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语文第4单元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小结
本文的人物描写,最成功也最值 得我们借鉴的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 除了直接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外,还 通过动作、语言、感受、环境来表现 “我”的面对悬崖的畏惧与恐惧。
—03—
再走一步:学用心理描写
学习心理描写
1.小组分角色朗读爸爸和“我”的对话。
2.联系上下文,补写出爸爸的心理活动。
• 爸爸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 爸爸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
莫顿·亨特(1920—202X) (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他 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 源起与演变》《走一步,再走一步》(原 名《悬崖上的一课》) 。题眼悟主旨
找题眼悟主旨
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故事产生在哪里?
3、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4、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5、“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6、我是怎样脱险的?
七月里的一个闷热下午 费城的悬崖上
“我”,5个男孩,父亲 厌倦游戏 去爬悬崖
中途被弃 进退两难 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概括 : 冒险 遇险 脱险
—02—
走一步:聚焦心理描写
爸爸先用平静的话语给孩子以安慰,然后鼓励孩子,最后给出 具体的指点。我们看到一个慈爱智慧的爸爸在帮儿子脱险时给予的 不仅仅是爱,更多的是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经验。而这经验对孩子的 一生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 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德军本土 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自己几乎无法完成任务,脑海里想着飞机座 舱被炮弹击中的情形,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 天,他驾飞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知自己,现在所有做的,是在地 面无线电的指点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舒文岛, 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警告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 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 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嘉奖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 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主题的基本概念。《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了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勇敢迈出第一步,并持之以恒,逐步克服。这一主题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主人公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这个案例展示了逐步克服困难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5.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逐步
1.教学重点
-课文主题的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即面对困难时,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并持之以恒,逐步克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强调这一主题,确保学生能够领会。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并让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跋涉”、“攀登”等,通过造句和语境运用,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主题和记叙顺序、描写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逐步克服困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在面对困难时,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方法逐步克服。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生活哲理》中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掌握生字词,分析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描写方法;学习文章中蕴含的生活哲理,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坚持、逐步克服;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举例解释:
-对于生字词的正确运用,教师可以给出例句:“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几个小时。”让学生理解“跋涉”不仅仅是指走路,还包含了克服困难的含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的提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训练。通过设定一个目标,让学生体验如何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并逐一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面对困难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学习上遇到一道难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基本概念。《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了面对困难时,如何分解问题、逐步解决。这是对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启示,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主人公如何将攀爬悬崖这一巨大困难分解为一步一步的小目标,最终成功克服困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思维训练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文章主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4走一步,再走一步【考点精讲版】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4走一步,再走一步【考点精讲版】
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
回家。
环境描写
如何理解第17段前两句的环境描写?
写出了时间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这并不是纯粹客观的
描写,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的情感、心理的外化——时间本
来是匀速地走过,因为“我”的焦急,似乎慢下了脚步,显得在“慢慢地”
时改为现在的题目,并做了删改。讲的是“我”小时候在
一道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影响“我”一生的
经验。
读读写写
字词清单
表“和谐地跟着唱”时读hè,
如“一唱一和、曲高和寡”。
火烧,火烫,如“灼热”。
明亮,如“目光灼灼”。
zhuó
趴下



