堤工地的采访
3.将二手资料补充进行采访笔记
除却采访对象的叙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应注意搜集对写 作有用的二手资料,记录在采访中的观察所得。对于这些资料, 记者应将它们与采访笔记视为一个整体,将相关记号标注在已经 做过分析、归类整理过的笔记旁边。
记者心得
4.将好选题、好想法随时写进采访笔记
例:《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前 面——记者采访笔记中的杨善洲》
杨善洲自1986年6月退休以后,放弃到省城昆明颐养天年的机会, 来到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整整干了20个春秋。他领着人们植树造 林达7万多亩,修建林区公路1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多。深居大 亮山的农户生活得以大幅度改善。
二、发现采访中一时被忽略的事实
(一)细心体悟采访中所得素材 例:东方早报2008年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
(二)注意发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
2003年6月,《知识经济》杂志记者对金算盘公司负责人杨春进 行了一次采访。记者在采访后记中写道:“杨春和王文京一样, 都属于口才不是特别出众那种,温开水,问一句吐一句,特别 是在一些场景上,需要记者不断地引导。但当记者把采访笔记 整理完,发现杨春的前后逻辑控制得很好,没有一句话多余, 也没有出现前后矛盾的说法,和王文京一样,杨春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也显示出其大智若愚的一面。”通过对采访笔记的浏览, 记者看到了在采访时由于时间匆忙没有注意到的内容,为整个 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再则,由于记者做采访笔录时用的是速记的方式,很多符号只 有记者本人才了解其义。如果搁置时间太久,记者本人可能难 以回忆起当时所做笔录的全部含义。记者要努力回忆当时的谈 话内容,把一些自己设计的符号重新还原为文字,把凌乱、难 辨的笔记变成相对整齐的、容易读懂的材料,以便写作时查找 和引用。因此,记者有必要及时整理采访记录,以免时隔多日 有所遗忘。

新闻采访写作串讲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串讲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写作串讲资料《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1、新闻与事实的关系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

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①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②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③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④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

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⑤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

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3、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①是更加强调实践性;②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4、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①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②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5、新闻采访艺术: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

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7、采访的特点: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

采访写作知识提纲(铨)

《新闻采访与写作》知识提纲(铨)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对于报纸媒体而言,新闻业务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而言,新闻业务还应包括摄像(或录音)、制作和播出。

2.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3.新闻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1)新闻传播必须以采访作为它的基础,人际传播的消息来源,可以是传播者的亲眼所见,也可能只是道听途说。

(2)人际传播所传播的信息,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有一些则不具有新闻价值。

而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则必须具备新闻价值。

4.新闻写作与文学创作在摄取素材方面的区别: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是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其中一部分就是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

在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

在这一阶段,创作者所了解的人物或事件,只是形象塑造的依据或作品情节的部分。

在素材的处理中,想象力发挥很大作用。

5.新闻记者的调查采访与党政工作人员所进行的调查研究的区别:首先,前者的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而后者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

其次,前者所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后者所关注的是具有认识价值的现象、问题、经验、教训。

最后,前者所形成的成果为新闻作品;后者可能并不形成正式的成果。

6.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新闻选择也就没有新闻写作。

进而言之,没有新闻写作也就没有新闻传媒。

7.新闻记者的基本的、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是新闻采访和写作。

8.记者的采访与作家的采风的差别:首先,记者的新闻采访围绕事实和事实的变动而展开,作家的采风围绕故事和形象而展开。

其次,记者的新闻采访刻意观察、了解、询问、记录真实的人、事、景、物,作家的采风并不着意真实记录是有的人、事、景、物。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五章 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

一、使用E‐mail 进行采访
(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的优越性
一是速度快捷。 二是减少了对他人的干扰。
三是电子邮件的费用更加低廉。
四是电子邮件还可以传送大容量的文件、彩色图像、声频和 视频资料,有利于记者提交说明性的材料,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采 访意图。 五是电子邮件和手机通话一样,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一台 电脑并且能够上网,采访对象在世界各地都可以接收信息。
(10)经过鉴定和勘验,确认提供的证言和证据不符合事实。
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
在隐性采访中,对隐私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因为调查事件 内幕而粗暴侵入到他人不受干预的私生活领域。 侵害隐私权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
(1)指向特定个人,为其本人不愿公开的私生活; (2)实施了披露行为;
(3)主观故意;
(4)证言本身自相矛盾,前后不能连贯,漏洞百出,或在两三次接受 采访的过程中证言不尽一致,难以自圆其说。
(5)与科学公理和普遍常识明显相悖。
(6)采访对象有幻想型性格,容易自我暗示;或有偏执型性格而极端 自负;抑或性格软弱,容易受他人影响而陈述失实证言。 (7)证据的内容与其他大多数证据的证明结果相悖,则多属伪证。 (8)若一对相关证据的证明意义完全相反,则其中必有一伪,应通过 对比找出其中的伪证。 (9)几个采访对象的证词完全相同,甚至连遣词造句都分毫不差,要 考虑串供的可能性。
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在外围采访中,搜索引擎作用巨大,它可以帮助记者非常方 便地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以及本来不在他的采访名单里的 采访对象。 就产品生产者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儿童罹患肾衰竭等 病症的事件,记者打算在突发事件报道之后进一步就三聚氰胺残 留对人体的危害进行一次深入追踪采访。通过搜索引擎给出的网 页,可找到如下新闻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

