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综合治理与防控技术
发展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减少农药流失和对 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04
结合农业栽培措施,推广抗病抗虫品种,合理轮作和施肥等农艺措施 ,提高农作物抗性和减少病虫害发生。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积极参与国际病虫害防治合作项目,共享全球病虫害防治资源和经验。
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引进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设备, 提高我国防治水平。
分区治理
根据区域内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区域采取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次数,避免药物残留 和环境污染。
合理施肥
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施肥,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 虫害的发生。
03
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细 菌、真菌、病毒等,防 治病害。
04
引入或繁殖寄生性昆虫 、捕食性昆虫等,以控 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物理防治
01
02
03
04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因子、机 械设备等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 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杀害虫
。
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设置糖醋 液、性诱剂等诱杀害虫。
选用抗病、抗虫性强的品种,合理密植,增加田间的通风和光照,提高作物的抵抗 力。
合理施肥和灌溉,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养分,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对病虫害 的抵抗力。
生物防治
01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 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 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的 方法。
02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 虫、草蛉、蜘蛛等,以 控制害虫的数量。
预防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轮 作、深耕、施肥等,以改善土壤条件 ,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病虫害防治技术
• 化学防治。
• 物理防治;
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和挑战
现状 • 病虫害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 传统的防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和挑战
挑战 •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病虫害问题;
•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更高;
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和挑战
• 农药使用和残留问题; • 农民缺乏科学用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促进生态平衡。
化学防治方法
使用化学农药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 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迅速杀灭病虫
害。
农药轮换和混用
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或合理混 用不同农药,延缓病虫害抗药性的产
生。
合理的施药技术
掌握正确的施药时期、施药量和施药 方法,提高化学农药的使用效果,减 少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生物防治方法
引入天敌
引入病虫害的天敌, 如寄生蜂、捕食性昆 虫等,控制病虫害的
数量。
使用生物农药
使用由植物提取的生 物农药,对病虫害进 行防治,对环境友好
。
生物育种
通过育种手段,培育 抗病虫害的品种,提 高植物的自身抗病虫
害能力。
保护自然敌
保护和维护自然环境 中已有的病虫害天敌 ,如鸟类、昆虫等,
智能化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 息技术,实现病虫害监测 、预警和决策的智能化。
无人机巡检
应用无人机进行田间巡检 ,快速、高效地发现和定 位病虫害,为防治提供准 确数据支持。
精准施药
借助智能化技术,精确计 算施药剂量和时机,提高 防治效果,降低农药使用 和成本。
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前景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病虫害是农田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它们给作物带来了严重的损害。
为了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技术。
下面将详细介绍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预防措施、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一、预防措施1.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减少杂草、野草的生长,清除作物残余物,避免病虫害的滋生。
2.合理的种植布局: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和适当的间隔距离,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3.选用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作物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4.轮作和间作: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方式,增加土壤的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1.利用天敌:引入具有天敌作用的昆虫或动物,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进行生物防治。
2.利用微生物:利用具有杀菌或杀虫功效的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3.利用植物抗性:利用一些植物的抗性物质,如挥发性物质或根系提取物,对抗病虫害。
4.利用拮抗细菌:引入一些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与病原菌竞争资源,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三、化学防治1.选择适宜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宜的农药进行防治,注意合理使用,避免过量施用。
2.科学施药:根据病虫害的生物特性和防治周期,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3.农药调控病虫害: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采用不同的农药进行调控,防止病虫害的抗药性产生。
4.合理药剂组合:根据病虫害的复杂性,合理搭配不同的农药进行喷药,提高防治的综合效果。
