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开放:能否揭开历史的面纱

合集下载

论档案的发展历程和进化

论档案的发展历程和进化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14期 361一、档案的演变过程与历史发展我国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历史档案,称为“甲骨档案”距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三皇五帝”时代,相传就出现了档案这种物体。

“三皇”时代称档案为“三坟”,”五帝”称档案为“五典”,商朝称为“册”,商代典册,属于殷王言论和行事的记录,是商朝后期的历史档案。

西周时期,档案被称为“中”。

春秋战国时期,除了“中”、“册”、“典”称呼外,更多地开始使用“简牍”、“简策”。

秦汉时期称档案为“典籍”、“图籍”。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们称档案为“文书”、“公文”。

先秦时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文化不发达,档案(文)和著述(献)不分,融为一体,两汉时期以孔子的“六经”作为先秦的档案史料和史书。

魏晋以后,尤其是到了唐代,随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史家们逐渐将档案(文)和著述(献)分开,单称档案为“文卷”、“文案”、“案卷”、“案牍”、“文牍”和“薄书”等等。

宋朝在沿用以上许多称呼的同时,开始较多地使用“案牍”、“文牍”等称呼。

明代的档案事物名称,与汉唐以来的称谓一脉相承,主要有“文书”、“案牍”、“文案”、“文卷”、“案卷”等。

清代,大批汉人被吸收进政府官衙服务。

在这种满汉文化的整合中,人们逐渐将满文的“档”和汉文的“案”结合在一起使用,形成“档案”一词。

90年代以来,档案开放成为时代主流趋势之一。

开放档案是我国档案利用工作史上一次划时代性质的革命,它彻底揭开了蒙在档案之睥的神秘面纱,极大地扩展了档案利用工作的领域。

由于科技的发展,档案的载体种类也日益增多,出现了大量的以胶片、磁性材料以及光盘为载体的胶片档案、音响档案、磁性档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的形成、管理、保护及提供利用都产生巨大的变化,无纸化办公已经进入到我们工作中,这样的新型档案载体介质、形成规律、管理的工作流程以及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维护要求等都与传统的纸质档案截然不同。

新型的档案管理模式应该多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把传统的管理与信息现代化结合起来,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融计算机网络服务、电话、有线电视、无线通讯系统一体化等功能为一体,为档案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

走向开放:实现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走向开放:实现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走向开放:实现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蒋冠来源:《档案与建设》2021年第09期摘要:“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是“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走向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必然要求。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从多主体协同共治、多方位交流合作、多层次联动共享与多方式输入输出四个方面,构筑了档案工作走向开放的行动框架。

关键词: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发展分类号:G270Moving Towards Opennes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Enterprise——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National Archiv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Jiang Guan(School of Management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Abstract: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enterprise and adapt to the modernization requirements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ultimate purpo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cause during the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Moving towards openness" is the core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he 14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national archiv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built an action frame for archival work to move towards openness from four aspects: multi-main body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ulti-direc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multi-level linkage and sharing and multiway input and output.Keywords: Archiva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Plan; Development2003年5月,時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考察浙江省档案局(馆)时,作出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

浅谈档案的开放与利用

浅谈档案的开放与利用

浅谈档案的开放与利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档案的开放与利用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介绍了档案的概念及其开放与利用的重要性。

在探讨了档案开放的意义、档案利用的方式、档案开放与信息公开的关系、档案开放与文化传承的关联以及档案利用的挑战。

结论部分展望了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未来发展、总结了其重要性并展望了档案利用的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档案的开放与利用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加强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开放与利用将在未来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档案、开放、利用、意义、方式、信息公开、文化传承、挑战、未来发展、重要性、前景。

1. 引言1.1 介绍档案的概念档案是指各种载体上的记录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档案包含公共档案和私人档案两大类,公共档案是指由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产生并保存的档案,私人档案是个人或家庭私人所有的档案。