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

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

);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

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活动。

新闻采访与三种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人际、大众、人内传播。

米德、布鲁默等的符号互动论:个体有在互动过程中将自己视为被评价的客体以此获得自我形象的能力,也有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能力。

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集合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物是符号。

互动者会运用群体和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境调整符号的运用,从而成功地彼此调适,达到交流的和谐。

(二)成功的新闻采访的条件首先,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采访对象在采访者涉及的报道领域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和非语言符号(采访者必须了解采访者所表达出来的一些潜台词,以使采访向着预想的方向前进)的共同理解。

其次,采访者应该以前台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

最后,采访者应当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受访者的心态。

二.新闻采访时一种社会交换活动: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资源互换,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的过程,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通过相互交换资源,各取所需。

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的双主体新闻采访是一种具有双重主体的活动。

一.采访者:1. 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环境监测、社会协调、文化传承)社会守望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文化传承者角色。

2. 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政治素养:记者正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以及政治敏感。

❖法律与道德素养:法律意识——采访写作及日常行为必须合法;所进行的新闻报道不能传播违法的内容。

道德素养——健全的人格;不畏权势,坚持真理;有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公众有起码的人文关怀。

❖科学素养:有科学精神,追求和服从真理。

有客观的态度,有良好的知识结构。

❖专业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学习,经验总结);专业精神。

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采访对象——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1.特点: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人口特征、个体性格、兴趣爱好、人生经历等);与新闻事实有一定关联;出于利益考虑与采访者进行博弈。

2.种类:分类的依据:提供主要事实还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

✓当事人:通常是新闻事实的主体,最重要的采访对象。

亲历新闻事件,有较为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新闻事件的策划。

可能了解新闻背景,对新闻事件的把握更加客观。

在验证新闻事实、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目击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人,通常和事件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有较强的现场感受。

✓有关人士。

目的:一是借用他们的言论表现出记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二是借助其权威性增加报道的说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新闻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和特点1.含义: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要信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2.特点:❖相比于新闻事实较为简略;比较零碎,只有特殊情况下,才有可能完整示人;稍纵即逝,有很强的时效性,重复的可能性极小;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涉及较多的是表象。

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动机;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三.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企事业单位;重大文体活动;社会网络;其他媒体的报道;日常的平凡生活。

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新闻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

新闻敏感是一种专业能力或素质,是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这种判断力有相当严格地时效要求。

二.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判断新闻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判断目前的线索哪些与记者采访到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

三.新闻线索的捕捉与搜寻:异常的情况;当前的宏观形势;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锲而不舍的精神;一点一滴的积累。

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利用现有的新闻线索和背景材料,策划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材料挖掘的办法,从而更好地利用新闻线索进行有效采访。

二.组成内容:报道的主要目的;动员的资源和媒体内外可以整合的资源;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及所涉及的空间;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形式及版面安排;预算及预期效果。

三.意义:为新闻报道提供可行的方案;提供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提供强有力的队伍。

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广义、狭义)——资料准备;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准备采访提纲;寻找采访机会。

第一节资料准备有助于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提高采访效率;有助于记者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困难;有助于记者避免在报道中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错误;有助于记者获得千载难逢的采访机会。

一.内容:了解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关于新闻事实的背景材料。

二.“十比一”原则:每采访一分钟要准备十分钟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决定采用何种采访方法,提问内容及方式。

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分析——四个类型:理性外向型(理性善谈);感性外向型(健谈情绪性);理性内向型(思考深入,不善交流);感性内向型(较封闭,不善言谈)。

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热情配合记者采访;消极地应付记者的采访;故意回避记者的采访;故意阻挠记者的采访。

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目的性和倾向性的设想。

采访意图必须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与受众的兴趣一致;要与媒体的报道思想和风格一致。

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1.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包括表明采访意图,确定的采访对象以及对前期采访准备的简要回顾;二是计划的主体。

2.采访计划的主体:❖确立采访的顺序和活动安排:地点、时间、对象、次数、方式。

❖确定采访的主要方法❖确定采访的主要问题及提问的顺序:采访的主要内容;进入主题的形式;提问的形式、顺序和态度;拟定采访的开头、过度及结尾的方式。

3.意义:记者通过采访计划,内心比较踏实,往往能在采访中将谈话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也应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应对。

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的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合适的采访环境,语境。

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访谈/面访:提问、倾听、观察、和记录)第一节提问方法一.含义:提问,是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

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整体活动的成败。

二.采访提问的诸多难题➢记者的采访活动有着强烈的目的性,因人、因事、因地而异,没有不变的模式;➢采访对象的社会阅历、经济状况、政治观念、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情况极为复杂;➢采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新的线索,也随时可能冒出新的问题,记者需灵活应对。

二.始终掌握提问主动权:1.明确提问目标:正视新闻文体、记者新闻价值、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对目标的影响。

2.创造良好的对话环境(方便双方沟通的气氛):用合适的方法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把整个对话有效地控制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

三.审时度势地提出精彩问题1.不同采访题材所要求的不同提问方法:采访题材是否符合采访对象的利益或价值观2.针对不同阶层的采访对象的不同提问方法:(社会稀缺资源拥有度、社会地位)平视强势群体,尊重弱势群体,与一般群体沟通多用交流的口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