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论语和道德经心得体会参考详解
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3篇)
关于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3篇)关于研究《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3篇)关于研究《道德经》心得体会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研究、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研究《道德经》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研究《道德经》心得体会1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传统教育讲座,并阅读了《道德经》这本书,对与老子阐述的思想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并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对道的理解和认识书中的第一章,老子就提出了“道”这个特有的名词,阐述了他对规律的理解。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
而道家思想对规律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
”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应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利用规律。
”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
它不仅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二、无为的思想“无为”不是碌碌无为,而是不妄为,不去干扰事物发展的规律。
老子在第二章首次提出无为的思想,并指出“是以贤人处无为只事,行不言之教”。
这里老子指出贤人要能够依照客观规律,处理事情要不违反事物发展的本质。
第三章进一步阐述无为,他既不讲人性恶,也不讲人性善,而说人本来是一张白纸,是纯洁质朴的。
不要去贵难得之货,不去XXX,不见可欲,坚持人们的本性。
三、以无私来成就“自私”老子在第七章提出了“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我把这种无私精神理解为“不争而善胜”。
遇到事情退让无争,将自己置与度外,反而能保全身。
这与第八章讲水的特性又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在第八章,老子用水来比喻人,来教导人。
完善的人格要具备水的特性,要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夺名利,这就是老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
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道德经心得体会(5篇)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1、万事万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公平的,无所谓对谁好对谁坏,各自都根据自己的规律和法则生存、进化、进展,相互间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就是在这对立统一的关系中,维持着平衡、进化、进展。
所以"顺其自然'才是"大德'。
2、老子本章的内容似乎是在说今日,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自然平衡法则。
动物与动物之间严格遵守自然平衡法则,肉食动物会随着草食动物的繁盛而繁盛,抑制了草食动物的无限扩张,就爱护了大草原,草食动物得到了压制,肉食动物的数量也随之削减,这就是大草原动物世界生生不息的和谐平衡法则。
3、平衡是大自然通过亿万年进化演化而形成的,由于人类的无知,无意间打破这个平衡,同样要受到惨重的惩处。
澳大利亚的欧洲移民们,饲养兔子以满意他们的狩猎刺激,没有想到兔子在澳大利亚没有天敌,像昆虫一样成几何级数繁衍,结果大片草原消逝了。
于是人们又引进狐狸以毁灭兔子,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愚蠢的举动给澳大利亚带来了更大的惩处。
兔子没有被毁灭,狐狸却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土著动物一网打尽了,给人类留下了千古圆满。
(来源:文章屋网)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关键词]广告道德价值主体性实践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广告道德,是伴随着广告活动的消失而逐步形成的广告市场主体(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广告道德对于广告活动、甚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
但是近些年,伴随我国广告产业迅猛进展,广告道德失范现象日趋严峻,甚至泛滥成灾。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对全国食品广告量较多的61种报纸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监测,统计显示广告违法或涉嫌违法率接近60%”。
好像,广告产业进展与广告道德失范现象相辅相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争论广告道德的价值问题,则具有特别意义。
一、广告道德的价值价值,是一个主体性的哲学范畴,指在实践基础上客体对主体产生的意义。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2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著作,全书共分为81章,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
读完《道德经》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道德经》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道德经》强调了“道”的概念,把它作为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
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和规律,是一种隐秘的存在,不可见、不可名,只能通过心灵的洞察去感知。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趋向于追求唯物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了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之间的和谐关系。
道德经提醒我们要重拾道德价值观,关注内心的修炼和道德行为。
只有通过心灵的洞察,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道”的真谛,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道德经》对于治理国家和社会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考方式。
