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_郑荣才

0 H 气田
陆
80 km N
道 水 主 扇 内
斜坡扇
W2
W4
水道间
W3 W1
分支水道
陆 坡
前缘朵体 坡
(a)
3 200
前缘朵体
陆
W6 W7
坡
前缘朵体 W5
盆地扇
GR W3
GR W1
GR W2
珠三坳陷
北
部
断
阶
带 珠
一
番禺低隆起
坳陷 东沙隆潮起汕坳陷
白云凹陷
坳陷
荔湾井区
二
珠
神 狐 暗 沙 隆 起
GR W4
凹陷珠江组下部获得重大发现,钻遇的高产工业油
气层不仅储层物性好,天然气储量超过千亿方,具备
了整装大气田的勘探开发潜力,而且具有典型的海
底扇储、盖组合结构和扇体所具备的优越油气地质
条件,确立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为
南海北部最重要的战略选区,从而在国内外引起高
度关注[1]。 因此,深入研 究 珠 江 口 盆 地 白 云 凹 陷 珠
实践意义。
2 沉积相特征
2. 1 珠江组海底扇沉积相标志 白云凹陷珠江组以细—中粒砂岩为主,部分为
粗粒的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少量为含硅 质细砾或泥砾的粗—极粗粒岩屑砂岩,总体上具有 成分成熟度低、分选性较好、泥质含量低—极低及 结构成熟度较高—高的特征 。 [11] 该砂岩不仅具有逆 粒序(图版Ⅰ-1、图版Ⅰ-2)、正粒序(图版Ⅰ-3、图版 Ⅰ-4) 和 逆 — 正 粒 序 ( 图 版 Ⅰ-5) 层 理 , 而 且 近 源 ( 图 版Ⅰ-6)或远源(图版Ⅰ-7)浊 积 序 列 、滑 塌 变 形 构 造(图版Ⅰ-7、图版Ⅰ-8)、碟状泄水构造 (图 版Ⅰ9)以及在坡脚至盆地相泥岩中广泛发育的由内波内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_郑荣才

摘要: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油气藏以其较大的规模、典型的海底扇结构、优越的储集性和巨大的油
气勘探开发前景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 通过对白云凹陷 W 和 H 这 2 个气田珠江组各种原生沉积构造
及古生物等相标志分析,确定了珠江组属于以深水重力流沉积为主的海底扇沉积体系;划分出内扇、中扇
和外扇 3 个亚相,水道、水道间和前缘朵体等微相,颗粒流、碎屑流、近源浊流和远源浊流等重力流沉积类
型;在对各类重力流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源、渠、汇三位一体的海底扇
沉积模式。
关键词:海底扇;颗粒流;碎屑流;浊流;沉积模式;珠江组;白云凹陷;珠江口盆地
凹陷珠江组下部获得重大发现,钻遇的高产工业油
气层不仅储层物性好,天然气储量超过千亿方,具备
了整装大气田的勘探开发潜力,而且具有典型的海
底扇储、盖组合结构和扇体所具备的优越油气地质
条件,确立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为
南海北部最重要的战略选区,从而在国内外引起高
度关注[1]。 因此,深入研 究 珠 江 口 盆 地 白 云 凹 陷 珠
潮 汐 和 等 深 流 等 深 水 牵 引 流 [13]改 造 远 源 浊 积 物 所 形成的脉状、波状及沙纹层理(图 版Ⅰ-7、图 版Ⅰ10)也非常发育。 同时,在坡脚至盆地相泥岩中含有 非 常 丰 富 的 抱 球 虫 ( 图 版 Ⅱ-1)、 颗 石 藻 ( 图 版 Ⅱ-2) 微体化石,以 及 蠕 形 迹 (图 版Ⅱ-3)、逃 逸 迹 等 指 示 深水沉积环境的遗迹化石组合 。 [14] 上述特征均反映 了珠江组砂岩属于深水环境,并且是由重力流块体 搬运及“冻结式”快速卸载堆积而成的海底扇沉积 体系 。 [12] 2. 2 珠江组海底扇重力流类型划分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都 理 工 大 学 油 气 藏 地 质及 开发 工 程 国家 重 点 实验 室 , 1成 四川 成 都 6 05 ;.中海 石 油研 究 中心 , 京 10 2 ) 10 92 北 0 07
摘 要 : 究深水 牵引流对古 大洋环流 重建 、 研 陆坡位 置 判 断及 沉 积矿 产和 能 源资源 勘探 具 有重 要 意义。 珠 江 口盆地 白云 凹 陷中新 统珠江 组取心段 发育丰 富 的、 与远 洋低 密度 浊流和半 远洋一 洋悬移 沉积 有 远 明显 区别 的深水 牵 引流 沉积 , 物包 括平行 层 理 细砂 岩 、 泥 岩纹 层 、 向交 错层 粉一 产 双 双 细粒 砂岩 、 波状 层理和脉 状层理灰 质粉一 细粒砂 岩 、 波状 层 理和 脉状 层理 抱球 虫灰 岩、 镜状 沙纹 层 理粉 砂 岩 等岩 石 透 相 类型 。珠 江组深 水牵 引流沉积 的发现具 有重要地 质意义 , 由其可 以推 测 自渐新 世末 (3 8Ma 白云 2. ) 凹 陷陆架 坡折 带形 成之后 就开始存 在沿 着 陆架坡 折 带活 动 的深水 牵 引流 , 并可 能影 响和 改变 沉积 物 的物质组 成和 区域 分布 , 将为 南海北部古 大洋洋 流循环重建起 到 重要启示作用 。 这 关 键词 : 江 口盆地 ; 珠 白云 凹陷 ; 中新统 ; 江 组 ; 水扇 ; 水 牵 引流 珠 深 深
地 质 意 义 的 深 水 扇 重 力 流 沉 积 的 优 质 储 层 砂
2 沉 积 背 景 分 析
南 海 是 西 太 平 洋 最 大 的边 缘 海 , 江 口盆 地 珠 就 位 于南 海 北 部 大 陆 架 陆 坡 区 , 新 生 代 被 动 大 是 陆 边缘 张性 断 陷 盆 地 [ 由 北 向南 划 分 为 北 部 断 1 引,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井区珠海组沉积特征分析

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井区珠海组沉积特征分析陈容涛;张尚锋;朱锐;杜家元【摘要】珠江口盆地西江凹陷X井区珠海组以三角洲沉积发育为特征.根据X井岩心观察,从岩石学特征分析出发,在珠海组识别出10种岩石相以及6种岩石相组合,进而在X井珠海组中识别出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河道间、潮汐沙坝、潮沟、混合坪等沉积微相,总结出珠海组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序组合模式及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的沉积演化特征.【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1(008)001【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岩石相;沉积相;潮汐影响;珠海组;西江凹陷【作者】陈容涛;张尚锋;朱锐;杜家元【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51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1珠江口盆地是华南大陆向南海水下延伸部分,由北向南划分为北部断阶带、北部坳陷带、中央隆起带、南部坳陷带和南部隆起带5个NE向二级构造单元。
西江凹陷位于珠江口盆珠Ⅰ坳陷中西部,凹陷北临北部断阶带,东临惠州凹陷,南接恩平凹陷和东沙隆起[1,2],X井位于西江凹陷中部,古珠江向海延伸的通道上,自上而下钻遇地层包括第四系、上新统万山组、中新统粤海组、韩江组、珠江组及渐新统珠海组。
下面,笔者根据X井岩心观察,从岩石学特征分析出发,在珠海组识别出10种岩石相以及6种岩石相组合,总结出珠海组不同时期的沉积相序组合模式及珠海组三角洲沉积的沉积演化特征。
1 岩石相岩石相是沉积环境的重要判断依据,一定的沉积环境中总是发育一定的岩石相类型及其组合。
从沉积过程和响应关系出发,根据岩石相以及所对应的水动力状态可以判断沉积环境[3]。