扒开 xuàn
嘲笑
línɡ
凌乱
chūn
臭椿
晕眩
惊讶

险境的故事。
课文解读
“56年后”仍记忆犹新,表明那天的事对“我”的影响之深。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
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
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
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交代故事的起因——小伙伴们厌倦了寻常游戏,要寻觅
终将战胜巨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素养心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面对人生路上的困
难与挫折,我们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逃避心理,
这里的“一小步”指克服人生中的小困难。脱险时的
“一小步”指“我”用脚迈出的“一小步”。
谈谈你对第29段中“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
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一句的理解。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 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默读要注意速 度,要求4分半钟看完)。合上书, 快速回想课文内容,尝试用一句 话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讲的是“我”小时候爬崖 遇险,在爸爸的帮助下一步步战胜 困难,脱离险境的故事以及从中学 到的影响“我”个人一生的经验。
2.积累重点词语
毫无信心
22段:不,我不行!太远了,
太困难了!我做不到!
有了信心
26段: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产生巨大的 28段:我有了一种巨大的 成就感和骄 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傲感
作者对自己心理的描写极其真实 细腻。这一方面表现了这段经历的刻 骨铭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善于 体察自己的内心。文章心理描写的真 实生动,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中,充 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代入式地体 验文中“我”的心理,从而能产生同 情共感,由此也更能领会爸爸引导 “我”一步步走下来策略的必要性和 有效性。
当他接受奖励时,他说,我之所 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 小时侯的一段经历。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上尉飞行员, 也是一位著名作家莫顿•亨特先生 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 他小时候经历了怎样的事而让他 成为“孤胆英雄”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早年
1.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 的语句,厘清写作顺序。
体现时间的进程的语句: “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出发 了”“几分钟后”“时间在慢慢地过 去”“暮色中”; 体现空间转换的语句: “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直到其他孩 子都爬到了上面”“我努力向他们爬过 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
2.划分课文层次
识到那就是我。写出了人站在高处往下看的感觉, 符合很多人认知,很真实;且写出了“我” 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也写出了“我”在长久 的恐惧和疲劳中神经逐渐麻木的境况,甚至自 己哭了都不知道,大脑也停止了思考。 17段: 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麻木。

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走一步,再走一步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是本文的“文眼”。

“走一步”是起点,“再走一步”是发展和深人,具有强调作用。

标题富有意蕴,引人入胜,引发读者思考。

2.作者简介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代表作有《内在的宇宙》《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

基础知识1.字音识记灼.人(zhuó) 寻觅.(mì) 突兀.(wù)耸.立(sǒng) 哭泣.(qì) 口吻.(wěn)滑稽.(jī) 晕眩.(xuàn) 呻吟.(yín)怦.怦(pēng) 抽噎.(yē) 参差..不齐(cēn cī)哄.然大笑(hōng) 恍惚..(huǎng hū)(dàn)子弹(jìn)严禁弹禁(tán)弹簧(jīn)忍俊不禁2.字形辨识倦(juan)厌倦梢(shāo)树梢蜷(quán)蜷缩稍(shāo)稍微崖(yá)悬崖附(fù)附和涯(yá)天涯咐(fù)吩咐慢(màn)慢慢挪(nuó)挪动漫(màn)漫长娜(nuó)婀娜3.词语释义灼:烧,烫。

突兀:高耸的样子;突然,出乎意外。

耸立:高高地直立。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滑稽画:“漫画”的旧称。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安慰:使心情安适。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4.词语辨析闪烁——闪耀目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标学习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方法;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导领悟在人生道路上即使有再大的困难,只要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会赢得胜利的生活哲理。

初一语文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

初一语文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

初一语文上册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如今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

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想法。

虽然我很盼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英勇,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始终有病,而且我的心里始终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伴侣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终来到一处空地。

那座悬崖就屹立在空地的另一边。

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很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

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行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

我落在最终,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形容人瘦削。

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最终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其他的孩子渐渐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

他们准备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脆弱地哀求道,"我没法下去。

'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

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注视着我。

"假如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

'有个孩子嘲讽道,"不用客气。

'杰利看来似乎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肯定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

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

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觉原来是我自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他们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一脸雀斑的小内德说到:“嗨!我有主意了。

我们很久没去爬悬崖了。

”“我们走吧!”有人附和着。

然后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我犹豫了。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8年岁月中,我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的朋友。

“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这没道理。

”“我来了!”我喊道,然后跟在他们后面跑。

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

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其他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岩石和土层上找到放手和脚的地方。

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然后我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

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

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但是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崖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那里大约有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

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

我缓慢地爬着,尽可能贴近里面,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

其他的孩子则站在靠近边缘的地方,这种情景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

几分钟后,他们开始继续往下爬。

“喂,等等我。

”我哑着嗓子说。

“再见啦!看你就像滑稽画里的小人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2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2张)
2、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 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冒险
无聊、犹豫
遇险 脱险
畏惧、恐惧、尝试 自信、自豪、成绩感
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议论。 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 能够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一语道破,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 者眼前。
深入探究
结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理解。
1、思考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

