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议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阶段,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性教学的开展等方面进行浅议,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设置1. 结合实际案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可以结合当下热点事件或者实际案例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

可以结合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或者结合网络安全事件,让学生了解安全风险的重要性等。

2. 强调知识应用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还应该注重知识的应用。

可以设置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任务,比如设计一个网页、编写一个小程序等,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关注未来发展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教学内容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介绍一些新兴技术和发展趋势,让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有一定预期,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1. 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比如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合作学习信息技术领域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完成一些实际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即通过提出问题或情景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性教学的开展1. 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实际案例分析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性任务通过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任务,比如编写代码、设计应用等,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了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但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编程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和创新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新性的项目。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应用开发比赛,让学生动脑筋,设计出自己的应用程序。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另外,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注重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学科,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成功案例,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从业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实际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的案例分析能够对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所启发,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在本次论文研究当中首先深入分析与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之后基于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角度摸索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当中运用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用于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进而切实保障教育工作的质量与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探究教育事业作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人才培养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优良的教育体系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因此为了全方位促进教育工作实现创新改革、优化教育事业的质量与效率,便有必要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逐步形成信息技术导向之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教育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社会人才培养水平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从而基于信息技术开发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人才培养流程、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满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发展阶段的优秀人才需求,以丰富的人才储备全面支撑起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面临的困境探究为了切实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切实推动我国社会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展开,便有必要着重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有效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以此保障教育工作井然有序的展开,促进各个教育环节与流程的顺利展开。

然而针对于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融入情况来说,其中仍然面临着一定的教育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以及运用方面存在误区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育教学阶段,教师群体是其中重中之重,教师群体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运用效果,能否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并且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也取决于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然而针对于当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运用情况来说,教师群体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存在偏差则是其中显著的问题类型,主要表现为一部分教师群体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期间主要便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开教学流程,而各个教学环节同样也是围绕着教学课件而进行,这种教学方式既保障了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同样也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井然有序的展开。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形式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实践性很强,强调对实践操作做思辩性考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引入新型的授课方式。

在这种授课方式下,教师成为问题的点拨者和研究的指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由此看来,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

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认真钻研新课标的基础上,努力探究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开展信息技术课外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己研习选修模块内容,让学生亲尝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引导得法了,学生会做得就出色,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查找一些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展一些感兴趣的自主研究;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一些调查,或者做一些开放性的信息技术作业。

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自然就会逐渐增强。

三、教学方法策略(一)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任务在“驱动”教学中要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高中教育课题申报书:学科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教育课题申报书:学科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与研究

学科核心素养下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学科分类:基础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技术高中教学预期研究成果: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在研制引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与具体化,使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方面。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各素养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不同情景中整体发挥作用。

这六大素养的描述中融入了不少有关现代技术的要求,如在自主发展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由于信息化应用的重要性,国家早已高度重视,并进行了科学谋划。

从2012年以来,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集中出台,2012年3月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而2012年4月刘延东关于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导向,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

主管部门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政策和指引明确了未来方向,就是在现在电教馆、宽带以及机房的基础上,建设更多的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教务内容、管理教学资源、加强个人学习的针对性,同时建立管理平台和资源平台。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课(3篇)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课(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使学生在信息时代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

本课程将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方法与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3)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2. 信息技术教学基本方法(1)情境教学法(2)任务驱动法(3)合作学习法(4)探究式学习法3.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案例(1)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2)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课的背景、目标及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学(1)教师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

(2)教师讲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教师展示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 信息技术教学基本方法教学(1)教师讲解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基本教学方法。

(2)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4.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案例教学(1)教师选取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学策略。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教学亮点及不足。

(3)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培养公民适应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日益迫切,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是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新课标要求通过实践掌握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随着教育观念等变化,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内容作出相应调整,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

项目式教学与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结合,启发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符合新课改理念,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项目式教学概述1.项目教学模式简介。

项目教学是以岗位工作流程为线索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分解为具体工程。

涵盖进行项目动作、社会能力等方面。

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师传授经验为中心转变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应注意转变师生在项目中的角色,教师应注意学习资源的创设。

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构完成项目。

教师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改变课堂气氛沉闷需要教师维护课堂纪律的现象。

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创设教学活动,教学中要对学生学习进行反馈,项目准备实施阶段对学生及时评价反馈,使学生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

2.高中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式教学的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单纯技术训练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开始研究将自主探究教学方式运用于教学中,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驱动,项目学习中锻炼学生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法是新课改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对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积极作用。