从X井区的岩心观察中,可识别出块状层理砂砾岩相 (SM)、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 (ST)、平行层理砂岩相 (SP)、小型交错层理砂岩相 (SSC)、沙纹层理细砂岩相 (SR)、块状粉砂岩相 (SIM)、波状交错层理粉砂岩相(SIR)、水平层理粉砂岩 (SIH)、暗色泥岩相 (M D)、复合层理异岩相 (H C)等10种岩石相。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海组浅海三角洲沉积特征

Cha a t r s i s o o i n a e t e o is i r c e itc fc ntne t ld la d p st n Zhu iFo m a i n o ha r to f Ba y n De r s i n i a lRi e o t sn i u p e so n Pe r v r M u h Ba i
Ab t a t sr c :Thedrli t ilngda a,ge oph ia a a i h orh ar i n D e e son a ysc ld t n t e n t p tofBayu pr s i nd ODP ie r e O wels im i a y i fls we e us d t l- es can l ss, s r t o r l ton a es i tatgr ph ci e pr t ton. The r sut ho e ha i un D e e so s i he c tne a h l n ta a c r e a i nd s im c s r i a i nt r e a i e lss w d t tBa y pr s i n wa n t on i nt ls e fi t a e O lg e r he lt i oc ne fom 32. a t 3. a be o epr s n . Thel r - c l hal w- 0M o2 8M fr e e t a ge s a es lo wat rc tne a las nd t ne a d m u t ne e on i nt ldet a s o n ds o i e — d ng d po is o uh nt rbe di e st fZh aiFor a i n we e de eope r nd Bayu e e so m to r v l d a ou i n D pr s i n,w h c i fe e r ih sdif r ntfom a fde p r d e - h l- e o e p wa
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源-汇-聚”特征与惠州26-6大油气田发现启示

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源-汇-聚”特征与惠州26-6大油气田发现启示施和生;高阳东;刘军;朱俊章;龙祖烈;史玉玲【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22(43)4【摘要】珠江口盆地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拗陷期沉积的中新统-渐新统,在断陷期沉积的始新统中找到的油气仅占已发现油气资源的8%,而在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
富烃洼陷是否有大量的油气仍保存在中-深层的断陷层系内,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双古”)地层油气运-汇通道是否有效发育,成藏动力的强弱,以及圈闭和储-盖组合是否发育等是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于“源-汇-聚”评价思想,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的源(烃源岩类型与质量、热成熟演化史与生排烃史、油气资源类型与规模)、汇(运-汇单元、运-汇方向、输导通道、汇聚强度)、聚(二级构造带与圈闭、储-盖组合、充注强度、保存条件)等静态和动态成藏要素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惠州26洼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的源-汇-聚特征,提出了“油型烃源岩晚期加快熟化、先油后气、断-压双控、源-储对接强势供烃、立体运聚”动态成藏模式,推动了惠州26-6构造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新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总页数】15页(P777-791)【作者】施和生;高阳东;刘军;朱俊章;龙祖烈;史玉玲【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惠州26-6大中型泛潜山油气田勘探发现及成藏模式2.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泛潜山油气田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3.珠江口盆地惠州26-6构造古潜山—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4.珠江口盆地惠州26-6烃源岩热压模拟实验及生气潜力5.断陷盆地边缘洼陷优质烃源岩形成机制--以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东北次洼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摘要】惠州凹陷古近系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文昌组、恩平组及珠海组,深部储层主要发育在恩平组和珠海组.储层的孔隙类型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黏土矿物微孔等次生孔隙,同时还含有剩余原生粒间孔和裂缝.其中,原生孔隙度平均为2.4%,占总孔隙度的22.2%;次生孔隙度为5.6%,占总孔隙度的65.2%;裂缝孔隙度为1.0%,占总孔隙度的12.5%.深层岩样的平均面孔率在9.1%.次生孔隙的发育大大提高了深层砂岩的储集性能,其成因主要是有机酸对砂岩骨架颗粒和基质组分的溶解作用.有机酸参与的溶蚀作用是储层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长石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次生孔隙发育带深度范围主要为3500~4200m,物性相对较好;4200~4500m仍以发育次生孔隙为主,但由于晚期的再胶结和压实作用,孔隙度总体明显下降.恩平组储层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上,珠海组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滨岸砂体.【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1(016)003【总页数】8页(P71-78)【关键词】惠州凹陷;古近系;储层特征;次生孔隙;成岩作用;控制因素【作者】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作者单位】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成都理工大学;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华北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惠州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内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1],是南海东部海域主要的原油生产基地。
