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

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的研究进展摘要:建立一种理想的肿瘤动物模型对研究肿瘤的发病、治疗和预防有重大的意义。

其中小鼠肿瘤模型具有生长周期快、易获得、易操作等优点被基础实验研究所广泛采用,如何选择和建立一个合适的小鼠肿瘤模型对肿瘤的整个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字:肿瘤,动物模型,小鼠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

对肿瘤的研究一般都是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展开的。

建立一个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比较困难,但可依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动物实验模型。

1.实验动物的选择可用作肿瘤模型的动物有很多,小鼠肿瘤模型作为其中一种常用模型主要因为有以下几个优点。

(1)易获得,常用的肿瘤模型小鼠通常采用SPF级小鼠,SPF级小鼠一般医学院校及研究所都能买到。

(2)生长周期短,一般小鼠肿瘤模型两周左右就能长大,能大大缩短实验周期。

(3)易操作,小鼠的动物实验操作一般简便,因此可适当增加组内样本数量,使实验数据更具说服力。

2.理想的建立肿瘤模型应具备的条件(1)肿瘤生长的过程应与人类肿瘤生长过程相似,做到尽可能复制出与人类肿瘤相同的模型。

(2)制作模型的方法简单易行。

(3)动物模型的重复性要好,要能满足实验的多次重复试验结果稳定性好。

(4)采用的建模方法对实验人员和环境无危害或危害较小。

3.肿瘤来源的选择现在世界上保有近500种的动物移植瘤,但常用于筛药的不到40种,多数为小鼠肿瘤,其次是大鼠和仓鼠移植瘤,包括小鼠L1210淋巴白血病,P1534淋巴白血病,艾氏腹水瘤,Friehd病毒白血病,肉瘤180,白血病P388,Lewis肺癌,腺癌755,白血病615,Walker-256,吉田肉瘤,肉瘤45,Liol淋巴瘤,Dunning 白血病,Wagner癌肉瘤,白血病L5170Y,P1798淋巴肉瘤,LPC-1浆细胞瘤,淋巴瘤8,B16或Cloadman黑色素瘤,Ridaway骨肉瘤,Gardner 淋巴肉瘤,肉瘤37,P315白血病,Mur hy-sturm淋巴肉瘤,Jensen肉瘤,Geurin氏癌,仓鼠十二指肠腺癌和人体肉瘤HSL第1代杂交鼠移植。

科研动物肿瘤实验报告

科研动物肿瘤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肿瘤的治愈率,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动物肿瘤实验是肿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模拟人类肿瘤的生长、发展和治疗反应,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对动物肿瘤模型的抑制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采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本实验室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3. 肿瘤模型制备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建立动物肿瘤模型。

将4T1细胞以1×10^6个细胞/只的浓度接种于小鼠背部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4. 实验方法(1)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处理,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2)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3)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的抗肿瘤药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4)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的抗肿瘤药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5. 数据收集与分析(1)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记录肿瘤体积、重量等指标。

(2)统计肿瘤生长曲线,分析各组肿瘤生长速度。

(3)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

三、实验结果1. 肿瘤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减小(P<0.05)。

其中,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减小最为明显。

2. 肿瘤生长曲线通过统计肿瘤生长曲线,可以看出高剂量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和低剂量组。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相比,肿瘤体积和重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抗肿瘤药物对动物肿瘤模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减小最为明显,说明药物在较高剂量下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果。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异常分泌物、乳房皮肤红肿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通过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来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研究价值。

一、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1. 细胞系移植模型细胞系移植模型是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已知的乳腺癌细胞系,将其移植到小鼠的乳腺组织中,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2.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是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操纵技术,使小鼠表达人类乳腺癌相关基因,从而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这种模型可以精确控制乳腺癌发生的时间和位置,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以及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病理变化。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靶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小鼠注射化学物质,如致癌物质DMBA (7,12-二甲基苯[α]蒽)或NMU(N-甲基-N-亚硝基脲),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致癌过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化学诱导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诱导肿瘤形成,是进行大规模筛选实验的理想模型。

二、乳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价值1. 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乳腺癌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通过观察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乳腺癌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2. 评估抗癌药物疗效乳腺癌动物模型是评估抗癌药物疗效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可以在动物模型中测试新的抗癌药物,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

3. 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乳腺癌动物模型对于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进行医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

肿瘤是机体自身与外界施加因素之间对立平衡,外界因素的干扰逐渐被机体所转化和接纳,从而形成肿瘤。

因此,任何影响正常机体内外环境和施加因素的条件均可改变肿瘤形成的起始、进展和结局。

本文就几种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过程,对不同模型特点和选择进行评价。

标签:肿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人类疾病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为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生机制以人体作为实验对象存在很多的局限性,而且很多的实验方法在道义上也受到限制。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疾病材料。

借助于动物模型来间接研究一些疾病的发病全过程,从而更方便、更有效、更全面的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同时也避免了人体实验造成的伤害。

目前已展现出大量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的方法,本文做一综述。

1 小鼠肿瘤动物模型的类型及建立方法1.1 自发性小鼠肿瘤模型自发性肿瘤是指实验动物在自然情况下,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而发生的肿瘤。

