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辨治冠心病探讨仲景方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运用张仲景辨治胸痹探讨严世芸冠心病证治经验

合集下载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54例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54例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54例【摘要】运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中的温经汤、栝蒌薤白半夏汤、苓桂术甘汤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张仲景;冠心病;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根据其发病性质、部位和表现,一般认为属中医“厥心痛”、“真心痛”、“胸痹”、“心痹”等范畴。

“阳本乎阴,心本乎肾”,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同样为心阴心阳之化源。

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气虚、阳虚、阴虚、瘀血、痰浊诸因素均与肾气虚有密切关系[1]。

中医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部分治疗方法已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2 3]。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传世之书、济世之作。

若然引伸触类,可用之临床遇到的种种疾病。

其不仅是治外感之祖,亦是治杂病之宗。

冠心病一症,虽为现代病名,然仲景之书对其病因病机早已阐述。

笔者自2008~2009年以来应用仲景方剂对54例冠心病患者辨证论治,在临床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患者均按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收治,按新版《中医内科学》将该病分为心血瘀阻、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7个证型。

均未经治疗或虽经治疗症状均未缓解者。

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3年。

从事脑力劳动者40例,余为工人、下岗职工14例,其中有吸烟嗜好者占76%。

本组54例冠心病患者中,属慢性供血不足29例,劳力型心绞痛14例,非劳力型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为主5例,合并心衰1例,合并高血压者15例。

2 治疗方法与结果2.1 方法对气滞血瘀型患者选用温经汤化裁;对痰浊痹阻型患者选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化裁;对阳虚水逆型选用苓桂术甘汤化裁;对气阴两虚型选用炙甘草化裁。

2.2 结果按1974年高血压冠心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参考标准判断疗效。

张仲景化胸痰的千年经方!今天用于冠心病、...

张仲景化胸痰的千年经方!今天用于冠心病、...

张仲景化胸痰的千年经方!今天用于冠心病、...张仲景化胸痰的千年经方!今天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来学学吧这篇文说,我想给你聊聊医圣张仲景的另一张经方。

细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古人的病和当代人的病,很多时候没有太大变化。

伟大的中医药学,虽然诞生于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依然有实用价值。

现在,你把这个配伍记下来——枳实12克,厚朴12克,薤白9克,桂枝6克,瓜蒌12克。

水煎服。

它叫做“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它到底有什么妙处?首先,来听我讲一个故事。

话说那是老早年儿了,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刘姓的售货员。

由于当时工作繁忙,每天都要服下身体,潜心计算称量,可能是积劳成疾吧,渐渐出现了毛病,这就是胸前感觉发闷,不舒畅,偶尔还吐痰较多。

不过此时症状不严重,患者也就没在意。

但是后来,快到年关了,售货的工作量急剧加大,患者症状就开始加重了。

胸前胀满,嗳气,咳嗽多谈,到晚上则胸前闷通、气短,痰多咳嗽剧烈,不能睡觉了,而且一疼起来,后背也跟着疼。

最离谱的是,患者竟然感觉到,自己从两肋部位有气在往上冲。

这到底是怎么了?患者赶紧到医院。

经过诊断,初步定冠心病,然而治疗后效果不佳。

没办法,患者求治中医。

医家见这个人,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口不渴,四肢也不算特别凉,同时考虑到患者主要是胸前闷痛,憋闷之感甚于疼痛,于是就遣方一张,基本用的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配伍,少作加减。

结果怎样?三剂之后,所有症状全部消失。

这个小医案,是我早年在参加经方研习班的时候,听前辈们讲解的。

我对它记忆特别深刻。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就属于胸阳不振、痰气互结所致的胸痹。

所谓胸痹,其实差不多指的就是现在的冠心病、心绞痛。

这样的人,胸阳不振,于是津液不化,聚成痰浊。

痰阻滞于内,于是胸闷、气短。

痰阻于气道,于是咳嗽、痰多。

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这都是有痰浊内伏之象。

心胸气机不振,阳气不得宣发,所以不通则痛,痛彻心背。

胸阳不振,阴寒之气上逆,所以患者容易感觉有气从胁肋部位往上撞。

经方“三味药”心梗、冠心病、心绞痛……助阳通痹,加减变化,效果奇佳

经方“三味药”心梗、冠心病、心绞痛……助阳通痹,加减变化,效果奇佳

经方“三味药”心梗、冠心病、心绞痛……助阳通痹,加减变化,效果奇佳导读:本方为张仲景《金匮要略》治胸痹的第一张药方,主治胸阳不布,气机痹阻,阴气弥沦而致胸背痛,短气,喘息咳唾,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等症。

瓜蒌薤白剂现已成为治疗胸痹的著名方剂,确有良好效果。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栝蒌实一枚捣,薤白半升,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这是胸痹主症。

寸口脉沉而迟,胸痹,故寸脉气血痹阻,沉脉主里,迟脉主寒;关上小紧数,这是个复合脉。

数脉,我们通常认为主热,但这里寸口是沉而迟的,我们不能找见数脉就说人家是实热,还应该通过兼夹症综合判断鉴别,加以区分。

关上小紧数,我们说胸痹,而非心痹,这个胸部痹阻不通,那么关脉向上冲,冲不上去,然后折回来,所以说关脉上这部分小紧数,而寸口反倒沉而迟。

瓜蒌薤白白酒汤这个方,是治疗胸痹的第一张方子,也是个基础方,只有三味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1、瓜蒌,即栝蒌。

善于涤痰散结、理气宽胸降气。

栝蒌实一枚,为什么要用一枚?完整的栝蒌,把朝上,吊着一枚小瓜,想象一下,是不是很像一个心脏,长得歪瓜又像我们的胃,它刚好能疏通心胃之间的气机,效果非常好。

2、薤白。

薤白是什么?它属于一种小蒜或者野蒜,味辛苦,性温而滑,能通痹,宣发助阳,通行营卫。

薤白辛辣,又有一点小臭,他的走窜之力很强,又有腐浊之气,因此配合上栝蒌,又能转动心胃之间的气机。

俗话说:“葱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的鬼抽筋”,可见,蒜是一种温通心神的食物。

当我们感觉正常的时候,吃蒜会有一种烧心的感觉,但当我们心感觉寒凉的时候呢?那么,吃完蒜之后我们会吐出那种咸的、凉的痰,然后就会觉得通体顺畅,我们之前感受不到,就是因为“痰迷心窍”了。

在这里多插一句,关于腊八蒜,他其实也入心,但是刺激作用没那么大,适合普通人吃,起保健作用。

经方治疗冠心病

经方治疗冠心病

经方治疗冠心病经方,就是仲景所创方,仲景辨治胸痹心痛证设方有九,当今诊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病证表现颇似仲景所辨胸痹心痛证,以经方辨治冠心病,若能以法切机而用方药,大多收效非凡。

