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课余体育概述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课余体育训练
第十三章 : 课余体育训练
四、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课余体育训练要根据运动训练的特点,大量运用竞技 体育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以保证训练效果。在课余体育训 练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和竞赛训练法等。 (一)重复训练法 (二)变换训练法 (三)循环训练法 (四)竞赛训练法
第十三章 : 课余体育训练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作为业余体 育训练基础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呈现出多层次、 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一、学校运动队
第十三章 : 课余体育训练
二、基层训练点 基层训练点是以一个或两个运动项目为重点 的训练基地。有的基层训练点根据青少年儿童课 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由教育与体育行政共同规划, 全面布局。有的基层训练点,是以一所重点中学 为基地,吸收附近学校有特长或有培养前途的学 生参加某项运动训练的训练点。
(二)阶段训练计划 阶段训练计划是根据年度训练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阶段
的任务、内容、要求和训练次数等而制定的。阶段训练计 划的内容比年度训练计划更为具体,它能使训练内容的安 排、主要训练手段的选择和负荷量的确定更加切合训练过 程的实际。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阶段一般以3个月为一个 阶段。
阶段训练计划根据训练任务或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 基础训练阶段计划、准备比赛阶段计划、比赛阶段计划、 恢复阶段计划和临时性短期集训计划等不同类型。
第十三章 : 课余体育训练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
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
第十三章 : 课余体育训练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形式 之一,主要目标是: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 身体训练,发展体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 为进一步的专项运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 思想品质的良好基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 育骨干。
课余体育训练概述
课余体育训练概述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重要工作。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培养其竞技能力,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强化课外体育训练,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水平,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
通过科学的课余体育训练,从中发现优秀运动员的苗子,打好思想、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的运动员,提高我国竞技运动水平,同时造就大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科学素质的体育人才,有效推动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
一、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一)基础性从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培养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途径来看,它在总体上进行的是基础训练。
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身体机能、思想作风、道德品质等均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
身体素质是进行体育训练的基础,它的发展对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最佳年龄阶段,在课余训练中应着重注意身体素质的发展全面,打好扎实的身体基础。
基本技术是某运动项目中基本的、使用效率高的技术成分,对其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好坏直接影响成绩的提高和战术的发挥。
青少年处在接受能力较快的学习阶段。
在课余训练中要选择可引起其兴趣的内容,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其掌握基本技术,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技术和掌握高难度技术奠定基础。
在课余训练阶段不应急功近利,一味追求运动成绩,而要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规律,有针对性地打下全面的、坚实的基础。
(二)业余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具体措施,且形成相对独立系统的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这一过程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系统训练,而是学生在完成正常文化课学习之余进行的体育训练,这一“课余”性质就决定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
因而在训练目标、训练强度、训练时间等方面与专业运动员有着很大的差异。
第10章课余体育概述
三、校外体育活动
根据组织者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1、本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 如野外生存、野外游戏、野外运动、校外体育表演等本校组织
的野外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归属感和集体感。 2、校外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如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校外体育、工会、团组
织、文艺等部门组织的各种体育表演、竞赛、宣传等活动。
造才能。
(二)课余体育对集体的作用
1、赋予角色地位,规范集体行为 如:队长、队员、裁判、教练、前锋、后卫、二传
手、主攻手。 2、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 3、形成健康的校风校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课余体育对社会的作用
1、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2、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第十章 课余体育概述
第一节 课余体育的地位及特点 第二节 课余体育的功能和价值 第三节 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课余体育的地位及特点
一、课余体育的地位 (一)课余体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1、课余体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余体育是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3、课余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3、家庭体育活动 指以家庭为组织形式,学生及家庭成员(主要
是家长)一起进行的体育活动。这是体育社会化和 家庭体育发展的结果,家庭体育主要在节假日或傍 晚的闲暇时间进行。 4、个人体育活动
学生在节假日和可以时间自发地进行的体育活 动。个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学生自身身心 发展的需要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
(1)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美 良好的肤色、明亮的眼睛(神)、充足的精力和体力。 (2)塑造青少年学生的体形美和线条美 (3)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姿态美 坐、立、走、跑等基本活动时的人体形态优美。 (4)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动作美 动作的协调性、准确性、灵敏性和有效性。
学校课余体育(新)
科学锻炼理论与评价方法简介
• 1、锻炼运动负荷价值阈(心搏量极 限110—130次/分;心输出量极限 160—180次/分;最佳价值阈;并有 越来越低的趋势;) • 2、“对症下药”——运动处方(运 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 动频度;)