其发病特征和人类肿瘤很相似,所以对人类肿瘤的研究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自发肿瘤的产生可提供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

若自发性肿瘤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则更接近于人体肿瘤的真实状态。

然而,与人类疾病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并不多,且样本数量有限,而且,在自然状态下,细胞癌变的概率较低,故很难得到条件满足、数量足够的动物模型,所以该法在研究中很少使用。

1.2 诱发性小鼠肿瘤模型人为地运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于实验动物的特定组织或器官,从而产生相应肿瘤,这就是诱发性动物肿瘤模型。

给药途径和诱导剂的不同,导致最后生成的肿瘤的类型有差异,其成瘤率也不一样。

化学诱导的肿瘤属实验动物的原发肿瘤,其发病机制及肿瘤生长环境接近于人体原发肿瘤,建立方法相对简单,实验重复性好,因此目前运用较为广泛。

但该方法诱导周期仍较长,成瘤率与移植法相比也有一定差距[1-2]。

研究肿瘤动物实验报告

研究肿瘤动物实验报告

研究肿瘤动物实验报告
本报告旨在探讨肿瘤动物实验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发现。

实验目的是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肿瘤实验,从而加深对肿瘤发展机制的理解,挖掘新的治疗方法和疗效评估指标。

实验设计中,我们选用了经典的小鼠肿瘤模型,并通过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动物模型的建立、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干预等关键步骤的信息。

通过对肿瘤动物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系列关于肿瘤生长、转移和治疗等方面的重要发现。

首先,我们观察到肿瘤在小鼠体内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并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率和特点。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肿瘤可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进行转移扩散,进一步危及生命。

在治疗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常见的抗肿瘤药物,观察和记录了肿瘤对药物的反应和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不同药物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差异,且肿瘤对药物基因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

这些发现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此外,我们还做了一系列生物学分析,包括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基因表达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数据和依据。

总结而言,肿瘤动物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肿瘤的重要信息和
数据。

通过对动物模型中肿瘤的观察和实验干预,我们深入了解了肿瘤的发展机制、治疗响应和分子特征。

这些发现为肿瘤治疗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加强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推动肿瘤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化应用。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之一,为什么人体会产生癌症呢?最近的研究表明,癌症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基因突变、环境污染、生活习惯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癌症的生长规律,探究癌症治疗的可能途径,科学家们开始使用动物模型的方法来进行实验研究。

1、动物模型的优势动物模型的方法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实验方式通过建立类似于人类生理状态的动物模型,能够对癌症的形成过程、治疗方式等进行研究,为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在癌症研究中,动物模型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探究癌症的本质。

癌症的本质是细胞恶性转化,而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研究动物模型可以通过突变模拟癌症的形成,间接地研究癌症的本质。

其次,能够研究癌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癌症瘤的生长和扩散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动物模型可以提供癌症瘤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交互信息。

最后,研究癌症治疗方式。

人类面对的癌症患者往往普遍存在不同敏感度、耐药性和生理差异等,因此建立动物模型对研究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动物模型的现状目前,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已经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这些模型对于癌症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肝癌动物模型大部分是通过葡萄糖激活蛋白-7(GLI)在肝脏中进行实验。

接受高脂饮食和恶性跃变的小鼠随时可能患上肝癌,为这种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常用的是mRNA-13a和mRNA-34b/c转基因鼠的方法,在研究肿瘤生成和扩散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乳腺癌动物模型包括小鼠Bear-Breast和MCF-7。

通过这些模型,研究者们不仅可以理解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过程,还可以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

胃癌动物模型则是基于慢性胃炎的合成物质进行研究,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研究胃病的进展,还可以从中了解癌细胞的形成和扩散过程。

3、动物模型的局限性但是,动物模型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肿瘤动物模型

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肿瘤动物模型

动物移植性肿瘤模型的特点
模型复制简便,肿瘤和荷瘤动物较一致; 接种成活率高; 生长特性与人体肿瘤有差别。
人体肿瘤的异种移植模型
建立异种可移植性肿瘤模型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人类肿瘤 的体内研究手段,以便于直接研究人类肿瘤的生物学特性 及其发病机制。现在主要利用免疫缺陷动物,将人类的肿 瘤组织或细胞系移植于免疫缺陷动物体内,建立异种可移 植性瘤株。
乙基苯基亚 口服 硝胺
每天1 mg/kg 180-250 食管癌
>80%
N- 亚 硝 基 - 口服 甲基-乙酰 氧基-甲胺
3.5mg/kg,2次 80-120 /周,共10周
前 胃 乳 头 状 >90% 瘤和癌
N-甲基亚硝 静脉 基脲
生 后 第 50 和 57 -100 天,50mg/kg
乳腺癌
>90%
W256 Wistar大鼠或 同上 其它大白鼠
0.2-0.5ml(1:3)
sc或im
动物移植性肿瘤的移植方法
⑴取瘤 在不损伤肿瘤的前提下,处死供瘤动物,无菌条件下采取肿瘤。实 体瘤注意无菌剥离,取无坏死的、生长良好的瘤组织;腹水瘤最 好腹部消毒后,将吸取部位的腹部皮肤与肌膜剥离开,以保证无 菌吸取含瘤细胞的腹水。
肿瘤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大类。基础 研究,又分为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整体水平的研究。 利用实验动物进行整体水平的肿瘤研究,通常称为实验 肿瘤学研究。实验肿瘤学研究,不仅与分子水平、细胞 水平的研究密切联系,而且对人类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有 更直接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肿瘤动物模型
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遗传修饰动物与实验肿瘤学研究
这类肿瘤发生的条件比较自然,有可能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统计分 析而发现原先没有发现的环境致癌因素或其他致癌因素,可以着 重观察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上的作用。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肿瘤动物模型是一种在动物体内模拟人类肿瘤发展过程的实验模型,被广泛用于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研究。