书中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认为领导者应该保持谦逊、含蓄的态度,不要过于干预和控制,以免干扰宇宙的自然运行。
这与当今社会的领导者追求权力、追逐利益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道德经》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关注人民的福祉,注重和谐发展,而不是以权力和利益为中心。
只有以无为的态度去治理国家和社会,才能获得真正的长治久安。
此外,《道德经》还强调了“无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渴望名利之荣。
然而,《道德经》告诉我们,欲望无止境,追求物质享受只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欲望之中,无法获得真正的内心满足。
相反,我们应该追求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富足。
只有拥有无欲无求的心态,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和谐。
同时,《道德经》强调了“以柔克刚”的思想。
传统上,人们对于权力和力量有一种崇拜的倾向,追求强者的地位和声誉。
然而,《道德经》认为,以柔克刚才是真正的强者。
它告诉我们,强者应该像水一样,柔软而不屈,以柔克刚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只有通过柔软和谦卑的态度,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力量,战胜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道德经》给予我许多思考和启发。
它教会我如何从内心去感知宇宙的道理和规律,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经心得感悟和体会(通用10篇)
道德经心得感悟和体会(通用10篇)道德经心得感悟和体会篇1老子真是我国辩论哲学的鼻祖,他的《道德经》充满了辩证法。
世人认为《道德经》提倡无为之学,实际上他是为了有为而提出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他认为,君不为,民才有所为。
汉文帝与汉景帝尊黄老之学,实施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老百姓安居乐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才有文景之治的盛世。
汉武帝则南征北战,把财富都耗尽。
可见无为并非不为,而是君不为,老百姓就能多为。
《道德经》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就是规律,规律从自然而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才能有所为。
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
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到今天才被大家认识。
教育也是这样,只有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其天性,因材施教,才有成效。
《道德经》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教育不是教师更多地施教于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体会,收益会更大。
《道德经》以朴素的辩证方法论来审视世界,审视人生,多次强调“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
一个人要踏踏实实做事,不求华丽的辞藻;做了一点事,不能居功自恃,应该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自己是最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许多人犯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遇到一点挫折就失去信心。
《道德经》以辩证思维来审视人生的祸与福,所谓“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所以人要居安思危,顺利的时候要想到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读后感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到前途的光明。
《道德经》还告诉人们,有一点是可以避免因犯错误而招至祸害的,就是我们常常讲的“知足常乐”。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
”祸往往出于贪婪,现在的高官也好,小官也好,不都是因为贪婪吗?《道德经》最后一章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读后感范文8篇
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读后感范文8篇《道德经》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就是规律,规律从自然而来,只有遵循自然法则,人才能有所为。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读后感篇1《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
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既然我们个体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
“致虚”就是要消除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通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
人们的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洁净不染,就是“不染”。
“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学习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2011级中医学经典班学号1110017 何子才通过阅读《论语》和《道德经》深刻体会其中的深奥学问,《论语》和《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其中深奥的学问,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安身立命、治国、齐天下”的思想准则。
从小的方面来说,二者皆是一部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君子”、如何处世的一部著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又是一部治国方略,如宋代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当然我们对于《论语》、《道德经》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有可能是我对于他们所讲的理论没有深刻的体会,有可能某些是自己的谬解,但是我们要看到他的积极意义,为我们所用,继承、创新、发展的看待问题,继承其思想精华。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政治、科学的集大成者,它的思想保罗万象,蕴藏着自然科学、人体科学等等,通过其教育使人回归自然,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安身立命、治国、齐天下。
