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
2024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潼关》公开课教案

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精神、 思考深度、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 价;鼓励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 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05
课后作业与拓展
背诵默写任务安排
背诵《潼关》全文,确保能够准确、 流畅地背诵。
小组内互相检查背诵和默写情况,互 相纠正错误。
默写《潼关》全文,注意字迹工整, 不写错别字。
合作探究
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共 同探讨诗歌的主题、表现 手法等。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
利用PPT展示诗歌原文、注释、 译文等,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播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 图片或视频,营造沉浸式学习 氛围。
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如提供相关历史背景、作者介 绍等。
板书设计及其作用阐述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内容,如 诗歌标题、作者、名句等。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生参与度不高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被 动,可能是因为对诗歌背 景了解不足或兴趣不浓厚。
时间安排略紧
教学内容较多,导致部分 环节时间略显紧张,未能 充分展开。
忽视个体差异
在诗意理解和鉴赏环节, 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 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跟 不上教学进度。
改进措施和建议提
加强背景介绍
阅读推荐书目和网站资源
01
推荐书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唐诗三百首》等, 了解更多古代文学作品。
02
网站资源
中国诗歌网、古诗文网等,在线欣赏和学习古代 诗歌。
写作任务:以《潼关》为灵感创作短文
结合《潼关》所表达的思想和情 感,创作一篇与之相关的短文。
பைடு நூலகம்
短文可以是对《潼关》的解读、 评论,也可以是以《潼关》为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求恩》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 求恩》 公开课 课件
18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 求恩》 公开课 课件
第一段 (朗读)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
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
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 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4
诺尔曼· 白求恩(1889-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 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1937年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
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 国.1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1939年10月白求 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
6.能够有依据地进行推理与联想,大 胆表达 对日食 现象的 更多看 法。进 而产生 继续研 究关于 日食和 月食更 多现象 的兴趣 。
7、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 球处于 月影中 时,因 月球挡 住了太 阳照射 到地球 上的光 形成了 日食。 而月食 则是月 球运行 到地球 的影子 中,地 球挡住 了太阳 射向月 球的光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 求恩》 公开课 课件
1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 求恩》 公开课 课件
1、试找出每一节的重点句,
用“
”划出,
并用“这一节赞扬了
“
的精神”
的句式把它表达出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 求恩》 公开课 课件
1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纪念白 求恩》 公开课 课件
①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轻怕重
②课文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 麻木不仁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四课 植树的牧羊人课件市级公开课课件

(2-21)二: “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 的情形,突出高原变化。 (22)三:高度评价牧羊人无私善良的第二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2-12)一:1913年6月,“我”第一次邂逅了
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
(13-17)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我”又拜访牧羊人,看到的变化。 (18—20)三: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
的生活态度。
在环境界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
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
示例一: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 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
境保护贡献一份力。
示例二: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
精读感悟
微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牧羊人创造与战争及人类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行对比等。 通过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树的伟大作用和无 私奉献精神,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精读感悟
本文主旨
什么是侧面烘托?
本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
凭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坚持,种植 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 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 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
高原的情况
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 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 草。太阳快把人烤焦了。狂风呼啸, 像野兽吼叫。 向远处望去,看到一片灰灰的薄雾, 像地毯铺在高原上,那一大片像树也 长得很茂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 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水的地方,看到了 溪水。
再见牧羊 人
最后一次 相见
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 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这 里重新充满了生气,又变得富饶了。
到植树老人,这里重新充满生气,荒漠变绿洲。
初读感知
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公 开课课 件
【2】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 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是对前两次养猫经 历的总结,为第三次养猫埋下伏笔。
【3】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句 话是对全文的总结。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 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首尾呼应的特点。
lóng 鸟笼 笼
lǒng 笼罩
chèn 称职 称
chēng 称赞
学习词语
污涩 wū sè指肮脏且不光滑的事物 。 提心吊胆 tí xīn diào dǎn 形容十分担
心或害怕。 怅然chàng rán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 蜷伏quán fú弯曲身体卧着。 惩戒chéng jiè通过处罚来警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公 开课课 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公 开课课 件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4、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
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 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公 开课课 件
畏罪潜逃 wèi zuì qián táo犯罪后害怕受 制裁而逃走。畏罪:犯了罪怕受制裁。
妄下断语 wàng xià duàn yǔ胡乱地说 出断定的话;随便地下结论。
虐待 nüè dài指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某 些人或某些事物 。
怂恿sǒng yǒng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悲 楚 bēi chǔ内心十分悲痛;悲哀痛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公 开课课 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公 开课课 件
7、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 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 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 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 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 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弥补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课件: 纪念白求恩