综合防治病虫害需要农民在生产中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措施,预防措施是最基础的,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环保和可持续的防治方式,它能够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天敌和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在特定条件下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科学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综合使用这些技术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病虫害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原则和常用技术,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应对病虫害威胁。
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污染。
传统的病虫害防治往往依赖于大量的农药使用,而这些农药对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等都存在潜在的威胁。
综合防治技术能够通过多种手段,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文化防治等,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药残留是当前农产品质量问题中的一大隐患,而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还能够减少农药残留在作物上的情况,从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最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
虽然引入综合防治技术可能增加一些投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通过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可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从而使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
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则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达到最佳效果。
首先,多种技术相结合。
病虫害的防治往往需要多种手段共同作用,不宜只依赖于单一的防治措施。
不同的病虫害对不同的防治手段敏感度不同,因此在选择防治技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手段。
其次,防治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和有效。
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科学的支持和指导,包括病虫害的识别和监测、防治方案制定和实施等环节。
同时,防治过程中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作物的生长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防治效果。
最后,注重预防为主。
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理念是以预防为主,早期预防和干预,尽量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暴发。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要注重病虫害的预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三、常用1. 生物防治技术:通过利用天敌、寄生菌和寄生线虫等生物因素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创新技术
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创新技术农业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创新技术变得极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创新技术。
一、遗传改良技术:通过利用生物技术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使其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
这种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各种抗病虫害基因导入农作物中,从而提高抗病虫害的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自然界中一些病虫害天敌、寄生虫、寄生真菌等生物,对农作物上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这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无污染、能耐药性低等特点。
例如,利用昆虫天敌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或者利用益生菌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三、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利用化学农药对农作物上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在这方面,也存在一些创新技术,例如微胶囊技术,可以通过包裹农药分子的微胶囊来延长其释放时间,提高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另外,还有植物提取物的利用,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具有抗病虫害活性的物质,制成农药来进行防治。
四、智能监测和预测技术:通过利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对农作物上的病虫害进行智能监测,及时发现和定位病虫害的发生。
这样的监测系统可以提供实时数据,帮助农民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可以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警。
五、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利用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来进行农田巡查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
无人机可以高空飞行,快速地对农田进行巡查,通过高分辨率图像和红外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快速发现农田中的病虫害情况。
另外,机器人也可以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例如,利用机器人来进行病虫害的采集、喷药等工作,可以提高效率和减少劳动力成本。
这些创新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农民防治农业病虫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同时也需要注意,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安全性评估,以确保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此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不同的农作物特点和栽培环境,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更好地应对农业病虫害的挑战。
病虫害的防治新技术
病虫害的防治新技术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中常见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不断研发新技术来防治病虫害。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
1. 基因编辑技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定向修复和改变植物基因,使其抵抗病虫害。
通过编辑作物的基因,可以增加植物对病虫的抵抗力,有效降低病虫的侵害程度。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增加作物对昆虫的抵抗力,减少使用农药的需求。
2.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利用天然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或植物和动物组织制成的农药。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更小,同时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也不逊色。