通过建立肿瘤动物模型,可以加深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抑制机制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评估新药物及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下面将探讨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首先,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一般来说,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分为自发性肿瘤模型和人工诱导肿瘤模型两种类型。

自发性肿瘤模型主要是利用动物自身遗传倾向或环境诱导等因素,在动物体内自发产生肿瘤。

比如在家养动物中,很多小鼠和家兔由于遗传因素或者饮食、环境等长期暴露,会自发产生肿瘤。

这种模型更接近人类肿瘤的发展过程,但是其建立的可控性和可重现性较差,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

人工诱导肿瘤模型则是通过外界的干预手段,比如化学药物、辐射等方式,直接在动物体内诱导肿瘤的产生。

这类模型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和可重现性,可以更好地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

常用的人工诱导肿瘤模型包括移植肿瘤模型、化学诱导模型、基因编辑模型等。

其次,肿瘤动物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一方面,肿瘤动物模型可以用于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

比如,利用肿瘤动物模型可以深入探究各种致癌物质或致癌基因对肿瘤发生的影响,分析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转移能力等。

通过模拟肿瘤的生长形态,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细胞的生理活动和分子机制,为探寻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肿瘤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筛选和评估抗肿瘤药物。

通过向肿瘤动物模型中输入肿瘤细胞或移植肿瘤组织,可以评估新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适应症等。

这种通过体内实验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新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

此外,肿瘤动物模型还被广泛用于研究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指标、肿瘤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

通过模拟肿瘤动物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验证这些新技术和新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裸鼠前列腺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

裸鼠前列腺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

裸鼠前列腺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裸鼠前列腺原位肿瘤模型是研究前列腺癌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帮助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创建裸鼠前列腺原位肿瘤模型的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实验动物选择当前,最常用的裸鼠前列腺原位肿瘤模型是使用BALB/c裸鼠进行实验。

这种鼠标品系的免疫系统极度压制,不会产生对异位移植物的免疫反应,从而提供了可行的肿瘤原位移植模型。

二、细胞株选择在建立裸鼠前列腺原位肿瘤模型的时候,选择合适的细胞株非常重要。

选择常用的前列腺癌PC-3和LNCaP细胞,或者使用病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也可以根据需要转移所选原位移植物的特定表型。

三、移植前肿瘤细胞的处理肿瘤细胞的本质是异种细胞体,从人体获取到的肿瘤组织处理一般包括酶处理过程和细胞悬液制备过程。

酶液(例如胰酶)可以消化组织基质和纤维素,使细胞更容易生长。

酶液需要在恰当的温度和pH值下进行消化,并获得最高的细胞产量。

消化完毕后,过滤产生的细胞系悬液,以获得细胞。

四、移植前的裸鼠准备在移植前,要为裸鼠准备好阴茎垫和保持体温的设备。

可以使用小激光剪切器轻轻地切割皮肤做一个小孔,将悬液注入到前列腺内。

五、细胞移植移植前,应将细胞重新悬浮在适合的细胞培养基中,调整至合适的细胞浓度。

将细胞直接注入到头孢钠和甲苯磺丁脲等抗生素加载的BALB/c裸鼠前列腺中。

六、术后护理在移植完成后,将裸鼠安置在恰当的环境中,并监测它们的舒适程度。

为了预防感染和控制感染,需要注射抗生素和止痛药,以及监测患处的融合情况。

七、标本收集和肿瘤评估从移植的裸鼠体内收集原位移植物的标本,并用组织学方法鉴定癌细胞的形态学,确定癌细胞类型。

在肿瘤评估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微管道侵袭实验、体内药物毒理学试验等进一步的研究。

总之,裸鼠前列腺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对研究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从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看出,建立该模型的过程繁琐,需要确保实验严谨,才能有效提高研究精度和推进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第一类是皮下移植瘤顾名思义,这种模型的建立是将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直接种植在小鼠的皮下。

种植的点也有讲究,一般选择血运淋巴回流丰富的腹股沟和腋窝。

可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移植点,统一移植点的位置,除了遵守实验统一的条件外,待肿瘤成熟后收集肿瘤时留下照片证据也显得美观。

裸鼠(Balb/c 鼠,无毛发,T 淋巴细胞缺陷)是比较常见和常用的实验用鼠,尤其是在皮下移植瘤肿瘤模型的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

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具有建立周期短、成瘤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的优点。

