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发展与介绍
CAN总线

Markets
Medical / Industrial
6
《测量与机电控制》核心课程
CAN总线和 OSI模型
❖ CAN总线是一种完全封闭式的局域网络
▪ 因此不需要考虑用户登录问题、会话或者安全性问题. ▪ 也不需要用户界面.
❖ CAN总线的物理以及数据链路层
7
《测量与机电控制》核心课程
ISO-OSI* 参考模型
▪ ISO-IS 11519-2:针对比特率 小于125 kbps的低速CAN总线
16
《测量与机电控制》核心课程
CAN总线协议: 一种面向消息的传输协议
❖ 每个节点即可是消息接受者也可是发送者 ❖ 总线上的消息可以被所有的设备接收到 ❖ 所有的节点均解析收到的消息,然后判断这条消息是否与自己相关 ❖ 所有的节点均会验证所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误 ❖ 所有的节点均会返回接受确认
仪表板控制器接到返回的水箱温度信息,并将其显 示在面板上
25
《测量与机电控制》核心课程
不同CAN总线标准的消息帧
26
《测量与机电控制》核心课程
不同的CAN总线帧格式:数据帧
❖ 概要: “大家好,这里有一些关于XXX的数据,希望你们需要!”
❖ 数据帧是CAN总线上最常用的一种消息帧,数据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 分(为简便起见在此省略了一些细节):
来自转速传感器的信息: 当前转速为100RPM
收到
收到
CAN bus
18
《测量与机电控制》核心课程
CAN总线的仲裁机制
❖ 总线仲裁 – 当CAN总线上的多个节点在同一时刻均尝试发送数据时 ,此时需要进行总线仲裁
❖ 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节点向CAN总线上发送数据 ❖ 发送消息级别低的节点此时进入等待状态 ❖ 所发送消息的级别高的节点则继续向总线上发送数据
CAN总线简介(2024版)

驱动系统的高速CAN
• 驱动系统CAN主要连接对象是发动机控制器 (ECU)、ABS控制器、安全气囊控制器、 组合仪表等等,它们的基本特征相同,都是 控制与汽车行驶直接相关的系统。
倍。这种传统布线方法不能适应汽车的发展。CAN总线可有效减少线束,节省空间。
例如某车门-后视镜、摇窗机、门锁控制等的传统布线需要20-30 根,应用总线 CAN 则
只需要 2 根。(3)关联控制在一定事故下,需要对各ECU进行关联控制,而这是传统
汽车控制方法难以完成的表1 汽车部分电控单元数据发送、接受情况
• (5)直接通信距离最远可达10km(速率5Kbps以下)。
• (6)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MB/s(此时距离最长40m)。
• (7)节点数实际可达110个。
• (8)采用短帧结构,每一帧的有效字节数为8个。
• (9)每帧信息都有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数据出错 率极低。
• (10)通信介质可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一 般采用廉价的双绞线即可,无特殊要求。
可靠性高:传输故障(不论是由内部还是外部引起 的)应能准确识别出来 使用方便:如果某一控制单元出现故障,其余系统 应尽可能保持原有功能,以便进行信息交换 数据密度大:所有控制单元在任一瞬时的信息状态 均相同,这样就使得两控制单元之间不会有数据偏 差。如果系统的某一处有故障,那么总线上所有连 接的元件都会得到通知。 数据传输快:连成网络的各元件之间的数据交换速 率必须很快,这样才能满足实时要求。
• (2)网络上的节点(信息)可分成不同的优先级,可以满 足不同的实时要求。
CAN发展史