从仲景所设方药与其主治证机多是痰瘀虚,而辨冠心病证候特征及其证机亦多是痰瘀虚。

但临证中,有以痰为主的,有以瘀为主的,有以虚为主的,有以痰瘀虚夹杂为主的,等等,对此怎样审证求机?又如何切机而用方?要知方必有其证,切机始有其效。

于此试将经方药理主治与冠心病痰瘀虚病理探讨于次,以冀提高用方的准确性和切机性。

1 冠心病痰瘀虚病理冠心病,其病理是粥样硬化病变使冠状动脉狭窄、闭塞,影响冠状动脉循环血流,引起心肌缺血的一种心脏病。

其中器质性改变指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固定性狭窄,而功能性改变是指冠状动脉痉挛,张力增高所引起的动力性狭窄。

其主要病证表现是心痛,胸满,胸闷等。

辨胸痹心痛证,其痛则不通,不通因于痰瘀虚。

痰阻经气不通,壅滞气机则痛满闷;瘀阻脉络不通而梗涩气机则满闷痛;虚而不运不行亦满闷痛。

仲景于《金匮要略》卷九中明确指出:“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其中“阳微阴弦”,阳微者,心胸中阳气虚也;阴弦者,痰阻血瘀也。

心居胸中,为宗气所主,宗气积于胸中,以灌心脉,而行呼吸者也。

宗气是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气虚弱,宗气也因之而虚弱。

心主血脉,心气率血而行,心阳由心气而构成,心阳多因心气虚亦因之而虚,所以临床中辨冠心病多有心气心阳虚弱证机。

心主血,血运行于脉中,血行脉中是由心气心阳的共同参与而完成。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心藏血脉之气。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运。

心气心阳虚弱,不能率血而行,血不得气率而滞涩以为瘀,瘀阻心血心脉。

辨冠心病其证若是心气心阳虚弱,多有血行不畅而为瘀的病理,也即虚必有瘀,瘀亦致虚,虚瘀并见。

心主津血,津血的生成、运行与心气心阳有着直接的关系。

仲景经方辨治冠心病(转载)

仲景经方辨治冠心病(转载)

仲景经方辨治冠心病(转载)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传世之书、济世之作。

若然引伸触类,可用之临床遇到的种种疾病。

其不仅是治外感之祖,亦是治杂病之宗。

冠心病一症,虽为现代病名,然仲景之书对其病因病机早已阐述,其法其方用于冠心病,莫不效如桴鼓。

下面谈谈仲景方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运用。

1 小柴胡汤案胡某,男,49岁。

近6周胸痛阵作,失眠,多梦,心烦,心悸,情绪抑郁,舌质淡红,脉数。

心电图:Ⅱ、Ⅲ、aVF、V。

~V5导联ST段水平下移0.1~0.2mV。

冠脉造影,前降支近端狭窄85%,右冠脉远端狭窄60%。

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

治法:疏利三焦,调整枢机。

方予:小柴胡汤:柴胡10g,黄芩10g,生晒参15g,制半夏15g,大枣10枚,生姜5片,郁金10g。

服药7剂后,胸痹痛好转,烦躁易怒,上方加白芍15g,薄荷10g。

服30剂后情绪抑郁,怕热烦躁,失眠多梦,心悸明显改善,胸痛未作。

按《伤寒论》谓:“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本例胸痛阵作,胸闷、失眠、多梦、心烦、心悸、情绪抑郁,为三焦郁阻、气机失调,失降不利、气血郁滞。

用柴胡汤疏利三焦,调整枢机,通畅气机,谐和升降。

方中柴胡以疏肝行气,疏利三焦,引清气上升,黄芩清火,除烦热,清里热,利胸膈逆气;半夏能开结化痰,降逆气,除饮,散水气,豁浊气;生姜和胃降逆;人参能补久虚,以扶正逐邪,补中气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

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疏利三焦,宣通内外,调达气机,故服上方胸痛心悸平而病愈。

2 半夏泻心汤案蔡某,男,52岁。

胸闷痛阵作2周,心悸,脘痞,恶心,气逆,大便溏,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弱。

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狭窄70%,钙化明显,远段狭窄50%。

医案|经方治疗冠心病五则

医案|经方治疗冠心病五则

医案|经方治疗冠心病五则1.辨部位,胸阳痹阻,瓜蒌薤白剂宣痹通阳《金匮要略》将胸痹的典型症状罗列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此由胸阳不振,阴邪上乘而致,治宜宣痹通阳,张仲景拟瓜蒌薤白剂治之。

该方的临床指征为:胸背彻痛且有闷憋感,短气,喘息。

治验:崔某,男,58岁,近2个月来,常感胸闷、胸痛,痛甚则牵涉背部,家属帮其拍打胸背部后缓解。

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下壁及外侧壁心肌缺血。

舌质略暗,舌苔薄润,脉弦细而缓。

辨证:此为胸阳痹阻,血脉不畅。

治疗:宣痹通阳为主,佐以活瘀。

处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

全瓜蒌15克,薤白12克,法半夏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秦艽10克,桂枝6克,生姜3克。

患者服药6剂后,胸闷减轻,后加冠心苏合丸1粒,共12剂,胸闷、胸痛偶有发作,且不牵引背部,自述胸部较舒畅。

患者后来因食用肉饺后胸部闷痛感增剧,将上方去秦艽、冠心苏合丸,加生山楂15克,鸡内金30克,炒莱菔子10克。

患者服药6剂后,胸部闷痛感减轻,脉象转为弦滑而缓;将上方去鸡内金,加陈皮10克,将赤芍用量改为15克,服药12剂后,胸部闷痛感基本消失。

按语:瓜蒌薤白剂的主药是瓜萎、薤白。

瓜蒌辛润,是通络开结之良药。

该患者有胸部闷痛感并欲使人拍打,这是胸阳不得宣通的表现,故选用具有疏通胸中阳气,使气血得以流通的瓜蒌薤白半夏汤,随症状增入通络的秦尤、桂枝、赤芍、郁金等,气行则血行,气血一活,痹阻自然消散。

2.查体质,气阴两亏,桂枝汤合参麦益气养阴张仲景将胸痹的病机概括为“阳微阴弦”四个字,所谓“阳微”既指阳虚,又指上焦阳位的气阴两亏。

胸痹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体质多有亏损,凡临床上以闷、喘、短气为主症状的胸痹患者,若从益气养阴入手,每获良效。

