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地理学科“讲练结合”教学模式初探刘明杰在中学的基础教育中。
高中地理是重要的学科之一,但是,高三的高考,高一的会考,又赋予地理一定的地位和重要性。
如何应对高考,如何在高一会考中取得优良成绩,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老师,义不容辞承担责任。
在近一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任何一门学科都讲求“讲练结合”,对于地理学科、尤其是目前的地理学科,同样讲求“讲练结合”,现总结如下。
1.“讲练结合”贯穿于备课设计中高一地理的第一册课本,牵涉很多理解性的知识,不讲不行,不讲透不行,学生不理解更不行,讲是主要的,但是,只讲不练也不行。
讲完以后,学生当时理解了,下了地理课,学生就又忘了,需要有一种强化记忆,强化理解的方式来巩固课堂知识。
如何训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老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事先设计好训练方法,训练思路,训练内容。
只有在备课过程中,把训练的东西设计好,才能在课堂训练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讲练结合”贯穿于课堂设计中首先,是授课的讲练结合。
我在每节课导入课堂以后,就利用电教媒体,将训练题目投影于屏幕上,总题目就叫“自学导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
几分钟以后,进行问答式讲授。
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课题录像,课件,老师进行讲解。
每节课最后5分钟到10分钟,都要对本节课所学基础知识进行训练,利用多媒体,采用填空选择的形式,提问学生,考查学生掌握情况。
使学生当堂的知识得到很好的巩固。
其次,是作业的讲练结合。
鉴于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地理作业很多时候当堂完不成,课下需用部分时间来处理,而且靠学生自身能力,仍有个别题目处理不好,这就要求老师要么在课堂上、要么在自习课上,进行集体讲解或个别辅导。
最后达到完全掌握。
辅导学生作业成为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巩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完善和补充。
再次,是课堂小测的运用。
这是一项我认为行之有效的训练模式。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地理科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必修的学科之一,地理知识涉及到人类生活、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多以教科书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的实践性教学。
高中地理教育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倡导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地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生活化教学模式逐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应用。
生活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研究和探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能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析还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地理教育的发展。
对于有效推广和应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地理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 正文2.1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生活化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探索跨学科融合的地理教学模式
初二地理教学总结探索跨学科融合的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对初二地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模式进行总结和探索。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加入数学元素。
地理学科与数学学科有许多共同点,通过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地理问题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比如,在讲解地图尺度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例尺的计算来理解和测量实际距离。
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通过数学计算来解释地球的日照时间和季节变化。
通过将数学与地理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将地理与历史进行综合教学。
地理和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将两门学科进行融合,可以使学生对地理和历史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比如,在讲解古代文明时,可以通过地理环境的解读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在讲解地理变迁时,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将地理和历史进行融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和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
另外,地理与科学进行融合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跨学科教学模式。
地理和科学都侧重于实践与观察,通过将两门学科进行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比如,在讲解地质过程时,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展示地壳变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讲解气候变化时,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气候系统的复杂性。
通过将地理与科学进行融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此外,地理与文化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跨学科融合模式。
地理和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通过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和文化的认识。
比如,在讲解自然地理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来展示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
在讲解人文地理时,可以通过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域的人文特点。
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学科授课教学模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和灵魂。
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室、教师、学生、教学用具(包括教材、资料、教学设备等)、课时时间等,这些是课堂教学进行必备的客观条件,在具备相同的课堂教学客观条件下,为什么教学效果确有所一同?当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基础、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包括教学设备的应用,包括教学情境的生成,包括教学模式的科学等等。
针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新课改的要求及我校的办学目标,推行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等,地理学科应该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新授课时应以“四段式”教学模式为范本进行课堂教学,“四段式”教学模式即: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一、理论依据“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改的理念、建构主义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陶行知的赏识教育理论.洋思中学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崔其升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
养正高中孙永强的“三学”教学模式.“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激趣为前提、目标为主线、导学为核心、疹学为结果的环环相扣、节奏明快、和谐高效、思维构建。
二、操作过程及原则实施“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的展示、手段的现代、掌声的热烈,而在于还原课堂的实质,即:课堂是学习活动的发生地,是一个充满灵性、融满热情、生命再创造的场所,是一个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师生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更应是一个师生间相互倾听、共享经验、积淀精神、播撒文化、生成智慧的舞台.而合理的进行操作、科学的把握原则是“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
初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究
初中地理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究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新一代教学模式的主流方向之一。
