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结构原理和发展历史共27页
缝纫机的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完美版讲解

缝纫机的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完美版讲解缝纫机是一种用于缝合各种织物和纺织品的机械设备,它通过一系列的机构来完成缝纫的工作。
下面将从机构分析和工作原理两个方面来详细讲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一、机构分析:1.传动机构:缝纫机的传动机构是由电机、皮带轮、链轮和传动杆等组成。
电机通过皮带轮和链轮传动,驱动传动杆来实现机械部件的运动。
2.送布机构:缝纫机的送布机构主要由铁齿轮、摇杆和送布齿组成。
电机驱动铁齿轮通过摇杆和送布齿的升降来实现送布。
3.上下机构:缝纫机的上下机构由上下锥齿轮、头簧和线杆等组成。
电机驱动上下锥齿轮的相互啮合来实现缝纫机头的上下移动。
4.针杆机构:缝纫机的针杆机构主要由针杆、针棘轮和曲柄等组成。
电机驱动曲柄带动针棘轮旋转,通过针杆的上下运动来完成针的穿刺和提升。
5.压脚机构:缝纫机的压脚机构主要由压脚杆、压脚弹簧和脚踏板等组成。
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压脚杆的上下移动,以实现对织物的压紧。
二、工作原理:当缝纫机开机时,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驱动各个机构协同工作,完成缝纫的工作。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织物进料:织物由送布机构送入缝纫机,通过铁齿轮的旋转,带动摇杆来实现送布齿的升降,将织物逐步送入缝纫区域。
2.针眼穿刺:电机驱动曲柄带动针棘轮旋转,通过针杆的上下运动,使得针在织物上形成针眼,完成针的穿刺。
3.线迹形成:通过线杆及其配件,将线从线杆上穿过针眼,形成线迹。
4.织物前进:电机驱动上下锥齿轮相互啮合,带动缝纫机头上下移动,使得针在织物上提升,织物在缝纫区域持续前进。
5.继续穿刺:针织物前进的同时,针杆不断提升和下降,实现针的连续穿刺。
6.压紧织物:通过压脚机构驱动压脚杆的上下运动,实现对织物的压紧,保证针线的牢固度。
通过以上的工作原理,缝纫机可以实现对织物的缝合。
不同类型的缝纫机还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机构,完成不同的缝纫效果,满足不同的需求。
总结:缝纫机是一种机械设备,通过一系列的机构来实现对织物的缝合。
缝纫机械简介演示

切割精度
缝纫机械的切割精度通常 较高,以确保切割质量和 效率。
压脚功能
压脚类型
缝纫机械的压脚类型多样,如普 通压脚、弹性压脚、特种压脚等 ,以满足不同材料和工艺的需求
。
压脚调节
缝纫机械的压脚可以调节高度、压 力和位置,以适应不同的缝纫需求 。
压脚功能
压脚在缝纫过程中起到固定材料、 传递线迹和增加线迹紧密度的作用 。
功能
针尖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引导缝纫机针在布料上进行穿刺和 缝合。
工作原理
针尖机构通过针尖驱动机构(如凸轮机构或曲柄连杆机构 )驱动针尖进行旋转运动,从而带动缝纫机针在布料上进 行穿刺和缝合。
针杆驱动机构
组成
针杆驱动机构主要由传动装置、传动齿轮、传动皮带等组成。
功能
针杆驱动机构的主要功能是驱动针杆进行上下往复运动。
针迹类型
缝纫机械可以产生不同的 针迹类型,如平缝、锁眼 、套结等,以满足不同的 服装加工需求。
缝纫线迹
缝纫机械可以形成单线迹 、双线迹或多线迹,以适 应不同的服装款式和材料 。
切割功能
切割材料
缝纫机械可以切割各种材 料,如布料、皮革、塑料 等。
切割方式
缝纫机械可以采用不同的 切割方式,如直线切割、 曲线切割、打孔切割等。
应用前景广阔,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规模庞大
全球服装市场规模庞大,对缝纫机械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消费者对品质和时尚的追求
消费者对服装品质和时尚的要求不断提高,推动了缝纫机械在服装 行业中的应用。
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对缝纫机械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创新不断,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缝纫机介绍课件全套PPT

