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合集下载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汇报人:2023-12-13•森林病虫害概述•常见森林病虫害类型及特点•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目录•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与推广•森林病虫害防治政策法规与监管体系•总结与展望:未来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展望目录01森林病虫害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森林病虫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气象条件,使其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受到损害,从而导致死亡、生长迟缓、品质下降、产量减少等现象。

分类根据病原的不同,森林病害可分为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微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以及由气象因子、营养失调、环境污染等非生物因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

森林虫害则主要是由昆虫类动物引起的。

发生原因及危害发生原因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林分结构改变、人类活动频繁、检疫工作疏漏等。

其中,气候变暖为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林分结构单一则使林木对病虫害的抗性降低,人类活动如苗木调运等则可能将病虫害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

危害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破坏林木资源,影响森林生态平衡;降低木材质量,造成经济损失;威胁人类健康,如松材线虫病等。

保护森林资源通过防治森林病虫害,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免受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提高经济效益健康的森林能够提供优质的木材和林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防治森林病虫害可以提高木材质量和产量,增加林业产值。

维护人类健康一些森林病虫害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如松材线虫病等。

通过防治措施,可以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防治意义02常见森林病虫害类型及特点种类繁多包括各种蛾、蝶、甲虫等。

危害方式以幼虫啃食树木的叶片、嫩芽和花果,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长。

防治方法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释放天敌、喷洒农药等。

种类繁多以成虫或若虫刺吸树木的汁液,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或死亡。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内各种生物造成危害及危害程度较大的有害生物活动。

由于森林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障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所以防治森林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

一、生态措施通过加强森林的生态建设,以提高森林的抗病虫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森林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的生物多样性,保障了自然界内脉络的平衡,因此,提高森林的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

这可以通过保护森林中的重要物种,如鸟类、昆虫和其他野生生物来实现。

二、物理控制物理控制是一种技术手段,通过使用不同的物理设备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例如,可以使用人工降雨或浇水降温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

这可以帮助减少疫情的发展,以便控制疾病的传播。

同时,也可以使用光线、电击和冷却等方法来控制病虫害。

三、化学控制化学控制是一种使用化学药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选用合适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和控制各种有害生物。

但是,使用化学药品的时候,必须谨慎,以防对自然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控制是一种使用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利用其他昆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的数量,减少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损害。

五、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通过物理、生物、化学和动态措施的综合应用,来控制和治疗森林病虫害。

技术措施包括剪枝、修剪、喷洒化学讲座等多种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喷洒药剂来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也可以剪枝来切除有害部分,或者使用修剪来减少动植物的群体数量。

六、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一种防止病虫害的方法,包括保护和控制森林内的物种,细心关注森林的生态系统平衡,以及监测病虫害的不同阶段。

通过不断进展,加强病虫害监测和研究,不断提高防治能力,从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自然环境,以让生态系统得到维护,同时也要保障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病虫害防治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

林业病虫害防治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

林业病虫害防治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预防措施林业病虫害给林木的生长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探讨林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和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此处可添加适当的引言或背景信息)一、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和微生物等自然的生物途径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林木病虫害的防治中,通过引入适宜的天敌或寄生虫来控制病虫害的种群数量,达到保护林木的目的。

生物防治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效果持久等优势,对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农药或化学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通过喷洒或施用农药,达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

化学防治能够迅速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速度,但也存在着对环境的污染和副作用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时应遵循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并合理使用。

3. 农艺防治农艺防治是指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合理施肥和病虫害监测等措施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通过调整林木种植结构、合理施肥和剪伐枯落物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率和程度。

农艺防治方法具有经济实用、环境友好等优势,对防治林业病虫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病虫害防治的预防措施1.加强监测预警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点,定期对林区内的病虫害情况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蔓延趋势,提前采取防治措施,有效遏制病虫害的发展。

2.推广科学管理推广科学管理是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包括合理的造林模式选择、优质苗木的培育与选种,以及林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等。

科学管理可以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3.加强防治宣传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工作,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预防病虫害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农技培训、宣传周知、制作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林区居民普及相关知识,提醒他们密切关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森林病虫害是指危害森林生态系统的各种病害和虫害。

这些病虫害会导致森林植物生长受限、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引发森林火灾等严重后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一、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如天敌、寄生生物和病原微生物,以控制病虫害种群的增长和传播。