地理学科是人文与自然科学融合的学科,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对现代化生产、国土资源、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引导作用,因此,探索地理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1. 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的课堂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的特色在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利用电子教案、网络辅导以及在线答疑等方式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自主学习和交流。
2. 地理科目的特点:地理科目存在着丰富的实践性和观察性,相关理论知识也需要依靠实际作业进行实际应用。
因此,利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可以突破地理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创设更多的多元学习空间和多媒体式的学习形式。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内容丰富: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时,可以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应用和基础理论知识相互结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教师讲解、网络课件、写作、实际任务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理科学的知识结构与运作模式,从而更好地进行地理问题的研究与探究。
2. 社交性强:混合式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采用小组探究、社区联动、网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团结合作的人际环境中探究学习,激发其学习的自信心和探究的兴趣。
3. 团队协作性: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做法,同时也具备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直接联系同班同学,利用不同思路思考,从而学习到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能够与他人相互合作,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在团队中不同角色的合作能力。
1.课程设计: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上,需要学科负责人关注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学习内容的整合,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拓宽知识面。
地理课型模式
地理“新授课”课型模式一、指导思想新授课是最基本的课堂教学类型。
教师要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形成思维活跃、求知旺盛的课堂氛围,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要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要精练、简洁、生动、自然。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3-5分钟。
方式:①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导入。
②由课题导入。
③图片或者是动画导入。
④复习提问导入等。
2.结合课标、展示目标要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要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时间1-2分钟。
方式:①老师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学案“教学目标”。
②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2.学案导学、问题探究要求:学生结合学案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时间10分钟左右。
方式:①在学案“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寻找问题的答案。
②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与小组成员讨论,发挥集体的优势,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或向老师提出。
教师可以参与小组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
4.合作交流、质疑点拨要求:学生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点拨(做到“三讲:即讲疑惑点、重难点、学法”和“三不讲:即不讲学生已会的、自己能看会的、讲了也不会的”)。
时间20分钟左右。
方式:①通过板演、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展示探究成果。
②在进行问题点拨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图表以及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巩固训练、反馈落实要求:①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②针对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反馈,澄清学生思维误区,扫除认识上的疑点和盲点。
时间5分钟。
6.归纳总结、提升拓展要求:①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升级版)地理学教育模式创新方案
(升级版)地理学教育模式创新方案背景地理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和理解的不重要学科。
但这,比较传统的地理学教育模式存在地一些问题,如普遍缺乏互动性、缺乏实践性包括普遍缺乏个性化主题教学。
替适应适应像现代学生的需求,我们是需要创新地理学教育模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
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创新地理学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地理学知识和技能,并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事项目标,我们提出以上创新方案:1.分解重组技术辅助教学用来古代和现代技术工具,如电子地图、虚拟实境和在线教育平台,将地理学教育与技术凝练出声。
让学生亲自来操作和探寻中,他们可以更进入到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现象。
同时,技术pk型教学还可以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体验,参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基础教学。
2.实践性学将地理学教育与求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相结合,按照参观考察、实地调研和社区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学的应用。
这样的实践性自学这个可以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好些地形象的修辞所学知识。
3.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感觉有趣且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地理游戏、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项目等,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
是从化入游戏化元素和合作学习,学生这个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怎么学习过程,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4.融合在一起跨学科教学将地理学与那些学科并且跨学科教学特点,如地理与历史、地理与科学等。
这样的跨学科教学也可以好处学生更详细地明白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重视培养他们的综合考思维能力。
实施计划替快速有效率先实施这一创新方案,我们见意根据不同情况以下步骤:1.制定具体点的教学计划,除开技术辅助教学和实践性去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好。
2.培训班教师,使其掌握到技术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和实践性自学的方法。
3.设计和开发教学资源,和电子地图、虚拟实境应用和在线教育平台等。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运用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运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教学模式对于教育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引起了教师们的关注。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引导学生提前预习、探究问题、再由老师进行指导和补充,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目前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还相对较少,教师们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
如何更好地将“先学后教”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并结合案例分析和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200字】1.2 引出问题地理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应用一直备受关注和探讨。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以讲解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而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借助“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来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学生主动分享、讨论和合作,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预习、如何设计课堂环节等问题。
