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量的计量、以及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百分数、空间与图形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运算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空间与图形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的应用、空间与图形的认识。

2.教学难点: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百分数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空间与图形的变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游戏等素材。

3.练习题:根据教学内容,编写巩固和拓展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解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分数的乘除法、百分数的应用、空间与图形的认识等。

2017苏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

2017苏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全册)

一、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1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由于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等同学成绩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郑鑫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3、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课设计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教课目的:1.联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供给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剖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2.初步领会扇形统计图描绘数据的特色。

教课要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包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剖析。

教课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感觉其描绘数据的特色。

教课准备:课件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色?(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目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单能够表示数目的多少,还可以够表示数目的增减变化情况。

)2.揭题:今日我们一同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1. 课件展现教材第 1 页例 1。

介:用一个形来表示整体,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部分,的我就称它扇形。

(指着随意小部分提):一部分表示什么?提:“平原 12.0 %”表示什么?生:平原面占我国地面的12.0 %。

2.你能从扇形中认识到什么?学生在小内交流、集体。

:(1)从扇形中,能够看到整个表示我国地的面。

(2)每个扇形分表示各样地形的面占面的百分之几。

(3)山地面最大,占面的 33.3 %,丘陵面最小,占面的 9. 9%⋯⋯教扇形的特色:扇形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目与数目之的关系。

3.算每种地形的面。

提出要求,用算器算出每种地形的面,填入下表。

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面 / 万平方千米学生达成后展现学生的算果,并学生是怎想的。

三、反完美1. 达成教材第 2 “ 一”。

谈谈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理解中国人多地少的实质状况,对学生进行珍惜土地,珍惜资源的教育。

2.达成教材第 5 页“练习一”第 1 题。

要求:说出小华家两天花费的各种食品所占的百分比。

交流:哪天的食品搭配比较合理?指引学生从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营养平衡等方面进行剖析。

3.达成教材第 5 页“练习一”第 2 题。

2017—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确定位置》教案第一讲: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教学内容江苏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XXX(西)、XXX(西)的含义,根据实际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表示出相应的位置。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难点: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研究需求。

1.出例如1的场景图。

说话:这是一艘汽船在大海中航行的场景图,在平面图上常用“N”表示方向“北”。

从图中你能晓得些甚么?学生可能会说灯塔1在东北方向,灯塔2在西北方向。

2.揭示题:本日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确定位置。

二、研究描述物体的方向和距离。

1.研究用北偏东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

引见:实际上,在野外或图上确定位置时,东北方向也叫做北偏东,西北方向也叫做北偏西。

提问:谁再来说说灯塔1和灯塔2在轮船的什么方向?学生根据教师介绍再次用“北偏东、XXX”说说灯塔1和灯塔的方向。

诘问:灯塔1和灯塔2—个北偏东方向,一个北偏西方向,都偏离了正北方向,但偏离的角度一样吗?从图上能看出来吗?设想意图:使用矛盾冲突让学生产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按照“方向——角度——距离”的按次让学生逐步体会精确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出示教材例1中的平面图。