例如,利用病毒和细菌可以防治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病虫害。
3. 智能监测系统智能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实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通过收集和分析实时数据,农民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损害。
智能监测系统还可以预测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趋势,帮助农民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4. 群体防控技术群体防控技术采用群体声音、视觉等方式来防治病虫害。
例如,利用超声波装置可以驱散杂食性害虫,减少它们对作物的危害。
此外,利用人工光源照射可以破坏某些病虫害的生长和发育。
5.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天敌、寄生病原体和寄生性昆虫等生物因素来防治病虫害。
这些天敌和寄生性昆虫可以帮助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从而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
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
6. 利用遗传多样性利用遗传多样性来防治病虫害是一个相对新的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对作物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选择具有抗病虫害性状的品种进行育种,以培育更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
总结起来,病虫害的防治新技术包括基因编辑技术、生物农药、智能监测系统、群体防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利用遗传多样性。
这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科学和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方式,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与新方法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稳定的重要威胁,传统的防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出了许多新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病虫害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生物技术,通过对作物的基因进行精确的编辑,可以增加抗病虫害的特性。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在水稻中引入了一种抗稻瘟病的基因,大大提高了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其他生物(如昆虫、细菌、真菌等)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式。
相比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例如,一种名为“绿僵菌”的真菌可以感染并杀死多种害虫,如粘虫、蚜虫等。
研究人员将其大规模培育后,可喷洒到农田中,起到控制病虫害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也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机会。
通过使用传感器、监测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农田的病虫害状况,并根据数据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例如,一些智能农业系统可以自动检测作物受害程度,然后自动喷洒相应的农药,减少了农药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四、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和循环利用的农业方式,也是病虫害防治的新方法之一。
通过增加农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等自然界中的防治因子,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利用好益虫来捕食病虫害,通过种植农田周边的花草来吸引天敌昆虫,从而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并且不会对农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总结: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与新方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这些新技术和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保护生态环境和农民的健康。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和方法出现,为病虫害防治带来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生长发育和数量、质量造成重大危害的病害和虫害。
林业病虫害对森林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来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如天敌、寄生虫等)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通过引入适当的天敌和寄生虫,可以帮助控制或消灭害虫种群,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它需要准确判断害虫种类和生物天敌种类,并且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指使用化学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化学防治广泛应用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它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的数量。
化学物质的使用需要谨慎,因为它们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在使用化学物质时,应遵循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它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应环境的树种、适时更新林木、保持良好的林地管理和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等。
定期巡回检查和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病虫害是预防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机械防治技术:机械防治是指使用机械设备来控制和消除病虫害的方法。
使用割草机、割灌机等工具来割除和清除病虫害的树木和植物。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但它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且对大面积的森林适用性较差。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和程度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合利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预防措施和机械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林业病虫害的危害,保护森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开发针对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的智能手机应用,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拍摄病虫害照片并上传,系统自动识 别病虫害种类和数量,提供防治建议。这种方式能够方便农民随时随地进行病虫害监测,提高防治效 果。