如何更好地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来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依然是一个值得探讨和改进的课题。
2. 正文2.1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定义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独立获取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师指导和引导,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智慧课堂地理学科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地理学科教学模式一、智慧课堂地理学科教学模式概述1、基本理念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共生形成的过程,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智慧课堂教学是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顶层设计,运用“亏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重构课堂教学结构新模式,尤其是基于云端构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智慧发展理念下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2、操作载体智慧教室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新的技术,通过“云加端”的应用,实现了教室内多种终端设备的无缝连接和智能化运用,实现了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以平板作为载体,完成教师“去讲台化”的移动教学,打通教学区、学生区、讲台区的格局,有效地观察和辅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创建师生实时深入互动的教学新形态。
3、智慧课堂地理学科教学原则科学性原则。
与任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或教学设计的改革和创新一样,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必须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并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这就是科学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有效性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显然整合的关键点是在于有效的整合而不是单纯技术的使用。
实践性原则。
这是地理核心素养要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实践创新能力。
地理智慧课堂的开展,对于实现实践性原则有非常大的帮助,很多方面的有效性是传统课堂所达不到的,如在时空演变的动态把握上和实验操作可视化上等方面。
4、基本构成教学应用流程、师生移动终端、应用支持平台、多元评价分析、资源管理服务二、地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智慧课堂模式的基本流程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合作探究、自适用检测、多元智能评价和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高中地理课程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而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拟从“双动两案”的概念理解、构建原则、具体操作及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谈谈高中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双动两案”的概念理解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
“双动”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双向互动达到知识传递和共同探索的目的;“两案”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担任案例制作和实践解决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二、构建原则1. 任务导向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实际动手参与,体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2. 学生参与原则:学生是地理教学的主体,应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师引导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在教学的不同阶段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4. 个性化差异原则: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在教学中应重视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5. 融合性原则:地理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融合,构建一个融合性的教学模式,使地理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
三、具体操作1. 教师在上课前准备任务,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示范,通过教学解说、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对地理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和了解。
4.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案例,通过制作案例来总结和巩固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地理学科四型五步教学模式
地理学科“四型、五步教学模式”实施要求地理学科有其本身的特点,因而在教学中实施“四型五步”教学模式,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课题的内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学流程,从一般的教学内容上地理学科可以将一个单元为一个教学整体,实施“四型、五步教学法”。
所谓“四型”是指:预习指导课——展示引领课——巩固提升课——讲评展示课---(活动探究课)四个课型。
所谓“五步”是指:预习导入、确定目标----合作探究、质疑问题----展示交流、答疑解惑----教师追问、引领提升----课题小结、达标检测等五个教学流程。
1.预习指导课:明确目标——下发学案——自主学习——发现疑难——记录问题。
操作方法:教师在编制预习学案的基础上,可利用新课前一天的自习课5-10分钟或一节课的课时教学的最后5分钟完成。
指导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预习,引导学生熟悉学案——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记录问题。
训练学生用好双色笔,学会的知识用蓝色,问题和疑问用红色。
(鉴于目前地理课在学校教学中的所处的地位,不可能有单独的时间进行课前的预习指导,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可将其合并到展示引领课的前面,将第一环节设计为“预习导入、认知目标”,并将此过程的教学时间适当调整为5分钟左右)2.展示引领课:预习学案、认知目标(1分钟)——合作探究、质疑问题(10分钟)——展示交流、答疑解惑(15分钟)——教师追问、引领提升(15分钟)——课题小结、达标检测(4分钟)。
具体操作:在前一课预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围绕学案完成以下五个环节的学习过程:(1)预习学案、认知目标: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也常说:学要有目标,赶要有方向。
由此可见,教师如何把根据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的教学目标,并变为学生心中的学习目标,是教师启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好途径。
“认定目标”这一环节在课堂中只用1-2分钟的时间,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对学案中涉及的学习内容整体认知的前提下,认知目标,领会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规范、导向、激励等功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模式
高中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模式地理教学在高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学生了解本土和全球的地理知识,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不断有新的教学模式被引入。
本文将探讨高中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模式,包括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数字化教学以及项目学习。
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具体案例来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析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他们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城市规划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城市规划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了解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一种将学生带到实际地理环境中学习和观察的教学模式。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海岸地区考察,让他们亲眼目睹海浪侵蚀海岸的过程,理解海洋地理的形成和变化。
