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金融
政府工作报告情况范文(精选5篇)
政府工作报告情况范文第1篇谈到成绩不自矜,说到问题不回避,规划未来不虚夸——初听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一个突出的印象。
由于是被外媒称为“新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提出的政府工作报告,所回顾与展望的时间跨度,不限于去年与今年,而长达前后两个五年,显得尤为厚重深远。
这是中华民族复兴路途中极其关键的时期,如何评价、规划这前后两个五年,是本次“两会”的重要职责,而政府工作报告是这个职责的具体体现。
谈到成绩不自矜。
在回顾过去五年的成就时,篇幅不长,用词朴实,不事张扬,用诸多具体的数字和事实说话:“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万亿元,年均增长,财政收入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尤其念及这些成绩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国内汶川、玉树、舟曲等自然灾害频仍的艰难困苦中取得,13亿国民有理由自豪。
谈到问题不回避。
坦诚披露过去五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别增长和,并未回避居民收入增长低于gdp增速这一情况。
并且坦承,“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
谈到未来不虚浮。
一项项承诺,犹如军令状,有具体的目标,以方便代表、委员和人民监督实行。
除了gdp升速大幅下调,更引人注目的,是针对上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整治办法。
比如,教育经费占比要达到4%,更平白地要求今年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快实行财政预算公开,“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
并醒目地将民生问题纳入对地方领导的问责机制,称“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市县人民政府负直接责任。
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方,要追究责任。
加快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加快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方案获得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
根据方案,我国将进行金融监管体制,其中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是内容之一、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重点,是科学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地方金融监管中的职责。
下一步,应以国务院机构的实施为契机,加快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推动中央和地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更好地防范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现实需要地方金融监管,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根据法律法规,对地方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行为实施监督和管理。
前几年,随着金融管制放松,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发展较快。
在互联网浪潮之下,以P2P网贷为代表的网络借贷平台更是一度野蛮生长。
尽管产生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来自于市场需求,但未纳入监管的地方金融组织和类金融机构过快扩张,显性和潜在的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近年来,地方性金融产业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潜在不稳定性和风险问题,开始成为影响地方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安全、决定地方金融能否健康发展,甚至是地方经济与社会能否保持稳定的重要因素。
出于应对地方金融组织迅速增长、金融行为日益多元及金融风险加快暴露等现实需要,我国在坚持金融监管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逐渐将地方金融监管的部分职能及风险处置责任交由地方政府承担,金融监管在事实上由“单极单层”体系转向“单极多层”体系,地方金融监管问题由此而来。
2002年,上海市率先成立金融服务办公室;2023年起,各地金融办开始在职权、编制、机构设置上走向独立。
截至2023年底,所有省级政府都成立了金融办。
2023年,北京市将金融办升级为金融局。
2023年以来,各省将金融局(办)升格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以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管。
与此同时,部分省份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制定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
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自下而上探索优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取得积极进展,加强了对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化解,也推动了地方金融业发展。
但在当前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地方金融监管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
目前全球经济最坏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冲击。
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目前我们面临的不少困难和问题根源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缓慢和滞后。
显然,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形成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在出口需求下降的压力下,必须扩大内需,从依靠国际市场转向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
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3.10.21•【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2023年10月21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金融国有资产是国家及其授权投资主体直接或间接对金融企业和机构(以下统称企业)出资所形成的资本和应享有的权益,即国有金融资本权益。
我国金融业中国有成分占主体地位,金融国有资产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金融国有资产的经营质效决定了金融业整体经营质效。
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于2018年印发《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新时期加强和完善金融国有资产管理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为导向,协力推进金融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工作。
一、金融国有资产总体情况承载金融国有资产的企业包括国有金融企业①和国有参股金融企业。
凭借国家权力和信用支持的金融企业所形成的资本和应享有的权益,纳入金融国有资产管理。
近年来,金融国有资产总体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一)金融国有资产总量。
截至2022年末,国有金融资本权益总额27.6万亿元。
在国有金融企业中,国有金融资本权益26.9万亿元,企业资产总额352.3万亿元。
在国有参股金融企业中,国有金融资本权益0.7万亿元,企业资产总额48.5万亿元。
(二)中央与地方金融国有资产分布。
国有金融资本权益主要集中在中央本级。
截至2022年末,中央国有金融资本权益19.1万亿元,占国有金融资本权益总额的69.1%。
余永定:先深化改革再言金融全面开放
余永定:先深化改革再言金融全面开放文章来源:淮口生活网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当前严控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目标适度调整为7 .5%,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在13%左右,同时政府赤字则提到了1.2万亿,相对提高了财政杠杆率。
央行领导也表示,这个增长目标是合适的,货币供应不能增长太快。
对于中国M2数量已经较大,而发达经济体普遍以多发钞票的手段处理经济危机造成的问题的情况,这种调整会有什么作用?中国经济未来应作出怎么样的调整?本报特别专访了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余永定研究员。
