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沼气起源与发展历史

沼气起源与发展历史沼气起源与发展一、沼气起源当人们走到池塘旁边,经常会发现从池底冒出许多小气泡,如果把这些小气泡收集起来,用火一点,它就会燃烧。
由于这种可燃气体最初是从沼泽中发现的,所以叫做沼气。
因为沼气是生物质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出来的气体,因此,又称为生物气。
沼气分为天然沼气和人工沼气两大类。
天然沼气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有机质被微生物厌氧分解产生的,是自发的厌氧发酵产物。
人工沼气是在人为创造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在特定的装置里,积累高浓度厌氧微生物,分解发酵配制好的有机质而产生的。
沼气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不仅池沼中有,其他许多地方,象沼泽、粪窖、阴沟、水田、海洋深处,以及人和动物的消化道中都有存在。
譬如,牛的瘤胃就相当于一个沼气池,每天吃进去的饲料,经瘤胃中微生物的作用,产生出大量的气体,其中就含有甲烷成分,并在嗝气时逸出。
总之,沼气发酵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厌氧发酵过程,只要是厌氧生态系统,都普遍存在微生物产生甲烷的作用,每年从这些地方释放到大气中去的甲烷,可达13亿吨之多,约占大气中甲烷来源总量的90%。
天然气也是一种生物气,它是远古年代地底下的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高品位气体燃料,其中含有约95%的甲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早在二千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就发现了所谓“火井”,并利用它来熬盐。
二、沼气发展中国沼气发展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绝大数城镇均无电力供应,制取沼气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一些商店、寺庙的照明。
但由于条件限制,对影响发酵工艺的一些具体因素只有概念性的了解,缺乏更深入的研究。
有由于建池成本较高,原料要求也较高,加上社会条件的限制,这种沼气池发展不多。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中国沼气事业出现第二次高潮,全国很多省市都修建了沼气池,目的是想解决农村的炊事用能。
但因为技术上没有新的进展,缺乏正确的技术管理,留下来能够使用的沼气池为数很少。
中国沼气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沼气产业发展历程回顾中国沼气应用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发展历程(一)初始发展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为沼气建设初始而曲折的发展阶段。
60年代初期,按照毛泽东主席关于“沼气又能点灯,又能做饭,又能作肥料,要大力发展,要好好推广”的指示以及国务院批转农业部等部委《关于当前农村沼气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报告》的精神,各地大力推进沼气建设。
快速建造的大量农村沼气池,为缓解当时农村烧柴短缺压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到位、建设成本较高和服务跟不上等原因,沼气发展的势头没有保持住,曾经出现了两次较大的回落,导致不少户用沼气池和沼气工程在短期内报废,每年的报废量远大于新建量。
在国家大力支持下,70年代初中国的沼气用户快速发展到600多万户,但运行很短时间后多数报废;70年代中期各地再次掀起发展沼气热潮,短短几年时间便累计发展了700多万户,但由于多数是土法上马,没能持久运行,在80年代初又回落到400万户以内,降到了低谷。
这种“两起两落”的发展经历,严重挫伤了农民建池以及各级政府投入的积极性。
(二)技术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为沼气技术成熟阶段。
其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沼气工艺不断完善,综合效益开始显现,影响逐步扩大。
这一阶段,我国沼气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研究推广了多种池型,开发出安全、方便、实用的进出料装置,采用了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制定了一系列沼气池建设国家标准。
同时,将沼气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南方“猪—沼—果”和北方“四位一体”为代表的农村户用沼气发展模式。
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达980万户。
同时,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建设开始起步。
(三)快速发展阶段2001年到2006年为沼气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视察沼气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
沼气基本知识

沼气基本知识第一节沼气基本知识一、沼气的命名沼气是有机物在无氧(厌氧)的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所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其主要成份是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
早期人们发现湖泊或沼泽中,常常可以看到有气泡从水底污泥里冒出,将这些气体收集起来可以点燃,所以人们给它起名叫“沼气”。
沼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常见的地方有:水塘、污水沟、粪坑、城市下水道。
根据其来源、产气地点及气体性质,沼气又被人们称之为污泥气、生物质气、瓦斯等。
沼气可分为天然沼气(分布于自然界中)和人工沼气两大类,人工沼气属可再生能源,就是以多种有机物质,比如人畜粪便、农作物秸杆、杂草、有机废水、有机垃圾等作为原料,在密封沼气池中发酵而获得,用于煮饭、点灯、发电等。
二、沼气的成份沼气的成份是(个变量)变化的,各种气体的含量受发酵条件(浓度、温度、酸碱度等)、发酵原料成份和工艺流程的不同而变化。
一般农村户用沼气池所产沼气中含甲烷(CH4)55~75%,二氧化碳(CO2)25~40%,氮气(N2)2%左右,氧气(O2)0.3%左右,硫化氢(H2S)0.05%左右,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2.65%左右,有时还有少量其他碳氢化合物(CmHn)。