当然,这种肿瘤模型也有缺陷,即不能很准确的模拟正常人体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

肿瘤细胞移植时的简要步骤:首先准备好要移植的肿瘤细胞(细胞量根据不同肿瘤略有不同,我们所用的前列腺癌细胞系每个移植点一般选择1x106左右;肿瘤细胞可与基质胶1:1 混匀后用 1 ml 注射器吸取,基质胶能够给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环境,有助于肿瘤细胞生长)。

戴无菌手套后,将小鼠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颈部皮肤,然后将鼠尾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于左手大鱼际。

将腋窝或腹股沟用75% 酒精消毒 3 次。

右手持吸有肿瘤细胞和基质胶混合液的注射器,在腹股沟或腋窝的位置,45 度斜角进针,注意不要突破腹膜,将针头保持于皮下位置。

然后近水平位置将针头几乎完全插入皮下,将混有基质胶的肿瘤细胞注射入皮下(肿瘤细胞量约1x106),快速退针,左手食指轻压针孔约1 min 后将小鼠放回饲养笼中,注意将小鼠侧放于垫料上,防止其不适呕吐时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 h 后观察小鼠是否苏醒。

如果是利用肿瘤组织(人体肿瘤标本或小鼠移植瘤传代)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则需要首先将肿瘤组织用无菌PBS(或1640 培养基)洗涤 3 次,然后在无菌平皿上切成或用无菌剪刀剪成<1 mm3 体积的小块(种植前可裹基质胶)备用。

将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平卧于解剖板上,四肢用胶带固定,将腋窝或腹股沟用75% 酒精消毒3 次,然后用眼科剪剪开约0.5 cm 小口,小镊子将皮下筋膜与皮肤分开,然后将肿瘤组织放入贴近腹股沟或腋窝的深部,每个位置放置2~3 块肿瘤组织,注意不同组间统一放置肿瘤组织块数以保持一致。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病篇导读⽩⾎病(Leukemia)是⼀种常见的恶性⾎液疾病,俗称⾎癌。

据统计,⽩⾎病是⼉童恶性肿瘤的头号原因,在⼉童及35岁以下成⼈中发病率位居第⼀[1]。

同时也是⼗⼤恶性肿瘤之⼀。

⽬前,⽩⾎病具体的发病原因⾄今尚未研究透彻,因此建⽴合适的⽩⾎病动物模型,对于⽩⾎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为⼤家综述了⽩⾎病的基本情况及⼩⿏模型的分类、建⽴⽅法和应⽤。

第⼀章:⽩⾎病基本常识⽩⾎病是常见液体瘤⽩⾎病是常见的液体瘤,与结肠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的是,它是造⾎⼲细胞的异常分化和过度增殖导致,因此肿瘤细胞会遍布全⾝,会侵犯⾝体的每个脏器,造成全⾝衰竭。

造⾎⼲细胞是⾎液系统中的成体⼲细胞,具有长期⾃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类成熟⾎细胞的能⼒。

如下图为造⾎⼲细胞可分类形成各种⾎细胞,如红细胞、⾎⼩板和⽩细胞:造⾎⼲细胞分化成各类⾎细胞(图⽚来⾃⽹站)⽩⾎病致病因素有哪些呢?现阶段认为⽩⾎病的发病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有关。

⽩⾎病主要分为四类根据⽩⾎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然病程,⽩⾎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病共分为四⼤类:急性髓系⽩⾎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病(ALL)、慢性髓系⽩⾎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病(CLL)。

⼉童⽩⾎病90%以上是急性的,其中急性⽩⾎病中70%~80%是ALL。

第⼆章:实验研究所⽤⽩⾎病模型⾸先,来了解⼀下常⽤的细胞株⽩⾎病中常⽤的⼩⿏品系⽤于建⽴⽩⾎病⼩⿏模型的⼩⿏可分为近交系和突变系。

根据不同类型和⽬的选择不同的⼩⿏品系,具体如下图所⽰:最后说说常⽤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三类:⼀、异种移植模型异种移植模型是最常⽤的淋巴瘤动物模型。

根据实验⽬的选择相应的⼩⿏品系和细胞株后,通常细胞的接种⽅式为⽪下注射、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

⽪下注射和腹腔注射操作简单,很快在接种部位形成肿瘤或腹腔内形成多发性肿瘤,适合筛选针对⽩⾎病的药物。

肿瘤模型鼠的研发与应用

肿瘤模型鼠的研发与应用

肿瘤模型鼠的研发与应用近年来,肿瘤模型鼠成为了癌症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肿瘤发生机制、肿瘤治疗和转化实验研究中。

本文将从肿瘤模型鼠的研发及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肿瘤模型鼠的研发肿瘤模型鼠是指经过基因改造或移植的鼠类,能够快速产生特定类型的肿瘤。

将人类肿瘤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能够创造出与人类类似的肿瘤环境,为研究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当前,肿瘤模型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基因改造肿瘤模型鼠基因改造技术是指通过改变小鼠遗传物质DNA,使其具有人工设计的表型性状。

目前,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方面,基因改造肿瘤模型鼠的建立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基因改造,研究人员能够在小鼠体内重建异型肿瘤病理机制,全面探究肿瘤的基因调控机制,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精准度。