最终解决人的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万物的本源、它无形无物,但是又真实存在,所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出了什么是“道”,这是古代哲学对自然,对世界最根本的认识,直到今天,我们对自然本源的探究还处在老子的认识基础之上,“道”就是构成万物的本源,是物质、精神的基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等等都是暂时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没有美也就没有恶,没有善就没有不善。
所以看待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能绝对化,认为什么是绝对的美或者不美。
《道德经》从探究万物的本源讲起,包罗万象,其内容有如何治国、如何选拔人才、如何识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给我们以指导。
《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将孔子所讲、所说加以记载而成。
道德经的感悟和心得体会(专业优秀8篇
道德经的感悟和心得体会(专业优秀8篇道德经的感悟和心得体会篇一第一段:引言(200字)。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国民族的精神财富之一,其中的道德经O 章更是被誉为古代哲学的参考。
道德经O章以独特的视角、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深入人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斩钉截铁的生活智慧和指导。
读完道德经O章,我深深感到它对我的启迪和影响,并对其中的几点感到较深。
第二段:淡泊与寡欲(200字)。
道德经O章中常常提到的一点就是淡泊和寡欲。
我们现代人常常追求功利和物质财富,但是,道德经O章告诉我们,“建功不立,言教不行”。
“名可与之遂,身欲与之遏。
”此意表示我们并非只看外在财富和个人名誉,而是应清楚并遵守自己的内心道路,可能另有更高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飞黄腾达并不能使我们得到永久的普遍意义的快乐,而真正珍爱的东西,就是富有真心的朋友和内心的平静。
第三段:闲静与沉淀(200字)。
我非常喜欢道德经O章的另一种精神状态,就是闲静和沉淀。
在生活繁忙的时候,我们需要一段时间来呼吸一下,摆脱日常的喧闹和繁琐,静下心来,寻找自己的核心。
正如道德经O章中所表达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空旷的时间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回归内心的机会,还使我们深入思考核心的问题,形成持续、稳定、稳定的创作力。
第四段:缺陷和完美(200字)。
读完道德经O章,我发现它还提供了另一种有益的心态:认识自己的缺陷和接受自己的不足。
很多时候,我但是道德经O章指出,“拆之必兴;起之必毙。
”在我们接受完全的自我之后,我们才会有所开拓和发展。
这样不仅有利于克服自己的缺陷,还会让人们更加宽容自己和他人,让人们走向真正的完美。
第五段:生机与死亡(200字)。
人们往往害怕死亡和老去,但道德经O章告诉我们,死亡和老去是自然的阶段,“绳绳以佁者,灌灌以糈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进入和离开的时间,但是只有目睹了死亡,才能真正的享受生命,因此,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珍惜现在拥有的每个瞬间,努力生活,满足内心的需求,并按照每个人自己的路线走下去。
《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
《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论语》道德经心得体会1每当有老师提起后进生的转化,我都有一种莫名冲动。
是缘于自己曾经在后进生转化的困扰,还是缘于自己的情绪?我曾经以为自己永远无法说清这一切。
可当我《读道经》读明白这句时“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心中仿佛明白了什么。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圣人”,我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因为作为道学的经典,这里的圣人不是像我这样一位数学老师可以轻易讲明白的事。
但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以事物发展规律来指导自己行为的人呢?其次在教学中,我曾经深受后进生的困扰,以学生学习数学来说,仅除法竖式,自己讲了又讲,学生却始终以乘法竖式的形式来计算,这不得不让我头痛——学生是怎么了?反复讲就是不明白?可当时朋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你让学生计算7除以2试一下。
在教学中使用了,才发现:7除以2用乘法竖式无法表示了,余数的1放在什么地方?在学生产生了知识冲突后,自然要接受新知识——除法竖式的学习水到渠成。
此时,我有一种模糊的认识——善于救人,是不是也可以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呢?时至今日,期中测试时有一学生成绩为16分,而我一直没有过多处理这学生,甚至没有任何为这学生而设立的补课活动。
而就是在昨天,有老师听课,我提问了这名学生,他居然可以顺利回答。
自然他的回答得到了我的表扬——而这就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特色。
通过种种方法来设立学生可以稍加思考就完成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来练习,如果成功了,就加以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就适当提醒。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在数学课堂中的成功感——我也可以正确回答问题哟!也许在老师的眼中,让后进生回答问题比较困难的,我曾经在反思中提到一个例子,一个经常逃学的学生(反应给家长,家长表示孩子不到学校,自己也没有办法。
),是典型的学困生,连二年级的数学题也不会做。
就是在教学中,发现这学生居然在抢答。
原来是买文具的练习,说二十元一个书包,问八十元能买几个?(通过情景图得到的信息),这学生张口就来。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
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30篇)关于道德经的优秀学习心得体会篇1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
在政治方面,老子主张虚静无为,即反对以人为的手段,包括种种文化礼仪来干涉社会生活,尊重生活的自然状态;关于人生态度,老子也主虚静、退让、柔弱,但这并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样消极,因为老子所推重的阴柔,实是一种长久之道和致胜之道。