治验:云某,男,48岁,以胸闷、气短,偶有隐痛1年有余,加重半个月,曾服用过苏合香丸、丹参片等,均未见效;近半个月来胸闷加重,劳则汗出,心慌,脉弦缓,心率62次/分,舌质嫩红,苔薄润。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演示稿件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演示稿件
处方用药规律
通过对大量现代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总结出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 参考。
02
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 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
常用经方及药物组成
血府逐瘀汤
01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柴
胡、牛膝、桔梗、枳壳、生地 黄、当归、甘草。
丹参饮
02 丹参、檀香、砂仁、赤芍、郁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与方法
1
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制定经方治疗 冠心病(胸痹心痛)的疗效评价标准。
2
采用量表评价法、症状改善率等方法,对患者的 症状、体征、心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
3
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综合评价经 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
治疗效果综合评价与统计分析
01
对收集的临床实践案例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 行处理和分析。
基于现代文献探讨经方治疗冠心病 (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汇报人:XXX 2024-01-07
目录
• 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历史背景与现状 • 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 • 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临床实践与效果评
价 • 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未来研究方向 • 结论与展望
用的科学基础。
开发新型经方制剂
在传统经方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代制药技术,开发新型 经方制剂,以便更方便、更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加强临床研究与验证
对于已经发现具有良好疗效的经方,应加强临床研究与验 证,进一步证实其疗效和优势,为推广应用提供更有力的
证据支持。
谢谢观看
03
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 心痛)的临床实践与效 果评价
Hale Waihona Puke 临床实践案例分析选取近10年发表的关于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其中涉及的处方用药进行整 理和分析。

简述中医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的辨治

简述中医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的辨治

简述中医对冠心病(胸痹心痛)的辨治作者:来源:《老友》2009年第10期中医古籍中无冠心病的名称,但对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内经》及历代中医文献多有描述。

例如:“邪在心,则病心痛。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还记载有“暴卒心痛”“久心痛”“厥心痛”“胸痹心病”“胃心痛”“真心痛”等病症的症候。

“胸痹心痛短气病”的名称为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所正式提出。

《圣济总录?胸痹门》中说:“胸痛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或彻背膂。

”显然,胸痹心痛病类似冠心病心绞痛。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胸痹心痛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其病机有虚实两方面:实为寒凝、气滞、血瘀、痰阻、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虚为心脾肝肾亏虚,功能失调。

其发病机制综合论之,或因各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导致胸阳不振,心脉气滞血瘀;或因心脉自身原因而气血瘀阻,“不通则痛”。

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1.辨证要点:本病的主要特征是胸部逼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安卧。

其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脾肾也有一定关系。

一般地说,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辨证首先当掌握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

2.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必要时可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

祛邪治标常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为主,扶正固本常以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为主。

3.分型论治(1)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痰紫暗脉沉涩等):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赤芍、川芎、桃红、红花、柴胡、枳壳、佛手片、郁金、延胡等)。

(2)痰浊雍塞(胸闷为窒而痛或痛引肩背,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等):宜通阳泄浊豁痰开结,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瓜蒌、半夏、薤白、干姜、佛手、叩仁等)。

(3)阴寒凝滞(胸痛彻背,感寒痛甚,面色苍白,四肢凝冷,舌苔白,脉沉细):宜辛温通阳,开痹散寒,选用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味(薤白、桂枝、附子、瓜蒌、枳实、佛手片、丹参、桔皮、茯苓、生姜等)。

经方辨治冠心病探讨 仲景方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运用 张仲景辨治胸痹探讨 严世芸冠心病证治经验

经方辨治冠心病探讨 仲景方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运用 张仲景辨治胸痹探讨  严世芸冠心病证治经验

经方辨治冠心病探讨+仲景方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运用+张仲景辨治胸痹探讨+严世芸冠心病证治经验冠心病可划入中医的“心痹”或“胸痹”的范畴。

痹者,不通之义。

分析病机不外虚实两端,有因实而胸阳心脉痹阻,有因虚而血滞胸阳不振。

具体而言,实者又有气滞、血瘀。

痰浊之分,虚者也有阴虚、阳虚,气阴两虚之别,且多兼夹而病。

治疗也当据证灵活加减,未可执一方而通治其病。

辨虚实兼夹,不执一方实证胸痹实证大要有五,曰痰,曰瘀,曰寒,曰食积,曰气滞。

上揣仲景之意,下度临床之证,实证当以痰、瘀、气滞为常见。

凡胸痹之属于实证者,多见于身体壮实或病起不久的患者,治疗以祛实通脉,舒展胸阳为主。

①气滞:气滞上焦,胸阳失展。

临床表现以胸闷为主,或伴有得嗳气、矢气则舒,时欲叹息,脘胀等症,气滞重者可有胸隐痛而不固定,苔薄白,脉细弦。

治疗:瓜蒌、薤白、郁金、丹参。

胸闷重者可另加枳壳,兼有一些寒象者加桂枝,此外沉香粉也可酌情选用。

②痰饮:痰浊闭阻心脉,胸阳失展。

临床又有痰饮、痰浊、痰火、风痰之别。

痰饮:胸闷重,胸痛轻,咳唾痰涎,苔白腻,脉滑;兼湿者,可见口粘,纳呆,倦怠,便或软。

治疗:枳实、瓜蒌、薤白头、半夏、茯苓,或可合用苓桂术甘汤之类。

痰浊:胸闷为主,或兼胸痛,痰粘,白腻带干,或淡黄腻;若痰稠,色或黄,大便偏干,苔腻而干,或黄腻,是为痰热。

治疗:竹茹、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瓜蒌,痰热者加黄连。

痰火:胸闷为主,或兼胸痛,痰黄稠厚,心烦,口干,大便干,苔薄黄腻或黄腻或白腻而干,脉滑数。

治疗:枳实、瓜蒌、郁金、茯苓、海浮石、海蛤壳、黄连。

风痰:舌红或兼有中风后遗症,苔腻。

治疗:可据病情选用南星、菖蒲、天竺黄、竹沥、生姜汁、川贝母、枳实、瓜蒌、半夏、茯苓、礞石滚痰丸等。

此外,若痰与寒合,痹阻胸阳,闷痛明显者,可予瓜蒌薤白桂枝汤:必要时可参入细辛、乌头之类;若痰气交阻,又当增入郁金、厚朴、枳实之类。

③血瘀:瘀血痹阻,心脉不通。

临床表现,胸痛为主,疼如刺,甚或彻背,面色灰黄,舌有瘀斑或舌质黯,舌下青筋,重者舌质青紫,面色灰黑,脉细弦或涩,即《证治准绳》中所谓的死血心痛。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54例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54例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54例【摘要】运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中的温经汤、栝蒌薤白半夏汤、苓桂术甘汤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张仲景;冠心病;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为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根据其发病性质、部位和表现,一般认为属中医“厥心痛”、“真心痛”、“胸痹”、“心痹”等范畴。

