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与禅宗美学论文
儒释道论文
![儒释道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d2ae83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a.png)
儒释道论文第一篇:儒释道论文儒释道小论文儒释道是儒、佛、道三家的思想集萃。
这是一个广阔的名词,广阔到集纳了我们千年古国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的精粹。
这个名词所蕴含的深意和创建它们的经典人物的生平事迹,也远远不能由我们学习的几节课时间来阐述。
似乎儒学是胜出者,毕竟我们对儒学的熟悉程度也远远超出了其余两派。
而自孔子创立推广以来,儒学在中国几乎就没有失去过思想主流的地位,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幼童还是在田地里耕作的老农,谁都能淡然的吐出几句孔子的名篇。
课堂上,老师对孔子的生平做了详尽的讲评,他身世的传奇,他官场的失意,他一生的跌宕起伏……而关于孔子最后退隐的选择,老师让我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其实背井离乡也好,退隐官场也罢,我想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对自己的选择也是做了足够的思考,作为后人的我们并没有太多资格去评头论足,伟人的每一步影响都是深远的,结果也是无法预料的,谁也没法为他提供最好的路线。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也侧面说明孔子的一生都只是为追奉真理,只要他的思想得以传播,对于离乡,对于官场,我想他多半也是淡然了。
又有人说,孔子由于时代背景与封建思想的约束,儒学的道理已经无法与当今时代趋步了,很多道理也只能听一听,事实上已经失去了价值了。
可是,一个人穷尽其一生思考出的道理,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守着这方水土延绵传承了千年,怎能说失去了时代的价值了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些道理至今依旧在我们的课本上,熏陶着我们这一代一代。
历经千年而不灭的就是真理,而真理本身就有着无法估量的而价值。
其实对于孔子,也许他一生未尽如愿,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培养好自己国家的子民,甚至暮年还被迫离开故土,远赴他乡。
但这些也促使他的思想得以传播的更远。
无论如何,这样的一种思想文化被我们这个有着亿万人民的民族吸收融入了骨髓和灵魂,并继承传播了千年,我想,这就是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功了吧。
第二篇:儒释道苏轼思想中的儒释道哲学【前言】“儒释道”一词是为古代中国最早的世界文化视野范围观,滥觞于南梁,在元明清时期发扬,作为中国官方意识形态存在的儒教,世界三道宗教之一的佛教和东周时期黄老道神仙家演变创立的道教三教合一,体现了中华文化圈与印度文化圈的初次融合。
儒家道家与禅宗美学论文
![儒家道家与禅宗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f38b0503d8ce2f00662387.png)
儒家,道家与禅宗美学论文中国古典美学思想源远流长,儒道互补,庄禅相通,三者共同构成了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艺术精髓。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儒家美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流派,它与道家美学、楚骚美学和禅宗美学构成中国美学史上的四大思潮。
儒家历来把“诗”、“乐”、“艺”看作“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重要手段,看成实现仁学、安邦定国的必由之道。
因此,美学(诗论、乐论、文心、艺境)在儒家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对儒家美学思想的持征和演变作一番整体性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儒家学说的整体思想,也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文化的根本特征。
从儒家美学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厚意韵。
孔子是儒家美学的创始人,他继承和发挥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乐传统、以“仁学”作为分析和解决美和艺术的根本立场,为儒家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正是根据这个基本观点解决他的一系列重要的美学命题的。
首先,孔子把“诗”、“乐”、“艺”看成是实现“仁”的一种手段。
其次,孔子很重视艺术的美与善的统一。
再次,孔子还把美善统一的要求运用于人格修养,强调文质统一,提出了著名的“文质彬彬”说。
孔子的美学思想受其恢复周礼的最终目的的制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且过多地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强调美统一于善,但孔子对美善统一的艺术基本原则的阐述以及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美学命题,为儒家美学建构了基本的理论框架,从根本上规定了儒家美学的基本特征的形成。
孟子和荀子作为孔子美学在先秦的最重要的继承人,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对孔子的学说作了发展。
孟子和荀子虽然都继承仁学、都主张推行“礼”。
都强调实行仁义,都是儒家美学的杰出代表,但他们的观点有重大区别,发展方向大相径庭:孟更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荀则更重视天人关系;孟持“性善”说,所关心的主题是人格修养,荀主“性恶”论,所兴趣的主题是实用功利;孟发展了孔子关于人格的思想,荀则发展了孔子关于人的自然本性的观点。
在美学思想方面,孟子更多的是以先天的道德规范去改造和制约人的感性欲望,使美服从于善;荀子则更多的是以现实的人间规则去同化和统一人的功利欲望,想以善来兼容美。
辩证的看待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作文
![辩证的看待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75939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e.png)
辩证的看待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首先,我们来看看儒家。
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强调做一个有修养、有教养的好人。
这些道理都说得好有道理!比如说,要对别人有爱心和善意,这样别人也会对你好;要尊重长辈,对长辈礼貌用语,不能随便乱叫;还要诚实守信,说到做到,不能撒谎。
可见儒家的思想教导我们怎么做一个品德高尚、值得别人尊重的人。
可是,儒家有时候也有一些小小的不足。
比如它过于拘泥于一些繁文缛节,有些规矩看着有点啰嗦。
再比如,它对社会地位的高低非常看重,觉得君王和臣子、父母和儿女,不能混为一谈。
这样未免有点不太公平哦。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道家。
道家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比如说,既然大自然本来就有四季轮换,我们就要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活;天气转冷了,我们就添件衣服御寒,而不是去逆天而为。
这种思想让我们学会了顺其自然,而不是勉强改变。
可是道家的思想有时候也容易被人曲解。
有些人就误认为"道法自然"就是什么事情都不用努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就行了。
显然这是对道家思想的一种曲解和歪曲。