CAN发展史CAN的起源1986年2月,Robert Bosch公司在SAE(汽车工程人员协会)大会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串行总线——CAN控制器局域网,那是CAN诞生的时刻。
今天,在欧洲几乎每一辆新轿车均装配有CAN局域网。
同样,CAN也用于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从火车到轮船或者用于工业控制。
CAN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总线之一——甚至领导着串行总线。
在1999 年,接近6千万个CAN控制器投入应用;2000年,市场销售超过1亿个CAN 器件。
在1980年的早些时候,Bosch公司的工程师就开始论证当时的串行总线用于客车系统的可行性。
因为没有一种现成的网络方案能够完全满足汽车工程师们的要求。
于是,在1983年初,Uwe Kiencke开始研究一种新的串行总线。
新总线的主要方向是增加新功能,减少电气连接线,使其能够用于产品,而非用于驱动技术。
1986年2月,在底特律的汽车工程协会大会上,由Bosch公司研究的新总线系统被称为“汽车串行控制器局域网”。
这种多主网络方案基于非破坏性的仲裁机制,能够确保高优先级报文的无延迟传输,并且,不需要在总线上设置主控制器。
此外,Bosch公司已经实现了数种在CAN中的错误检测机制。
该错误检测也包括自动断开故障节点功能,以确保能继续进行剩余节点之间的通讯。
传输的报文并非根据报文发送器/接收器的节点地址识别(几乎其他的总线都是如此),而是根据报文的内容识别。
同时,用于识别报文的标识符也规定了该报文在系统中的优先级。
1987年中期,Intel提前计划2个月交付了首枚CAN控制器82526,这是CAN方案首次通过硬件实现。
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设想就变成了现实。
不久之后,Philips半导体推出了82C200。
这两枚最先的CAN控制器在验收滤波和报文控制方面有许多不同。
一方面,由Intel主推的FullCAN比由Philips主推的BasicCAN占用较少的CPU载荷;另一方面,FullCAN 器件所能接收的报文数目相对受到限制,BasicCAN控制器仅需较少的硅晶体。
车辆CAN总线概述(完整版)

一.CAN总线简介1. CAN总线的发展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期,欧洲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车辆电子信息化程度的也不断提高。
当时,由于消费者对于汽车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大多是基于电子操作的,这就使得电子装置之间的通讯越来越复杂,同时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连接信号线,但是传统的线束式汽车电子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车辆电子信息功能发展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制约现代汽车电子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德国Bosch公司设计了一个单一的网络总线,所有的外围器件可以被挂接在该总线上,经过试验,这一总线能够有效解决现代汽车中庞大的电子控制装置之间的通讯,并且能够减少不断增加的信号线。
所以在1986年Bosch公司正式公布了这一总线,且命名为CAN总线。
CAN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属于现场总线的畴,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讯网络,它具有很高的网络安全性、通信可靠性和实时性,简单实用,网络成本低,特别适用于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环境恶劣、电磁辐射强和振动大的工业环境,因此CAN总线在诸多现场总线中独占鳌头,成为汽车总线的代名词,CAN总线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87年Intel公司生产出了首枚CAN控制器(82526)。
不久,Philips公司也推出了CAN 控制器82C200;1991年,Bosch颁布CAN 2.0技术规,CAN2.0包括A和B两个部分为促进CAN以与CAN协议的发展,1992在欧洲成立了国际用户和厂商协会(CAN in Automation,简称CiA),在德国Erlangen注册,CiA总部位于Erlangen。
CiA提供服务包括:发布CAN的各类技术规,免费下载CAN文献资料,提供CANopen规DeviceNet规;发布CAN产品数据库,CANopen产品指南;提供CANopen 验证工具执行CANopen认证测试;开发CAN规并发布为CiA标准。
CAN总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CAN总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总线是一种面向实时应用的多主机串行通信总线,最初被用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如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以下将介绍CAN总线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高可靠性:CAN总线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和高容错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它采用差分传输方式,能有效抵抗噪声和干扰,同时具备误码检测和容错纠正机制,能够自动检测和修复传输中的错误。
2. 实时性:CAN总线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传输速率可达到 1 Mbps,并且具有优先级机制,可以根据消息的重要性进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保证高优先级的消息先被传输,从而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
3.简洁性:CAN总线采用的通信协议简单,数据帧格式明确,使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变得简单。
通过标识符来识别不同的节点和数据类型,实现了灵活的通信方式。
4.扩展性:CAN总线支持多主机通信,每个节点可以接入多个设备。
它可以通过连接器将多个CAN总线组成一个网络,并且可以通过CAN网关将多个CAN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更大规模的通信。
5.低成本:CAN总线的成本相对较低,其简单性和通用性使得其应用范围广泛,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1.提高速率:随着实时应用要求的增加,CAN总线的速率也不断提高,并且增加了高速CAN(CANFD)技术。
CANFD可以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数据带宽,满足更高的实时应用需求。
2.增强安全性: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提高,对车辆的安全性和数据保护要求也日益增加。
CAN总线的未加密的通信方式容易受到攻击和干扰,因此未来的CAN总线将倾向于增加加密和认证等安全机制,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
3.支持更多协议:CAN总线在汽车领域被广泛应用,但由于不同厂商和不同功能的设备使用的通信协议不同,导致系统的复杂性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CAN总线将支持更多的协议,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CAN总线

