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异常大便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粪便,俗称“大便”、“屎”、“便便”、“臭臭”等,是人或动物的大肠排遗物,排出粪便,术语叫排遗,就是排除食物残渣滓的意思。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1、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
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
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4、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5、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
这是提示孩子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辅食。
还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孩子消化。
6、大便变稀,含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
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7、大便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婴儿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等症状。
孩子患霍乱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黄疸、瘙痒等症状。
首先考虑是胆道梗阻,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大便分类法
大便分类法大便分类法大便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废物,其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反映出身体健康状况。
因此,对大便进行分类和观察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自我诊断方法。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大便分类法及其相关知识。
一、大便的形态分类1. 球状便:外形呈小球状,直径约为豌豆大小。
常见于肠梗阻或肠道狭窄等情况。
2. 硬块便:外形呈不规则块状,质地干硬且难以排出。
常见于缺乏膳食纤维、饮水不足或长期便秘等情况。
3. 蛋黄酱样便:外形呈软块状,颜色呈深黄色或棕色,质地较软但不易成型。
常见于胆汁分泌过多或胰腺分泌功能异常等情况。
4. 稀水样便:外形呈液体状,类似于稀粥或水样。
常见于急性腹泻、消化道感染或食物中毒等情况。
5. 泡沫便:外形呈泡沫状,质地松软且带有气泡。
常见于肠道内菌群失调或消化道功能异常等情况。
6. 粘液便:外形呈软块状,质地较软但不易成型,带有大量黏液。
常见于肠道炎症、过敏反应或肠道感染等情况。
二、大便的颜色分类1. 棕色便:为正常情况下的大便颜色,这是由于胆汁与食物残渣混合后的结果。
2. 黑色便:可能是由于食物中含有铁、铅、硫酸铜等物质所致,也可能是胃肠道出血导致的结果。
3. 红色便:可能是由于直肠或结肠出血所致,也可能是食用染料或食物中含有红色素所致。
4. 白色便:可能是由于胆汁排泄受阻所致,也可能是肝脏疾病或胰腺疾病引起的结果。
5. 灰白色便:可能是由于胆汁排泄不畅所致,也可能是胆管阻塞或胆囊炎等疾病引起的结果。
三、大便的质地分类1. 软便:质地较软,排便顺畅,不会造成过多的压力和不适感。
2. 硬便:质地干硬,排便困难,需要用力或较长时间才能排出。
3. 粘稠便:质地黏稠,容易粘在肛门周围,需要用纸巾或水清洗。
4. 液体便:质地较稀薄,容易造成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等问题。
四、大便的气味分类1. 强烈恶臭:可能是由于消化道菌群失调或食物残渣堆积所致。
2. 腐败味道: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出血或肠道感染所致。
3. 酸臭味道:可能是由于胆汁分泌过多或胰腺分泌功能异常所致。
大便分级参考标准
大便分级参考标准
大便分级参考标准通常采用布里托斯大便分类法,把大便分成七类。
具体如下:
1. 香蕉状:优等生便便,肠道健康,软硬适中,表面光滑,没有凸凹和裂痕,这是正常的便便。
2. 有褶皱,如香肠状:含水少,表面布满裂痕,有便秘倾向。
3. 干硬状:表面凸凹不平,形状短,多个硬的小块粘在一起,接近便秘。
4. 坚果状:一粒粒硬球,像坚果状,每次都很难排出,已经便秘。
5. 软软的,水分多,断面光滑,边缘清晰,很容易排出的半固体:腹泻倾向。
6. 有形状十分蓬松,如软泥或糊粥,没有固定外形:接近腹泻。
7. 水状大便:重度腹泻。
此外,也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来判断是否便秘。
便秘情况下的宝宝会肚子不舒服,情绪状态较差、容易烦躁发脾气、食欲也会下降,在排便时表情痛苦甚至哭闹不休。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并获取专业解答。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粪便的外观、颜色、质地、气味、pH值以及其中的成份进行分析,可以匡助医生判断肠道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或者其他相关问题。
一、外观、颜色和质地的检查1. 外观:正常粪便呈棕色,形状规整,不应有明显的血液、黏液或者脓液等异常物质。
2. 颜色:正常粪便颜色为棕色,但也可以受到饮食、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而浮现变化,如黑色(可能是由于服用含铁制剂或者出血引起)、红色(可能是由于出血引起)、黄色(可能是由于胆汁分泌异常引起)等。
3. 质地:正常粪便应该是软而成形的,不应过于干燥或者水样化。
二、气味的检查1. 正常粪便的气味通常是较为难闻的,但不应有异常的恶臭。
2. 异常气味可能提示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肠道感染、营养吸收不良等。
三、pH值的检查1. 正常粪便的pH值通常在5.5-7.0之间,呈微酸性或者中性。
2. 异常的pH值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感染等有关。