以癌症研究为例,目前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肿瘤模型已经发展了许多,如HER2阳性乳腺癌模型、K-RAS突变肺癌模型等。

2. 转基因肿瘤模型鼠转基因鼠是指将人类肿瘤细胞转染到小鼠体内,使之产生人类类似的肿瘤,从而模拟人类肿瘤,为肿瘤研究提供所需的动物模型。

转基因肿瘤模型鼠的建立重在人类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转移,如此一来,对于人类肿瘤的疾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转基因鼠建立之后,其肿瘤细胞的发展进程、转移过程等也能够进行查看,能够给肿瘤研究带来更为深刻的影响。

肿瘤模型鼠的应用目前,肿瘤模型鼠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研究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实验动物。

1. 新药筛选研究人员通过转基因肿瘤模型鼠体内进行药物筛选,测试不同药物对特定肿瘤的影响,从而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的选择。

这样,能有效地减少在致死性肿瘤中,药物研发周期长、效果不佳的情况。

2. 癌症治疗在肿瘤治疗上,通过基因改造技术构建的肿瘤模型鼠可以较好地模拟人体的病理过程,对能否治愈人类肿瘤疾病进行评估,有效降低治疗失败率,降低治疗风险。

3. 肿瘤发生机制研究肿瘤研究需要从肿瘤的基本信息入手,通过对这些基本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来缩小肿瘤研究的范畴。

肿瘤动物模型

肿瘤动物模型

三.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及其研究方法
定义:模型是指将动物或人体肿瘤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动物体内连续传代而形成移植
性肿瘤动物的肿瘤
实验动物选择:移植性肿瘤常用动物为小鼠、大鼠和地鼠
肿瘤细胞的选择:筛选抗癌药物时,最好选用
3类瘤株,及肉瘤、腹水型肿瘤和白血病株。在众多 移植性肿瘤中,小鼠Lewis肺癌、小鼠黑色素瘤B16 及小鼠白血病P388是目前最受重视和应用最广的。
操作方法(例:人胃腺癌SGC-7901):
1.超净台内将移植瘤剪成2~3mm3大小的瘤块,用套管针接种在BALB/c裸小鼠右侧 腋窝皮下 2.接种24h后随机分组,开始给予受试药进行实验治疗,试验周期6周左右 3.停药次日,称体重,剥取肿瘤并称重,计算瘤重抑制率。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1.动物在接种肿瘤后6周左右形成1g以上的瘤块(平均瘤重),则表明移植肿瘤 成功
结果:一般情况下,接种3~5d形成肿瘤,移植成功率可达85%,移植成功后可
用以观察受试药的疗效
Thanks !
谢谢
瘤细胞悬液接种法
每次接种的动物数量较多时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是:无菌操作取 出瘤块,将数个瘤块混合后剪成小块,放入玻璃匀浆器中,加无菌生理 盐水向一个方向转动研磨后,经滤网过滤,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3~1:4 (肿瘤g:生理盐水ml)的瘤细胞悬液,用台盼兰染色法计数活细胞数, 用1ml注射器注射到接种部位,每个接种点接种0.2ml(一般含 1×106~1×107个细胞数)。通常接种到腋窝皮下,每只动物可选用多个 接种点。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物理方法:放射性物质致瘤,用放射线照射或局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 化学方法:使用化学致癌物,如苯并芘(benzpy rene)、甲基胆蒽

裸鼠的肿瘤移植模型研究

裸鼠的肿瘤移植模型研究

裸鼠的肿瘤移植模型研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其中,裸鼠的肿瘤移植模型研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

一、裸鼠是什么裸鼠是一种没有毛发的实验小动物,通常被用来进行肿瘤移植研究。

这种小动物一般来自人工培育的遗传变异株,因为它没有毛发,所以被称为裸鼠。

这种小动物体型小、活力强,非常适合作为实验对象。

二、肿瘤移植模型的意义肿瘤移植模型是一种通过将人类肿瘤细胞移植到裸鼠体内来模拟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实验方法。

这种实验方法能够为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研究材料,用于发现和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和治疗方法。

同时,肿瘤移植模型还能够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医生们更好地了解肿瘤生长和发展的规律,找到控制肿瘤的有效方法。

三、裸鼠肿瘤移植模型的基本步骤1. 建立肿瘤细胞株首先,需要建立一种稳定的肿瘤细胞株。

一般来说,肿瘤细胞株可以从患者的体内或者文献报道中获取,然后通过培养和筛选,筛选出能够稳定生长的肿瘤细胞株。

2. 准备裸鼠裸鼠一般都需要进行体表消毒和饲养管理等操作。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将裸鼠的体表消毒,避免外来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此外,裸鼠的饲养、环境、温度、湿度等也需要进行精心管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移植肿瘤细胞将准备好的肿瘤细胞接种到裸鼠的体内,一般是通过皮下注射或者腹腔注射的方式进行。