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 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
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 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课 件: 纪念白求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课 件: 纪念白求恩
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 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 景物的性质、特征、环境的色彩、布局等具体地描 绘出来。它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具体、形 象、生动地再现客观事物,给人以亲临其境的真实感。
抒情,即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和思想感 情.
说明即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 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把人物 的经历特点表述明白。
2、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
3、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 益求精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课 件: 纪念白求恩
议论文和记叙文 的区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课 件: 纪念白求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课 件: 纪念白求恩
第一段: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 事迹。 第二层: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 动。 第三层: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 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 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 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课 件: 纪念白求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课 件: 纪念白求恩
1、试找出每一节的重点
句,用“
”
划出,并用“这一节赞扬
了“
的
精神”的句式把它表达出
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课 件: 纪念白求恩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11《论语》十二章 公开课课件

《论语》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四书”。共二十篇。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关系。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第六章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分析文义
• 子曰:“学转而折不思则迷罔惑,思转而折不学则有殆害。”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课文探究
•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人 教 版 语 文 七年级 上册部 编版11 《论语 》十二 章 公 开 课课件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件公开课

字词学习
◆生难字
赫拉( hè )
●
粘住( zhān )
●
宙斯( zhòu )
●
庇护( bì )
●
学习指导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 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想与地位最高的神一比高低,非常的自负。
3.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 “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寓言
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 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 在彼,给人以启示。寓言一 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 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 的动植物或者其他事物。
伊索,公元前6 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 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 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 成为《伊索寓言》, 流传于世。《伊索 寓言》故事短小精 悍,描写形象生动, 语言简洁朴素,富 有幽默的特点。
中取得胜利。 ——英国散文作家 赫兹里特
3.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
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
的。
—— 老舍
4.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
自己。
—— 莎士比亚
苍蝇与蜜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 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 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 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 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对于许多人来说,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 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 想要摘下来吃,但又摘不到。看了 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 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 肯定是酸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7、散文诗两首》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诗两首》是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秋天的思念》和《金色花》。
这两篇散文诗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母爱的伟大。
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散文诗的魅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散文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散文诗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散文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散文诗的特点,深入体会课文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问答法、情景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散文诗的意境。
3.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诗的意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散文诗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诗的特点和作者情感。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公开课(讲解教学课件)

朋友是一首歌,总是在你忧伤的时候响起悠扬的音乐; 朋友是一盏灯,总是在你迷茫的时候照亮前行的路; 朋友是一本书,总是在你困惑的时候指引正确的方向。 人生在世,我们都离不开朋友。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 相处,才能使友谊长存呢?让我们先听一首《朋友》, 一起来参加今天的实践活动吧。
真题演练
陕西中考
请你参加以“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为主题的综合性 学习活动。(7分)
【活动一:签名之寓】请将下面的文字作为你的微信 签名,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1分)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活动二: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 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 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50字左右)(2分)
自我介绍时要做到:充满自信,声音响亮,目 光正视前方,适时扫视全场。语言简洁、清晰, 语速不快不慢,态度自然、亲切、随和。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展示成果 我
我叫袁诗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我喜欢看 书、画画。
我活泼、阳光、乐观。我很仰慕古人的才华,喜 欢文学。因此,在所有学科中,我最喜欢语文。
紧扣话题,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活动三:分享之思】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 下面的倡议书,与好友分享。(2分)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讲解教学课件
示例: 大家分享的多是娱乐内容,与家 庭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太少。为 了我们更好地成长,我发出如下 倡议: 1.少关注游戏娱乐,少追逐明星 八卦。 2.多分享学习经验,相互促进; 多分享幸福时光,常怀感恩之心。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峨眉山月歌》课件公开课