档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不仅可以为人们了解历史提供证据和依据,还可以激发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通过对档案的开放和利用,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档案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未来的遗留,对档案的开放与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档案开放与利用的重要性档案开放与利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档案作为记录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了解过去、推动现在发展、预测未来趋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档案的开放与利用,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

档案开放能够增进社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让公民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监督政府的行为;档案利用可以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资料来源,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档案的开放与利用也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解读档案是人类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历史记录和见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进步的标志,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公众文化积淀的日益深厚,档案正逐渐揭开旧时神秘的面纱走向社会,走向公众,成为连接社会公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纽带。

档案工作是维护真实历史面貌的一项重大事业,是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其基本内容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保存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统计、档案编目和检索、档案编研、档案提供利用等8项工作内容。

《档案法》全文共分8章53条。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档案机构及其职责,第三章档案的管理,第四章档案的利用与公布,第五章档案信息化建设,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

主要内容如下:1、国家档案管理的范围:过去和现在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科技等方面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2、中国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3、档案机构及其主要职责:国家档案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档案工作,负责全国档案事业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建立统一制度,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档案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工作,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管理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4、档案的利用与公布:档案馆应当通过其网站或者其他方式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的目录,不断完善利用规则,创新服务形式,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积极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便利。

单位和个人持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经开放的档案。

新时代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探析

新时代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探析

新时代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探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历史档案的研究和利用也越来越重视。

档案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记录着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历史轨迹。

在新时代下,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新时代下档案开放鉴定工作进行专题探析。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档案开放鉴定工作。

档案开放是指将档案资料公开向社会开放,供研究、利用、借阅和复制。

鉴定则是指对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可信度和可利用性进行认定和评价。

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就是将档案资料公开,并对其真实性和可信度进行评估,以保证档案的可利用性和专业性。

在新时代下,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资源的获取和利用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社会各界对历史档案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档案的开放和鉴定成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档案开放鉴定工作也是档案管理和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档案的开放度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实施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档案鉴定标准的制定和统一。

由于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涉及到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其鉴定标准的制定和统一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档案鉴定标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具体标准不清晰、评价方法不规范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档案鉴定工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制约了档案的开放和利用。

其次是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

档案开放鉴定工作要求鉴定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地评估档案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目前我国的档案鉴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专业水平和鉴定技术有待提高。

档案鉴定的规范化程度也不够,部分地区和单位存在着鉴定工作不规范、评价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影响了档案的开放和利用。

最后是档案开放鉴定工作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有待加强。

档案鉴定工作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也需要加强对公众的信息沟通和教育。

目前,我国的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存在一些不透明和闭门作业的问题,公众对档案鉴定工作缺乏了解,导致了许多误解和争议。

浅析如何开展档案开放与档案保密工作

浅析如何开展档案开放与档案保密工作

浅析如何开展档案开放与档案保密工作作者:王璐来源:《办公室业务》 2017年第2期【摘要】本文从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档案资源开放与保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着重强调应在高度重视档案资源保密的前提之下,通过加大档案资源的开放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最终服务社会发展。

【关键词】档案;保密;档案开放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档案资源的查询借阅量明显增多,档案资源的服务对象和利用领域逐渐扩大,刺激了档案存在模式的快速转变,即由封闭和半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然而,在开放环节上,怎样实现档案的作用,体现档案本身价值的同时,还保证提供档案利用时不泄漏机密,是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作者发现,只要正确客观分析档案资源保密和开放的辩证关系,合理解决保密和开放之间的矛盾,就能切实实现档案资源保密和开放之间的完美组合。

一、对档案资源开放举措的认识档案资源开放是档案馆经封闭型和半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且档案资源开放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构成了档案事业得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我国档案馆内保存的资料,开放时间通常应该从形成之日起满30年。

文化、科学、经济、技术等类别档案资料面向社会的开放期限可以不满30年,牵涉到国家的安全、重大利益或者其它期满不适合开放于社会的档案资料面向外界开放期限的规定,可以超过30年。