其中,引入外来天敌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生物防治措施。

通过引入具有捕食或寄生作用的外来天敌,如草地其他害虫的天敌蜘蛛和捕食蚜虫的寄生虫,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是采用人为手段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包括:1. 陷阱和诱捕:设置陷阱或诱捕器来吸引和捕捉病虫害。

陷阱可以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或其他诱导物质来吸引病虫害,将其困住或者杀死。

2. 摧毁虫巢:对于一些会筑巢或建巢的病虫害,如黄委夜蛾和蜜蜂,可以通过摧毁它们的巢穴来控制它们的数量。

3. 温室薄膜覆盖:对于小规模森林苗木的育苗工作,可以使用温室薄膜覆盖来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三、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是指使用农药或杀虫剂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这是一种常见和广泛采用的防治方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的种类、程度和所处环境,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 控制农药使用量:合理计算农药的使用量,避免过量施用,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3. 定期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农药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四、培育抗病虫害品种培育抗病虫害品种是通过育种和遗传改良的方式,培育出对某些病虫害具有抗性的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从根源上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品种的生长性状、抗病虫害能力以及适应性等因素,以确保培育出的品种具有理想的综合抗性能力。

总结起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等。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中树木及其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病虫害问题。

为了防治森林病虫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及管理措施。

1.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病虫害的监测与预测:通过定期检查和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规律,利用气象条件、害虫数量和病害发展情况等因素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物理防治技术:利用物理力量,如利用圈栓、网罩等物理障离手段,有效阻断病虫害的传播和侵害,减少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3)生物控制技术:引入天敌或者栽培抗虫抗病品种等,借助其他生物的作用来控制害虫和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

引入捕食性昆虫或昆虫寄生虫来控制某些害虫的数量。

(4)生物药剂防治技术:利用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如利用微生物杀虫剂、杀菌剂等。

这些生物防治剂一般具有环保、无污染性,对环境和人体无害。

2. 林业病虫害管理措施(1)规范森林经营管理:科学制定森林经营规划,合理组织森林采伐、更新和抚育,保持森林健康,减少病虫害发生。

(2)提高森林环境质量:改善森林生境,增加树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如改善林分结构、加强植物营养管理等。

(3)加强森林检查与防治:定期巡查和检测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4)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和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工作。

(5)推广科学防治技术:通过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向林农群众推广科学防治技术,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和提高森林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的健康和稳定。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森林病虫害是指发生在自然森林、人工林及林下植被中的一类病虫危害,其对森林资源的形成、更新、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森林病虫害规模逐渐扩大,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就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原因1.气候因素。

气候是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林区气温、降雨量等气候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雨量缺乏会导致树木水分不足,使之失去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2.土壤因素。

土壤是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因素,其中重金属、土壤酸度、养分含量等都会影响树木生长和病虫害的发生。

因此,必须对森林中的土壤进行合理调节,来减少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3.病菌和病原体。

病菌和病原体对森林病虫害的产生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病菌和病原体的传播,森林病虫害也随之增加。

而对于某些虫害,它们通过与病菌协同作用来造成病害的。

二、森林病虫害的危害1.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非常严重,它们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变化。

2.对森林资源的损失。

病虫害对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导致永久失去这些资源,造成经济损失,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危及生物多样性。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威胁。

如无节制的砍伐、野火和病虫害的流行,容易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森林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遭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有效减少经济损失,需要采取重要的措施来控制森林病虫害。

三、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用来引入天敌以阻断病虫害的传播,从而降低其对森林的危害。

2.机械控制。

机械控制是通过使用机械设备来控制森林病虫害,如树干清修和清洗林道。

3.化学防治。

对于森林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是控制害虫和病菌流行的一种方法,可以利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品来杀灭害虫和病菌,以达到控制其传播的目的。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森林病虫害是指在森林中由于病害、虫害等因素引起的森林树木的损害或死亡。

森林病虫害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人为活动、病原体和虫害生物的作用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森林病虫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森林病虫害的成因:1.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的不稳定性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促使病虫害的爆发和传播。

2. 人为活动:人类的活动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采伐、乱砍滥伐等人类活动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得树木长期处于弱势状态,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3. 病原体和虫害生物:病原体和虫害生物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根本原因。

它们通过侵入树木体内,破坏树木的生理机能并导致树木的死亡。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对策:1. 防治策略的制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病虫害类型,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