项目式教学模式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式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整合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 识。
实施方法
采用在线英语学习平台、模拟对话软件和英语影视资料等形式, 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英语水平测试、课堂表现和教师评价等多方面评估,结 果显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明显提升。
案例三:某大学的计算机课程整合实践
整合目标
01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自主学
习和协作学习。
实施方法
02
采用多媒体课件、在线互动平台和数学游戏等形式,将信息技
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
效果评估
03
通过学生成绩、课堂参与度和家长反馈等多方面评估,结果显
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有显著提高。
案例二:某高中的英语课程整合实践
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教学评价机制难以全面、客观 地评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效 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教学辅助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 化教学辅助,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 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
在线教育平台的普及
人本主义理论
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价 值观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认为教育 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01
02
03
探究式学习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 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
协作式学习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 生之间的协作学习,提高 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 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面临的挑战

新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新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是学生们为了“ 学” 而学 , 严重 的与“ 用” 脱离 , 在 日常 的学 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 处理信 息的意识不强 , 在解 决 问题时没有 一种 自发的信息需求 ,不能够灵活有效的发挥 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 为 了改善这一状况 ,我在教学过程 中采用 了 “ 任务驱动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 、 普及计算 机文化 、 提高科学文 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 按 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 , 在高中年 级开设了计算机课 , 并且成为 了高中年级一 门会考科 目。 为了 教好这门综合性课程 ,使学生顺利地通过会考并且能取得优 异 的成绩 , 我采取 了以下方法 : 小组协作式学习 按照《 中小学计算 机课 程指导纲要》 的要求 , 从 小学 、 初中 均应 开设计算机课 , 但实际情况是 , 许多经济不允许 的小学 、 初 中都未开设计算 机课程 。因此 , 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 , 初中 教学水平 的差异及各种客观 因素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 平参 差不齐 , 有的学生对 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 , 能够非 常 熟练的运用 电脑上 网, 有 的学生则可能连 电脑都没用过 , 学 生 既有 新鲜感 的一面 , 更有缺乏基础知识 的一面 , 学生们 的信 息 技术水平呈现 出一种两极分化 的局面 。 针对这种情况 , 我们在 高一年级 , 利用上课 的时 间 , 讲授键盘指法 、 汉字输人 等基 础 知识 , 采取小组协作式教学 。 小组协作式教学介 于班集体教学 和个别学习之 间 , 较容 易发挥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的长处 。 根 据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 ,使小组 内部成 员的能力水平 呈梯形分布 , 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 、 相 互 帮助 、 共 同完成学 习任务的过程 中, 相 互取长补短 , 缩短差 距, 达到对 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 。 二、 多用举例对 比。 讲清基本概念 在讲授“ 信息与信息技术” 这章时 , 除讲清楚概念外 , 多采 用举 例对 比。讲“ 信息技术的特点” 时, 为 了讲清 “ 信 息的依 附 性” 我举了令狐 冲在思过崖崖壁上 学习剑法的事例 , 讲“ 信 息 与人类的关系” 时, 我将去年我军海陆空三军演习中的原始森 林生存实验做 为练 习题 , 把学生分成小组 , 每个组 自行讨论选 择物品完成实验 , 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 了基本概念。 讲文件 的扩 展名 的时候 , 举例 “ [ . d o c ” 与英文名字 “ 约翰 . 史密斯 ” 进 行对 比( d o e是文件 的类型 , 史密斯 是家族 的姓 ) , 从而加深对扩展名的理解 。 三、 突 出重点内容 , 注意各学科 的联 系 在要求学生对窗 口的菜单 以及工具栏 、 快捷键记忆使用 的时候 , 不要求学生死记 , 而应引导学生 , 从英语单词 的缩写 , 去联想该单词的意义或单独短语 。如 : 删除命令 D e l , 即是单 词d e l e t e “ 删除 、 除去 ” 的意思 ; “ c  ̄ I + A” 中 A是“ a l l ” 的首字符 , 是全部的意思 。 四、 多用实物讲解 , 保证 匕 机时数 计算机课程是一 门操作性 、 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 要培养学 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 ,需要有一定 的时间用 于学生上机实 践。 我们经常在上课时将学生统一到机房上机 , 对 已学过的知 识进行验证 、 熟悉 。在操作实践过程 中 , 随时解 答同学们 提出 的问题 , 并要求将学过的典型例题和课本上安排上机实习的 内容都亲手操作一遍 。 对 在教学 中重点 、 难点 内容一讲完 , 就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十多年来,语文教学已在黑板、教科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基础上,融入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录像等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动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