三、沼气的物理化学性质沼气是一种可燃的混合气体。
其性质是由沼气中各种气体性质和相对含量而决定。
沼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和二氧化碳,因此沼气的一些特性受这两种气体影响较大。
1、物理性质。
沼气中的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沼气中的硫化氢、有时含极少量的氨气(NH4)是无色、略带臭味的气体;沼气中少量的硫化氢、一氧化碳是无色有毒气体。
所以沼气是一种无色、有毒、略带臭味的气体。
经燃烧后都会变成无毒、无臭味的气体,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没有影响,所以沼气是一种卫生的生活燃料。
2、化学性质。
使用沼气主要是利用甲烷,甲烷是一种简单的饱和烃类碳氢化合物,化学性质极为稳定。
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可以用水密封的方式来贮存沼气。
沼气应用发展历程

沼气应用发展历程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由有机废弃物在无氧条件下经发酵产生的气体。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出现,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逐渐受到了广泛重视和应用。
沼气应用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许多
欧洲国家开始将粪便和废物堆肥成沼气,并用以照明。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沼气的热值和能源含量,开始将其应用于更多领域。
20世纪初,沼气应用范围扩大到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
沼气
可以为农用发动机提供燃料,供应农机作业所需的动力,提高农田灌溉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农村地区开始逐渐普及沼气池,利用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发酵产生沼气,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
20世纪中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沼气应用的重
点逐渐转向城市和工业领域。
城市垃圾填埋场开始利用垃圾中的有机物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照明和供热。
工业企业开始对沼气进行利用,如利用废水处理厂产生的沼气为工厂提供热能。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政策的推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沼气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大规模的沼气发电站开始建设,将沼气转化为电能并并网供应。
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和企业开始利用沼气作为替代传统能源的清洁燃料,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总之,沼气应用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家庭照明到农田灌溉和工业供热,再到现在的沼气发电和清洁燃料替代。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沼气应用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作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生物质能源-关于沼气(精)

综合利用技术
自80年代以来建立起的沼气发酵综合利用技术沼气为纽带,物质多层次利用、能量合 理流动的高效农产模 式 ,巳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地区利用沼气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 有效方法。 通过沼气发酵综合利用技术沼气用于农户生活用能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 , 沼液用料、饲料、生物农药 、培养料液 的生产,沼渣用于肥料、的生产,我 国北方 推广的沼气生 态农业模式、中部地区的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果园模式、南方建立的 “猪一果”模式 、以及其他地 区因地制宜建立的“养殖一沼气植”、“猪一沼一鱼” 和 “草一牛一沼” 等模式都是以业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对沼气、沼液、沼渣的 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沼气发酵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模建立使农村沼气和农业生 态紧密结合起来,是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绿色种植业、养殖业的有 效途径 ,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沼气
关于沼气
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人们经 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 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 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 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必适宜的温度、湿 度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 气体。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气由50%~ 80%甲烷(CH4)、20%~40%二氧化碳 (CO2)、0%~5%氮气(N2)、小于1%的氢 气(H2)、小于0.4%的氧气(O2)与0.1 %~3%硫化氢(H2S)等气体组成 。其特性 与天然气相似。空气中如含有8.6~20.8% (按体积计)的沼气时,就会形成爆炸性的 混合气体。
