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上语文第4单元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检测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C )。
A.本文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 B.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个生活哲理。 C.爸爸看到孩子在悬崖上下不来,很担心却没有办法,由此可见爸爸进退 两难的处境。 D.“我”之所以去爬悬崖,一是因为怕小伙伴们嘲笑 “我”是“胆小鬼”, 二是“我”也确实想尝试一下。
恼。现在我几乎从不想到左手只剩四根手指。
几年前,我在纽约遇见一个开电梯的工人,他失去了左臂。我问他是否感
到不便,他说:“只有在纫针的时候才会感到不便。”
课后作业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 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小说家达克顿曾认为除双目失明外,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但当 他60多岁、双目真的失明后,却说:“原来失明也可忍受。人能忍受一切不幸, 即使所有感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 我并不主张人应逆来顺受。就是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奋斗不止。但 对无可挽回的事,就要想开点,不要强求不可能的结果。 著名话剧演员波尔赫德就是这样一位达观的女性。当她71岁在巴黎时,突 然发现自己破产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 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 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 引读者阅读。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第17、 18两段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杰里,有何用意?
文中多次提到杰里,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现他是很重友情的,起 初他鼓励“我”不要做胆小鬼;当大家舍“我”而去时,他“看起来 很担心”;最后是他领着爸爸来找“我”的。杰里和其他孩子一样贪 玩,又有别于其他孩子。另一方面,有这个重友情的杰里的引导,爸 爸才找到“我”,使行文逻辑更加严密。
积累拓展
推荐阅读
陈彦斌《冰湖》 卡尔文·路易斯·富吉《冒险旅程》 毕璞《第一次真好》
课后作业
拓展阅读
凡事要想开点
[美]达尔·卡内奇
小时候有一天,我到一间没人住的破屋里玩,玩累后把脚放在窗台上歇着
时,一点声响惊得我一跃而起,没想到左手食指上的戒指此时钩住了一只铁钉,
竟把手指拉断了。
我当时吓呆了,认为今生全完了。但是后来手伤痊愈,也就再没为这事烦
“我”的“犹豫”,与上文他们的“一路小跑”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犹豫的性格导致下文出现“我”困在 悬崖上,上不去也下不来的状况。
精读课文
课ຫໍສະໝຸດ Baidu探究
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 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 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 铺垫。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遇险——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结





脱险——父亲鼓励、指导




一 步
感悟——分解困难,直达目标
腻 真

跟踪检测
1.下列句子中属于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一项是( D )。 A.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B.“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C.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D.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
这两段的开头都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营造出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 越暗的场景,烘托了“我”身处险境而又无人救助时紧张、害怕的心 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
“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 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 的恐惧、焦急。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1920—2016), 美国作家、心理 学家,擅长写励志类文章。早年在空军服役, 做过空军飞行员。二战时期,曾驾机深入德 国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代表作有《心理学的 故事》等。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 田文慧译。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选入课本时改为现 在的题目,并做了删改。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 往事的回忆。
积累拓展
文本特色 1.心理描写,真实细腻 课文在叙述“我”爬悬崖这一经历时,真实而细腻地描写了“我”心理成长的过 程: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和活泼,从爬上悬崖后的胆 怯、恐惧,到伙伴们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再到在爸爸的引导下,一步 步建立自信,最终收获成就感和人生经验。文章既有对人物的直接心理描写,也 有通过动作、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精彩之处。
课后作业
腿部伤势严重,引起了静脉炎。医生认为必须把腿部切除,但他不敢把这个决定
告诉波尔赫德,怕她忍受不了这个打击。可是他错了。波尔赫德注视着这位医生,
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办法, 就这么办吧。”
手术那天,她在轮椅上高声朗诵戏里的一段台词,有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
她回答:“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后来,波尔赫德继续在
速读 课文
思考2:课文的心理描写 有什么特色?
思考3:读完本文,你明 白了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感情,感 受文章自然朴实的风格,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预习思考
辨别多音字
( j! )滑稽 稽
( q# )稽首
( h5ng )哄抢 哄 ( h8ng )起哄
( h7ng )哄骗
预习思考
辨别易混字
xuà
崖 悬崖 y
n
2 涯 天涯海角
喘( chu3n )气喘吁 吁 瑞( ru$ )祥瑞 湍( tuān )水流湍急
眩 头昏目眩 炫 炫耀 糟( zāo )糟糕 槽( c2o )水槽
烁( shu8 )闪烁 砾( l$ )沙砾
预习思考
理解词义
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预习思考
思考问题
思考1:课文写了一个 什么故事?是按照什么 顺序来写的?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第1段交代了记叙文的哪几个要素?
“费城”,点明事情发生的地点;“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 天”,点明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 点明了主要人物;“厌倦了……的游戏”“寻觅其他好玩的事”,点 明了事件的起因。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我犹豫了。 结合上下文思考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 次一步成功脱险。 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又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积累拓展
2.巧用伏笔照应,记叙周密 本文巧用伏笔照应,记叙周密。关于悬崖,既交代其险,又点明其险的程度, 是伏笔;文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体弱是伏笔;“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也是伏笔。 这些必要而周密的交代,行文中都一一进行了照应:因悬崖险才出现险情; 因“我”体弱才遇险;因杰里很担心,他才把“我”父亲领来。结构上,开 头和结尾也相互照应。这样前面埋下伏笔,后面进行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而周密。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助学资料 04 预习思考 05 初读课文
06 精读课文 07 课堂小结 08 跟踪检测 09 积累拓展 10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故事基本情节。 2.学习文章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心理成长过程的方法。 (重难点) 3.结合作者生平,感悟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 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又一小步,困难就被分解了,就能够战胜困难、 取得成功。 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课堂小结
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讲述“我”童年一次爬悬崖遇险, 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的经历,告诉人们在 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一个个小困难,认真 地解决一个个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 赢得最后的胜利。
“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第一层意思是指“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 服困难的过程。第二层意思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 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就能 到达成功的彼岸。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
渴望——犹豫——畏惧——疲乏——有 了信心——信心更强——巨大成就感。
新知导入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是在通 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面对困难, 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迎上去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 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们在 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的启迪。
世界各地演出,又重新在舞台上工作了7年。
用精力和不可避免的事情抗争,就不能再有精力重建新生。为什么车子的轮
胎能经得起长途辗磨呢?开始人们设计出很硬的抗震车胎,但用不了多久,就被
震得七零八落,后来造出有弹力的防震车胎,这才经得住磨损。如果我们也能像
这种车胎一样,那我们也会生活得稳定和长久。
(有删改)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17):
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我”却被困悬 崖的经过。
第二部分(18~28): 写“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 崖、脱离险境的经过。
第三部分(29):
写“我”由爬悬崖的经历感悟到人生哲理。
初读课文
自主探究
通过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精读课文
课文探究
第7、8、9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 “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 悬 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 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 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 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