先前的勘探主要针对中浅层的新近系,而对深层的古近系只是兼探,虽偶有发现,但尚未专门进行研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古近系的埋深较大和担心储层的风险。
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勘探难度的加大以及社会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向深层进军正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必然和热点[2-3],南海也是这样。
惠州凹陷HZ21钻孔珠江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Ge c mi a ha a t r si sa e i e t r nv r nm e t ft o he c lc r c e itc nd s d m n a y e i o n so he
Rb r m a k b y we ep st e y c re a e t a h o h r i sa p r n l e a i e y c re a e t 2 、 e r a l r o ii l o r lt d wi e c t e ;S O2 v h wa p a e t n g t l o lt d wi A103 y v h
Ab t a t s r c :Th s su y d s u s d t e s d me t r e c e sr h r c e it s a d t e p l e s d me t r n i n i t d ic s e h e i n a y g o h mity c a a t rsi n h a a o e i n a y e v r — c o
负相 关,与 K O呈弱相 关 关 系;S 与 C O呈 明显正相 关关 系;PO5 A1 、F 2 3 0、TO2 2 r a 2 与 2 O3 eO 、K2 i 呈 明显 的正相 关 , SO2 明显 的 负相 关, 与 i 呈 且与 C O呈 弱相 关关 系。 锶钙 比值 1 S/ aC /r a 据 0(r )aV C C f 值 分析 ,H 2 Z 1井珠 江组 从下往 上水体 有逐渐 加深 的趋 势 ,与单井沉 积相分析 结 果一致 。据镁 铝 比 值 1 O/ 1 和 S/ a值 分析 ,珠 江组从 下往 上沉积 环境的水体 盐度 变化 不太 大,但 到上部 0( Mg A ) O r B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陆架砂沉积成因探讨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陆架砂沉积成因探讨魏水建1,王英民2,施和生3,袁书坤2,任艳红2(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物探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深圳分公司) 摘 要:通过对地震、测录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陆架砂主要有潮控和浪控两种类型,分布明显受古地貌背景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惠州地区珠江组地层陆架沉积成因类型有前陆架型、具水下凸起的局限海湾型、具镶边台地的局限海湾型和开阔陆棚型四种模式;陆架砂具有厚度薄、分布广、孔渗性好和侧向相变为陆架泥等优点,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主要方向。
关键词:惠州凹陷;珠江组;沉积体系;陆架砂1 前言1.1 陆架砂研究现状陆架沉积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Jo hnso n于1919年提出了现代陆架沉积物分布表现为随着水深的增加,动力作用减弱,沉积物粒径变细的观点[1]。
后来随着海上调查资料的积累,海洋地质学家发现,沉积物分布与现代水动力环境并不匹配[2-3],底部流速达不到物质起动流速的地区有粗粒砂质沉积物存在。
据此,Emery提出了覆盖大部分现代陆架的沙体是低海平面时的残留沉积的概念[4]。
Sw ift 等(1971)认为虽然陆架砂很粗,现在动力作用不能将其搬运,但经过了现代潮流和波浪的改造和分选,将其称为"变余沉积"[5]。
Sw ift等(1976)进一步证明,陆架沉积物由于受到现代水动力的改造而形成了潮成沙体和浪成沙体[6]。
Sw ift和Thorne(1991)提出了平衡陆架的概念,将陆架海底看成在地质时间尺度内动力平衡的界面[7]。
关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江组陆架沉积,前人基本上没有开展过系统的研究,而且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在研究过程中往往把陆架砂沉积归结为受波浪和回流作用形成的沿岸坝沉积[8]。
近年来,随着陆架油气勘探和海洋地质调查的深入,陆架砂沉积的研究逐渐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重视。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古近系文昌组沉积演化特征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部古近系文昌组沉积演化特征刘太勋;孙丰春;彭光荣;汪旭东;孙辉;解斌;苏兆佳【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4(48)1【摘要】充分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测井以及录井资料,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重新建立文昌组三级层序格架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过程。
结果表明:白云凹陷东部文昌组自下而上共划分为5套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初始裂陷期(WCSQ1)、拆离裂陷早期(WCSQ2,WCSQ3)、拆离裂陷晚期(WCSQ4,WCSQ5)3个构造演化阶段;初始裂陷期为多个孤立的箕状半地堑,以发育缓坡轴向物源辫状河三角洲、陡坡近源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为特征;拆离裂陷早期断裂活动强烈,湖盆迅速扩张,半深湖—深湖局限发育,沉积中心北移,北部番禺低隆起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拆离裂陷晚期断裂活动减弱,湖盆逐渐萎缩,沉积中心稳定在白云凹陷中部,主要发育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滨浅湖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砂体是白云凹陷东部的有利储集体。
