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杜牧《赤壁》赏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抒发

杜牧《赤壁》赏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抒发

杜牧《赤壁》赏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抒发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描绘古战场的遗物:一支折断的铁戟,来抒发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自身境遇的抒发。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2、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古诗文《赤壁》赏析

古诗文《赤壁》赏析

古诗文《赤壁》赏析赤壁唐朝: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注解及译文【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东风:指火烧赤壁事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赤壁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赏析唐诗《赤壁》

赏析唐诗《赤壁》

赏析唐诗《赤壁》
《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英雄豪杰的敬仰。

首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作者通过描述折断的戟和沉入沙中的铁,勾勒出一幅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

这里的“铁未销”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沧桑,为整首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

接下来的两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通过对赤壁之战中东风的作用进行了大胆的假设。

如果东风没有如期而至,那么周瑜将无法借助火攻取得胜利。

这里的“铜雀春深锁二乔”暗指东吴的两位美女孙尚香和大乔,她们被曹操俘虏,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

最后两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诗人感慨江山如画,英雄辈出。

这里的“豪杰”既包括了赤壁之战中的英雄豪杰,也包括了历史上其他著名的英雄人物。

这种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高的历史价值。

总的来说,《赤壁》这首诗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诵读欣赏(二)古诗二首 杜牧《赤壁》阅读及翻译赏析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诵读欣赏(二)古诗二首 杜牧《赤壁》阅读及翻译赏析 苏教版

杜牧《赤壁》阅读及翻译赏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国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阅读训练及答案(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8、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9、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10、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古诗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翻译赏析

古诗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翻译赏析

古诗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翻译赏析《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作者是清朝文学家赵翼。

其古诗全文如下: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苍浪。

【前言】《赤壁·依然形胜扼荆襄》是清代诗人赵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表现今昔之感,并以冷静幽远的笔墨,抒怀“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归隐之志。

全诗用典自然,对仗工整,境界辽阔,感情激荡。

【注释】⑴形胜:位置优越,地势险要之地。

扼:控制,扼住。

荆襄:荆州和襄阳。

⑵故垒:古代的堡垒。

⑶乌鹊:指喜鹊,或说是乌鸦与喜鹊,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⑷周郎:即周瑜。

⑸陈迹:过去的事迹。

⑹沧浪:这里指渔歌。

【翻译】昔日的形胜依旧扼住了从赤壁通往荆州、襄阳的路,赤壁的山前,古老的堡垒绵长。

又是乌鹊南飞之时,但已经没有魏国了;大江依然东去,周瑜般的人物又在哪有?古代人物千秋永在,魏蜀吴三足鼎立,这一片大好河山,只不过是历经百战的一片战场。

今日经过已经是陈年旧事了一切已成为历史的遗迹,唯有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

【赏析】全诗完全从历史与现实的差异,时间与空间的对照来表现今昔之感,并逗出自己淡于名利的归隐之志。

首联破题,从山河形胜落笔。

赤壁扼守着通往荆州和襄阳去的道路,因而成了古代兵家争战之地,三国时修筑的战争营垒依稀可辨,山川依然,地形奇险。

“故垒”自然是用了苏轼“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的名句。

这两句虽为写地理,但“依然”、“故垒”等词已引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颔联则巧妙地运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苏轼《念奴娇》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貌似写景,其实隐寓曹操在此兵败而周瑜得胜成为英雄的历史画卷。

“乌鹊南飞”和“大江东去”是万古如斯的自然景象,但在作者笔下借用了典故的联想而各自带上了丰富的意蕴,而且对仗工巧,绝去斧凿之浪,可见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

古诗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翻译赏析

古诗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翻译赏析

古诗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翻译赏析《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作者为宋朝文学家杜庠。

其全文如下: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前言】《赤壁》是明代诗人杜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起赤壁之战而写的一首怀古诗,表达了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悲凉之感。

【注释】⑴水军:这里指曹操的军队。

⑵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

舳,船头。

舻,船尾。

⑶诸葛: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

⑷曹瞒:曹操小字阿瞒。

⑸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芜:丛生的草。

【翻译】曹操声势浩大的水军原本就是南下平定孙权刘备一统江山的,在浩瀚无际的江面上曹操战船云集。

诸葛亮中心空有兴复汉室的愿望,曹操已经不把东吴放在眼中。

强劲大风助长火势迅猛蔓延,兵戎相见,人影散乱;在孤月风冷的凄凉夜晚,曹操一统天下的理想破灭了。

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值得回忆了,眼前荒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

