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植物检疫性真菌病害
植物病害检疫检验技术真菌

N=n1×n2×n3/m 式中: N--每克种子的孢子负荷量 n1--每视野平均孢子数 n2--盖玻片面积上的视野数 n3--1ml水的滴数 m--供试样品的重量(g)
精选可编辑ppt
11
如果镜检洗涤液时,没有检查到病菌孢子,则对同一 样品要重复几次取样洗涤,对每一洗涤液至少要镜检5张 玻片。当一个样品两次取样,洗涤检验的结果相差很大时, 则需要重复一次。
(九)接种方法
从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上获得的病菌,有时还 需接种到植株上,使其表现典型症状后,再检查鉴别。
精选可编辑ppt
31
由于病原种类与传播方式不同,其接种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常用接种方法有下列几种:
(1)拌种接种:用病菌孢子拌种,是接种黑粉病(如矮腥黑穗病) 最常用的方法。
(2)浸种接种:用病原真菌孢子悬浮液浸种,也是常用的接种方法。 (3)花期接种法:主要用于从花期侵入的病菌。如:大麦、小麦散 黑穗病菌的接种。在抽穗后1-2天,用冬孢子悬浮液注射到花内。 (4)整株喷雾接种:孢子悬浮液喷在叶片或茎部 (5)土壤接种法:针对一些土传病菌,如棉花枯、黄萎菌。
27
保湿萌芽检验的缺点:
1、在对寄主生长发育不良,而适宜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条 件下,则某些腐生菌可能变成萌芽阶段的寄生菌,造成幼 芽发生部分病斑。
2、由于主要还是依靠肉眼检查,多种病害可以产生类似的病症, 就是同一种病害也可发生不同的症状等,这些情况都足以影响检验 结果的准确性。
精选可编辑ppt
28
第四章 植物病害检疫检验技术
精选可编辑ppt
1
第一节 植物检疫性真菌常见检疫检验技术
直接检验 比重检验 染色检验 洗涤检验 保湿萌芽检验 分离培养检验
精选可编辑ppt
检疫性真菌病害

采用形态学鉴定方法,结合文献和数据库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和分 类。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DNA提取
提取病原菌的DNA,为后续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提供基础 。
PCR扩增
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病原菌的特异性 DNA片段。
序列分析
对PCR扩增得到的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与数据库中 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和亚种。
抗药性治理策略研究
深入研究病原菌的抗药性机制,探索抗药性治理 策略,延缓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发展。
分子诊断技术发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发更为灵敏和特异的检 测方法,实现对病原菌的快速诊断和监测,提高 病害防控的效率。
综合防控技术优化
进一步优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实现多种防控措 施的协同作用,提高病害防控效果。同时,注重 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病害防控对环 境的影响。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对真菌病害具有抗性的品种,降低病害 的发生率。
精耕细作
保持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 菌的传播途径。
轮作和休耕
通过轮作和休耕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降低 病害的传播风险。
合理施肥
适当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增加磷、钾肥的施 用比例,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药剂拌种
使用杀菌剂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提 前预防病害的发生。
分离方法
采用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菌丝片段分离法 等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
培养条件
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是病原菌生长和 繁殖的关键因素。
病原菌的显微观察与鉴定
显微镜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细胞结构等特征, 进行初步鉴定。
鉴别特征
植物保护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潍坊学院

第一章测试1.植物病害是植物与()互作的过程。
A:细菌B:病原物C:环境D:真菌答案:B2.植物病害的发生是一个()。
A:瞬间事件B:重大事件C:异常事件D:过程性事件答案:D3.植物病害四角关系中,除了病害三角所涉及的因素外,还有()。
A:寄主植物B:人类活动C:病原物D:环境因子答案:B4.下列不属于植物病害病状表现的是()。
A:腐烂B:变色C:坏死D:缺水性萎蔫答案:D5.病原物在植物病害发病部位的特征性表现称为()。
A:病状B:症状C:病征D:病原答案:C6.从植物病理学上来讲,下列真正属于植物病原物的是()。
A:冷冻B:高温C:水涝D:真菌答案:D7.经济学观点认为()是评判一种现象是不是植物病害的关键。
A:经济损失B:商品C:生理代谢异常D:组织结构异常答案:A8.遗传学观点认为,植物病害的定义忽略了植物本身的()影响。
A:生长环境B:性状C:发育阶段D:遗传答案:D9.下列不属于植物病害变色表现的是()。
A:黄化B:干枯死亡C:褐化D:白化答案:B10.下列不属于植物病害病征表现的是()。
A:颗粒状物B:粉状物C:坏死斑D:霉状物答案:C第二章测试1.真菌属于()。
A:原核生物B:真核生物C:担子菌门D:原生生物答案:B2.真菌的菌丝能够通过()从寄主植物中获取营养物质。
A:吸器B:菌核C:菌组织D:子座答案:A3.厚垣孢子属于()孢子。
A:不清楚B:无性繁殖C:营养体D:有性繁殖答案:B4.真菌的分生孢子是通过()方式产生的。
A:断裂B:芽殖C:割裂D:裂殖答案:A5.真菌的游动孢子产生于()。
A:孢子囊B:双核菌丝C:子囊壳D:担子答案:A6.子囊菌的子囊孢子产生于()。
A:子囊B:子囊腔C:闭囊壳D:子囊盘答案:A7.担孢子通常产生于()。
