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论文

合集下载

社会学论文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群体人际孤独影响的研究

社会学论文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群体人际孤独影响的研究

社会学论文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群体人际孤独影响的研究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群体人际孤独影响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手机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际孤独感的增加。

本文将探讨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群体人际孤独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更容易陷入虚拟世界。

大学生群体作为手机使用的主力军,他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浏览和发布内容。

这种行为使得他们与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变得淡化,进而导致人际孤独感的增加。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会削弱大学生与家人、朋友之间的联系,甚至影响到他们的恋爱关系。

其次,手机使用还使得大学生群体更加依赖社交媒体来满足社交需求。

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相比,社交媒体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便捷的交流方式。

然而,这种便捷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选择性地展示自己的生活,这导致了一种虚假的社交关系。

大学生群体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参与,但却很少有真正的互动和沟通。

这种表面化的社交关系使得他们感到孤独和无法真正融入社会。

此外,手机使用还可能导致大学生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社交技能。

过度依赖手机交流使得他们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进而导致社交技能的退化。

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手机会使人们变得更加内向和不自信,从而影响到他们与他人的交流能力。

这种社交技能的退化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孤独感。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大学生群体的人际孤独感。

首先,我们可以鼓励大学生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尤其是在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候。

通过减少手机使用,他们可以更多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从而减少人际孤独感的产生。

其次,我们可以提倡面对面交流,鼓励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通过面对面交流,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沟通他人,建立真实的社交关系。

最后,我们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认识和重视。

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分析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们面临很多压力和困难,常常陷入孤独感之中。

许多大学生试图通过使用手机来缓解这种孤独感,但往往会出现手机成瘾的问题。

下面是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大学生孤独感的成因1.生活环境变化:大多数大学生来自不同城市或地区,因此他们面临着离开家人、朋友等熟悉的环境所带来的孤独感。

2.学业压力:大学生们需要承受更多的学业压力,如考试、论文等等,这也会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

3.社交障碍:有些大学生可能存在社交障碍,不擅长与人交往,这也会使他们感到孤独。

二、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成因1.易获取性: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已经形成,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很容易使用手机浏览社交媒体、玩游戏等等。

2.快速刺激:使用手机时,大学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快速的刺激,例如接收到短信、社交网络的通知、打开有趣的视频、游戏等等。

3.社交需求:针对社交障碍的大学生来说,通过社交网络来寻求社交需求的满足,而这也会导致他们沉迷于手机成瘾。

三、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在迎来新环境时面临着很多困难。

这些困难往往会导致他们的孤独感增加。

为了缓解孤独感,大学生往往会通过手机来获取社交需求的满足。

然而,这种使用手机的方式也会导致手机成瘾。

因此,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之间是有联系的。

同时,手机成瘾也可能使大学生更加孤独,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大学生面临着孤独感和手机成瘾的问题。

他们需要积极地面对现实,并学会采取积极的方式去沟通与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逐渐消除孤独感。

同时,对于手机成瘾问题,大学生也需要意识到手机成瘾的危害,适当地规范手机使用行为。

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成瘾关系论文评述(董安南)

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成瘾关系论文评述(董安南)

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成瘾关系论文评述(董安南)第一篇: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成瘾关系论文评述(董安南) 大学生孤独感与其网络成瘾的关系一.论文结构1.引言.主要说明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的意义,其中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研究的背景;第二,研究的问题及界定;第三,相关学者对研究问题的部分观点。

2.对象与方法.说明了研究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研究的程序和工具等内容3.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了什么(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孤独感总分与其网络成瘾总分之间存在着中等程度的正相关)4.讨论.说明研究结果具有什么意义,从这一结果出发还能够得到什么结论,以及与课题相关性研究是否相符合5.参考文献.即研究报告中所涉及的书籍和文章目录。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国外的研究发现,过多的使用网络会导致用户同家人交流减少、社交圈子缩小、抑郁和孤独感增加。