针对重要工作、活动档案,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重要工作档案的管理制度。

一般情况,重要工作档案从放入国家档案馆之日起满6个月甚至3个月就要面向外界开放。

档案资料开放措施反映出社会的开放化程度,揭开档案部门的神秘面纱,转变成为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服务的部门。

档案资料开放,不单单是在利用范围方面的扩大,同时是对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权利的兑现和承认,政治民主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对档案资源保密的理解体会保密从古至今和档案工作一直是“喜结连理”“如影相随”,是档案的所有者及形成者对档案馆及其内部员工的要求。

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答记者问

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答记者问

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答记者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公布日期】2022.07.05•【分类】问答正文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同志就《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答记者问近日,国家档案局印发实施《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档案局有关负责同志就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办法》制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答:档案是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依法向社会开放档案,充分利用档案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工作价值的重要体现。

国家档案局1991年颁布实施的《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对规范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档案开放和利用工作,提高国家档案馆管理档案的科学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止2020年底,全国各级国家档案馆共开放了14584.5万卷、件档案,这些开放档案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档案开放的深入推进和依法治档的不断强化,原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迫切需要修订。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提出了“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需要进一步加大档案开放力度。

新修订的档案法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对档案开放期限、公布形式、利用方式以及档案开放审核等作出新的规定,档案开放工作必然要作出相应调整,《办法》作为配套制度列入修订计划。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对档案开放力度、共享程度、档案利用方式和档案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修订档案法,国家档案局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修订出台了本《办法》,以替代1991年颁布的《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

对我国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反思

对我国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反思

对我国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的反思一、背景档案是国家的重要文化遗产,它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

为了方便公众了解和研究历史,我国在1990年代初开始实行了三十年档案开放制度,即档案在初始保密期限结束后的三十年后向公众开放。

这项制度一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但近年来也引发了一些讨论和争议。

本文将对我国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优点1. 促进历史研究和学术交流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有助于促进历史研究和学术交流。

在档案开放后,学者和研究者可以更加自由地查阅和研究历史档案,从中获取更准确的历史信息,加深对历史事件和发展的理解。

这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历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2. 增强公众参与和文化认同感档案是国家的文化资产,对公众开放有助于增强公众参与和文化认同感。

公众可以通过查阅档案了解国家的历史,进而更好地参与社会事务和国家建设。

同时,档案的开放也有助于形成国家文化认同感,加强国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 保护公民权益和监督政府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可以促进公民权益的保护和政府的监督。

档案记录了国家的重大事件和政府的决策过程,对公民来说,可以通过查阅这些档案来了解和维护自身权益。

同时,档案的开放也有助于监督政府,促使政府公开透明。

三、不足之处1. 开放期限过长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信息无法及时被公众了解。

尤其是对于一些涉及隐私和国家安全的档案,长期的保密可能会给公众带来困惑和不满。

2. 文化资产流失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过长也可能导致一些文化资产的流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档案可能会被遗失或破坏,无法及时保护和保存。

这对国家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3. 存在滞后性问题三十年档案开放期限存在滞后性问题,即公众无法及时获得最新的历史信息和事件。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研究需要更及时的信息来源,长期的档案保密可能会限制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刑科题本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刑科题本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刑科题本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揭开刑科题本的历史面纱一、引言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作为我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基地,承载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

其中,刑科题本作为历史档案馆的珍贵资料之一,记录了我国古代刑事司法的众多案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简介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成立于1953年,是我国国家级档案馆之一。

馆藏档案资料主要涵盖了明清两代的历史文献、档案和史料,其中包括了大量刑科题本。

这些档案资料不仅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还记录了大量刑事案例,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和资料。

三、刑科题本的历史价值刑科题本是明清两代刑事司法档案的总称,记录了大量刑事案例和有关刑事诉讼、审讯、刑罚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题本包括了各种刑事案例,如盗窃、谋杀、伤害、纵火等,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和各个地区。