A:担子B:冬孢子C:菌丝D:性孢子答案:A8.锁状联合是()形成双核菌丝的过程。
A:接合菌B:担子菌C:半知菌D:子囊菌答案:B9.镰刀菌、轮枝菌、葡萄孢菌、炭疽菌均属于()。
植检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植物检疫原理1、试述植物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过程。
答: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过程由迁移、侵入和定殖等许多环节构成。
侵入未发生地区的有害生物称为外来有害生物。
外来有害生物可以能因为传入地区不存在不利的限制生态因素,缺乏寄主和食料,有重要天敌等原因而消亡,也可能因其自身的遗传和生理缺陷,对环境的适合度过低而不能存活和繁殖。
若侵入的有害生物在当地能够正常繁殖,完成生活史或病害循环,实现物种繁衍,则被认为已经定殖。
有害生物只有定殖后,才能可能猖獗发生,给当地农业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2、根据哪些标准确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答:确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确是:(1)本国或本地区未发生的或分布不广,局部发生的病、虫及杂草;(2)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的病、虫、杂草;(3)可借助人为活动传播的病、虫及杂草。
3、什么是植物检疫法规?答:植物检疫法是国家各级各类权力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动植物检疫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试分析各种植物检疫方法的作用原理。
答:(1)禁止进境:针对某一特定检疫性有害生物,禁止全部可传带该有害生物的活植物、种子、无性繁殖材料或植物产品进境,也有的针对若干检疫性有害生物而禁止其共同的寄主入境。
土壤可传带多种处于休眠期或非活动期的有害生物,常在禁止进境之列。
(2)限制进境:提出不允许进口的条件,要求出具检疫证书,说时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不带有规定的有害生物及其生产、检验和处理状况符合进境条件,此外还可限定进境时间、进境地点、进境植物种类等。
(3)产地检疫:在输出国家或地无进行田间和加工场所检查,监测有害生物种类和发生情况,包括大范围诱集有害昆虫。
(4)检疫检验和处理:在进境或过境口岸实施,以发现和铲除有害生物。
在领土幅员广大,实施国内植物检疫的国家,还针对国内流通的植物、植物产品以及包装材料、运载工具等,进行检验和处理。
(5)隔离检疫:亦称入境后检疫,进境植物繁殖材料在特定的隔离苗圃、隔离温室中种植,在生长期间实施检疫,以发现和铲除有害生物,保留珍贵的种质资源。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

植物真菌病害介绍植物真菌病害是指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真菌是一类原生生物,常见的形态有菌丝体和孢子体。
它们侵入植物体内,通过吸取植物体内的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和繁殖,引起植物生长受阻,叶片变黄、萎蔫,果实腐烂等病症,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
1.黑斑病:黑斑病是指植物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暗褐色的斑点。
这些斑点是由真菌孢子体或菌丝体所引起的。
黑斑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黄瓜、西瓜、草莓等。
黑斑病会导致叶片凋萎、生长受阻,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主要是进行适时的病害防治,如定期喷洒杀菌剂。
2.锈病:锈病是指植物叶面出现黄色、红色或棕色的锈斑。
锈斑是由真菌孢子体在植物体上形成的。
锈病常见的植物有玉米、小麦等。
锈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落叶,严重的话会对产量造成影响。
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病原源、及时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等。
3.白粉病:白粉病是指植物叶片和茎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体和孢子体。
白粉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的植物有番茄、苹果等。
白粉病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严重的话会导致果实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定期修剪受影响的植物部分,以及适时进行药物喷洒等。
4.灰霉病:灰霉病是指植物受感染后出现灰色霉斑。
灰霉病主要由灰霉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玫瑰、番茄等。
灰霉病会导致植物的叶片枯萎、果实腐烂,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害部分,控制湿度,适时使用杀菌剂等。
5.炭疽病:炭疽病是指植物上出现的黑色或暗褐色小斑点。
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引起,常见的植物有柑橘、葡萄等。
炭疽病会导致植物的果实腐烂,减少产量。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除病残体、及时除草、控制湿度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植物真菌病害,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病害,如炭疽病、丝核病、褐斑病等。
这些病害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环境条件较为湿润时更容易发生。
因此,要预防植物真菌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选用抗病品种。
《植物病害防治》PPT课件

4
植物病理学
一、植物检疫
(二)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 由国务院颁布对内、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名单。