全球经济走缓将继续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自今年以来,美欧日相继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掀起了货币战争,这是否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发展,未来世界经济的状况会有怎样的变化?余永定: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所以会出现,主要原因是欧美国家欠债太多、杠杆率过高。
当然,各国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但是杠杆率过高是相同的。
欧元区国家是政府部门杠杆率过高;日本过去是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现在是政府部门杠杆率过高;美国则是私人部门杠杆率过高。
先谈美国,考察美国历史可以发现,这次危机与过往的危机有很大差异。
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每逢危机其杠杆率都要上升,而且危机结束后杠杆率还会进一步上升。
唯独这次,危机高潮过去之后,杠杆率下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美国总债务对G D P之比最高时候达到了369%.要解决危机就要降低杠杆率,这意味着居民部门要减少消费、增加高储蓄以偿还债务。
而这样做就会因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下降。
当然,政府可以增加其开支来抵消,但这又提高了公共部门的杠杆率。
所以产生一个矛盾:既要降低杠杆率又要保持经济增长,但二者不可兼得。
我认为西方国家的杠杆率下降过程并未结束,美国的杠杆率在2012第一季度是339%,虽然下降了30个百分点,但依然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2024_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Government Policy策法规政5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CTRA 2024年 第 3 期编者按:《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3年工作回顾;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
2024年3月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报告。
重点内容节选如下。
李强总理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特别强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抓好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防治。
加强生态环保督察。
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
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
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李强总理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包括:一、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2024年 政府工作报告 总结归纳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归纳• 1. 2023年工作回顾o 1.1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o 1.2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 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o 1.3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核心技术攻关和涌现▪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升▪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o 1.4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外资结构优化,彰显“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o 1.5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产粮新高1.39万亿斤▪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o 1.6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见效▪“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成型o 1.7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救助保障范围扩大,财政力度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个人所得税扣除▪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o 1.8 面临的挑战▪国际形式▪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地区热点问题频发▪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内▪疫情冲击,新旧矛盾和问题累积▪外需下滑和内需不足碰头▪社会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自然灾害▪洪涝▪台风▪地震• 2. 2023年工作重点o 2.1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整体政策: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组合: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财政政策: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货币政策:增强流动性▪两次降准,两次下调政策利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贷款大幅增长▪消费政策:加快消费恢复▪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政策▪大宗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投资政策:促进民间投资▪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房地产调控优化,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化解地方债务,分类处置金融风险o 2.2 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科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工业▪全面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举措▪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 用户普及率超过50%▪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力开展抗灾夺丰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o 2.3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违规收费整治▪深化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完善吸引外资政策,拓展制度型开放.▪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较快增长.o 2.4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防治▪加强生态环保督察▪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o 2.5 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稳就业▪出台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政策▪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教育建设▪“双减”▪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医疗▪落实“乙类乙管”措施,做好传染病防治▪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社区服务▪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高优抚标准▪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应对自然灾害,抢险救援,灾后重建.▪文化传承发展▪旅游市场全面恢复▪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o 2.6 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不展开)o 2.7 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3.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o 3.1 发展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o 3.2 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优化财政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o 3.3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o 3.4 宏观政策:加强协调,增进一致性(不展开)• 4. 