2.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规律,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寄生植物等生物控制病原体和虫害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利用菌剂、昆虫等对病原体和虫害进行生物防治。

4.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手段阻止病虫害的侵入和繁殖。

利用隔离网、陷阱等物理防治方法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5. 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正确使用,以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6. 加强森林培育和抚育:通过合理的森林培育和抚育措施,提高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

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强化森林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等。

7.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森林病虫害防治意识的认识和重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森林病虫害是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科学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保护好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

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摘要:随着林地面积的不断增加,森林病虫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原理及综合防治技术,以期指导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技术措施1综合防治原理1.1从生产全局和生态总体出发,通过林业技术措施控制病虫害,使其找不到适宜的温床和土壤,控制病虫的传入和传出。

提倡综合防治,要求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即及时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1.2综合防治的策略应以营林防治为基础,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造成有利林木生长、不利病虫发生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控制病虫的发生。

在防治手段上,要大力开展多途径的生物防治。

包括寄生性天敌昆虫(如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用食蚜蝇防治蚜虫)、微生物、益鸟的招引利用等。

1.3药剂防治合理使用农药,尽量不杀伤天敌和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为减少污染,可采取即经济又有效的无毒无害的措施。

如防治蚜虫可采用氧化乐果刮皮涂环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份,加3份水配成药液,在树干上刮涂3~6cm宽的环,涂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好);防治天牛可利用打孔注药防治,同时也兼治了其它害虫。

2林业技术措施2.1选育抗病虫品种。

这是预防病虫的重要措施。

通过选择抗病品种的苗木进行栽植,使病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2.2育苗措施2.2.1圃地选择。

育苗前应先做调查。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地下水位在1.5m左右的壤土地。

2.2.2改良土壤结构。

采用冬耕深翻改良土壤结构,使板结的土壤疏松透气,即起到保墒的作用,又可将表土层的病菌和害虫翻入土层深处(如华北蝼蛄、黑鳃金龟等地下害虫、一些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增加其死亡率。

2.2.3适时播种。

适当提早,错开感病季节,可避免、减轻病害。

例如为避免泡桐炭疽病,可用塑料薄膜提早播种育苗,待病害来临,苗木已木质化并已移栽,防止发病。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捕食者等对森林病虫害进行调控的一种方法。

通过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加天敌和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害虫的数量。

同时,引入寄生虫或病原体来攻击害虫,如利用昆虫寄生线虫防治松毛虫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生态系统结构和环境条件,提高森林的抗病虫能力,例如通过种植抗虫害品种,调整森林林分结构,增加森林的蓄积量等。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机械或物理手段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

例如,对于蚁害,可以采用堵塞、焚烧、熏烟等方法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对于一些小型害虫,可以采用捕杀或陷阱来捕捉害虫。

此外,还可以采取野外防火和草木防护等措施,防止病虫从已经感染的树木传播到健康的树木上。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森林病虫害进行控制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安全原则,以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修复的损害。

在选择农药时,应根据具体害虫的种类和寄生期选择合适的农药,同时需要注意农药的降解速度和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除了上述措施,还可以通过建立监测系统和加强科学研究来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建立监测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病虫害的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而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从而有效地预测和防治病虫害。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繁重的任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应对。

通过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并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科学研究,可以有效地控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暴发,维护森林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相关措施探讨

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相关措施探讨

森林病虫害防治问题及相关措施探讨1. 引言1.1 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病虫害的侵害,森林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病虫害会导致森林树木的大量凋落,使得森林植被减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碳汇,树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病虫害会导致大量树木死亡,无法发挥这一作用,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病虫害还会影响森林生物多样性。

森林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它们之间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病虫害的入侵会破坏这种生态平衡,导致某些物种过度繁殖,而另一些物种则面临灭绝的风险。

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们不仅影响了森林本身的健康,也对整个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1.2 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病虫害的侵袭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不仅破坏了森林的生长环境,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和生物种群的大量死亡。

防治森林病虫害显得尤为重要。

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森林资源的损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还可以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护地球家园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因而,防治森林病虫害不仅是维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对人类未来和地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1.3 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保护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保护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保护措施森林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美丽的景观价值,还在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森林病虫害的频繁出现给森林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为了保护森林,防治森林病虫害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保护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关注这一领域。