沼气发电技术本身提供的是清洁能源,不仅解决了沼 气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消耗了大量废弃物、保护了环境、 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变废为宝,产生了大量的 热能和电能,符合能源再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同时也 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世界沼气发展历史

世界沼气发展历史
沼气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A.沃尔塔于1776年在沼泽地发现的。
1916年俄国人Β.П.奥梅良斯基分离出了第一株甲烷菌(但不是纯种)。
目前世界上已分离出的甲烷菌种近20株,中国于1980年首次分离甲烷八叠球菌成功。
世界上第一个沼气发生器(又称自动净化器)是由法国L.穆拉于1860年将简易沉淀池改进而成的。
1925年在德国、1926年在美国分别建造了备有加热设施及集气装置的消化池,这是现代大、中型沼气发生装置的原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沼气发酵技术曾在西欧一些国家得到发展,但由于廉价的石油大量涌入市场而受到影响。
后随着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出现,沼气又重新引起人们重视。
1955年新的沼气发酵工艺流程──高速率厌氧消化工艺产生。
它突破了传统的工艺流程,使单位池容积产气量(即产气率)在中温下由每天1立方米容积产生0.7~1.5立方米沼气,提高到4~8立方米沼气,滞留时间由15天或更长的时间缩短到几天甚至几个小时。
中国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罗国瑞在广东省潮梅地区建成了第一个沼气池,随之成立了中华国瑞瓦斯总行,以推广沼气技术。
1985年中国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数量达500万个。
沼气的来源和组成分析

沼气的来源和组成分析沼气是一种由生物过程产生的混合气体,通常由甲烷和二氧化碳主导。
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能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沼气的来源,组成分析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来源沼气的主要来源是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家庭垃圾、农作物残留物和钢铁制造过程中的废料等。
这些有机物经过微生物分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因此,沼气通常是在沼泽和垃圾堆中产生的。
组成分析沼气的组成非常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
甲烷的含量通常在50%到70%,二氧化碳的含量在25%到45%之间。
此外,沼气中还包含少量的硫化氢和氮气。
这些非主要成分的量通常很小,不到1%。
甲烷和二氧化碳是沼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其中甲烷可以作为燃料使用。
由于甲烷的比重大于空气,因此沼气在空气中可以聚集成袋子。
这使得沼气变得更容易使用。
应用沼气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加热和照明。
在一些农村地区,甚至可以使用沼气作为燃料烹饪食物。
在许多工业领域,沼气也用于加热和运动机械。
沼气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
当废弃物被处理并转化成沼气时,减少了废弃物的分解和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沼气的生产和利用也被广泛地认为是一种减贫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结论在总体上看,沼气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
它是由天然过程产生的,可以在各种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沼气的生产和利用,不仅可以帮助减少废弃物的分解和因此而导致的排放,还可以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沼气应用发展历程

沼气应用发展历程沼气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分解有机废物产生的一种混合物,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
它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照明等方面。
沼气应用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人们已经开始利用沼气。
在中国,古代农民常常将畜禽粪便收集到沼气池中发酵,产生可燃的沼气用于照明和烹饪。
这种利用沼气的方式源远流长。
随着科技的发展,沼气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在19世纪,德国科学家路德维希·普切尔提出了用沼气发电的想法,并成功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沼气发电厂。
这一发现开创了沼气应用的新时代。
20世纪初,人们开始广泛使用沼气作为燃料。
在中国,沼气被广泛应用于农村地区。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人们建设沼气池,并提供相应的补贴。
通过沼气燃烧,农村地区的照明和烹饪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沼气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将沼气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沼气可以替代煤炭和石油作为燃料,大大降低了能源的成本。
同时,沼气还可以用于发电,提供大量的清洁能源。
到了21世纪,沼气应用的发展加速。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加。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推动沼气应用的发展。
人们开始利用沼气发电、供热、制冷等多种方式利用沼气。
现在,沼气应用已经涵盖了各个领域。
在农村地区,沼气仍然被广泛用于照明和烹饪。
在城市,沼气被应用于供热、发电和燃料等方面。
同时,人们还将沼气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结合使用,形成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
总的来说,沼气应用经历了从古代农民利用沼气到现代工业化应用的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沼气应用的前景广阔。