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o 4.1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技术改造升级▪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加快前沿新兴产业发展▪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未来产业▪发展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投资配套▪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化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制造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促进平台企业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数据转型基础建设▪数据基础制度▪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o 4.2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特殊教育、继续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数字教育▪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系统布局,根据战略和发展需要部署科技项目▪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集成国家和社会创新资源,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激励企业科技创新▪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形成支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养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持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o 4.3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综合施策▪培育新型消费▪包括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支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和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产设备和服务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资金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 7000 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资本金范围▪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深化投资审批改革▪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消除投资障碍▪拆除藩篱,吸引民间投资o 4.4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完善体制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打造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能力、提高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不合规行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踏实办好企业▪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领域监管规则▪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等突出问题▪加强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坚持依法监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等领域的改革▪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改革o 4.5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和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升和中间品贸易发展▪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重大展会(如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降本提效支持外贸企业▪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提升投资中国品牌形象▪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的便利度▪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战略,赋予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落实已生效的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签署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o 4.6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压实责任▪提升处置效能,防范系统性风险▪优化房地产政策,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统筹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防范新增债务风险▪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速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适应新型城镇化趋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住房需求▪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和加工体系,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有效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支持国民经济循环畅通▪通过以上整理的提纲,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粮食安全、水资源、能源和大国储备体系等方面的建设重点。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汇编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汇编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汇编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我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此我们感到骄傲。
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2023年市政府所做的事情。
第一,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发展政策,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持续性的动力。
具体来说,我们推出了新的金融政策,对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要求;我们加大了城市的市政建设投入,建设了绿色景观和活动场所;我们还开展了多项文化活动,丰富了公民的文化生活。
第二,我们加强了城市社会治理,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法规,建立了一个自律的社会环境。
例如,我们通过立法、政策等措施,着力解决城市秩序问题;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我们还坚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第三,我们积极推进社会公平和发展。
我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了保障民生的相关制度;我们通过政策扶持和社会责任关系,着力减少贫困人口的经济困境;我们还重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使城市更加具有社会包容性。
尽管我们所取得的进步不少,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继续努力,为城市发展建设新的支点,实现城市更加繁荣昌盛的目标!谢谢大家!当前,城市政府正致力于深入推进新一轮社会治理改革和法治建设,积极构建智慧城市政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和政务公开的治理体系。