一课一练 :
(1)《峨眉山月歌》作品体裁是(七言绝句)。 (2)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
(3)描绘令诗人流连忘返的景色的诗句 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拓展积累
你还知道李白的其它写明月的诗句吗?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后两句诗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 04 什么样的情感?
诗句赏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诗句赏析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写的是一个旅途之夜。诗人乘着一 叶轻舟,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 就将要到达渝州。这时离故乡已经很远了, 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相思而不得见,诗人 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 下渝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
峨眉山月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赏析诗句。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体会作者 的感情。 2.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 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其诗大 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 布》《行路难》《蜀道难》《早发白 帝城》《赠汪伦》。
写作背景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 的一首写月诗。此诗写于他出蜀 远游,向三峡进发的路程中,他 怀着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 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作者 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 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 情绪。本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公开课课件

范文引路
人 教部编 版初中 语文七 年级上 册写作 《学会 记事》 公开课 课件
看着他们玩得正高兴,我脚都发痒了,但因为担 心露馅,只好坐在位置上埋头“休息”。
第二节上语文课,夏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同 学们也踊跃发言。平时我是个爱发言的人,一时 忘了自己“生病”,忍不住高高举起手来。当我 响亮地答对了问题时,老师不仅肯定我思维敏捷, 声音响亮,还当场对我大加表扬:“赵志达同学 今天身体不舒服,还这么积极地回答问题,我们 大家要好好地向他学习!”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2.新诗坚持反传统立场,这在很大 程度上 ,决定 了新诗 是一种 缺乏经 典意识 ,甚至 抵制经 典化的 特殊文 体。
•
8.关心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 科学技 术会给 人类与 社会发 展带来 好处。
•
9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 观察区 分开, 保证观 察活动 的真实 性。
•
10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 体构造 的精巧 与和谐 之美。
•
11.诗歌常常肩负社会责任,而新诗过 多承载 社会功 能会伤 及审美 意蕴, 也在一 定程度 上弱化 了新诗 的经典 意识。
目标导航
一、下面这段文字记事过于简单,读起来让人兴 味索然。请你帮助作者“添枝加叶”,把它写得 丰满、生动一些。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 伤,校服也磕破了。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 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写作要求: 扩写练习要保留语段的原意为原则,可以
从添加细节和融入情感两方面,适当地“添枝 加叶”尽量把事情写得丰满、生动一些。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5 诫子书》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语文《15 诫子书》优质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本文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深刻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劝勉之意,感受父子深情,同时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生僻字词的理解、句式的分析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困难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学会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父子深情,领悟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难点:分析文言文的句式结构,领悟作者的劝勉之意。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找生僻字词的含义,了解课文的大意。
2.合作探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景教学: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教学PPT: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
3.参考资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诸葛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智者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4寓言四则 第一课时公开课精品课件