检疫对象的确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危险性; 2、人为传播性; 3、局部性。
5
植物病理学
一、植物检疫
(三)植物检疫的主要措施 1、疫区的确定; 2、对于种子、苗木、接穗、插条、果品 等进行产地区检疫,发检疫证书; 3、对于可疑的,无法确定的材料要隔离 种植、等鉴定后方可放行; 4、在机场、码头、车站、邮局等严格检 疫。
9
植物病理学
(一)选育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苗木
在选育抗病品种方面,不仅要注意品种 的抗病特性,而且还要有优良的农艺性 状,不仅能抗某一种病,而且还要抗多 种病。
因此要选育出一个优良的抗病品种是需 要经过长期而艰巨的大量工作才能得到 的。
10
植物病理学
(一)选育抗病品种,培育无病苗木
当然,抗病品种一旦选育出来也并不是 一劳永逸了,它常常因为病原物新的生 理小种的产生和变化而造成抗性的丧失。
在自然界,不同作物或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间 抗病性往往存在差异。若在同一地块里栽种对 某种病害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往往能得到良 好的防治效果,尤其以土壤病害效果明显。
因此,在感病区栽培抗病品种往往很容易推广, 既经济实用,又还具有对病害预期效果的把握 性,对难以防治的病害更是如此。如枯萎病
8
植物病理学
1、耕翻土地和中耕除草 2、合理施肥 3、注意排灌 4、合理修剪
17
植物病理学
(四)田园清洁
这是病害防治上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其目的 在于及时消灭和减少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原物 来源,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其一,在作物的生长期,将初发病的叶片、枝 梢、果实及一切病组织摘除或拔去,减少病菌 在田间的扩大蔓延。
检疫性真菌病害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防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预警系统
数据库建设
建立包含真菌病害历史数据、气象数据、农作物生长数据等内容的数据库,为预警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风险评估模型
根据真菌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风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为预警等级的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05
检疫性真菌病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建议
完善植物检疫体系
01
建立和完善针对检疫性真菌病害的植物检疫体系,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确保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某些真菌病害还可能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例如黄曲霉素等真菌毒素可能引起癌症等疾病。
因此,对于真菌病害的防治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检疫性真菌病害的种类与特征
稻瘟病
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稻瘟病菌属。
病原
苗瘟、叶瘟、穗颈瘟等,不同类型的病害发生在不同的部位,且症状各有差异。
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科学施药
轮换使用农药
注意安全间隔期
根据病害发生规律和作物生长特点,选择合适的施药时间和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保证农产品安全。
生物防治
利用某些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木霉菌、芽孢杆菌等,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危害。
利用拮抗微生物
推广抗病品种
加大对抗病品种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种植抗病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选择抗病品种
建立专门针对检疫性真菌病害的无病种苗繁育基地,确保种苗不带病原菌,为后续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检疫性真菌病害

检疫性真菌病害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病害症状与识别•病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病害的流行与控制•检疫性真菌病害的检测与鉴定•病害的生物防治与绿色防控•前沿研究与展望目录01引言检疫性真菌病害通常由植物病虫害传播,这些病害随着植物的国际贸易和跨境运输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这些病原真菌在新的环境中繁殖和传播,对当地农业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威胁。
病害的起源和传播检疫性真菌病害会降低植物的产量、质量和观赏价值。
这些病害还会导致植物组织坏死、枯萎、落叶和根系腐烂等问题。
这些病害的传播和扩散会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病害对植物的影响病害的防治现状加强植物检疫和采取物理防治措施是预防检疫性真菌病害的重要手段。
植物检疫是防止检疫性真菌病害传播的关键措施,通过加强检验、隔离、消毒和焚烧等手段来控制病原真菌的传播和扩散。
物理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02病害症状与识别典型症状叶片出现失绿黄化,严重时可导致落叶。
褪绿黄化坏死腐烂畸形病斑出现坏死,中心为灰白色,边缘为深褐色。
果实、茎秆等出现软腐、腐烂,严重时导致落叶。
叶片、果实等出现变形、扭曲等畸形现象。
检疫性真菌病害的症状比较典型,一般会出现坏死、腐烂、畸形等现象。