国内的研究也显示,网络成瘾倾向者比非网络成瘾倾向者更容易形成孤独感。

孤独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可能是形成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孤独感和网络成瘾状况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以便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依据。

三.引用的参考文献及呈现 Leavitt HJ, Whisler T.Management in the 1980s.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36:41-48 2 秦华,饶培伦,钟昊沁.网络游戏成瘾的形成因素探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55-156,160 3 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5,28(3):690-693 4(美)金伯利.S.扬.著.毛英明,毛巧明,译.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5 张敏,杨扬,陈欣.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77-78 6王滨.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倾向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6,29(6):1425-1427 7 Loysker J, Aiello JR.Internet addition and its personality correlates.Post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n psychology association.Washington DC, 1997 参考文献的呈现:在文章中,作者采用脚注将引用的文献标注在所引用句子的右上角,并对文献的观点进行了整理。

社会学论文论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原因

社会学论文论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原因

社会学论文论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原因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原因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陷入了手机成瘾的困境。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社交需求的满足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社交活跃的阶段,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

然而,由于课业压力和社交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往往感到孤独和焦虑。

手机成为了他们寻求社交满足的途径。

通过社交媒体应用程序,大学生可以与朋友们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支持。

手机成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二、娱乐消遣的便利手机不仅提供了社交功能,还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消遣方式。

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观看视频、玩游戏、听音乐等,以缓解压力和寻求快乐。

手机上的娱乐应用程序往往设计得极具吸引力,让大学生难以自拔。

他们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者追剧,往往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事务。

手机成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娱乐消遣需求。

三、逃避现实的方式大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就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多重压力。

他们常常感到焦虑和无助,而手机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方式。

通过手机上的游戏、社交媒体和短视频等,大学生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的困扰,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

然而,这种逃避只是暂时的,长期下去会导致大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逐渐疏离,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消极的态度。

四、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还与个人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一些大学生可能存在自卑、自尊心过高、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手机成为了他们寻求满足和安慰的途径。

此外,一些大学生可能缺乏自律和自我控制能力,无法有效地管理手机使用时间,导致手机成瘾行为的出现。

解决方案:为了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成瘾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社交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一、概述1. 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对于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手机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更是娱乐、学习、社交等多重角色的集合体。

随着手机使用的深入,手机成瘾问题也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手机成瘾,或称“手机依赖症”,是指个体过度使用手机,导致其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行为成瘾。

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不仅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视力下降、颈椎病等,更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效应,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其心理健康状况尤为重要。

近年来,大学生抑郁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手机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有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与抑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手机成瘾程度越高,个体的抑郁水平也越高。

孤独感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也被认为在手机成瘾与抑郁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孤独感是指个体在社交关系中感受到的孤独、隔离和缺乏归属感的状态。

当个体感到孤独时,可能会更倾向于通过手机来寻求社交满足和情感支持,从而加剧手机成瘾的程度。

同时,长期的孤独感也可能导致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恶化,进而引发抑郁情绪。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的关系以及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对于预防和干预大学生手机成瘾、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手机成瘾、孤独感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瘾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愈发严重。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抑郁之间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本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手机成瘾、抑郁和孤独感之间关系的理解。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更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然而,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却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本论文将从心理、社交、学业等多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心理依赖大学生对手机的心理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手机成为了他们情绪管理的工具。

在面对压力和困扰时,大学生习惯性地打开手机寻求安慰和宣泄,从而缓解自身的不适情绪。

其次,手机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满足了大学生的消遣需求。

他们习惯性地玩游戏、刷社交媒体等,对手机娱乐功能产生了依赖。

最后,手机还作为大学生与外界联系的桥梁,他们依赖手机进行社会交往和信息获取。

二、社交依赖手机对于大学生的社交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手机社交工具与他人交流,并与其保持联系。

他们更喜欢使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QQ等,与好友、同学分享生活、交流心情。

其次,手机社交工具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结识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