【总页数】14页(P77-90)【作者】刘太勋;孙丰春;彭光荣;汪旭东;孙辉;解斌;苏兆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2.珠江口盆地HA地区古近系文昌组沉积特征3.珠江口盆地东部恩平12洼古近系文昌组古地貌演化及其对沉积充填的控制4.珠江口盆地白云主洼古近系文昌组沉积充填特征及演化5.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组源-汇系统特征及演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混合沉积作用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混合沉积作用昌建波;邹晓萍;余国达;黄映仕【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下部广泛发育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通过测井、地震和岩心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工区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模式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工区混合沉积可分为相缘混合和原地混合,相缘混合主要是在浅海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边界的结合部位、在低能水动力环境下的细粒陆源碎屑与泥晶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原地混合主要是在三角洲前缘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的砂级硅质碎屑颗粒与碳酸盐生物碎屑的混合沉积.原地混合沉积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特征有显著影响.描述了原地混合沉积的泥岩—碳酸盐岩—砂岩—碳酸盐岩—泥岩相层序,并讨论了陆源碎屑注入、古地形、海平面升降及三角洲迁移等影响透光带范围的因素是如何控制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分布的.%Mixed clastic and carbonate deposits developed extensively in L levels of Zhujia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Huizhou Depression, Zhujiangkou Basin. Based on seismic sections, drilling data, and core data,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 spacial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al model are studied. The mixed deposits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types, namely facies mixing and in-situ mixing. The facies mixing deposits the fine grain mixing of layers of siliciclastic shale and micritic carbonates in the overlapping boundary area between shallow marine delta and carbonate platform in a low-energy environment. The in-situ mixing deposits the sand-size particle mixing of siliciclastic sand and bioclastic limestone in a unique layer of delta front in a high-energy environment. The carbonate layers deposited by in-situ mixing play a complex role in the storage capacity and flow performanceof reservoirs in L levels. The facies sequence of shale-carbonate-sand-carbonate-shale is identified in in-situ mixing. The factors such as input of terrigenous clastic deposits, paleo-topography, sea-level fluctuation and delta migration influenced the euphotic zone, and controlled the originand distribution of clastic-carbonate mixing.【期刊名称】《海相油气地质》【年(卷),期】2017(022)004【总页数】8页(P19-26)【关键词】混合沉积;三角洲前缘;生物礁;珠江组;惠州凹陷;珠江口盆地【作者】昌建波;邹晓萍;余国达;黄映仕【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2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混合沉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有关混合沉积的研究案例主要集中在对陆源碎屑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互层的地层序列和演化的描述上,以及相对海平面变化对混合沉积的作用[1-2],而且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在三角洲以及其他的“浊水”环境中也发育有原地碳酸盐沉积,这些碳酸盐沉积物与陆源碎屑一起形成了原地混合沉积[3-4]。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油藏地质特征及成藏机理朱明;代一丁;朱俊章;舒誉;林鹤鸣;庞雄奇;姜航【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7(029)001【摘要】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序和探明储量集中在新近系,古近系油气藏由于埋藏深、钻井成本高等原因而导致勘探程度较低.HZ-A古近系文昌组低孔低渗砂岩岩性油藏位于惠州凹陷HZ26洼西次洼南部斜坡区,该油藏的储层物性较差,横向变化较大,具有"低孔低渗"特点,而且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水层及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给油藏的定量描述带来极大困难.本文以HZ-A古近系油藏为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特征、烃源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盖层特征、油藏地质特征、原油来源、成藏期与储层演化匹配关系和浮力成藏下限,提出了HZ-A古近系油藏是常规油藏和致密油藏的过渡类型的新认识,丰富了研究区油气成藏地质规律的认识,对于勘探珠江口盆地古近系自生自储油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页数】11页(P1-11)【作者】朱明;代一丁;朱俊章;舒誉;林鹤鸣;庞雄奇;姜航【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 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相关文献】1.成像测井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勘探中的应用 [J], 袁立忠;戴朝强;汪瑞良;刘军;朱焱辉;张晓宇2.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水溶气资源潜力 [J], 徐思煌;李松峰;袁彩萍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古近系储层特征及发育控制因素 [J], 龙更生;施和生;郑荣才;杜家元;陈淑慧;葛彦昭4.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5-7构造古近系成像测井沉积学研究 [J], 代一丁;崔维平5.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J], 邓宏文;郑文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珠江组海底扇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