3、科学锻炼效果评价的一般生理指标 1)心率指标及评定方法 2)血压指标及评定方法 3)肌肉力量指标及评定方法 4)呼吸频率、肺活量和肺通气量指标 及评定方法 • 4、体育锻炼效果评价的误区(健康的 完整含义) • • • • •
• 其二,体育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体育的作 用及影响,即表现为社会根据自身的需 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及各种社会形式 来直接对体育的发展、组织、体育的总 目的和总任务进行规划、决策和参与, 使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被纳入社会发展的轨道。
体育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 第一,全社会举办体育,如厂矿、高校 办高水平运动队,体育竞赛社会化,企 业赞助业余训练或举办业余体校等。 • 第二,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一般把 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作为体育 人口的标准,目前我国体育人口大约有3 亿人左右。 • 第三,从婴儿到老年的终身体育。
学校课余体育
课余体育的概念
• ——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 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 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 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 • ——主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 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以及校外体 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和内容。
课余体育的多元化价值
• 1、课余体育的教育学价值 • 2、课余体育的体育学价值 • 3、课余体育的文化学价值。
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 一、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
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第一节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概述概念:中学课余田径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爱好田径运动并有一定才能的初、高中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组织形式进行系统或阶段性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素质,提高田径运动技术水平,为培养田径运动后备人才而组织的专门训练过程。
一、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特点1.训练的基础性是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田径运动员成才规律所决定。
运动员成材规律:都要经过基础训练、初级专项训练、专项提高训练几个阶段。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重要的是抓好身体素质基本技术训练,打好基础,犹如建高楼一样。
2.训练的课余性学生以学为主,训练是课余时间、假期。
3.训练的广泛性要为大多数学生,代表队、俱乐部都行。
二、中学课余田径训练的任务1.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2.培养群体活动骨干,输送田径后备人才清华附中18年被评为北京市“国家锻炼标准”先进单位,1990-2000年有66人代表北京市参加国际、全国中学生比赛。
3.进行体育道德教育三项任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全面贯彻,不可偏废。
新队员要全面身体训练,有一定基础的侧重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
第二节中学课余田径队的组建工作一、运动员选材从技术角度看,选拔运动员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经验选材和科学预测选材。
前者简单易行,但有主观性和局限性。
科学选材是对某些与专项技术有关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测定,经过综合分析,预测其发展潜力。
选拔中学生运动员常用的几项测试指标:1.身体形态指标与投掷项目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臂长、体围等。
与跑、跳项目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身高、腿长、体重、臀部形态、跟腱及足弓、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
、讨论:不同项目运动员的形态特征(速度性项目、耐力性项目、跳跃性项目)要求有哪些?归纳:速度性项目: 体形均匀,身体健壮,肌肉丰满,膝踝关节围度较小,骨盆宽度适中,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足弓明显,跟腱细长且清晰。
课余体育
1.课余体育的含义: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
2.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互相补充。
体育课为课余体育的开展奠定一定的身体和技术基础,为课余体育提供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课余体育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检验体育课学习效果的活动条件。
第二章:课余体育的地位1.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一)课余体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课余体育是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三)课余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2.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一)课余体育是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二)课余体育是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三)课余体育是发现和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
第三章:课余体育的特点:(一)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三)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四)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五)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六)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1.课余体育对个人的功能:健身:(一)课余体育能有效的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正常身体发育,提高健康水平。
(二)课余体育能有效的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身体活动能力。
(三)课余体育能有效的提高青少年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健美:(一)增进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美;(二)塑造青少年学生的形体美和轮廓线条美;(三)养成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姿态美;(四)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动作美。
健心:(一)课余体育能有效的调节青少年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心情愉快;(二)课余体育能有效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三)课余体育能有效的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第五章: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1.学校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一)早操;(二)课间操;(三)大课间体育活动;(四)班级体育锻炼。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课余体育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课余体育概述1.1 复习笔记一、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1.课余体育的地位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多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