因为物极必反的规律,所以在社会政治制度上,如果太过于强调某一反面,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所以老子所主张的政治哲学和行事方式的核心是无为。
即注重于取消一切导致混乱的源泉。
以无为为之,以不治治之。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在老子看来,无为是圣人治天下、取天下的基本原则。
老子提倡无为,其形上依据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现实政治理由是我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无为是针对有为而发的。
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无为也指感物而动,遇事而为,事先没有设想要做什么事。
老子的无为,由于是针对有为而提出来的,所以容易被人理解成无所作为、不为,将无为视作政治上的无所作为、放任自流,这是从消极的方面去理解无为。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和行为方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因其自然。
而因其自然,指的就是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而自然就是事物不假外力而自我如此的状态。
因其自然的因,是因循、沿袭的意思。
因循的前提是要承认和肯定事物的自然发展趋势。
因其自然思想也反映了古代农民的普遍愿望。
在政治上,因其自然的主旨是期望帝王顺应民心、不要刚愎自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
当然因其自然的思想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太过因顺自发的行为没有很好的规范管理,社会也会变得很混乱,缺乏秩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道德经》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道德经》的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道德经》的心得体会(通用10篇)】,供你选择借鉴。
道德经心得体会(合集四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合集四篇)第一篇: 道德经心得体会在假期中,我读了《老子》一书,谈不上什么理解,只能说是一些感想、体悟。
《老子》虽然并不是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章,但是里面仍然有很多关于教育的思想。
它意蕴深远,让人思考,常读常新。
将老子的思想转换到教育中来,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
老子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异曲同工。
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应该顺其自然,而不过过分强调主观意愿。
教师的权威应该不被儿童感知到,这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双方都要处于谦虚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
尊重自然之道。
这些思想,在我们这个年代应该进行批判性继承。
在我们的教学上,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走神,当然可以直接批评:“某某,注意听讲!”老实胆小的可能吓一跳,赶快坐好,但过一阵可能又故态复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会脸色不善,甚至嘴里咕噜咕噜地嘟囔,虽然老师是好意,但传递到学生心里却成了恶念,课堂的气氛就有了火药味。
有时课堂上学生竟然和老师顶嘴,僵持起来大家都下不了台。
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但如果老师“曲则全”,表扬旁边的同学来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请走神者回答一个问题,旁敲侧击地暗示一下,同样是批评提醒,转一个弯,大家心平气和,彼此相安无事,这样岂不是更好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问题要辩证地看待。
正所谓福祸相依,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顺其自然。
更进一步来讲,要将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长的历程,将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自身生命的体验中来。
对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过分关注荣辱得失。
这样的话,才能做到通过无为达到有为,通过不争而没有人与之争。
低头静想,学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挥棒去质疑解难。
他们还会体会到求知的快乐吗教育,是要遵循规律的,就像道德经里所讲:“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万事万物,都各有其根本,安静平和地遵循它,等待它,顺应它。
道经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道家思想便深入人心,其核心理念——“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终极真理,被无数哲学家、文学家、修行者所推崇。
近年来,我有幸研读《道德经》,对其中的智慧深感敬佩,现将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一、道法自然,顺应天命《道德经》开篇即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揭示了道的无形无象、无法言喻的特性。
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它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
因此,我们要顺应道,顺应自然,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1. 顺应自然,珍惜生命《道德经》强调“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
人生在世,应当珍惜生命,顺应自然,珍惜当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身心达到和谐统一。
2. 顺应天命,淡泊名利《道德经》中提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地不偏爱任何事物,圣人不偏爱任何百姓。
因此,我们要顺应天命,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累。
二、虚怀若谷,谦虚谨慎《道德经》提倡“虚怀若谷”,即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一个人只有虚怀若谷,才能不断进步,达到更高的境界。
1. 虚怀若谷,广纳贤才领导者要具备虚怀若谷的品质,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广纳贤才。