缝纫机操作相关视频
• 常用缝纫机视频 • 常用缝纫机视频二
小结
• 总结缝纫机结构及零件名称。
往(下二绕)过穿夹面线线板:拉从到套梭在心位线置杆;上梭的心线套团在中绕拉线 轴出上线,头朝,里穿推过紧机将头线顶头部在梭的心线上钩绕,几向圈下,嵌然入后 用两满片线夹板线压板住中梭,心绕,过并挡使绕线线钩轮,紧向贴下传挂动在皮挑带。 开转自线上线动 , 动簧 的 头机 梭 脱上 过 从器 心 离, 线 左, 则 传穿 斜 向脚 开 动过 孔 右踩 始 皮挑 中 穿踏 自 带线 , 过板 动 ,杆 然 机,绕从孔后针传线而动;停后勾孔皮绕止,入,带满绕向机拉带时线下针出动,。嵌线面绕绕入钩线线线机,5轮轮0m体将旋会m,
作为余量 。
绕线器 10
满线板 11
9 绕线轴
梭心套在绕线轴上,朝里推紧将线头在梭心上绕几圈,然后用满线板压住梭心,并使绕线轮紧贴传动皮带。 电动缝纫机是由电机带动上轮转动,进而机针上下运动,机针上下运动的快慢,即缝纫速度,靠踩在踏板上脚的力量大小来控制,所以缝纫的基本功就是对速度快慢的控制,不仅影响速度,而 且影响产品质量。 2 装针方法、穿线方法 开动机器,脚踩踏板,传动皮带带动绕线轮旋转,梭心则开始自动绕线; 缝纫过程中,根据具体的缝合形式,左右手可一前一后,或一左一右握紧料件,目光集中在压脚轮边口与部件边口之间的间距上,两手平稳的扶正部件,手脚密切配合,控制好缝纫速度和缝线 的边距。 (一)面线结构:线杆、过线架、机头顶部线钩、夹线板、挡线钩、挑线簧、挑线杆、过线斜孔、机针线钩、机针、压脚。 (二)穿面线:从套在线杆上的线团中拉出线头,穿过机头顶部的线钩,向下嵌入两片夹线板中,绕过挡线钩,向下挂在挑线簧上,穿过挑线杆孔后,向下嵌入机体上的过线斜孔中,然后勾入
缝纫机历史介绍PPT

缝纫机在我国
• 据统计,我国现有缝纫机制造企业约有600多家,
零部件制造企业1000多家。年生产量为1400. 万台,品种近千个,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 缝制机械生产国家之一其中:“标准”“上工
”“飞跃”“中捷”“宝石”这五家企业被评为 “中国名牌 •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快速发展中,行业存在这样 那样的问题,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中,人才短缺 ,品种档次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但 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缝制机械制造大国,并正 在向“强国”之路的目标迈进
缝纫机在我国
• 中国缝纫机制造业的前辈们为了建立自己的民族 工业,在当时历史背景、政治环境和技术条件都 非常差的情况下能够呕心沥血、艰苦创业。 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业用缝纫机。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 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 50年代末,国家对缝纫 机实行了制造技术通用化、标准化、统一图纸、 提高零部件互换性、统一质量标准,使缝纫机工 业得到飞速发展。缝纫机当时还成为著名的“四 tfelemy Thmonner), 裁缝出身的缝纫机发明家。1841年他发明 制作了80台机器,供巴黎军工厂使用。当 时,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他的发明创 造一度被搁浅。但是他不灰心,继续研究 制造出更高转速缝纫机。 法国政府为了纪 念这位优秀的发明家,特地发明了一枚邮 票,上面有他的半身像和他发明的缝纫机 。
缝制机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缝纫机的起源
• 1 缝纫机的发明在1790年,英国人托马斯. 山特(Thomas Saint)发明第一台先打洞、后 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 纫机,用机械模仿代替手工缝制过程。因 当时没有机械制造记录,直到83年后他的 专利在纺织机械的专利库内被发现,后来 这台机器经人复制,在1878年巴黎万国博 览会上展出。
缝纫机发展历史