四、成份的检查1. 检查粪便中的成份可以匡助判断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吸收情况。
2. 正常粪便中含有水分、消化残渣、细菌、脂肪、纤维素等成份。
3. 异常的成份可能提示肠道疾病,如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
需要注意的是,粪便常规检查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总结:粪便常规检查通过对粪便外观、颜色、质地、气味、pH值以及成份的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评估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或者其他相关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粪便常规检查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不能作为单一的诊断依据,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 解读
粪便常规检验项目解读(原创版)目录1.粪便常规检验简介2.粪便常规检验项目3.粪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4.粪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正文一、粪便常规检验简介粪便常规检验是临床常用的化验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以及采用显微镜下检查粪便中有无炎性产物、血细胞、寄生虫卵等,可协助了解胃肠、肝脏、胰腺、胆道系统的功能状态和有无其他器质性疾病。
二、粪便常规检验项目粪便常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粪便颜色:正常粪便颜色为黄褐色或棕黄色,若出现异常颜色,可能与食物、药物或疾病有关。
2.粪便性状:正常粪便呈圆柱形或条状,较软且易排出。
异常的粪便性状包括稀水样便、硬便、粘液便等,可能与肠道疾病有关。
3.白细胞:正常情况下,粪便中白细胞数量较少。
白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肠道感染或炎症。
4.红细胞:正常粪便中红细胞数量很少。
红细胞增多可能与肠道出血、痔疮、肛裂等疾病有关。
5.寄生虫卵:检查粪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卵,可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
6.炎性产物:粪便中炎性产物的检测可协助判断肠道炎症程度。
三、粪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粪便常规检验对于诊断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肠道感染、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等。
此外,粪便常规检验还可协助了解其他系统疾病,如肝脏、胰腺、胆道等疾病。
四、粪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1.检验前需保持空腹,以免食物影响检验结果。
2.采集粪便样本时,应尽量采集新鲜、完整的粪便,避免采集尿液、水分等杂质。
3.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药物等,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总之,粪便常规检验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化验项目,对于了解胃肠道及肝胆胰腺等系统的功能状态和诊断相关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疾病的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粪便常规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目的、检查方法、结果解读和注意事项。
一、检查目的:粪便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诊断相关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消化道感染、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
通过分析粪便的外观、组织成份和微生物等指标,可以提供有关消化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二、检查方法:1. 采集样本:在患者排便后,使用干净的容器采集新鲜的粪便样本。
应避免将尿液、纸巾等杂质混入样本中,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外观观察:观察粪便的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正常粪便应呈棕色,形状规则,无异味。
3. 组织成份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粪便中的组织成份,如脂肪球、肌纤维、红细胞等。
异常的组织成份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
4. 微生物学检查:通过培养和鉴定粪便中的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或者寄生虫感染。
三、结果解读:1. 外观观察:异常颜色(如黑色、红色)、异常形状(如稀糊状、硬块状)和异常气味(如恶臭)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相关,需要进一步检查。
2. 组织成份分析:异常的组织成份如脂肪球增多、肌纤维增多或者红细胞存在,可能提示消化系统问题,但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3. 微生物学检查:检测到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存在可能与感染相关,需要进一步鉴定病原体类型和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治疗。
四、注意事项:1. 采集样本时应注意卫生,避免与尿液、纸巾等杂质混入。
2. 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有无服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