一、疫情监测与早期预警一项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与早期预警系统。

通过定期巡查和监测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早期预警系统的建立可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利用遥感技术以及培训和提高森林管理者的观察技巧来实现。

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及促进维护森林的生物多样性对于防治森林病虫害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能够提高森林生态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为了维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合理规划林木组成、增加森林中的天然敌虫种群、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

三、合理的森林管理合理的森林管理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关键。

这包括密度适宜的树木间距、定期修剪枯死的树枝、及时清除病虫害源等措施。

合理管理可有效减少森林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四、化学防治手段的应用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手段。

通过使用杀虫剂或杀菌剂,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然而,化学防治的应用需要谨慎,不仅要选择适当的药剂,还要遵循正确的施药方法,以免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其他负面影响。

五、推广科学防治技术科学防治技术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

例如,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干扰技术控制虫害的繁殖和扩散,利用真菌或细菌对抗病原体等。

推广和应用科学防治技术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六、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森林病虫害不分国界,需要进行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各国可以共享疫情监测数据、防治技术等信息,促进合作与发展。

同时,通过国际合作,可以改善防治措施和提高防治效果,共同保护全球森林的健康。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与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

森林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及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及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森林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及主要预防治理措施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森林病虫害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森林病虫害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到环境、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森林病虫害的发病原因和主要预防治理措施。

一、森林病虫害的发病原因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气候变化、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气候变化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之一,气候的变化会导致温度、降雨量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最终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2. 生物因素:除环境因素之外,生物因素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都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其中,生物的密度、种类、繁殖和死亡等都会对森林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3.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例如,乱砍滥伐、过度利用森林资源、雨林开垦等人为活动都会严重影响森林生态平衡和稳定性,加速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二、森林病虫害的主要预防治理措施1. 生态管护:生态管护是森林病虫害预防和治理的核心措施。

生态管护包括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调整人类活动的方式等方面。

这些措施可以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 技术防治:技术防治是森林病虫害预防和治理的重要手段。

技术防治包括检疫、监测、防治和灭治等方面。

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及时预防、控制和消灭病虫害,减少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损害。

3. 营造健康森林环境:营造健康森林环境是预防和治理病虫害的另一重要手段。

营造健康森林环境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林区护林员巡逻监管等方式促进森林健康状况,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加强科研攻关:加强科研攻关也是预防和治理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

科研攻关可以深入了解和分析病虫害的发生机理、治理方法等方面,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理措施,为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提升提供支持。

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概述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的生长、发育和生态功能产生危害的病害和虫害的总称。

由于森林病虫害的存在,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森林病害防治措施1. 病原真菌的防控清理病株:及时清理感染病害的树木,避免病菌扩散。

剪除病部:发现病菌感染的树木,及时将病部剪除,减少病害扩散。

使用化学药剂:在感染严重的地区可以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以控制病害的扩散。

2. 病害的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引入对病原真菌有捕食作用的天敌,如螨虫、菌生线虫等,来控制病害的扩散。

利用拮抗生物:利用其他微生物抑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如利用拮抗细菌、真菌等进行防治。

3. 预防措施森林保护措施: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保持森林的原生态,减少人为破坏。

减少人为移植:避免将病虫害携带到健康森林中。

森林虫害防治措施1. 化学防治采用杀虫剂喷洒:对于大规模发生的虫害,可以采用杀虫剂进行喷洒,以控制虫害的扩散。

对虫巢进行清除:发现虫巢时,及时进行清除,防止虫害进一步蔓延。

2.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引入对害虫有捕食作用的天敌,如捕食性昆虫、鸟类等来控制虫害的发生。

利用杀虫菌:利用杀虫菌对害虫进行防治,如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3. 联防联控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虫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虫害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调控森林结构,降低虫害的发生。

防治效果评估定期检查:建立健全的检查制度,定期检查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评估防治效果。

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评估防治效果的好坏。

修订防治方案:根据防治效果评估的结果,适时修订防治方案,提高防治工作的效果。

结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维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维护森林的健康生长。

需要加强对防治效果的评估,不断改进防治方案,提高防治工作的效果。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

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与管理措施林业病虫害是指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病害和虫害。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一、生物防治技术1. 天敌引入: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扩散。