说话:现在你能说说它们具体的位置吗?启发学生认识到:灯塔1在汽船的XXX°方向:灯塔2在汽船的北偏西55°方向,等等。

追问:这样来描述物体的方向有什么好处?2.求图中物体间的实际距离。

说话:为了更加精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唯一方向还不够。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1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并利用图中的百分数;例2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第1.2.3题配合例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1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些·第4题配合例2.教材编排这道题.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的意图·第5.6.7题是综合练习题·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动手做”.是以“反应速度”为内容的游戏活动.是用统计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活动·编排这次动手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次数据活动.获得对数据的新体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教学难点: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学资源:PPT课件扇形统计图圆规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复习旧知·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出示扇形统计图·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教学新课1.议一议·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2)扇形代表( );(3)扇形的大小反映(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2.算一算·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表中· 3.比一比·(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2.练习一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题·教学反思:地形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教学目标: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初步理解出示例2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2.分析问题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新- 课- 标-第 -一-网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3.巩固应用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三.巩固新知做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四.全课小结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五.布置作业做基础训练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扇形统计图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填一填·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人数 80 68 74 56 23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153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2.练习一第5题·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品种合计黄瓜韭菜萝卜番茄种植面积/平方米3.练习一第6题·出示题目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4.练习一第7题·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5.动手做·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三.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教学反思: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材分析: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例1 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例2 圆柱的侧面积例3 圆柱的表面积例4 圆柱的体积例5 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 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 10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和第10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教学资源:1.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课件出示: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2.教师: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指名学生分别说·谈话:回忆一下学过的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谈话:不论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它们都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你知道图(4)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图(5)是什么形状?板书:圆锥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一)认识圆柱的特征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谈话:对于圆柱和圆锥.你想知道有关它们的哪些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把有关圆柱.圆锥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真聪明.提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圆柱.圆锥的特点.其它问题我们以后再来研究.好吗?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教师出示圆柱实物并将直尺靠在圆柱实物边上.告诉学生上下粗细相同的圆柱叫直圆柱·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①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②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③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解答疑惑·汇报观察结果: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个面大小相同的?指名说.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大小相等.叫圆柱的底面.中间有一个曲面.叫圆柱的侧面·课件随时演示.将茶筒的底面和侧面抽象出的圆柱立体图形板书:底面 2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 1个曲面高两底之间的距离3.认识圆柱的高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谈话: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谈话: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教师巡视指导汇报测量结果·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使学生明确: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提问:什么是圆柱的高?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高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二)认识圆锥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锥体.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观察结果·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思考:圆锥有几条高?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板书:底面 1个圆形侧面 1个曲面高 1条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的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5.学生阅读课本9.10页的内容·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10页练一练·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是圆锥?为什么?2.练习二第1题·结合图形指出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3.练习二第1题·“连一连”·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回顾新知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新课标第一网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点.巩固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3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的例2.第12页的例3和第1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二第4~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1.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师生各备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小结: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⒉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小结: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⒊揭题: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师引导: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圆柱的侧面积)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①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②全班交流: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③小组合作探究: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听清要求:先独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接头处忽略不计·④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再次追问:为什么?(补充板书)⑥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新| 课 | 标 |第 |一| 网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厘米.高约是厘米)你是怎样算的?②解决例2: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③思考: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④小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应用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然后求侧面积·(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①动手贴出圆柱表面积:拿着实物.光这样一个侧面能装饮料吗?还需加上(两个底面)我们把这个圆柱饮料罐各部分一一展开粘在纸上(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发现两种常见粘法)交流展示.最好这样放·看着圆柱展开图.让它在头脑中动起来(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这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指着图.由这些些部分组成了圆柱的表面积.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板书)②动手画出圆柱表面展开图:下面我们要画圆柱的展开图.画前先算一算.学生算好后回答.师板书·新- 课- 标-第 -一-网要求画在书上的方格纸上.友情提醒:一要想要画出圆柱的哪几个面?二要注意每个方格纸边长厘米.根据算的数据合理布局·(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作评价)3.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①例3中的圆柱表面积会算吗?独立做在书上.交流反馈: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时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积·②出示易拉罐的数据.图例:半径:2.5厘米.高:12厘米.求铁皮用料·③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三.应用练习.巩固深化过渡: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圆柱体实物.你会根据实际算出它们要求的面积吗?1.教材第12页“练一练”(理解题意要求的是圆柱的哪部分面积后独立做)2.练习二第6题·(通过填表帮助学生进一步区分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三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侧面积.底面积与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使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思路更加清楚)四.全课总结.认识升华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课堂作业练习二第4.5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4页内容·教学目标: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2底面积)二.实际应用1.练习二第7题x Kb 1. C om(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侧面积)(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3)集中分析评讲·2.练习二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3.练习二第9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4.练习二第10题(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3)学生自主完成·(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5.练习二第11题(1)学生读题·(2)提问: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6.练习二第12题(1)学生读题·(2)引导思考·(3)集体练习7.练习二思考题(学有余力学生完成·)引导思考:截成3段截了几次?一共多了几个面?几个什么样的面?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如果截成4段.5段会做吗?接下来学生练习·。

2017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7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一、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1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由于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等同学成绩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郑鑫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3、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面积/万平方千米3、比一比。

(练一练)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总计第 2 课时投放日期月日课题统计图的选择课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学程序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人数 80 68 74 56 23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

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品种合计黄瓜韭菜萝卜番茄种植面积/平方米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学程序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参考6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参考6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参考6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比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洁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看、比拟、思索和沟通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初步体会图形的相像,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洁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2、学生在观看、比拟、思索和沟通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像,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

呈现例1图片在黑板上。

提问: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觉什么?依据学生答复的状况,谈话导入:像刚刚把一幅长方形画放大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变化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教学例1。

1、熟悉图形的放大出例如1中两幅图片长和宽的数据。

提问:两幅图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组织学生先争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拟出两幅图的长和宽的关系:其次幅图的长是第一幅的2倍,宽也是第一幅的2倍;第一幅图和其次幅图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等等。

