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摘要:2022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实践方向。
本文将先行阐述2022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进而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课程标准的更新,既是从时代发展对教育事业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出发而做出的调整,也是对新时代下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还需要从教师群体出发,由教师率先做出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转变,进而逐步推进新课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落实。
一、2022新课标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核心素养和育人功能在2022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当将核心素养作为基本导向,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由此可见,2022新课标的内容核心就在于“育人”二字。
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要求教师发挥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育人功能。
(二)任务构建和阶段发展在2022新课标理念中,教师应当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进行结构优化。
首先就是对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进行分割,并将其划分成为若干个教学任务和教学板块;其次就是依据所构建的学科任务,梳理语文学科教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内容整合与时代典范内容整合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关于内容层面的另一个教学范畴。
与任务构建相反,内容整合就是要求教师关注到语文学科知识在不同层面之间的关联。
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可以尝试将语文学科与生活实际和时代发展相连,凸显语文学科教学的时代特征。
(四)方法变革与情境实践在2022新课标理念中,实践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融入实践元素和情境要素。
其中,教师还需要通过教学思路的转变,引导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实践的重视程度,使其充分沉浸在语文课堂学习之中。
(五)过程理念与评价导向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评价的导向与关注要点。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的一门课程,对学生实现综合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如何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是教育领域面临的焦点。
但目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依旧存在较多问题,从而导致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不足,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本文从课前导入、实验教学、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教学策略,希望对小学科学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教学形式;有效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掀起了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从而使教育领域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
小学科学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1]。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不仅是为学生讲解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科学实验等,更要为学生带来趣味、丰富、高校的科学课堂,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知识进行思考,不断自主完成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小学科学教学需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提供应有的主体地位,摒弃一味灌输知识点的错误教学形式,强化与学生的互动等等。
一、优化课前导入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精准性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是一项重要问题[2]。
在此过程中,需以课前导入环节为基础,小学科学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及爱好,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出趣味性的课前导入,鼓励学生按照具体内容预习,做好正式授课的准备工作[3]。
上新课之前,小学科学教师需通过教材内容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使学生通过问题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出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归纳整理。
例如,在《植物的叶》的教学中,教师需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即:“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不同季节的植物是不同的,那你想不想知道植物和季节的关系呢?在大自然中都有哪些事物呢?这个季节都有哪些花草、树叶呢?请大家到大自然中一探究竟吧!”通过这个预习任务,主要为了使小学生知晓新课所讲内容,引导小学生明白一年四季是如何变化的,了解其中的规律,对气候变化的特点产生清晰认识。
质量为主,提质增效——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质量为主,提质增效——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摘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前言:在当前教育领域,小学数学的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人们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现状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程度不同以及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首先,一些教师缺乏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无法准确地传达知识点给学生。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新课标培训力度,并定期组织相关讲座和研讨会,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新课标的要求和发展趋势[1]。
其次,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或讲义,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失去主动性和参与感,进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此,教师需要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此外,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这进一步加剧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教师的能力,如开展教师进修计划、举办专业培训活动等等。
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化学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阔的视野。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过程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手段单一等。
对于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开展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将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案例分析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旨在提出适合当前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
通过研究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影响,再结合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关键因素,探讨如何实施高质量教学。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发展方向,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本研究旨在为化学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为构建更高质量的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体系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初中化学课程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对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课题总结一、认真解读、熟记课程标准,形成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感性和自觉性。
二、结合语文特点,突出三维目标的交融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教学、能力锻炼、策略选择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往往是同步实现的,教师应将三维目标统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其得以实现。
三、潜心与文本对话,深度钻研教材。
只有教师正确地理解和领悟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驾驭语文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体裁文章的要求,找到突破口,找准难点,突出重点。
四、分析学生实际,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思想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障碍点和发展点,将学生的昨天、今天、明天综合在一起,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五、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层次性。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中把生动的课文肢解为知识的拼盘,零敲碎打,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所忽视课堂上,教师常让学生找喜欢的地方,选择喜爱的句段,喜欢的内容来读,这虽然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但脱离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景的词、句、语段还会有多大魅力?脱离课文整体,对部分的理解肯定是粗浅的,甚至是偏颇的,对于培养学生提纲挈领地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也是不利的。
七、对课文的阅读感悟首先应该是整体的领悟。
因为,只有准确地把握整体,才能对其中的每一部分有深入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当然,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并不是不能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局部进行分析,而是要求这种分析必须顾及全篇,要有课文的整体观;即使对课文的某一段落或词句的理解,也应该具有整体观的意识,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标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成为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