移植后,需要观察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剖解和测量等操作。

四、裸鼠肿瘤移植模型的优缺点优点:1. 易于建立:裸鼠的肤色和体毛特征明显,容易观察,建立肿瘤移植模型相对容易。

2. 可控性强:通过各种手段可以有效控制实验的变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结论可靠:通过对裸鼠肿瘤移植模型的研究,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实验结论,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缺点:1. 模拟程度低:由于裸鼠与人体存在较大的生物学差异,因此在某些肿瘤特征的模拟程度上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验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概述PPT课件

实验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概述PPT课件
实验动物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概述
实验动物研究起步:
早期
使用狗、马、羊等常规动物
1912-1922年 Slye培育出近交系小鼠
1946年
Reynier培养出可供实验用的
无菌动物
1958年
英国制定出实验动物标准
实验动物的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50年代中期 中国1号、津白1、 津白2等近交系小鼠
50-90年代 建立大量可移植性瘤 株,有近百余种人类癌细胞系被 建立
至今各省市科研单位已建立大量 裸鼠培育室,制定出医学实验动 物管理暂行条例
原因
1、研究人的一生至少需要半个世 纪,而一些动物(鼠、兔、鸡)等至 多十年就够了。
2、利用病人组织活检和尸检的分 析很难得到肿瘤发展全过程的资 料,而通过动物则易获得。
3、凡不能在人体内进行的实验程 序和干扰计划均可经动物肿瘤模 型实现。
46
8 9 (w)
基础饲料 AFB1腹腔注射 0.015%的AAF饲料
移植性肿瘤的建立及应用
1、同种可移植性肿瘤 2、异种可移植性肿瘤
腹水瘤的建立
将移植性实体瘤细胞注入同种受体动 物腹腔内,移植于受体动物腹壁内或其
它部位,待肿瘤生长后引起腹水。 将带瘤腹水给同种同系动物移植传代,
即可形成腹水瘤。
诱发性肿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可移植性肿瘤的建立及应用
诱发性肿瘤模型 的建立及应用
诱发肿瘤的基本方法、途径
涂抹法 经口给药法 气管内直接注入法 穿线法 注射法
黄曲霉毒素诱发肝癌模型
基础知识:黄曲霉毒素为强至癌物,动物经口 摄入便可诱发大量肝癌。 在本实验利用大鼠进行腹腔注射法。

主要程序:
0
2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

为了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建立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综述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发展历程、种类和特点。

基因工程模型:基因工程模型是通过改变实验动物的基因来模拟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基因包括BRCABRCAp53等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

基因工程模型具有可控性强、发病机制明确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化学物质来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DMBA、DES等。

化学诱导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发病时间短等优点,但发病机制不如基因工程模型明确。

移植模型:移植模型是将人类乳腺癌组织移植到实验动物体内,从而建立乳腺癌模型。

移植模型具有发病机制明确、实验周期短等优点,但需要严格的无菌条件和操作技术。

发病机制研究: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如细胞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等。

药物筛选: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筛选抗乳腺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放疗和化疗研究: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放疗和化疗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将更加精细和多样化,为乳腺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伦理审查和规范实验动物的使用,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数据的可靠性。

未来,我们期待通过使用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和干细胞技术,创建更加真实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以推动我们对乳腺癌发病机制的理解和治疗策略的开发。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模型。

我们也需要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使用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期待创建出更加精细和多样化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以推动我们对乳腺癌的理解和治疗。

肿瘤动物模型常用建立方法

肿瘤动物模型常用建立方法

肿瘤动物模型常用建立方法肿瘤动物模型是用于研究和测试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工具。

建立适当的肿瘤动物模型对于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评估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用的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1. 移植瘤模型:这是最常见和简化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之一。

它涉及在动物体内或体外移植人类或动物来源的肿瘤细胞株。

这些细胞可以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得到,并在实验室中培养。

移植瘤模型的优点是易于建立和控制,但它不能反映肿瘤的整个发展过程。

2. 转基因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是通过将特定的基因突变导入小鼠或其他动物体内来模拟肿瘤。

这些基因突变可以是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也可以是具有肿瘤形成潜能的其他基因的突变。

转基因模型可以提供更真实的肿瘤发展和治疗反应,但其建立过程相对复杂和耗时。

3. 化学诱发模型:这种方法通过给动物暴露于化学物质,如化学致癌物质或腺病毒,来诱发肿瘤的发生。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引起DNA损伤或基因突变,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

化学诱导模型可以提供与人类肿瘤相似的病理特征,但其应用范围受到化学物质的选择和剂量的限制。

4. 遗传模型:遗传模型使用特定品系的小鼠或其他动物,这些动物因其自身的遗传缺陷而具有高发生肿瘤的风险。

这些遗传模型可以是自然突变品系,也可以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引入的遗传缺陷。

遗传模型可以提供对特定肿瘤类型和易感因素的研究,但其适用范围受到特定品系的限制。

以上是常见的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根据具体研究目的和研究条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肿瘤动物模型对于取得可靠的研究结果至关重要。

不同模型的优劣势需要综合考虑,并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手段癌症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种重大疾病,而且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由于癌症的病发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因此对于防治癌症的研究和探索主要依靠动物模型研究。

小鼠肿瘤模型是目前研究肿瘤发病机制和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注射人类肿瘤细胞后,小鼠可呈现人体肿瘤组织细胞移植的特性。