“阳本乎阴,心本乎肾”,肾之阴阳为五脏阴阳之根本,同样为心阴心阳之化源。

在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中,气虚、阳虚、阴虚、瘀血、痰浊诸因素均与肾气虚有密切关系[1]。

中医治疗冠心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中部分治疗方法已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2 3]。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传世之书、济世之作。

若然引伸触类,可用之临床遇到的种种疾病。

其不仅是治外感之祖,亦是治杂病之宗。

冠心病一症,虽为现代病名,然仲景之书对其病因病机早已阐述。

笔者自2008~2009年以来应用仲景方剂对54例冠心病患者辨证论治,在临床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患者均按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收治,按新版《中医内科学》将该病分为心血瘀阻、寒凝心脉、气滞心胸、痰浊闭阻、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7个证型。

均未经治疗或虽经治疗症状均未缓解者。

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3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3年。

从事脑力劳动者40例,余为工人、下岗职工14例,其中有吸烟嗜好者占76%。

本组54例冠心病患者中,属慢性供血不足29例,劳力型心绞痛14例,非劳力型心绞痛6例,心律失常为主5例,合并心衰1例,合并高血压者15例。

2 治疗方法与结果2.1 方法对气滞血瘀型患者选用温经汤化裁;对痰浊痹阻型患者选用栝蒌薤白半夏汤化裁;对阳虚水逆型选用苓桂术甘汤化裁;对气阴两虚型选用炙甘草化裁。

2.2 结果按1974年高血压冠心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参考标准判断疗效。

冠心病血管堵了,医圣张仲景有一个名方,祛痰通络,专治冠心病薤白通阳血管胸痹心绞痛冠心病

冠心病血管堵了,医圣张仲景有一个名方,祛痰通络,专治冠心病薤白通阳血管胸痹心绞痛冠心病

冠心病血管堵了,医圣张仲景有一个名方,祛痰通络,专治冠心病薤白通阳血管胸痹心绞痛冠心病人上了年纪,身体难免出毛病,血管堵塞就是其中之一。

脑血管堵了,就可能脑梗;心脏血管堵了,就可能心梗了;肺的血管堵了,就可能肺栓塞;腿上的血管堵了,走路都是刺痛的......尤其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都有潜在的堵塞风险,尤其是有着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更容易造成血管淤堵。

两种生活方式特别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熬夜要知道,你熬的可不是夜,是命呀!大脑在工作,良好的血液就会优先支持到大脑,那么肝的滋养和代谢就弱了。

滋养弱,就会导致血管弹性差;代谢弱,导致血液垃圾多。

肝主“八极之本”,是筋脉能够耐受疲劳,运动机能的根本。

这个时候,肝无法得到滋养,人白天的疲劳也无法充分地休息。

2、多吃少动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天天都能在餐桌上看见大鱼大肉,吃进去得多了,但是运动消耗却少了,能量只能存储在人体里,导致营养过剩。

营养过剩的结果之一就是血管堵塞。

高油、高脂、高能量的食物,转化为血液中的血脂,成为血液中无法代谢利用的垃圾,或者循环在血管中,或者沉淀堆积下来占据空间,慢慢形成血栓。

治疗心血管疾病,首先要疏通血管血管堵塞了,中药通血管的方式,活血化瘀、祛湿化痰,通阳散结。

体内的气走得通、血流的顺,瘀自然就化开了,气行血,促进气推动,防止血液停滞,促进血液运行,让沉积的血活动散开。

疏通血管就像疏通水管,要分两步:阻止垃圾变多和想办法让垃圾散开。

西医用阿司匹林,中医用三七粉等活血药,都能活血化瘀。

下面就给大家说上一方,主治心血管疾病——张仲景的瓜蒌薤白半夏汤。

由栝蒌皮12克,薤白、半夏各9克,黄酒70毫升瓜蒌薤白半夏汤是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专方,也是基础方。

《金匮要略》原文记载:“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胸痹?就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心绞痛之类的心血管疾病。

为啥会出现冠心病、心绞痛呢,简单理解就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堵塞了。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罗陆一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2007(25)8
【摘要】运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方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选取小柴胡汤案、半夏泻心汤案、黄芪建中汤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等18个病案进行介绍,将《伤寒杂病论》之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分析了每个病案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

【总页数】5页(P1543-1547)
【关键词】张仲景;冠心病;治疗
【作者】罗陆一
【作者单位】深圳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414
【相关文献】
1.仲景方临床运用与体会 [J], 邹嘉玉
2.运用仲景方治疗冠心病54例 [J], 刘丽明
3.运用仲景方治疗梅尼埃病的经验体会 [J], 王爱平
4.运用仲景方的体会 [J], 陈治恒
5.运用仲景方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体会 [J], 翁庚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文献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演示稿件

古代文献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演示稿件
不同经方在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时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经方进行治疗。
本研究仅对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经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未涉及现代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因此需要进一步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研究成果进行深入探讨。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经方数量有限,且存在地域和时代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发掘更多的经方资源。
炙甘草汤
瓜蒌
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的功效,常用于痰浊闭阻型冠心病。
薤白
桂枝
茯苓
01
02
04
03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常用于瘀血阻滞型冠心病。
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功效,常用于痰浊闭阻型冠心病。
具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常用于瘀血阻滞型冠心病。
配伍规律
经方治疗茯苓等,通过药物间的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药性规律
经方中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多具有温性或平性,如桂枝、薤白等,这符合中医治疗冠心病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为主的治则。
用药剂量
经方中药物的用量有一定的规律,如瓜蒌常用量为15-30g,薤白常用量为5-10g等。通过合理的药物剂量配比,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
古代文献中冠心病(胸痹心痛)治疗方法的现代解读
古代文献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研究
汇报人:XXX
2024-01-08
引言古代文献中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的描述与认识经方治疗冠心病(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古代文献中冠心病(胸痹心痛)治疗方法的现代解读结论与展望
目录
引言
分析这些处方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总结归纳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和配伍方式。
古代文献中关于冠心病(胸痹心痛)的描述与认识
张仲景