只有这样,才能凝聚人心,推动事业的发展。
2.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他人要真诚、友善。
同时,要戒骄戒躁,不因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
三、上善若水,宽容包容《道德经》中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句话告诉我们,上善之人应具备水的品质,即宽容包容,不与人争斗。
1. 宽容包容,化解矛盾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包容,尊重他人,化解矛盾。
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生活更加美好。
2. 善于利他,成就他人上善之人应具备利他的精神,乐于助人,成就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知足常乐,珍惜当下《道德经》中提到:“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_学习老子道德经总结与感悟(精选3篇)
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_学习老子道德经总结与感悟(精选3篇)老子道德经学习_学习老子道德经总结与感悟篇1说起“道”,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紫气东来”,也偶尔试着去理解“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里所透露出的哲学。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都彰显出经典。
我不是个好学生,虽然老师为我们进行了很深的讲解,但是这其中的“玄之又玄”,让我望“道”兴叹。
此书中涵盖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养生之道等等的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
我最喜欢的文豪鲁迅先生说的:“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再比如说南怀瑾南老曾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
”体现出了道法自然为风骨的重要性。
这是一本很有魅力的经典,能给疲惫的心灵带去力量,他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地对待人世间的种种,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鼓励我们以一个乐观的心态看待天下万物。
“致虚极,守静笃”一个“虚”字告诉我们时常要放空自己,当心无一物时,向内观,自己的心感受到内在的光明,才能探寻事物的本质。
“上善若水”,也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个人的浅薄理解:水的运动规律最接近道了,一个人甘于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放下自己、包容别人、返璞归真、像水一样至阴至柔、圆润处事,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走的更平坦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故道不可说,不可说。
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道”。
老子道德经学习心得体会_学习老子道德经总结与感悟篇2 道家弟子经常把《道德经》当经念,这本是道教徒的日常作业。
而朗读、背诵文字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的文化学习的方法之一,历来学习四书五经都是要会背诵的,俗话说“熟读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习《道德经》也不例外,多读能背自然对认识《道德经》有益,但读上万遍可以修炼成什么我是怀疑的。
典籍里的中国道德经和论语的观后感
观后感:我国道德经和论语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两部重要经典,它们凝聚了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对我国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两部典籍,让我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对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我国道德经的观后感1. 道德经中的“道”和“德”观念我国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著,其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观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这句话告诉我世间万物皆有其本质,而这种本质超越了有形的现实,在道德经中,又提到了“德”这一概念,对于个体,道德经主张个体的修养、克己复礼、内省反省,通过道德实践提升个人的道德水准,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无为而治”是道德经的核心理念之一,反映了老子对于政治和社会管理的独特理解。
这种思想告诉我,在处理事务和管理社会时,并非盲目地去追求功利和利益,而是要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平衡和和谐,这种理念在今天的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 道德经中的“柔弱胜刚强”思想在道德经中,“柔弱胜刚强”这一思想对我影响深远。
道德经告诉我,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中,并非要通过强硬和霸道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要学会包容、退让和寻求和解,以柔克刚,才能化解矛盾,获得真正的胜利。
二、论语的观后感1. 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观念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了大量有关仁、义、礼、智、信等观念。
这些观念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对于个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 论语中的教育观念在论语中,孔子反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成就个人和社会的基石,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论语中的教育观念告诉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品德的培养和心灵的启发。
3.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在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倡的一种行为准则,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合集5篇)