我们将通过强化法治意识,完善法律法规,确保正当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规范的行为规范;通过推进和改革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同时,我们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拓展受众覆盖面,实现网上联络、多渠道参与,让市民获得及时、准确、全面的政务信息;我们也将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政务评价体系,引导政府职能的内在调整,把握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此外,我们还将加大经济政策的改革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我们将加强金融创新,运用金融创新手段,支持企业发展;我们将实施科技创新政策,普及高新技术,引导社会投资于科技发展;我们也将优化财税政策,积极推进财政支出,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改造升级。
干部群众热议政府工作报告金融改革为91金融带来大机遇
干部群众热议政府工作报告金融改革为91金融带来大机遇导语:中共北京延庆县委机关媒体《延庆报》,于2015年3月9日头版头条刊登了北京市延庆县干部群众围绕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展开的热烈讨论。
延庆政协委员许泽玮作为企业界代表,分享了两会热点——互联网金融的有关观点,同时指出金融改革将为91金融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并表示2015年,91金融将实施针对互联网+的“三部曲”行动计划。
以下为《延庆报》报道原文: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关注民生,着眼发展,凝心聚力,催人奋进,引起本县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改革、发展、民生等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3月5日,91金融创始人、CEO许泽玮认真收看了现场直播。
“推进金融改革的表述,让我兴奋不已。
”许泽玮说,“这反映了两种趋势,一是产业转移,新的经济增长点分布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二是产业继续深化,传统产业的移动互联网化,线上线下O2O的集中爆发。
由此,互联网金融行业除了迎来监管元年之外,也将在2015年被升级为重要产业。
”他认为,金融改革也为91金融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2015年,91金融将实施‘互联网+’的‘三部曲’行动计划。
一是集中公司所有力量力争达到1000万注册用户;二是91金融与海通证券深度合作,发展互联网证券业务,并铺设500家线下合作体验店;三是91金融努力完善业务生态,向传统金融机构看齐。
此外,2015年91金融也将一如既往地助力延庆发展,切实从青年成长基金、延庆中小企业成长基金、91金融大厦以及区域性专业金融中心方面一起迎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金融大发展等良好机遇。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县政府法制办主任郑玉伶深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
她说:“这份汇民智、接地气的报告,处处传递着法治强音,依法行政、依宪施政、有权不可任性成为了报告的亮点。
县级政府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执行者,我们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直接决定着法治政府建设乃至法治国家建设的整体进程。
国务院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4.23•【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的报告——2024年4月23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和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对照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审议意见,逐一分解细化,研究提出完善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确保整改工作落实、落地、见效。
一、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功能定位和战略布局针对审议意见提出的银行业机构“一枝独大”、政策性金融功能近年来有所弱化等问题,财政部、金融管理部门推动进一步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在金融各行业的比重,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大政策性金融供给,推动国有金融企业差异化发展。
(一)加快推进国有金融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研究完善国有金融资本布局,有效发挥国有金融资本在金融领域的主导作用。
深入研究通过资本补充、利润转增等方式,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适时合理调整国有金融资本在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比重。
(二)持续强化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和加大供给力度。
明确政策性金融应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主要做商业性金融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
实施政策性银行业务改革,推动其聚焦主责主业、严控商业性业务。
开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0105)
开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0105)尊敬的市民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我代表开封市政府,向大家报告我市2023年的政府工作。
2023年是开封市五年发展规划的第三个年头,全市上下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等各项工作,实现全面振兴和长远发展。
一、经济发展在今年的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体策略,以发挥好市场、政府、企业的各自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突出优化构架,重塑经济增长点。
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和引导,持续提高全市经济平衡和协调发展水平。
二、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方面,我们将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改善城市生态与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适应全市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保障市民生活品质和宜居环境的提高。
三、民生改善在民生改善方面,我们将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就业创业,解决好人们关心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环保、食品安全等问题,全面保障市民的切身利益。
四、政府诚信建设在政府诚信建设方面,我们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不断完善政府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和品牌形象,增强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最后,我谨代表开封市政府,向全市各级领导、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表示诚挚的感谢。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扬民主、团结互助、真诚守信的精神,不断推动开封市的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谢谢大家!五、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开封素有千年古都的美誉,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
为提升开封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地位和实力,我们将持续注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及开发利用力度,推进文化旅游产品与市场创新,打造具有魅力的文化品牌和旅游名镇,努力提高为民众反响强烈、深受欢迎的文化旅游产品供应水平,进一步积极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新时代崭新的文化旅游高地建设。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保障改善民生的要点归纳
17MOTHERLAND 2024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2024年3月上《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保障改善民生的要点归纳《祖国》/杨晨 文/陈彦超3月5日,李强总理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
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
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