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动沼气技术的发展,提高沼气利用的效率,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沼气的概念与特性

七附件沼气的概念与特性1、什么是沼气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从死水塘、污水沟、储粪池中,咕嘟咕嘟地向表面冒出许多小气泡,如果把这些小气泡收集起来,用火去点,便可产生蓝色的火苗,这种可以燃烧的气体就是沼气。
由于它最初是从沼泽中发现的,所以叫做沼气(marsh gas)。
沼气又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出来的气体,因此,又称为生物气(biogas)。
沼气实质上是人畜粪尿、生活污水和植物茎叶等有机物质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经沼气微生物的发酵转换而成的一种方便、清洁、优质、高品位气体燃料,可以直接炊事和照明,也可以供热、烘干、贮粮。
沼气发酵剩余物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和养殖辅助营养料,与农业主导产业相结合,进行综合利用,可产生显著的综合效益。
2、沼气的来源沼气发酵是自然界中普遍而典型的物质循环过程,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沼气和人工沼气两大类。
天然沼气是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而形成的。
除广泛存在于粪坑、阴沟、池塘等自然界厌氧生态系统外,地层深处的古代有机体在逐渐形成石油的过程中,也产生一种性质近似于沼气的可燃性气体,叫做“天然气”。
人类在分析掌握了自然界产生沼气的规律后,便有意识地模仿自然环境建造沼气池,将各种有机物质作为原料,用人工的方法制取沼气,这就是“人工沼气”。
我们公司污水站IC厌氧系统供应给生活纸厂用的沼气就是属于后者。
3、沼气的成分无论是天然产生的,还是人工制取的沼气,都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气体,其成分不仅随发酵原料的种类及相对含量不同而有变化,而且因发酵条件及发酵阶段各有差异。
—般情况下,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次有二氧化碳(CO2)和少量的硫化氢(H2S)、氢(H2)、一氧化碳(CO)、氮(N2)等气体。
沼气的组成中,可燃成分包括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和重烃等气体,人类主要利用这一部分气体的燃烧来获得能量;不可燃成分包括二氧化碳、氮和氨等气体。
中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和农村能源消费需求的增加,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沼气产业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不断壮大发展。
在沼气产业的三十多年发展历程中,我国沼气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同时分析未来沼气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机遇。
一、中国沼气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沼气产业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全国仅有少量的沼气项目。
1978年,我国开展了全国沼气综合利用试点,标志着沼气产业的起步。
1980年,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将沼气产业定性为“重点补助”、“重点推广”、“重点发展”的领域。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我国沼气产业得到全面发展。
2003年,中国沼气数量已达到10.36亿立方米,沼气利用家庭数为2.58万户。
2012年,中国沼气数量达到26.5亿立方米,沼气利用家庭数为773.2万户。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沼气产业已经从最初的试验阶段,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沼气产业最盛的国家之一。
二、中国沼气产业的现状1、沼渣利用方面沼渣分为干沼渣和湿沼渣两种类型。
其中,湿沼渣常用于土地改良和农作物生产,而干沼渣则用于生产焦炭和炼钢等领域。
干沼渣的利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9年,共有32个省份实现了沼渣资源化利用,沼渣化肥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有16个,其中最高的产量为763万吨。
2、沼气的利用方面随着农业污染监管的加强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农村污泥、食品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等资源已成为沼气产业重要的替代原料。
而利用天然气和沼气混气发电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沼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已成为燃气发电的重要来源。
同时,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将加速沼气产业的普及与推广。
3、沼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沼气产业也开始整合信息化技术,实现沼气产业的互联网+化,打破了传统的设备销售方式,为生产经营管理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也促进了沼气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转型升级。
4沼气的基础常识

沼气基础常识1.沼气的概念沼气是有机物质如秸秆、杂草、人畜粪便、垃圾、污泥、工业有机废水等在厌氧的环境和一定条件下,经过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功能不同的各类厌氧微生物的分解代谢而产生的一种气体,因为人们最早是在沼泽地中发现的,因此称为沼气。
沼气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凡是有水和有机物质同时存在的地方几乎都有沼气产生。
例如:海洋、湖泊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沟、粪坑、污泥塘等地方冒出的气泡就是沼气。