道家其实并不是鼓励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干,而是希望我们做事要随机应变,不要勉强违背自然规律。
所以,我个人觉得儒家和道家思想都有长处,也都有一些小小的不足。
我们要取长补短,学习儒家注重修身养性、遵循礼仪的好品质;同时也要学习道家顺其自然、随机应变的智慧。
只有把两家的长处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生活有道的好孩子。
好了,作文就写到这里,谢谢大家!篇2【辩证的看待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作文】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一些看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儒家思想。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主要强调"仁、义、礼、智、信"。
儒家认为,人要先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对于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道家儒家思想作文
![道家儒家思想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c7e469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6.png)
道家儒家思想作文咱老祖宗留下的宝贝里,道家和儒家那可真是两颗超级闪亮的星星。
这两家思想啊,就像两个性格不太一样的智慧老友,在咱们的生活里“唠嗑”,给咱不少启发呢。
先说说道家。
道家就像是那个住在深山里的逍遥大侠,主张顺应自然,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
道家觉得,这世界啊,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就像四季更替、花开花落一样,咱人呢,别老想着去强行改变啥,顺着这个规律走就对了。
你看那老子说的“无为而治”,可不是啥都不干,而是别做那些违背自然的事儿。
就好比现在好多人,天天忙得像个陀螺,拼命想赚钱,想出名,结果把自己累得够呛,身体也垮了,心情也糟了。
要是学学道家的思想,偶尔放下那些功名利禄的追逐,去大自然里走走,看看山水,感受一下清风拂面,说不定就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我有个朋友,以前就是个工作狂。
一天到晚就盯着业绩,整个人紧绷得像根弦。
有一次他去山里旅游,看到那些树木花草,没人管它们,可它们长得那叫一个生机勃勃。
他突然就悟了,回来后就调整了自己的工作节奏,不再一味地强求,反而工作效率提高了,整个人也轻松快乐了许多。
这就是道家思想的魔力,它让你知道,有时候放手,顺着自然的大流,反而能收获更多。
再聊聊儒家。
儒家就像那个严肃又和蔼的老夫子,特别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规范。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那可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啊。
在儒家看来,人是社会的动物,咱得和别人好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比如说这个“仁”,就是要有一颗善良、包容的心。
你要是对别人都充满恶意,那这个社会还能和谐吗?还有“礼”,这可不是说那些繁文缛节,而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态度。
见面问个好,说话客客气气的,这能让大家的相处都很舒服。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长辈就经常用儒家的思想教育我。
吃饭的时候不能大声喧哗,要先让长辈动筷子,这就是一种“礼”的体现。
在学校里呢,老师也会教导我们要诚实守信,这就是“信”。
儒家思想就像一个无形的网,把大家联系在一起,让社会变得有序而温暖。
关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作文
![关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8961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5.png)
关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作文关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作文,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和阐述。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和内容举例:标题:《儒家与道家:互补共生的人生哲学》【开头段落】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儒家与道家犹如两颗璀璨明珠,各自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并共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儒家以积极入世、仁义礼智为核心价值,倡导人应通过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和谐;而道家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内在的宁静与超越,追求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
【儒家思想篇】儒家学说由孔子创立,其核心在于“仁爱”与“礼制”,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律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
儒家注重伦理秩序和社会责任,倡导通过教育和德政来引导民众向善,进而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道家思想篇】相对而言,道家由老子和庄子发扬光大,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在道家看来,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规律,人应当效仿天地之道,顺应自然,减少人为的干预和束缚,从而达到心灵自由和生命逍遥的境地。
道家对于个人精神层面的超脱与回归本真的追求,给予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深层智慧与平衡之道。
【互补融合篇】儒家与道家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经纬。
在现实生活中,儒家教诲我们如何尽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道家则提醒我们要懂得适时退守、知足常乐、顺应天命。
两者结合,既赋予了个体进取的动力,又提供了调节身心、寻求内心平静的方法。
【结尾段落】综上所述,儒家与道家并非互斥,而是构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体两面。
它们在不同层面上指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处世态度,共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也为后世提供了应对各种人生挑战的思想武器。
在现代社会,继承和发扬儒家的积极入世与道家的顺其自然,有助于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一种动态平衡,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共存。