03
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控制害虫
通过引入、增殖和保护自 然敌人(如寄生蜂、捕食 性昆虫等),控制害虫数
农药使用者应配备防护服、手 套、口罩等安全防护装备,减 少农药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02 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农药安全操作规程,确保 农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严格 遵守安全规定。
03 急救措施
建立农药中毒急救措施,对农 药使用者进行急救培训,提高 应对农药中毒事件的能力。
0 健康检查 4定期对农药使用者进行健康检
取相应防治措施。
开展统防统治
组织农民统一开展病虫害防治行
动,提高防治效果和资源利用效
03
率。
推进绿色防控
04 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非化学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
04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管理
农药选择与评估
选择原则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发生程度和作物类 型,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 种。
应用光、温、湿等物理因 素,干扰病虫害的生长、 繁殖过程,实现无害化防 控。
绿色防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绿色农药
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保 型农药,减少对非目标生物和环
境的危害。ຫໍສະໝຸດ 生物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手 段,生产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推 动绿色农业发展。
信息化技术
借助遥感、GIS等信息技术,实现精 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 药使用量。
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智能 施药机等,实现精准施药,减少农药 浪费和环境污染。
02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总结词
选用抗病品种是农业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选择具有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 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详细描述
在选择农作物品种时,应优先选择经过抗病性鉴定并证明具有较强抗病性能的品 种。这些品种对常见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显著降低防治成本和环境污染 。
智能化和精准化防治
智能化监测系统
01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预警和防治的及时性。
精准施药技术
02
利用无人机、智能施药器械等设备,实现精准定位和施药,提
高防治效果和减少农药使用量。
个体识别技术
03
利用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病虫害个体的识别和跟
时间残留对农作物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03
优先选择生物农药或有机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量。
科学施药技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要 求,确定施药时间和次数,避 免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按照农药使用说明配制合适的 浓度和剂量,确保防治效果的 同时避免浪费和污染。
采用先进的施药器械和技术, 如无人机、静电喷雾等,提高 施药效率和均匀性,减少农药 流失和飘移。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系统,对病虫害进行基因改 造,降低其繁殖力和适应性。
纳米技术
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开发高效、低毒的纳米农药和纳米诊断 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
合成生物学
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或细胞系 ,用于生产生物农药或进行病虫害生物防治。
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措施
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措施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增加农业产量,有效控制病虫害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措施,以帮助农民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
1. 合理轮作轮作是一种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可以帮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和间隔时间,可以破坏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其数量和影响。
轮作还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能力,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民可以通过选取抗病虫害特性强的品种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减少或抑制病虫害的侵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是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
过量的氮肥会造成植物生长过快,使作物缺乏细胞壁的强度,增加其受到病虫害侵害的机会。
因此,农民应该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保持适宜的养分平衡,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4.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是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的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通过设置监测设备或参与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检查农田的病虫害情况,并及时发现并预测病虫害发生的趋势。
这样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蔓延和破坏。
5.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菌或昆虫等天然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一种环保型方法。
农民可以引入某些有益昆虫或微生物来消灭病虫害,实现生态平衡。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 农田管理农田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环节。
农民应合理排水,清除积水,保持田间干燥,减少病虫害滋生的环境。
同时,及时清除病虫害危害区域的植物残渣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
7. 合理使用农药农药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针对某些对蓝色有趋性的害虫,如蓟马等,设置蓝色粘虫板 进行诱杀。
辐射处理技术
伽马射线辐照
利用伽马射线对害虫进行辐照处理,破坏其生理机能,达到防治目的。这种方法 适用于一些难以用化学方法防治的害虫。
微波处理技术
利用微波产生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对害虫进行处理,使其失去活性或死亡。这种 方法快速、高效,且对环境友好。
昆虫信息素是昆虫分泌的用于同种个体间通讯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 等,具有引诱、交配干扰等作用。
诱捕器的类型与使用