3. 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凭粪便常规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4. 检查过程中应注意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配合完成检查。
总结:粪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观察粪便的外观、分析组织成份和检测微生物等指标,可以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诊断相关疾病。
如何辨别宝宝大便
如何辨别宝宝大便新生儿生后1~2天排的是墨绿色黏状大便,这叫胎粪,随着母乳喂养(母亲未下奶则用适当的配方奶粉喂养)第二天有过渡大便,第三天就是正常黄黏大便,每天可有3~4次大便。
满月以后,如母乳喂养,大便呈金黄色,软而不成形有一股不讨厌的酸臭味,如放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大便表面可变绿,属于正常。
如人工喂养大便次数较少,每天2~3次,呈淡黄色,较硬,内混有灰白色乳瓣,臭味较重也是正常的。
有时孩子大便次数较多,呈稀糊状,不发热,体重增加正常,食欲精神状态好,都不应算是病,不用药慢慢会好的。
应认识这些非正常大便,要及时就诊哟!1.蛋花样大便本来婴儿大便是软而不成形,而突然大便次数增多,像蛋花,带有水分,但不很臭。
2.水样便每天十余次,顺肛门外流,尿少,酸臭味。
3.泡沫样大便大便泡沫状,酸臭味重,这可能由于摄入过多淀粉类食物。
如乳糕、米糊使得肠内细菌过度发酵,肠蠕动过强,次数多,呈泡沫状。
4.母乳性腹泻母乳足,未加辅食,孩子体重增加良好,不发烧,不吐,无任何不适,大便次数多,稀水样,这种情况下,应想到与母乳有关。
5.黏液样大便大便中混有鼻涕样黏液,有时带有少许血丝,不一定很稀,孩子有不洁饮食史,发热、腹疼、哭闹不安、面色不好看,排便时伴有里急后重(想大便又排不出大便)坠感。
6.果酱样大便多发生于1岁以内婴儿,他有哭闹不安,不能表达腹疼,常常是阵阵哭闹,有时呕吐,而且吵闹前几天有过腹泻的病史,突然不泻了,转为阵阵哭闹,在腹部一侧可能摸到块状物,时间长了,肠子可能坏死,这可能是肠套叠。
7.大便呈柏油样多发生于儿童。
平时常诉上腹部疼,不重,隐隐作痛,按压后或进食后可以缓解,平日没太多的症状,但常有腹疼后次日排便呈柏油样改变。
8.大便呈赤豆汤样,伴有腐败腥臭味多发生于较大儿童,同时伴有腹胀、吐、泻、发烧,多数与全身严重感染或毒性强的肠道细菌有关,叫急性出血性肠炎。
怎样从便便颜色形状看身体健康状况
怎样从便便颜色形状看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情况下面我们每天都需要排便,粪便可以为我们身体排出毒素,通过粪便的颜色、形状也可以辨别一些疾病,但是,在人们看来,便便是一种很不雅的词汇,没有人会把便便搬上饭桌当做话题来讨论,因此,人们对便便的知识一无所知,有时自己便便出问题了也不知道,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便便的相关知识,让大家知道如何通过便便看身体健康状况。
假如,食物中膳食纤维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充分,粪便量会显得非常多,甚至可能从体积上远大于摄入食物的总体积。
这样的粪便是健康的粪便,通常是半固体的,所含水分占80%以上,而带出的肠道废物可占粪便干重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些人排便都非常通畅,不仅大肠癌发病率极低,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低。
一、健康大便的标准:1、天天排便天天吃当然最好要天天排废物,如果没有天天排便,请从摄取水分、饮食均衡、运动开始改善喔。
2、不会臭健康的便便是不臭的,会臭的就是腐朽菌过度发酵,要补充肠道益菌并及时排便。
3、浮起如便便能在水中浮起表示肠道环境健康,有乳酸菌丛把纤维质等转化成短链脂肪酸,便中含足量短链脂肪酸比重比水轻而浮起。
4、金色健康的便便呈金黄色!如果您的便便呈金黄色,恭喜啦!表示消化系统健康!如果是褐色则是纤维素及肠道益菌不足,容易形成便秘及造成酸性体质,健康大大不好喔,多多摄取纤维素,补充益生菌!便便的颜色便便的形状便便看健康二、便便颜色看健康1、中等深度的棕色大便表示身体健康。
保持胃肠道的顺畅运作,定期检查这些建议的颜色规则,并且定期排便(每天两次为最佳)。
整体上呈较浅的棕褐色到中等深度的棕色(消化过程中胆汁导致的颜色),以及甚至绿色(绿色蔬菜导致的颜色)都可以认为是正常颜色。
非常暗的棕色大便则暗示着由于出血导致的潜在的严重肠胃状况。
2、暗红色或者暗黑色有点可怕但是并不是一定是坏的征兆!查看一下:暗色或者泛红的大便通常是跟食物或者药物相关。
红色色调,有可能是由于红色食物:甜菜,番茄酱类食品(摄入大量的红色酱料),烧烤,小红莓,番茄汁(汤),BBQ,红凝胶或者饮料,辣椒或者大量的西班牙甘椒。
检查大便常规有什么注意事项,一文带您全面掌握
检查大便常规有什么注意事项,一文带您全面掌握1.大便的颜色和性状粪便送到检验科临检室窗口后,医务人员首先肉眼观察粪便的性状和颜色。
你也可以在家里自己观察,每次大便后都可以简单观察,正常大便为黄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粪便可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便)。
大便量范围为100至300克,每日一次至两次或两天一次。
新鲜血便:鲜红色或深红色大便,常见于直肠癌、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等疾病。
痔疮是便血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粪便后滴漏或血液排出,通常不与粪便混合。
直肠癌也可以伴有便血,这是中老年人直肠癌的偏好,血液和粪便的混合物也可能有脓液和粘液。
患有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的患者因红细胞在肠腔中滞留时间较长,红细胞被破坏后,血红蛋白与肠道中的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
该化合物不仅能改变粪便颜色,还因其能刺激肠粘膜分泌更多黏液而导致粪便发黑发亮,形似柏油,因此根据其性状和颜色称其为柏油样粪便。
它常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胆道出血、小肠憩室等。
在服用较高剂量的口服活性炭、铋、动物血液、肝脏或口服补铁等情况下也可引起黑便,需要大家注意鉴别。