沼气最早被发现于100多年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取和利用沼气的国家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条件和环保的重视,加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发展生态农业的需要,沼气事业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迎来了又一个历史发展高潮。
到2009年底,我国拥有户用沼气反应器约3000万多户左右,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约30000多处,遍及全国各地,工程涉及到有机化工、酒厂、酒精厂、纸厂、食品厂、垃圾场、污水厂、养殖场等领域。
2004年我国西藏在世界的屋脊上也建成使用了沼气,打破了西藏不能建沼气的观点。
沼气工程的工艺也有了新的突破。
2.沼气的理化性沼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约占体积的50%~70%;其次是二氧化碳,约占体积的30%~40%;此外,还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氢气、氧气、硫化氢、氮气等气体组成。
沼气中的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是可燃气体,氧气是助燃气体,二氧化碳和氮气是惰性气体。
未经燃烧的沼气是一种无色、有臭味(含有的其它气体)、有毒(硫化氢)、比空气轻、易扩散、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混合气体。
沼气经过充分燃烧后即变为一种无毒、无臭味、无烟尘的气体。
沼气燃烧时最高温度可达1400℃,每立方米沼气热值为2.13万~2.51万焦耳,因此说沼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优质气体燃料。
沼气中的主要气体甲烷还是大气层中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率达20%~25%,仅次于二氧化碳气体。
沼气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沼气的起源及发展历史2008-10-11 11:46:31| 分类:沼气|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沼气的起源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
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咕嘟咕嘟往外冒出,气温越高,气泡冒得越多,如果我们把这些小气泡收集起来,用火一点,它就会燃烧。
这些气泡内的气体,就是沼气。
由于最初人们在沼泽中发现这种气体,所以就给它命名为“沼气”。
又因沼气是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出来的气体,因此又叫生物气。
根据沼气的来源不同,沼气分为天然沼气和人工沼气两大类。
天然沼气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有机质被微生物厌氧分解产生的,是自发的厌氧发酵产物。
人工沼气是在人为创造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在特定的装置里,积累高浓度厌氧微生物,分解发酵配制好的有机质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沼气分布非常广泛。
除人工制取沼气外,沼泽、粪窖、阴沟、城市下水道、海洋深处以及人和动物的消化道中都有沼气存在。
譬如:反刍动物的瘤胃就是一个典型的沼气发生器,在牛的瘤胃中有大量的沼气发酵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消化分解纤维,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当其打嗝时,这些气体释放出来。
自然界稻田中有机质在厌氧情况下,经微生物作用也会释放出甲烷。
城市生活污水的地下管网,生活垃圾的填埋场都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着沼气发酵。
总之,沼气发酵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厌氧发酵过程,只要存在厌氧生态系统,就普遍产生沼气,每年从这些地方产生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可达13亿吨之多,约占大气中甲烷来源总量的90%。
天然气也是一种生物气,它是远古年代地底下的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高品位气体燃料,其甲烷含量比沼气中甲烷含量高,一般在95%左右。
二、沼气的成份及燃烧特性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并有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它不是单一的气体,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氢、氧、氮等气体。
沼气工作原理

沼气工作原理
沼气是一种由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有机物分解:沼气的来源主要是有机废弃物,如农业废弃物、家庭厨余垃圾、畜禽粪便等。
当这些有机物进入沼气池时,由于缺氧环境下的微生物作用,它们开始分解产生气体。
2. 发酵过程:在沼气池中,微生物(如厌氧细菌和甲烷菌)开始对有机物进行发酵。
这些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将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化合物,产生甲烷(CH4)和二氧化碳
(CO2)等气体。
3. 气体收集:沼气池内的甲烷和二氧化碳被收集并抽出。
一般情况下,由于甲烷比二氧化碳更容易燃烧,所以会优先收集甲烷。
4. 气体处理:沼气中可能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杂质,如硫化氢等。
为了提高气体的质量和净化气体,需要对沼气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除杂、除湿和除臭等。
5. 沼气利用:经过处理的沼气可以用于多种用途。
最常见的是用作燃料,如燃煤取暖、烹饪、发电等。
此外,也可以利用沼气作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如甲烷水合物和合成气等。
总的来说,沼气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有机物的发酵分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并将其抽取和处理后利用。