新课标的实施意味着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调整,这对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们会面临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匹配、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有效性评估指标、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提升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思路。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1.2 研究意义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评估和完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深入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促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为提高整个教育体系的质量和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对于探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
2. 正文2.1 新课标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Its Impact o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Additionally, the new standards promote the use of technolog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achers are encouraged to incorporate multimedia resources, interactive games, and online platforms into their lessons to make learning more engaging and interactive for students.2.2 有效性评估指标有效性评估指标是评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成效的重要标准。
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
新课标背景下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标下,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们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的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部分将分析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探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在新课标背景下,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语感至关重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深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进而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发展。
开展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交流和表达。
新课标还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语言和习俗。
新课标还强调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分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部门提出了新的数学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而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更新与优化、课程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效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课程评估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研究目的也包括探讨在新课程框架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和支持,从而实现优质教育的目标。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学生来说,有效的数学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课题研究
关于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课题研究的通知市区各中学:暑期将至,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推进初、高中新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加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经研究决定,同意由省教育厅直属单位福建教育杂志社来我市开展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的研究。
该课题为省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其优秀成果可参加由省教育厅主办、福建教育杂志社承办的“我与新课程”征文比赛,获奖文章将择优发表在《福建教育》等报刊上。
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拥有较强的组织保障、专家指导以及媒体支持力量,对于各地、各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推动意义。
为体现该课题的广泛参与性,应广大学校和教师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组特面向全市初、高中学校或教师个人开展子课题申报工作。
申请方必须拥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具有合作精神和共享意识。
附件:“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研究方案漳州市教育局中教科二〇一〇年七月五日附件“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二、研究背景目前,我省初高中都进入了新课程实验。
初中新课程已约10年,取得一定的经验积淀和实践成果;高中新课程进行了两届高考,度过了开初比较艰难的阶段.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已进入新课程的深入发展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实验环境日趋稳定,教育理念已得推广,转入具体实践的攻坚环节。
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实践,如何让教师既有对新课程的正确全面认识,又能扎实地以合理的设计、恰当的方法、有效的组织,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落实,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成为新课程面临的最突出任务。
新课程在教育价值、课程结构、教学方式、课堂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目标的达成,教材也进行了改革。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1]1背景1.1课题的提出背景1.1.1开展本课题研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2006年9月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安徽省的全面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关键在于教师。
因此在这场重大的教育变革中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我,在新课程中重塑自我。
如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开展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当前高中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热点。
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在已有的经验、方法的平台下展开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追求课堂创新,这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普遍存在滞后于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现象。
新课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广大教师虽已经过了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但通识培训主要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不能真正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
实践新课程关键在课堂,而实施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证就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1.1.2开展本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我校是2006年成立的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教师来至本市多所学校,从不同学校来的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价值观都存在很大区别。
需要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学理念,寻求风格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校长许大瑜长期致力于中学课程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高中课程标准及其各版本教材以和有效性教学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这为学校以教研兴校,提升与发展我校提供了信心。
为此,我们以《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研究》为主题,借助教研活动平台来整合教师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标改革为目标,探索普通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策略,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和实施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研究和实施策略河东教育中心李文新课程背景下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策略摘要:有效教学是上个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追求。
本文从有效教学的发展状况;在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才是有效性的教学;有效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及目前有关高效教学的探讨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地理课堂实施策略一、有效教学的涵义及其目前研究的状况关于有效教学的定义,从宽泛的意义上讲,“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有效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前提是符合教学规律。
符合教学规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 不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只能是一句空话。
关于有效教学的内涵、标准和策略,学者们近来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一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体现,二是有效教学必须合乎教学规律,三是有效教学要能满足特定的社会和个体的教育需求,四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
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对有效教学内涵的再界定,即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