仲景经方辨治冠心病【二】

仲景经方辨治冠心病【二】

仲景经方辨治冠心病【二】8 小陷胸汤案朱某,男,47岁。

胸痛反复发作3周,灼痛嘈杂,得食则缓,脘痞胀满,咳嗽咯痰,口干苦,心烦头昏,大便于结,舌黯红,边有瘀点,苔黄腻,脉滑。

心电图:Ⅱ、Ⅲ、aVF、V1~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0.1~0.2mV。

冠脉造影示右冠脉远段狭窄80%,空腹血糖8.3mmol/L。

西医诊断:冠心病。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

治法:辛开苦降,清热逐痰。

方予小陷胸汤:瓜蒌30g,法半夏20g,黄连10g。

服上方1周后胸痛、脘痞胀满、心肌酶恢复正常,心电图ST段下移明显改善。

按伤寒论谓:小结脚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胸中结邪,结胸较轻者,为小结胸。

其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病。

本例热与痰结,阻滞心下,故见胸满瘸,灼热嘈杂,咯痰,口干,便秘结,故用小陷胸汤辛开苦降,清热逐痰治之,方中黄连苦寒清热。

半夏之辛,辛温祛痰;瓜萎之润,化痰散结;以半夏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瓜萎之苦润涤之。

有辛开苦降、清热化痰之功效,痰热清,气机畅,划胸痹痛自解。

9 炙甘草汤案陈某,男,56岁。

心悸反复发作1周,并见胸闷,气短,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代。

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Ⅱ、Ⅲ、aVF、V4~V6导联ST段下移0.1~0。

2mV,冠脉造影,三支病变,狭窄60%~80%。

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频发室性早搏。

中医诊断:胸痹,心痛,心悸,心气亏虚。

治法:养心益气。

方予炙甘草汤:炙甘草60g,红参208,桂枝30g,生地120s,麦冬30g,炒枣仁30g,阿胶30g,生姜20g,大枣20枚。

服上方3日后气短胸痛减轻,10日后症状基本缓解。

心电图ST段下移明显改善。

按《伤寒论》谓:“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本例心悸、气短、胸闷、脉弱、代,属中医心气亏虚。

心功能受损,耗伤心气血,故用养心益气之炙甘草汤治之。

方中炙甘草、人参、桂枝、干姜温阳益气,生地、麦冬、阿胶、枣仁滋阴补血,从阴中求阳,从阳中求阴,使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使气血双补,阴阳双调,而心悸、脉代之症愈。

冠心病,秘方公开,治一个好一个

冠心病,秘方公开,治一个好一个

冠心病,秘方公开,治一个好一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三高”和冠心病。

而冠心病中有一个类型叫猝死型,顾名思义就是这个类型会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然死亡,这种情况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我有一个中医秘方,对冠心病有很好的疗效,我在接诊的过程中,曾经治疗过几例需要做心脏搭桥和支架手术的患者,通过使用这个药方后来得以康复,这么好的疗效,连西医医生都不敢相信!在此我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广为流传,帮助到更多正在受病痛这么的患者朋友们冠心病的病理改变是心脉不通,其病机有二,一是心气心阳不足,无力推动血脉运行,不荣则痛。

二是痰淤阻滞心脉,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因此治疗则当一方面补其不足,一方面通其淤滞。

本方以治疗心病的名方,张仲景的半夏薤白瓜蒌汤为基础脱化而来。

方中薤白、桂枝温通心阳,半夏、瓜蒌宽胸理气,燥湿化痰,枳实破气行气,寓气行则血行,气行则痰消。

丹参、水蛭、川芎、元胡、三七散瘀止痛。

降香芳香以开心窍,引诸药直达病所,人参大补元气,气足则可有力的推动血液运行。

本方攻补兼施,补不滞气,攻不伤正,是付济华医师专为冠心病、心绞痛研制的专病良方,临床应用多年,疗效卓著,请放心使用!病案举例雷红雁,女,62岁,东北人,定居中山,住址:万科城市风景。

一个月前因心前区疼痛,憋闷收入院。

经检查确诊为心肌梗塞,经西医保守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医生建议做“心脏支架手术”。

因惧怕手术,且费用高昂,而未做决定,犹豫不决之时,其好友推荐到我科进行中医治疗,遂来就诊。

经过望闻问切四诊之后,诊为心阳不足,痰淤阻滞。

给予本方五剂,二诊:胸闷、胸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又予本方五剂。

三诊:病人言疗效似停滞不前。

思温通之力不足,予本方五剂,嘱白酒二两送服。

四诊:病人言服药二剂,忽觉胸闷、胸痛豁然消失。

又服本方十余剂巩固治疗,至今未发。

本方疗药材便宜,制作简单,疗效极佳,一般中药店均可买到,适合普及,推广。

付济华中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尽得真传。

严世芸教授治疗冠心病常用药对举隅

严世芸教授治疗冠心病常用药对举隅

葛根 , 味甘辛 , 性平 , 有升 阳解肌之功 。仲景用其 治“ 太阳病 , 项背强几几 , 无汗恶风” 别录》谓其“ 。《 解 肌, 发表 , 出汗 , 开腠理 , 止痛。 《 ” 本草思辨 录》 云其 “ 能 人阳明起 阴气 , 润泽其骨节 , 而又能化肌表之热。现代 ”
药理研 究 _葛 根 有 降 压 、 血 管 、 】 扩 改善 微 循 环 、 善 心 改 肌代谢 的作 用 。 由此 可见 葛 根 升 阳解 肌 , 柔 项 背 之 舒
加重胸痛, 故治疗胸痹 的同时不能忽视 骨痹的治疗。
严 老师 治疗 骨痹 的代表 药对 是葛 根的基本大法。严老师常 用 的代表药对是生晒参和生地黄。 生晒参 ,金匮要略》 《 用其治“ 胸痹” 其性微温 , , 味
甘微 苦 , 热不 燥 , 性平 和 。《 草 汇 言》 “ 不 药 本 云 惟其 气 壮而不 辛 , 以 能 固 气 ; 其 昧 甘 而 纯 正 , 以 能 补 所 惟 所
行, 使阴生阳长, 心气旺盛, 血流不息, 胸痹 自除。
2 葛 根 与淫羊 藿 严老 师从 长期 的临床 实践 中发 现冠 心病合 并骨质 疏松 者众 多 。因为冠 心病 多发 生于 中老 年人 , 正如《 内
经》 所云“ 人年过 四十而阴气 自半” 。人体衰老 , 肾精渐
虚 , 化 源不足 , 骨髓 骨质 由坚 硬 转 为脆 弱 , 以胸痹 合 所
A t hn s d cn n h c a C ie eMe ii ea d P 栅
摘 要: 本文介绍 了严世芸教授 治疗冠心病常用药对: 生晒参与生地黄、 葛根与淫羊藿、 黄连与阿胶 、 全 蝎与 蜈蚣 。从这 些 药对 的施 用 中反 映 了严世 芸教授 治疗 冠心病 的整体 观 、 气血观 、 阳观 和动 态观 。 阴