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
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排放,还能提供可再生能源供应。
沼气的高效利用与发展

沼气的高效利用与发展沼气是一种由有机废弃物经过发酵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沼气在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沼气的高效利用与发展,以期推动我国沼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沼气的来源与特点沼气的主要来源是农村的生活废弃物和畜禽粪便,经过生物发酵过程产生。
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其中甲烷是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具有高热值、无色无味、不易燃爆等特点。
沼气还含有少量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需要进行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
二、沼气的高效利用1. 生活用途:沼气可以用于烹饪、取暖、照明等生活用途,取代传统的煤、柴火等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农业生产:沼气可以用于温室加热、畜禽粪便处理、农田灌溉等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工业用途:沼气可以作为工业生产中的燃料,用于锅炉、干燥设备、发电机组等设备的燃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城市建设:沼气可以用于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环境保护工程,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沼气发展现状目前,我国沼气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沼气工程遍布全国各地。
农村地区普遍建有沼气池,利用生活废弃物和畜禽粪便产生沼气,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
同时,一些大型畜禽养殖场也建有沼气工程,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清洁能源,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四、沼气发展的挑战与对策1. 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我国沼气产业中存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地区的沼气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应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2. 资金投入不足:沼气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一些地区由于资金紧张,导致沼气工程建设进度缓慢。
政府应加大对沼气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沼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3. 管理维护不到位:一些地区的沼气工程建设后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导致设备老化、效率降低等问题。
沼气及其产生过程

沼气及其产生过程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环境中,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气体。
由于这种气体最初是在沼泽、湖泊、池塘中发现的,所以人们叫它沼气。
沼气含有多种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沼气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的过程,叫沼气发酵。
根据沼气发酵过程中各类细菌的作用,沼气细菌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细菌叫做分解菌,它的作用是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和二氧化碳(CO2)等。
它们当中有专门分解纤维素的,叫纤维分解菌;有专门分解蛋白质的,叫蛋白分解菌;有专门分解脂肪的,叫脂肪分解菌;第二类细菌叫含甲烷细菌,通常叫甲烷菌,它的作用是把简单的有机物及二氧化碳氧化或还原成甲烷。
因此,有机物变成沼气的过程,就好比工厂里生产一种产品的两道工序:首先是分解细菌将粪便、秸秆、杂草等复杂的有机物加工成半成品——结构简单的化合物;再就是在甲烷细菌的作用下,将简单的化合物加工成产品——即生成甲烷。
沼气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我国户用沼气系统多属于地下水压式沼气发酵系统,可分为两大类,即静态沼气发酵系统和动态沼气发酵系统。
静态沼气发酵系统的代表性池型是标准水压沼气池,动态沼气发酵系统以北方地区的旋流布料自动循环太阳能沼气池为代表。
标准水压式沼气池主要有进料间、发酵间、出料间、水压间、导气管、天窗盖等构成。
旋流布料自动循环太阳能沼气池,在旧池构成的基础上增值了旋流布料墙、水压酸化间、抽渣管、单向阀太阳能增温装置等构件。
怎样安全使用沼气沼气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清洁、卫生、投资少,能给人类造福的生物能源。
但是它和水、电、天然气一样,当人们没有掌握它的安全使用知识和技术的时候,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使用沼气容易发生的事故,主要是窒息中毒、烧伤和火灾等。
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这是生产和利用沼气中仍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过去一些地方因对沼气特性和安全使用的科学知识宣传不够,曾经发生多起因沼气用户缺乏安全使用沼气知识而引起的中毒、窒息、火灾、淹溺等严重安全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什么是沼气

什么是沼气什么是沼气字体:宋体|雅黑字号:T|T2010年03月12日来源:中国农业全搜索作者:全搜索采编中心评论0条一、什么叫沼气?沼气是一种优质清洁的生物质能源,是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农业废弃物等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与分解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混合气体。