识别要点症状表现检疫性真菌病害一般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发病高峰,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发病时间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等方式对病原体进行检查,进一步确认是否为检疫性真菌病害。
病原体检查病毒病病毒病会出现花叶、褪绿、坏死等症状,但与检疫性真菌病害不同的是,病毒病的病原体是病毒,而检疫性真菌病害的病原体是真菌。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会出现溢脓、黏液等症状,但与检疫性真菌病害不同的是,细菌性病害的病原体是细菌,而检疫性真菌病害的病原体是真菌。
生理性病害生理性病害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引起的,如缺素症、药害等,但与检疫性真菌病害不同的是,生理性病害没有病原体存在,而检疫性真菌病害有真菌存在。
植物检疫学重点内容

《植物检疫学》内容第一章概论四、植物检疫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①通过立法手段制止危险性的有害生物传播,蔓延,它不同于一般的技术防治措施,需要有国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关执行,是高水平,标准的技术行政。
②是特殊的预防手段。
“御疫病于国门之外”,带有强制性。
③需多部门,地区以至全社会的配合支持,否则难以取的检疫效果。
2、特点植物检疫的特点概括为:预防与铲除相结合,法规与技术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全局与局部相统一。
集法规、行政和技术于一体的一门综合管理的科学。
第二章植物检疫的体系和法规一、植物检疫体系机构和职能1.我国现行的植物检疫体系和机构(1)植物检疫主管部门:我国的植物检疫体系目前由口岸检疫、国内农业检疫及林业检疫三部分组成。
国家有关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
口岸的进出境植物检疫现由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管理;国内的植物检疫则由农业部和林业部总局分别负责,国内县级以上各级检疫机构受同级农业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管理体制。
农业部主管全国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
(2)植物检疫技术依托单位:包括植物检疫的科研单位、培训基地和学术团体、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的动植物检疫实验所、农业部植物检疫机构所属的国家植物检疫隔离场、全国农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中心、国家林业局所属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以及农业院校的有关机构。
植物检疫人员培训基地有天津和浙江两处的植物检疫培训中心。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下设有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
2.植物检疫机构的职能(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口岸检疫):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作为具体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口岸出入境动植物检疫工作;制定与贸易伙伴的国际双边或多边协定中的有关检疫条款;处理贸易中出现的检疫问题;收集世界各国疫情,提出应对措施;办理检疫特许审批;负责制定与实施口岸检疫科研计划等。
(2)农业检疫(农业部)和林业检疫(林农业部):农业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和国家林业局所属森林检疫机构作为具体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国内植物检疫工作;起草植物检疫法规;制定并发布植物限定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应检植物、植物产品名单;负责国外引种审批;扩展国内疫情普查,汇编全国植物检疫资料,推广检疫工作经验组织检疫科研,培训检疫技术人员。
植物检疫学复习资料

植物检疫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有严重为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他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法规的科学。
2、植物检疫:任何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或使它们处于官方控制之下的一切活动。
3、有害生物: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4、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或环境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且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
5、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预见的将来能长期生存。
6、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的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
7、疫区:存在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由官方控制的地区。
8、非疫区: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区。
9、保护区: 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的对一个危险地区进行有效保护的最小区域。
10、铲除: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以从一个地区消除某种有害生物。