以上只是一个大概的写作思路,具体的作文可以依据这个结构深入展开论述,引用具体事例和名言警句来支撑论点,使文章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生动实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论文1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论文1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dcf8ad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f.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论文1500字儒释道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和精髓。
儒释道作为一种文化命脉和精神基因,早已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
可以这样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
但是由于儒家长期被封建统治者尊奉为正统这一事实,一部分学者常常只强调以儒家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而忽视或轻视佛道二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巨大作用。
这种观点,过分偏重于中国文化中的政治制度和宗法伦理层面,并把其他层面的文化现象也都纳入到政治和伦理的框架中去考察和理解。
这就把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中国文化描绘得单调枯燥、死气沉沉的模样了,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所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考察中国文化,撇开佛道二家是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彩样式和丰富内容的,更是无法全面深刻把握中国文化的真正精神的。
我们应该看到,儒释道三家在长期的争合间,这三个文化流派相辅相成,相互吸纳与借鉴,呈多元互补的态势,是人类多元文化并存的一个楷模。
儒教最主要的是一个字:“伦”,也就是伦常。
封建社会由于人们所处社会地位和阶级的不同,每个人都应各安其位。
儒家认为天下一盘棋,上天把你摆放在哪里,赋予你什么权力、职责、义务,那么你就遵守履行属于你的责权义,你就要乐天知命,这其实就是最早的“螺丝钉理论”。
道家的核心是“命”,既是生命的“命”,也是修炼的“命”---是意义完整的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机器,有这样的“命”或人生,你这个人才算是活得有价值,你要修一个好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健康的人生,那才过得有价值。
老子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是他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道德经》的每一句话都是“蜂王浆”。
标准的论文范文
![标准的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8a7f106137ee06eef9185e.png)
标准的论文范文范文一:浅谈花鸟画的生命精神一、中国美学基本观点——“生命即美”中国美学思想有六大思潮,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楚骚美学、玄学美学、禅宗美学和明清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自然人性论美学。
”六大思潮虽然具有不同的内在特征和形态,但是它们却一脉相承地贯穿了“生命即美”的共同思想,蕴涵着深刻的人性内容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具有深邃的生命意味,这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共同本质。
因此,中国古典美学也是富于生命精神的美学,中国有着悠久的不断沉淀生命美学的历史。
儒家以“仁”为本;道家崇尚“自然”;楚骚“发愤以抒情”,追求“惊采绝艳”的感官之美;玄学以玄远超脱的态度追求绝对自由:禅宗强调“自性”;自然人性论倡导“童心”、“主性情”等观点。
容易看出,这些古典美学的思想沉淀都是以“生命即美”为内蕴的。
中国花鸟画不以再现自然对象的外形为目的,而以把握对象的内在生命为主旨,所以它不叫静物而叫“写生”或“传神”。
“写生”和“传神”是对花鸟的生命和精神的明确追求。
一幅花鸟画作品的诞生,意味着作者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生命。
这个艺术生命在传达着自然生命信息的同时,也必然传达着作者的自我生命信息。
在自然界,自然生命个体的勃勃生机和自然生命流的生生不息显现着无限的自然生命力信息。
在人与自然之间所进行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这些自然生命力信息始终激发、唤起人自身的自然生命力,并为人的精神生命提供不尽的养料。
中国花鸟画在其发展进程中不断推出新的艺术生命,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生命,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是一个互相区别而又互相联系的动态过程。
二、中国花鸟画的生命流变在我国造型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器物中就出现鱼虫鸟兽及花叶纹样。
商周的青铜器以及玉石雕刻花纹,有龙凤鱼蝉等图案。
从战国到魏晋,动植物的形象更多地应用于装饰,如帛画中的龙凤异兽,画像石及墓室壁画中的龙虎朱雀、祥瑞珍奇,漆器中的鸟兽纹样。
石窟壁画中莲花蔓草,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特别是鞍马在表现战争、出行、狩猎等题材时更有精彩的刻画。
儒道禅审美意识
![儒道禅审美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8a9b692e915f804d2b16c15a.png)
整个东方世界,以中国、印度的文化为代表,显示着与西方不同的特色。
由于印度的佛学具有独自的古老思辨形态,并且印度的美学学科基本上统驭在佛教的影响之下,其思维方式就与西方基督教及西方的推理方式甚为接近。
而真正体现东方意识的审美追求和思维特色的,是在中国保存下来的儒、道、禅学传统及其融聚生成的新学。
儒、道、禅从生成到融合,就是这种东方审美意识演化的本质反映。
如果以此为考察东方审美文化的坐标,足可把捉到东方审美意识的某种实质与历史特点。
(一)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审美追求,体现了早期人类审美愿望和理想,它与西方同时期的审美意识形态基本是一致的,但由于地域、气候及自然地理条件诸制约因素的不同,在以后中国渐渐趋向于封闭式的道德和宗法观念。
这种趋向对于原始宗教向现实生活的渗透形成某种消解,以致到奴隶社会时期,中国人开始围绕着社会性的道德与政治来表现审美内容。
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和墓葬品的绘制;先秦文学作品(比如《诗经》中部分描述周朝宗族历史的诗歌)即反映了这点。
可以说,此一时期的审美意识追求尚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中,并无系统的独特表征。
直到儒学与道学创立并深入影响社会之后,才算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审美意识与经验形态。
作为中国美学的主流形态,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在封建社会几千年间其基本特征一直没有大的改变。
概括言之,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一直执着于自身鲜明的审美追求。
儒家从心灵对现实的清醒意识出发,在审美追求上把调节人心与自然、与社会的统一作为鹄的;道家美学则从自然主义的反意识、反道德途径出发,追求人与宇宙浑然如一的境界。
二者都把审美连接到人的生存性态上。
这与西方社会在理性意识支配下疏离自然和谋求功利性自我解脱不同,它是一种体现了主体心性智慧的向往。
对于古代人而言,它是中国人得以长久保持旺盛生命力并致力于文明创造的重要保证。
对于当代而言,它又是我们得以发展健康的世界文化的重要基础和起点。
(二)对于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现今形成的认识还多有疏漏。
道家的审美理念研究论文[5篇范文]
