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NEC-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copy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英语系 宋蕾
District Differences
我们的教育理念?
生命影响生命
义务教育阶段应该100%达标
小学只有特长生,没有掉队生 基础外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 育,国民素质教育,是国家开放的需要,是 对外交流的需要(2011英语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级目标总体描述
• 2001
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 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 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 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 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 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 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 的故事 。能根据图片或提 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 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 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 文化、习俗。
• 故事 • 诗歌 • 短剧 • 作家
具体理解目标体系
• 1:总目标 • 2:分级目标 • 3:分级标准
目标层次
•
总目标:研读第8页 综合运用—— 技能+知识+情感+学习策略+文化
分级目标:研读第10-11页 1-5级的综合描述 分级标准:分级描述 技能+知识+情感+学习策略+文化
•
•
英语课程目标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英语系 宋蕾
英语课程设计
高 中 阶 段 课 程
义 务 教 育 阶 段 课 程
九级 八级
七级
六级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普通高中毕业应达到的要求
义务教育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
义务教育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
2011版具体修订内容
英语(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专业版)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浅析修订背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修订的基本依据与基本原则◆基本依据:坚持体现国家利益,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以课程改革的实践可调查研究的结果为依据,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各方面提出的建议进行修改,力求课标(2011版)更加完善。
◆基本原则:使课标(2011版)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使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进一步增加其的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习评价。
修订的主要内容◆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课标(实验稿):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附录课标(2011版):前言、课程目标、分级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各个部分主要的变化课标(实验稿):包括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两部分。
课标(20111版):重新撰写了“前言”,在前言部分删除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的表述,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英语课程,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英语教育理念,构建了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目标体系,倡导建立连贯、衔接的中小学英语课程体系,倡导了新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修订之后的“前言”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个部分。
其主要的变化有:(1)关于“素质教育”课标(实验稿):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课标(2011版):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学习一门外语能够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的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英语课程标准2011 解读(刘希江整理)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四)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内容标准
教研员解读的内容标准和规范备课用语
四、语言知识分级解读
三级语言知识。
1.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1)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
工具性: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
力的任务。
人文性: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奠定基础。
工具性
(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 思维能力的任务。)
1、接受、吸收、巩固英语语言知识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析
2012年9月28日
目录
•为什么要研读课标 •课标内容解析 •课标修订与教材修订
前言——教育理念的引领 课程目标和分级标准——教学目标和评价
标准的确定 实施建议和附录——教学及评价方法的具
体指导
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涵盖教学的各个方面
提高了可读性、可操作性强
级别 技能
语言技能分级 标准描述
1.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听 2.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
3.能听懂课堂活动中简单的提问。 4.能听懂常用指令和要求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1.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调基本达意。
说 2.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3.能运用一些最常用的日常用语(如问候、告别、致谢、道歉等)。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听、 说、读、写)、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 能、话题)、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 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学习策 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运用的本质特征
1、特定情境中的运用
2、完整的运用(动机-情感-思维-文化)
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 力; 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 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要求。
2011英语新课标解读
2011英语新课标解读2011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旨在适应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以下是对2011英语新课标的解读:目标定位:新课标强调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和交际性,将英语定位为工具性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能够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并能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
课程内容: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规划,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五个方面。
其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文化意识则强调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也重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过程。
课程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角色: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学生发展: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课程实施:新课标对课程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课时安排、教学进度、教学活动设计等,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的发布,为中国的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小学部分)解读第一方面课标修订的重点本次课标修订有四大重点。
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二是充分体现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巩固和深化;三是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是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体现英语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
第二方面修订版课标的变化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实验稿的思路,变化不大。
较明显的变化有四点:一是删去了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六至九级),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
二是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
三是增加了小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明确范围,使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详细具体,针对性更强,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四是对课程试验中意见比较集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做了重点调整,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更强。
第一部分前言这部分主要说明英语课程开设的背景与意义,阐述了课程对国家发展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对于英语课程的意义,实验稿并没有进行明确地阐释。
修订稿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时刻牢记学习英语的目的绝不是掌握单词、语法,而是通过英语教育,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素质,使学生具有敢为天下先、不夜郎自大、不妄自菲薄等等人文素养。
一、课程性质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对课程的认识提升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高度。
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英语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小学英语解读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课程理念,保持课程结构框架和目标体系,强调能力培养,适当降低要求,加强教学指导。
《英语课程标准(201 1年版)》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使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课标的全文解读,我把整个课标透露出来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层面:“综合、自主、效率、创新”。
全文围绕着培养学生发展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以加强课堂教学成效,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为手段,鼓励教师帮帮助学生及学生自我养成自主的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创新地改进学与教策略的英语学习过程的指导方向。
一、课程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标准(2011年版)》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明确告诉全体英语教师语言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关注对学生的意志品格、正确的价值观、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个人如果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较高的综合人文素养,他会更快地适应社会变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标准(2011年版)》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
这一课程理念更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更具有人文性;同时更符合语言学习的特征和规律。
它不仅体现在按学生发展设计的课程总目标、分级目标和分级标准的描述中,也体现在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课程容量的调整中。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必然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渐进深入过程。
