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10篇(分师生版附带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10篇·学生版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乡.为身死而不受④是亦不可以已.乎⑤然则..何时而乐耶⑥微.斯人,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具体体现是;【甲】【乙】两段都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请简述一例。
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⑤亦甚矣。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3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21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3分)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4分)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鱼我所欲也》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
《孟子·鱼我所欲也》《墨子·贵义》比较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通意义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3分)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含答案)甲】我所欲的是鱼和熊掌,但不能同时得到,所以选择舍弃鱼而取熊掌。
我所欲的是生和义,但也不能同时得到,所以选择舍弃生而取义。
生虽然是我所欲,但我的追求不仅仅是生存,所以不会为了苟且而放弃追求。
死虽然是我所恶,但我所恶的不仅仅是死亡,所以会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
因此,我的所欲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我的所恶中也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这不仅是贤者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只是贤者能够坚守这个原则而已。
乙】XXX说:"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义更重要。
如果我问你:'我给你冠履,但要你失去手足,你愿意吗?'你肯定不愿意,因为冠履不如手足重要。
再问你:'我给你天下,但要你牺牲自己的生命,你愿意吗?'你也肯定不愿意,因为天下不如生命重要。
如果为了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么义就比生命更重要。
所以说:'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义更重要。
'"1.选B,因为"A"中的"苟"和"C"中的"恶"用法不同,"B"中的"书"和"观"用法不同,而"D"中的"观"和例句中的"观"用法不同。
2."辟"通"避",意为躲避。
3.选D,因为例句中的"之"和D中的"意"都是代词,指代前面的名词。
4.(1)不仅贤者有这样的想法,每个人都有。
(2)在万事中,没有什么比正义更重要。
5.甲文和乙文都用比喻来阐述观点,但甲文的比喻是舍鱼取熊掌和舍生取义,而XXX的比喻是冠履不如手足和天下不如生命。
6."义"的内涵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这个观点,因为正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含答案【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
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二者不可得兼..(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故患有所不辟.也( )(4)杖.汉节牧羊( )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2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隐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B.【乙】文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鱼,我所欲也》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
在语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是将内容或者形式相近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
通过对比阅读,我们有目的地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分析、比较、对照,从而在差异中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
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鱼,我所欲也》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鱼,我所欲也》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晏子谏景公(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
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齐景公。
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③堂侧陛:堂,朝堂。
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
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3)公被狐白之裘被:(4)乃令出裘发粟裘: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此之谓失其本心。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2分)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这篇《鱼,我所欲也》课内外对比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知识要点梳理:一、作者、作品:选自《孟子•告子上》二、文体:议论文三、阅读理解:⒈本文主题:论述人应当怎样对待"所欲"——舍生取义。
⒉本文中心论点——舍生取义⒊本文结构:①、正面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②、反面论述舍义取利是丧失本心。
⒋一段分层:①、从比喻入手入手引出中心论点。
②、进一步以生虽为所欲,但不为苟得,死虽为所恶但患有所不辟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③、以"如"字发端,反面提出假设继续论证自己的论点。
④、以"行人"、"乞人"为例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
⒌以"鱼"与"熊掌"比喻"生"与"义"是比喻论证。
⒍"不为苟得"的原因:所欲有甚于生者。
⒎"有所不辟"的原因:所恶有甚于死者。
⒏"有甚于生者"与"有甚于死者"分别指的是什么?义与不义。
⒐如果"所欲"没有超过"生"会怎样?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⒑凡"所恶"没有超过"死"会怎样?凡可以避患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⒒"凡可以求生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避患的手段都可以使用,但是有人不用。
"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所欲的""所恶的"是"有甚于生者义"和"有甚于死者不义"。
⒓"是心"指的是什么?"所欲"的"义"与"所不欲"的"不义"。
⒔孟子认为在舍生取义这一点上人们的态度怎样?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一)1.B 2."辟"通"避,,意义:躲避3.D 4.(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题答案阅读下面两那么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②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那么冠履不假设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那么天下不假设身之贵也。
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说明】①今:假设,假如。
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
③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7.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2分,任选4个作答〕⑴故患有所不辟也〔▲〕⑵故不为苟得也〔▲〕⑶贤者能勿丧耳〔▲〕⑷予子冠履〔▲〕⑸必不为,何故〔▲〕18.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5分〕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19.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以下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3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自命不凡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22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20.两文都运用了比方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甲】文用〔▲〕论证了杀身成仁的观点;【乙】文用〔▲〕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中考典型对比阅读精编(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封邑(给一座城)焉。
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不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⒈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______ 辟_______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_______ 骄_________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⒊〔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⒋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二、[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 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
中考语文《鱼我所欲也》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懋第①衰绖②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
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③于旅所,哭而奠之。
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遣还出都。
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留懋第等勿遣。
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
顺治二年六月,闻南京失守,恸哭。
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
懋第曰:“此非吾弟也。
”叱出之。
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④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节选自《明史·左懋第传》,有改动)【注释】①懋(mào)第:指左懋第,字萝石,明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富有民族气节,宁死不肯降清,被誉为“明末文天祥”,专谥“忠贞”。
②衰绖(cuīdié):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
③太牢:祭品。
④游击:武职官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万钟于我何加.焉(2)乡.为身死而不受(3)来谒.懋第(4)俱以.不降诛2.翻译下列句子。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懋第曰:“此非吾弟也。
”叱出之。