【鉴赏】这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起一千二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大战而写出的一首怀古诗。

诗的前五句,作者以巨匠之手,举重若轻地把一场历史的风雷任意驱遣于笔底,并从一定角度对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给予评价。

首联“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舟由舻”,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

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

然而,句中着一“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颔联“诸葛心中空有汉,曹满眼里已无吴”,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

“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

对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颈联出句“兵销炬影东风猛”,写曹军的失败。

接下来的对句“梦断箫声夜月孤”,则出现一个大跨度的跳跃、转折,作者移宫换羽,诗笔一挥越过八、九百年,联想到大苏泛赤壁的遗事,一种虚空怅惘的情绪随之升腾起来,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

PPT《赤壁》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详解

PPT《赤壁》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详解

写 作 背 景
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注 释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 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 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 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 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一嫁前 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 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原文
赤壁的泥沙中, 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 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译 文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 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 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 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 有感而发。
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 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 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 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铺 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 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 析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
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

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

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

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3赤壁(杜牧)-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13赤壁(杜牧)-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13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用诗来写历史,诗人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时作。

诗人通过一支断戟,写三国时孙刘二家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从艺术上看,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诗人杜牧在前两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就好比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前朝的人或事来写;诗中还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别出心裁。

【主题】这首诗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写法】即小见大,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考点】一、理解型默写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

赤壁古诗带拼音注释译文鉴赏

赤壁古诗带拼音注释译文鉴赏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艺术特色】

[古诗赤壁的译文及赏析]赤壁古诗

[古诗赤壁的译文及赏析]赤壁古诗

[古诗赤壁的译文及赏析]赤壁古诗第一篇赤壁古诗: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诗词苏轼在黄州一呆就是几年,直到司马光上台,把他召回汴京做官。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刚直不阿的苏轼并没有因遭受磨难而改变自己的性格。

早在“乌台案”结束后,其弟苏辙担心他性格不改,还会闯祸,就送他两句诗:“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

”苏轼当时表示接受意见,但没过多久,又旧病复发,写诗针砭时事了。

苏轼这次重新返京,朝廷形势大变:当初神宗上朝,王安石专权;现在是哲宗登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专权。

按理,司马光招他回朝意在一起合作,因为在反对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和司马光的思想是一致的。

但是,苏轼绝没有按司马光的思路运转,依然不屈从新权贵,进京不久,就成了司马光的反对派,他尊重自己,尊重客观事实,不以权力为尊。

他们之间的分歧,集中表现在对王安石变法的保留与废除上。

司马光上台,就是要彻底废除王安石变法的一切措施。

苏轼当初对王安石变法的整体措施不满,但对有些具体条文还是给予肯定的,他认为,不能因人废言,对王安石不能全面否定。

当司马光提出要废除“免役法”时,苏轼便挺身而出强烈反对,一次在朝堂上还与司马光当面辩起来,认为废除“免役法”是荒唐之举。

司马光对反对意见置之不理,苏轼退朝后气愤地破口大骂:“司马牛!司马牛!”这以后,苏轼接二连三上书,反复陈述自己的观点,结果激怒了司马光及其党羽。

1089年,苏东坡先生再一次被贬出朝廷,到杭州做官去了。

实际上,苏轼对自己杯具的根由非常清楚。

他分析自己的获罪原因说:“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又自嘲地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知识分子活在专制时代,又不懂得投靠权贵,曲学阿世,其结果往往悲哀。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赤壁赋》原文翻译及文言赏析

《赤壁赋》原文翻译及文言赏析

《赤壁赋》原文翻译及文言赏析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

《赤壁》知识点

《赤壁》知识点

《赤壁》一、作者简介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进士。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号樊川居士,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祖父杜佑曾著有史学巨著《通典》,且官至宰相。

二、故事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三、理解诗义【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四、古诗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赤壁怀古苏轼古诗鉴赏

赤壁怀古苏轼古诗鉴赏

赏析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

开头五句写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

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

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赤壁》古诗翻译及赏析

《赤壁》古诗翻译及赏析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1、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2、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

