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军: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合集下载

2011版课标解读

2011版课标解读

专题三:“新课标”新在哪?
1.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
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 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 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 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2.三项要求突出能力培养
4、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 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广大语文教师对于课程标准的修 订最突出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具体的 内容上,希望课程目标更加切合学生 的实际发展状况,“教学建议”和 “评价建议”能够增强可操作性。
5、针对语文教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 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 了改革力度
综合性 4.理解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应该统一

四、怎样理解文章的一般阅读目标
1.阅读文章的前提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
2“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3.了解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4.关于阅读中实现质疑、合作、探究能力的 目标
二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
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学生写字能力普遍下降
的问题,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 量,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 定。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 排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三是针对课程改革实验中的问题,进一 步强调改革的新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 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 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 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
3、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 ——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 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 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所作出的规范和要求。

2011年颁布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后的一项重要成果,它对于规范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它要求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注重对古代文化、现代文学、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要注重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运用,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要注重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和实践,要注重对语文学习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要注重对语文学习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语文学习的实践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再次,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它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和综合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和实践,要注重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

最后,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语文教学的评价和考核。

它要求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和考核,要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和提高,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情感和审美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实践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对于规范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课件

识字和写字
阅读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
识字和写字
❖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 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 内容。
❖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 写”,要求学生会认的字 不一定同时要求会写。
回应措施
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 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 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在 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及汉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 规律。
一、课程标准的修订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理念
5 坚持推进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使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 和创新能力。
6 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读书放在头等重 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 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求。
守正与出新 坚守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一、《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重要观念
语文课程一以贯之的五种观念 课程观念 整体观念 实践观念 生本观念 评价观念
语文是什么
文字 文章
语文 = 语言 +
文学 文化
课程观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 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 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 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 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 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性质)
2 发现诗歌 语言的奥秘
这首诗中的哪 一句可以概括 “我”的想法? 你发现这首诗中 有哪些写得特别 好的地方?
3 我们一起来 创造
你喜欢这首诗的 最后一节吗?喜欢 的同学可以抄下来; 不喜欢的同学可以 另写几句,也许我 们写得比诗人更好。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 这套课程标准的背景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在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制定的。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

2. 课程目标该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 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发展良好的阅读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了解和欣赏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培养对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3. 课程内容概述该标准明确了初中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研究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语言文字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笔画,研究常用词语和词组的意思和用法,了解语音、语法等基本知识。

3.2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各种文体的文章,从中获得信息,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3.3 写作表达学生需要学会进行各种写作活动,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3.4 口语交际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和演讲。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3.5 文化传承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4. 评价方式学校将根据该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语文研究情况。

评价方式可能包括笔试、口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发展情况。

5. 教材选择与开发学校可以根据该课程标准选择或开发适合的教材,以支持学生的研究。

教材应与课程标准相匹配,内容丰富、生动,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6. 实施和监测学校会根据该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实施和监测机制,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研究情况的监测。

相关部门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推动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最新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最新解读

本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主要从两个版块进行解读第一版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在这一版块里从两个方面作一个简要的介绍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改与调整的主要内容。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思路1.坚持语文课程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

【有关人文性,我们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文性的定义;二是语文课程人文性怎样实施。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

大部分人认为,人文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

具体到语文课程方面,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课程应凸显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

具体而论,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应具备下列三个特质:(1)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并以此来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和选择语文课程资源。

(2)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其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受到尊重。

(3)教师成为语文课程的建构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程中努力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

第二个问题: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实施规范1.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这是教材编写者要注意的内容我们就不过多讲解)2.在语文课程教学方面要在语文课程方面体现人文性,我们认为,应在教学中完成三个转变:一是由教师强加体验转变为学生亲历体验。

传统语文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常常是鹦鹉学舌,以教师的讲授为准绳。

此种教学虽也强调学生“揣摩”“领会”“体验”, 但其实质是一种“假”体验,是教师强加的体验。

实施人文性教学,势必转变这种局面,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认可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化反应。

二是由讲授式教学转变为研究性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docx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docx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重点展示2011 年版课标在阅读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呈现出的变化,具体说明变化的原因,阐释变化背后的理念与思想。

以帮助教师了解2011 年版课标的变化,帮助教师完成语文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重点讲析的内容包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应引领学生钻研文本。

(三)阅读教学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四)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五)阅读教学评价要关注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

(六)诵读的评价,重点在于提高学生诵读的兴趣。

【学习要求】学员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首先要细致阅读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建议、教学评价部分的相关表述,揣摩相关语句的含义,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第一,思考课标修订的意图并理解其对语文教学目标与方式的具体描述。

第二,理解学习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体会案例蕴含的教学理念。

第三,撰写学习心得,书面呈现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第四,结合学习内容重新设计自己的一节课,并阐明设计意图。

专题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一)一、强调阅读教学是多重对话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

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的场景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对话理论的始祖、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

2011新课标解读

2011新课标解读

研读新课标悟出新天地—2011版语文新课标解读一、2011版语文新课标内容解读★新旧课标总体系对比内容实验稿(2001版)新版稿(2011版)★对新课标具体解读:一、目录这部分略加修改,调整部分顺序,新增两个字表,具体修改如下:1.在“实施建议”部分有些地方将“教材”改为“教科书”,这样的表述更准确。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成文,是课程家族中的基本单位。

形象的讲,教材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它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

教科书是教材,但教材不仅仅就是教科书。

2.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调到了“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面,这样的顺序调整,突出了重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因为对语文课程实施者教师来说,所关注的是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至于如何编写教科书主要是教科书编写人员的事,与广大一线教师关系不大。