然而,社交依赖也导致大学生更加依赖手机的存在,而对面对面的交流产生了怠慢和困扰。

三、学业依赖在大学生的学业生活中,手机也产生了重要的依赖作用。

首先,手机作为一个学习工具,使得大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学习资料、查找课程信息等,提高学业效率。

其次,手机上的学习应用程序帮助大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方法的改进。

然而,学业依赖也容易导致大学生对手机上其他娱乐性质应用的过度依赖,影响学习的时间和效果。

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体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个体心理因素方面,对手机的依赖可能与个体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关。

大学生在面对负面情绪和挫折时,习惯性地通过手机来逃避现实,而缺乏积极应对问题的能力。

另外,环境因素也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广告的宣传、同伴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手机的重视程度,都可能促使大学生对手机产生过度依赖。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手机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已逐渐显现,而与此同时,孤独感也开始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

在这个社交网络盛行的时代,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呢?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关系的研究,探讨社会支持对此关系的影响。

一、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定义与特征1. 手机成瘾的定义及特征手机成瘾指的是对手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刺激和满足感产生依赖,无法自控地过度使用手机的一种心理状态。

主要特征包括:频繁检查手机、无法停止使用手机、出现烦躁和不安情绪等。

2. 孤独感的定义及特征孤独感是指个体在社交联系和情感需求上的不满足感,感觉缺乏与他人的联系和支持。

主要特征包括:情感上的空虚感、对周围人的疏离感、社交能力下降等。

二、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1. 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的正相关关系研究显示,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手机成瘾使大学生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交空间脱离,导致孤独感的加剧,同时还可能降低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加重孤独感。

2. 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的负反馈循环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存在一种负反馈循环的关系。

手机成瘾引起孤独感,而孤独感又进一步促使大学生更加依赖手机,并沉浸于虚拟社交世界中。

这种循环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社交隔离和孤独感的加深。

三、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1. 社会支持的概念与特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通过参与社交网络中得到的情感支持、实质性支持和信息支持等,对其生活和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特征包括:情感支持、实质支持、信息支持。

2. 社会支持对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在缓解手机成瘾与孤独感之间关系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社会支持能提供情感支持,并促使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质性社交活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从而缓解手机成瘾与孤独感。

3. 加强社会支持的建议为了减少大学生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社会支持。

手机成瘾3000字论文

手机成瘾3000字论文

手机成瘾3000字论文摘要:随着手机用户增加,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出现严重的手机成瘾问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状分析,指出此现象带来的身心危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帮助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亿户,手机用户普及率达部/百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超过亿。

大学生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对手机的热衷程度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而越来越高,各种APP应用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甚至已经上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一.大学生手机成瘾现状(一)手机成瘾概念手机成瘾,又称手机上瘾症是行为成瘾,是指长时间依赖于玩手机,和.上网成瘾本质一样,手机上瘾更具有广泛性和隐蔽性,对人的生理、心理危害更大。

表现为坐车玩手机,开会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也玩手机,生活中许多人时时处处都在玩手机。

用手机上网和用电脑上网所产生的行为基本相同,例如看小说、浏览新闻网页、玩游戏、看视频等。

成瘾从有无物质的介入来划分,可以分为物质成瘾和行为成瘾。

手机上瘾和上网成瘾从本质来看,都是一种行为成瘾。

判断手机成瘾的标准有:过度滥用手机,部分时间和场合频繁使用;手机干扰正常生活、学习或工作;离开手机会出现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严重时甚至出现手脚发麻、心悸、头晕、出汗等。

(二)现状智能手机互动便捷、获取信息及时.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储存学习资料、电子图书等方便随时学习,也可通过学习类APP应用拓宽视野。