(1)课余体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①课余体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不仅包括课内教育,而且还有课外教育。
课余体育已成为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课余体育是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课外教育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具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课余体育与课外教育的其他形式和内容密切配合,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完成学校课外教育的任务。
③课余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不仅可以育体,还有益德、启智、促美等方面的功能。
学校体育室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课余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2)课余体育在现代体育中的地位①课余体育是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途径现代学校体育的实现途径是多样的,体育课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
由于体育课的时间限制,体育课必须与课余体育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实现现代学校体育的目的,促进现代体育的发展。
②课余体育是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余体育以其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在青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最基本、最便利的组织形式。
③课余体育是发现和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课余体育成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2.课余体育的特点课余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相比,有如下特点:(1)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①课余体育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出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
②课余体育的活动空间非常广阔,不受体育课堂的固定环境限制。
(2)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方法灵活多变。
课余体育竞赛概述
课余体育竞赛概述课余体育竞赛是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取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的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是全体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的旨在丰富课余文化体育生活、增强学生体质的体育比赛。
高校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的课余体育比赛是很有必要的。
一方面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渗透。
另一方面参加这种比赛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达到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目的,还能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
同时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心理、生理以及各种社会适应能力处于完美状态,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课余体育竞赛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它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与补充共同组成了学校体育的完整体系。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和价值(一)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目前的大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父母的过分宠爱,使部分学生依赖心理较强,缺乏竞争意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缺乏合作精神。
通过学校开展各种类型的课余体育竞赛,第一,可以激励青少年力争上游、奋勇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集体项目的竞赛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的养成;第二,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比如通过对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奖励,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激发他们锻炼身体和发展才能的愿望;第三,通过竞赛有利于普及各种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
(二)课余体育竞赛的价值1.课余体育竞赛的竞技价值学校体育竞赛首先按表现在学生间进行竞技能力的较量,学生以取得比赛胜利为目标,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体能、技能、心理能力、智力等各种竞技能力。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课件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是校园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 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
通过参加比赛,学生的竞 技水平得到提高,为学校 争光,也为学生未来的体 育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发展历程
01
起步阶段
早期的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主要是由学校组织的小型比赛活动,参与人数
较少,项目也比较单一。
等。
根据不同年龄段和性别,设置不 同的项目标准和规则,确保公平
竞争。
鼓励创新,可根据学校特色和学 生需求,设置具有特色的竞赛项
目。
竞赛日程安排
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生课余 时间,合理安排竞赛日程,确 保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制定详细的时间表,包括报名 时间、预赛时间、决赛时间等 ,确保所有参与者了解赛程安 排。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ppt课件
目录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概述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与实施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参与对象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效益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挑战与对策 •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案例分享
01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自主性
多样指 在课余时间,由学校或 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比 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 的体育素质、增强体质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 丰富校园文化。
安全保障问题
总结词
安全保障是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参赛者 和观众的安全。
详细描述
安全保障措施包括场地安全、设备安全、医疗保障等。在比赛前需要对场地和设 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制定应急预案,配备专业的医疗人员和急救设备,以确 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组织管理问题
宣传推广问题
课余体育训练
看你认真听了 没!!
终于讲完了,忒累 了!
讲了啥刚睡 醒哟! 赶紧给我下 台!