![道家的审美理念研究论文[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ff09e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3.png)
道家的审美理念研究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道家的审美理念研究论文道家的审美理念——外部的和谐和审美者内心审美观的统一设计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只不过表达方式与纯粹的文学表达不同。
根据工业设计师VictorPapanek的定义,设计是为构建有意义的秩序而付出的有意识的直觉上的努力。
传统文化审美观的传承性,对今天的设计创新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所以探讨道家的独特的审美理念在今天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干之一,其追求的审美理念与儒家、墨家等具有显著的不同。
儒家的人生观强调“内圣外王”,强调人一生对“仁”和“善”的追求。
表现在艺术审美上,就强调艺术“美”与伦理”善”的统一,认为凡是“仁”的就是“善”的,就是“美”的。
所以其艺术审美带有强烈的伦理色彩。
这种艺术审美的积极意义在于,客体的美学意义以主体的价值判定为标准,符合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价值原则,对农耕文明社会结构的稳定以及人与人和谐相处提供了参照标准和尺度。
但是其消极意义在于,艺术美的客观性往往要让位于伦理的审美尺度,使得主体对美的追求领域的拓展受到限制。
而且这种伦理审美的价值判定忽视了主体对自然美的审视,影响了主体对自然美和生态美的追求。
同时,这种以“仁”和“善”的审美尺度使得这种审美风格表现为“群体性”的特征,而忽视了个体对美的领悟和体验。
墨家是劳动者和手工业者的代表,他们认为“形劳天下”、“以自苦为极”(《庄子天下》)者为“大圣”。
在修为之道上鼓吹“兼爱”,认为“爱无差等”,爱不分远近亲疏。
认为“兼相爱”与“交相利”是紧密相连的,强调在行动上、物质上利人。
并认为“交相利”是实现“兼相爱”道德理想的行为准则。
表现在审美理念上,主张朴素美与平和之美,对代表权力和张扬的绚丽美则持不赞成态度。
道家追求的这种理想人格表现在审美理念上,主要有以下特点:其一,审美的出发点是“道法自然”。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写一篇结合道家儒家佛家认识和思考的作文
![写一篇结合道家儒家佛家认识和思考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8d49b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4.png)
写一篇结合道家儒家佛家认识和思考的作文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如同迷路的孩子,四处寻找着指引方向的灯塔。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星空中,儒家、道家和佛家就像三颗耀眼的星辰,各自闪耀着独特的智慧光芒,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儒家,就像是一位严谨的老师,教导我们要积极入世,承担社会责任,追求道德的完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为我们设定的宏伟目标。
它告诉我们,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修养,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想起我的高中班主任,那就是一位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他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陪伴我们早读。
他对我们的学业要求严格,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求我们掌握得扎实透彻。
他常说:“你们现在努力学习,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家长,而是为了将来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他的督促下,我们班的学习氛围格外浓厚,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将来能够有所作为。
他不仅关注我们的学业,还注重培养我们的品德。
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家里突遭变故,经济上出现了困难。
班主任知道后,不仅自己慷慨解囊,还组织全班同学捐款相助。
他说:“同窗之间,当守望相助,这是做人的基本道义。
”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关爱他人,什么是社会责任。
道家呢,则像是一位洒脱的隐士,告诉我们要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刻意。
“无为而治”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不过分干预。
有一次我去爬山,本想着一口气冲到山顶,证明自己的体力和毅力。
可是爬了没多久,就累得气喘吁吁。
这时候,我看到旁边一位老者,他不紧不慢,步伐轻盈,脸上带着悠然自得的神情。
我好奇地问他:“大爷,您怎么看起来一点都不累啊?”他笑着说:“小伙子,爬山不能急,要顺应自己的节奏,感受山的气息,与自然融为一体。
”我听了他的话,试着放慢脚步,调整呼吸,不再去想一定要爬到山顶,而是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微风的吹拂,聆听鸟儿的鸣叫。
没想到,这样一来,我反而轻松了许多,最终也顺利地到达了山顶。
关于儒道碰撞的作文
![关于儒道碰撞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14f4c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c.png)
关于儒道碰撞的作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中国的道教、泊来的佛教(后演化成中国式佛教)为基础的、反映民族特征与风貌的文化。
经千年比较与融合形成独特之文化。
适值今日,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考察时,绝不可忽视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作用的各种思想、学派之间的对立、渗透、排斥、融合。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可囊括整部中华文明史。
儒道两家前后都形成于春秋末期。
从两家形成之初即矛盾斗争又相互融合。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发展至庄周等人时,始蔚大观,从而成为先秦时期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派之一。
这时,一方面是各学派内部的大分化,如《韩非子?显学篇))中说的:“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
”《庄子?天下篇》谈到当时的道家,也有“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周”三家之别。
此外,法家有齐法家和三晋法家之分,名家有惠施和公孙龙等等。
然而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股各学派(主要是儒道法三家)相互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
在今传《管子》一书中,我们可以找到战国中后期各学派相互融合的各类代表作。
其中既有以儒为主,儒道、儒法融合的作品;也有以道为主,道儒、道法融合的作品:以及以法为主,法儒、法道融合的作品。
在荀子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以儒为主,融合法、道、兼采名、墨的倾向。