( 1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O i l a n d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G e o l o g y a n d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y g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l rg a e s c a l e ,t y p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o f s u b ma i r n e f a n ,e x c e l l e n t r e s e r v o i r s nd a h u g e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9,C h i n a; 2 . S o n g n a n Oi l P r o d u c t i o n P l a n t ,N o r t h e a s t e r n B r a n c h, S i n o p e c ,
关键词 : 海底扇 ; 颗粒流 ; 碎 屑流 ; 浊流 ; 沉积模 式 ; 珠 江组 ; 白云 凹陷 ; 珠 江 口盆地
中图分 类号 : T El 2 1 . 3 文献标 志码 : A
S e d i me n t a r y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g r a v i t y l f o w s i n s u b ma r i n e f a n o f Z b u j i a n g
i f e l d s , i t i s b e l i e v e d t h a t t h e Z h u j i a n g F o ma r t i o n W s a d e p o s i t e d b y s u b m a r i n e f n a d o mi n a t e d b y d e b i r s l f o w s . T h e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物源分析

井 号
H蕴
.
石英 ( %)
8. 11 95 .
长石 ( %)
l . 13 8 1 0.
岩屑 Q ( /F 各类岩 屑占岩屑类 中百分 比 ( %) +R 样品数 岩浆岩屑 变 质岩屑 沉积岩屑 样 品数 )
76 . l. 04 49 . 01 . l 3 8 0 l0 0 0 9
维普资讯
沉 积 与 特 提 斯 地 质
m na el y n e ynG 0 g et yG 0 g dT t a el y r o a h o
V I 7N . 0. o4 2
De 2 07 c. 0 r
文 章 编 号 :0935 (07 0 — 3—6 10 —8020 )40 30 0
2 砂 岩类 型及 特征
2 1 恩 平组 .
恩平 组上 部岩 性 主 要 为深 灰 色 、 黑 色 泥 岩 与 灰 浅 灰 色细 中粒 岩屑 长石 砂岩 不 等厚互 层 , 夹薄煤 层 , 大 多为 三 角洲前 缘 、 三角洲 和 湖泊相 沉 积环境 , 前 下
部主要以含砾巨粒 、 含砾 中巨粒不等粒岩屑石英砂
表 I 恩 平 组 砂 岩 组 分 特 征 统 计 表
T b e 2 S a i iso e s n sOl o o i o si h m l o ma in,Hu z o e r sin a l tt t ft a d tl c mp s n t e Zl miF r t sc h e i t n o iau d p es l o
积体系, 三角洲沉积体 系主要发育在 凹陷南部和北 部, 而浅湖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凹陷 中部 ; 珠海组沉 积时期则主要发育了一套三角洲一 浅海沉积体系, 三 角洲沉 积体 系主要 发 育在 凹 陷西 北 部 和 南 部 , 而浅 海 沉积 体 系主要 发育 在 凹陷 中东部 _ 。 1 0j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剥蚀厚度恢复及盆地原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剥蚀厚度恢复及盆地原
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这是一份关于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剥蚀厚度恢复及盆地原型
分析的开题报告。
该研究主要旨在针对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的古近系剥
蚀厚度恢复以及盆地原型进行分析,为该区域的成因演化提供基础性研究。
一、研究背景
惠州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东北端,是珠江口盆地中的一个重要古洼地,也是该区域富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区域之一。
惠州凹陷中的
古近系剥蚀厚度是该区域演化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对该区域的油气资源
分布及储量估算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盆地原型是该区域演化成因的
重要依据,对盆地演化的认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惠州凹陷古近系剥蚀厚度的恢复,进一
步探究该区域的成因演化过程,为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
依据。
同时,通过对盆地原型的分析,提高对盆地演化历史的认知水平,为该区域的地质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各类岩相学方法,对惠州凹陷区
域进行详细地质剖析,对研究区古近系的岩相特征、沉积特征、剥蚀厚
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恢复该区域古近系的剥蚀厚度。
同时,将采用三
维重建方法,模拟研究区盆地原型的变化历程,以推断该区域的成因演