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的硫化氢、氧气、一氧化碳和氢气等。
其中可燃性成分主要是甲烷,通常占55-70%。
沼气具有臭皮蛋气味,比空气轻,比重为0.554,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焰,最高温度可达1400℃,每立方米沼气释放出6500-7000千卡的热量。
二、什么是沼气生态农业?沼气生态农业是指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畜牧业、种植业等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整合农业资源,达到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可持续农业。
三、沼气生态农业有哪些模式?目前,我县的基本模式有“猪沼果”、“猪沼烟”、“猪沼粮”、“猪沼菜”、“猪沼鱼”、“猪沼林”等八种模式。
四、沼气有什么用途?沼气可用作燃料来煮饭、炒菜、热水洗澡、点灯照明、可以用于储粮、发电、孵化、水果保鲜;沼液叶面施肥可以增加产量,还可以杀虫防病,沼液喂猪、养鱼代作饮料添加剂,沼肥种树、种菜、种烟、种粮是最好的有机肥料,沼渣种蘑菇不需灭菌,可增加产量。
五、沼气生态农业有什么效益?推广应用沼气生态农业能给农民带来多方面的效益,归结起来主要有经济、社会、生态等三大效益。
首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是节省生活用能的开支和砍柴的劳动工日。
每户每年节柴、节煤、节电等费用400-500元。
在山区,一年可节省30-50个砍柴工日,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强度。
二是促进畜牧业发展。
使用沼气的农户一般每年平均多养3头猪,按每头猪获纯利60-80元计算,一年可增收200元以上。
三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作物施用沼肥,可增产10%-20%,永兴冰糖橙、脐橙等水果增产可达25%以上,减少化肥、农药用量7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沼气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沼气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一、沼气的起源
沼气,顾名思义就是沼泽里的气体。
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咕嘟咕嘟往外冒出,气温越高,气泡冒得越多,如果我们把这些小气泡收集起来,用火一点,它就会燃烧。
这些气泡内的气体,就是沼气。
由于最初人们在沼泽中发现这种气体,所以就给它命名为“沼气”。
又因沼气是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出来的气体,因此又叫生物气。
根据沼气的来源不同,沼气分为天然沼气和人工沼气两大类。
天然沼气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有机质被微生物厌氧分解产生的,是自发的厌氧发酵产物。
人工沼气是在人为创造厌氧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在特定的装置里,积累高浓度厌氧微生物,分解发酵配制好的有机质而产生的。
在自然界中,沼气分布非常广泛。
除人工制取沼气外,沼泽、粪窖、阴沟、城市下水道、海洋深处以及人和动物的消化道中都有沼气存在。
譬如:反刍动物的瘤胃就是一个典型的沼气发生器,在牛的瘤胃中有大量的沼气发酵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消化分解纤维,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当其打嗝时,这些气体释放出来。
自然界稻田中有机质在厌氧情况下,经微生物作用也会释放出甲烷。
城市生活污水的地下管网,生活垃圾的填埋场都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着沼气发酵。
总之,沼气发酵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厌氧发酵过程,只要存在厌氧生态系统,就普遍产生沼气,每年从这些地方产生释放到大气中的甲烷可达13亿吨之多,约占大气中甲烷来源总量的90%。
天然气也是一种生物气,它是远古年代地底下的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的高品位气体燃料,其甲烷含量比沼气中甲烷含量高,一般在95%左右。
二、沼气的成份及燃烧特性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并有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
它不是单一的气体,而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一氧化碳、氢、氧、氮等气体。
其中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占总体积的55~70%,二氧化碳含量为30~45%。
其它几种气体含量较少,一般不超过总体积的2%。
沼气燃烧主要是甲烷的燃烧。
甲烷是一种理想的气体燃料,它无色、无味、无毒,分子式为CH4,分子量为16.04,它和适量的空气混合后即可燃烧,
每立方米纯甲烷发热量为34000焦耳,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并放出大量热能。
每立方米沼气的发热量约为20800~23600焦耳,即1立方米沼气完全燃烧后,能产生相当于0.7公斤无烟煤提供的能量。
由于沼气中含有硫化氢,常会闻到臭鸡蛋的气味,点火燃烧后,这种气味就没有了。
沼气燃烧就是沼气中的可燃成份(CH4,H2,CO,H2S等),在一定条件下与氧发生激烈的氧化作用,并产生大量的热和光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其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2CO+O2→2CO2
2H2 +O2→2H2O
2H2S+3O2→2SO2+2H2O
沼气的燃烧需要供给适量的氧气,氧气过多或过少均对燃烧不利。
当沼气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则引起爆炸。
但若空气浓度低于一定限度时,氧化反应产生的热量不足以弥补散失的热量时,沼气则无法燃烧。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自制沼气,观察其燃烧。
其方法是将菜皮、菜根、萝卜之类切碎捣烂,紧紧地堆在一起。
把一根玻璃管插在堆积物中心,堆积物周围用稀泥糊起来,封成小丘状,玻璃管的一端管口露在土堆外面。