在韩非的思想中,以法为主,融合道家的特点也是明显的。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至东晋南北朝时开始在社会上,特别在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后秦的首都长安(今西安),以鸠摩罗什为首的译经场,形成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翻译佛教经典的高潮。
此时南北高僧居士辈出,终于使佛教成为足以与儒道相鼎立的一种理论势力,且透露出压倒儒道的趋势。
自东汉末至三国时期,虽说也已翻译了一些佛教经典,但大多是依傍道家思想和比附中国传统的固有名词概念,即使用所谓“格义”的方法,这也还不能使人们真正了解佛教的理论精神之所在。
因此,不少人主张译经当“以不闲方言,求识辞趣”为上,又在玄学方法论的影响下,竭力提倡对佛经精神的了解,也必须以“得意”为宗旨。
2021儒道两家的文化及其美学思想范文3
![2021儒道两家的文化及其美学思想范文3](https://img.taocdn.com/s3/m/23a332ee844769eae109ed57.png)
2021儒道两家的文化及其美学思想范文 摘要: 人类不断对审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考,由此发展出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不仅包括对自然、哲学规律的探讨,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美学是一个民族审美素养的体现,也是对个人志趣的体现。
儒家文化以“里仁为美”,其美学思想可分为艺术美、社会关系美、自然美三种类型;道家文化以“大道至上”为审美核心,蕴含着追求虚实结合、简淡至真的审美理想。
关键词: 传统文化;儒家; 道家; 美学; 一、美与美学 甲骨文中的“美”字由上半部分的“羊”和下半部分正立的“大”字组成。
有人将其解释成“羊大为美”。
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云:“美,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
美与善同意。
”这是一种基于实用目的的对美的认知。
也有人将“美”解释为“羊人为美”,认为“美”看起来像一个人头上戴了羊角,如同古代的人戴着羊角乞求风调雨顺。
不论“羊大为美”还是“羊人为美”,都是出于实用目的的对美的认知,因此,审美的发生事实上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到非实用、从功利到非功利、从粗到精、从物质到精神的过程。
从美的出现到美学学科的诞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在18世纪“美学之父”鲍姆嘉通提出美学概念之前,人类在“知”方面有关于理性的逻辑学,在“意”方面有关于道德活动的伦理学,但没有在“情”方面研究人类的感性与情感的学科。
在美学出现之后,人类的知识体系才出现了“知”“情”“意”的结合。
美学发展到今天,大致形成了自然美、社会美、人格美、艺术美及科技美等类型。
美学的发展使人们在追求理性的浪潮中开始关注感性,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人们不再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儒家文化及其美学思想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圣人”,这与他治世的理想、实践以及对人类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密切相关。
他抱定匡正人心与救世的志向,是一个有爱、有情怀的审美人。
据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的统计,“美”字在儒家文化的经典《论语》中一共出现过14次,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
道家儒家思想作文
![道家儒家思想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a9e97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86.png)
道家儒家思想作文在咱们中国的思想大花园里,道家和儒家就像两朵超级耀眼的奇葩,各有各的妙处,各散发着独特的芬芳。
再看看儒家,儒家就像那个严肃又热心的老夫子,穿着长袍,摇着扇子,到处给人讲着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
儒家强调“仁、义、礼、智、信”,这就像是给人们打造了一套行为准则的豪华套餐。
“仁”就是要善良、有爱心,看到别人有困难,要像超级英雄一样伸出援手。
“义”呢,就是要有正义感,不能做那些见利忘义的事儿。
“礼”可讲究了,从怎么跟人打招呼,到大型祭祀活动的仪式,都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就像给社会这个大舞台制定了一本详细的剧本。
“智”当然就是要有智慧啦,要好好学习,增长自己的见识。
“信”就是讲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那就是板上钉钉,一定要做到。
儒家就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家长,苦口婆心地告诉大家怎么才能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样大家才能和睦相处,社会才能井井有条。
在生活里,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就像两个好朋友,时不时地给我们出出主意。
比如说,你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压力,感觉自己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这时候,道家思想就会跳出来说:“你看你,把自己逼得这么紧干嘛呢?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适当放松一下,就像大自然里的万物一样,有张有弛嘛。
”然后你可能会觉得,对啊,我不能这么拼命,得给自己喘口气的机会。
但是呢,如果你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因为一点小利益就想欺骗朋友,儒家思想就会在你耳边大喊:“你可不能这么做啊!‘信’可是很重要的,要是你不讲信用,以后谁还愿意跟你做朋友呢?”你一听,立马就会觉得很羞愧,然后老老实实地遵守承诺。
这道家和儒家啊,虽然有时候看起来观点不太一样,但其实它们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两极,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咱们中国人独特的思想世界。
它们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了几千年,到现在还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就像两位永远不会过时的思想大师,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告诉我们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初中文艺美学论文禅宗的美学智慧__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
![初中文艺美学论文禅宗的美学智慧__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1c7a02076eeaeaad0f33028.png)
禅宗的美学智慧——中国美学传统与西方现象学美学研究禅宗美学,学术界关注的往往是它的作为“文献”所呈现的种种问题,而并非它的作为“文本”所蕴含的特殊意义。
事实上,就中国美学的研究而言,考察禅宗美学“说了什么”以及它所带来的特定的“追问内容”(庄子所谓“圣王之迹”)固然重要,但是考察禅宗美学“怎么说”以及它所带来的特定的“追问方式”(庄子所谓“圣王之所以迹”)或许更为重要。
因为,在人类美学思想的长河中,前者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然而后者却永远不会消失,而且会随着后人的不断光顾而展现出无限的对话天地、无限的思想空间。
本文所说的“禅宗的美学智慧”,正是指的后者。