三、数字化教学数字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来辅助地理教学的模式。
通过使用地图软件、卫星图像和模拟器等工具,教师可以展示更丰富、更直观的地理信息给学生。
数字化教学不仅使地理知识更加生动易懂,还能够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地图软件展示不同地理特征的分布情况,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四、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来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教学模式。
项目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城市规划项目,让他们分析城市现状,设计合理的城市发展方案,并通过合作完成项目的展示。
综上所述,高中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模式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实地考察、数字化教学和项目学习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
2023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2023学年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2023年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创新地理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我们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让学习地理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此,我将就我们所做的一些努力进行总结,期望对今后的工作有些许帮助。
一、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地理知识本身一直是门比较枯燥的科目,光凭介绍知识点的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致,为此,我们的教学组一直在寻找新的教学方式以及新的思路。
比如说,通过采用实地考察、虚拟实境游戏等方式改变原来单调的教授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在课程设计上也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在课堂学习的同时能够拓宽视野。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资源是推进创新教学的基础,我们的教学组重视资源的汇聚和整合。
我们利用各种内外部的教学资源,策划并组织了多次实地考察和采集活动,尤其是针对日本地理资源优秀的这一点,我们更是在日本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集,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和实用性,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与国外教育界的交流合作。
三、搭建交流平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是个团队活动,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推动事情向前发展。
我们注重通过与同行教育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形式,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成果,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同时我们也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了在线互动教学群,让教学者和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交流共享。
这样的交流平台增强了师生的互动,让学生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完善、提自身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工作上所做的改进和探索不断取得了积极反响,但同时也意识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未来的教育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需要在这条路上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努力探寻更好的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加快乐、更加有效的学习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
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以“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为主题,旨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其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任务包括:一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二是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三是通过问题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地理学科内涵,提高地理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运动、气候形成、地形地貌等;(2)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如城市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3)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和绘制能力,能够运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的提取;(4)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5)提高地理学科相关软件和设备的使用能力,如GIS、遥感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采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提高实践能力;(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5)运用多元化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地理学科,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认识到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和求知欲;(3)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4)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战略,增强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5)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关注世界地理现象和发展趋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流程
初中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及流程一、新授课1、导入新课,自主感悟2、学案导学,自主探讨(1)学生制定学习目标(2)学生提出自学提纲(3)展示自学成果(4)当堂检测反馈(5)学生小结课堂3、互助合作,质疑解难(1)同伴解决个体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2)组内解决同伴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4、组际展示,交流共享(1)展示易错问题(2)展示疑难问题(3)展示重点问题(4)展示规律性问题5、巩固所学,迁移应用师生设置拓展提高性作业,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课1、自主学习,构建网络2、展示交流,互助深化(1)展示构建网络(2)展示易错问题(3)展示疑难问题(4)展示重点问题3、典例精析,体悟规律(1)师生精析典型例题(2)学生总结解题规律4、对应训练,形成能力师生设计类似典型例题训练题,巩固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5、反馈矫正,拓展提升(1)学生矫正对应训练(2)师生布置拓展训练题,举一反三,提升学生分析总结、概括归纳及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讲评课1,评析试卷,锁住重点(1)总体评析试卷(2)评析易错问题(3)评析疑难问题(4)评析重点问题(5)评析规律性问题2、还原思维,自查自纠(1)学生面对自己试卷,找出错误地方(2)针对正确答案,找出思维差距(3)改正错题,强化巩固3、展示误区,互助解疑(1)展示易错问题(2)展示疑难解决(3)同伴解决易错、疑难问题(4)组内解决易错、疑难问题4、精讲点拨,弥补缺漏教师针对学生答卷情况,精讲点拨,弥补学生缺漏5、变式训练,巩固提升师生布置各种变式训练题,力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巩固所学成果,提高学生解题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元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多元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地理是一门探究地球、人类、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单一的知识体系,更是一门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元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是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多元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理念、具体运用以及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多元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多元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元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释。