三、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
(一)确立课余体育训练的任务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培养目标、《规划》等要求,可与体育训练的具体任务 如下:
1.加强身体训练,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提高并逐步完善有机体各系统的能力,打好专项训练的身 体基础。 2.学习、掌握专项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和知识,培养对运动专项的兴趣,具有一定专项运 动能力和运动成绩。 3.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 4.为各级运动队、上一级学校输送体育后备力量。 5.以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 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以及观赏体育比赛的能力,丰富学校校园文化。 6.参加各项比赛、创造优异运动成绩。
4.制定全年训练计划应注意的事项
(1)确定全年训练计划的具体目标
(2)根据具体训练目标和学生实际划分周期 (3)全年训练的总目标和各项指标要切实可行,留有余地。
5.全年训练计划的内容
(1)上一年度训练情况和本年度的训练目标 (2)身体素质、技术、战术训练及运动成绩所要达到的指标,思想平的教育与心理训练的要求 (3)全年训练周期及训练阶段的划分,各个时期身体训练和战术训练的比重与内容以及训练负荷的安排 (4)参加比赛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5)检查评定训练效果的时间与方法等。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
周期性原则
课 余 体 育 训 练 原 则
适宜负荷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
直观性原则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
1.释义:一般训练与专项统一原则指,根据项目的特点、对 象的水平和训练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任务,把一般训 练与专项结合起来,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
学校体育学第八章课余体育锻炼课件
力量锻炼
力量锻炼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塑造健康的体型。
柔韧性锻炼
柔韧性锻炼如瑜伽、舞蹈等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运动伤害。
课余体育锻炼的实践应用
1
课余体育锻炼计划的制定
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身心发展 具有积极影响,值得被广泛提倡 和应用。
通过课余体育锻炼,学生可以学 到更多的运动技能和生活技能, 为未来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2
包括目标设定和具体动作。
提醒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注意安全,正确
使用器械、做好热身和拉伸。
3
课余体育锻炼的推广与应用
通过举办体育比赛、推广健康活动等方 式,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 炼。
课外体育俱乐部
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设 立不同类型的体育俱乐部, 如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 等。
学校体育学第八章课余体育锻炼课 件
# 学校体育学第八章课余体育锻炼 ## 第一节:课余体育锻炼的概述 - 课余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课余体育锻炼的对象包括所有学生,不论年龄、性别或体格。 - 课余体育锻炼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课余体育锻炼的组成
有氧运动
课外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和意义
提供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 力。
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组织 与管理
由学校或社会机构负责组织 和管理,确保俱乐部的正常 运行和发展。
结束语
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再 强调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健康生 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务必引起足 够的重视。
提倡课余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启示与反思
10第12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
2、区间多年训练计划
根据不同学段和准备参加高水平比赛的情
况,对全程多年训练加以进一步区分,以制定
区间多年训练计划。如小学阶段制定3-6年训
练计划;初中阶段制定三年的训练计划;高中
阶段制定三年的训练计划。
制定区间多年训练计划要注意一下三点:
动,确保比赛胜利或表现出所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竞
技计谋和行动。 2、战术训练基本要求
(1)培养战术意识
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2)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3)注意基本战术同多种战术相结合。
(五)心理训练
心理训练是指在比赛中,有意识地对运动
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他们在
训练和比赛中主动把握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 训练过程。
3、如何贯彻
(1)重视儿童少年早期训练的示范教学。 教练员多做示范,并注意完整示范与分解 示范相结合,正确示范与错误示范相结合。对 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 采用保护和帮助,以
加强触觉和本体感觉,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采用挂图、现代影像技术等直观方式。
三、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
(一)确立课余体育训练的任务
要有对全队的要求,也要有对个人的要求。
(3)区别对待训练的不同阶段
(五)直观性原则
1、什么是直观性原则
指在课余训练中充分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
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 确的动作表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提高 学生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2、理论依据
(1)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
运动员在学习和掌握动作的练习时,一般都
根据全年中竞赛任务和运动项目特点,安排为 单周期或双周期。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第一章--课外体育锻炼[1]
课次:25、26、27、28、29教学内容:课余体育教学目标:了解课余体育地位与特点,以与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和支配、评价。
教学手段:讲授第一章课外体育熬炼第一节课外体育熬炼的概述一、课外体育熬炼的地位与意义(一)课外体育熬炼的概念学校课外体育包括校内和校外课外体育活动,这里主要介绍校内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分为课外体育熬炼和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
(二)课外体育熬炼与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的关系1.三者的相同之处(1)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2)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化性活动,因而学生都要承受肯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并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在活动的详细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肯定程度的相像性,以与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的效果也具有肯定的同一性。
例如,三者对学生的身心都能产生较为全面的复合影响,对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育爱好、智力、思想品德和特性,都有相像或相同作用。