在学习方式上,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强调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语境,为学生学习、实践和运用英语创造条件;此外,进一步完善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中国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文件,旨在规范和指导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提高。
该标准是根据国家对英语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制定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将对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一、课程目标。
该标准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具体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并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和表达,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
该标准对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听力、口语和文化等方面。
在语音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发音和模仿语音节奏;在词汇和语法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和基本的语法知识;在阅读和写作部分,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在听力和口语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英语对话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文化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文化。
三、教学方法。
该标准提出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注重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四、评价标准。
该标准还对英语教学的评价进行了规定,要求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一份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文件,对于指导和规范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和学生应该严格按照该标准进行教学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促进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是中国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性英语教学大纲,它的出台对于规范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详细解读,以期帮助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根据标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思维和学习。
同时,标准还明确了英语学习的基本要求,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并对每个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其次,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英语教学的核心理念和方法。
标准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此外,标准还提出了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
标准分别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英语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划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标准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还对英语教学评价进行了规定。
标准提出了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以期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同时,标准还强调了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鼓励学校和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的出台对于规范和提高中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和学生应当深入理解和贯彻这一标准,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期更好地实现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应当加大对英语教学的支持和投入,为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情感态度
动自合祖国
机信作国际
英 语
兴意精意视
学习策略 趣 志 神 识 野 文化意识
课
认调交资
文 文 跨意
程 目 标
知控际源 策策策策
综合语言
略 略 略 略 运用能力
化 化 文识 知 理 化和 识 解 交能
际力
结
构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听说读写
语词语功话 音汇法能题
1. 英语课程总目标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 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 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 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 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 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 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 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 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五级) ➢ 文化意识(二级、五级)
分级标准
语言技能一级标准
听做 说唱
玩演
读写 视听
一级技能标准
听做
1. 能根据听到的词语识别或指认图片或实物;
2. 能听懂课堂简短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3. 能根据指令做事情,如指图片、涂颜色、
画图、做动作等;(删除了做手工)
4. 能在图片和动作的提示下听懂简单的小故事
玩演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简
单的交际;
2. 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删除了表演歌曲、童话剧 )
读写
1. 能看图识词;
2. 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3.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 定的感知能力。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新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
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理念——工具性和人文性2011新版《课程标准》与以往地课标相比,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是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人才的培养。
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
英语学习也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二明确了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新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
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模式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2011新课标解读英语
2011新课标解读英语2011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新的课程标准,即“2011新课标”,旨在更新和改进全国中小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领域,这一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对英语能力的新要求。
首先,新课标强调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交际性。
这意味着英语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被设计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其次,新课标提倡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新课标鼓励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并通过英语了解世界,培养国际视野。
再次,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方法进行了革新。
它倡导使用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英语,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
同时,新课标也鼓励使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
此外,新课标还强调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笔试之外,口语测试、项目展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被引入,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能力。
最后,新课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教师也被鼓励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综合性和深度。
总的来说,2011新课标在英语教学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21世纪的教育需求。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生。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一、课程性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突生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生发点和归宿。
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
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由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六)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 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 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 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 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 、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 英语的渠道。
各地教学研究部门应加强对教学的分类分层指导 和评价,帮助学校因地制宜地落实本地课程实施 方案,并注意做好学段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尤其 要做好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地区英 语教育的均衡发展。
两个版本的《标准》反映了基础教育英语新 课程基本理念在过去十年的变化。2011版具 有以下特点: 更加清楚、更加准确; 更加具有英语学科的特点; 更容易理解,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更加明晰。
(三)关于课程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 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立 足国情,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 学生发展为本、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 课程体系。 设置分级课程目标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 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 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使英语课程具有 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修订稿增加了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
修订后的《课标》单独列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词
汇表(1500词),而且单独列出了小学阶段的423个核心 词汇。 修订后的《课标》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 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
第三部分
2011版课程标准的解读
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可 以这样回答以上问题:不管是否使用外语 ,学习外语都是有意义的。学习外语不仅 可以(可能)获得一种交流工具,而且能 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对于我国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和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统一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标准,教育部于2011年出台了《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梳理和解读,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该标准。
教学目标《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策略与方法三个方面。
其中,语言知识与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团队合作意识和跨文化意识;学习策略与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话题和交际能力、拓展话题和语言运用。
