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课余体育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学校运动会就是一种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性的大型 校园文化活动。
课外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
1. “延伸”关系 2. “第二课堂” 3. “一体化关系” 4. “终身体育的两个车轮”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为补充
本讲参考资料
1. 毛振明等著:《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曲宗湖、杨文轩主编:《课余体育新视野》,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体育观)
4、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 式、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结合点
(社会体育观)
5、培养学生运动特长和发展运动后备人才 的重要渠道。
(英才教育观、运动观)
三、课外体育的特点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参与对象的大众性和选拔训练的精英性 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第一讲 课外体育概述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高嵘
课外体育的概念 课外体育的地位 课外体育的特点 课外体育的功能 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
一、课外体育的概念
广义而言,是相对对体育课程教学而言, 即指体育课堂以外的体育。
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身体练习和 多种运动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 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
3. 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4年
5.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本讲思考问题
1 . 谈谈你对课外体育的理解。 2 . 试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分析体育课程教学
和课外体育的关系。
大教育观
学校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理想追求是培养 “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或者“全面发展的人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四、课外体育的功能
(一)对个体的功能 健身、健心、健美; 发展能力、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二)对集体的功能 赋予角色地位,规范集体行为 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 改善校风校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课余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课外体育主要包括 早操、课间操、 班级体育活动、 课余训练、课余运动竞赛 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
二、课外体育的地位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
(一)课外体育的地位 1、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教育观、完人教育观)next 2、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观)next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但课 外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 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中国教育的困局:学生课业负担过 重,学生缺少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
文化观
运动是一种具有娱乐性、规则性、竞赛 性、不确定性或挑战性的身体娱乐文化。 它在促进“人化”和丰富人们的余下精神 生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在 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从时间维度上看,泛指学生在早晨上课前, 课间以及课后其他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
从空间维度上看,包括学生在校内校外不同 范围、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
从内容和形式而言,主要包括 以健身保健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活动; 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
以检验课余体育训练成果、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 活为目的的课余体育竞赛等。
五、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一)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
早操、课间操
大课间体育活动
(二)全校性的体育活动
体育节、体育周
各种形式的运动竞赛
(三)校外体育活动 1、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 夏令营、远足、爬山、定向越野等 2、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社区、企业、俱乐部等 3、家庭体育活动 4、个人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
1. “延伸”关系 2. “第二课堂” 3. “一体化关系” 4. “终身体育的两个车轮”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为补充
本讲参考资料
1. 毛振明等著:《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曲宗湖、杨文轩主编:《课余体育新视野》,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体育观)
4、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 式、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结合点
(社会体育观)
5、培养学生运动特长和发展运动后备人才 的重要渠道。
(英才教育观、运动观)
三、课外体育的特点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参与对象的大众性和选拔训练的精英性 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第一讲 课外体育概述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高嵘
课外体育的概念 课外体育的地位 课外体育的特点 课外体育的功能 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
一、课外体育的概念
广义而言,是相对对体育课程教学而言, 即指体育课堂以外的体育。
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身体练习和 多种运动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 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
3. 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4年
5.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本讲思考问题
1 . 谈谈你对课外体育的理解。 2 . 试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分析体育课程教学
和课外体育的关系。
大教育观
学校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理想追求是培养 “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或者“全面发展的人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四、课外体育的功能
(一)对个体的功能 健身、健心、健美; 发展能力、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二)对集体的功能 赋予角色地位,规范集体行为 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 改善校风校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课余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课外体育主要包括 早操、课间操、 班级体育活动、 课余训练、课余运动竞赛 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
二、课外体育的地位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
(一)课外体育的地位 1、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教育观、完人教育观)next 2、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观)next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但课 外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 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中国教育的困局:学生课业负担过 重,学生缺少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
文化观
运动是一种具有娱乐性、规则性、竞赛 性、不确定性或挑战性的身体娱乐文化。 它在促进“人化”和丰富人们的余下精神 生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在 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从时间维度上看,泛指学生在早晨上课前, 课间以及课后其他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
从空间维度上看,包括学生在校内校外不同 范围、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
从内容和形式而言,主要包括 以健身保健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活动; 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
以检验课余体育训练成果、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 活为目的的课余体育竞赛等。
五、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一)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
早操、课间操
大课间体育活动
(二)全校性的体育活动
体育节、体育周
各种形式的运动竞赛
(三)校外体育活动 1、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 夏令营、远足、爬山、定向越野等 2、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社区、企业、俱乐部等 3、家庭体育活动 4、个人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