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情况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情况随着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支持也成为了重要的政策手段之一。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并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了金融创新、融资便利、信贷支持、银行人才培养、担保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其中,融资便利政策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通过设立各种专项资金、多渠道拆借、推动信贷政策等手段,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渠道便利、资金充足的保障。
此外,我国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如P2P网络借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服务等,这些新兴的金融业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二、政策落实效果政策措施的效果也是检验政策落实的重要标准之一。
经过多年的推广和实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在多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首先,各类实体企业的融资难题得到了明显缓解。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大力推动“贷款+债券”等融资模式,通过多渠道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其次,在激发实体经济活力方面,也取得了实质性的推进。
以小微企业为例,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小微融资体系,真正实现了从“怕贷”到“能贷”、“愿贷”的转变,促进了实体经济活力的进一步增强。
三、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趋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未来还将继续完善。
最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旨在进一步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具体的举措包括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普惠金融、增加直接融资占比等。
另外,在推进金融创新方面,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的金融业务将不断涌现,金融创新将成为催化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综上所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落实情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潍坊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1.01•【字号】潍政发〔2023〕1号•【施行日期】2023.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潍政发〔2023〕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重点企业,各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刘运同志代表市政府所作的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潍坊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落实。
潍坊市人民政府2023年1月1日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7日在潍坊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潍坊市市长刘运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
面对多重困难和风险压力,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创新实干,有力有序有效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迈出新步伐。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全面落实。
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坚定不移落实中央、省防控策略方针和各个阶段方案措施要求,充分发挥平战融合指挥体系优势,持续加强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广大医务人员、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以及各条战线的抗疫战士坚守一线、连续作战,广大群众积极配合、齐心协力,为抗击疫情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扎实做好稳增长工作,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对政府工作报告评价
对政府工作报告评价作为中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都会举行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重要的议程之一就是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和评价。
作为定期对政府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发布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代表着国家的工作方向和政策重点,对于评价政府的工作能力和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总体评价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重要的工作总结和规划文件,总体上来说,这份报告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综合效果是显著的,政府对于国家各项工作的规划和部署也逐渐趋于合理化,报告反映了政府在各个方面的工作成果。
二、经济评价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的五个稳字方针,针对疫情冲击下的经济打出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组合拳。
这样的举措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
比如,报告提出了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园区、全面实施新型城镇化等一系列新业态和发展机遇巧妙地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让中国经济在疫情后增长的同时实现了更好的结构转换。
三、社会评价政府工作报告在社会建设方面着重强调了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以争取发展的大方针。
其中,对于聚焦“十四五”时期脱贫攻坚的既定目标,加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推进以及推出多项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政策等,增加了广泛民众的满意度。
在报告中,政府也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给予了合适的关注和措施。
四、环境评价随着近年来环境问题的恶化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日益重视,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部署显得愈发重要和紧急。
这份报告强调了在大力实施绿色发展的同时,坚定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加大绿色能源占比、清理整治环境污染、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使得环境保护问题得到了更加全面、负责任的治理。
综合以上评价可以看出,在报告中,中国政府针对多个重要领域给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和应对方法。
报告显示出在多个领域能取得良好的反响和前景。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
绿色金融:一个文献综述引言近年来,全球对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的关注不断增加。
人们意识到,全球经济的发展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而传统的金融体系也难以应对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挑战。
绿色金融逐渐成为了全球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将对绿色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的历程、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绿色金融是指将环境保护与金融发展相结合,引导资金流向环境友好型产业和项目,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模式。