缝纫机发展历史工业缝纫机的发展历史10年发展,我国缝制机械产业经过艰辛发展迅速崛起,一举奠定了世界缝制机械大国地位,并正由缝制机械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
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7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国产缝制机械产品产量至2007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行业“顶峰”。
2002年,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在当年的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上发布的一份文件中显示出一个重要信息—————中国成为世界缝制设备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据当年中缝协信息中心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有各类规模以上缝制设备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近500家,年产各类缝制设备800万台,年出口创汇4亿多美元。
10年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十五”末期,我国缝制机械的年产量占世界缝机总产量的比重为71%,到“十一五”末期,这一比重提高到了80%.年产值占比也由“十五”末的45%提高到目前的59%,产业继续向中国大陆聚集,推动了下*** 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作为服装、箱包等产业的上*** 业,缝制机械行业同样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密切相关。
“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历经波澜,前两年保持持续壮大的较快发展势头,但从2008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行业自身发展周期调整的双重影响,全行业产销量等经济指标连续两年呈较快下滑态势,跌入近10年来的低谷。
但通过积极应对和调整,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逐步回暖,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自当年第四季度以来,已逐步摆脱低迷并呈现出强劲、持续的复苏态势,产销规模快速回升。
特别是2010年行业全面呈现恢复性的高速增长,年产值创历史新高,产量全面接近行业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成效开始显现。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2011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历史最高纪录。
缝纫机发展史

缝纫机发展史链式缝纫机:制造年份: 约1790年详细介绍:制造商:Thomas Saint,英国1790年制造的原机已不存在,这是复制品。
(1996年复制)环线链式缝纫机:制造年份:约1800年详细介绍:制造商:Balthasar Krems,德国Balthasar Krems手工制作德国尖帽、红色修道士帽为生。
由日常工作中产生灵感,发明这些机器。
一些功能至今被此类机器所延用. Krems最重要的发明是出射点的针。
(复制品)手工缝纫机:制造年份:1814年详细介绍:制造商:Joseph Madersperger,奥地利Madersperger 手工缝纫机用出射点的针。
在他的机器上用出射点的针可以缝出双线回式打结针迹,由256个独立部件组成。
Madersperger是一个先驱者和不断的创新者。
(1997年复制)链式缝纫机:制造年份:约1830年详细介绍:制造商:Barthelemy Thimonnier ,法国1830年,法国的裁缝Barthelemy Thimonnier发明该机,已能达到200链式针脚/分钟。
1831年巴黎已有80台Thimonnier的机器。
后由于巴黎裁缝们感到了威胁,并受法国大革命精神的感染,这些机器被全部摧毁。
1851年Thimonnier继续制造了达到300链式针脚/分钟的机器。
(1997年复制)双线锁式缝纫机制造年份:约1846年详细介绍:制造商:Elias Howe,Boston,美国美国人Elias Howe 于1846年制造的第一台双线锁式缝纫机的原样复制品。
(1995年复制)双线锁式缝纫机制造年份:约1852-1856详细介绍:制造商:A。
B。
Wilson, Watertown,Conneticut, 美国第一台带中央卷线轴的双线锁式缝纫机,其中的技术仍被用于家用缝纫机。
只有3台样品留存于世界。
双线锁式缝纫机制造年份: 约1854年详细介绍:制造商:William Frederic Thomas &Co,英国这是英国第一台系列生产的产品.由美国缝纫机发明家Elias Howe发明。
缝纫机结构原理和发展历史

压脚
用于固定布料,确 保布料在缝纫过程 中不移位。
缝纫机的功能模块
针杆机构
控制针上下运动,实现缝纫动 作。
挑线机构
控制线的张力,确保线在缝纫 过程中不会断裂。
送布机构
控制布料的前进和后退,确保 布料在缝纫过程中位置稳定。
钩线机构
将线穿过布料,实现线的连接 和缝合。
缝纫机可以自动完成缝制 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及时 发现并纠正问题。
品质追溯
通过记录缝纫机的使用数 据,可以追溯产品质量问 题,便于品质管理和改进。
标准化操作
缝纫机的标准化操作有助 于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和稳定性。
04
缝纫机技术的创新与改 进
缝纫机技术的创新
01
缝纫机机械结构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缝纫机不断涌现,其机械结构也得到了改进和创
缝纫机在可持续服装生产中的潜力
总结词
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智能缝纫机在实现可持续服装生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能够降低能耗、减 少浪费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详细描述
智能缝纫机可以通过精确控制和优化生产过程,减少原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同时,这些机器可以回收和再利用 废弃物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智能缝纫机还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可拆卸结构,方便维修和升级,延长 机器使用寿命。
缝纫机在个性化服装定制中的应用
总结词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增加,缝纫机在服装定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能 够满足消费者对独特设计和定制风格的需求。
详细描述
个性化服装定制需要高精度、高效率的缝纫技术,智能缝纫机的发展为此提供了 有力支持。通过CAD/CAM技术、3D打印等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原型制作、精准 测量和个性化设计,使消费者能够获得符合自己需求的定制服装。
家用缝纫机主要机构和工作过程