根据害虫种类和习性选择合适的诱捕器类型,如粘胶诱捕器、水盆诱捕器等,将昆虫信息 素放置于诱捕器中,吸引并捕获害虫。
昆虫信息素与诱捕器的配合使用
针对不同害虫种类和发生时期,选择合适的昆虫信息素与诱捕器进行配合使用,提高防治 效果。
仿生物农药
模仿生物农药的结构和作 用机制而合成的农药,具 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 特点。
植物源农药
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杀虫 、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制 成的农药,对环境友好, 不易产生抗药性。
06
综合治理策略与实践
制定综合治理方案
调查分析
对病虫害发生情况、危害程度、 生态环境等进行全面调查,明确
治理目标和原则。
合理轮作与间作
通过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 虫卵的积累,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
选择与主栽作物不具有相同病虫 害的作物进行轮作。
通过间作,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 ,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寄 主和越冬场所。
适时灌溉,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减 少病虫害的发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合理施肥,提高作物抗病能力,避免 偏施氮肥。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保证作物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
本文将从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病虫害的识别和监测以及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方面进行阐述。
一、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是指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繁殖和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比如,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利用拮抗菌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等。
2. 农艺防治法农艺防治法是指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环境来预防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科学施肥,合理轮作等。
3. 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法是指利用化学农药来杀灭害虫和病原体,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速效性强、防治效果显著的特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问题。
二、病虫害的识别和监测1. 病虫害的识别病虫害的识别是病虫害防治的前提。
农民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病虫害识别知识,例如害虫的形态特征、寄生习惯和食性等。
只有准确识别了病虫害,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 病虫害的监测病虫害的监测是指通过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数量和分布等来判断危害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现代农业生产中,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人工观察、诱捕和遥感监测等。
三、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改变生物体某些基因来实现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新技术。
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编辑作物基因来提高其抵抗害虫和病原体的能力。
2. 智能化农业智能化农业是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来实现病虫害防治的一种新技术。
例如,通过传感器监测作物生长状态和病虫害发生情况,自动化喷药等。
3. 生物制剂技术生物制剂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生物制造出来的制剂来防治病虫害的一种新技术。
这种方法具有安全环保、无毒无害等特点,逐渐受到广泛的应用。
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和推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病虫害防治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和高效。
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政策支持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加大对病虫 害防治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防治 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策与建议
加强科研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病虫害防治技术 的创新和发展。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制定防治方案
根据病虫害调查结果,制定针 对性的防治方案,包括防治措 施、防治时间、防治方法等。
实施防治
按照防治方案进行防治,包括 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
治等措施。
防治效果评估
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 验教训,不断完善防治方案。
病虫害防治的实践操作技巧
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
了解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能够更好地预测和防治病虫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病虫害防治的成功经验和教 训,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效果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考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对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评 估。
评估内容
包括学员对病虫害防治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技能的熟练 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等。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向学员反馈学习效果,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导 和改进,同时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捕或干扰昆虫交 配,降低害虫繁殖率。
微生物农药
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 害,如Bt、白僵菌等。
化学防治技术
科学用药
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要求 ,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施药方
式。
安全间隔期
确保农药使用后的安全间隔期,避 免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精准施药
采用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农药利用 率和防治效果。
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有哪些