在松树林中引入松毛虫的天敌-松毛虫寄生蜂,可以有效降低松毛虫的种群密度。

2. 微生物防治:利用特定微生物来防治病虫害。

利用烟草花叶病菌来防治松材线虫病,可以通过松材线虫与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和扩散。

3. 化学拮抗:利用化学物质与病原微生物或虫害之间进行拮抗,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在林区喷洒杀菌剂可以控制树木的真菌病害,避免大面积的疫情发生。

4. 病虫害土壤管理: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土壤环境,增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的活性,改变土壤生态系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二、管理措施1. 引进抗病抗虫品种:通过引进抗病抗虫品种,提高森林植物的抗病虫能力。

引入抗白粉病的欧洲黑杨,可以减轻杨树白粉病的危害。

2. 科学喷药:喷药是控制病虫害的常见方法,但需要科学使用。

根据各类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量感关系,科学确定喷药时间和剂量,避免喷洒过多或不足。

3. 农事措施:加强森林的修剪、清理、除草和疏伐,增加森林树冠和空间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4. 生态调节: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增加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稳定性,提高林地的生态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管理经验1. 定期监测:定期对林分进行病虫害监测,掌握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林分间距和树种搭配:合理设置林分间距和树种搭配,增加树种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3. 综合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应用,提高防治效果。

4.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森林从业人员的病虫害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病虫害防治的意识和能力。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林业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1. 气候因素:气温、湿度、降水等都是影响林木生长和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候变化可能导致病虫害的爆发和扩散。

2. 林木品种和生理状态:不同品种的林木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有差异。

生理老龄林
木抵抗力低,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3. 林分结构和密度:林分结构和密度的变化会影响林内的通风、光照和湿度等环境
条件,从而影响病虫害的发生。

4. 土壤健康状况: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等对林木生长和病虫害防治有重要影响。

土壤
退化、酸化和盐碱化等情况会导致植物免疫功能下降,易受病虫害侵害。

针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林地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

2. 优选抗病虫害品种:选择适应当前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抗病虫害品种进行种植,提
高林木的抵抗力。

3. 积极进行防治工作: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进
行病虫害的防治。

如清除病虫害的枯枝败叶、灭除害虫的幼虫和虫卵等。

4. 加强林木管理措施:保持林分结构的稳定,合理修剪和疏伐,增加林分的通风和
光照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加强土壤管理和养护:合理施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提高林木的免疫力。

6.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加强对病虫害的研究,开发新的防治技术和产品,并
加强对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培训。

总之,防治林业病虫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加强监测和管理工作,提高林
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保护和维护好森林资源的健康。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各种病害和虫害。

它们会破坏树木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威胁森林健康和生态平衡,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类生存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成为维护森林稳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蜂、寄生菌等天然的敌害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手段。

这种方式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生态的优点。

例如,利用天敌寄生苍蝇来控制森林灾害性害虫毛虫;利用寄生蜂控制松毛虫等有害昆虫等。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杀虫剂或杀菌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法,需要从可行性、安全性等角度考虑。

因此,在使用化学剂的同时需要先进行严格的试验和评估,只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进行使用,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生态平衡。

同时,在使用化学剂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严格的用药安全规定,防止对人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使病虫害无法生存和繁殖。

例如,在自然灾害或人工砍伐后,及时进行整治和植被恢复等防治方式。

文化防治是指采用控制病虫害的灵活机动方式,包括改善栽培条件、保护林地生态环境及及时预警等。

通过对土地、种植结构、环境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管理,以创造良好的涵养环境,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5.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指利用多种手段联合进行防治的综合性方法。

在防治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配,从多方面、多角度切入,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控制。

这种防治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生态和环境的安全稳定,实现了病虫害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病虫害防治是对森林健康的重要保障,通过多种手段和策略综合防治可以发挥更好的防治效果。

要切实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在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预防的基础上,加强防治措施和技术手段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人们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和意识,共同守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林业中病虫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林业中病虫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林业中病虫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林业中的病虫害是指对树木及其组织造成伤害的疾病和昆虫。

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天气条件、环境因素、树种特性和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等。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林业病虫害的产生与天气条件密切相关。

气候变化、温度波动等气象因素会影响昆虫的孵化、繁殖和活动,其中包括病原微生物和昆虫的寄主关系。

因此,及时了解和监测气候变化,积极预防和控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是必要的。

其次,环境因素直接影响了林木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对病虫害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土壤质量、养分供应、水分状况以及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林木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确保水分供应和空气流通,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林业病虫害。