白陶土样大便:粪便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形似白陶土样,可见于胆管癌、胰腺癌、胆管结石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管梗阻。
在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中可发现水样便或稀便。
细条状的大便:粪便逐渐变细,提示直肠狭窄,常见于直肠癌或痔疮。
寄生虫:相对较大的寄生虫,如蛔虫、线虫和绦虫,肉眼可见。
2.显微镜观察大便内可能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肉眼不可见,需要显微镜的帮助,对粪便进行显微镜检查,是检验师们的工作之一。
白细胞:正常粪便内没有白细胞或偶见白细胞,粪便内如果出现许多白细胞,这就表明肠道有炎症了,可见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肠炎等。
红细胞:正常粪便中没有红细胞,如果粪便中出现红细胞,首先要考虑胃肠道是否有出血,许多疾病可导致胃肠道出血,如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肠阿米巴病等,需做进一步检查如胃肠镜检查,腹部CT检查来协助诊断。
大便常规报告
大便常规报告
大便常规检查是临床上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项目,通过对大便的形态、性状、
颜色、气味、PH值等进行检测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肠
道疾病的情况,对于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便常规报告的相关内容。
大便外观,正常大便应呈棕色,软硬适中,形状规则,无异味。
异常情况下,
大便可能呈现黑色、鲜红色、黏液、脓血等异常情况,这些都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的表现。
大便隐血,大便中隐血的检测是常规的一项指标,阳性结果可能是消化道出血
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
大便PH值,正常情况下,大便PH值在5.5-7.5之间,PH值的改变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消化功能紊乱等情况有关。
大便寄生虫检查,通过大便寄生虫检查可以了解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包括
蛔虫、钩虫、绦虫等,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
大便常规细菌培养,通过大便培养可以检测肠道菌群的情况,了解肠道菌群的
构成和数量,对于肠道菌群失衡、感染等情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便免疫学检测,通过大便免疫学检测可以了解肠道疾病的情况,包括炎症性
肠病、肿瘤标志物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之,大便常规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对于了解消化系统功能、肠道疾病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生在诊断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时,往往会结合大便常规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重视大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障自身健康。
大便的形色帮您诊病
大便的形色帮您诊病排便是生命活动的一种表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重视,其实当排便习惯改变或其颜色、性状、数量等发生变化时就意味着胃肠道发生了疾病,有经验的医生凭借大便的变化来就能初步判断病变的部位,确认疾病的性质。
健康人平均间歇27.4小时排便一次,每次排便约100~300克。
健康成年人新鲜粪便应为金褐色,成形便。
婴儿粪便则呈金黄色,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排便2~4次,且因水分多而质地较软;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日排便1~2次,如经常4~5次/日甚至更多,但小儿情况好,体重照常增加,也不能视为异常。
大便中70%以上是水,其余为粘液,细菌和食物残渣。
当消化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时,大便的颜色和性状也会随之变化。
一、大便颜色的改变:绿色大便:新生儿出生三天内排出的胎便是深绿色或黑绿色,无臭,粘稠状,这是胎儿在母体中吞入羊水所致。
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酸性,使胆红素部分地变为胆绿素故大便呈黄色,有时微带绿色:牛乳喂养儿大便呈碱性,可使胆红素进一步还原为粪胆原故呈淡黄色。
若排出绿色大便是因大便中含有未分解的胆绿素,这有可能表示肠道有炎症而使肠蠕动加快。
正常成年人吃菠菜过多或服用叶绿素等药,也会排绿色大便。
果酱色大便:患阿米巴痢疾时,由于阿米巴溶组织酶的作用,使肠粘膜大量坏死出血,故大便呈果酱色。
黑色大便:如果大便黑而有光泽像柏油样,则提示上消化道有中等量(60~100毫升)出血,大便越稀软表明出血越多。
这最常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肝硬化时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流到肠腔内的血液被分解破坏而出现黑色大便。
白陶土样便:当胆道梗阻时,因胆总管完全阻塞,缺乏粪胆素呈灰白色陶土样。
另外做过钡餐透视后大便也会呈灰白色。
鲜血便:说明出血部位距离肛门近,常见于痔疮、肛裂、直肠炎、肠息肉、结肠癌等。
黄色大便:如果没有服用大黄等药物而大便很黄,同时伴有腹胀、食欲不振、乏力时,应查查有没有黄疸。
二、大便性状的改变:水样便(粥样便):当服用了某些泻剂如番泻叶后出现此便不必惊慌。
粪便的评估内容
粪便的评估内容
粪便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一种,通过对粪便的评估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粪便的评估内容:
1.颜色:正常粪便的颜色为棕色,如果颜色偏黑或偏红,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如果颜色偏黄或偏灰,可能是肝胆系统出现问题。
2.质地:正常粪便的质地应该是软硬适中,容易排出。