诗的首句由①引发了诗人对前朝人物及其事件的慨叹。

后两句诗人把战争胜利的原因归之于②,似有借③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意。

(3分)3、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划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4、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5、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6、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7、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称“小李杜。

8、“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9、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之情。

(2分)10、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分)11、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2分)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的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

(2分)《赤壁》答案1、A.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BCD.正确。

赤壁怀古古诗词赏析

赤壁怀古古诗词赏析

赤壁怀古古诗词赏析赤壁,位于今天湖北省荆州市下辖的沿江和洲岛处。

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文化名城。

赤壁之名,源于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

自古以来,赤壁被诗人们视为一个寄托情怀、怀古思今的地方。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了许多描写赤壁之景的名句佳作。

本文将就赤壁怀古古诗词进行赏析。

1. 杜牧《赤壁》夜过潇湘秋水宽,蛟龙失去久合欢。

爱子楚山皆默诺,与君期信独芳鲜。

杜牧的这首诗,以赤壁为背景,表达了对失去爱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夜过潇湘秋水宽,蛟龙失去久合欢”描绘了赤壁秋水广阔的景象,而“爱子楚山皆默诺,与君期信独芳鲜”则表达了与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2. 苏轼《赤壁怀古》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苏轼经典的怀古名篇之一。

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与历史的变迁,表达了自己对赤壁之战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道出了历史的沧桑和战争的残酷,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则表达了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3. 陆游《乌夜啼·春城无处不飞花》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陆游的这首词以赤壁的春景为落脚点,描绘了春城花开如海的景象。

词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词中的“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表达了对逝去的青春的惋惜之情,而“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情。

4.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僧是愚氓禅,壁是麻阳墓。

下面却書半夜虹珮腰。

我自道常清英雄不自英雄计天下尽瘦心媚一生高岛眠。

这是辛弃疾的名篇之一,也是表达对赤壁的怀古之作。

词中的“我自道常清英雄不自英雄计天下尽瘦心媚一生高岛眠”道出了词人的自嘲之情,同时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佩和对英雄墓地的思念之情。

赤壁古诗带拼音(含注释及赏析)

赤壁古诗带拼音(含注释及赏析)

赤壁(唐)杜牧zhé jǐ chén shā tiě wèi xiāo ,折戟沉沙铁未销,zì jiāng mó xǐ rèn qián cháo自将磨洗认前朝。

dōng fēng bù yǔ zhōu láng biàn,东风不与周郎便,tóng què chūn shēn suǒ èr qiáo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八上13《赤壁》-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八上13《赤壁》-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12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词解释:①戟:古代兵器。

②销:销蚀。

③将:拿、取。

④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⑤周郎:即周瑜,他曾利用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⑥二乔:东吴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内容描述:折断的铁戟沉在泥沙中尚未销蚀,拾起磨洗一番,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倘若当年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火烧赤壁,大败曹军呢?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全诗赏析: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

借锈迹斑斑的断戟引发对赤壁之战的感叹,点明周瑜取胜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也暗指诗人胸怀大志不被重用,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之气。

主旨:这首诗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写作特色:即小见大,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

借史抒怀,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第一组题目:1.这首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

诗的首句由①引发了诗人对前朝人物及其事件的慨叹。

后两句诗人把战争胜利的原因归之于②,似有借③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意。

(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人巧妙假设了东吴失败可能遭受的屈辱后果,极富形象性。

在历代古诗中,形象性的诗句比比皆是,请从下面两组诗句中选择其一,说说你的理解。

(2分)(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赤壁题乌江亭杜牧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第二组题目:(3)【文学常识】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同属于诗。

(1分)(4)【思想感情分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第三组题目:(5)【内容筛选】《赤壁》中是何物品引发了诗人思古之幽情?“前朝”指什么朝代?(2分)(6)【内容理解】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都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请分别写出。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鉴赏汇总——赤壁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鉴赏汇总——赤壁

高中语文-高考古诗鉴赏汇总——赤壁朝代:唐代作者:杜牧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古诗绝句《赤壁》

古诗绝句《赤壁》

古诗绝句《赤壁》古诗绝句《赤壁》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绝句《赤壁》,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古诗-赏析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赏析】
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
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

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鉴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

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

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

这里的铜雀台,就表现了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

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

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

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
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

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

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