为了保证清洁卫生,可将这堆材料装在一只塑料袋里,玻璃管口应露在袋外。
用一只曾吹过一次的气球套在玻璃管口,用棉线扎紧,使整套装置不漏气。
如果气温在25~35℃,经过3-5天,可以观察到气球慢慢地鼓了起来,待气球膨大后,可将棉线剪去,取走气球。
找一个瓶子,瓶口向下套在玻璃管口上,几小时后将瓶子缓缓抽出,瓶口仍应保持向下。
此时迅速地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放到瓶口,可见瓶内气体着火燃烧。
原来,沼气比空气轻,因此我们采取瓶口向下,用排气集气法来收集沼气。
当瓶子移出玻璃管口时,瓶中充满了沼气,所以点火能燃烧。
三、沼气的发展历史
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沼气,但对沼气微生物的研究仅有一百年时间。
177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塔通过分析,测定沼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1781年,法国科学家穆拉发明人工沼气发生器。
之后,沼气逐渐被人们所利用。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沼气生产使用技术的日趋完善,沼气生产发展较
快。
目前世界约有农村家用沼气池530万个,一些大型沼气工程也有了迅速发展。
我国虽然很早就发现了沼气,但是真正开始推广应用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
一位叫罗国瑞的人,在广东的潮梅地区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混凝土沼气池,并成立了“中国国瑞瓦斯总行”(当时称“沼气”为“瓦斯”),专门建造沼气池和生产沼气灯具等,推广沼气实用技术。
到了30年代,我国许多地方都建造了这种类型的沼气池。
解放后,我国政府曾多次组织推广沼气技术。
20世纪60年代未到7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兴建沼气的热潮,全国建起了600多万个沼气池,基本上都是农村家用沼气池及少量大中型人、畜粪便沼气池。
但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及发展速度过快,沼气池的设计和施工都很不规范、缺乏正确的技术管理,能有效使用的沼气池为数很少。
1979年,国务院成立了全国沼气建设领导小组,认真总结了沼气工作中的经验教训,1988年又成立了中国沼气协会,组织1700多名沼气技术工作者,对沼气的关键技术进行协作攻关,提出了“因地制宜、坚持质量、建管并重、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积极稳步发展”的沼气建设方针,开展了大规模的基础应用技术研究,引进消化国外厌氧研究新成果,逐步形成了规范标准的水压式沼气池及相配套的科学建池技术、发酵工艺及配套设备,使我国沼气建设进入了健康、稳步发展的阶段。
至1997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638万个,大中型沼气工程600多处,年产沼气1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户用沼气池总量达到1000万个,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1100多处,城镇污水沼气净化池近10万处。
同时建立了从国家到省、地、县的沼气管理、推广、科研、质检及培训体系。
探索了一些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生态模式,将农村沼气和农业生态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沼气更具生命力。
如广西恭城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模式;赣州的“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辽宁的塑料大棚、沼气池、禽畜舍和厕所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北方能源生态模式等。
这些模式将厕所、猪圈和沼气池、种植业结合在一起,人畜粪便自动排入沼气池,经发酵后生产沼气供人们使用,沼液、沼渣用来发展种植业、养猪、生产蚯蚓食用菌等,综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很高,为广大群众所欢迎,发展速度较快。
与此同时,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也有了较快发展。
1936年,由中华国瑞天然瓦斯总行宁波分行负责承建的浙江舟山普陀山洪筏禅院内的一个125.172m3的沼气池,用于煮饭照明,发酵原料为粪便、厨房废物和青草。
1958年在广东番禹建成了我国最大的农业沼气工程,即番禹市桥沼气发电站,容积为
3000m3,开动44kw的沼气发电机。
1964年在我国河南南阳酒精厂建成了一座2000m3的工业沼气池,利用酒精废料生产沼气,80年代又修建了两个容积为5000m3的大型工业沼气池,使该厂拥有沼气池12000m3,贮气罐30000m3,日产沼气4万多m3,为南阳市215个单位和12751户居民提供燃气;同时利用沼气生产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1993年产量已达1020吨,产值1000多万元,利税100多万元。
酒精废料经厌氧消化后,COD除去率达84%以上,BOD 除去率为90.8%,悬浮物降低96.5%,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在南阳酒精厂大型沼气工程的示范作用下,80年代全国有很多酒厂、糖厂、食品加工厂和畜牧厂修建了大中型沼气池。
至90年代,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技术已经成熟,并逐渐达到标准化。
我国沼气的基础研究始于80年代。
1980年北京师范学院在国内首次分离获得了甲烷八叠球菌的培养物。
接着浙江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相继派人到美国加州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修或合作研究,陆续分离出多株产甲烷细菌、产氢产酸菌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探索了厌氧食物链中各菌类的相互关系。
随后浙江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农业部成都沼气研究所等许多院所相继建立了厌氧微生物实验室。
其中成都沼气研究所建立了农业部厌氧微生物重点开放实验室,对沼气发酵微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化学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取得了多项成果,使我国在沼气基础研究的某些方面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