3.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新增这两个字表进一步突出了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英语教学的普及,我们的母语教育有所弱化,特别是识字写字有所淡化,目前许多学生学英语投放的精力远远超过语文,注重了电脑打字,忽视了书写训练。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他们的汉字学得很不扎实,文章中错别字较多,汉字书写极不规范,书写能力有所下降。

为此,新课标修改稿新增两个字表,旨在突出识字写字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第一部分前言这部分改动较大,突出了语文课程特点,更加回归语文本质,进一步彰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修改内容解读2013.3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修改内容解读2013.3

• 三、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语 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 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 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 四、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

这是对十年课改实践中反馈的比较集中的意见。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
•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 第1条,关于价值取向,新增了一些内容: •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 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
• 第7条,明确提出背诵优秀诗文篇(段)要求: •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 • • 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300 个“基本字”。 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 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


“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如此,我们先践行。 走进课程,从研读课标开始,从研读教材开始, 让我们携手同行!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 成真的机会。” --习近平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修改内容


乐山市市中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3年3月
五项主要调整点及调整理念
•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 • 依据语文学科的特性,突出人文熏陶。不是离开 语言文字,专谈思想政治。提倡教学尽可能做到水乳 交融、紧密结合。
• 二、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 • 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意识,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初中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初中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蔡少军: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蔡少军: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初中语文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蔡少军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1.明确了语文课程基础任务在于语文文字能力的培养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进一步强调了传统语文的重要性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3.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

4.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5.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

新修订课标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及中考语文趋势分析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及中考语文趋势分析

1. 课程性质重新定位——“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 确立课程内容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两个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 领 3. 明确课程基础任务,强调传统语文的重要性——培养语文文字能力 4. 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多读、多写、多积累
5. 关注阅读教学——针对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了明确阐述 6. 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于中考语文趋势分析
高度决定视野 角度改变观念
一、把握课程标准,细化《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在命题指导思想方面,有三个原则: (1)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 的水平;(2)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3) 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 而这就首先明确,中考试题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是客观的、全 面的,密切关注课标中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是对学生初中三年语文学 习情况的终结性评价。同时,中考试题要有一定难度和区分度,中考 是基于选拔的考查。再是,中考试题与学校常态的教学是密切相关的 ,不能以老师教什么就考什么、老师怎么教就怎么考为准,而是教师 的教学应该遵循教学原则,应该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应该按照课程 标准的要求进行,只有如此才能不背离中考考查的方向,才能推进整 个教学改革的发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及中考语文趋势分析
萍乡市教研室
2013年3月
一、关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内容
(语文课标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北大温儒敏教授指出:这次修订课程标准,是针对长期以来 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主要立足于“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 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2011年版课标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搞得一套新课标,而是在2001年版实验稿的基础上,针对实验稿在十年课改实践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而修订的。

这次解读我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对200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二是修订版课标和实验版课标相比,主要变化有哪些?一、对2011年版实验稿课标修订的依据是什么?1、十年中,教育部组织了两次全国性的调查。

2003年教育部对实验区教师、教研员,就课程标准的认识与建议,开展了第一次调查。

2007年为配合《实验稿》的修订,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征求意见的通知”,在29个省市42个国家级实验区的城市、县镇、乡村,对不同办学水平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员进行问卷调查。

这次调查规模大,内容丰富。

问卷分客观题与开放题两种。

对客观题的选项作频度分析,对开放题的问题作出归类——这些问题不作任何二次加工,真实保存原样——再对问题的类别作频度分析。

修订组根据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开展修订工作。

2、修订组收集了十年来报刊书籍网络上的相关文章,对《实验稿》的教育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出判断,召开了多次座谈会,进行了多次听课考察,实地了解了实验状况,听取了各种意见,研究了教学中的新问题、新经验。

修改过程中,教育部还多次组织多学科专家、作家、院士、社会人士“会诊”语文课程标准,听取他们的宝贵意见。

3、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作为标准修订的基本指导思想。

4、研究十年来世界教育的新变化、新进步,了解别的国家母语课程、母语教学的新发展,据此调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具体建议。

从以上四点修订依据可以看出,修订稿的产生不是修订组专家闭门造车形成的,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了解、讨论的基础上,可行度应该是很高的。

语文课程标准2011初中

语文课程标准2011初中

语文课程标准2011初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最新语文课程规范,对初中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部分主要内容:
1. 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 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3. 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如下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如下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倡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6. 要求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

以上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部分内容,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教育部官网或咨询语文教师。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初中语文2011版课标解读学科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

课程理念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

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旧比较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例如新老教材中都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新教材放在了“同龄人的故事”主题单元,不再强调封建教育制度的危害。

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

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

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

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

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

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011版课标对2012学业考试命题的影响(蔡少军)1

2011版课标对2012学业考试命题的影响(蔡少军)1

2011版课标涉及的新理念


五、写作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 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 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 创造(原为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 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 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原为“提倡学生自主 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 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2012年浙江省学业考试说明· 语文》


(四)古诗文阅读
1.理解常用文言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4.理解浅易古诗词的内容。
2011版课标涉及的新理念
三、四阅读 “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 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 表达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 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 “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 定义 。”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 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 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 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 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 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古诗文)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初中语文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蔡少军义务教育课程语文标准(2011版)为小学和初中共用,其中初中语文部分有以下特点:
1.明确了语文课程基础任务在于语文文字能力的培养
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又多次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2.进一步强调了传统语文的重要性
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在后面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3.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
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在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高阅读品位”。

4.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5.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

新修订课标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

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如关于综合性学习。

在强调综合性学习设计跨领域的同时,“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如关于学生作业。

课标要求“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如关于写作教学,特别指出“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加强平时练笔指导。

6.增加了优秀诗文的背诵篇目
初中共增加了优秀诗文背诵14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