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有效教学的研究开始关注到课堂活动。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有效教学的研究形成蓬勃之势,研究也更为系统,形成了一系列有效教学模式,标志着有效教学理论的成熟。
目前关于有效教学的标准的研究,国内外都除了基本准则相似外,还是有所区别的。
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至教学方法各呈列了四项标准,显得简洁明了。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中期研究报告“数学课堂上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泰兴市大庆路小学课题组课堂教学是开展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阵地,更新教育理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已成为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校的《数学课堂上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研究》就是通过以研究的方式去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在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作些探索、探究,以全面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本课题的价值定位。
本课题于是2011年9月开始研究,预期到2014年6月结题,历时近3年。
现将前阶段的研究工作整理汇报如下:一、前阶段课题研究的概况1、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实验研究,使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及时的调整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小学课堂的有效性。
2.探索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的创设、评价机制的运用、组织调控课堂等方面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试验班的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运用教学成果,展开教学,推动我省教改的深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课堂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2)探讨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性的教学行为,即如何开展有效备课、有效指导、有效激励,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师积极构建素质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4)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差异教学,使全体学生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5)研究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前阶段,课题组全体成员紧紧围绕课题方案中所确定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在课题论证、课题分解、研讨交流、课题实施、经验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初步阶段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在不断更新和调整,为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探索。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深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将有助于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分析现有的教学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进而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1.通过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深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2.探讨新课程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分析其积极作用和挑战;3.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和方法,以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为改进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1.3 研究意义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高。
研究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发挥新课程的优势,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之一。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就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从课程理念出发,积极应对教学挑战。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传统的课程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而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结合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真正掌握了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二、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一是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讲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通过讨论、合作,自主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习,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全面发展自己,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四、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负担。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探讨了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有效性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分析、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启示与展望,并进行了研究局限性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影响和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新课标、有效性研究、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教学策略、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启示、局限性、背景、目的、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和改革,新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益,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都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评估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分析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了解新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评估不同的有效性评估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适用性,探讨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剖析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剖析仇 伟(海阳市第四中学 山东 海阳 265100)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面临新的问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文中以新课程背景为着手点,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提高师生互动质量,奠定高效数学课堂建设的基础。
数学教学时要考虑学生情况,主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高中数学教学时受到一些因素影响,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着手点。
高中数学题目考查单一知识点或多个知识点。
学习时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考查单一知识点,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通过解题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点。
数学学习时一些学生并没有将知识点灵活掌握,遇到类似题目后无法灵活运用知识点。
数学解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不到位直接影响到解题效果。
学生通过审题,明确已知量、未知量及求解方向,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条件推导结果。
但实际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到位,大致浏览一遍题目就开始做题,经常出现答非所问、解答错误的情况;数学解题时不但要做对题目,还要熟练掌握同类题目的解法,灵活运用多种知识点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数学思维不灵活,日常解题时习惯使用一种方法,不会考虑其他解法,甚至存在死记硬背现象,缺少创造性思维。
此外,不能发挥草稿纸的作用,影响到解题效率提升。
2、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1 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探索性,很多数学概念、定理及公式的发现就是不断推理与探索的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准备一些实例与教具,探索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继而通过猜想、实践及对比等过程,实现提高学生抽象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60 ) 2 2 0
设法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 耐心引导他们 , 鼓励他们 , 不要嫌他
们“ 不聪明” “ 、耽误 时间 ”不要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 。教师要 , 对学生充满信心, 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 良好 的氛围和条件 , 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 增加信心。 其次 , 我在课堂教学 中, 力求 使语 言精炼 、 准确 、 风趣 , 不断 穿插一些抑扬顿挫的语调 、快慢得当的语速以及喜怒哀乐等各 种 面 部 表情 , 把学 生 的 注 意力 全 部 集 中 到学 习 中 , 而缓 解 了 学 从 生 由于单调学习而带来 的疲倦感 , 活跃课堂 了氛围。与此 同时 , 当然 , 师 的 博 学 多 才 也 非 常 重要 , 给 学 生 一 杯 水 , 师 自己 教 要 教 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不断扩大 自己的知识面,提高 自身 素质 , 才能成为学生心中称职的好 老师 , 也才能使学生喜欢英语
据教学 内容和教学进度设计适宜 的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积极参 考, 勤于操练 , 从而达到用英语进行交 际的目的。教师要准确把 握教学 内容的深度 , 把握好教学难点和重点,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
在课堂教学中 , 学生学好英语离不开环境 , 师一定要通过 教 创设情境 , 使学生在合适 的情境 中有意识 、 目的地观察 , 有 能够 清 晰 地认 识 和理 解 表 象 ,产 生 进 行 言语 交 际 的一 种 向往 , 。 2 1 情