因此,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更重视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培养审美情趣电脑多媒体应用于小学语文中,可以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多媒体不仅可以把语文课文的各种美的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

例如,教学《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时,可以用电脑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呈现出:太阳正沿着远处层层山峦下落,霞光笼罩着沉静的原野,黄河水后浪推前浪,浪涛滚滚地从鹳雀楼的前方向东流去的图景。

这种落日、霞光、高山、大河,一远一近,有动有静,壮丽多娇的画面,既有利于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他们的联想,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涵的哲理。

同时,使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以上的教学实例让我们看到,现代信息技术步入语文课堂教学,它对传统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又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

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做到读写结合,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阅读,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真正优化了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素养和信息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信息处理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特点,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并分析其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拓展知识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知识,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

在实际操作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或者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实践课、课外实践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个性化教学策略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设计一些富有个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解、讨论、实验、练习、案例分析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水平,给予不同的教学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三、实践性教学策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实践性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逐渐成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成为教育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及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

一、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制教学的方式。

通过项目制教学,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项目中,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与分析,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实践,比如使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通过信息检索进行研究等。

二、资源开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资源开发是培养学生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资源开发,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网络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案例。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提供一些教学视频、案例分析等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提供支持。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资源库。

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库,收集和整理各类信息技术相关的书籍、教学软件、案例等资源,供学生使用。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培养创新应用与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实践
4、课件要重视实用性 5、学案的使用应加强指导性 6、教学评价应该重与教学目标的联系
2020/9/17
27
四、课堂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问题一 孩子们只喜爱玩游戏 问题二 孩子们走进电脑教室,大多会情
不自禁地敲敲键盘、摸摸鼠标,要求他 们静下来比较难。尤其是上操作课,他 们往往自顾自操作,全然不管老师在说 什么。轮到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完成任务时,却又不知从何入手。
解决常 体验信息 勇于置疑的问
小 保持学习 用软件、工 活动; 形成 题意识;敢于
学 动机
具的应用技 信息意识 尝试的创新精


初 巩固兴趣 拓展+提升 自主选择综 创新能力:改

发现特长
初具一技之 合应用 长
进方案;动手 创新
小学
初中
高中
趣味性
基础性
应用性
整合性
2020/9/17
4
2. 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操作性——动手能力 技能性——使用技巧 交互性——一对多、多对多 探究性——探究学习 先进性——硬件、软件、工具更新、升级、开发 开放性——跨学科、跨地域、跨年龄
2020/9/17
17
迪克-凯里模式
2020/9/17
18
肯普模式
2020/9/17
19
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的分类:
▪ 国家新课程标准采用三维教学目标的分 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2020/9/17
20
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1、任务的设计 (1)教学内容的安排 (2)教学目标的确定 2、任务教学的设计
2020/9/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信息化课教学的实践研修(3篇)

信息化课教学的实践研修(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对信息化课教学的实践研修,探讨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引言信息化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化课教学,教师需要不断进行实践研修,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信息化课教学实践研修的重要性1. 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信息化课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通过实践研修,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为信息化课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信息化课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研修,教师可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化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实践研修,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三、信息化课教学实践研修的方法1. 参加培训与研讨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各类信息化教育培训和研讨活动,了解最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方法和工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2. 观摩优秀课例教师可以观摩优秀的信息化课例,学习其他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经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借鉴。

3. 实践与反思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反思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4. 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教学设计能力:(1)学习相关理论: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教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借鉴优秀课例:分析优秀课例的教学设计,学习其设计思路和技巧。

智慧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智慧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智慧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智慧课堂在高校信息化课程中的运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具有一个补充创新的意义。

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中照本宣科的死板、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的缺点,关注学生兴趣需求和全面发展,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推动了他们读书方式的转变,从而推进了他们的终身学习。

本文围绕智慧课堂,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着重探讨智慧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举例论证,提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新课程设计。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信息技术引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较高水平的能力信息素养,提升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技巧。

因此,信息化课堂教学应是使学生能够切实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巧,作为教学主体与课堂教学主角的智能教学。

但是,以往在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一般以老师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

教师是无法按照学习者的个性特征提出相对动态的教学内容,未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要,进行教学服务,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智慧课堂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成效,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习者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智慧教学是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崭新信息而建立的,进行上课前、上课时、课后等全流程运用的智慧有效地教学,其实质是通过动态教学分析以及“云、网、端”的信息运用,进行教育决策数据化,评估反应及时化,沟通互动立体化、教育资源推动智能化,创造可以协作互动和意义建构、充满智慧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智慧发展。