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并将其作为了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绿色金融的提出,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应对提供了新的金融工具和模式。
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1997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绿色金融”的概念,并在其日内瓦会议上倡导了环境投资和发展的理念。
随后,在200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金融发展机构共同发起了“绿色金融倡议”。
该倡议旨在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环境友好型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自此,国际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相关绿色金融政策和标准,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中国,绿色金融也逐渐成为了国家金融政策的一部分。
2015年,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绿色金融,并推进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中国还于2016年设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和绿色金融试验区,并在2017年发布了《金融机构绿色信贷指引》,全面推动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国际机构也在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201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欧洲投资银行共同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致力于推动环境友好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在2015年成立的《巴黎协定》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发展绿色金融,并设立了“绿色气候基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低碳和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的发展也得到了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81.11.30•【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当前的经济形势和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和十二月一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各位代表:从去年9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零两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政府对于内政、外交各方面的工作,先后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过六次报告。
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经济工作。
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和各位代表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就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后经济建设的方针,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向大会作以下报告,请予审议。
(一)当前的经济形势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经济工作是在巩固已有的成绩、克服面临的困难中前进的,是在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的过程中前进的。
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以后,国务院对当时的经济情况和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的全面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979年以来,国家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各种支出大大增加,尽管步子走得快了一点,但总的说是做得对的。
在这同时,国家预算内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减得很不够,行政费用还继续增加,这就使各项开支的总和超过了财政收入。
1979、1980两年,连续出现很大的财政赤字,货币投放量过多,物价上涨。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1981年还会有一百几十亿元的赤字,那么,几年来人民生活所得到的改善必将丧失,比例失调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国家经济生活将发生严重混乱,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难以巩固和发展。
鉴于这种情况,国务院在去年10月、11月先后召开全体会议和全国省长、市长、自治区主席会议,对经济工作进行了讨论。
随后,中共中央于12月召开工作会议,在对全国形势作了符合实际的估量的基础上,作出了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重大决策。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
谢玮
【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
【年(卷),期】2024()5
【摘要】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这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五篇大文章”首次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货币政策工作之下。
会内会外同频共振,线上线下凝聚共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两会,锚定建设金融强国目标,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们热议的焦点之一。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谢玮
【作者单位】《中国经济周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
【相关文献】
1.扎扎实实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努力做好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这篇大文章
2.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3.攻克四大难题做好人才文章扎扎实实地推进企业人事制度改革
4.韩正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问题整改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
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1.05•【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024年11月5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10月以来金融工作情况,请审议。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新一届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李强总理对金融工作作出部署安排,要求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丁薛祥、何立峰等领导同志提出明确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金融工作,通过立法修法、重点督办建议、听取审议报告、开展专题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2022年以来第三次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有力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
金融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金融工作主要进展及成效2023年10月以来,金融系统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行业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工作报告金融
篇一:金融解读20XX政府工作报告
20XX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一、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概述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20XX年工作回顾,在重点回顾了去年主要工作及成效之后,对“十二五”成绩进行了总体归纳。