此外,树种特性也是导致林业病虫害的原因之一、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抗病虫害能力。

一些树种天生抗病能力较强,抗虫性也较高,而其他树种则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因此,在林木的种植和选择上要考虑病虫害的特点,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条件的抗虫能力强的树种,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最后,针对不同的林业病虫害,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其危害。

1.预防措施-密切观察和监测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症状,避免病虫害大规模蔓延;-积极采取森林规划,保持林木种植的合理距离,减少病虫害传播的机会;-强化土地和环境管理,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强林木的养护管理,修剪和清除感染病虫害的树木,避免病虫害扩散。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引入和增加天敌的数量,来控制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利用生物杀虫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选择对害虫有特异性的、无毒害、对环境友好的生物杀虫剂进行施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化学防治-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或撒布,来控制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但要注意选择低毒性、高效率的化学农药,并按照标准剂量进行施用,避免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一、森林植物检疫的任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第一是对外检疫,即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着林木及其产品由国外传人或由国内输出。

第二是对内检疫,即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使它不能传到无 病区,并在疫区将其消灭。

第三是当危险性病、虫、杂草侵入到新区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其蔓延或彻底消灭之。

第四是保障林木及其产品的正常流通。

二、 产地检疫:产地检疫是指在植物生长和检疫对象发生期间,由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到森 林植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所进行的检疫。

三、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四、 生物防治的优点:大多数天敌对人、畜、植物无毒无害,选择性强,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域,不会产生抗 性,能有效保护天敌,被驯化而建立了优势群落的天敌能长期控制害虫。

五、 生物防治的途径主要有哪些方面? 利用微生物防治。

利用寄生性天敌防治。

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

利用昆虫激素防治。

六、 赤眼蜂的释放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掌握好赤眼蜂羽化与松毛虫产卵时间相吻合,即“蜂 卵相遇”。

七、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能产生内毒素 (伴孢晶体)和外毒素的芽孢杆菌。

八、 白僵菌属于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菌丝和分生孢子。

九、 利用性信息素防治害虫一般有几种方法?一是放置有性信息素的诱捕器诱来雄虫,采用黏胶、毒药或其他方法杀死,若用诱虫灯或 高压电网配合,效果更好;二是在交尾高峰期,在林内喷洒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或大量散布含有性信息素的小纸片, 使雄虫迷失趋向雌虫的方向;三是用性信息素将雄虫诱来,用一些不育剂或射线处理后破坏其生殖器官,使其不育,放 返林间,这些不育雄虫与雌虫交配后,将不产生后代以达到逐渐降低害虫种群数量。

十、物理防治法:物理防治法是指利用一些器械或物理因素(光、热、电、风及放射能等 )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十一、食物诱杀:利用害虫喜食某种食物的习性来诱杀害虫的方法称为食物诱杀。

十二、农药的发展趋势:选用高效、低毒、无污染、低残毒,走仿生化的道路。

十三、杀虫剂按作用方式分为: 胃毒齐触杀剂:植物组织或汁液时,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氧化乐果、久效磷等。

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

通过接触表皮渗透入害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滴滴涕、氰戊菊酯等。

熏蒸剂: 化铝等。

以气体状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害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溴甲烷、磷 通过植物根、茎、叶的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并能传导至植物其它部位,害虫取食十四、杀鼠剂按作用分类:胃毒性杀鼠剂,如磷化锌等;抗凝血类杀鼠剂,如杀鼠灵、多效唑等。

十五、农药的加工剂型可分为:1、粉剂2、可湿性粉剂3、乳油4、可溶性粉剂(水溶剂)5、悬浮剂6、油剂(超低溶量剂)7、烟剂8、微胶囊悬浮剂十六、用晶体石硫合剂5千克,稀释75倍作冬季防治过冬害螨,需加水多少升?解:公式,稀释剂用量二原药剂重量X (稀释倍数一1)据上式得:加水量=5(75—1)= 370 升答:需加水370升十七、用50%勺DDV乳油1500倍液来防治松毛虫,2 克需加水多少千克?解:根据公式: 稀释剂用量=原药剂重量X稀释倍数代入公式:加水量=2KgX 1500=3000Kg答:需加水3000千克。