3.【甲】文中“不受嗟来之食”的穷人是如何坚守“本心”的?同样面对选择,【乙】文中的左懋第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答案】1.益处;通“向”,从前;拜见因为2.(1)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2)懋第说:“这不是我的弟弟啊!”然后斥责他并让他离开。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一)【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日:“……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
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3)往之.女家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二)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
公输》比较阅读【甲】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服。
【乙】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②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③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⑤得其前利⑥,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要进攻楚国,向左右大臣警告道:“如有人敢于进谏,就叫他死!”有一位舍人名叫少孺子,想谏又不敢,他就怀揣弹弓到后花园去,露水洒湿了衣裳,这样过了三个清晨。
吴王知道后说:“你来,何苦把衣裳淋湿成这个样子?”少孺子回答道:“园子里有树,树上有蝉,蝉在高高的树枝上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螳螂俯着身子向前爬去要捉蝉,而不知黄雀在它身傍。
黄雀伸着头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在它的下面有我手中张开的弹丸。
这三者都想得到自己的好处,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祸患啊!”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停止用兵。
注释:①[吴王欲伐荆]吴五,指吴王阖闾;荆,楚国。
②[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待从官;少孺子,年轻人。
③[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
④[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
⑤[务欲]一心想要。
⑥[前利]眼前的利益。
12解释加点的意思。
起于.鲁:_公输盘不说.:_吴王欲伐.荆其.上有蝉:__________________13、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而不争不知.螳螂在其后B露沾其.衣其.真无马邪C.子墨子起起..于鲁D、行十日十夜而.至于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14.翻译下列句子。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甲文体现了墨子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乙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一)【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妻曰:“尧舜之为君何如者?”唐子①曰:“尧舜岂远于人哉!”乃举一箸,指盘中余鱼曰:“此味甘乎?”曰:“甘。
”曰:“今使子钓于池而得鱼,扬竿而脱,投地跳跃,乃按之椹②上而割之,刳其腹,犀其甲,其尾犹摇。
于是煎烹以进,子能食之乎?”妻曰:“吾不忍食也。
”曰:“人之于鱼,不啻③泰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类于一鱼之味耳。
于鱼则不忍,于人则忍之;杀一鱼而甘一鱼之味则不忍,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
是岂人之本心哉!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节选自唐甄《室语》,有删改)【注释】①唐子:唐甄自称。
②椹(zhēn):同“砧”,砧板。
③不啻(chì):不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蹴.尔而与之踩踏②乡.为身死而不受同“向”,先前、从前③指盘中余.鱼曰剩余的④子能食.之乎吃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①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②尧舜的治国之道不过是不失去人的本心而已②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3.阅读选文,说说两篇文章中的“本心”分别指什么?【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乙】文中的“本心”是以民为本的思想。
4从文章来看,“贤者”与“不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请你列举一位“贤者”并说出他的事迹或诗句。
“贤者”与“不贤者”之阔的区别是贤者能保持舍生取义之心。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乙】妻子说:“尧舜是怎样做君王的呢?“唐子说“:尧舜难道远远不同于我们常人吗?“于是他拿起一支筷子指着盘中剩下的鱼说:“味道鲜美吗?“妻子说:“鲜美。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训练题三篇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训练题三篇《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一【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①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
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①下人:迁就他人。
【参考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先生却不接受。
他的弟子们劝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我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B.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C.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D. 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告诉我们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一【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A.人皆有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吾欲之南海,何如D.醉翁之意不在酒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甲]原文第一段[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元军元帅。
②扞(hàn):保卫。
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同“救”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2)天祥泫然出涕.涕: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3、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
(4分)答:①富贵不能淫:②威武不能屈:4、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5、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二、(甲)原文第一段三、(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语文:第19课《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日:“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愿意)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日:‘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义贵于其身也。
故日:‘万事莫贵于义也。
…
(《选自《墨子·贵义》》)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富贵,无相忘
B.是义贵于其身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C.死亦我所恶不以恶小而为之
D.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予观夫巴陵胜状
2.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指明其意义。
通意义:
3.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断子之手足
A.人皆有之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吾欲之南海,何如 D.醉翁之意不在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
于义”,甲文则用论证的观点。
6.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你
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一)1.B 2.“辟”通“避,,意义:躲避3.D 4.(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谚、部队士、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5.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6.万事莫贵于义“义”
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乙文译文】墨子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了。
假如现在对别人说:‘送给你帽子和鞋子,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一定不会同意干
这件事的。
那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和脚珍贵。
又说:‘送给你天下,但是
要把你杀死.你会同意干这件事情吗?’那人也一定不会同意干这件事的。
那么又为了什么
呢?那是因为天下不如自己的性命珍贵。
为了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那是因为把义看得比
自己的性命还要珍贵。
所以说:‘世上万事万物没有比义更要珍贵的。
”
(二)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孟子日:“……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未比喻“礼”。
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往之.女家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
(二)1.(1)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已:停止 (3)之:到……去 (4)顺:顺从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
处呢!(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其本心”)。
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4.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乙文译文】孟子说:“……男子长大成人行冠礼时,由父亲主持其事,并面加教导;
女儿出嫁时,母亲主持其事,将她送到门口.告诫道:‘去到你们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
要遇事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丈夫的意志!’以婉顺为准则的,是妇人女子之道。
、只有住在(“仁”这个)天下最宽大的住宅里,站在(“礼”这个)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在(“义”这个)天下最正大的道路上,得志时跟老百姓一起循着这条道路前进;不得志时便独个儿照
这个行事。
厚禄高官不能乱我的心,家贫位牟不能变我的行,威力相逼不能挫我的志,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
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