生活中,可以用手机地图查找陌生道路;可以用手机支付餐费、水费、电费等各种费用,可以打出租车,还可以手机订车票、机票等,现在人们出门可以不带钱不带包, -个手机都可以解决,非常便捷;因手机应用的广泛和便捷,应运而生乐乐很多新兴行业,比如UBER和滴滴快车,只要通过官方验证,就可以获得UBER或滴滴司机资格,很多年轻人甚至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车赚钱,贴补家用。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孤独感的关系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孤独感的关系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孤独感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手机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促进健康社交行为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将对手机依赖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手机依赖的内涵与外延。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梳理手机依赖、人际交往和孤独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随后,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对人际交往和孤独感的具体影响机制。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大学生合理控制手机使用,优化人际交往模式,降低孤独感,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还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建立健康的心理防线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的使用率更是高达几乎百分之百。

手机使用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手机依赖现象。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对其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际交往、孤独感的关系,对于理解手机依赖的成因和后果,以及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际交往方面,手机依赖对大学生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手机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工具,使得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人保持联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

这是因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会使大学生过度依赖虚拟社交,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过度使用手机还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社交焦虑、沟通障碍等问题,进一步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本论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现状以及可能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现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不断加深。

他们不仅仅将手机作为通信工具,更多地将其视为社交媒体、新闻阅读、娱乐游戏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平台。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手机几乎时刻陪伴在他们身边,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原因1. 社交需求:大学生群体普遍喜欢使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手机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并扩大社交圈子。

手机不仅提供了即时通讯的功能,还能让他们随时随地与他人分享生活、观点和感受。

2. 娱乐消遣:手机上的各种娱乐应用和游戏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消遣和娱乐方式。

他们可以通过手机观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等,以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享受自己的个人时间。

3. 学习和信息获取:手机作为移动电子设备,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工具。

他们可以通过手机查找资料、阅读电子书籍、参与在线学习等,提高学习效率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 生活便利:手机的智能化功能让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便利。

他们可以使用手机支付、订购外卖、使用导航软件等,简化了许多日常琐事,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影响1. 社交沟通困难:过度依赖手机的大学生可能减少与他人面对面的交流,导致社交能力下降,与现实世界的交际困扰逐渐增多。

2. 学业压力增加:手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大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业表现和成绩。

3. 健康问题: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腰椎等健康问题。

此外,手机过度使用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焦虑、依赖心理等。

四、应对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解决方案1. 意识培养:大学生应对手机依赖问题有足够的认识,了解到过度依赖手机的负面影响,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公关世界 \ PRWORLD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文/孙冠奇摘要: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0名某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和孤独感情况调查。

使用MPAI量表对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进行评估,再通过UCLA量表对学生的孤独感做进一步研究,最后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在分维度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分上与孤独感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

孤独感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得分。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引言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于手机过于依赖。

手机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导致部分大学生逃避现实的人际交流,导致越来越孤独,也越来越依赖手机,从而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思维发展较为快速成熟的群体,更是手机使用率相当高的人群。

由于大学生在时间上较为宽裕,并且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其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对于有些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来说,手机依赖程度愈发严重。

因此,更直观深入地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珍惜时间,缓解大学生的孤独感,对于提升其学习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关于手机依赖的概念,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致的说法。

就国内而言,比较典型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手机依赖是一种“成瘾行为”,大脑中的中枢神经,受到刺激后就会产生快乐的感觉,然后就会慢慢形成习惯甚至成瘾。

屠斌斌、章俊龙等人将其定义为由于重复使用手机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者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性的需求感和成瘾感的心理及行为。

[1]另一种说法,徐华将“行为成瘾”定义为某部分人的身上有着过度沉湎于某些事物或者活动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已经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正常的社会交际功能等产生了影响。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基本特点及与孤独感的关系。

方法:采用Leung 基于临床通用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 版中有关成瘾的诊断标准编制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和 Russell 等人1987年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对500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大学生手机依赖在年级和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无差异,孤独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1引言1.1手机依赖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手机作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越来越受人们青睐。