《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合集5篇)第一篇:《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心得体会这学期我选了老师开设的《论语与道德经》选修课,在课堂上,我深深地被老师渊博的知识和声情并茂的讲课方式所感染。
后3堂关于《道德经》的课,因为实习的原因,有所耽误,在此表示歉意。
以下是我结合老师的讲授,一些自己的感悟。
治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即: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你老师的人。
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加以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变强,同时,当发现别人的短处时,我们要思考自己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毛病,然后对其改正。
我觉得这是一种谦虚、谨慎、求知若渴地学习态度。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也许我们可能在整体上看比别人能好一点,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或优秀品格,而这些正是我们要完善或者学习的地方,我们没有必要像三国时杨修一样“恃才放旷”,给别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我们要谦虚,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学习,弥补自己所欠缺的东西。
想起一句俗语“扬长避短”,我有点不赞同这句话。
“扬长”,发扬长处;“避短”,回避缺点。
我觉得发扬长处固然正确,这样有利于一个人展现个性,培养自信;而回避自己的短处,难道因为耻于自己的缺点,这就有点没必要了吧,不断地回避只会让自己在那方面越来越不足。
所以,我更喜欢“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人才会全面发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一无所成。
学习和思考不是相互独立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递进的过程,一味的学习没有时间来回忆、总结接受的新知识,我们只会形成一种“猴子掰玉米”的自我满足。
只有在不断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新的知识才会积累,旧的知识才会巩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道德经》优秀阅读心得和收获
《道德经》优秀阅读心得和收获读完《道德经》后,深受启发,收获颇多。
下面是我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首先,《道德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思想的深邃和智慧的卓越。
作者老子在书中以简练精炼的文字,阐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了“无为而治”的观念。
这个观念告诉我们,在社会中,应该以柔弱胜刚强,以无为而治,以自然之道示人。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在社会活动中,这样的思想都能给我们启示。
我们应该学会冷静思考,善于回避争斗,以平和之心面对生活的种种困扰,进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富足。
其次,《道德经》对于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书中强调了“道”的重要性,提倡人们借助于“道”来引导自己的行为。
它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这样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功名利禄而追逐,迷失了自己的本真。
而《道德经》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感。
再者,《道德经》给我带来的另一个启示是:追求简朴的生活。
书中说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无不胜。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柔弱并不代表无能,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获得力量。
现代社会注重追求物质的繁荣和表面的华丽,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真正重要的东西。
老子告诉我们,只有放下物欲的束缚,回归简朴的生活,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除此之外,《道德经》还给我带来了对于领导者应有的品质的思考。
书中多次提及“君子”这一概念,告诫领导者应以德行为基础,以仁爱为准则。
一位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懂得克制和谦逊,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来服务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权力滥用、自私自利的领导者。
而《道德经》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者应当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以仁爱之心来引导他人,而不是追求权力和利益。
通过阅读《道德经》,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它告诉我们要以柔弱胜刚强,以无为而治,以简朴而自然的生活态度来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范文3篇
1.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学习道德经是一条通向智慧和人生境界的道路,它教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囧境,让我们变得坚强、宽容、有爱心。
我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获得了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修身更易达道。
道德经教导我们净化心灵,接纳一切,不偏不倚。
只有让心中的功夫做到位,才能达到顺势而行的境界。
人在修身时,应以道为前者,以身为后者,身、言、心、意都要干净铺展,否则便会违背自己的真实的意愿,变成一种伪善和虚假。
修身,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
而修身的过程,是一场舞蹈,让我们在生活的疲惫中寻求让心灵焕发出光明,自觉保护自己稚嫩的心灵。
其次,修心更易达人。
人与人之间,需要一颗宽容的心。
宽容是胸怀大志,襟怀坦荡,承受得住风雨的洗礼。
在修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向宽容学习,做一个有容乃大的人。
宽容要从平凡的生活做起,要去探寻一些贴近生活的发掘,不要忽略身边的每一个细节。