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反映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四、深入解读刑科题本1. 刑科题本的内容刑科题本记录了大量刑事案例,内容包括案件的起因、经过、审讯情况、判决结果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程序,还可以为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资料。

2. 刑科题本的价值刑科题本作为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重要馆藏资料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对刑科题本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五、个人观点和总结刑科题本作为我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珍贵馆藏资料,记录了丰富的刑事案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对刑科题本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为我们理解古代社会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

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对刑科题本的深入研究,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和社会结构,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入的资料。

关于新形势下档案开放事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档案开放事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档案开放事业发展的思考谢君华南农业大学档案馆【摘要】以回顾档案开放历程为出发点,归纳总结出档案开放的发展趋势,进而思考当今社会发展对档案开放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在政府信息公开和“两个体系”建设的影响下,档案开放事业该如何定位发展,力求以全新的思维和视角审视档案开放问题,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科学接轨,关注民生,把握档案开放的服务方向,推进“两个体系”建设,实现“两个转变”。

【关键词】档案开放政府信息公开“两个体系”一、历史回顾:曲折中前进,逆境中崛起1.萌芽期。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档案事业也迈进了新时期,档案开放在国家建设中开始发挥作用。

1956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明确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

随后,1958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曾三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必须科学地保管和充分利用档案资料”的思想。

极大地推动了档案开放工作的进程,为档案开放思想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停滞期。

停滞期是指1963-1975年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

由于十年动乱及“左”的思想影响,我国整个档案事业遭受严重的挫折和破坏,档案工作有所倒退,无可避免地成为反革命集团“政治斗争”的工具,更别提档案开放。

3.形成期。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配合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党中央和国务院于1980年批准并发布了《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正式提出并确立了开放历史档案的新方针政策。

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审议通过,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档案开放的范围和手续作了明确规定,为档案开放工作提供有利的法律保障。

其后,国家档案局又制订了《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外国组织和个人利用我国档案试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档案开放工作的深入发展。

4.发展期。

腾飞的脚步——谈我国档案开放的意义

腾飞的脚步——谈我国档案开放的意义

还要加 强从业 人 员的人 生观 、 值观 的教育 和熏 陶 , 价 加大 社 了解我们淮 安这座古 老的运河岸边 的文化 名城 ,同时市 民对档 度 ,
案的认 识也提高 了。 会 对档 案 的关 心 和认 知 , 档案 人真 正地安 心 、 让 专心 、 尽心地 做
让 同样让他们 深 档案的开放是文化的宣传 , 是知识的传播 , 是文 明的进步。档 好本 职工作 , 他们感到做 档案人 的 自豪和光荣 ,
它不是口号和 目标, 是档案业的神圣职责。 来 的作用 也才逐渐 被世人所认识 。刚 刚在我市举 办 的第 四届 体现的是一种人文文化,
淮扬菜 美食文化节 , 了让 市 民进一 步了解我们淮 扬菜 的历史 , 为
我市档案局 、馆专 门组织 专家赶赴北 京第 一历史档 案馆查 阅历 案人 共有 的价值 观是指 档案工作者 的工作 态度和 对所从事 工作 长期 以来 , 档案 工作并没有 引 史上与淮扬 菜有关 的记载 ,并复制 一批与我 市 的历 史相关 的清 的重要 性 的认 识。 由于历 史因素 ,
的作用也 才逐 渐被世人所认识。档案开放 对公 民个人 、 社会以及 国家都有 着重要影响。 关键 词 档案开放 现代化 建设 文明进步
近 年来 , 随着我 国现代化建设 的迅猛 发展 、 改革 开放步 伐的 做 } _ H自己的贡献 这些都表明我们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力度逐 加大, 档案向公众 开放的力度 也逐渐加 强 , 这表 明我 们 国家 的档 年加强 。档案作为历史的遗迹 , 真实地记录了时代 的发展 , 在实践 案发展 建设进 入了一 个全新的时期 。近年来 , 我们 国家档案开放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 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 , 我们兰台人的社会价