引言概述:病虫害是农作物生长中常见的问题,它们给农民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防治病虫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正文内容:一、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技术1.病虫害监测技术:利用生物学方法、传感器技术等对农田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病虫害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技术手段来控制和防治病虫害,例如使用农药喷洒、生物防治蛋白等。
二、病虫害调控技术1.病虫害发生规律研究:研究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便预测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如通过研究病虫害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年际变化规律等来进行调控。
2.病虫害天敌培育与释放:培育和释放天敌,利用它们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如利用昆虫寄生和捕食性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传播。
3.农田地力管理:通过合理的耕作措施和施肥方式,增强植物的生长能力,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三、病虫害的生态控制1.生态环境调控:维护和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利用生态因素来调节病虫害的发生,例如通过调整灌溉水的用量和频次来降低根部病虫害的发生。
2.种植结构调整:调整农田的种植结构,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在农田周围种植花卉来吸引天敌,降低害虫的数量。
四、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农田卫生管理:农田内部的清洁和整洁,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如及时清除残留植物和秸秆,消灭病虫害的滋生场所。
2.种子处理:通过种子处理,增加作物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如采用种子浸种、种子包衣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五、农业技术手段的应用1.生物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转基因作物,如转基因大豆对转基因杂草的抗性,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2.精确农业技术:利用定位农业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对病虫害的精确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和农田利用效率。
总结: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技术、病虫害调控技术、病虫害的生态控制、病虫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农业技术手段的应用来进行。
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
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近年来,农业生产中病虫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大,严重威胁了农业安全和粮食供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新技术被应用于病虫害的防治。
本文将介绍几种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包括生物防治、遗传改良以及气象预警。
一、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生物、拮抗菌和昆虫幼虫对害虫或病原体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蚜虫是农作物常见的害虫之一,传播病毒并造成植物生长受限。
利用天敌昆虫或昆虫寄生虫来控制蚜虫的数量,可以有效地减少蚜虫对作物的损害。
另外,一些拮抗菌可以通过竞争和产生抑制物质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控制病害的发生。
这些生物防治技术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遗传改良遗传改良是通过选择和育种来培育具有抗虫强度和抗病能力强的品种。
这种技术通过引入具有抗虫或抗病基因的外源有性系或基因工程方法,提高作物品种的抗性。
以水稻为例,抗稻瘟病的基因被引入到普通水稻中,使水稻获得了高度的抗性。
通过选择和育种,培育出抗虫强度更高、生长期更短、产量更高的作物品种,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气象预警气象预警是指通过对天气、气温等气象因素的监测和分析,提前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趋势。
通过对这些预警信息的及时掌握,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损害。
例如,当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的时候,有利于虫害的滋生和繁殖。
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气象数据,及时预警虫害的发生,可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杀虫剂或调整种植时机,从而减轻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遗传改良和气象预警等新技术在病虫害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创新和应用这些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农作物,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应对病虫害带来的挑战。
主要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范文
主要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预防和防治,会对农作物产生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技术方案,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1、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1.1 化学防治玉米的主要病虫害有鞘翅目、玉米螟、芝麻叶螟、玉米腥黑飞虱、赤眼蜂、玉米结缘蜂等。
玉米鞘翅目及玉米螟是玉米生长期内最严重的危害因素。
在化学防治方面,可以使用草甘膦、乙草胺、噻虫嗪等杀虫剂和草甘膦、草铵膦等除草剂喷洒于玉米田地上。
1.2 生物防治在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中,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措施。
绿僵菌、白僵菌、黄僵菌等是可以用来控制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天然杀虫剂,其使用方法为将病虫害吸咬的叶子或茎部涂抹上已提取出的杀虫菌液。
1.3 物理控制玉米病虫害的防控中,也可以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如使用玉米带铝箔、红色塑料薄膜等覆盖玉米田,能够有效地降低玉米螟的危害程度,并使玉米生长速度加快。
2、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2.1 化学防治水稻种子直接播种时,可使用氯氰菊酯、敌敌畏等杀虫剂,可以有效杀灭水稻的病虫害。
当水稻成长后,可使用阿维菌素、吡虫啉等农药喷洒到植株上。
水稻叶面发黄,则可以使用施肥和喷洒钾等微量元素,在保证营养足够的情况下对水稻进行养护。
2.2 生物防治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用牛磺酸、菊酯类杀虫剂等天然杀虫剂进行药剂雾化,并使用绿色保护剂如有机肥料等,以增强水稻抗病、抗虫能力。
2.3 物理控制在物理防治方面,水稻种植过程中,可以在水田内放置草蝇、龟蝽等自然敌对昆虫,有助于控制水稻田中的害虫数量。
3、果树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3.1 化学防治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化学防治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可使用各种杀虫剂、杀菌剂进行喷洒。