和摆梭托,将线环迅速上升,以免产生轧线故障。挑线时间过早,也会引起轧线。 3.送布牙与机针、挑线杆的配合关系 当挑线杆收回线环后,机针上升到 360°时,送布牙应随着机针下降而向上送料,形成
一个线迹。这时,送布牙的送料运动才结束。 如果送布牙动作过快,挑线杆尚未收回线环,送布牙继续向前推进,在压脚压力的作用
由于家用缝纫机的最高缝速一般为每分钟 1000 针,在这极为短促的时间里要完成这些 复杂的动作,因此不但要求机器的各部分动作十分正确和协调,而且对机器的精度和零件光 洁度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双线连锁线迹的形成过程尤如搓绳一样,因此,从原理上讲,线迹歪斜是必然的。但是 , 通过对过线处表面粗糙度的减小和底面线压力的调节均匀,可减少歪斜程度。在倒缝时,因 其送料方向相反,底面线绞合时的复杂程度增加,所以歪斜程序比顺缝时要大得多。
机
杆上升至最高
位 置 ,以 后 便 随
械
机 针 下 降 ,而 供
给足够的面线。
上升在 210°至 330°区 间,挑线杆迅速下降,供 应摆梭所需要的面线。
缝纫机结构原理和发展历史

确保装配质量并延长缝纫机的使用寿命的基础。特别对 轴套、轴承、油泵、以及含有转动和摆动配合件的零件, 更应仔细清理。
若装配各种轴类部件时不清洁,轻则造成轴套升温 过高和传动力矩过重,严重时会因杂物加速磨损,出现 “咬合”等严重故障。
11
作,从而形成一个线迹。下面通过摆梭钩线形成一个线迹
的过程来分析各机构的动作要求(见图3)。
9
缝纫机工作原理图
10
• 缝纫机装配注意事项
缝纫机首次装配或大修后装配,对设备的性能影响巨 大.装配质量差的缝纫机,精度低、性能差、声响大、力 矩重、寿命短;相反,对某些精度不很高的零部件,经 过仔细的选择装配和精确的调整,仍能装配出性能较好 的设备。
16
缝纫机由来和历史发展
豪因自己发明在美国的市场化难以成功,遂于1846年 去英国,并将机器的英国版权卖与一位生产妇女束 胸、鞋和雨伞的大制造商威廉•托马斯,当豪返回美 国之际,他发现一些制造商,包括艾萨克•胜家已经 开始生产和销售与他的发明类似的缝纫机,于是一 场旷日持久,从1849~1854长达五年的维权诉讼开 始了,而豪最终捍卫了自己的专利权。1865年,豪 在康涅狄格建立了Bridgeport Howe(豪)机械公司, 其产品在1867年巴黎展会上赢得金奖。 另一方面, 1790年,英国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 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 1841年,法国人发明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 机。1851年,美国工人艾洛克•梅里特•胜家(与上 述胜家为兄弟)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了 胜家公司。这一时期的缝17 纫机基本上是手摇式的。
2
管。
缝纫机的组成
缝纫机报告-中国缝纫机产业发展史_6026