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上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的部件数量越来越多,例如:电子燃油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装置、自动变速器、空气悬架等。
随着集成电路和单片机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上的ECU数量越来越多。
因此,一种新的概念—汽车控制局域网络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
CAN最早是由德国BOSCH公司为解决现代汽车机件中的控制模块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数据通信方式,CAN总线为汽车上各种电子设备、控制模块、测量仪器等提供了统一数据交换渠道,将是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根据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通信协议,将世界各国不同的汽车生产厂商制定符合自身需要的各种专用总线统一到J1939通信协议上来,J1939协议是目前在大型汽车中应用最广泛的协议,它是美国SAE(Society of AutomotiveEngineer)组织维护和推广的。
目前北京公交使用车辆的欧Ⅲ、欧Ⅳ排放的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的电控模块都遵循J1939通讯协议。
CAN总线应用在汽车上有很多优点:(1)数据共享(2)简化车身布线(3)取代以继电器为主体的常规逻辑电路(4)数据稳定可靠(5)有故障诊断和自动恢复能力(6)硬件方案的软件化实现(7)配置参数灵活。
在现代汽车设计中,CAN 已经成为必采用的技术。
学习、掌握、应用汽车局域网将会是今后汽车电控的关键技术。
下面是对CAN总线知识的一点肤浅理解,由于水平有限,没能全面地介绍各位所需的内容,其中内容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CAN总线的概念和作用什么是CAN总线CAN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 ,即控制器局域网。
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总线是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电控模块(ECU)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总线。
名词解释: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模块(ECU)之间运行数据的公共通道,它将各个功能部件的ECU连在一起,大量的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在总线上流动,实现各功能部件的ECU之间的信息交换。
CAN总线详解

汽车CAN总线详解概述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协议是由 BOSCH 发明的一种基于消息广播模式的串行通信总线,它起初用于实现汽车内ECU之间可靠的通信,后因其简单实用可靠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等其它领域。
相比于其它网络类型,如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和个人网(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等,CAN 更加适合应用于现场控制领域,因此得名。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控(Multi-Master)的总线系统,它不同于USB或以太网等传统总线系统是在总线控制器的协调下,实现A节点到B节点大量数据的传输,CAN网络的消息是广播式的,亦即在同一时刻网络上所有节点侦测的数据是一致的,因此比较适合传输诸如控制、温度、转速等短消息。
CAN起初由BOSCH提出,后经ISO组织确认为国际标准,根据特性差异又分不同子标准。
CAN国际标准只涉及到 OSI(开放式通信系统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上层协议是在CAN标准基础上定义的应用层,市场上有不同的应用层标准。
发展历史1983年,BOSCH开始着手开发CAN总线;1986年,在SAE会议上,CAN总线正式发布;1987年,Intel和Philips推出第一款CAN控制器芯片;1991年,奔驰500E 是世界上第一款基于CAN总线系统的量产车型;1991年,Bosch发布CAN 2.0标准,分 CAN 2.0A (11位标识符)和 CAN 2.0B (29位标识符);1993年,ISO发布CAN总线标准(ISO 11898),随后该标准主要有三部分:ISO 11898-1:数据链路层协议ISO 11898-2:高速CAN总线物理层协议ISO 11898-3:低速CAN总线物理层协议注意:ISO 11898-2和ISO 11898-3物理层协议不属于BOSCH CAN 2.0标准。
CAN总线介绍