青少年拥有手机和使用手机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现象,也是信息时代的象征。

在手机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部分人群对手机形成了一种病态依赖。

“手机依赖”也称“手机综合症”“手机成瘾症”等,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多为描述其具体的表现。

如“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1】。

“手机依赖的主要表现是对手机的过分依赖,手机使用多不一定就是手机依赖,关键在于是不是健康地使用手机”【2】。

1.2 手机依赖测量手机依赖的研究始于2001年,国内外陆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研究对象大多为大学生群体。

对于手机依赖的测量,最早的工具是Bianchi 和Phillips 编制的《手机问题使用量表》,该量表强调对手机使用不当的内涵分析【3】。

随后Billieux,V an Der Linden 和Rochat 又针对手机问题使用进一步补充,编制了《手机问题使用问卷》【4】。

Leung 基于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 版中有关成瘾的诊断标准编制了由 17 个项目组成的《手机成瘾指数量表》【5】。

国内已有测量工具中,徐华等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中对物质依赖的诊断,编制了以耐受性、戒断性、社会功能和生理反应四个维度的《手机依赖量表》【6】。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调查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调查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的调查研究摘要:本文对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大学生进行调研,探讨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关系。

结果表明:(1)在677 名有效被测试者中,手机成瘾比率为28%; (2)手机成瘾在年级间的差异显著,其中大三的同学手机成瘾比率最大; (3)手机成瘾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男生手机成瘾比率偏高;(4)手机成瘾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其孤独感的差异显著,有成瘾倾向的个体明显表现出高孤独感。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成瘾;孤独感;调查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手机成瘾问题作为继网络成瘾后的另一热点问题,其背后的心理学问题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已有研究发现,手机成瘾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人际关系不融洽甚至不合群、具有封闭心理的以及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

二、研究设计1. 研究假设本研究假设:在被调研群体中,手机成瘾学生的孤独感高于正常学生;手机成瘾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手机成瘾在年级间有差异显著;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呈正相关。

2.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学生作为研究总体,按照宿舍分布分层随机取样,抽取学生700 人作为样本,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4 份,其中男生306 人,占45.4%,女生368 人,占54.6%,大一164 人,大二208 人,大三200人,大四102 人。

3. 研究工具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包括: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和大学生孤独感问卷。

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双侧Pearson积差相关的分析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检验。

三、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677 名大学生的调查,得出手机成瘾的均值为47.16,手机成瘾者共有1 88人,占总人数的28%。

高于一项针对277 名美国大学生群体手机成瘾倾向的检出率8.1%。

使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手机成瘾在不同性别上的得分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男性手机成瘾略高于女生,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但手机成瘾在性别间的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大学生整体对手机的接触程度相似导致性别间手机成瘾差异不显著。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一、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首先将对手机依赖倾向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手机依赖倾向的内涵和特征。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的现状及其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的相关因素,如个人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交媒体使用等。

结合研究结果,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建议,以减轻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和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同时,本研究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1. 介绍手机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和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手机的普及率和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对于大学生而言,手机不仅是通讯工具,更是学习、娱乐、社交的重要媒介。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功能的日益丰富,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获取资讯、参与社交活动,以及享受各种娱乐服务。

在学习方面,手机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如在线课程、电子图书、学术数据库等,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之外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

在社交方面,手机使得大学生能够跨越地域界限,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拓展社交圈子。

在娱乐方面,手机提供了丰富的游戏、音乐、视频等娱乐内容,满足了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孤独感的调查及探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孤独感的调查及探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与孤独感的调查及探究摘要: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安徽财经大学325位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性和孤独感体验进行了调查,并运用SPSS分析方法探讨其中的关系,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不同性格对孤独感的体验程度不同,孤独感是产生手机依赖性的主要原因;(二)性格偏向活泼的学生,其手机依赖性教性格偏向安静的学生低;(三)绝大多数大学生存在手机依赖性,且普遍意识到自己存在手机依赖性,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手机依赖性;大学生;孤独感;性格;SPSS一、引言为了深入探究手机依赖性与孤独感的关系,选择对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和孤独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手机依赖症和大学生孤独感的关系。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1.问卷编制依据之前调查研究经验以及安财实际情况,选取性别、性格、使用手机时间长短、孤独感的体验程度为控制变量制作了本次调查问卷。