第二部分“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了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持续推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等六大目标,这与“十三五”时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一致。
第三部分20XX年重点工作,在给出了今年发展目标之后,从八个方面重点部署了今年的工作。
二、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解读
(一)经济增长目标区间设定为6.5%-7%
20XX年GdP增长目标是7.5%左右,20XX年是7%左右,今年,我国首次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划定了明确区间,设定为6.5%至7%。
GdP 增速下调,首提区间目标,稳增长是托底而非拉高,考虑了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也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这一方面说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给我国增长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0.5个百分点的空间也让政府更有回旋余地。
(二)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报告原文:“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从生产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激发消费倾向,导致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进一步上升,而第二产业中的传统工业部门占比将明显收缩。
报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述和提出的一系列落实举措都高于预期,如果能加以落实,将对提高企业效益和稳定经济增长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0XX年中国经济表现将高于社会预期。
(三)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
今年财政预算规模为2.18万亿,较去年增加5600亿元,赤字率提高至3%,较去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按收支差额计算的实际赤字率有望进一步向3.5%接近。
另一方面,20XX年将进一步减税降费,5月1日其营改增试点将推广至全部行业,确保所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分流安置。
(四)政府投资力度继续加大
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至5000亿元,铁路投资目标为8000亿元,与20XX年持平。
棚户区改造目标为600万套,较全年小幅增长20万套,而且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水利投资未提明确规模,但今年新设公路投资目标1.65万亿元。
总而言之,“铁
公基”仍是今年政府稳定经济的主要抓手。
(五)新经济
报告中提到:“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在此次报告中频
繁出现,未来,这些都将演变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
(六)房地产去库存
报告中提到:“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适应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合理消费”四个字大有文章可做,应该理解为对二套住房消费需求的认可,同时也是鼓励购房者积极置换新房的一个信号。
后续不排除还会有类似的政策出台。
(七)国企改革
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
随着多项配套文件的发布以及混合所有制等方面的试点。
”20XX年国企改革可能超预期,试点,兼并重组,去产能;注册制暂缓,新思路可能是力推资产证券化。
三、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金融解读
(一)货币政策稳健偏宽松
相对于此前的“松紧适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首次明确给出了社会融资余额增速13%的数量目标。
主要原因是,去年以来,国内外金融市场却更多呈现瞬时多变的特点,需要“灵活”应对,确保市场总体平稳,阻断可能出现的负面溢出,消除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20XX年货币政策宽松的重点领域为信贷宽松,而非货币宽松。
这样既能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友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又有助于守住不发生系统系、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经济增速目标略有下滑,m2增速小幅提高的背景下,cPi增速目标仍定为3%,显示政府对今年通胀并无太大担忧。
(二)汇率制度改革步入平稳期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加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但今年的表述较为平淡,一是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二是继续推进汇改,并且去掉了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的表述。
目前汇率风险是我国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外形势较为复杂的背景下,稳汇率有助于稳增长、防风险目标的达成。
(三)首提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
篇二:金融人必看的八个政府工作报告细节
金融人必看的八个政府工作报告细节
20XX年3月5日,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本次报告可谓亮点频出,对未来的投资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引。
我们认为:
(1)今年经济持续下行趋势缓解,但不确定性加大,经济的可能走
向有三种情形:滞涨、过热或缓慢下滑。
在此状况下,经济面临三岔路口,政策调控需要更加强调相机抉择和灵活性;
(2)政府经济工作目标出现“两个首次”:首次以区间形式设置经济增长目标、首次未设置进出口增长目标,表明政府调结构的决心仍未动摇,同时更依赖内需拉动增长而非敦促外需;
(3)与去年工作报告相比,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着墨颇多;
(4)防风险尤其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上升,金融改革面临破局;(5)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导向不变,维持20XX年货币政策中性、降息可能性低的判断不变;
(6)稳汇率仍是重点,在注重内外均衡协调的背景下,其对国内货币政策的约束作用仍将持续;
(7)供给侧改革下,产业债分化料继续加剧,维持强者恒强、剩者为王的判断不变。
详细点评如下:
1、政府目标体系发生巨变,值得关注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对目标的设定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GdP目标设定发生变化,21年来首次采取区间形式设置GdP目标;其次,调整了总量目标体系,不再设定进出口总额增速等目标,并自20XX年来首次上调m2增长目标,增设社会融资规模
增速目标13%;最后,相较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将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从55%的目标上调至60%,研发经费投入占比从2.2%
提高到2.5%。
我们认为,此次目标体系大变动的原因有几方面:
其一,将GdP目标设定为区间值,显示政府稳增长的同时仍表现出调结构的强烈意愿,类似20XX年四万亿的强刺激举措难以重演。
其二,从强调外贸转向更多依赖内部经济活力,进一步表明内部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均衡将是16年政府关注的重点目标。
其三,提高m2增速目标的意图在于满足经济转型的资金需求。
调结构时期,旧产业占据的资金短期内难以盘活,新产业又需大量资金支持,因而提高m2增速目标也是转型期的需要。
另一方面,设置社会融资总量目标的原因在于,在直接融资尤其是债券融资占比提高的状况下,以m2增速考察经济活力的难度增大,社会融资总规模目标相较m2目标在政府目标体系中的地位或更为重要,这也意味着以股、债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对风险关注度提高,相机调控趋于重要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部分第一点就强调“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而在之前的“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中强调,“为应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
我们认为,去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同时结构转型问题更加突出,因而在区间调控之外,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意义更大。
20XX 年,中国经济不仅面临下行风险,还面临通胀上行、外汇风险、资本市场风险等多重风险。
由于这些风险方向不一,而且风险间的切换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