如果粪便过干或过稀,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3.气味:正常粪便的气味应该是有一定臭味但不刺鼻,如果气味异常,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4.形状:正常粪便的形状应该是类似香蕉的弯曲形状,如果形状异常,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5.量:正常成年人每天排便量应该在100-200克之间,如果排便量过少或过多,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6.消化物:正常粪便中应该只含有消化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如果出现未消化的食物或血液等物质,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7.时间:正常情况下,每天应该有一次或两次排便,如果排便时间过长或过短,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
通过对粪便的评估可以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大便分类法
大便分类法1. 引言在医学领域,大便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
通过观察大便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不同大便的特征,人们发展出了一套大便分类法。
2. 大便的形状分类大便的形状是评估消化道运动功能和排便的重要指标。
根据大便的形状特征,大便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类型1:坚硬的小球状便这种类型的大便通常是由于便便在肠道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的干燥。
可能是因为缺乏水分或膳食纤维不足所致。
这种类型的大便通常需要更多的水分和膳食纤维来改善。
2.2 类型2:块状便块状便是指大便形状像块状,但明显较干燥、硬结,并且排便不畅。
这可能是由于饮食中的膳食纤维不足、水分摄入不足或者排便习惯不良导致的。
改善块状便的方法包括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增加水分摄入和改善排便习惯。
2.3 类型3:类似香蕉的便这种类型的大便形状像香蕉,较为理想。
香蕉状大便表明消化系统功能正常,排便通畅。
保持适当的水分摄入和膳食纤维摄入可以保持健康的大便形状。
2.4 类型4:较容易通过的软便软便是指表面光滑、较容易通过的大便。
这种类型的大便通常是最理想的大便形状,表明肠道正常运动,消化吸收正常。
保持适度的水分摄入和膳食纤维摄入,加强运动可以帮助维持软便。
2.5 类型5:散状便散状便是指形状不规则的大便,容易散开。
这可能是由于肠道蠕动加快或者排便频率增加导致的。
可能需要调整饮食结构以改善散状便,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2.6 类型6:稀状便稀状便是指大便呈半固体状态,但仍然可以通过。
这可能是腹泻的表现,可能是由于肠道出现感染或其他消化系统问题导致的。
如果稀状便持续出现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寻求医生的帮助。
2.7 类型7:水样便水样便是指大便呈液体状态,没有任何形状和质地。
这是严重的腹泻症状,可能是由于肠道感染、食物不耐受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如果水样便持续出现,可能需要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 大便的颜色分类大便的颜色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对于了解消化系统和肝胆功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9种异常大便的形状和处理
九、种异常大便的形状和处理
1、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
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也称“饥饿性大便”只要给予婴幼儿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
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
米糊等对事物中的糖类不消化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要调整饮食。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水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曾多,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容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及时就医。
4、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事呈豆渣样。
这可能是真菌性肠炎,患有真菌性肠炎,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及时就医。
5、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表示蛋白质摄入过多,获蛋白质消化不良,配方奶浓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和适当稀释奶液获限制奶量1—2天,如添加蛋黄鱼肉等,可以暂时停止添加,大便恢复正常再逐步添加。
6、大便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候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细菌性痢疾或感染性腹泻,应及时就医。
7、大便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婴儿快速脱水,抽搐、休克等,患霍乱的可能性大,及时就医。
8、大便白色或陶土色,伴有黄疸,瘙痒,首先考虑胆道梗,阻,及时就医,防止肝损伤。
9、血便,注意是否服用铁剂或含大量铁剂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引起的假性血便。
大便赤豆汤样便,颜色暗红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如果大便果酱色,可能肠套叠。