爸爸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
“下面的路还很长”。“我”从小体弱多病,不
够勇敢,如果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容
易感到恐惧,产生退缩的想法,爸爸这样做是怕
引起“我”的恐惧、退缩。另外,爸爸有意识引
导“我”面对困难时,不要去考虑未知的因素,
而应该学会做眼前能做的事,学会分解困难,关
本文以时间顺序叙述了“我”跟五 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我”陷入险境, 并最终在爸爸的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 成绩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 验。
2.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时间: 七月的一天。
地点: 空地边的悬崖上。
人物: “我”、小伙伴们、父亲 起因: 玩其他游戏玩厌了,去爬悬崖(冒险) 经过: “我”爬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在父亲的引导下,
找出表现“我”的爬下悬崖时心理变化过程的句子和词语, (分角色朗读)填写下表。
时间
文中的句子
心理变化
最初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 毫无信心
继而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
信心萌发
随后
再一次,我做到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课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你能办得到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能办得到的
走一步
再走一步
再走一步
毫无信心
顿生信心
信心大增
小悬崖:走一步,再走一步——脱险
大人生:走一步,再走一步——取得成功
巨大的成就感
根据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板书围绕文章的内容组织进行, 分清层次,对各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板书。最后总结结论,引起 重视。整个板书内容紧紧围绕中心,突出结构层次,逐层概括推进,明 确主旨。
1.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酷热”? 明确:开头一自然段主要写孩子们为什么想到去爬悬崖。写天气的酷热, 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即酷热使人烦躁,小伙伴就厌倦了 正在玩的游戏,从而想到很久没有爬悬崖。
2.“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 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 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明确: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播放儿歌《蜗牛与黄鹂鸟》。
同学们,生活中,困难总是无时无刻都在的,只要我们努力克服,就 没有过不去的坎。就如歌词里的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 上爬;等“我”爬上,葡萄也就成熟了。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 中寻求启示吧。(揭示课题)
板块四、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阅读课后的阅读提示,根据阅读提示中的“讲述了自己从冒险 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明确文章由“冒险—遇险—脱险 ”三部分构成。再次默读课文,勾画文中标志这些情节发展的语句 ,理清故事情节。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内阅读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内阅读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内阅读题(附答案)(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

”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1.请你用10个字左右说出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2.当“我”迈第一步时,那种恐惧心理克服了没有?请你仔细阅读第七段,从文中找几个关键词语来证明白己的看法。

3.从最后两段文字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

导致“我”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

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5.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要识字、写字,要整段、整篇地背诵文章,你有没有背不过、写不完的感觉?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想法?(二)“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

知识备查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记叙文常识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 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一篇记 叙文,要写清楚人物和事件,就要交代清楚记叙的六 要素。记叙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 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知识备查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版)。田文慧译。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选入课本时改为 现在的题目,并做了删改。
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孩子们的活泼好动,突出了他们对爬 悬崖的热情。
精读细研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3.面对爬悬崖这件事,“我”是怎样的心理?
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 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 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 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景物描写交代了悬崖的位置、特点、高度及周边环境,为下 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精读细研
方法指导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 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 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 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 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 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 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知识备查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第1篇】《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展开:一教材、二学情、三教学目标、四教学重难、五教学安排、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

一、教材《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忆自己童年一次“脱险”经历而作的一篇记叙性散文,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由于害怕,困在石架上下不来。

后来在父亲的鼓励和引导下,一步一步克服困难,最终勇敢爬下悬崖的经历,从而就“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阐述了自己的经验,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文章看起来表面浅显,实则意义深远。

因为它说出了人生的普遍道理,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人生观教育的好教材,而且写出的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事,易于引发学生的心灵体验,引起共鸣,并且在人生目标的定位上具有指导意义。

二、学情七年级刚步入中学,与自然,社会有了较亲密的接触,基本具备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愿意说出自己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却不能很好地透过文字来感悟具体情境。