CAN总线介绍CAN总线,即控制器区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国际标准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汽车和工业领域中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CAN总线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个可靠、高效、实时的通信方式,以满足复杂系统的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CAN总线的特点、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
一、CAN总线的特点:1.高可靠性:CAN总线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保持稳定的通信质量。
2.高效性:CAN总线采用了固定格式的数据帧和强大的错误检测与修复机制,使得数据传输更加高效可靠。
3.实时性:CAN总线支持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可以实现微秒级的数据传输延迟。
4.灵活性:CAN总线可以连接多个节点,节点之间可以通过CAN总线进行双向通信,同时支持错误检测与错误恢复。
5.易于应用:CAN总线采用了开放式的标准协议,有着广泛的支持和应用经验,易于集成和开发。
二、CAN总线的结构:1. 主控器(Master):负责总线管理,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帧结构的解析、错误处理等。
2. 从控器(Slave):负责接收主控器发送的数据帧,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响应。
3.总线线缆:用于在各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物理介质。
4. 高速传输率:CAN总线通常有两种速率可选,分别是高速CAN(1Mbps)和低速CAN(125kbps)。
三、CAN总线的工作原理:1.数据帧格式:CAN总线的数据帧包括了4个主要部分:起始符、控制字段、数据字段和结束符。
其中,控制字段包括了帧类型、帧长度、帧优先级、帧标识符等信息。
2.帧结构与地址:CAN总线通过帧标识符来区分不同的数据帧,并根据优先级进行数据传输,同时可以通过标识符来实现多个不同类型的数据帧。
3.错误检测与修复:CAN总线采用循环冗余校验(CRC)方法进行错误检测和修复,可以检测到传输过程中的位错误、帧错误等,并进行相应的错误恢复措施。
can总线介绍

1. CAN总线的产生与发展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BOSCH公司为现代汽车应用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由于其卓越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多种控制设备、交通工具、医疗仪器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等众多部门。
控制器局部网将在我国迅速普及推广。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巨大进步。
由于对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高要求,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控制面向多元化,系统面向分散化,即负载分散、功能分散、危险分散和地域分散。
分散式工业控制系统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这类系统是以微型机为核心,将 5C技术--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 (显示技术)和 CHANGE(转换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它在适应范围、可扩展性、可维护性以及抗故障能力等方面,较之分散型仪表控制系统和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典型的分散式控制系统由现场设备、接口与计算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组成。
现场总线(FIELDBUS)能同时满足过程控制和制造业自动化的需要,因而现场总线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
现场总线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的热点。
尽管目前对现场总线的研究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善的标准,但现场总线的高性能价格比将吸引众多工业控制系统采用。
同时,正由于现场总线的标准尚未统一,也使得现场总线的应用得以不拘一格地发挥,并将为现场总线的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依据。
控制器局部网 CAN(CONTROLLER AERANETWORK)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由于CAN为愈来愈多不同领域采用和推广,导致要求各种应用领域通信报文的标准化。
为此,1991年 9月 PHILIPS SEMICONDUCTORS制订并发布了 CAN技术规范(VERSION 2.0)。
CAN总线的介绍

CAN总线的介绍CAN总线是指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的通信总线。
它最初由德国汽车制造商BOSCH于1983年开发,用于解决传统有线电缆在多个控制单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CAN总线的设计目标是提供高可靠性的实时通信,优化汽车电子系统的性能,并节省系统成本。
CAN总线的特点之一是在一个相对短的物理线路上能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它的传输速率通常为1 Mbps,且可在特殊情况下扩展至10 Mbps。
CAN总线可以支持多达110个节点连接在同一总线上,并且在同一车辆或系统内部的多个子网之间提供通信。
CAN总线使用了一种全双工的通信方式,即任何节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这也意味着不同的节点可以通过总线实时地进行数据沟通。
此外,CAN总线还具备高度容错性和冗余性,即使在总线上存在故障或节点故障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通信稳定和可靠。
CAN总线的传输机制采用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非中断方式。
当一个节点想要发送数据时,它会使用一个帧来尝试传输。
如果总线上没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则该帧可以立即传输。
如果有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CAN总线会根据每个节点的优先级来确定哪个节点能够成功发送,从而实现数据的有序传输。
CAN总线还支持多种类型的帧结构,包括数据帧、远程帧和错误帧。
其中,数据帧用于发送实际数据,远程帧用于请求其他节点发送数据,而错误帧则用于报告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情况。
这些帧结构使得CAN总线能够满足不同类型的通信需求。
在汽车电子系统中,CAN总线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例如引擎控制单元、变速器控制单元、车身电子控制单元等。
它能够实现这些控制单元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提高整车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CAN总线还可以支持诊断和配置功能,让技术人员能够对车辆的电子系统进行故障排查和参数调整。
总之,CAN总线是一种可靠、高效的通信总线,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
CAN_发展史