柏油样大便黑,上消化道出血。
大便鲜红色血,多事直肠或肛门疾病,及时就医。
大便分级标准
大便分级标准
大便分级标准通常分为以下几级:
1级和2级:形状类似香肠,表面凹凸,较硬,表示便秘。
粪便在你体内停留的时间越长,粪便越干涸。
3级和4级:形状类似香肠,表面有裂痕或者形状为条状、细长、柔软且易排出,被认为是理想的、正常的便便。
5级:形状为块状、断面清晰、柔软且易排出,可能缺乏纤维。
6级:糊状、松软不成形且浮于水面,被认为是不正常的,表明腹泻。
7级:水状大便,表明重度腹泻。
请注意,除了大便的形状外,颜色、硬度、排便频率等也是观察大便的重要指标。
如果持续出现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和治疗方案。
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
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菌痢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感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
对于怀疑患菌痢的患者,及时进行便常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便常规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菌痢,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介绍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1.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便常规诊断的第一步,通过观察患者的便便外观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菌痢感染。
菌痢患者的便便通常呈现为稀溏状,带有脓血,有时呈现黏液样。
同时,便便的颜色可能呈现异常,如呈现黑色、绿色等。
外观检查可以为后续的检验提供重要参考。
2.臭气检查。
菌痢患者的便便通常伴有特殊的臭气,有些人形容为腐败的气味。
因此,医生可以通过闻气味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菌痢。
但是,臭气检查并不是十分可靠的方法,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隐血检查。
隐血检查是便常规诊断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
通过隐血试纸或其他方法检测患者的便便中是否含有隐血,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道出血情况,从而进一步确认菌痢的诊断。
4.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确诊菌痢的关键步骤。
通过将患者的便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是否存在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
细菌培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病原菌类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5.白细胞检查。
菌痢患者的便便中通常伴有白细胞增多,因此白细胞检查也是菌痢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通过显微镜检查患者的便便样本,可以观察到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总结,菌痢的便常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臭气检查、隐血检查、细菌培养和白细胞检查。
这些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菌痢,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4种大便异常小心肠癌,6种大便颜色自测健康
4种大便异常小心肠癌,6种大便颜色自测健康如果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过量摄入,有可能成为导致结直肠肿瘤发病的原因。
直肠癌在早期缺少症状,病人无明显异常改变。
当出现下面四种排便异常时应及时去看医生。
1.大便习惯异常,排便次数增加,同时出现少量黏液性便、黏液血便,经治疗无好转者,或经治疗后好转又复发者,应及时确诊治疗。
2.既往有黏液便、腹泻病史,但症状轻微者突然增重,与原来排便次数、排便的性质发生变化时,也应再次复查确诊。
3.无明显原因的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经短期治疗无好转者,在胃部经过钡剂透视未发现异常时,应去医院做直肠部位的检查。
4.排便费力,排出的大便有压迹,呈槽沟状、扁条状、细条状等,一定要做直肠指诊。
以上情况有任何一项都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相对明确,饱和脂肪的大量摄入,缺乏运动,使代谢不出去的毒素沉积在肠道中,久而久之就会引起结直肠病变。
其实,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这就为预防提供了机会。
首先要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食物纤维量,就是多吃粗粮、水果和蔬菜,均衡饮食。
其次就是增加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报道,大便的颜色从棕色渐变到绿色被以为是正常的,但是其他颜色可能暗示着严重的疾病。
不同颜色大便6种大便颜色自测健康1、绿色大便绿色大便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他们以为通常是食用品被消化太快,也可能是吃大量的蔬菜或绿色食用色素引起的。
在其他情况下,对茴香油过敏或者服用铁补充剂产生副作用也能引起此现象。
2、白色大便胆管阻塞引起胆汁短缺从而造成了白色大便。
比如,胆结石可以阻塞胆管可能造成的白色大便。
它还可能会引起胃痛,尿黄,黄疸。
3、黄色大便黄色大便通常看起来很油腻,并且散发着臭鸡蛋的味道。
当没被新陈代谢掉的赘肉存在大便里面时,黄色大便就可能发生。
这是腹腔疾病的信号,有这种症状的人,都应该往看看生。
4、玄色大便有很多因素可以引起玄色大便。
它可能是食用甘草或饮用黑啤酒造成的,也可能是服用铁补充剂引起的。
大便有这4种异常情况 一定要警惕!