仲景名方,专调“冠心病”,五味药,赶走胸闷,气短,快收藏

仲景名方,专调“冠心病”,五味药,赶走胸闷,气短,快收藏

仲景名方,专调“冠心病”,五味药,赶走胸闷,气短,快收藏昨天,闲来无事翻看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看到了一个方子,专调胸痹,也就是冠心病,心绞痛。

就是枳实薤白桂枝汤!组成: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

根据症状不同,辨证不同,方子可进行加减!这也让我想起来,自己之前接诊的一个患者!该患者44岁,就诊前的3个月,总是胸闷,气短,甚至出现窒息感,刺痛感,特别的难受。

看症状,是不是有点像冠心病!不用怀疑,就是如此,该患者觉得这样下去不是问题,于是就寻求中医的帮助,就这样找到了我。

刻诊,脉滑涩,舌体胖嫩,有瘀斑,舌苔白腻。

当时,就是根据“枳实薤白桂枝汤”进行的加减!但见——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五灵脂,延胡索,茯苓,川芎。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服用了10剂后,患者诸证均减轻,胸中也感觉畅快不少。

随后改方,继续投用,前后调理了2个多月,诸证悉平。

既然是调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没有什么限制呢?第一:天气变冷后,胸闷,胸痛的情况加重。

第二:胸中憋气,有窒息感。

第一类是因为“心阳不足”,耐不住寒邪。

第二类是因为“胸阳气不足”,痰湿就容易凝聚,气机不顺,就容易出现胸闷,疼痛的感觉。

其实,归纳起来就是“胸阳不振、痰气阻滞”。

这类人时间久了还会出现其他问题,如:痰浊阻肺,就会出现咳嗽,咳痰等。

那,该方子的“瓜蒌,薤白”就有“散胸寒,调理胸气”的功效。

“厚朴,枳实”是用来“下气除满,理气除湿”的,可以很好地帮助“瓜蒌,薤白”梳理胸中的淤堵之气。

桂枝是用来温通心胸阳气,茯苓则是健脾祛湿,去掉胸中的痰湿。

再加上“川芎,五灵脂,延胡索”用来行气活血止痛,可以说效果更佳。

对于中医调理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大多采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来进行加减,因为药少,且有效。

但是,说起来还是要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个辨证,才能采用此方,毕竟心脏的病不是小问题。

眼看天气慢慢的就变凉了,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并不是特别的友好,一定要尽早的调理,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注意保养也极其容易复发。

张仲景治心慌、冠心病的经方!四味药,除湿气,救心脏,值得品味

张仲景治心慌、冠心病的经方!四味药,除湿气,救心脏,值得品味

张仲景治心慌、冠心病的经方!四味药,除湿气,救心脏,值得品味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藏象理论临证指南》、《中医藏象生理学》、《临床实用中药辞典》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写了一篇文说,给大家介绍了用仲景经方调治顽固的慢性鼻炎的经验。

这篇文章很短,但是受到很多关注。

不少读者觉得,如此经方的运用经验,应该多发表一些才是。

读者的需求,就是我的责任。

所以今天,我再给您聊一张医案。

它同样是用简单的经方,治疗现代人身上的病症。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性,姓郭,是一个教师。

什么毛病呢?曾经诊断为冠心病,主要表现就是总感觉心慌、心悸,心里面乱跳,同时感觉胸闷、胀满,头晕目眩的,全身乏力,睡眠不好,也不爱吃东西。

由于一开始诊断为冠心病,所以按照冠心病治疗,效果很一般。

这一晃,就是快三年的时间。

到后来,郭老师的症状开始加重了。

怎么了呢?开始浮肿!就是面部有些肿,肢体也有些肿。

虽然不明显,但是一看能看出来。

患者心想,完了,这回心脏病严重了,恐怕命不久矣。

她再次寻求西医治疗。

医师很负责任地说,你这种情况,最好能看看中医。

因为你以前用过的治法,事实证明效果一般,真的没必要再坚持,应该考虑改弦更张了。

患者同意了,于是转投中医。

医师看到这状况,接着诊得脉象滑数而结,舌苔白滑,心下有了三分定数。

于是,他提笔写了一个配伍——茯苓12克,桂枝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桑白皮10克,牡蛎12克,远志6克,龙眼肉12克,柏子仁10克。

这里面,没有一味传统的,用于调治心脏病的活血化瘀药。

陪同患者来的亲属,略通医术,当下有了怀疑。

医师耐心地解释:既然患者没有瘀象,何必活血化瘀?中医审证要灵活,不能一刀切。

结果,患者前后一共用了16剂,所有症状全部消失。

这个医案,也是我早年参加经方学习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的。

经常读我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了,这里面还是套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头记载的经方——苓桂术甘汤。

原方配伍,乃是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张仲景说胸痹(冠心病):阳虚在上焦,治用温热

张仲景说胸痹(冠心病):阳虚在上焦,治用温热

张仲景说胸痹(冠心病):阳虚在上焦,治用温热辨胸痹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第二十八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胸痹而痛者,以其脉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胸痹,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脉沉迟,关上小紧数者,括萎薤白白酒汤主之。

括蒌薤白白酒汤方括萎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括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薤白括蒌半夏汤方括萎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右四味,同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蒌汤主之;桂枝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萎汤方枳实四枚薤白半斤桂枝一两厚朴四两括萎一枚(捣)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四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白术三两右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或短气者,此胸中有水气也,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皮枳实生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茯苓二两杏仁五十个甘草一两(炙)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皮枳实生姜汤方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胸痹,时缓时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薏苡十五两大附子十枚(炮)右二味,杵为散,白饮服方寸匙,日三服。

胸痹,心中悬痛者,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胸痹,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者,乌头赤石脂丸主之,乌头赤石脂丸方乌头一两蜀椒一两附子五钱干姜一两赤石脂一两右五味,末之,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胸痹,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者,旋覆花汤主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辨治冠心病探讨+仲景方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的运用+张仲景辨治胸痹探讨+严世芸冠心病证治经验冠心病可划入中医的“心痹”或“胸痹”的范畴。