CAN发展史起源1986年2月,Robert Bosch 公司在SAE(汽车工程协会)大会上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串行总线——CAN 控制器局域网,那是CAN诞生的时刻。
今天,在欧洲几乎每一辆新客车均装配有CAN局域网。
同样,CAN 也用于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从火车到轮船或者用于工业控制。
CAN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总线之一——甚至领导着串行总线。
在1999年,接近6千万个CAN控制器投入应用;2000年,市场销售超过1亿个CAN器件。
在1980年的早些时候,Bosch公司的工程师就开始论证当时的串行总线用于客车系统的可行性。
因为没有一种现成的网络方案能够完全满足汽车工程师们的要求,于是,在1983年初,Uwe Kiencke 开始研究一种新的串行总线。
新总线的主要方向是增加新功能、减少电气连接线,使其能够用于产品,而非用于驱动技术。
来自 Mercedes-Benz 的工程师较早制定了总线的状态说明,而Intel也准备作为半导体生产的主要厂商。
当时聘请的顾问之一是来自于德国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的Applied Science大学教授Wolfhard Lawrenz博士给出了新网络方案的名字“Controller Area Network”,简称CAN。
来自Karlsruhe大学的教授Horst Wettstein博士也提供了理论支持。
1986年2月,CAN诞生了。
在底特律的汽车工程协会大会上,由 Bosch公司研究的新总线系统被称为“汽车串行控制器局域网”。
Uwe Kiencke、 Siegfried Dais 和 Martin Litschel 分别介绍了这种多主网络方案。
此方案基于非破坏性的仲裁机制,能够确保高优先级报文的无延迟传输。
并且,不需要在总线上设置主控制器。
此外,CAN之父——上述几位教授和Bosch公司的Wolfgang Borst、Wolfgang Botzenhard、Otto Karl、Helmut Schelling、Jan Unruh 已经实现了数种在CAN中的错误检测机制。
2024年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简介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客车领域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
它采用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总线通信协议,实现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控制。
本文将对2024年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市场发展情况近年来,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以下是主要市场发展情况的概述:1. 市场规模扩大随着客车产量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主要受益于CAN总线技术在提高客车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显著优势。
2.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增长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CAN总线通信协议在客车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CAN总线技术的高可靠性、高实时性和灵活性等优势,使得客车厂商越来越倾向于采用CAN 总线控制系统来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和控制。
3. 全球市场具备多样性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备多样性。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客车制造商在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上存在差异化的需求。
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客车制造商在CAN总线控制系统的应用上各具特色,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4. 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崛起随着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崛起,在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上出现了新的机遇。
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对数据交互和控制的要求更高,使得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应用。
市场竞争格局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汽车电子系统巨头在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中,一些汽车电子系统巨头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些巨头在CAN总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2. 本土厂商崛起随着全球客车市场的发展,一些本土客车制造商也崭露头角,在客车CAN总线控制系统市场上崛起。
CAN总线介绍

CAN总线介绍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的数据通信协议。
CAN总线具有高可靠性、高实时性和高带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车辆电子控制系统、航空航天、机械设备等领域。
CAN总线最早由德国Bosch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开发,用于车辆的电子控制。
由于CAN总线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成功应用,其优势同样得到了其他领域的认可,逐渐被应用于其他工业领域。
CAN总线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可以连接多个节点,实现节点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1.高可靠性:CAN总线采用差分信号传输,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在电磁干扰、噪声和抗电气干扰等环境下,CAN总线能够保持正常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2.高实时性:CAN总线具有优异的实时性能,数据传输的延迟时间很短,一般在毫秒级别。
这使得CAN总线能够满足实时应用的需求,例如车辆的实时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等。
3. 高带宽:CAN总线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Mbps,远远超过了一般串行数据通信协议的速率。
这使得CAN总线能够传输大量的数据,满足复杂系统的通信需求。
4.易于扩展:CAN总线的节点数可以达到数百个,能够方便地扩展系统。
不同的节点可以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交换,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这使得CAN总线非常适合于复杂的系统中使用,例如车辆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各个控制单元。
CAN总线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汽车电子领域。
在汽车中,CAN 总线用于车辆的电子控制系统,如发动机管理系统、制动系统、安全系统等,实现不同控制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CAN总线可以使得不同控制单元之间实时交换数据,协调各个功能模块的工作,提高整个车辆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除了汽车电子领域,CAN总线还应用于其他工业控制领域。
例如,CAN总线可以用于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实现各个执行机构之间的协调与控制。
此外,CAN总线还可以用于工业自动化系统,实现各个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
CAN总线介绍