化历史。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恢复惠州凹陷古近系剥蚀厚度,进一步探究该区域成因演化过程,为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同时,通过盆地原型分析,提高对珠江口盆地的整体认知水平,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地质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海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海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魏钦廉;郑荣才;施和生;杜家元;李潇雨【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8(26)5【摘要】通过岩心、录井、测井、微体古生物等资料综合研究,识别出惠州凹陷珠海组发育海相三角洲沉积相类型.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综合测井、地震和岩芯资料对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地层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从中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层序,进一步分析短期旋回层序结构,划分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对称型3种基本结构类型.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并利用地震资料约束进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联井对比,建立了珠海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单砂体的对比,最后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储层的时空展布规律.【总页数】9页(P744-752)【作者】魏钦廉;郑荣才;施和生;杜家元;李潇雨【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西安,710065;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圳分公司,广州,510240;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相关文献】1.惠州凹陷A井区地震相特征及沉积相研究——以古近系文昌组NA油组为例 [J], 戴朝强;袁立忠;朱焱辉;陈兆明;牛胜利2.海陆交互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探析——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海组为例[J], 程涛;王振奇;张尚锋;刘军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J], 邓宏文;郑文波4.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恩平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与储层分布规律 [J], 魏钦廉;郑荣才;肖玲5.海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以R国K气田PF组地层为例 [J], 高红灿;郑荣才;柯光明;文华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二、三段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二、三段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陈倩倩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9期[摘要]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珠海组二、三段砂岩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
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该区储层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研究区孔渗随埋深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同一层段南断裂物性要好于凹陷中心,且次生孔隙所占比例随埋深逐渐增加。
碎屑颗粒较粗,泥质杂基含量较少的层位,普遍发育优质储层,另外不同沉积微相在不同埋深条件下对储层影响亦不同。
珠海组二、三段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其中压实作用使原生孔急剧减小,而以碳酸盐岩为主的胶结作用和以长石、岩屑为主的溶蚀作用是后期次生孔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特征珠海组文昌A凹陷中图分类号:TEl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9-0135-021.区域地质概况文昌A凹陷是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1],地层自下而上由陆相向海相转化,沉积环境由封闭、半封闭向开阔的环境转化。
目的层珠海组广泛发育滨海潮坪相沉积体系,局部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相。
珠海组三段受珠三南大断裂影响,使得拗陷边缘沉积物较粗而中央较细;珠海组二段主要为浅灰色细、粉砂岩与灰-深灰泥、页岩不等厚互层段,总体岩性较细。
2.储层特征2.1 岩石学特征对储集砂岩来说,其岩石学原始组成为埋藏成岩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珠海组储层陆源岩石学组成比较相似,成分分类表表明(图1),珠海组二、三段砂岩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石英砂岩。
2.2 孔隙特征研究区孔隙类型主要是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主要包括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铸模孔、杂基溶孔、生物溶孔等,其中以长石溶孔作为主要的次生孔隙。
珠海组二段以原生粒间孔和次生溶孔共存为主要特征,珠海组三段次生孔占主导,原生孔次之,且随着埋深增大和层位变老次生孔隙呈增加的趋势。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井珠海组潮汐沉积

朱
锐 ,许 光 彩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北 荆州442 湖 303 )
[ 要 ] 珠 江 口盆 地 惠州 凹 陷 A 井 珠 海 组 发 育 潮 汐 沉 积 , 以 细 砂 、粉 砂 和 粉 砂 质 泥 岩 为 主 ,局 部 舍 有 泥 摘
[ 关键 词 ] 岩 石 相 ;沉 积 相 ; 潮 汐 沉 积 ;珠 海 组 ; 惠 州 凹 陷 [ 图分类号]T l23 中 E 2 .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0 9 5 (0 2 2 03— 4 文 0 0— 7 2 2 1 )0 —0 5 0
珠 江 1盆 地是 华南 大 陆 向南海水 下 延伸 部分 ,由北 向南划 分为 北部 断 阶带 、北 部坳 陷带 、中央隆起 : 3