那么,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学所带来的新的美学智慧是什么?禅宗美学为中国美学所带来的新的美学智慧的贡献与不足又是什么?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一中国的美学智慧诞生于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宗美学的问世,则标志着它的最终走向成熟。
之所以如此,无疑与禅宗美学所带来的新的美学智慧密切相关。
这个新的美学智慧,可以具体地概括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从庄子的天地—郭象的自然—禅宗的境界;其二,是从庄子的以道观之(望)—郭象的以物观物(看)—禅宗的万法自现(见)。
从庄子的天地—郭象的自然—禅宗的境界,体现了中国美学的外在世界的转换。
在庄子,美学的外在世界只可以称之为:天地自然。
显然,这仍旧是一种人为选择之后的外在世界,一种亟待消解的对象。
对此,郭象就批评说:“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而郭象所转而提出的个别之物则完全是“块然而自生”,既“非我生”又“无所出”,其背后不存在什么外在的力量,而且,这个别之物又“独化而相因”,“对生”、“互一”、“自因”、“自本”、“自得”、“自在”、“自化”、“自是”。
所以,有学者甚至称郭象为“彻底的自然主义”,换言之,也可以把郭象称之为“彻底的现象主义”。
“游于变化之涂,放于日新之流”(郭象语),现象即本质,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大概就是郭象美学的核心。
儒道释美学思想传统艺术论文【论文】
![儒道释美学思想传统艺术论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72ec2cd15abe23492f4de3.png)
儒道释美学思想传统艺术论文一、儒家美学思想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意识形态——儒家,是由孔子开创的。
儒家推崇伦理化的自然,通过自然的人化,把宇宙纳入人心,使自然物象得以人格化、情感化、伦理化,并强调个体内在伦理道德的充实性,从而达到精神的无限扩张和升华,由此确立美。
而儒家的美学思想则是由“道”来实现的,此处的道体现为人道。
孔子强调遵从“天命”,从而引申出儒家的“人道”。
中国古代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道、人道以及天道人道的相应、相和、相融、相统一的天人合一之“道”。
“天人合一”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典美学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精神就是在宇宙中、自然界、社会中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道”在儒家思想中通过人际关系的转化,就体现为“人道”,而“人道”在儒家学说中则表现为礼、表现为仁。
“仁”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是要求把遵循等级制度的“礼”作为世人的内心自觉要求,即所谓“克己复礼为仁”。
“仁”突出表现了个体内心的精神力量,突出了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里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仁”在上述中表现为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而仁学衍生到美学中则表现为个人崇尚的内在美和精神美。
仁或不仁,由个人的主观愿望和主观修养决定。
孟子在孔子哲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他的仁学思想体系,孟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之意,即仁者爱人。
孟子认为仁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仁,即是人心也”。
人要想提高自身修养应从内心“诚信”做起,自觉扩展爱心,达到“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的境界。
因此儒家美学提倡美与善的统一,提倡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儒家学说强调艺术作品要体现礼义之道,这一点在孔子对艺术的社会功用的论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论语•阳货》中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关于儒家和道家的800字作文
![关于儒家和道家的8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7f5d8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d.png)
关于儒家和道家的800字作文英文回答:The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re two major schools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that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Confucianism, founded by Confucius, emphasizes on the importance of moral values, social harmony, and filial piety. On the other hand, Taoism, founded by Laozi,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Tao, which means "the way" or "the path" and advocates for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embracing simplicity.Confucianism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s such a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and propriety. It teaches individuals to prioritize the welfare of others and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For example, Confucius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filial piety, which is the respect and obedience towards one's parents and elders. This value is deeply ingrained in theChinese culture and is seen as a fundamental virtue.Taoism, on the other hand, encourages individuals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to embrace the natural flow of life. It promotes the idea of Wu Wei, which means "non-action" or "effortless action". Taoists believe that by aligning oneself with the natural order of the universe, one can achieve inner peace and harmony. For example, Taoists often use the metaphor of water to explain their philosophy. Water is flexible and adapts to its surroundings, yet it is also powerful enough to shape mountains and erode rocks. Similarly, Taoists believe that by being flexible