让学生从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悟出它的哲理,是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所以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课前阅读提示以及课后练习,并结合学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2、快速跳读课文,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四、教学重难点目标3也是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复述故事,梳理人物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心理变化过程。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四、课文赏析
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怕孩子失足吗? 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 你能想象一下吗?
父亲角度:这是一位真正爱自己孩子的父亲,他不像别的父亲,爬上石架把儿子抱下来, 而是让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这是为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如果他对 孩子百依百顺,那只是让他更加娇气,一生一世都软弱无能。有句话说:“打是亲, 骂是爱”,只有在磨练下才能成好钢,没有磨练的只是土块、锈铁。所以这位父亲是 对孩子负责的真正爱孩子的父亲。
谢谢聆听!
《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者:莫顿·亨特
目录
一、作者简介 二、字词积累 三、课文梳理 四、课文赏析 五、课文主旨 六、课外延展
一、作者简介
一、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 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 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 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 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悬崖上的一 课》。其中《悬崖上的一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被收入 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课,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部编版) 七年级上第14课
三、课文梳理
三、课文梳理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2、故事发生距今多久?(56年前) 3、故事发生在当时的什么时间?(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4、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游戏玩厌,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
三、课文梳理
5、“我”为什么拿不定主意? 因为8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叫“我”不要冒险。 6、爬上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什么? 一共有6个小男孩。内德和杰里 7、那座悬崖有多高?岩脊有多深?多长? 大约只有60英尺左右;五六英尺深,15英尺长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本文通过捅马蜂窝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
其实动物和人一样,需要平等对待。 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切不可因为 自私,而去做伤害旁人的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 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 有意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鼓起勇气,大声 地对自己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 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 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 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 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 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 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 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 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 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 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 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自读课文,要求:
自读技巧:
不动笔墨不看书(眼到、口到、心到)
快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自读要求:
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六要素”
学习任务一: 小组合作,默读文章,勾画文中标志情节发展
的关键语句,理清故事情节。 1.小组成员自主勾画标志时间和空间的语句。
标志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 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
任务二:抓住哭泣,揣摩心理 课文中几次写到“我”的哭泣?在文中勾画出来。

部编版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最终他顺利完成了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后来,他把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写了下来,就本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作者简介莫顿·亨特(1920一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他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他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其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悬崖上的第一课》(课文原文)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酷kù热:(天气)极热。

厌倦juàn: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而不愿继续。

附和hè:(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嘲cháo笑:用言辞笑话对方。

呻吟shēn yín: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恍惚huǎng hū: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暮mù色:傍晚昏暗的天色。

安慰wèi:(使)使心情安适。

凌líng乱:不整齐,没有秩序。

惊讶yà:感到很奇怪,惊异。

畏惧jù:害怕。

抽噎yē:一吸一顿地哭泣。

参差cēn cī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

哄hōng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惊慌失措cuò: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二、主题概述课文记叙了“我”童年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17):冒险。