大便有这4种异常情况一定要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大便是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大便的形状、颜色和气味,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自己的消化系统运作是否正常。
以下是四种大便异常情况,我们应该引起警惕:
1. 硬干的大便
硬干的大便通常表明你的消化系统缺乏足够的水分。
这可能是由于脱水、饮水不足、低纤维饮食或某些药物的副作用造成的。
长期便秘也会导致大便变得硬干。
应该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摄入水分和纤维。
2. 软稀的大便
软稀的大便可能意味着你的肠道对某些食物或药物产生了过敏反应。
另外,柔软而黏稠的大便也可能是消化系统某些问题的信号,比如炎症性肠病或肠道感染。
出现软稀大便时,应该留意饮食及情况,如有持续不适应该及时就医。
3. 血便
发现大便中带有鲜血或暗红色的粪便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血便可能是消化系统出血的迹象,可能由溃疡、息肉、痔疮、肠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引起。
一旦发现血便,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4. 异常气味的大便
正常情况下,大便有一定的气味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现异常刺鼻、腐烂味等异味时,可能代表着肠道细菌失衡或其他潜在问题。
尤其是伴随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大便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一面镜子,通过仔细观察大便的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希望大家能重视大便的观察,保持良好的消化系统健康!。
9种异常大便的形状和处理
9种异常大便的形状和处理9种异常大便的形状和处理1.黑色大便:黑色大便通常是由于消化道内含有过多的血而导致,可能是由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出血,也可能是由于肝病、胆道问题,以及慢性肠炎等导致的。
应该立即就诊,检查原因以及治疗。
2.白色大便:白色大便通常是由于肝脏肝功能不全,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引起,也可能是由于食物中摄入的脂肪和胆汁分泌减少引起的。
应该及时就诊,检查原因以及治疗。
3.绿色大便:绿色大便通常是由于消化道内对某些食物不正常代谢导致,如果是某些绿色蔬菜,可以减少摄入量,如果是临床引起的,可能是由于肝硬化,肝癌,肝脏炎症等引起的,应该及时就诊,检查原因以及治疗。
4.脓血便:脓血便通常是由于消化道内有损伤导致的,如果是由于消化道病变,可能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肠癌等引起,应该及时就诊,检查原因,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5.硬便:硬便通常是由于消化道内水分流失过多而导致的,可能是由于慢性腹泻,结肠炎,肠癌等引起的,应该及时就诊,检查原因,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6.腹泻:腹泻是指每次排便次数超过三次,排便物稀薄,腹部不适的情况。
可能是由于传染性腹泻,肠炎,肠息肉等引起的,应该及时就诊,检查原因,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7.涩便:涩便通常是由于肠道中过多的粪便堵塞,可能是由于慢性腹泻,肠壁息肉,肠癌等引起的,应该及时就诊,检查原因,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8.腐败便:腐败便通常是由于消化道内有毒物质,如毒素,药物,食物中毒等引起的,应该及时就诊,检查原因,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9.泡沫便:泡沫便通常是由于消化道内含有气体过多,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肠息肉,肠癌等引起的,应该及时就诊,检查原因,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治疗。
总之,当发生异常大便时,应该尽快就诊,检查原因以及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
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
正常⼤便是什么样的⼤便的颜⾊、质地、形状等是最能反映⼀个⼈⾝体健康状况的。
⼤家可以根据以下现象来辨别⾃⼰的⼤便是否正常:1、性状条状软便不粘连。
健康的⼤便多呈条状软便,在便池内不粘连,能浮在⽔⾯,⽔冲即净。
糊状、没有⼲结成块的⼤便也属正常。
⾷物蛋⽩质⾼时,⼤便会偏硬,近似黏⼟;碳⽔化合物⾼时,⼤便则偏软或成糊状。
2、颜⾊黄⾊或黄褐⾊。
正常⼤便呈现黄⾊或黄褐⾊。
摄⼊奶制品,⼤便多为淡黄⾊;吃较多绿⾊蔬菜时,⼤便会偏绿;吃⾁较多,⼤便为棕黄⾊;吃猪⾎、猪肝,或服⽤某些中药时,⼤便发⿊。
3、⽓味带有微臭。
由于细菌分解产⽣的粪臭素等,正常⼤便是微臭的,爱吃⾁的⼈⽓味会重⼀些,素⾷者味轻。
如果臭得难以忍受,可能有健康问题。
刺⿐酸味、烧焦味都可能由消化不良引起;腥味,则可能意味着消化道出⾎。
4、数量“⼀条便”约100克。
健康⼤便多呈形如⾹蕉的条状,每条长度约10~15厘⽶,重量约100克,每次排2~3条。
排便量可因⾷量、⾷物种类等发⽣改变,如膳⾷纤维摄⼊较多,排便量会增加。
5、次数和习惯每⽇⼀次,晨起排便最佳。
排便次数和习惯因⼈⽽异,每⽇⼀次、晨起排便者居多。
⼀般⽽⾔,⽆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1~3天排便⼀次不算便秘,⼀天排便不超过3次不算腹泻。
6、排便感觉5分钟内排出,⽆残留便意。
能在1~2分钟内⾃然、通畅地排出,整个时间不超过5分钟,便后觉得轻松,没有残留便意,就是正常“畅便”。
对照上⾯的标准,看看⾃⼰的⼤便是否正常吧。
那么异常⼤便⼜有哪些症状呢?异常⼤便的症状表现,⼀起来了解下。
正常⼤便是什么样的异常⼤便的症状表现1、⼤便鲜红带糊状。
可能患急性出⾎性坏死性⼩肠炎,这是由于暴饮暴⾷或吃了不洁净的⾷物。
2、⼤便表⾯附着鲜红的⾎滴,不与⼤便混杂。
常见于内痔、外痔和肛门裂。
如果有⾎液附在⼤便表⾯,⽽且⼤便变成扁平带⼦形状,应去医院检查是否患直肠癌、⼄状结肠癌、直肠溃疡等病。
3、⼤便暗红似果酱,并有较多的粘液,常患阿⽶巴痢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
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
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
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
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
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
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
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
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异常大便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泡沫样大便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奇臭难闻大便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