十八、喷粉法的优缺点:它是利用喷粉机或其它器械所产生的风力直接将药粉喷撒到防治对象表面。

优点是它不用水、工效高、方法简便、药粉分布均匀等;缺点:药粉在防治对象上附着吸收能力较差,容易飘移而造成药粉损失和污染环境,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较差。

喷粉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上风头,切忌顺风喷,以防药粉喷到自己身上而发生中毒事故。

十九、喷雾法的优缺点利用机械,在一定压力下将药液以雾状喷出,均匀地覆盖在林木和防治对象的体表。

此法 适用于乳油、水剂、浓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等农药。

药 液可直接触及防治对象,分布均匀、见效好、方法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药液容易飘移 流失,需要良好的水源。

二十、放烟条件:应在害虫幼龄时期。

产生气温逆增时,一般产生在日落后至次日黎明前。

放烟时,林内风速不超过 1.5ms 。

二^一、简述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配制方法:采用1: 2: 200: CuSO4:石灰:水优良的波尔多液呈胶体悬液状。

配制顺序:先用 110的水制成石灰乳。

910配成CuSO4溶液。

然后把CuSO4液慢慢的倒入石灰乳中,并强烈搅拌。

或对半制液再倒入第三桶中。

注意事项:现配现用,不能超过两个星期。

选用青蓝色有光泽的 CuSO4和生石灰,块状,如消石灰可加量 不可将浓石灰水倒入 CuSO4溶液中。

两溶液温度要均匀,并且低于室内温度,不能用金属容器和搅棒。

使用时可直接喷雾,对易受 CuSO4药害的林木,可用多石灰量配药,反之。

避免阴湿天,雨天施用,否则无效。

及时清洗喷雾器械。

二十二、简述白涂剂的配方。

配方:选用纯、质量好的生石灰 (CaO )或消石灰(CaOH2)浸透后无颗粒。

采用:5kg (生石灰) +0.5 kg (石硫合剂原液)+0.5 kg 盐+0.1kg (动物油)+20kg 水。

先将石灰与盐用热水化开 •再将 两液混合搅匀,然后加入动物油和石硫合剂。

涂抹时间一般在 10月中下旬,涂刷越高越好, 1 — 2m 或再高。

二十三、试论述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

1、 对症下药。

各种药剂都有它一定防治范围和对象,因此在决定施药前,要弄清防治对象的性质,选择 适宜的药剂,切实做到对症下药。

2、 适时用药。

在预测预报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治早治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幼龄时抗药力弱。

对子 吓菌和半知菌类引起的病害,一般应在冬季消灭越冬病原和在生长季节孢子萌发阶段喷药 防治。

3、 严格掌握用药量超量用药,浪费,产生药害和发生人畜中毒事故。

用量低,达不到防治效果。

4、 合理混用农药、交替用药。

长期使用一种农药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要经常使用几种不 同类型的农药,防止害虫和病菌产生抗药性。

根部和种实病虫害防治一、 苗圃害虫有地下和地上两大类,其中以地下害虫为害较严重。

二、 苗圃的病害,发生在苗木上时,造成危害严重的原因:(1) 苗木组织幼嫩,对病害的抵抗力弱。

(2) 幼苗植株体积小,受病部分的面积往往占全植株面积的很大比重。

(3) 苗木植株密集,易受暴干暴湿和骤冷骤热的影响。

适于病菌的传播和侵染,引起病害的 流行。

三、 有些金龟成虫嗜食蓖麻叶,饱食后麻痹中毒,甚至死亡。

四、 苗木猝倒病(幼苗猝倒病、苗木立枯病)其症状一般可分为几种种类型?(1) 种芽腐烂:(2) 幼苗猝倒:(3) 茎叶腐烂:⑴、⑵、⑶、⑷、⑸、 13。

(4)苗木立枯:五、简述种实霉烂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绝大多数是种实表面携带的。

这些菌类普遍存在于各种容器、土壤、水、空气和库房里。

成熟的种实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采收和贮藏时含水量大或受潮,存放密度高,病害则发展快,引起此病的主要因子是其生长温度,一般以25 C左右适宜。