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悬崖,上下不得,内心无比恐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 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 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阅读。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第17、 18两段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两段的开头都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 越暗的场景,烘托了“我”身处险境而又无人救助时紧张、害怕的心 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
“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 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 的恐惧、焦急。
“我”的“犹豫”,与上文他们的“一路小跑”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犹豫的性格导致下文出现“我”困在 悬崖上,上不去也下不来的状况。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 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 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 铺垫。
跟踪检测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 B.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个生活哲理。 C.爸爸看到孩子在悬崖上下不来,很担心却没有办法,由此可见爸爸进退 两难的处境。 D.“我”之所以去爬悬崖,一是因为怕小伙伴们嘲笑 “我”是“胆小鬼”, 二是“我”也确实想尝试一下。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杰里,有何用意?
文中多次提到杰里,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现他是很重友情的,起 初他鼓励“我”不要做胆小鬼;当大家舍“我”而去时,他“看起来 很担心”;最后是他领着爸爸来找“我”的。杰里和其他孩子一样贪 玩,又有别于其他孩子。另一方面,有这个重友情的杰里的引导,爸 爸才找到“我”,使行文逻辑更加严密。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17):
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我”却被困悬 崖的经过。
第二部分(18~28): 写“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 崖、脱离险境的经过。
第三部分(29):
写“我”由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人生哲理。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第1段交代了记叙文的哪几个要素?
“费城”,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 天”,点明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 点明了主要人物;“厌倦了……的游戏”“寻觅其他好玩的事”,点 明了事件的起因。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我犹豫了。 结合上下文思考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世界各地演出,又重新在舞台上工作了7年。
用精力和不可避免的事情抗争,就不能再有精力重建新生。为什么车子的轮
胎能经得起长途辗磨呢?开始人们设计出很硬的抗震车胎,但用不了多久,就被
震得七零八落,后来造出有弹力的防震车胎,这才经得住磨损。如果我们也能像
这种车胎一样,那我们也会生活得稳定和长久。
(有删改)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 美国作家、心理 学家,擅长写励志类文章。早年在空军服役, 做过空军飞行员。二战时期,曾驾机深入德 国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代表作有《心理学的 故事》等。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田文慧译。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选入课本时改为现 在的题目,并做了删改。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 往事的回忆。
“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第一层意思是指“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 服困难的过程。第二层意思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 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就能 到达成功的彼岸。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渴望——犹豫——畏惧——疲乏——有 了信心——信心更强——巨大成就感。
恼。现在我几乎从不想到左手只剩四根手指。
几年前,我在纽约遇见一个开电梯的工人,他失去了左臂。我问他是否感
到不便,他说:“只有在纫针的时候才会感到不便。”
课后作业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 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小说家达克顿曾认为除双目失明外,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但当 他60多岁、双目真的失明后,却说:“原来失明也可忍受。人能忍受一切不幸, 即使所有感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 我并不主张人应逆来顺受。就是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奋斗不止。但 对无可挽回的事,就要想开点,不要强求不可能的结果。 著名话剧演员波尔赫德就是这样一位达观的女性。当她71岁在巴黎时,突 然发现自己破产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
预习思考
辨别多音字
( j! )滑稽 稽
( q# )稽首
( h5ng )哄抢 哄 ( h8ng )起哄
( h7ng )哄骗
预习思考
辨别易混字
xuà
崖 悬崖 y
n
2 涯 天涯海角
喘( chu3n )气喘吁 吁 瑞( ru$ )祥瑞 湍( tuān )水流湍急
眩 头昏目眩 炫 炫耀 糟( zāo )糟糕 槽( c2o )水槽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 次一步成功脱险。 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又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新知导入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 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 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迎上去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 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 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 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又一小步,困难就被分解了,就能够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 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讲述“我”童年一次爬悬崖遇险, 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在 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一个个小困难,认真 地解决一个个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 赢得最后的胜利。
速读 课文
思考2:课文的心理描写 有什么特色?
思考3:读完本文,你明 白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感情,感 受文章自然朴实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积累拓展
文本特色 1.心理描写,真实细腻 课文在叙述“我”爬悬崖这一经历时,真实而细腻地描写了“我”心理成长的过 程: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和活泼,从爬上悬崖后的胆 怯、恐惧,到伙伴们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再到在爸爸的引导下,一步 步建立自信,最终收获成就感和人生经验。文章既有对人物的直接心理描写,也 有通过动作、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精彩之处。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助学资料 04 预习思考 05 初读课文
06 精读课文 07 课堂小结 08 跟踪检测 09 积累拓展 10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2.学习文章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成长过程的方法。 (重难点) 3.结合作者生平,感悟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积累拓展
2.巧用伏笔照应,记叙周密 本文巧用伏笔照应,记叙周密。关于悬崖,既交代其险,又点明其险的程度, 是伏笔;文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体弱是伏笔;“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也是伏笔。 这些必要而周密的交代,行文中都一一进行了照应:因悬崖险才出现险情; 因“我”体弱才遇险;因杰里很担心,他才把“我”父亲领来。结构上,开 头和结尾也相互照应。这样前面埋下伏笔,后面进行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而周密。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遇险——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结




,脱险——父亲鼓励、指导谨再走细
一 步
感悟——分解困难,直达目标
腻 真

跟踪检测
1.下列句子中属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一项是( D )。 A.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B.“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C.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D.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
课后作业
腿部伤势严重,引起了静脉炎。医生认为必须把腿部切除,但他不敢把这个决定
告诉波尔赫德,怕她忍受不了这个打击。可是他错了。波尔赫德注视着这位医生,
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办法, 就这么办吧。”
手术那天,她在轮椅上高声朗诵戏里的一段台词,有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
她回答:“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后来,波尔赫德继续在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第7、8、9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 “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