二、智慧课堂的应用策略(一)营造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智慧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老师们“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教学。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当存在问题时也可以进行分组协作,大家一起探讨,从而在教学实践中了解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1. 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需的基本素养,它包括了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信息素养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要注重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知识,更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1. 目标明确,突出核心素养培养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

我们可以设置一个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培养创新能力和责任意识。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比如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参与课程设计、软件开发、信息检索等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技能和综合素养。

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实验室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技能水平。

3. 创新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设计中,要注重创新,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计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可以设计一个跨学科的项目,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摘要:高中计算机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

本文重从计算机课程特性出发,通过对高中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提出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旨在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协作学习任务驱动对比变脸
为了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按照计算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高中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并且成为了高中年级一门会考科目。

为了教好这门综合性课程,使学生顺利地通过会考并且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小组协作式学习
按照《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从小学、初中均应开设计算机课,但实际情况是,许多经济不允许的小学、初中都未开设计算机课程。

因此,在高一开设计算机课,初中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电脑上网,有的学生则可能连电脑都没用过,学生既有新鲜感的一面,更有缺乏基础知识的一面,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高一年级,利用上课的时间,讲授键盘指法、汉字输入等基础知识,采取小组协作式教学。

小组协作式
教学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较容易发挥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的长处。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差异分成若干小组,使小组内部成员的能力水平呈梯形分布,使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缩短差距,达到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平衡。

二、多用举例对比,讲清基本概念
在讲授“信息与信息技术”这章时,除讲清楚概念外,多采用举例对比。

讲“信息技术的特点”时,为了讲清“信息的依附性”我举了令狐冲在思过崖崖壁上学习剑法的事例,讲“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时,我将去年我军海陆空三军演习中的原始森林生存实验做为练习题,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自行讨论选择物品完成实验,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掌握了基本概念。

讲文件的扩展名的时候,举例“1.doc”与英文名字“约翰.史密斯”进行对比(doc是文件的类型,史密斯是家族的姓),从而加深对扩展名的理解。

三、突出重点内容,注意各学科的联系
在要求学生对窗口的菜单以及工具栏、快捷键记忆使用的时候,不要求学生死记,而应引导学生,从英语单词的缩写,去联想该单词的意义或单独短语。

如:删除命令de1,即是单词delete“删除、除去”的意思;“ctrl+a”中a是“all”的首字符,是全部的意思。

四、多用实物讲解,保证上机时数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学生具
备一定的操作能力,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上机实践。

我们经常在上课时将学生统一到机房上机,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熟悉。

在操作实践过程中,随时解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将学过的典型例题和课本上安排上机实习的内容都亲手操作一遍。

对在教学中重点、难点内容一讲完,就及时让学生上机实践,边练习边发现问题及时解答,效果良好。

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然而,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学生们为了“学”而学,严重的与“用”脱离,在日常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意识不强,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一种自发的信息需求,不能够灵活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作用。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

我认为任务的设计要具备以下四个特点:1.趣味性,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知识。

3.实用性,要让学生能感到所学有所用。

4.综合性,任务要尽可能多涵盖些知识点。

5.开放性,设计任务时要一定的灵活性,使学生有可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

6.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永动力。

例如:要求高一学生为自己的偶像编制一张8开大小的小报,要求高二学生为自己的偶像建立
一个网页。

接受“总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

对于一个任务,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获取信息,把信息技术作为解决问题时的一种自发的需求,从而培养一种信息素养。

六、上课要注意自己的脸色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学养,还要注意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

教师的温柔眼神、亲切动作之中隐藏的关爱,可能令学生一生感动、欣慰。

相反,教师的冷言冷语中透露的支配、冷漠与贬低的态度也可能对学生产生“心理的虐待”。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师道尊严”的观念,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的行为。

教育是爱的事业,现代的教师,要从关爱与尊重出发,平等、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爱上这门功课。

而要让学生喜欢你,就要学会赏识学生、肯定学生,不断点燃学生身上自信的火花,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变脸”需要达到一定的教育境界,那也是一种艺术!老师要展现“粗暴”之下的温柔感情,要对学生狠一点,让学生看到你就有道高一丈的感觉。

但要让学生慢慢体会到你的内心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样的狂热。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门特殊课程。

要确保上好计算机课,还须不断地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不断摸索总结。

参考文献:
[1] “关于任务式教学法的探讨”程万君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4
[2]“学与教的心理学”邵瑞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