2.研究对象350名安徽财经大学学生完成了施测,有效问卷325份,有效率为92.86%。

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51人;大一60人,大二54人,大三145人,大四66人。

【10】三、实证分析1.个人性格与手机依赖性自我认知及表现表1个人性格与手机依赖自我认知交叉制表:从手机依赖性的具体表现看,偏向活泼性格的学生,其手机依赖性的严重程度较偏向安静性格的学生高。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在于:性格偏向活泼的学生更乐于与别人交流,而当其缺乏交流对象的时候,可能就会将这种交流诉求付诸于手机中的联系人,甚至是手机本身。

性格活泼学生的日常活动项目较多,更愿意从事于多种活动,日常与家人朋友需要更多的联系以完成某项活动。

从而造成了性格偏向活泼的学生手机依赖性的提高;而性格偏向安静的学生刚好相反,他们的交流诉求较低,感情内敛含蓄,不善于或不愿表达,对新鲜事物没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沉浸在自我世界中,对手机的日常功能需求低,因此手机依赖性偏低。

而从手机依赖性的具体表现来看,通过将不同性格与问卷中的三个具体问题“如果出门忘带手机,以下最符合您情况的是”“当您感到心情低落时,您会通过手机改善情绪吗”“您是否容易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而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当您感到心情低落时,您会通过手机改善情绪吗”[11]进行交叉分析得出:与对手机依赖性自我认知的程度相比,大部分学生在具体表现上是远低于手机依赖性的严重程度的。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 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 孤独感的中介作用

社会学论文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孤独感的中介作用社会学论文: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瘾越来越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手机成瘾与个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而大学生羞怯与孤独感往往成为手机成瘾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通过社会学角度的探讨,分析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及孤独感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作用。

一、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1.1 大学生羞怯的定义与特点大学生羞怯是指个体面对陌生人或社交环境时,出现紧张、不自在、表现欠佳等心理和行为反应。

大学生羞怯在社交交往、学习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可能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

1.2 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的关联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存在一定的关联。

对于羞怯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倾向于用手机来逃避社交场合的尴尬和不安,寄托情感和社交需求。

二、孤独感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中的中介作用2.1 孤独感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孤独感是指个体在社交关系上感受到的一种主观上的孤独状态。

在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的研究中,孤独感被发现起到了一种中介作用。

2.2 孤独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的关系通过孤独感来中介。

当大学生感到羞怯并倾向于使用手机时,他们会更加依赖手机来满足社交需求,从而加深了他们的孤独感。

三、影响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其他因素3.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具有影响。

家庭的教育方式、亲密关系的建立以及家人对手机的使用态度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羞怯和手机成瘾倾向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3.2 同伴关系大学生的同伴关系是影响其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因素。

同伴的支持与理解、与同伴之间的互动质量等都会对大学生的羞怯和手机成瘾产生影响。

四、应对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的建议4.1 提高自我认知和自信心大学生应该加强对自己的认知,了解自己的羞怯情况,并通过积极的自我反思、心理咨询等方式提高自信心,降低羞怯感。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研究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研究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研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大学生越来越依赖手机,甚至成为
手机成瘾。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关注,因为手机成瘾会导
致多种问题,包括心理问题和生理问题。

同时,与此同时,大学生
的孤独感也越来越严重,这也是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

研究表明,手机成瘾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

一些因素包括手机
的易用性、社交媒体的吸引力、虚拟身份认同等,这些因素都使得
大学生更容易沉迷于手机使用。

同时,手机成瘾也与孤独感有关系。

一个人若长时间依赖手机,缺少面对面的社交互动,就会导致孤独
感增强。

为了防止大学生手机成瘾,高校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同时提
供更多的真实社交机会。