11、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对于进口国而言,那些存在于种植材料上并将对其造成不可接受的损害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12、风险: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3、风险分析:通过对不确定事件的识别、衡量和处理,以最小的成本将各种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的科学管理方法。
14、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预与管制与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15、定性: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对风险进行评价,结果采用风险高、中、低等级指标来描述风险大小。
16、定量:采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定量描述风险,结果采用概率值衡量风险大小。
17、非疫产地: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
18、非疫生产点:指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产地内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加以管理的限定部分。
检疫性真菌病害-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

实验室按照验证方案开展实验。
1.3 验证实验室的选择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验
室认可、指定口岸等因素,考虑地域、仪器和人员配置等条件,选择独 立验证实验室。
1.4 独立验证实验室库包括
(1)总局规划的重点实验室及区域性重点实验室(2)技术能力较强, 具有开展核酸检测能力的系统内实验室;(3)某些产品的指定口岸所在 的检验检疫局实验室;(4)国内其他具有能力的相关实验室。 (5)中国检科院为暂定固定的独立实验室
植物检疫专业核酸检测方法 验证程序
赵文军 植物检疫专业委秘书处 2013-6-26
• • • • • • •
主要内容 一. 背景 二、总则 三、标准起草实验室验证 四、独立实验室验证 五、验证报告格式 六、试点验证标准
第一章 背景
1、植物检疫标准制定情况 ●思想观念的转变,2004年前意识标准淡薄 ●标准从无到有 ●标准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促进 了植物检疫的标准化。新的植物检疫名录的颁布促 进了标准的快速发展。已发布446项 ●标准质量急需提高,标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第四章 独立实验室验证
秘书处组织验证实验室进行独立实验室验证。 1、 验证实验室的选择 1.1 验证实验室数量 参加验证的实验室不少于5个,原则上要求获得至少5个实验室的有效数 据报告。在特殊情况下,如参加独立验证实验的实验室确实不足等原因, 经秘书处商定后,可在较小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验证实验,但至少有两 家以上有效数据报告。 1.2 验证实验室的要求 参加验证的实验室应具代表性,由秘书处从验证实验室库中抽取,验证
2 、验证样品核酸的要求 核酸的提供:标准制修订方负责验证样品核酸的准备, 核酸的质量:应满足标准所列方法的要求,并满足核酸的稳定性和均匀 性要求,并经相关学科的复核鉴定专家确认。 对照核酸:原则上包括近似种样品核酸(针对具体有害生物种类,近似 种的选取及数量由相关学科复核鉴定专家商定,若不能提供近似种样品 核酸,需提供2位相应学科复核鉴定专家的书面同意意见及理由)。 核酸的量:考虑到验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样品数量应充分满 足测试所需。
第五章 植物检疫危险性真菌

下不能萌发。
用3%水琼脂作萌发床,先将冬孢子团块置于灭菌凹
玻片上,加灭菌水数滴,用玻棒压成糊状后,涂布于培
养基上,密度以低倍镜视野不超过40-60个孢子为宜。
萌发长出先菌丝和初生小孢子,或仅有先菌丝。其
长度大雨或等于冬孢子直径时均视为萌发。
4. PCR技术: 引物5`-TGACAACGGATCTCTTGGTT-3`、 5`- TCACCAACTCCAAGCAATCT-3 `, 206bp处有特异扩增带。
第五章 检疫性真菌病害
1. 小麦矮腥黑穗病 Wheat dwarf bunt 2.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Wheat karnal bunt 3. 烟草霜霉病 Tobacco blue mold 4. 玉米霜霉病 5. 马铃薯癌肿病 Potato wart
第一节 概 述
一、发生概况
列入各国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100多种,多为兼性
三种腥黑穗病病粒比较三种腥黑穗症状比较项目tcktimtct侵染系统侵染局部侵染系统侵染分蘖增多明显不增多增多植株矮化矮化明显不矮化矮化较长肥大颖壳外张短而直小穗减少肥大颖壳外张外膜易破三种腥黑穗病菌冬孢子的形态特征比较项目tcktimtct孢子大小162125243447141920网目m345模糊网脊高度m081431771449014052094不孕细胞外胶鞘厚度m05300515胶鞘厚度m121722幼时有成熟后消失02206097萌发温度38101522251520301个孢子产生的担子数约506018048初生担孢子h型结合常见无或极少常见网脊形态三烟草霜霉病tobacoobluemold分布与危害
上萌发不正常,可
出现菌体自溶现象
生物学特征:冬孢子萌发-2~15(3-8)℃ ,弱光 400-600lx,土壤含水量35~88%,萌发周期长>3个 月。冬孢子内含有内源孢子萌发抑制剂。 生理分化:美国15小种,德国8个小种。 初侵染来源:土壤带菌,冬孢子可存活3-7年,菌瘿 可存活3~10年。 传播:种子;运输工具、包装材料及下脚料;粪肥; 雨水。
植物检疫学植物检疫程序(“检疫”文档)共112张

四、结果评定与出证
1 检验检疫合格的 检验检疫结果符合要求的,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卫生证书》或《检验证书》。 2 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2.1发现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一、二
类)、潜在危险生物、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间双边植 物检疫协定、协议和备忘录中订明的的有害生物、其 它有检疫意义的有害生物的,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 知书》,报检人要求或需对外索赔的,出具《植物检 疫证书》。 2.2 安全卫生检验不合格的,出具《卫生证书》。 2.3 品质检验不合格的,出具《检验证书》。
六、检验检疫处理