and adaptable, one can overcome obstacles and achieve success.In terms of societal impact, Confucianism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centuries. It has shaped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Chinese society, with an emphasis on respect for authority and elders. Confucianism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system, which was used to select government officials based on theirknowledge of Confucian texts. This system ensured that individuals with moral virtues and intellectualcapabilities were appointed to important positions in the government.Taoism, on the other hand, has had a moreindividualistic and spiritual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It has influenced various aspects of Chinese culture,including art, literature, and medicine. Taoist principles of balance and harmony can be see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where the use of negative space and minimalism create a sense of tranquility. Taoist ideas also influenc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ere the concept of Yin and Yang i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balance of energies in the body.中文回答: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流派,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写道家与儒家的作文
![写道家与儒家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3f21c6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7.png)
写道家与儒家的作文
道家与儒家,聊聊两种哲学智慧。
说起道家,那可真是个“逍遥自在”的流派啊!他们追求那种“无为而治”的生活态度,就像山里的小溪,静静地流淌,啥也不争,啥也不抢,但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道家的人觉得,跟自然和谐共处才是正道,心里头得平静、得自由。
再来说说儒家吧,他们可不一样了!儒家特别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觉得“仁爱”和“礼义”是做人的根本。
他们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要先把自己修好,然后再去管家里的事,再去为国家出力,最后让天下都太平。
儒家的人觉得,个人的修养和道德观念特别重要,得教育好后代,才能传承这些美德。
道家和儒家虽然观点不同,但都挺有智慧的。
道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儒家则关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两大流派在咱们中华文明里可是如影随形,有时候互相影响,有时候又各自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里,道家和儒家就像两条大河,有时候汇聚在一起,有时候又分开流淌。
它们在不同的时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共同推动了咱们中华文明的发展。
现在虽然时代变了,但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依然很有价值,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人生指导和精神支持。
关于儒家和道家的800字作文
![关于儒家和道家的8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c43f8e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3.png)
关于儒家和道家的800字作文英文回答: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re two major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 in ancient China. Confucianism,founded by Confuciu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order, filial pie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virtue. Taoism, founded by Laozi, focuses on living in harmony with the Dao, or the Way, and embracing the natural flow of life. Both tradition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Chinese culture and continue to influence people's lives today.Confucianism places great importance on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hierarchical structures. It promotes the idea of the Five Relationships, which incl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ler and subject, father and son, husband and wife, elder and younger brother, and friend and friend. These relationships are based on mutual respect, obedience, and proper behavior. For example, in a Confucian society, children are expected to show filial piety andrespect towards their parents, while parents are responsible for taking care of their children and providing them with guidance.Taoism, on the other hand, encourages individuals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to follow the natural flow of life. It emphasizes the concept of wu wei, which means "non-action" or "effortless action." This does not mean being lazy or inactive, but rather going with the flow and not forcing things. For example, a Taoist might approach a difficult situation by