相对于人体肿瘤实验和传统的肿瘤细胞培养,小鼠肿瘤模型的优异之处在于能够创造肿瘤微环境,仿真人体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以提高癌症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常见的评价手段。

一、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方法1.1 人体肿瘤细胞移植模型人体肿瘤细胞移植模型以人类肿瘤细胞在裸鼠或小鼠体内移植后的肿瘤实体为基础,分为无血液供应的固体肿瘤模型和有血液供应的血液源性肿瘤模型两种。

在移植人类肿瘤细胞时,要确保细胞的活力和数量,同时条件控制的严谨性也是建立模型成功的关键。

以草甸欧豆荚腺癌细胞(A549)为例,在室温下用胰蛋白酶消化并在热水浴中加温25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将细胞恢复在人工营养的体外环境中培养至稳定生长。

然后注射生长正常的A549细胞到裸鼠的皮下尽处,便成为一个人体肿瘤细胞移植模型。

1.2 化学诱导肿瘤模型化学诱导肿瘤模型是通过注射某些化学物质来诱导荷尔蒙依赖性肿瘤,可以有效地模拟荷尔蒙依赖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及其恶化过程。

在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膀胱癌时,过程如下:将DMN溶于苏木精中,经过研磨混合后注射大鼠,每次剂量控制在4-25mg/kg,2个月后检查其膀胱肿瘤的形成情况。

化学物质注射后,不同的化学物质会引起不同部位的肿瘤,如DMN会引起膀胱癌。

1.3 基因敲除技术建立小鼠肿瘤模型目前最为先进的小鼠肿瘤模型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构建。