针对孤独感,大学可以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为孤独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此外,个人也需要调节
自己的使用习惯,减少过度沉迷于手机使用,多参与实际的社交活动。

手机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英语作文

手机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英语作文

手机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英语作文In today's digital age, smartphones hav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daily lives. While these devices offer convenience and connectivity, the rise of smartphone addiction has raised concerns, particularl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e constant need to check notifications, social media updates, and messages has led to a phenomenon where students find themselves increasingly glued to their screens, often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mental well-being.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s of smartphone addic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is a decline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Spending excessive amounts of time on smartphones can lead to distractions, procrastination, and a lack of focus on studying and completing assignments. Students may find themselves unable to concentrate in class, leading to lower grades and decreased productivity.Moreover, smartphone addiction can also have detrimental effects o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nstant engagement with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an create feelings of anxiety, inadequacy, and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Comparing oneself to others on social media can lead to lowself-esteem and decreased overall well-being. The constant barrage of notifications and messages can also disrupt sleep patterns, leading to fatigue and increased stress levels.Furthermore, smartphone addiction ca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xcessive screen time can lead to decreased face-to-face interactions, making it challenging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and maintai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with their peers. This can result in feelings of loneliness and isolation, further exacerbating mental health issues.In conclusion, smartphone addiction pos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for college students, affecting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mental health,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t is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be mindful of their smartphone usage and establish healthy boundaries to maintain a balance between the digital world and real-life interactions.中文翻译:在当今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交叉滞后分析

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交叉滞后分析

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的交叉滞后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的使用频率和时长均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

然而,这种高度依赖手机的生活方式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作为两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交叉滞后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动态影响路径。

具体而言,我们将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梳理现有研究中关于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运用交叉滞后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大学生的纵向数据,分析在不同时间点上,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揭示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大学生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建议。

通过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减轻孤独感和社交焦虑,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其中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业表现,还可能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孤独感是指个体在社交环境中感到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或缺乏亲密关系的情感体验。

多项研究表明,大学生孤独感的发生率较高,与其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

孤独感可能导致大学生产生自我封闭、社交退缩等行为,进一步加重其社交困扰。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害怕或被评价的担忧。

大学生作为一个处于社交转型期的群体,面临着来自同龄人、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容易产生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不仅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还可能导致其产生自卑、抑郁等负面情绪。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论文手机依赖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群体,也不例外。

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现状、原因以及应对方法。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通过手机社交、获取信息、娱乐等活动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手机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快捷的途径,方便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另一方面,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首先,手机依赖导致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利于学习和工作。

其次,长时间使用手机也会对大学生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比如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问题。

此外,手机依赖还容易让大学生沉迷于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脱节。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对手机产生如此强烈的依赖呢?首先,手机具有强大的功能,让大学生觉得离不开它。

无论是社交娱乐还是学习工作,手机都提供了便捷的解决方案。

其次,大学生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求知欲望使他们更愿意通过手机寻找新的世界。

另外,社交媒体的火热也让大学生更愿意通过手机与他人进行互动,获取认可。

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方法。

首先,大学生应意识到手机依赖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合理规划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

其次,可以通过参加更多的现实活动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比如参加户外运动、读书社交等。

另外,也可以尝试将手机离线,定期进行数字排毒,让自己远离手机的干扰。

总之,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问题。

了解手机依赖的原因,寻找应对方法,对大学生摆脱手机依赖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学生们能够正确看待手机,合理利用手机,让手机成为生活的助力而非累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孤独感关系论文
摘要:在677名有效被测试者中,手机成瘾率为28%,高于一项针对277名美国大学生群体手机成瘾倾向的检出率8. 1%;手机成瘾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但男生成瘾率偏高,其比率为59%;手机成瘾在年级间的差异显著,其中大三的同学手机成瘾比率最大;大学生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关系分析显示,手机成瘾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其孤独感的差异显著,有成瘾倾向的个体明显表现出高孤独感,这与已有研究相一致。