多元教学模式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方式、学习兴趣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多元教学模式追求综合性发展。
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大量的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形成全面的地理学科认知。
多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体性学习。
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是老师主导的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多元教学模式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多元教学模式追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地理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包括了他们的地理意识、地理素养、地理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多元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案例教学、问题解决、课外拓展等。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
在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通过播放动画视频来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地球的运动轨迹;在讲解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时,通过播放气候带分布的图片和气象数据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地理探研式教学模式案例分享
地理探研式教学模式案例分享地理探研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实地调研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实地考察、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地理知识。
下面是关于地理探研式教学模式的十个案例分享:案例一:农田水利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在农田水利系统的调查与研究中,学生可以亲自前往田间地头,观察和了解农田水利系统的组成、功能和运行原理。
他们可以与农民交流,了解农田水利的历史背景和现状,并通过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和样本,分析农田水利系统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案例二:城市交通网络的研究与规划通过对城市交通网络的研究与规划,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城市的道路、公交、地铁等交通系统的组成和运行原理。
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分析城市交通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改善城市交通的建议和方案,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案例三:自然灾害的研究与应对通过对自然灾害的研究与应对,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发生原因和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分析自然灾害的现象和痕迹,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研究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并提出改善和加强自然灾害的建议。
案例四:水资源的调查与管理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与管理,学生可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情况。
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分析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状况,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研究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措施,并提出改善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案例五:环境污染的调查与治理通过对环境污染的调查与治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环境污染类型、来源和影响。
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分析环境污染的现象和痕迹,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研究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并提出改善和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的建议。
案例六:地质灾害的调查与预防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与预防,学生可以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范措施。
他们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和分析地质灾害的现象和痕迹,收集相关数据和样本,研究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措施,并提出改善和加强地质灾害预防的建议。
前沿的地理教育模式研究
前沿的地理教育模式研究地理教育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社会和环境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地理教育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前沿的地理教育模式,并分析其特点和优点。
一、概念地图教学概念地图教学是一种将知识点与图形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图形的方式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结构。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讲解地球的构造时,可以使用一张概念地图将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火山和地震等知识点连接起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球的构造原理。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沉浸式学习沉浸式学习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虚拟体验来加强学习效果的教学模式。
在地理教育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一个仿真的地理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地理景观和文化氛围。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理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一个国际旅游景区,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经历各个国家的特色景观和文化背景。
这种沉浸式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地理教育中,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城市规划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城市规划项目,让他们团队合作,从选址、规划到设计,完整体验一个城市规划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项目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城市规划的理论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转课堂反转课堂是一种将传统的授课形式颠倒过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在地理教育中,可以利用反转课堂的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基本的知识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实践。
例如,在学习气候变化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一段关于气候变化的纪录片,并要求他们准备一些问题和观点。
地理教研活动模式
一、引言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地理教研活动应成为教师共同学习、交流、研讨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探讨一种有效的地理教研活动模式,旨在为地理教师提供参考。
二、地理教研活动模式概述地理教研活动模式是指在地理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围绕地理教学目标,以地理课程改革为核心,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案例分析、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一种活动模式。