常用的杀虫剂有辛硫磷、霜硫磷、吡虫啉、氢氧化钴等,杀菌剂主要有硫酸铜、氧化钙等。
3.2 生物防治在果树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仪器设备
智能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植物生长状况、环境参数等信息,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及时、准确 的预警和决策依据。未来,智能传感器将进一步小型化、集成化,能够更加方便地应用于 各种场景。
成功应用案例介绍与分析
• 某农场采用无人机喷洒农药防治小麦锈病,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喷洒方式,无人机喷洒效率更高、 覆盖更均匀,防治效果更好,同时大大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人力成本。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 高科技仪器设备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天敌昆虫
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如瓢虫、草蛉等。
生物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病、抗虫的农作物新品种,提高农 作物的抗性。
化学防治技术
杀虫剂 杀菌剂 除草剂
用于防治害虫的化学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 用于防治植物病原菌的化学农药,如三唑酮、多菌灵等。 用于防除农田杂草的化学农药,如草甘膦、百草枯等。
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综合化、智能化和绿色化。通过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 提高防治效果和可持续性;同时,利用智能化技术提高防治效率和精准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新型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 用、智能化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化和推广等。这些突破将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 供更加有效的手段和工具,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与仪器设备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目录
• 病虫害防治技术 • 病虫害防治仪器设备 • 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与案例分析 • 仪器设备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与案例分析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一、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及措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1、农业防治在宏观上,蔬菜生产要纳入到当地大农业生产中,统一安排农田耕作、轮作。
在微观上,每一茬菜的栽培过程中,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作畦、种子消毒、播种育苗到定植、田间管理、产品采收、采收处理等各个农业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选用抗病良种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病、增产、经济有效的方法。
(2)栽培管理措施一是保护地蔬菜实行轮作倒茬,如瓜类的轮作不仅可明显减轻病害,而且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二是清洁田园,彻底清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深埋销毁,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采取地膜覆盖,膜下灌水,降低湿度。
四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五是在棚室通风口设置细纱网,以防治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的入侵。
六是深耕改土,垅土等改进栽培措施。
2、生态防治(1)清园一茬蔬菜收获后,很多病菌都在蔬菜残枝上散落田间,进入土壤中,成为下茬蔬菜的污染源。
因此应在蔬菜生长后期加强病虫害防治,直接减少病原菌基数,并且在每茬蔬菜收获后,彻底清除残枝落叶,对易感根系的病害还要清除残根。
(2)深耕深耕的目的是改善耕层的环境条件,破坏病菌的生存环境,一般要求每次收获后深耕30—40厘米,借助自生条件,如低温、紫外线等,杀死一部分病菌。
(3)消毒在夏季蔬菜换茬间隙,深耕后灌足水,盖上塑料薄膜进行高温消毒,可使土表层10厘米处最高温度达70℃,能够杀死大量病菌,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
(4)轮作合理轮作不但能提高作物本身的抗逆能力,而且能使潜藏在土壤中的病原菌经过一定的期限后大量减少或丧失侵染能力。
蔬菜轮作有两类:一是蔬菜与蔬菜间的轮作,要求根据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确定同类蔬菜种植的间隔时间;二是蔬菜与大田作物之间的轮作,如蔬菜与小麦、玉米轮作,效果更好。
(5)换土对一些较为固定,品种选择余地小而且投资大、效益高的蔬菜设施栽培,如温室,可采用去老土换新土的办法控制土传病害。
换去耕层老土,用无毒表土补充。
(6)设施调控主要通过调节温湿度,改善光照条件,调节空气等生态措施,促进蔬菜健壮生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这主要是针对保护地栽培中的气、光、温、湿的控制而言。
在温室等保护地栽培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五改一增加”,改有滴膜为流滴膜;改棚内露地为地膜全覆盖种植;改平畦栽培为高垄栽培;改明水灌溉为膜下暗灌;改大棚中、下部放风为棚脊高处放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集棚膜水于沟内排除渗入地下,减少棚内水分蒸发。
第二,在冬季大棚的灌水上,掌握“三不浇三控”的技术。
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明水不浇暗水浇;苗期控制浇水,连续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控制浇水。
第三,在防治病虫害上,能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的不用喷雾防治,减少棚内湿度。
第四,经常擦试棚膜,保持棚膜的良好透光,在后墙上张挂反光幕以增加光照,提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第五,在防冻害上,通过多层覆盖,采用压膜线压膜减少孔洞,加大棚体等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温效果,降低相对湿度从而有效地减轻蔬菜的冻害和生理病害。
3、物理防治(1)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包括浸种和消毒。
浸种可使种子在萌动前吸足水份,播前浸种比干籽直播出芽整齐。
种子消毒可以除去种子携带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其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晒种:将种子在阳光下晒2—3天,起到杀菌并提高种子发芽势的作用。
2、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干净的容器中,缓慢倒入55℃温水(2份开水加1份凉水),用水量是种子体积的5—6倍,随倒水随搅拌,并保持水温10—15分钟,然后让水温降低继续浸种,喜凉蔬菜20℃—22℃,喜温蔬菜为30℃,在此温度下浸泡30分钟。
3、热水烫种:此法一般用于难以吸水的种子,如瓜类种子,水温70—75℃。
用热水烫种可杀死种皮携带的病原菌,又能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把种皮胀裂细小的裂纹,有利于种子的吸水和透气,促进种子萌芽。
烫种时要用两个容器相互倾倒。
(2)高温消毒杀菌灭虫常用的方法是高温闷棚或烤棚,夏季休闲期间,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晴天闷晒增温,最高温度可达60—70℃,高温闷棚4—7天可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