1 对检疫不合格且有有效检疫除害处理方法 的,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进行检疫除害处 理。具体检疫除害处理方法详见本手册第五 章“植物检疫除害处理”。对检疫不合格且 无有效检疫除害处理方法的,作退运或销毁 处理。
2 安全卫生项目或品质检验不合格的,按有 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检验检疫监管
2 受理报检评审
2.1 报检资格审查:报检人应具备报检资格。
2.2 单证的完整性审核:上述报检资料齐全、完整和清 晰。
2.3 单证的有效性审核:审核上述报检资料签字、印章、 有效期、签署日期和表述内容等,确认其是否真实、 有效。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 植物检疫证书、卫生证书必须提供原件,必要时需进 行验证。
三、实验室检验检疫
1 植物检疫 1.1对送检的样品和现场发现的可疑有害生物,
分别情况并按生物学特性及形态学特性,进 行检疫鉴定。 1.2对有害生物的具体检疫鉴定方法,详见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有害生物鉴定资料。 2 安全卫生检验(繁殖材料除外) 对抽取的样品按卫生标准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安全卫生项目检验。
《植物检疫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植物检疫》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依据国家法规,对调入和调出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展检验和处理,以防止病、虫、杂草害生物人为传播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预防措施。
2应检病虫:是指对外签订的有关协定、协议、贸易合同中规定检疫的和出口单位申请检疫的病虫。
3检疫范围:应施检疫的植物及其植物产品,及来源于上述植物未经加工或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情的植物产品。
4疫区:用行政手段划定的,已发生检疫对象的局部地区。
5保护区:是在检疫对象已较普遍发生的地区用行政手段划定的未发生区。
二.简答1植物检疫所承受的主要方法?答:(1).产地检疫:依据检疫需要,检疫人员到输入、输出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地实施检疫。
(2).调运检疫:输入、输出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在抵达口岸时,检疫人员登机、登轮、登车或到货物停放场地检疫,即在植物产品调运过程中的检疫。
(3).试验室检疫:依据双边协定、检疫条款、贸易合同、信用证、输入国检疫要求或我国的检疫要求,检疫人员对出入境应检物作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的试验室检测。
(4).隔离检疫:动植物在入境后或出境前,必需在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指定的隔离场作隔离检疫。
2植物检疫害虫的生物学特性?1〕适应性强;2〕生殖力量旺盛;3〕3植物检疫检验技术需具备的根本要求?〔1〕准确牢靠,灵敏度高,能检出低量有害生物;〔2〕快速,简洁,便利易行;〔3〕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检验结果重复性好;〔4〕安全,不集中有害生物。
4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害检疫学的区分?答:植物病理学〔plant pathology,phytopathology〕是争辩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进展以及防治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以植物病害为争辩对象,探讨发病的缘由,或在解剖学、生理学或生物化学上,探讨感染和病症消灭的过程。
为了确立防病和治病的方法,还争辩形成病原的环境条件、病原体传染途径以及病害的诊断法等,另外还争辩防病的药剂对病原体或植物体的药理作用,以及包括全部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宽阔领域。
植物检疫——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第一章概论1、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进入或传播而由官方采取的所有措施植物检疫学:是一门为保护植物的健康,阻止某些对植物有严重危害的有害生物随植物或其它应检物调运而传播,对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检疫决策,制定与执行检疫法律。
法规的科学2.简述植物检疫与一般植物保护工作的关系区别点:1. 植物检疫对象与一般防治对象不同2. 两者所采取处理的要求不同植物检疫处理的效果要求彻底杀灭有害生物;¥植物保护防治效果要求将有害生物的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允许的阈值或防治指标以下3. 植物检疫的研究内容与工作方式不同联系:植物保护工作包括预防或杜绝、铲除、免疫、保护和治疗等五个方面。
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植物保护中的预防、杜绝或铲除的各个方面,最有效、最经济、最值得提倡的一个方面,甚至是某一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计划中的惟一一项具体措施。
3.举例说明植物检疫的重要性。
1. 引种与检疫植物引种是增加一国或地区内植物种质的多样性,提高栽培植物抗病虫、抗逆境的能力及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许许多多的有害生物种类可以随人为调运植物或其产品而传播。
并传入新区后能生存、繁衍和为害,有时迅速扩扩散而造成严重的为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植物检疫,安全引进各类农林业新品种,在发展现代农林业和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子:1.油橄榄2.甜叶菊3.西洋参4. 香石竹5. 郁金香2. 主权与检疫◈植物检疫作为国家的一项主权,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如:棉花枯萎病、棉花红铃虫、马铃薯环腐病、甘薯黑斑病、蚕豆象等。
$◈植物检疫的特殊功绩在于它每年给国家挡住了大量有害生物的入侵。