痹者,不通之义。

分析病机不外虚实两端,有因实而胸阳心脉痹阻,有因虚而血滞胸阳不振。

具体而言,实者又有气滞、血瘀。

痰浊之分,虚者也有阴虚、阳虚,气阴两虚之别,且多兼夹而病。

治疗也当据证灵活加减,未可执一方而通治其病。

辨虚实兼夹,不执一方实证胸痹实证大要有五,曰痰,曰瘀,曰寒,曰食积,曰气滞。

上揣仲景之意,下度临床之证,实证当以痰、瘀、气滞为常见。

凡胸痹之属于实证者,多见于身体壮实或病起不久的患者,治疗以祛实通脉,舒展胸阳为主。

①气滞:气滞上焦,胸阳失展。

临床表现以胸闷为主,或伴有得嗳气、矢气则舒,时欲叹息,脘胀等症,气滞重者可有胸隐痛而不固定,苔薄白,脉细弦。

治疗:瓜蒌、薤白、郁金、丹参。

胸闷重者可另加枳壳,兼有一些寒象者加桂枝,此外沉香粉也可酌情选用。

②痰饮:痰浊闭阻心脉,胸阳失展。

临床又有痰饮、痰浊、痰火、风痰之别。

痰饮:胸闷重,胸痛轻,咳唾痰涎,苔白腻,脉滑;兼湿者,可见口粘,纳呆,倦怠,便或软。

治疗:枳实、瓜蒌、薙白头、半夏、茯苓,或可合用苓桂术甘汤之类。

痰浊:胸闷为主,或兼胸痛,痰粘,白腻带干,或淡黄腻;若痰稠,色或黄,大便偏干,苔腻而干,或黄腻,是为痰热。

治疗:竹茹、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瓜蒌,痰热者加黄连。

痰火:胸闷为主,或兼胸痛,痰黄稠厚,心烦,口干,大便干,苔薄黄腻或黄腻或白腻而干,脉滑数。

治疗:枳实、瓜蒌、郁金、茯苓、海浮石、海蛤壳、黄连。

风痰:舌红或兼有中风后遗症,苔腻。

治疗:可据病情选用南星、菖蒲、天竺黄、竹沥、生姜汁、川贝母、枳实、瓜蒌、半夏、茯苓、濛石滚痰丸等。

此外,若痰与寒合,痹阻胸阳,闷痛明显者,可予瓜蒌薙白桂枝汤:必要时可参入细辛、乌头之类;若痰气交阻,又当增入郁金、厚朴、枳实之类。

③血瘀:瘀血痹阻,心脉不通。

临床表现,胸痛为主,疼如刺,甚或彻背,面色灰黄,舌有瘀斑或舌质黯,舌下青筋,重者舌质青紫,面色灰黑,脉细弦或涩,即《证治准绳》中所谓的死血心痛。

治疗:丹参、当归、川芎、郁金,血瘀较重者加桃仁、红花、赤芍,瘀较久者,加虫类搜剔,如地鳖虫、全蝎等:胸痛剧者,乳香、没药、失笑散、细辛等选择而用。

血瘀证常与气滞、痰浊等症并见,临床处理也当有所变化,灵活掌握。

气滞血瘀:根据胸痛、胸闷的程度和性质以及有关的症状表现,判断气滞、血瘀孰轻孰重,抑或并重。

治疗:以气滞为主,兼有血瘀,按气滞用药,适当加些活血药(活血不能太重),如选用当归、红花、益母草、泽兰叶、丹参、赤芍等养血活血之品,必要时可参入一些柏子仁、淮小麦等养心之品。

血瘀重而气滞轻者,可按血瘀用药,加地鳖虫、莪术等,与瓜蒌、薙白、郁金、枳壳等理气药同用。

血瘀夹痰浊:临床可表现为胸闷,多吐痰沫,胸痛固定,或痛如刺,舌边青黑或瘀斑,苔白腻或厚。

治疗:治痰浊方药合桃红四物汤加地鳖虫,但临床辨证还须分清痰、瘀的主次轻重,然后遣方用药。

此外,痰、瘀、气滞三者相兼为痛,临床并不少见,也应辨清主次轻重,方可用药。

然而,需要提及的是,目前治疗胸痹,因受西医某种理论的影响,临床弃辨证而偏执于化瘀者不少,投药亦不分轻重,这样恐不为功,反有戡言之虞。

④寒凝血脉:胸背疼痛较剧而冷,或见口唇青紫,苔白。

究其病因病机,一为浊阴上占清阳之位,阴霾蔽空,抑遏阳气;一是寒客胸旷,阳不胜寒,心脉凝泣。

前者治当宣泄浊阴以通阳,药取桂枝、细辛、生姜、附子合瓜萎皮、薙白头等滑利气机之品;后者当可取乌头、附子、荜拨、良姜之类。

对于寒邪凝脉,在临床上当须注意与阳虚生寒之证的区别,用药也有不同。

总之,胸痹一证虽有纯属实证者,但总的来说见之不多。

在临床上应予注意。

虚证胸痹虚证临床诚属多见,究其原因,其病多发于中老年,经所谓“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体质已弱,加之本病每迁延日久,故易罹虚证,治疗也宜扶正补虚,振奋胸阳为主。

①心气虚:心气不足,血滞心脉,胸阳不展。

临床表现以胸闷隐痛、气短等症,每自动而引发为其特征,心悸且慌,倦怠乏力,面色白,或易汗出,舌淡红肿,苔薄,脉虚细缓等症。

治疗: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黄精等为主。

在心气虚的胸痹中,常可兼见脾气虚、肺气虚、心神虚,抑或伴见中气不足等症,治疗时必须兼顾,参苓白术散、生脉散、甘麦大枣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均可灵活选用。

②心阳虚:临床亦颇多见。

一般的心阳虚,除可见心气虚的症状外,更可出现背冷畏寒、手足欠温、唇舌青紫、心胸疼痛阵作,舌淡润或淡白,脉沉细或微,临床进一步发展则可见心肾阳虚之证,如四肢不温,畏寒加重,气息短促,面足浮肿,心胸疼痛较重。

治疗:心阳虚除取心气虚的药物外,宜加用桂枝、附子、干姜、炙甘草之类;心肾阳虚之胸痹可更用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苁蓉、肉桂、鹿角片(或鹿角胶)等;浮肿者可取济生肾气丸、五苓散、真武汤之类。

阳虚之胸痹,常见寒胜,浊阴痹阻心脉,故作心胸疼痛。

止痛除用乌头、细辛等品之外,可更加赤石脂,以护敛阳气。

阳虚之胸痹,平时调理,则应据阴阳互根、阳虚可以及阴、“善治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等理论,用右归丸之类调治。