一、引言
近年来,手机成瘾问题作为继网络成瘾后的另一热点问题,其背后的心理学问题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已有研究发现,手机成瘾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较孤僻、人际关系不融洽甚至不合群、具有封闭心理的以及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现。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假设
本研究假设:在被调研群体中,手机成瘾学生的孤独感高于正常学生;手机成瘾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手机成瘾在年级间有差异显著;孤独感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呈正相关。

2.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学生作为研究总体,按照宿舍分布分层随机取样,抽取学生700人作为样本,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74份,其中男生306人,占45.4%,女生368人,占54.6%,
大一164人,大二208人,大三200人,大四102人。

3.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包括: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和大学生孤独感问卷。

调查所得数据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双侧Pearson积差相关的分析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检验。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677名大学生的调查,得出手机成瘾的均值为47.16,手机成瘾者共有188人,占总人数的28%。

高于一项针对277名美国大学生群体手机成瘾倾向的检出率8.1%。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手机成瘾在不同性别上的得分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男性手机成瘾略高于女生,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但手机成瘾在性别间的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大学生整体对手机的接触程度相似导致性别间手机成瘾差异不显著。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手机成瘾在不同年级上的得分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手机成瘾在年级间差异显著,大三的学生手机成瘾更多。

1.手机成瘾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上的差异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孤独感在不同手机成瘾程度的得分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手机成瘾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孤独感上的差异比较
成瘾未成瘾 t值
孤独感总分 65.67 48.78 -6.10***
社交能力知觉 3.74 3.56 -0.66
对目前同伴关系评价 2.68 2.09 -5.96***
纯孤独感 3.05 2.56 -6.77***
对重要关系没满足 2.75 2.13 -6.23***
注:*P<0.05, **P<0.01,***P<0.001
结果显示不同手机成瘾程度大学生的孤独感差异显著,有成瘾倾向的个体明显表现出高孤独感。

2.手机成瘾、孤独感的阶层回归分析
由以上结果分析可知,手机成瘾与孤独感显著相关,即手机成瘾加剧了对孤独感的影响。

为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设正确性,以下采用层次回归法对此应进行分析。

表2 手机成瘾、孤独感的阶层回归分析
阶层回归分析各区组模型摘要与参数估计值
区组一区组二区组三
人口变量孤独感手机成瘾
模型内变量 Beta t p Beta t p Beta t p
独立变量性别 -0.074 -1.350 0.178 -0.240 -2.025 0.044 -0.259 -2.184 0.030
孤独感 0.187 1.581 0.015 0.237 1.948 0.042
手机
成瘾 -0.101 -1.750 0.041
F 1.821 2.164 2.472
p 0.178 0.017 0.042
△R 0.002 0.007 0.013
由表2可知,在三个区组中,性别没有达到显著性,在第二区组中,性别的影响力升高,而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均达到显著水平,在第三个区组中在控制性别和孤独感后,手机成瘾的解释力也达显著水平。

所以手机成瘾孤独感中起调节作用,也就是说,手机成瘾在群体中对孤独感的降低具有一定的作用,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手机成瘾在一定程度上可下降低孤独感。

综上所述,在677名有效被测试者中,手机成瘾率为28%,高于一项针对277名美国大学生群体手机成瘾倾向的检出率8. 1%;手机成瘾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但男生成瘾率偏高,其比率为59%;手机成瘾在年级间的差异显著,其中大三的同学手机成瘾比率最大;大学生手机成瘾和孤独感的关系分析显示,手机成瘾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其孤独感的差异显著,有成瘾倾向的个体明显表现出高孤独感,这与已有研究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刘传俊、刘照云、朱其志等(2008):江苏省513名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2(5),357.
[2]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12.29(4): 25-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