揭开历史的面纱,回望悠久岁月——揭牌仪式演讲稿

揭开历史的面纱,回望悠久岁月——揭牌仪式演讲稿

揭开历史的面纱,回望悠久岁月——揭牌仪式演讲稿!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揭牌仪式。

通过这一仪式,我们要向大家揭开历史的面纱,回望悠久岁月。

历史是一个庞大而深远的话题,它不仅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更反映了各个时代不同的思想观念、社会制度和文化风貌。

揭开历史的面纱,就是要重新认识、回归历史,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方向。

在历史的面纱之下,有许多珍贵的遗产和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

我们可以通过考古发掘、博物馆收藏、民间传说等径,发现人类文明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了解古代先民的生存状态和文化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魅力,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

揭牌仪式,就是一道突破历史面纱的良机。

通过揭牌仪式,我们可以回顾历史中的真实事件,认识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内涵,还可以向世人展示历史的性质和意义。

揭牌仪式作为一种形式感强、视觉冲击力强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向公众展示历史的文化内核和精神魅力。

历史的面纱下还隐藏着各种历史谜团,等待我们去解开。

这些谜团可能是一个古老的遗址,也可能是一段被尘封的档案资料,还可能是一段费解的历史事件。

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研究、学术探讨等方式,逐渐解读这些谜团,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除此之外,揭开历史的面纱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上的名人、英雄、伟人等。

这些人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风貌和精神内涵。

了解这些人物的经历和成就,也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与工作。

揭开历史的面纱,也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表态。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明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自信地展示其独特之处和价值。

通过揭牌仪式等方式,我们不仅仅是在展示一个历史事件的特点和内涵,更是在宣示着我们对文化自信的坚持和信仰。

揭开历史的面纱,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和人类历史,也让我们对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希望今天举行的揭牌仪式,能够带给大家新的启示和思考,在历史中感受生命,体验人生的美好。

开放档案工作——反思与前瞻

开放档案工作——反思与前瞻

作者: 罗力
出版物刊名: 山西档案
页码: 42-44页
主题词: 开放历史档案;档案馆工作;档案工作;国家档案局;档案宣传工作;社会档案意识;档案史料;档案开放;档案信息;查阅档案
摘要: 一个困惑……虽然早在1980年3月,国家档案局就发出了《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但实际上,开放档案真正被纳入各地各级档案工作议事日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之后。

截止目前,全国各地已有不少的档案馆或多或少地开放了部分历史档案。

然而,令人十分意外和遗憾的是,从总体上来说,历史档案的开放效应,远没有我们予期的那么轰动而持久。

沉重的、近乎于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档案馆没有因历史档案的开放而变得门庭若市或获取社会更多的关注。

也没有因历史档案的开放而有什么大的或了。

历史的选择——中国档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扫描

历史的选择——中国档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扫描

历史的选择——中国档案管理从封闭走向开放扫描
牛角
【期刊名称】《上海档案》
【年(卷),期】2008(000)011
【摘要】历史性的转折:启开神秘之门这一天,开启了中国档案管理的新时代。

1980年5月19日,中央书记处作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开放历史档案。

由此,中
国档案管理开始了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历程:1980年9月15~19日,中国档
案工作代表团出席了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档案大会。

这是我国首次派代表团出席国际档案大会。

【总页数】4页(P5-8)
【作者】牛角
【作者单位】上海市档案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9.2
【相关文献】
1.投资基金的封闭式与开放式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兼论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
是中国投资基金发展的必由之路2.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从外来影
响看中国当代文学50年的发展道路3.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献给改革开放20年4.气势磅礴地走向开放——评介《走出封闭——中国内陆省份改革开放大思路》5.气势磅礴地走向开放--评介《走出封闭--中国内陆省份改革开放大思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看待档案的“开放”与“保密”

如何看待档案的“开放”与“保密”