(3)利用嫁接技术利用瓜类嫁接技术,以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西葫芦,能有效防治枯萎病、灰霉病,还可以防治土壤病虫害,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4)诱杀利用白粉虱、蚜虫的趋黄性,在棚内设置黄油板,黄水盆等诱杀害虫。
4、生物防治(1)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主要利用寄生峰、瓢虫、蜘蛛、草蛉等天敌来消灭害虫,保护农作物,减少农药使用量,防治农药污染。
如:利用丽蚜小峰防治白粉虱,利用七星瓢虫、草蛉防治蚜虫、螨类。
(2)利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BT),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有益微生物增产菌等。
微生物农药属活体制剂,对蔬菜无污染,无残留,其种类有农抗120、杀螟杆菌、奥绿一号、BT乳剂、井冈霉素、农用链霉素、白僵菌等。
如每亩用100—140克BT乳剂兑水40千克喷雾,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用井冈霉素800—1000倍液喷洒对茄果类青枯病、猝倒病等疗效高;用100—200毫克/千克的农抗120防治瓜类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用阿维菌素防治红蜘蛛、螨虫、斑潜蝇;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
在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扩大无公害生产的无公害农药来源。
5、化学防治简单说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所使用的农药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登记,严禁使用未取得登记和没有生产许可证农药,以及无厂名、无药名、无说明的伪劣农药,并注意蔬菜上市药的使用安全间隔时间。
应掌握五条原则。
首先,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BT、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
其次,选择特异昆虫生长调节剂农药,如抑太保、除虫脲、灭幼脲等。
第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敌百虫、辛硫磷、克螨特、甲基托布津、甲霜灵等。
第四,在灾害性病虫害会造成毁灭性损失时,才能选择药效为中等毒性和低残留的农药,如敌敌畏、乐果、速灭杀丁等。
尽可能使用土农药,土农药来源广,制作简单,防治病虫效果好,无副作用,如用尿洗合剂(600—800倍液的洗衣粉和少量尿素配合)和烟草石灰水防治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等;喷1%碳酸氢铵水溶液可防治黄瓜霜霉病;喷2%小苏打可防治瓜类白粉病;喷2%—3%过磷酸钙液可防治青椒上的菜青虫。
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一)蔬菜病害的种类有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80%。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引起的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10%。
3、病毒性病害:由病毒引发的病害,占整个蔬菜病害的5%。
4、生理性病害:主要为低温障碍、缺素症、激素中毒、药害肥害等占蔬菜病害的5%。
(二)主要病害的识别和常用药剂1、真菌性病害:从外部形态识别抓住二点,其一,有不同形状的病斑;其二,病斑上有不同颜色的霉状物或粉状物。
如:瓜类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枯萎病、茄果类疫病、豆类锈病等。
常用的药剂有:(1)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又名达克宁、大克灵)——非内吸性保护剂,常用剂量600倍。
作用特点:无内吸传导作用,不会从喷药部位和植物根部吸收。
在植物表面具有良好的粘着性,不易受雨水等冲刷,因此具有较长的药效。
(2)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又名大生、大富生、大丰、喷克)——广谱性保护剂,常用剂量500倍。
作用特点:是复配药的主导药,单独使用易产生抗药害,复配后不仅药效期长,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3)70%甲基托布津(又名甲基硫菌灵)——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
(4)50%多菌灵(又名保卫田)——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多用于拌种、土壤处理,因为该药见光易分解,少用于叶面喷雾。
(5)15%粉锈宁(又名三唑酮)——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5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各类白粉病、锈病特效,具有预防治疗作用。
(6)25%甲霜灵(又名瑞毒霉、万霉灵、多霉灵)——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8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霜霉病特效,同代森锰锌复配后生成甲霜灵锰锌(内吸+保护)可延缓抗药性产生,防治霜霉病药液中加白糖100克,尿素50克可增效。
(7)80%乙磷铝(又名疫霜灵、疫霉灵、三乙磷酸铝)——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
作用特点:残效期短,易产生抗药性和药害,注意交替使用,该药对霜霉病和疫霉病特效。
(8)70%丙森锌(商品名惠盛)----广谱性保护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锰锌系列第三代杀菌剂,不易产生抗药性,可在花期使用,同时补充锌肥(9)45%咪鲜胺微乳剂(商品名翠喜)----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3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炭疽病、菌核病、腐烂病特效。
(10)15%噁霉灵水剂(商品名跟爽)----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灰霉病、土传病害特效,持效期长,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
(11)50%烯酰吗啉----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霜霉病,疫病防效高。
(12)25%苯醚甲环唑(商品名世高)-----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4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白粉病特效,对炭疽病、叶斑病、黑星病防效高。
(13)25%戊唑醇(商品名叶库)----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8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星病防效高,具有保护、内吸、治疗、铲除功能。
(12)12.5%腈菌唑----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剂量1000倍。
作用特点:该药对白粉病、炭疽病、锈病、黑星病防效高,具有保护、内吸、治疗功能。
2、细菌性病害:从外部形态识别抓住四点,一是有不同形状的病斑,病斑上无霉状物或粉状物,病斑透明,往内收缩变薄,易破裂(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二是腐烂,往往发生在根部具有异味(如大白菜、芹菜软腐病);三是溃疡,果实表面有小突起,周围发白并高出果面(如番茄溃疡病);四是青枯,根部尖端维管变褐色表面看不出,植株萎蔫(如番茄、辣椒青枯病)。
常用药剂有:(1)77%可杀得(又名氢氧化铜、丰护安、根灵、冠菌铜)——保护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
特性:对病害具有保护杀菌作用,药剂能均匀附着在植物表面,不易被雨水冲刷,杀菌作用强,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使用。
可湿性粉剂外观为蓝色粉末。
(2)72%农用链霉素——对细菌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常用剂量3500倍液。
特性:属抗生素类杀菌剂,可溶性粉剂外观为白色粉末对作物安全,气温低时药效期长。
(3)50%DT杀菌剂(又名琥胶肥酸铜、角斑灵)——保护性杀菌剂,常用剂量5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