缝纫机报告-中国缝纫机产业发展史1890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
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
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业用缝纫机。
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
1949年以前,整个旧中国缝纫机产量很低,年产量不足4000台,当时的缝制设备市场主要由美国胜家公司垄断。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的切、昌、惠工、飞人、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以及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缝纫机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普通家用缝纫机和低档工业用缝纫机。
20世纪50年代末,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标准化,统一了设计图纸,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医疗手术、羽毛球、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
据统计。
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分布在22个省、市。
截至1982年,我国缝纫机的产量达到1286万台,居世界第一位。
到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缝制设备的产品结构在中低速工业缝纫机的基础上向着高速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电子、电脑技术也在缝纫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与此同时,我国还完成了零部件配套系统建立,构建了庞大的缝纫机销售网点。
部分缝机企业在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90年代初期,国际著名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在国内设立了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
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开始崛起,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行业的大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以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天津和广州等6大产区和基地。
截至2004年,我国缝纫机整机制造厂达60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家达1000多个,年生产量为1400.8万台,生产总值约280亿元,品种近千个,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缝制机械生产国家之一。
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工作原理引言概述:缝纫机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和工业用机械设备,用于缝制和修补各种织物。
它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械和电子部件协同工作,实现了高效的缝纫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缝纫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机械结构、线程循环、针脚机构、摆线杆及电子控制等五个方面。
一、机械结构:1.1 机身结构:缝纫机通常由机身、工作台、底座和机头等部分组成。
机身是缝纫机的主要框架,它支撑着整个机器的运作。
1.2 传动系统:缝纫机的传动系统由电机、皮带、齿轮和离合器等组成。
电机提供动力,通过皮带和齿轮传递给其他部件,离合器控制机器的启停。
1.3 送布机构:送布机构是缝纫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过上下移动的方式将织物送入针脚区域。
二、线程循环:2.1 上线系统:上线系统主要由线轴、张力器和线杆组成。
线轴上放置线线轴,通过张力器调整线的张力,线杆将线引导到下线系统。
2.2 下线系统:下线系统由下线器、线杆和线夹组成。
下线器将线引导到针脚区域,线杆和线夹保持线的稳定和紧张度。
2.3 线程循环:线程循环是指线从上线系统到下线系统的循环过程。
它保证了线能够顺畅地通过针脚区域,完成缝纫操作。
三、针脚机构:3.1 针脚系统:针脚系统是缝纫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由针、针板和针板脚组成。
针在针板和针板脚之间往复运动,形成针脚。
3.2 针脚类型:针脚可以分为直线针脚和锁边针脚两种类型。
直线针脚适用于一般的缝纫操作,锁边针脚适用于织物边缘的加固。
3.3 针脚调节:缝纫机可以通过调节针脚的长度、宽度和形状来适应不同的缝纫需求。
这些调节可以通过旋钮或手柄来完成。
四、摆线杆:4.1 摆线杆结构:摆线杆是缝纫机上的一种关键部件,它通过摆动的方式将针脚带动织物向前移动。
摆线杆由摆线轮、摆线杆臂和摆线杆杆等组成。
4.2 摆线杆运动:摆线杆通过摆线轮的旋转运动,带动摆线杆臂上的摆线杆杆来回摆动。
这种运动将织物送入针脚区域,并与针脚协同完成缝纫操作。
4.3 摆线杆调节:摆线杆的运动幅度可以通过调节摆线轮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
详解家用缝纫工作进程

家用缝纫机主要机构和工作进程第一节缝纫的线迹形成进程第一次接触缝纫机的人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缝纫机是如何把线缝在衣料上的?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掌握手工缝纫的线迹和缝纫机缝纫的线迹不同的地方(见图1)。
图1 手工缝纫线迹和缝纫机线迹的不同(a)手工缝纫缝迹;(b)缝纫机线迹手工缝纫由于针眼在针尾端,针穿上线后,在缝料的正、反两个方向朝前移动,见图1a;而缝缝机的线迹则由两根线(面线和底线)象搓绳一样绞合而成,由于它象锁环,见图1b,因此,称它为双线连锁线迹。
怎样才能形成双线连锁线迹呢?先从图2中看它的绞合情况。
要使两根线绞合,必需把面线绕在布上面的线团①上,底线绕在缝料下面的轮②上,当面线从布的上面线团拉出,通过缝纫机针引入缝料的下面并形成一个线环,绕过轮②,然后再向上收紧,在两层缝料间和底线组成一个绞合点。
周而复始上述动作,即形成一组双线连锁线迹。
从两根线的绞合达到缝纫目的道理虽然简单,可是用机械方式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就不那么容易,它要求缝纫机的各机构动作配合必需十分准确和协调。
不然,轻则影响缝纫效果,重则无法工作。
图2 上下两根线的绞合(a)(b)(c)(d)(e)图3 线迹的形成进程(a)摆梭尖在左端极限位置;(b)摆梭与机针中心线重合;(c)线围绕过梭心中线;(d)挑线杆向上运动;(e)线环从摆梭尾部脱出缝纫机是如何形成双线连锁线迹的?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使缝纫机上轮旋转一周,各机构完成一个周期的动作,从而形成一个线迹。
下面通过摆梭钩线形成一个线迹的进程来分析各机构的动作要求(见图3)。
(1)线环的形成机针从最高位置向下运动,在缝针没有接触缝料之前,挑线杆向上运动完成收紧上一个线迹的工作,并从线团里拉出形成下一个线环所需的面线。
与此同时,送布牙也完成向前推送缝料的动作,开始向针板下方运动。
此时摆梭已经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面对摆梭而言),当机针刺布、穿过缝料并达到最低位置时,摆梭逆时旋转也到极限位置,见图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