课件PPT
结构图示
赫耳墨斯 雕像者
赫耳墨斯 问宙斯雕像
和雕像者 问赫拉雕像
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爱慕虚荣 适得其反
子
和 狮 子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课件PPT
看图复述故事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扬长避短
课件PPT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课件PPT
随堂测试
答案: 1.D C B A 2.“笑”揭示出他内心的骄傲,极其传神地表现了他轻 视别人的心理活动。
乌龟和老鹰 乌龟请求老鹰教他飞翔,老鹰劝告他,说他的 本性根本不适合飞翔。乌龟再三恳求,老鹰便把他 抓住,带到空中,然后扔下。乌龟摔倒石头上,摔 得粉碎。 寓意: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性,不可 违背规律。
课件PPT
结构图示
蚊子 狮子 蚊子 蜘蛛网
蚊子 宣战
得 和 (弱)飞 冲 战胜 (强)飞 粘 被吃 意 忘 狮子 骄者必败 形 吹喇叭,唱凯歌 被粘住,被消灭
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2. 寓言对雕像者的形象指惜墨如金,轻轻一句“假如 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的答语,却见其 情节波澜,就其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雕像者的答语,如烘云托月,造成文意的陡转,给人 以巨大反差,讽喻之意暗寓其中,是反衬手法的巧妙 运用。
课件PPT
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古希腊神话人物
课件PPT
资料链接
月神:
阿尔忒弥斯 赫拉
赫耳墨斯
宙斯
雅典娜
课件PPT
赫耳墨斯和 雕像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公开课课件

重音:特别需要强调的字、词、短语 (可重声音读也可轻音读)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认为哪些字 或词是需要特别强调的,为什么呢?你 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停连
停连,停指停顿,连指连接。有停但要连。 声音停止,但气息未停止
(停连常用在句首语气词、关联词等)
表达感情的方法: ①节奏 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 ②语气 语重心长 ③重音 ④停连
家风
诸葛亮,父母早逝。十四岁,分别母兄, 离开故乡琅琊,随叔父避难荆州,投奔刘表。 十七岁,叔父去世,孤苦伶仃。
定居隆中十年,半耕半读,自立谋生,同 时研读古籍,留意时政。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帮助其奠定三国 鼎立的基础。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 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终因积 劳成疾而去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 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 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立功立德为接世 言传身教续家风 身教在先言在后 君子之行济苍生
——读《诫子书》有感
作业:
写《诫子书》读后感 要求:
1.体裁,古体诗 2.提及家风 3.40字以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之课,他警告儿子( ), 我从(原文某句)看出。
(填空,2分钟思考时间,写在预学案空白处)
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成 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最终目 的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词来回答)
入情入境:“君子之行”
礼仪修养:身正,书正 艺术修养:文乐合一
表达感情的方法: ①节奏 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 ②语气 ③重音 ④停连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
正己教人《诫子书》
诸葛亮
学 朗读(音正声响)
习
目 标
解读(入文入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16课《诫子书》公开课课件

走近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 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 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是辅 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 及道德文章,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为后世 楷模。
译文: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 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 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 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 就。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新三国 诸葛亮 MV 诫子书\新三国 诸葛亮 MV 诫子书.f4v
读一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 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 亮54岁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 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流传 百世的《诫子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 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 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 青年积极进取。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精确翻译与理解文章,注意积累警句。 3、领会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拳拳亲情。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 不能陶冶性情。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2 纪念白求恩公开课精品课件