如何看待档案的“开放”与“保密”
陈凤兰
【期刊名称】《统计与信息论坛》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档案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封闭到半封闭、半开放以至当前开放交流的漫长历程。

在档案改革中提出开放档案这一原则的最先是法国,以后各个国家纷纷效仿。

目前开放档案巳成为全世界档案工作发展的一种趋势。

我国在解放前,档案基本上是封闭的,以。

保密”为主,特别是在反动政权的统治下,档案只是为维护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发挥作用,档案的利用也成为一种特权,只为少数人服务,广大劳动人民则无权问津。

即使在建国初期,档案的内容基本上也是以政治色采为主,还谈不到开放。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档案内容的不断扩充,档案从更多地用于阶级斗争逐步地转移到更多地用于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上来,人们也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到开发档案资源和发挥档案作用的现实意义.为此,我国也提出了开放档案这一新方针。

【总页数】3页(P70-71,74)
【作者】陈凤兰
【作者单位】院长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1
【相关文献】
1.开放与保密、能动与保守的和谐——政府信息公开语境下我国档案开放工作现状的再思考 [J], 杨笑雄
2.开放与保密、能动与保守的和谐——政府信息公开语境下我国档案开放工作现状的再思考 [J], 杨笑雄;
3.浅析如何开展档案开放与档案保密工作 [J], 王璐
4.谈如何做好档案开放利用中的档案保密工作 [J], 孙宝辉
5.谈正负档案价值与档案保密和开放 [J], 周正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档案的开放

档案的开放

档案的开放
王建华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
【年(卷),期】2016(000)0S1
【摘要】<正>档案是一种人类文明的记录,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存在,利用档案、了解档案中的信息内容是公民的一种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知情权利的一种实现方式,档案开放是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开放档案就是档案管理单位根据档案价值实现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依法向社会公众和组织公开未列入保密与豁免公开范围的档案文件信息内容,并通过有效方式及时提供给有关组织从,满足其合法利用需求的社会化服务政策与措施。

它是公民知情权参
【总页数】1页(P70-)
【作者】王建华
【作者单位】凌源市采供血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3.5
【相关文献】
1.开放档案是"改革开放"在档案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写于开放历史档案三十年[J], 刘国能
2.市档案馆举行第二批开放档案新闻发布会再次向社会开放档案资料三十六万卷[J], 方立霏
3.从开放法规的实际执行反思档案开放——档案开放若干问题研究之一 [J], 陈永