三、地理教研活动模式的具体内容1. 集体备课(1)明确备课目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制定备课目标。
(2)共享教学资源:教师们共同搜集、整理地理教学资源,如教材、教辅资料、网络资源等。
(3)分工合作:根据教师特长和教学需求,合理分工,形成备课小组。
(4)研讨交流: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相互研讨,共同解决教学难题。
(5)形成共识: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研讨(1)课前研讨: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研讨,确保教学目标达成。
(2)课中研讨:观察课堂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课后研讨: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从实际教学过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教学案例。
(2)分析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案例进行分析。
(3)总结经验:提炼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4. 课题研究(1)确定研究课题:围绕地理学科特点,确定具有研究价值的教学课题。
(2)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
(3)实施研究:教师们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收集数据,分析问题。
(4)总结成果: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形成论文或报告。
四、地理教研活动模式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教研制度:明确教研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等,确保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中学地理教育的教育模式
中学地理教育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现象和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中学地理教育的教育模式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就中学地理教育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传统的中学地理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和灌输观念为主要目的,学生只需要背诵和记忆大量的地理知识点。
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情和兴趣减退。
而且,这种模式往往过分强调学生对地理事实的掌握,忽略了地理学科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和复述地理知识,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性学习模式的优势为了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倡导探索性学习模式。
探索性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现象与过程。
这种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探索性学习模式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发现地理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们从 passively receiving knowledge(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actively constructing knowledge(主动构建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这种模式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关注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如何实施探索性学习模式要想真正实施探索性学习模式,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首先,需要改变教师的角色。
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决策者的角色。
而在探索性学习模式中,教师应该扮演的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伙伴的角色。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段式”地理学科授课教学模式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又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和灵魂。
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室、教师、学生、教学用具(包括教材、资料、教学设备等)、课时时间等,这些是课堂教学进行必备的客观条件,在具备相同的课堂教学客观条件下,为什么教学效果确有所一同?当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基础、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包括教学设备的应用,包括教学情境的生成,包括教学模式的科学等等。
针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地理学科的教育、教学现状,新课改的要求及我校的办学目标,推行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等,地理学科应该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教学思想为指导,在新授课时应以“四段式”教学模式为范本进行课堂教学,“四段式”教学模式即:激趣乐学(要学)——目标导学(学啥)——引导自学(会学)——训练疹学(学会)。
一、理论依据“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新课改的理念、建构主义学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陶行知的赏识教育理论。
洋思中学蔡林森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朗口中学崔其升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
养正高中孙永强的“三学”教学模式。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以激趣为前提、目标为主线、导学为核心、疹学为结果的环环相扣、节奏明快、和谐高效、思维构建。
二、操作过程及原则实施“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改变,如座位的调整、黑板的增加、学生的展示、手段的现代、掌声的热烈,而在于还原课堂的实质,即:课堂是学习活动的发生地,是一个充满灵性、融满热情、生命再创造的场所,是一个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师生与世界对话的窗口,更应是一个师生间相互倾听、共享经验、积淀精神、播撒文化、生成智慧的舞台。
而合理的进行操作、科学的把握原则是“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应用的关键。
即:动机、目标、自学、训练。
(一)动机——激趣乐学(要学)是教师的目标和责任从“公鸡吃米”故事得到的启示【案件】一次,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
他一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吃。
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吃。
陶行知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公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
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平静,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食来。
陶先生以生动的事例启迪我们,教育者凭着主观想象去强迫学生做某件事,实在是行不通的。
课改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其充分发展个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和条件。
而学生具备学习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
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点燃学生对于人生成功的梦想和积极学习的动机,它是学生“成人”的基石。
激发学生学习需要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引起学生对学习结果的需要。
如考试成绩,奖励,考上好大学等。
适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引导、帮助学生使自己现在的行为具有未来的意义。
二是引起学生对学习形式的需要。
教师可以加强与改善课堂导学的设计,以课堂的形式去吸引与调动参与课堂,如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然后逐步实现“满足需要的手段变成新的需要”的目标,进而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
三是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需要。
如,巧妙地进行导课设计,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期待(如《地质灾害的防御》)。
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是最高层次的学习动机,一些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其根本动力是对科学本身的浓厚兴趣。
这样,把激发学生长远学习动机与短期学习动机,外在学习动机与内在学习动机巧妙地结合起来。
【案例】《地质灾害的防御》观看《汶川地震》视频材料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统计材料师:灾害是巨大的,那么做为国家或个人如何才能更大的降低灾害的损失?做为个人如何能在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必将掌握必要的方法,有效的避险。