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
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
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哺乳期大便a.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
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
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b.人工喂养的宝宝(土黄色的硬膏便)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
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1~2次。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
并不是老辈人说的孩子大便呈绿色。
就是受到惊吓引起肠胃不适。
4.吃辅食以后的大便(颜色较暗)宝宝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
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坏“臭臭”擒拿记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认不正常的大便了。
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下面这些藏着隐患、预示着疾病的坏“臭臭”。
坏“臭臭”擒拿记熟悉了上述宝宝的正常“臭臭”,就很容易辨认不正常的大便了。
总的说来,排便次数和颜色的变化不能表示出什么问题,但是气味和粪便中的含水量则可能会说明很多问题,比如下面这些藏着隐患、预示着疾病的坏“臭臭”。
坏“臭臭” 1妈妈肚子里的异常羊水B超显示妈妈腹中羊水浑浊,抽样显示有浊体。
说明胎儿将胎便排在了羊水中,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最大可能是胎儿缺氧窒息造成的。
应对措施:定期检查,临产前关注胎儿异常胎动。
坏“臭臭”2 新生儿24小时不排便足月的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都没有排出胎便。
应对措施:请医生检查孩子是否有消化道先天畸形。
坏“臭臭”3 新生儿灰白便宝宝从出生拉的就是灰白色或陶土色大便,一直没有黄色,但小便呈黄色。
应对措施:赶紧通知医生,很有可能是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
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坏“臭臭”4 豆腐渣便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黏液,有时呈豆腐渣样。
应对措施: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坏“臭臭”5 蛋花汤样大便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较多未消化的奶块,一般无黏液。
应对措施:多见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儿。
如为母乳喂养则应继续,不必改变喂养方式,也不必减少奶量及次数,多能自然恢复正常。
如为混合或人工喂养,需适当调整饮食结构。
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将奶配稀些,还可适当喂些含糖盐水,也可适当减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数。
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则应请医生诊治。
坏“臭臭”6 绿色稀便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黏液状。
应对措施: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 —你的宝宝没吃饱,这时只要给足营养,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坏“臭臭”7 泡沫状便大便稀,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带有明显酸味。
应对措施: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就能恢复正常。
未添加辅食前的婴儿出现黄色泡沫便,表明奶中糖量多了,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宝宝出现棕色泡沫便,则是食物中淀粉类过多所致,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减少或停止这些食物即可。
坏“臭臭”8 臭鸡蛋便大便闻起来像臭鸡蛋一样。
应对措施:这是提示宝宝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
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
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宝宝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
还可以给宝宝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消化。
坏“臭臭”9 油性大便粪便呈淡黄色,液状,量多,像油一样发亮,在尿布上或便盆中如油珠一样可以滑动。
应对措施:这表示食物中脂肪过多,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儿,需要适当增加糖分或暂时改服低脂奶等(但要注意,低脂奶不能作为正常饮食长期吃)。
坏“臭臭”10 水便分离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
应对措施: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疾病。
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应注意宝宝用具的消毒。
坏“臭臭” 11血便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大便呈红色或黑褐色,或者夹带有血丝、血块、血黏膜等。
应对措施: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
如果大便变稀,含较多黏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果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
总之,血便不容忽视,以上状况均需立即到医院诊治。
擒拿坏“臭臭”12 羊便宝宝大便干燥呈颗粒状。
应对措施:一般来说,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发生便秘。
我们不以几天拉一次或者一天拉几次来断定孩子是否便秘,一个最重要指标是—宝宝大便是否硬结,就是俗称的羊便。
是,就是便秘。
便秘要视情况处理:对于母乳喂养的便秘宝宝,可给糖水或橘子汁(但母乳喂养的宝宝很少患便秘);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粉,在两次喂奶期间,适当多喂点白开水,可以加点果汁或者米汤,以刺激肠蠕动(选用含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也有助于预防便秘发生);4个月大的婴儿可以添加一些菜泥、果泥;对那些年龄更大点的便秘宝宝,生活中父母应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谷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