4.坚决执行《档案法》做好档案开放工作省档案局召开开放档案业务研讨会 [J], 钱俊铭
5.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精神加快档案工作改革开放——国家档案局召开档案工作改革开放座谈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知网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原档案系)徐拥军博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档案开放的历史源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信息自由权’观念的提出和推广,利用档案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民主权利。在世界许多国家,《档案法》、《信息自由法》和《隐私性》都对档案的开放利用,以及相应的保密、解密问题作出规定,”徐拥军说。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以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具体期限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订,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
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档案馆沈志华都去过了,他们2004年就开始开放了。俄国现在反倒是收缩了,本来沈志华今年准备去一趟俄国,事先联系了一下,所有的请求都遭到拒绝。外交部档案馆、苏共中央档案馆、总统档案馆,都拒绝了,说不欢迎你来。后来他找了一个俄国学者,他就可以弄到。他们差在管理,官僚习气,给钱就能办,还没有成为一个制度性的。
杨冬权介绍,目前已公开4成档案。新中国成立前的档案按照历史时期来划分,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按照内容来划分。
杨冬权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涉及到国家安全、国防、外交等重大利益的档案,以及保存该档案的档案馆认为不宜开放的档案,都可以延期向社会开放。在实际工作的执行过程中,有一些是属于延期开放的:一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二是涉及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的;三是涉及个人隐私的;四是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五是涉及各种纠纷,包括民族纠纷、宗教纠纷、财产纠纷等等;六是由于过去自然方面的原因,破损情况比较严重还没有修复好的档案。
比如马里兰的美国国家档案馆,专门有义工。有很多退休的。他们对档案比较熟,你去了,他看你是新来的,他就问查什么,他就一直引领你,怎么办手续,直到把你带到卷宗前。中国现在不横眉冷对把你骂出去就不错了。
1991年8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放了档案,并且首先开放了苏联共产党的档案,而早先这些档案是研究人员和档案使用者们所无法接触到的。截至1992年,俄罗斯国家级档案馆和自治市级档案馆共解密了260万件档案,在接下来的13年间(1992―2005年)又解密了1000万件档案。这些档案文件的解密是由各个不同委员会办理的,办理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1999年,外交部档案馆专门成立了鉴定开放处,标志着我国外交档案解密工作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外交档案解密已走过10个年头,其间,分别于2004年1月、2006年5月、2008年11月正式对外公布了三批共8万余件档案,内容涉及1949-1965年期间我国在双边和多边外交领域的有关原则立场和对外交流交往情况,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针对外交档案解密中涉及哪些文件能解密,哪些不能的问题,外交部档案馆开放鉴定处处长张素林认为:很大程度上要根据个人的业务水平,政治业务水平来判断。我们从人员上要求,比如在解密方面,他必须是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外交官,主要是退休大使,还有一些绝密室的,还有一些参赞,他们主管这一方面的业务,所以对这方面业务非常熟悉,档案中涉及的内容,他们把握起来就比较准确。
1987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下简称《档案法》),1988年正式施行。那时候的《档案法》规定,涉及军事、外交的,可以在50年后开放。
《档案法》在1996年又有所修订,改为一般档案保管期满30年后开放,但如果涉及军事、外交的,可以另定期限。1997年,外交部开始酝酿解密档案,但外交档案解密不是小事,部里非常慎重。经过多方调研,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国内其他部门的做法,最终确定了外交档案的具体解密原则、操作程序等。经过一个时期的准备,外交部1999年成立“开放档案鉴定小组”,正式启动档案解密工作。
这次展出的有1912年6月毛主席中学时期所写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1920年8月中共上海早期组织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的文稿、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俄文)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俄文)、1948年10月11日中央军委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1948年11月11日中央军委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1949年10月1日由毛主席主席亲自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一份公告—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据杨冬权介绍,“中央档案馆到2010年共收藏档案125万卷,约有1亿多页,案卷排架长度为13774米。最近5年中,共有1900多个单位介绍利用者来中央档案馆利用档案,利用者共有5400多人次,共提供档案资料8万多卷册”。