其中,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基本话题和交际能力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拓展话题和语言运用则要求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课余阅读和阅听能力,并能够通过英语进行相应的表达。
教学方法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施英语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口语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英语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评价方式《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评价,包括学科知识与技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个方面。
评价方式既包括日常评价,也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和其他形式的统一考试,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教材选择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应选用与标准要求相适应的英语教材。
在选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的教材。
解读(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解读(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主要内容一、修订要点二、英语课程性质的变化三、英语课程理念的变化四、加深理解英语课程目标五、了解英语课程的分级目标六、了解教学建议七、值得注意的其它变化一、修订要点1.坚持一个核心理念Language use: Language skills, Language knowledge, Affect, Learning strategies, Cultural Awareness 强调语言教学应进一步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如何理解义教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
2.继续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3.仍然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5继续强调评价应采用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价的维度,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并在修订稿中增加和丰富了评价方法与案例;.6.将音标写入《课标》里:“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五级知识目标)。
7.单独列出了小学阶段的400个左右的核心词汇,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词汇表(1500词)。
二、英语课程性质的变化英语课程的性质(2001)英语课程,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发展思维,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 板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规范教学的重要文件,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目标、内容、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解读。
一、课程目标和要求1.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2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交流中准确、流利地运用英语。
1.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规范、礼仪习惯等,并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2.1 语言知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语言知识的核心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方面。
教师要围绕这些核心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语言知识方面有所突破。
2.2 语言能力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词汇量、语法运用、听力能力、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能够有所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3 跨学科能力英语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能力,能够在其他学科中运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
教师要结合其他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学生在其他学科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3.1 创设真实情境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求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运用。
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引导学生进行真实交流。
3.2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英语课程是一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基础课程。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同时,英语课程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课程中取得进步。
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同时,英语课程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具体目标如下:1. 听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简单的英语口语,能够听懂教师和同学用英语进行的简单对话,能够听懂英语故事、歌曲等。
2. 口语目标: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能够与同学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学校等。
3. 阅读目标: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英语文章,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能够从文章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4. 写作目标:学生能够用英语写简单的句子和段落,能够描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能够写简单的英语日记和作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英语课程的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技能和文化知识。
解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
解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
标准(2011年版)》更好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了英语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课程,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编写建议”提出,教材应选编一定比例的介绍祖国文化的内容,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以及民主与法制教育。
在“教学建议”中,强调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建议。
2.充分体现对新课程理念的巩固和深化。
为了巩固课程改革10年以来的成果,《标准(2011年版)》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英语课程要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积极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英语课程基本理念,此次修订特别对原有的六条课程基本理念进行了重新描述,使之更加具体和有针对性,凸显英语学科的特点,更有利于教师在英语课程实施中把握、理解和落实。
3.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反映了国际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
外语教育从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外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地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课程目标的变化必然带来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化。
课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教学中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为此,《标准(2011年版)》以描述学生“用英语做事”为主线,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标准2011年版英语
课程标准2011年版英语2011年版的英语课程标准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文件,它对英语教学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要求。
本文将对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希望能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一目标的确立,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这一总体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其次,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从小学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都对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既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包括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这些内容要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另外,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还对英语教学的方法和评价进行了规定。
在教学方法上,课程标准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任务型教学、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评价方面,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这些要求,合理设计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总之,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应当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一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教学,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能力。
学生应当根据这一课程标准,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努力提高英语能力。
相信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的英语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
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
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
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
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
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
这些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六、仅仅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英语、丰富情感,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建议:
1.建议学生坚持不懈,从不间断。
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2.方法要灵活多样。
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学而不厌。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
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
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熟能生巧。
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忆习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
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练习英语。
7.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说错。
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
8.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
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9.勤奋和持续坚持。
.多背,课文范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数人学不好英语根本的原因是懒惰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0.把英语当成一门声音而不是文字来学。
英语首先是一门声音,敢说,加入英语学习,天天说,大胆说,大声说,不怕错,错了及时纠
正。
总之:
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努力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使英语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