②那么,新时期,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学雷锋呢?
③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和单位对新时期学雷锋的认识还不很到位,行动 还不很自觉。有的把学雷锋当成阶段性任务,说什么“雷锋叔叔没户口,三 月回来四月走”,有的甚至认为雷锋精神与时代精神不合拍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
5.(教材变式题)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 所感动。(其中的“没有一个不”改为“所有人都”好吗?为什么?)
不好。双重否定排除了一切例外,语气极为肯定,强调说明白求恩在前线
工作的影响之深,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的无限崇敬、
10.这段文字用了对比写法,起什么作用? 通过对比更加突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从而有力地证 明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必要性。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 11.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温馨提示: 四种论证方法的判断依据及其作用
(二 ) 新时期的雷锋精神
①2012年,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近日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主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12 纪念白求恩
文体知识,议论文是通过讲道理、摆事实来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文 体。议论文的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议论 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回答“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 据是回答“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回答“怎样证明”的问题。 ◆主题解说,这篇纪念性文章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中国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
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 神所感动。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公开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思考、小组交流、集体总结归纳的方式从字里行间感受雨的四季的美。
教学重难点通读全文,概括作者笔下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关于雨的诗文。
小学时我们学过哪些?“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等等,刚刚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古往今来,雨在文人的笔下是充满灵性的和意趣的。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的散文《雨的四季》。
学生回忆并回答,回顾关于雨的诗文,进入充满诗意的情境。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关于雨的古诗文导入,联系旧知,进入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
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作者刘湛秋,是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抒情诗之王”。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设计意图:学生初步感知作者诗文具有抒情性的特点,有利于课文的品读。
接着检测预习生字词情况。
学生朗读时进行朗诵指导(重音、停连、节奏、语调等)。
配乐朗读。
背景音乐——班得瑞《春野》,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有自己的个性体验,自主选出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三个问题:问题1:本文和前面哪一课的结构相同?问题2: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各有特点,请从相应的段落中各找出两个词语来概括。
问题3:小组选择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如具体描写哪些景物,怎样描写的?并能够用喜欢的形式朗诵出来,展示画面的美。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问题1: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结构作对比,得出结论,都是总—分—总的结构。
问题2: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娇媚夏雨:热烈粗犷秋雨:端庄沉静冬雨:自然平静(学生总结,完成板书)问题3:推选四个小组分别描述四季的雨,并进行朗诵,用朗诵的方式展示画面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一.检查预习
• 1.同桌之间互读《观沧海》 和
•
《天净沙.秋思》,检查字词。
•
• 2.《观沧海》和《天净沙.秋思》
•
这两首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
(小组交流便利贴,互相补充)
•
2019/11/25
2
• 《观沧海》
• 汹涌的海水 • 高耸的山岛 • 丰茂的百草 • 丛生的树木 • 汹涌的波浪
•
2019/11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 勾画出(营造出)一幅————的画面(氛围, 意境),融合了(抒发了)诗人————情感。
《观沧海》通过对汹涌的海水,高耸的山岛,丰
茂的百草,丛生的树木,汹涌的波浪等景物的描写, 勾画出一幅壮丽辽阔宏伟的景象(意境),融合了
2019/11/25
壮丽
辽阔 宏伟
• 《天净沙.秋思》
• 枯藤 • 老树 • 昏鸦 • 古道 • 西风 • 瘦马 • 夕阳
苍凉 衰败 萧索
3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 的描写,勾画出(营造出)一幅——— —的画面(氛围,意境)。
《观沧海》通过对汹涌的海水,高耸的山 岛,丰茂的百草,丛生的树木,汹涌的波 浪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辽阔宏 伟的景象(意境)。
作者的昂扬奋发的精神和雄心壮志。
又用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
《天净沙.秋思》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的景物组合,营造出一种深秋苍凉幽静萧 索的氛围(意境),深切地表达了游子思乡愁绪。
2019/11/25
8
•
2019/11/25
9
2019/11/25
10
•
2019/11/25
11
• 丰茂的百草
辽阔 宏伟
• 丛生的树木
• 汹涌的波浪
昂扬奋发
的精神和 雄心壮志
• 《天净沙.秋思》
枯藤
• 老树
苍凉
• 昏鸦
幽静
• 古道
萧索
• 西风
• 瘦马
• 夕阳
思乡愁绪
2019/11/25
情——交——景
融
6
• 诗缘情而绮靡
•
—— 陆机的<文赋>
• • 凡景语,皆情语。
• •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
《天净沙.秋思》通过对枯藤老树昏鸦,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的意象组合,营造出一种 深秋苍凉幽静萧索的氛围(意境)。
2019/11/25
4
•
• 合作探究:同样是秋,为何在不同诗
•
人的笔下如此不同?请
•
结合两首诗具体分析.
2019/11/25
5
意象的组合构成一首诗的意境
• 《观沧海》
汹涌的海水
• 高耸的山岛 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