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档案馆都是封闭的,仅为统治者和少数权贵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后,颁布了法兰西共和历二年穑月七日(1794年6月25日)法令,提出了被誉为“档案的人权宣言”的档案开放原则,规定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可以向提出要求的全体公民开放,自由免费地提供利用,从而揭开了档案利用由特权向权利转变的序幕。
国家档案局一位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这次展览是中央外宣办为迎接建党90周年而进行的系列主题活动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配合这个发布会,我们进行的一次展览。不是一个专门的档案展览。这些文件绝大多数都在以前展出过。
这位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档案部门常常搞一些展览,包括广东省档案局,也经常搞一些展览。去年就在中华世纪坛搞了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和抢救成果展,前年有中俄关系展,之前还有胡志明与中国档案展。广东省和深圳市档案局,都经常举行大规模的档案展。观众可以到各省的档案馆参观,但中央档案馆只接待利用者,不接待参观。
对于中国档案解密过程中的种种观念限制,沈志华也有自己的观点:“咱们这里很多人观念还是没有转换过来,认为档案馆是个保密单位。认为它是保管档案的,而不是提供社会利用的。基本观念没转换过来,当然,工作条件也是一方面。但是,现在中国这么多钱都干吗去了。该干的事情不干,所以,物质条件那不是主要的。”
按照计划,到2012年,外交部档案馆将向公众开放1979年前形成的外交档案,以使档案开放工作逐渐走向程序化、制度化。
外交部档案馆馆长郭崇立说,依据相关规定,外交部解密档案有四个原则:凡是影响国家利益,特别是安全利益的档案不开放,凡是影响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档案不开放,凡是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不开放,凡是涉及到宗教信仰及影响民族团结的档案不开放。
“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我们保存历史档案,就是为了现在我们能了解过去的历史;我们现在形成记录并归档保存,就是为了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了解当代的历史。档案可以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徐拥军这样定义档案的功能。
档案解密观念之辩
对于档案解密的功用,许多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沈志华就认为:“现在我们档案方面,大量编辑出版,这个当然是对的了,各国都在编辑出版,但是编辑出版却是有选择性的问题,有编辑思想的问题。美俄日也有大量的文献在编辑出版,但是他们同时也对社会开放。所以他们出版的东西是给你引个路子,指个方便,有疑问可以到档案馆再去查,我们就不能这么做了,给你看什么就是什么。不给你看的有没有你也不知道。甚至有时候,一个电报,一个档案,一个文件,他们给你删过两段也不告诉你。这种情况往往引导研究者走入误区”。
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说,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成立后时间不长,中央机关就受到外国巡捕房破坏,关于一大的档案很快就找不到了。所以党内长时间对一大情况模糊不清,连通过了哪些决议,起草了什么文件都搞不清楚。直到1957年,当时的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把以前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移交给我国。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组有关中共一大的档案,这些档案一共有6件,现由中央档案馆收藏。
“在制度方面,我们有不合理的地方,档案利用,档案保管,和档案解密没有分开。所以这是造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的原因。在美国、英国,档案馆不管解密,解密另有解密委员会,只要解密了,档案馆只管提供,出了事跟他们没关系。咱们现在保管是你,向别人提供还是不提供也是你。所以他们是宁可不出事,也不给你看。这是根本的,核心的问题。”
西欧国家里,德国管理得比较规范,东西德统一后,东德共产党的档案也归在一起了,沈志华去过柏林档案馆,他们的很多目录都直接公布在网上,可以看了目录再决定去查,省得白跑路。
沈志华介绍,国内是上海做得比较好,广东也可以。其他许多地方还是非常落后的,今年初去山西档案馆,电脑还是用的视窗95、98的系统。他们精神状态非常拘谨,好像你是个间谍特务似的,为什么要看这个,跟你有关系吗,你还得解释半天,他自己又不懂。
1993年通过的《俄联邦国家秘密法》使档案文件的解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确定了国家政府机关和各档案馆在档案文件解密工作中的权能。为了有组织地解密苏共档案文件,1998年成立了俄联邦各部委保守国家机密联合委员会,根据俄联邦总统叶利钦1998年4月11日命令,该联合委员会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解密了保存在俄联邦总统档案馆里与斯大林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档案文件,结果有1445件卷宗档案解密。
中国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说,历史档案具有资政、存史、维权、育人等方面作用:“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灭其国载,必先亡其史。历史是保存一个国家命脉的重要东西,档案又是编写历史最重要的基础和根基,没有档案根本编不成历史,更谈不上编成信史。”
中央档案馆开放四成
2011年5月31日上午,由五辆中巴车载着国内外70多名记者到了北京西城区丰盛胡同,在这里一幢不起眼的旧楼前停下。这里是中国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所在地。“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部分藏品和利用成果展”正在这里进行,由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组织的这次集体采访活动,是史无前例的。
可资借鉴的是西文档案的解密模式。在沈志华看来,西方档案开放做得比较好的有美国。第一,美国严格遵守保密期,一到期就开放了。按法律办事。
第二,即使没有到保密期,如果社会或者学界有特殊、强烈的要求,经过一定的程序,也可以开放。比如前几年开放的基辛格、尼克松访华的档案,就是还没到解密期。这是根据信息公开法予以解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