如:小麦矮星黑穗病、地中海实蝇、小麦印度腥黑穗病等。
3. 外贸发展与检疫在对外贸易和发展创汇农业方面,植物检疫起着特殊的作用。
①新疆哈密瓜、鲜荔枝、稻草及制品日本②中国鸭梨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③美国、加拿大、欧洲国家和地区4. 植物检疫的效益经济效益—直接效益:通过检疫的实施能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
植物病害检疫

一、名词解释1.植物检疫: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传播,或确保这些有害生物得到官方控制而采取的所有措施。
2.风险:由于自然和人为行为导致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评价生物学或其他科学、经济学证据,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管制所采取的植物卫生措施力度的过程。
4.非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本国或本地区广泛分布,没有被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5..限定的有害生物:指在本国或本地区没有的,或者有但尚未广泛分布的,即没有达到生态学极限或正在被害方进行控制的且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6.检疫性有害生物:一个受威胁国家目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未广且正在被害方控制的,对本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7.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存在于供种植的植物中且危及其预期用途,并将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因为受到管制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8.零风险:零允许量。
只要农产品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或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除非彻底除害并绝对安全,否则不允许进口。
9可接受风险:通过一系列检疫措施来管理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确保贸易顺利进行。
10有害生物: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系或生物型。
11.生物入侵:指任何一种生物体进入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区,并能繁殖延续自己的种群。
12.十数定率:一旦外来物种抵达一个新的环境或引种到新的地区,它可能会定殖或者逃逸到栽培、圈养、养殖环境以外的环境,变成为野化种群,进而扩散甚至成为有害生物。
外来种→偶见种群:概率10% 偶见种群→定殖种群:概率10% 定殖种群→外来有害生物:概率10%。
可见一个地区所有外来种最终能成为有害杂草或害虫的概率只有约千分之一。
这一规律成为“十数定律”。
是研究生物入侵的主要参考。
13.阿利效应:种群过小或种群密度过低可能是种群脆弱,成为“阿利效应”。
14.时滞现象:是指入侵物种在一个新的地区建成种群以后,其分布区或迟或早都会开始向周围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途径:
① 气流传播:气流传播是烟霜霉病得以造成重 大危害的主要途径,而孢囊孢子是进行气流 传播的主要病原体,根据气流及温度、湿度 条件,孢子在两小时之内,可传播200km最 高可达1600km。 ② 卵孢子传播:在美国东南部烟区,存在于病 土中的卵孢子和存在于病残烟组织中的越冬 菌丝的旧苗床是翌年春季侵染来源
发生规律: 冬孢子萌发的适温15~22 ℃,扬花期 先菌丝产生的担孢子随气流传播到麦穗上, 产生次生担孢子,上生芽管,从颖片、外 稃和内稃开张的气孔侵入。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病流行与湿度 正相关,与温度反相关。因此,扬花期遇 多云、寡日照、细雨多雾的高湿天气适宜 发病。
检验方法:
① 直接检查:根据病粒的特有症状鉴定 ② 洗涤检验 ③ 发病轻的麦粒可用0.2%NaOH浸24h(18~25 ℃),吸去多余液体,实体显微镜下观察。乌黑 发亮的种子有病,淡褐色无病。 ④ PCR技术: 扩增引物为5’-CGTGTGAGCCATGCTACGACT-3’ 和5’-AACTTCCAAGGCGACCGTTT-3’,在743bp 处有一特异性扩增带,其他近似种或相关种均未 出现该扩增带。
发病规律: 越冬:菌丝体在田间或温室的病株、自生烟苗、 野生烟草上越冬;卵孢子能在病株残体和土 壤中越冬。 发病条件:温度和湿度时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 的主要因素,夜间温度10℃,白天21℃,有 间歇小雨或结露时间长或叶面湿润,光照弱 等有利于病害发生。 适生区域:中国大部分烟草种植区。
检验方法
病原菌形态特征 细胞内菌丝产生细胞内吸器,孢囊梗在叶片 的下表面通过气孔口伸出,长450-750μm,二 叉式分枝,基部分枝成锐角,上部呈直角, 顶端弯曲,末端尖,上生孢子囊;孢子囊透 明无色,柠檬形,大小16-28 ×13-17m,每 个孢子含 8-22 核;卵孢子黄褐色到红褐色, 球形,大小 24-75 m, 周围光滑或粗糙的外膜, 干燥时收缩成棱角状皱纹,在死亡叶片、叶 柄和茎的叶肉中大量存在。
发病规律:侵染期长,12月~4月,1~2月是盛期, 幼嫩分蘖处侵入,细胞间蔓延,50天到生长点, 随寄主生长,菌丝进入穗原始体,到各个花器, 破坏子房,形成冬孢子堆。长时间3~8 ℃低温利 于侵染;冬麦区苗期日平均温度0~10 ℃达45d以 上,即使没有雪覆盖也同样利于发病。 TCK的循环: 流行因素:大面积感病品种、足够菌源、冬季日 均温0~10 ℃的日数》40d、稳定积雪70d以上, 积雪厚度10cm以上。 国内适生区域:西北高原冬麦区和新疆、青藏高 原晚播冬麦区极为适宜病害的发生,属高度危险 区;江淮流域及华北、东北冬麦区基本适合病害 发生,属危险区;西南高海拔地区有时也具备病 菌入侵条件,也可能受害;春麦区不发病。
检疫和防治:
① 严格检疫 ② 高温灭菌:带菌小麦原粮必须集中在几个规定 有条件的口岸加工灭菌处理。采用高温灭菌法, 85℃,相对湿度80%,处理3min可以杀死孢子, 处理5min可以杀死菌瘿。 ③ 农业措施:小麦与鹰嘴豆间作,适时早播,病 轻。 ④ 化学防治:三唑类和苯并吡咯类拌种,喷洒药 剂(萎锈灵)等。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Wheat karnal bunt