指出:把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图形按2:1的比放大。

提问:刚刚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时,把原来的一幅长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了?2、熟悉图形的缩小。

谈话:我们可以把一个图形按肯定的比放大,也可以把一个图形按肯定的比缩小。

提问:假如要把第一幅图按1:2的比缩小,缩小后的长与宽各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沟通。

三、教学例21、出例如2,让学生读题(1)提问:按3:1放大是什么意思?放大后的长、宽各是原来的几倍?各应画几格?(2)学生画图,再展现、沟通。

(3)让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出缩小后的长方形,再展现各自画的图形,并沟通思索的方法。

重点指导学生说说缩小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应画多少格。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

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1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并利用图中的百分数;例2比较三种统计图,了解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要呈现的数据内容,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练习一配合两道例题的教学。

第1、2、3题配合例1,以认识扇形图,看懂其中的数据信息为主,比例1及其“练一练”的要求稍高一些。

第4题配合例2,教材编排这道题,有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呈现数据的意图。

第5、6、7题是综合练习题。

本单元最后安排的“动手做”,是以“反应速度”为内容的游戏活动,是用统计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活动。

编排这次动手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一次数据活动,获得对数据的新体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日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面积/万平方千米3、比一比。

(练一练)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总计第 2 课时投放日期月日课题统计图的选择课型教学目标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日学程序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人数 80 68 74 56 23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

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简介本教案是针对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全册内容而编写的。

教案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案。

同时,教案还附带反思部分,以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和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1. 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六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3.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与运算2. 第二单元:百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3. 第三单元:分数的认识与运算4. 第四单元:比例与比例的运算5. 第五单元:数据的处理6. 第六单元:图形的认识与制作教学方法1. 组织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交流、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和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3. 引导探究研究:通过启发式问题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知识巩固与拓展:通过练题、题讲评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评估方案1. 日常评估:通过课堂练、小组合作活动和作业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综合评估:通过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对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算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增加了大量的实例演练和练题。

此外,我还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一些趣味性的素材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研究需求,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提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全册优质教案精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第2课时统计图的选择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第1课时认识圆柱和圆锥第2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第3课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课第4课时圆柱的体积第5课时圆柱体积的练习课第6课时圆锥的体积第7课时圆锥体积的练习课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转化的策略第2课时假设的策略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1)第2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2)第3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解比例第5课时认识比例尺第6课时比例尺的应用第7课时面积的变化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1)第2课时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2)第3课时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1)第2课时认识成正比例的量(2)第3课时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第4课时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第七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数的认识第1课时整数、小数的认识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第4课时常见的量第5课时数的运算第6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第7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8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第9课时式与方程第10课时比和比例第11课时正比例和反比例第12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1)第13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2)第14课时周长和面积第15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第16课时表面积和体积第17课时图形的运动第18课时图形与位置第19课时统计第20课时可能性第21课时制订旅游计划第22课时绘制平面图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

全册教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全册教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全册教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的乘法法则、分数的除法法则、分数的乘除法运算律。

2.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立方体的体积公式。

3.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4. 方程和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解法、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

5. 比例和比例尺: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尺的定义和计算、比例和比例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乘除法运算。

2. 理解并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公式,能够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3. 学会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能够整理和表示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4.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能够应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5. 理解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能够计算比例尺,并应用比例和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册数学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如下:1.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2.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

3.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的掌握。

4. 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的学习。

5. 比例和比例尺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示例图。

2. 几何图形模型和面积体积计算器。

3. 数据收集表格和统计图示例。

4. 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练习题示例。

5. 比例和比例尺示例图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讲解:讲解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结合示例图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

3.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引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情况分析本班共有61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由于本班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等同学成绩粗心,马虎,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郑鑫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制作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统计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

3、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4、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五、教学措施1、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学困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8、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9、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

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六、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

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m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1页的例1和第2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

教学难点: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教学准备:PPT课件扇形统计图圆规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

出示扇形统计图。

说明:这也是一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板书:扇形统计图)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这里的扇形统计图各表示的什么意思?说明:扇形统计图究竟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二、教学新课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

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2)扇形代表();(3)扇形的大小反映();(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表中。

地形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面积/万平方千米3、比一比。

(练一练)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随机出示扇形统计图: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三、课堂练习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3题。

板书: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部分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初步理解出示例2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

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五、布置作业做基础训练板书: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直观表现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第三课时扇形统计图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人数 80 68 74 56 23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身高/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A用( )统计图 B用( )统计图 C用( )统计图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

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

(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

(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