通过选择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并在小鼠体内干扰其功能,从而让小鼠形成癌症。

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是一种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的基因,在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时被广泛用于其基因干扰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要意义。现对动物肿瘤模型的类型及应用进行 动物种系间差别很大。如用芳香烃类致癌物诱发皮
综述。
肤癌,以小鼠最佳,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鼠很难诱发出皮肤癌,亚硝
1肿瘤动物模型的类型及其建立
胺类致癌物在大鼠体内可诱发食管癌,而在小鼠体
1.1 自发瘤模璎 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 内仅能诱发出前胃癌旧J。
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肿瘤。自发性肿瘤
Zhang等捧1发现,小鼠Uroplakin基因上游一段 3.6 kb长的序列能引导癌基因在尿道上皮特异性表 达,他们用其诱导癌蛋白基因SV40T在移行上皮表 达,并通过将该序列与SV40T融合构建出UP2SV40T 嵌合基因,这种嵌合基因转染的小鼠有移行上皮癌 的发生,病理报告该肿瘤在表型及转化模式上均与 人移行癌细胞有高度相似性。这种肿瘤转基因模型 的建立为膀胱肿瘤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提供 了一个有效的途径。2002年他们一1再次利用Uro- plakin基因促进尿路移行上皮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 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mRNA水平高的转基因鼠出 现明显的移行上皮增殖,并高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 进一步发现表皮生长因子与SV40T联合转基因鼠可 以使SV40T诱导的原位上皮癌发展为高度恶性膀胱 肿瘤,这些证明在联合转基因模型中,表皮生长因子 有协同SV40T致癌作用”1。 2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 2.1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在肿瘤的研究中,人们 迷惑于癌基因的改变和肿瘤的发生的因果关系,动 物模型技术为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提供了一条直接 而明确的途径。Quaife等¨刮用大鼠弹力蛋白酶I基 因的增强子和激活的H—ra8基因组成融合基因,由此 制备的转基因小鼠几乎100%发生胰腺癌。直接证 明了癌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起因。Owens等¨¨应 用转基因小鼠模型研究颗粒细胞瘤的发生机制,结 果发现,在卵巢颗粒细胞瘤中,促黄体生成激素受体 mRNA表达减少,周期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处理 可预防小鼠颗粒细胞瘤的发生。在Ot一抑制素SV40 转基因小鼠中,高水平促黄体生成激素可促进卵巢 颗粒细胞瘤的发生,而持续高水平促黄体生成激素 还是乳腺肿瘤发生的诱因。 2.2肿瘤治疗药物的筛选 许多肿瘤高发品系的 转基因小鼠可用于筛选治疗和预防肿瘤的药物。视 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具有明显的发生视 网膜母细胞瘤的倾向,给这种小鼠腹腔注射维生素 D,,不但能使该肿瘤的发生率下降和发生时间推迟,
The Estabiishment and Exploratory Development of Tumor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 WAN Ji— ying,HAN Shu—yong.(Department ofPathology,,Shanxian m昭Da Hospital,Shanxian 274300,China)
Niu G。Heller R.Catlett.蹦cone R.et a1.Gene therapy with domi.
nant—negative Stat3 suppresses growth of the murine melanoma B16 tumorin vivo[J].Cancer Res,1999,59(20):5059-5063. Wang J.Li X,Chen Y,et a/.Expression ofSTAT3 and P.STAT3 in laryngeal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Lin Chung Er Bi Yan Hou Tou Jing Wai Ke Za Zhi.2007。2I(3):113-115. 钟刚,张松,孔维佳,等.STAT3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 义[J].肿瘤防治研究,2008,35(2):104.106. 张寒冰,张道宫,潘新良,等.STAT3在喉癌中的表达特征及其 与Survivin表达的关系[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8,22 (2):123—126.
Key words:Laboratory animal model;Seining;Gene therapy
瘤相似,反映了动物的肿瘤易 感性和环境致癌物质、促癌物 质的积聚程度。但以自发瘤 模型作为动物模型使用的仅 为少数,且存在周期长,饲养 动物量大,耗资大的缺点。但 动物自发瘤模型是转移瘤模 型的来源之一¨一。 1.2诱导模型用致癌物在 动物一定部位或一定器官诱
原位移植模型移植成功率高。 1.4转基因动物模型 转基因动物技术是指借助 基因工程手段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人动物细胞的染 色体内,使其发生整合并遗传的过程,由此培育出成 功携带外源基因的动物个体,即转基因动物。成功 地获得转基因动物品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目的 基因的获得和改建,目的基因向生殖细胞或胚胎干 细胞的高效转移,受精卵或胚胎组织在合适环境中 的发育以及筛选鉴定稳定的品系。
Abstract:Lal)0ratory animal model is replication of human tumors,including idiopathetic tumor mod· el、induced tumor madel、transplanted tumor model and transgenic animal model.Laboratory animal madel is similar with human tumors it anah,gues on molecule.histulngical anatomy and bionomics.can be us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umor etiopathogenesis,screening of tumor curative and tumor gene therapy.This article review about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of tumor establishment and it’8 clinical application.
4138-4143.
收稿El期:2009-03-20修回I:1期:2009-07-20
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354
万继英△(综述),韩庶勇+(审校)
(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病理科,山东单县2743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09)19-2959-03
医堂绽述!Q塑生!Q旦筮!i鲞筮!!翅丛鲤i丝垦!!!唑!堕!:Q!!!Q塑,!!!:!!:丛!:12
·2959·
【5] [6]
[7】 [8] [9] [10]
duces specific gene regulation and is required for cell transforma— tion[J].Mol Cell Bi01.1998.18(5):2545.2552. Yu H.Jove R.The STATs of cancer.new molecular targets come of age[J].Nat Rev Cancer,2004,4(2):97-105. Hoh M,Mumta T.Suzuki T。耐a1.Requirement of STAT3 activa— finn for maximal eotlagenaset(MMP·1)jnduction by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and malignant characteristics in 124 bladder cancer cells[J].Oncegene,2006,25(8):1195·1204.
37-39.
Leong PL.Andrews GA,Johnson DE,et a/.Targeted inhibition of Stat3 with a decoy oligonueleotide abrogates head and neck cancer cell growth[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3,100(7):
1937年,Hueper首次报道用B萘胺成功诱导犬
动物模型最大的优点是,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 的膀胱癌模型,现已发现许多能诱导膀胱癌的化学
疾病,排除了人为因素,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类肿 物质,目前较理想的致癌剂有3种:芳胺N一[4一(5一硝
万方数据
·2960·
医堂绽渣!Q塑生!Q旦笙!i鲞筮!!期丛型i型曼!!业丛!!丝:Q垡!Q塑:∑尘:!j,垡!:!!
摘要:实验动物模型是人类肿瘤的复制品,可分为自发瘤模型.诱导模型、移植模型和转基因
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模型与其模拟的人类肿瘤在分子、组织学以及生物学特性方面有许多共同性,
可以用于肿瘤发病机制研究、肿瘤治疗药物的筛选以及肿瘤的基因治疗。本文对肿瘤实验动物模
型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动物模型;筛选;基因治疗
实验动物模型是人类肿瘤的复制,利用动物 发出的肿瘤,在诱导模型的建立中,动物和致癌物的
模型可以缩短研究时间,观察肿瘤发生、发展的全 选择极为重要,且可以通过控制致癌物的计量来控
过程,并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各种实验研究, 制诱癌时间和程度。如某种肿瘤仅能在某种动物身
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预防及治疗的研究有着 上诱发,与动物种系和不同器官的敏感性有关,因此
1983年,Crabtree等"1报道将芳胺N一[4.(5一硝 基-2一呋喃)2.噻唑]甲酰胺诱导的膀胱肿瘤细胞悬液 经小鼠腹部注人膀肇肌层内也可成功制造肿瘤的原 位模型;膀胱损伤后腔内灌注肿瘤细胞也是近年较 常用的原位模型建立方法。用酸性液体处理膀胱造 成黏膜损伤后再向膀胱内灌人AY227小鼠膀胱移行 癌细胞,磁共振成像和流式分析jl!Il察到移行癌细胞 肿瘤的发生率达到97%,且多数为表浅型。荷肝癌 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则可将人肝癌细胞/组织移植于 裸小鼠的肝脏:裸小鼠全麻后,无菌条件下取右上腹 横切口,暴露肝脏,将人肝癌组织块植入,缝合固定 于肝实质内(或用粗针头直接植入);或用肝癌细胞 悬液注射于肝包膜下实质中。由于肿瘤移植部位的 血供是影响移植瘤生物学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