③心血虚:临床除面色萎而无华、心悸、失眠等症之外,由血虚心脉失养,亦常见心胸隐隐作痛,痛势较缓,这与瘀血痹阻心脉的疼痛不同。

治疗:当宜益气而养心血,药如当归、黄芪、川芎、白芍等;若脾运尚健者,可用熟地,甚至重用。

此外,丹参、仙鹤草、益母草、功劳叶等也属常用。

血虚而心神失养,又可配合归脾汤之类。

平时调理可常服十全大补九。

④心阴虚:心阴不足,血稠行涩,心脉失畅。

临床表现胸闷,动则胸痛胸闷加重,心悸,面色正常或面红升火颊红,自觉内热、盗汗、口干;热象明显者,兼见咽干而痛,但红不肿,心烦不得卧,便艰,低热等症。

舌红或绛少津,苔薄或剥,甚或舌光红而干,脉细数。

治疗: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玄参。

若兼见热象,不重者加丹皮、地骨皮、白薇、鳖甲;重者可加生地、赤芍、黄连、知母等,而去五味子。

心阴虚心火旺者可合导赤散、朱砂安神丸等;老年衰弱,肾水亏乏,胸痛、腰膝酸楚、耳鸣耳聋、足跟痛,当合六味地黄丸、左归丸之意;五心烦热、升火颧红,当滋水济本,以制阳光,常取知柏八味丸、大补阴丸等;阴虚内热,胸中灼痛,贝何更加蒲黄、木通。

心阴虚、心神不宁者,天王补心丹可以常服。

若兼见肝肾阴虚,也应据症加减。

⑤气阴两虚:临床表现胸闷痛,心悸且慌,气短乏力,心烦,时有升火,口干,舌红胖苔薄,或淡红胖少苔,脉虚细带数。

临床辨证,尚须分别气虚为主,兼有阴虚,抑或阴虚为主,兼有气虚。

治疗:党参、沙参、麦冬、黄芪。

临床未见明显胸闷胸痛者可加五味子,但若胸闷、胸痛、气短等症因动而作,则五味子不在禁忌。

根据气虚、阴虚的主次,治疗用药还应灵活化裁。

胸痹虚证,临床常见,治疗当应补益。

不可片面理解胸痹之“痹”字,以为“痹”者不通之义,对于补法,违忌莫深,唯恐加重壅塞。

须知因虚也可导致心脉痹阻,而辨证施补,正是通痹的图本之法。

如若于胸痹但知理气、活血、化痰以通脉一法,则于胸痹虚证是十分不利的。

当然,对于胸痹虚证在运用补法的情况下,适当选用一些通脉之品也是必要的,兼顾其标,于治疗疾病也是有利的。

冠心病每多本虚标实,治用通补是十分重要的大法。

目前临床中,不少冠心患者或某些医生,把冠心苏合丸、麝香保心丸等芳香通窍的成药作为冠心病的日常用药,每日服用,久之,必致辛香耗伤正气,于虚证更是不相宜的,应当纠正。

兼夹证前面所述,是冠心病辨证的典型证候,而临床所见,常常是这些典型证候之间相互兼夹,下面就虚证和实证间各种证候的相互兼夹谈一些治疗体会。

①心气虚夹气滞:临床可见心气虚的症状,伴有胸闷作胀,暧气,腹胀,得矢气则舒等症。

治疗:于补心气中加入调理气机之品,如太子参、白术、甘草、香附、郁金、枳实等等,辨证而用。

②心气虚夹血瘀:临床可见心气虚及血瘀之证,治疗:宜补心气中合桃红四物汤之类,养血活血。

活血药不能用得太重,也不宜用破血药,避免伤正。

③心气虚夹痰浊:临床可见心气虚之证,伴有胸闷多痰,苔白腻或白滑,或淡黄腻。

治疗:补心气的药应选择平和轻补之品,如太子参、白术、甘草之类,以后再视服药后的反应,考虑是否加重补气之力;痰浊用药如瓜蒌、薙白、二陈汤、温胆汤之类。

如见有心阳虚、痰热等表现时,用药也须随之加减。

④心阴虚夹气滞:临床可见心阴虚的症状,兼胸闷、暧气、腹胀等症。

治疗:用心阴虚的方药,合理气之品,但理气药忌温燥,瓜蒌、郁金、枳实、八月札、绿萼梅、玫瑰花、合欢花、川楝子、延胡索等,可供选用。

⑤心阴虚夹血瘀:临床可见心阴虚的症状,兼胸痛固定而较剧,面色灰滞,舌质青紫,瘀斑等。

治疗:用心阴虚的方药,合活血之品,轻者可用泽兰叶、益母草等,一般可选用赤芍、丹参、桃仁、红花之类。

⑥心阴虚夹痰热:临床可见心阴虚的症状,兼苔黄腻、白腻而干,胸闷多痰等症。

治疗:心阴虚的方药合黄连温胆汤去半夏,加瓜蒌、海蛤粉等。

此外.另有一种阴虚痰饮者,即冠心病兼有慢支,本证治疗颇费周章。

特别是舌红伤阴,甚或舌光红,痰稀而多,用药棘手。

治疗可用沙参、麦冬、半夏、淮小麦、炒枣仁、金匮肾气丸等。

⑦气阴两虚夹痰浊:气阴两虚夹气滞,气阴两虚夹血瘀,其临床表现是气阴两虚兼有有关症状。

治疗用药可综合上述心阴虚、心气虚兼夹症的治疗原则,立方遣药。

夹杂证冠心病可与许多其他疾病同时存在,如高血压、胃病等。

此外也可常夹心律失常,对于这些夹杂症的辨证治疗,应首先辨清冠心病的类型,然后在治冠心病的同时,兼治夹杂症,在保证冠心病治疗的前提下,兼用一些治疗夹杂症的药物。

例如,冠心病兼高血压,我们应首先确定冠心病之属心气虚、心阴虚、心阳虚、气阴两虚、痰瘀气滞等,然后参入一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而随着冠心病类型的不同,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也随之而不同。

其他如夹杂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也一样。

(证、方从略)总之,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临床变化多端,我们必须详察细辨,灵活用药。

我们治疗冠心病在于阻止其进一步发展,着眼于远期疗效,不能随心所欲,图一时之快。

判定预后,重视舌诊1.观察舌苔有助于了解病邪为患之轻重深浅。

病之初,轻症(心梗部位局限前间壁或局灶性者,范围不大,无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常见薄白苔。

重症(心梗范围较广,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病)虽仅发病数小时或1、2 天,即可出现薄腻苔或厚腻苔,甚至黄腻苔(须排除吸烟之影响)。

病情进展中,轻症一般演变顺利,舌苔变化较少,可以始终是薄白苔,亦可在病程第3、4 天时出现黄苔或白腻苔,经治疗常较快地化为薄白苔,病情随之好转而进入恢复期。

因此,凡病初舌苔不厚不腻,病程中变化不多,治疗后恢复较快者,大多提示病情较轻。

预后较好;而重症一般较早出现黄腻苔,若经治疗而腻苔易化者,常有转危为安之机;腻苔持久不化或日见加重者,常伴恶心、呕吐、呃逆、便秘等脾胃证侯,预后多险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