分布: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
富汗、伊拉克、土耳其、黎巴嫩、叙 利亚、原苏联、瑞典、美国、墨西哥、 澳大利亚等。
寄主:小麦、硬粒小麦、六倍体小麦
危害及重要性:产量影响不大,对品质影
响较大,3%面粉具臭味(三甲胺)。
症状:局部侵染性,部分黑穗病,麦粒的
症状: ① 发病时期:主要在苗期,大田期也发生。 ② 发病部位:主要为害叶片。
③ 症状特点:病叶表面和边缘表现淡黄色、 黄绿色、暗绿色的病斑,病斑为圆形、近 圆形、多角形或形状不规则。病叶背面密 生灰蓝色或灰褐色的霜霉层,干烟叶一般 表现为灰白色或灰褐色,苗床上的病苗表 现为灰蓝色。条件适宜时,叶表面也产生 霜霉层,随着病斑的发展,逐渐变褐色, 甚至深褐色,最后成为枯褐色。
危害性:1962年美国减产68.7%,1972年 西部7州,平均减产17%,损失1. 2亿Kg。 菌瘿可存活10年以上。 症状:系统侵染性,表现为:病株特矮 (1/3~1/2),分孽特多(>1倍),病穗 特密,病粒特硬,有鱼腥臭味。
病原菌:Tilletia controversa J.G. Kü in Rabenhorst, hn, Hedwigia 13: 188 (1874) Position in classification: Tilletiaceae, Tilletiales, Exobasidiomycetidae, Ustilaginomycetes, Basidiomycota, Fungi 形态特征:冬孢子 ,冬孢子萌发。 生物学特征:冬孢子萌发-2~15(3~8)℃ ,弱光400~600lx, 土壤含水量35~88%,萌发周期长>3个月。冬孢子内含有内 源孢子萌发抑制剂。 生理分化:美国15小种,德国8个小种。 初侵染来源:土壤带菌,冬孢子可存活1年,菌瘿可存活3~ 10年。 传播:种子;运输工具、包装材料及下脚料;粪肥;雨水。
④烟草霜霉病与其他病害的症状区别:烟草霜霉病 的病斑有时容易与烟草黑胫病叶部症状相混淆。 因黑胫病叶部病斑圆形,表现青褐色大斑,呈水 渍状,背面霉层稀少,毛短色白,与霜霉病仍有 区别。
另外,烟草霜霉病染病部位产生霜状霉层,不仔细 观察与烟草白粉病产生的白色粉状霉层也易于混 淆,但因霜霉病的霜状霉层大多局限于病叶背面, 而白粉病的粉状霉层则在叶片的正反两面都产生, 只要仔细观察亦不难区别。
一部分被侵染,小穗顶端麦粒黑斑,颖片张 开,主要侵染胚乳,一般不侵染胚,在种子 腹面表皮下形成冬孢子堆,背面胚乳部分仍 完好。
病原菌: Tilletia indica Mitra
异名:Neovossia indica Position in classification: Tilletiaceae, Tilletiales, Exobasidiomycetidae, Ustilaginomycetes, Basidiomycota, Fungi
2. 洗涤检验孢子囊: 3.组织透明法检验卵孢子:卵孢子大多聚生于叶脉 附近,可剪取小块病斑组织(约0.5cm)滴加少许 PH7磷酸缓冲液(0.02M)在-20C冻融过夜,然后 用0.02MPBS(PH=7)匀浆,匀浆液经80um及 90um双层筛过滤并清洗取集20um筛上物离心,检 查沉淀液。也可在密闭条件下有高速粉碎机 (10000rpm) 粉碎,再将粉碎后的叶组织用网目 约80um的细目筛过后取筛下物,经乳酚油透明后 检查。
检验与检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直接检查:放大镜 菌瘿 洗涤检查:50g+100ml无菌水,振荡5min,10~ 15ml离心3min,定容,制片观察。 冬孢子鉴定:孢子形态鉴定(网脊高度、胶鞘厚 度、网目径、孢子大小、不育细胞等)。 冬孢子自发荧光实验:TCK孢子于荧光显微镜下 有自发荧光现象,而TCT孢子则无。 冬孢子萌发试验:5 ℃、17 ℃下,光照。矮腥孢 子5 ℃下21d开始萌发, 17 ℃不萌发。 PCR技术:引物5`-TGACAACGGATCTCTTGGTT3`、 5`- TCACCAACTCCAAGCAATCT-3 `,206bp 处有特异扩增带。
A partially mature teliospore showing ornamentation in median view
A partially mature teliospore showing ornamentation in surface view
初侵染来源:种子带菌,土壤带菌,秸秆 和粪肥等带菌。冬孢子可存活5年。 传播:种子;运输工具、包装材料及下脚 料;粪肥;雨水;也可气传。 生理分化:异宗配合,印度7个生理小种。
检疫和防治
① 进口小麦和原粮必须进行检疫,病麦需除害处 理 ② 带菌小麦原粮必须集中在几个规定有条件的口 岸加工灭菌处理。采用高温灭菌法, 130℃30min或120 ℃1h。 ③ 病区用40%五氯硝基苯,种子重量0.5%的药量 拌种,并在播种沟内施药处理。或单用1%的药 量拌种 ④ 重病地应轮作倒茬或改种春小麦。冬小麦晚播 可减轻发病。 ⑤ 种植抗病品种。
第五章 检疫性真菌病害
小麦矮腥黑穗病 Wheat dwarf bunt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 Wheat karnal bunt
烟草霜霉病 Tobacco blue mold 马铃薯癌肿病 Potato wart 榆树枯萎病 Dutch elm disease
复习思考题
小麦矮腥黑穗病 Wheat dwarf bunt 分布:是麦类黑穗病中危害最大、防治最难 的一种病害,它于1847年及1860年先后发现 于捷克和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蔓延, 目前已在欧洲、北美、南美、澳洲、亚洲、 非洲等40多个国家发生。 寄主:禾本科5个族,18个属,65个种。主要 栽培植物有冬小麦、大麦、黑麦,冰草属为 天然发病的主要禾在适宜湿度条件下,孢子囊生成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宜温度为15-23 ℃ ,最高温度为30 ℃ , 而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孢子形成所需的最适湿度 范围是叶面相对湿度97-100%。 ② 孢子囊萌发的温度范围为:最低 l一2℃,最适为 15-22℃,30℃有少量萌发,35℃萌发率为0.1%。 ③ 卵孢子有极强的抗逆性,经贮存4年后仍能存活; 在80℃下烘烤4天,然后在35℃、RH50—60%条件 下发酵,孢子仍有侵染能力。 ④ 致病性分化:本病菌的美国生理型和澳洲生理型 致病性不同。澳洲生理型存在有3个生理小种。
1.症状检查: 根据现行抽样规定,对每批烟叶按上、中、下三 层以对角线抽取烟叶,来自烟霜霉病疫区的烟叶, 每品种每批抽样总数应不少于5万张,每品种、 各等级烟叶抽样总数应为1万至2万张。抽取的烟 叶样品,应在杜绝污染的条件下适当回潮,使叶 面舒张,然后在4x40W-5x40W白色荧光 灯照射下 检查病斑,病斑淡褐黄色,常受叶脉所限,呈不 规则圆形,易于透光,叶背面可见霜霉霉层,可 以直接用立体显微镜(50x)观察孢梗及孢囊群体, 也可在光学显微镜下鉴定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