(这样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充满激情的去学习、去感悟)好的导课会激发学习动机,还有一些因素也是维持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如:教师的课堂评价;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个人才艺的展示;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学法的选择;达标测试;教师的情感等等。
另外,从教师上观上讲,树立“学生都是能学好的,能学会的”观念对激发学习动机尤其重要。
(二)目标——目标导学(学啥)学生学习的定向导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标,它根植于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派生出的,更具明细化学习内容与知识要点。
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不同点:一是对象不同,教学目的是教师教学活动组织安排的依据,导学目标是学生系列学习活动的主线与宗旨;二是内容不同,教学目的包括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导学目标更多的是知识、能力、方法方面的要求,而其他的目的,则要在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并达成;三是表述方式不同,教学目的是方式、方法、途径、目的的有机统一,导学目标的表述简单明了、干净利落,让人看后一目了然;四是呈现方式不同,教学目的,只出现在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中,导学目标,更多是以不同方式具体明确地呈现给学生;五是作用不同,教学目的是判断教师“教”的结果是否达到,导学目标是判断学生“学”的结果是否达成。
导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的深层次的思维,是知识要点的梳理与概括的再加工,也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与桥梁。
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说过:“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
导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与灵魂。
其运用要起到“四个”作用,避免“三种”倾向,一要起到组织引领作用,方便教师教,帮助学生学;二要起到概括提升作用,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促进知识的建构;三要起到反馈矫正的作用,有利于教情的反思与学情的剖析;四要起到发展提高作用,让各类学生从中受益,给学生注入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一要避免导学目标形同虚设,与教学活动脱节割裂的现象,二要避免导学目标千篇一律,切不中要害,抓不住重点,无病呻吟现象以及导学目标理想化、解脱教师,一剂良药治百病的现象。
所以,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学习确立了明确的方向,从而达到学习的有的放矢。
导学目标的出示,有两种主要形式。
一是整体出示,即将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一次性地展现出来,这样知识脉络清晰,学习要求明确,达成目标系统完整,多用于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学习。
二是分步出示法,即根据教学过程的推进,适时推出不同的导学目标,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形成系统完整的导学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避免相互间的影响与干扰。
多用于知识内容较多人文地理的学习。
难度较大的新授课和复习课多采用分步出示法。
(三)自学——引导自学(会学)“导”是核心,“学”是主体动机是指“为什么学”;目标是指“学什么”;自学是指“怎么学”。
训练是指“学的怎样”。
自学,既是课堂导学的目标,也是课堂导学的策略。
就是通过教师的“导”来实现学生的“学”,“导”与“学”是互动的,相辅相成的,其关键体现在“导”上,具体包括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指导表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有效控制,以及把握学习目标、内容,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则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和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则研究者、探究者,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环境中,利用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主动探索的活动。
其方法是:1.教师向全体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自学要求”,内容主要包括“自学方法”和“自学思考题”,要求学生:①首先围绕“自学思考题”认真自读课本和相关地图,找到相关答案并圈点勾画。
考虑到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别强调图文对照,相关知识点必须在图上得到落实,实现图文转换。
②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后,同桌或前后围绕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讨论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高学习效率。
2.在学生紧张有序的自学时,教师除了要注意端正学生的自学态度外,还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作细致的调查。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小声个别询问,一方面掌握学生的自学速度,及时通报信息,对自学速度快的同学给予鼓励,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
另一方面重点了解中下等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迅速对其梳理归类,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从而确保“精讲”的针对性和条理性。
3.“精讲”是整个课堂的高潮,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对照自学思考题的当堂解答暴露的问题,教师则给予明确点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4.“精讲”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大胆争论。
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让全班学生齐声答题,各小组兼顾,做到优、中、差生兼顾。
适时评价和积极的引导。
利用地理学科特有的“三板”进行点拨、诱导,而非直接告诉答案。
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的规律性归纳,构建知识模式。
此外,自学行为发生的标准是“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疑惑与痛苦,享受顿悟与愉悦”,不是看教师讲没有,要重点看就是讲的是什么,教师只要没有把知识直接告诉,就不影响学生的自学。
在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利用班级的学习氛围去感染、去引导学生自学,还要注意适时地点拨、指导与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自学。
最终形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四)训练——训练疹学(学会)学习结果的检测当堂训练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逐步达到牢固、熟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1.训练前——复习巩固,调动知识储备。
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自学思考题”把整个教学过程用心默记一遍,然后,同桌相互抽样测试,达到到所学知识及时、主动强化,以保证训练质量。
2.训练时——严格要求,获得准备的信息。
教师出示“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任何辅导,只纠正学生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检测题”一完成,就组织学生互阅,教师及时了解测试结果,从中找到哪些学生在哪些目标上还没达到要求,从而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训练后——补充教学,调节和改进。
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第二次学习”,即补充教学:针对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补充教学时要加以改进和调整,使学生牢固掌握重点知识,真正达到“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行“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应用时,应坚持“三个有利于”: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动机;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有利于变一个老师成为多个老师。
“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这样做,教师应根据“四段式”教学模式的实质,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灵活性的“导”。
三、“四段式”地理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及该注意的问题(一)、一般步骤1、激趣乐学:包括新课导入(1——2分钟)2、目标导学: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提纲出示及解读(2——4分钟)3、引导自学:包括学生按自学提纲自学、、问题互解、教师点拨、归纳等(20——25分钟)4、训练疹学:精选习题,检测重点(15——20分钟)(二)、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保证学生的充分阅读和思考时间(自学时间),不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