争性。大量实物 、 图片的使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 、 直观 , 强了 增 是责任心的源泉 , 只有热爱学生 , 尊重 学生 ,j /‘ 能使师生心心相 教 学 的趣 味 性 ,使 学 生 在 轻 松愉 快 的 气 氛 中巩 固知识 、提 高能 通, 才能使 学生 “ 亲其师而信其道” 。和谐的师生关 系能有效激 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 主动性 和创造性 。 反之 , 只会让学生厌学 , 严 重阻碍学生学习能力 的提高 。我对学生一视同仁 , 建立“ 平等 、 信任 、 谐 、 动” 和 互 的新 型师 生 关 系 , 自主学 习 的发 展 提供 心 理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国家教育部自2001年6月8日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各学科相继出台了理念全新的《课程标准》,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受到实验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实验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
长期如此,将直接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新一代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素质。
近几年,以新课程理念引领,深化教育改革,为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开展了“基于问题的研究”。
目的在于通过科研引领,解决各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这种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方式,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2006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下发了文件,市教育局提出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提出了“向45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育的高效性”、“向作业要质量,提高作业的实效性”、“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学校把减负增效,作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重点,为此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堂教学有效性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
即有效地促进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课堂教学。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性效性或效益的关键。
而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可以从多方面研究,而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核心,是常规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目标主要具有四种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三维目标的完成情况是评价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基本依据。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
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1、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人本主义心理学讨论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
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
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
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
人们越来越反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主张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
4、该领域研究的趋势分析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研究价值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代教育的主旋律,新课程的重要作用是要赋予学生发展潜力、发挥才能。
培养学生思维、判断、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里,如何发挥课程的作用,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服务,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教师为提高学生分数而挤占课外时间增加训练或讲课,不顾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同一教法、同一作业的现象也极其普遍,个别学生厌倦学习,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
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仍严重制约着教学行为。
许多问题的存在障碍着教师和学生的持续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需要。
教师非常有必要探索学生在形成概念和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认知过程及其不同组合形式开展学习活动的技术和方法。
科学技术和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校教育应承担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学会学习的任务。
1、通过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实践研究,构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三)、本课题研究的优势⑴学校丰厚的教育文化底蕴是创办现代教育名校弥足珍贵的资源和独特的优势,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优势。
⑵学校于2002年7月在国家级示范高中实行高、初中分离后,在常熟古城区常熟市中学原校址上重新组建的一所初级中学。
学校在三年半的办学历程里,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成绩斐然。
2003年3月代表常熟课改实验区接受省教育厅课改考察评估,受到了省厅“环境好、校风好、学生文明素养好、学校管理好”的赞誉;同年12月通过了江苏省示范初中的验收,验收组给予了“四好”、“五优势”的高度评价;2004年初被评为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同年12月又通过了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的验收;学校已成为常熟市、苏州市初中教育的窗口。
⑶学校有一支文化素质较高,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其中有市学科教学能手11人、带头人16人。
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同时,学校还有一支功底扎实、精通业务的教科研队伍。
这是搞好本课题的内部动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按照三维目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检验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有效性;通过向45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向教研要质量,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实现减负增效。
⑴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研究;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⑶有效课堂教学评估的研究。
以研究常规教学的优化为切入点,侧重于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探究,以课后反思作为促进教师学习、交流和改进、提高的平台。
本课题是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的应用性研究,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及教育改革理论为依据,并将其转化为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在实践中应用方法及策略达到预定目标。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学校建立课题组与课题领导小组。
组织课题所有成员加强理论学习。
强化对课题的领导,总结经验。
加强对各学科子课题的有效管理。
课题研究确定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实验的成功,有赖于各子课题的研究。
各学科子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突出操作性、可行性、有能性以及与其他子课题的兼容性、渗透性。
研究对象:常熟市第一中学的课堂教学,属于基础教育研究范畴。
课题研究采取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专业人员与教师相结合的方式。
每月备课组内至少搞一次全员参与的研究活动。
集体活动过程: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备课组成员听课→评课、评价达标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继续开展下一轮研究。
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综合运用。
行动研究是近些年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研究模式。
它从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达到解决问题,改善行为的目的。
六、课题研究步骤研究周期为四年,即从2006.2——2009.9)(一)准备阶段(2006.2——2006.5)1、形成课题方案,上报省教育学会,申请省立项为“十一五”课题;2、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专门小组等;筹备课题研究经费;3、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分析调查现状;4、学习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中小学开齐开足课程和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专项督导工作的通知》和《常熟市教育局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精神;5、出台《常熟市第一中学“减负”工作实施意见》;6、确立具体的工作目标,形成子课题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2006.6——2008.6)各子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三)阶段评估与调控阶段(2008.7—2009.5)召开中期评估会议,争取更多专家的智慧和支持,及时调控研究过程。
(四)总结阶段(2009.5—2009.9)对四年的课题进行全面的总结,撰写报告,并对整体阶段进行评价,上报并申请结题,并推广实验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撰写论文(论著)及开现场会作为反映这一主要成果的手段或方式;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阶段性开展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课题汇报活动。
本课题于2009年9月研究结束时,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并用实绩展览、现场活动等形式,邀请上级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进行鉴定、验收。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现有工作基础⑴本课题研究是在学校实施新课程实验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研究。
学校多年的教改实践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和可行性依据。
⑵学校本身的科研氛围非常好。
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科研兴校”的理念,学校领导带头立项教育改革的研究。
2、课题组人员结构课题组成员组织结构、能力结构合理,校长亲自挂帅,学校教务处、教科室和德育处协同组织实施,又有骨干教师参与,研究力量强,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课题组负责人:陈寅初课题组主要成员:陈寅初、胥洪、庄巍、刘玉泉、潘慧英、周惠明、蔡国珍、苏锦文、张东梅、曹文华、高巍、徐瑞红、朱小进、王龙、顾秀娣等。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