防治方法:(1)在种实成熟时及时采收,避免损伤。

(2)贮藏前种子应适当干燥,除大粒种子外,一般应干燥至含水量为病种剔10%—15%,并将坏种、除。

库内温度保持在0—4 C,并保持通风。

(3)仓库应消毒处理,并经常保持库内卫生,以减少病菌。

⑷用沙埋种子催芽时,种子和沙均要消毒。

用0.5%高锰酸钾液浸种15—35分钟,清洗后再混沙。

沙也要先用40%甲醛1:10倍液喷洒消毒,30分钟后摊开,待药味散尽后再用。

(5)用新鲜稠李叶片快速切碎后与种子拌混在一起播种,可防止播种时种实霉烂。

用1份干牛粪加3份水浸泡3天后(25 C ),再加3份水过滤,用清液处理种子,可以起到壮苗灭菌的作用。

(6)利用氮气(气态或液态)贮藏种实,能保存种实的所有生物特性和营养价值,不霉烂、不污染。

叶部病虫害防治一、落叶松毛虫一年或二年发生一代。

以幼虫枯枝落叶层下越冬。

二、简述落叶松毛虫防法方法(请自己补充) :(1)营林技术措施(2)物理和人工防治(3)生物防治(4)化学防治: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松毛虫,利用其下树越冬、出蛰后上树的习性,可用毒环、毒笔阻杀。

毒环毒绳毒毛三、黄褐天幕毛虫一年一代,以卵越冬。

翌春孵化,初孵幼虫吐丝做巢,群居生活。

稍大后于枝杈间结成大的丝网群居,白天潜伏,夜间取食。

四、试论述舞毒蛾防治方法:(1)林业措施。

封山育林,营造混交林,改善和促进森林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可有利于控制毒蛾成灾。

加强林区抚育,合理采伐,保持适当密度,对减少毒蛾为害有一定作用。

因舞毒蛾多发生于通风透光林分,应注意调节林分郁闭度。

(2)人工防治。

于秋、冬或早春刮卵块,或采用煤焦油或石油加沥青(2 : 1)涂抹卵块,可收到好的防治效果,又可避免遗漏。

还可将卵放人寄生蜂保护器中,使寄生蜂飞出,以保护天敌昆虫。

⑶灯光诱杀:毒蛾成虫多具趋光性,可因虫、因地、因时制宜,采用黑光灯、高压诱虫灯、100-200W白炽灯,甚至火堆诱杀成虫,并有利于测报虫情。

(4)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毒蛾的天敌种类很多,如卵蜂、姬蜂、寄生蜂、小蜂及寄蝇等,对控制100亿个害虫的种群增殖有明显的作用。

在幼虫期,喷每克或每毫升含孢子以上的青虫菌制剂,均有效果。

⑸化学防治:幼虫期可采用50 %杀螟硫磷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4000 —6000 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等化学药剂 2 500-5 000倍液喷杀。

用毒环、毒笔等,对舞毒蛾等的幼虫,群集上、下树时实施阻杀。

五、简述叶甲的防治方法。

(1)早春及解除夏眠前及时除治上树成虫,可采用涂毒环、绑毒绳等方法阻杀成虫。

(2)利用初出蛰成虫假死性,实施人工振落捕杀。

(3)人工摘除卵枝和初龄幼虫群集的叶片,集中烧毁。

⑷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卵期的赤眼蜂、跳小蜂,幼虫期的寄生蝇,成虫期的鸟类及蜀蝽等。

⑸在卵期,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幼虫为害期,在树干两侧交错刮去死皮长15cm的半圆环,用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涂刷。

六、落叶松杨锈病,俗称黄粉病,青杨叶锈病。

此病害病原菌的另一个转主寄主是杨属植物上。

病菌的0、1寄生在落叶松上,n、ffi、W寄生在杨属植物上。

七、杨灰斑病(黑脖子病):病原有性世代为东北球腔菌。

无性世代为杨棒盘孢菌。

八、杨灰斑病(黑脖子病)防治方法:(1)播种苗不要过密,适当间苗或打去叶片,使其透风降湿。

(2)清除病落叶和带病萌条,减少病菌来源。

(3)6月开始喷65%代森锌500倍,或1: 1: 125—170倍波尔多液,每半月喷1次共3—4次, 施放五氯酸钠烟剂等。

干部病虫害防治一、杨树三种检疫枝干害虫危害状A,白杨透翅蛾:B,杨干象甲:C,青杨天牛:A :被害枝干有一瘤状虫瘿,在离虫瘿一指处有一羽化孔,通常蛹皮留在坑口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