2.三者的不同之处(1)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2)要求的不同(3)内容的不同(4)组织形式的不同(5)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6)效果的评价不同3.三者的相互关系(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熬炼是体育教学的接着、延长或补充。
(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熬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熬炼的水平。
(三)课外体育熬炼的地位从广义上来说,课外体育熬炼泛指学生参与的除体育课教学以外的体育熬炼活动;从狭义上讲,它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的除体育课教学之外的体育熬炼活动。
目前一般所用的课外体育熬炼概念多指其狭义含义。
课外体育熬炼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相识。
首先,课外体育熬炼是学校教化体系的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学第八章课余体育锻炼课件
正确姿势
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避免因姿势不正确导致的 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
运动装备
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如运动鞋、运动服装等, 确保舒适度和安全性。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增强免疫力。
规律作息
结合实际情况
根据场地、器材、时间和预算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 目。
参考专业指导
在选择锻炼项目时,可以参考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安全 和有效性。
确定锻炼时间和频率
合理安排时间
根据个人工作和生活情况,合理 安排锻炼时间,确保每天有足够
的时间进行锻炼。
保持规律性
确定固定的锻炼频率,如每周35次,保持锻炼的规律性,有利
自发的课余体育锻炼
定义
自发性的课余体育锻炼是 指个人出于兴趣、爱好或 自我提高的目的,自主安 排和进行的体育锻炼。
目的
满足个人兴趣、提高运动 技能、增强身体素质,促 进身心健康。
实施方式
个人独自锻炼、与朋友或 家人一起锻炼等。
课余体育锻炼的常见形式
通过在水中活动,能够全面锻炼 身体的肌肉群,提高心肺功能。
促进身心健康
课余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学生的 学习压力,调节情绪,促进身心 健康。
课余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关系
01
02
03
降低患病风险
课余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 学生患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课余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 生的免疫系统功能,提高 抵抗力,减少生病。
促进心理健康
课余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课外体育的功能
(一)对个体的功能 健身、健心、健美; ,规范集体行为 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 改善校风校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三)课余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讲 课外体育概述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
高嵘
课外体育的概念 课外体育的地位 课外体育的特点 课外体育的功能 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
一、课外体育的概念
广义而言,是相对对体育课程教学而言, 即指体育课堂以外的体育。
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身体练习和 多种运动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 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
1. “延伸”关系 2. “第二课堂” 3. “一体化关系” 4. “终身体育的两个车轮”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为补充
本讲参考资料
1. 毛振明等著:《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曲宗湖、杨文轩主编:《课余体育新视野》,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年
如学校运动会就是一种综合性的大型 校园文化活动。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但课 外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 学校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当代中国教育的困局:学生课业负担过 重,学生缺少大量的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
文化观
运动是一种具有娱乐性、规则性、竞赛 性、不确定性或挑战性的身体娱乐文化。 它在促进“人化”和丰富人们的余下精神 生活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在 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3. 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人民体育出版 社,2004年
5.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本讲思考问题
1 . 谈谈你对课外体育的理解。 2 . 试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分析体育课程教学
和课外体育的关系。
大教育观
学校教育的基本宗旨和理想追求是培养 “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或者“全面发展的人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
课外体育主要包括 早操、课间操、 班级体育活动、 课余训练、课余运动竞赛 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
二、课外体育的地位
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
(一)课外体育的地位 1、学校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教育观、完人教育观)next 2、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观)next
从时间维度上看,泛指学生在早晨上课前, 课间以及课后其他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
从空间维度上看,包括学生在校内校外不同 范围、不同层次的体育活动;
从内容和形式而言,主要包括 以健身保健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活动; 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课余体育训练;
以检验课余体育训练成果、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 活为目的的课余体育竞赛等。
3、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体育观)
4、开展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组织形 式、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结合点
(社会体育观)
5、培养学生运动特长和发展运动后备人才 的重要渠道。
(英才教育观、运动观)
三、课外体育的特点
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法的灵活性 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 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 参与对象的大众性和选拔训练的精英性 体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
五、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一)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
早操、课间操
大课间体育活动
(二)全校性的体育活动
体育节、体育周
各种形式的运动竞赛
(三)校外体育活动 1、学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 夏令营、远足、爬山、定向越野等 2、有关部门组织的体育活动 社区、企业、俱乐部等 3、家庭体育活动 4、个人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