生 物扰 动可使 原 始纹层 模糊 不清 。该 岩石 相多 与高 角度交错 层 理砂岩 相呈 互层 分布 ,其单 层厚 度变 化较 大 ,分 布范 围为 7 8m,平 均 1 c 左右 。生 物扰动 可 出现于 潮坪 、潮 汐水道 及泻 湖等 环境 中 。  ̄4 c 5m 3 沙纹层 理相异 岩相 岩性 为灰 色砂 岩 ,间夹 有 薄层 的 泥岩 ,沙 纹 层理 ,从 泥 质 纹层 中可 反 映 出 ) 不 对称 波痕 ,波 长近 2 m,波高 为 0 5 m。为泥砂 供应 ,是 砂层 与泥层 呈交 替 的波状 连续层 。该 岩 石相 c .c 常 出现 于潮 汐环 境 中 ,在 湖滨 、三 角洲前 缘 、河流 等环境 中也 可见 到 。
带 、南部 坳 陷带 和南 部 隆起带 5个 NE向二 级构 造单 元 ,各二 级构 造单 元又 细分 为若 干个 凹陷 和低 隆起
惠州凹陷A区块珠海组潮汐沉积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预测

惠州凹陷A区块珠海组潮汐沉积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预测郑文波;邓宏文【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09(023)005【摘要】During the period of Zhuhai Formation deposition in Huizhou depression, marine transgression from the southwest seaway entered the depression. The sediments supplied by Paleo-Pearl River Delta from the northwest in this area were transformed by tidal current and then offshore tidal deposits were formed. Tidal flat sedimentation was dominated in Block A of the study area. Using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principle, medium-scale stratigraphic cycles which response to base-level cycles are recognized in Zhuhai Formation by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ological and stratigraphic responses to A/S value changes based on cores and well logs. With the guidance of tidal deposition model, tidal reservoir sandstones are predicted in chronostratigraphic framework by using seismo-sedimentological analysis methods and stratigraphic slice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s based on 3-D seismic data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provides more evidence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Block.%惠州凹陷珠海组沉积时期,海侵自西南方向进入凹陷,潮流对来自西北方向的古珠江三角洲沉积物有强烈改造作用,在凹陷西南部形成近海潮汐沉积,研究区以潮坪沉积作用为主.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分析了A/S值变化过程中潮汐相的沉积学与地层学响应,以岩心、测井资料为基础,对珠海组进行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划分.在时间地层单元格架内,以潮汐相沉积模式为指导,以井-震界面标定与追踪后的三维数据体为基础,运用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和地层切片技术,优选地震属性,对研究区储层分布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为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依据.【总页数】7页(P791-796,842)【作者】郑文波;邓宏文【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井珠海组潮汐沉积 [J], 江瀚;张尚锋;杜家元;李小平;朱锐;许光彩2.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区块珠江组下段和珠海组滨岸-潮汐沉积储层特征及物性评价 [J], 赵宁;邓宏文3.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积特征 [J], 邓宏文;郑文波4.惠州凹陷东部珠海组储层碱性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J], 曹天宇;钟大康;牛胜利;孙海涛;曹轩;王菲5.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恩平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与储层分布规律 [J], 魏钦廉;郑荣才;肖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潮汐; 沉积构造; 相序组合; 地震相; 珠海组; 惠州凹陷
中图分类号: T E121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8527( 2009) 05- 0767- 09
D epo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O ffshore T idal D eposits in the Lower T ertiary Zhuhai F orm ation, H uizhou Depression, P earl R iver M outh B asin
惠州凹陷 珠海 组 珠 江组 为海 侵 沉积 序列, 潮汐韵律, 而且需要 砂泥的充分供 给。砂泥充 分
较早的认识是: 这一沉积序列自下而上经历了河 供给时, 潮汐层理由粉细砂岩与深灰色泥薄互 层 流三角洲 海陆交互相 ( 滨岸 ) 海相的沉积演化 组成; 泥质供给不足时, 互 层不清楚, 单层由 砂
1 古构造 古地理背景
大致经历了 3 个阶段: ( 1 ) 晚白垩世至早渐新 世为裂陷阶段; ( 2 ) 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为拗
惠州凹 陷位于 珠江口 盆地珠 一拗 陷的 中部。 陷阶 段; ( 3 ) 中 中 新 世 至 今 为 断 块 活 动 阶 段。
北部和西北部以北部 断阶带为界, 南部以东沙隆 断 陷和 拗陷 发展 阶段自 下而 上沉 积了 断陷期 的
潮汐作用控制下, 来自北西或北西西方向的古珠
江三角洲体系珠海组沉积早期以潮控三角洲为特
征, 之后海侵作用逐 渐加强, 以近 海潮汐相为主
要沉积特征。晚期东 沙隆起逐渐为 海水淹没, 潮
汐流作用减弱, 波浪 作用加强, 研 究区逐渐由潮 汐海岸演化成面向开 阔海的滨岸相。珠海组沉积
末期的南海运动 T6珠海组沉积之后, 全区广泛海
因而, 研究区珠 海组主体沉积在以东沙隆 起 作为障蔽的海湾背景下, 晚期向开阔海环境过渡, 珠江组全面发生海侵。这种古构造 沉积背景 为 潮汐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古地理条件。现代和古 代 潮坪出现在波浪能量低的中潮或大潮地区, 其 可 以占据滨岸的广大地区或者形成于海湾、河口 湾 或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内。潮坪通常沿着缓倾 斜 的、具有显著潮汐周 期的海岸发育, 在这些地 方 有充足的沉积物供应, 没有强波浪 作用。现代 全 球潮汐海岸通常发育在有某种障蔽 的海湾内, 以