accepting it and adapting to it, rather than trying to control or change it. This philosophy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the idea of "going with the flow" or "letting things be."While Confucianism focuses on social order and moral values, Taoism emphasizes individual freedom and spontaneity. Confucianism i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life and how to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ety, while Taoism i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spiritual and mystical aspects of life. Both traditions offer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how to live a good life and findhappiness.中文回答: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的两大哲学和宗教传统。
道家与儒家作文
![道家与儒家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b567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e.png)
道家与儒家作文嗯...说起道家和儒家呀,哇,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呢!我在这写作的行当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了,对这两家的思想也算是有那么一丁点儿自己的小感悟吧。
咱先说道家哈。
道家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超凡脱俗的隐士,住在深山老林里,每天看着云卷云舒,哼!那境界,那叫一个高啊。
我记得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这话说得玄乎着呢。
我刚接触的时候,脑袋都大了,就像一团乱麻似的。
我当时就想,这啥意思呀?这道到底能不能说清楚嘛?后来慢慢琢磨,好像有点感觉了,这“道”啊,就像是一种隐藏在万事万物背后的规律,就像我写文章也有自己的小规律一样,嗯,大概是这样吧,不过也可能我理解得还不够透彻,谁知道呢?道家还有那种追求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我就想啊,要是在生活里真能做到这样,那得多自在啊。
就像我有时候写文章卡壳了,越想写好就越写不出来,这时候要是能有点道家的“无为”思想,说不定就豁然开朗了。
我听说啊,在古代有好多文人雅士都受道家思想影响呢。
像那个谁,哦对,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哇,这多有道家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劲儿啊。
再说说儒家。
儒家就像是一个严谨的老夫子,整天正儿八经地给你讲礼义廉耻啥的。
孔子那可是儒家的大拿呀,他周游列国,到处传播自己的思想。
儒家讲究的是积极入世,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年轻的时候,对儒家的这种思想那是充满了敬仰啊,觉得这才是大丈夫该做的事儿。
我就想着我写文章也要像儒家一样,充满正能量,给人积极向上的引导。
可是呢,我在这个过程中也犯了不少错。
我曾经为了体现儒家的那种积极,写文章的时候就特别刻意,结果文章读起来特别生硬,就像个木头人似的,没有一点灵气。
唉,这可把我懊恼坏了。
后来我就慢慢明白,儒家的积极入世也不是让你这么死板地去做的,也要讲究个度嘛。
儒家的礼义道德也很重要。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要是大家都不讲礼义,那可就乱套了。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文学聚会,有个年轻的写手,特别没礼貌,对前辈那是爱答不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90343 鄞佳
修《儒家、道家与禅宗美学》有感
——从儒释道美学分析三者的哲学主张
说起来也是一种缘分,让我有机会修《儒家、道家与禅宗美学》这门课。
也正因为这短短的三节课,我开始学会用科学辩证的眼光,更加全面地看待中国古代儒释道三者,开始明白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它们的确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啊!
虽匹夫匹妇,胸中有全经。
美学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以前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中华民族的美学则主要体现在儒释道文化的审美上,换一种说法,这三家思想即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无轨之道。
直到今天,无论是中庸的民族性格,还是逍遥的人生追求,亦或是慈悲的大国胸怀,举国上下无不透漏着儒释道三家的精神及追求。
它们不是封建糟粕。
有的人不以为然,其实儒释道三者的本质都是追求自由和谐,追求人生真理的哲学,尽管时代对它们做了种种的包装和误读来迎合时代需要,可他们教义里所包含的真理才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真正的财富。
就美学来说,儒家认为真善美应该统一,而且本来就是统一的。
他们感叹天地力量的浩瀚无穷,真善美的统一是一种存乎天地的真理,我们将真善美统一起来只是在顺应天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儒家的宗旨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它的美学观也可以看作是普通人的美学观。
从这点来看,儒家的哲学便是给普通人量身定做的,是一种让普通人一步步成长为圣人的哲学经典。
相反,道家和禅宗的哲学主张则更像是高悬于塔顶的指路灯,它们不跟你说怎样一步步成为圣人,而是直接跟你说圣人就是这样子的,它们不像儒家哲学,提出方法手把手地教你,相反,它们直接提出了目的与要求,做到了,你就是圣人了。
这点从道家禅宗的美学观也可见一斑。
就拿道家来说,他们认为一切秩序都是从自我发展出来的,主观世界左右着人们的视界。
因此,美与丑没有绝对的标准,亦有人称之为心之迷惑所致,这种唯心的说法正好印证了道教主张的唯心。
同样的,禅宗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形象地体现了其主张的唯心。
仁者心动,禅宗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改变主观世界的媒介,正所谓“无欲则刚”,心之不为所动便是制强的关键。
不同的是,禅宗也看到了唯心主义的圣人观点的局限性,同时提出了“无爱”(佛教的根本思想)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就拿美学观来说,禅宗既从根本上否定了审美,与道教相仿,又同时强调了审美对普通人的重要性,对修行人的外貌有各种要求(称之为律仪),认为相由心生,借外貌形象来对人们的行为提出要求。
综上所述,儒家的思想更为实在,是给普通人作为生活指南及人生导航的,只需按部就班,克己复礼,耐下心来修身养性,便有机会成为圣人。
而道教和禅宗的境界堪称圣人无疑,(当然,禅宗有别于道教,可基本宗旨还是偏向道教的,毕竟道教是禅宗传入中原派生的)在我看来,这种超凡脱俗的无人境界只能是想象,基本不可能成为现实(不排除道教和佛门中的人认为有这种可能性存在)。
至少普通人则是无法实践的,可以说,普通人可以通过学习和修行拥有圣人的思想,却不大可能仅仅因为拥有圣人的经验而成为圣人,从而成为超越圣人的存在。
总的来说,儒释道三种哲学虽各有不同,可它们带给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值得自豪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