从小事做起,对不完美的事物那些有意义的消极体验也要积极面对、浸润和感受到,它们同样是成为更完美的自己的最好的教材。
最后,修己更易达天。
道德经教导我们要像水一样平滑,静静地流淌着,去接受每一个挑战。
不要过度地追求别人的眼光和赞叹,要以自己的生活、人生为最终的判断标准。
人生就像一条乘流而下的轻舟,在艰辛的过程中能够发现生活的美妙,看到无限的可能性,那么人生路上的风景,也定准是美好的。
所以,只要你安定内心,休养精神,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总之,道德经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份瑰宝,其意义在于教人如何净化心灵,达成自我修正。
它的学习,让我们体味每一个细节,懂得如何如何在生活中保持一个清醒、宽容、有爱心的心态,让我们变得更睿智、更洒脱。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修身、达人、至善。
2.学习道德经的体会道德经(Daodejing)是中华文化的一部瑰宝,它不但包含了中国古代优秀哲学的种子,也是人类思维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在寻找更深层次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我开始学习道德经,从中获得了以下几点收获:第一是对宇宙和生活更深刻的理解。
《道德经》优秀阅读心得和收获
《道德经》优秀阅读心得和收获《道德经》是一本古老而深奥的经典著作,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启示,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重。
在阅读《道德经》的过程中,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思想和道理对于个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我在阅读《道德经》时所得到的心得和收获。
第一、《道德经》反思了现代社会的问题和道德困境。
尽管《道德经》是在两千多年前写的,但其中所探讨和思考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第八章中,道德经谈到“善者不辩”,反对过分争辩和纷争。
现在的社会中,充斥着各种冲突和争端,许多人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不惜用言辞激烈的语言和方式进行争斗。
然而,这样的行为只会加深矛盾和隔阂,无法解决问题。
《道德经》告诉我们,善良的人不需要过多争辩,因为他们明白真理是无法用言辞来证明的,而应以谦和的态度对待争论,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
第二、《道德经》倡导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求名利和物质财富,为了追逐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地竞争和争夺。
然而,《道德经》提醒我们,名利并不是人生的最终目标,如果过度追求名利,只会陷入一种无休止的纷争和焦虑之中。
《道德经》告诉我们,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学会舍弃,学会放下一些执着的欲望,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第三、《道德经》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在《道德经》中,道德被视为人类行为的准则,而不是一种附属品。
《道德经》告诉我们,道德是人类生活的基石,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善待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道德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人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然而,《道德经》提醒我们,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第四、《道德经》强调了自然的力量和智慧。
在《道德经》中,自然被视为一种原则和规律,它运行着整个宇宙和人类社会。
《道德经》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违背自然规律,违背自己内心的本性,就会遭受痛苦和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论语和道德经心得体会详解
从实际的观察中辨别事理,然后做出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不仅可以使一个国家走上创新之途,而且还能真正收获人生的幸福。
以下是风林网络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和道德经心得体会详解,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风林网络。
**年上半年,我在**校区给全校本科生开设了一门公选课《论语》与《道德经》。
倒不是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院士启发了我,因为在杨院士要求博士生在答辩前必须背会《论语》与《道德经》两本书这句话说之前的一九九四年,我就力主在大学生中加强传统国学的养成教育。
为此,我曾经与当时的西安公路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的同仁一起搞了一部电视政论片,题目就叫《归去来兮,中国心!》。
在一九九四年的暑假,我们拿着这个片子去内蒙古的呼和浩特交通学校参加由交通部组织的全国第四届交通部部属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会,在会上,我们送的片子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并被评为一等奖。
后来发来会议记要,要求在交通部部署所有高校推广交流这个成果。
起码从那时起,我就自觉地强化了对大学生的传统国学精粹的教育力度。
在新世纪长安大学组建成立后,我们成为教育部直接管辖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我把原来的想法凝练成了一门课,就叫《论语》与《道德经》。
这样算起来到今年二零零九年是第八次给学生讲这门课了。
但由于国学水深得很,每一次讲授我都不敢马虎。
今年上半年授课任务不是很重,于是又充实了原讲稿中的内容。
上周这门课算结束了,也引来了学生的高度肯定,现就把建工学院28010809班同学张旭升对我这门课的评价缀与文后,望各位看官点评为盼!(以下全部是张旭升同学的文字)
虽然所学选修课是《论语》与《道德经》,但我还是觉得《论语》对我感受较深。
其一是,可能是学生与年龄的问题吧,《道德经》对我来说有些深奥,就从《论语》而言也是不好理解,但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也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其二是,课程安排《道德经》的时间太短了,这样一门高深的学问,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要理解实非易事,所以我就仅仅谈谈对《论语》的感受。
既然是选修课漫谈,我就先从为什么选这门课开始。
为什么要选这门课呢?总是听人说四书五经,但从来没有认真读过,更重要的原因是古文学得不好,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