型沉积构造, 如 反映 水流 方向突 变的 交错 层理、 方向的潮流, 但双向 性程度可以变 化。研究层 段 潮汐复合层理、双粘土层与对偶层是珠海组的主 的双向水流层理也较为发育, 但更多地表现为 水 要沉积构造类型。此 外, 岩心中还 常见大量虫孔 流方向突变。通常某 一方向的水流 较强, 层理 规
状砂岩发育为特征。 2 1 潮汐沉积构造
陆源碎屑沉积发育的沉积构 造类型, 特别是 层理类型主要受其沉 积环境的物理条件, 特别是
图 3 潮汐层理与沉 积构造
F ig 3 T idal bedding and sedim entary structures A 菱铁矿结核; B 波状层理; C 压扁层理; D 透镜状层理; E 虫孔构造; F 对偶层
Abstract: P rev ious studies consider that Zhuhai Fo rm ation in southw estern H u izhou depression w as form ed in the bra ided de lta environm en,t or dom inated by delta front w hich experienced transgressive rew ork ing. Based on the palaeogeographic background analysis, the deta iled observation and description o f co res, com bined w ith the analysis o f litho facies, electro fac ies and se ism ic facies, th is study reveals that deposit o f Zhuha i Form ation rich in sand supp lied by the Pearl R iver delta experienced rework ing o f strong tides, and is dom inated by tida l sed i m entation. In th is paper, t idal sedim entary structure, sedim entary sequence and facies succession o f inter tidal and supratida l fac ies have been detailly described. T he reg ional d istribut ion of depositional system in the study area has been revealed based on fac ies analysis of sing le w e l,l com bined w ith reg iona l seism ic fac ies analysis. Th is new understand ing w ill be favorab le for o 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 ent in th is area. K ey w ord s: tida;l sedim entary structure; facies associat ion; seism ic facies; Zhuha i Form ation; H u izhou de press ion
珠海组沉积时期, 古珠江三角洲自北西方向 进入惠州凹陷, 研究区位于盆地自北西向东南缓 倾的斜坡到凹陷过渡部 位, 古地貌 相对平缓, 除 局部古构造高或隆起 上之外, 地层厚度变化不大 也证实了这一点。凹陷南为古近纪长期发育的东 沙隆起, 隆起东高西 低, 珠海组沉 积时期为巨大
障蔽岛, 海侵从隆起西南方向低部位进入惠州 凹 陷, 随着海侵范围逐 渐扩大, 珠 海组地层向隆 起 逐层超覆。珠海组沉 积晚期, 东 沙隆起北部逐 渐 被淹没 ( 图 2)。
Ema i:l dhw en@ vip sina com。
76 8
现代地质
2 009 年
中新世的南海运动使 珠江口盆地中、北部发生区 域性抬升, 强烈剥蚀 形成了破裂不 整合面, 之后 盆地经历了断拗过 渡阶段并向拗 陷转化 [ 1 - 4] 。拗 陷 ( 裂后 )开始进入沉降阶段, 沉积了古近系珠海 组、新近系珠江组和 韩江组地层。南海运动持续 时间较长, 在珠 一拗 陷形 成两个 区域 不整 合面, 分别为恩平组与珠海组 ( T7) 和珠海组与珠江组分 界面 ( T6) (图 1)。
过程, 研究区珠海组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作用或滨 组成, 被很难分辨的 特别薄的泥岩 层分开。研 究
岸相为主。本次研究 认为, 珠海组 沉积早期海水 层段潮汐层理主要发育在珠海组中部, 由于砂 质 从东沙隆起西南低部 位发育的海道进入盆地, 由 供给较为充分, 水动 力较强, 砂 泥互层层理更 为
于东沙隆起的障蔽作用, 研究区潮 汐流较强。在 发育, 其中砂层厚度更大 ( 图 3)。
同沉积环境中出现, 因而不能仅根据某种沉积构 造或层理类型判断沉 积环境。但如果某种沉积环 境中常见的几种沉积 构造同时出现, 其判识沉积 环境的意义更大。根 据岩心观察, 潮汐沉积的典
双向流形成的层理构造是潮流的主要识别 特 征之一, 可以以人字形交错层或羽状交错层理 形 式出现, 表现为两套 倾向相反的斜 层系交互。一 般认为双向水流层理形成于落潮流和涨潮流两 个
起为界, 研 究 区 位 于 惠 州 凹 陷 西 南 部 ( 图 1 ) 。 文昌 组、断坳转换期的恩平组以及坳陷期的珠海
晚白垩世以后的珠江口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化 组 珠江组 韩江组地层。发生在晚渐新世 早
收稿日期: 2009 03 20; 改回日期: 2009 05 15; 责任编辑: 孙义梅。 作者简介: 邓宏文, 女,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46 年出生, 沉积学专业, 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油气勘探工作。
摘要: 前人研究成果多认为惠州凹陷西 南部珠海组形成于 辫状三 角洲环境 , 或以受 海侵影 响的三角 洲前缘 沉积作 用为
主。在对研究区宏观构造 古 地理背景分析之上, 以岩 心详细 观察与描 述为基 础, 通过 岩相、测井 相并辅 助宏观 地震
相分析, 提出珠海组沉积时期来自古珠 江三角洲体系提供 的丰富 砂质沉积 物在该 区经历 了潮汐 的强烈 改造作 用, 以潮
水动力条件控制, 不同的沉积环境可以有相似的 水动力条件, 因而可 发育类似的层 理, 如槽状交
A siderite nodu les; B w avy bedding; C flaser bedd ing; D len ticular bedd ing; E burrow; F coup let
错层理可以在河流、三角洲、潮汐 及至滩坝等不 2 1 2 水流方向突变
汐沉积作用为主的认 识。详细 描述了发育在珠海组的潮 汐沉积 构造、潮下 带、潮间 带与潮 上带沉积 序列及 其相组 合特
征, 并以单井相分析为基础, 结合区域 地震相分析了研 究区沉 积相宏观 展布特 征。这一 新认识 为该区油 气勘探, 特别
是位于该区主体部位 的油气田开发中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新思路。
第 5期
邓宏文等: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近海潮汐沉 积特征
7 69
免理、波状层理、压扁 层
兰和德国的北海南岸、大西洋西海 岸、澳大利亚 东海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