Car 情报局
2
CAN总线物理层
Car 情报局
CAN物理层– 物理双绞线
物理双绞线 双绞线 光纤 抗电磁干扰
Car 情报局
CAN物理层
拓扑结构
ECU 1
ECU 2
ECU n
D L
参数
符号 单位
最小
总线长度
L
m
0
支线长度
l
m
0
节点距离
D
m
0.1
数值 名义
最大 40 0.3 40
Car 情报局
1983
第一块CAN 控制器芯片
由Bosch 和Intel共 同开发
1991
CAN 2.0发布
1990
(PART A与 PART B)
第一辆应用
CAN的量产车:
Mercedes S-
Class
1993 CAN成为ISO 标准(ISO 11898)
Car 情报局
CAN总线起源 – 标 准
ISO-OSI参考模型
1980
Navigation System CD-Changer Bus Systems ACC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irbags DSC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Adaptive Transmission Control Xenon Light BMW Assist RDS/TMC Emergency Call Servotronic Electronic Suspension Control
CAN物理层
Car 情报局
CAN物理层– 显性位与隐性位
CAN信号为差分信号,由CAN_H和CAN_L两条信号线组成
CAN总线控制系统实例

CAN总线控制系统实例信科08-2班陈磊08063538目录1.Can总线的发展过程2.CAN总线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实例3.Can总线技术在其它方面的应用实例4.总结1.Can总线的发展过程CAN总线是BOSCH公司为现代汽车应用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由于其卓越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多种控制设备、交通工具、医疗仪器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等众多部门。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
从发动机控制到传动系统控制,从行驶、制动、转向系统控制到安全保证系统及仪表报警系统,从电源管理到为提高舒适性而作的各种努力,使汽车电子系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这些系统除了各自的电源线外,还需要互相通信,不难想象,若仍沿用常规的点对点的布线方式进行布线,那么整个汽车的布线将会如一团乱麻,需要应用大量的电源线而且通信效率很低。
若采用总线方式布线(如CAN总线),则可以节省大量的电源线而且会大大提高通讯效率。
因此,采用CAN总线方式布线,能大大简化汽车布线。
布线增加使汽车布线中所使用铜线增加。
虽然有些线是用于控制且通过电流只有几十毫安,但是为了提高可靠性,规定所用线径最小不能低于0.5mm。
实际上,传输距离远的线一般都在0.8mm或1.0mm以上。
汽车布线一般是先将线制成线束,然后再把线束装在纵梁下等看不到的地方,这样一旦线束中出了问题,不仅查找相当麻烦,而且维修也很困难,多数情况下要把线束全部换掉。
但是,由于每种车型的长度、宽度以及电器安装的位置都不同,所以线束也太不一样,每辆车都要单独设计,从而增加了设计和试制的难度。
在实际生产安装中,要仔细走线并对线头对线号,由于线束很粗而安装位置有限,所以工效也很低。
有时想在车上增加一两种新的功能,或将某个落后的电器配件用一种新型的配件代替,便会多出几根线,使原来已经很乱的布线更加的乱成一团。
鉴于这些原因,在借鉴计算机网络和现场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汽车网络技术应运而生。
CAN总线的详细介绍

ALE:ALE信号(INTEL方式)
/C/S:片选信号,低电平允许访问82C200
/R/D:来自微控制器的写信号(INTEL方式)
/W/R:来自微控制器的写读信号(INTEL方式)
CLKOUT:由82C200为微控制器产生的时钟信号,由在线振荡器分频得到。
XTAL1:输至振荡器放大器。外部振荡器信号经此脚输入
高优先级的节点可不受影响地继续传输数据,从而大大节省了总线冲突时间。
借助接收滤波的多地址帧传送。
CAN只需通过报文滤波即可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以及全局广播等几种方式来传输
数据,无需专门的“调度”。各个接收站依据报文中反映数据性质的标识符过滤报文,决定是否接收。
强有力的错误控制及错误重发功能:
CAN的每帧信息都有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的功能,发送期间若丢失仲裁或由于出错而遭受破坏的帧可自动重新发送,每帧信息中不可检错的概率低于3 10-5。
------
------
唤醒中断
超载中断
出错中断
发送中断
接收中断
数
值
------
------
------
高置位
低复位
高置位
低复位
高置位
低复位
高置位
低复位
高置位
低复位
验收码寄存器(ACR)和验收屏蔽寄存器(AMR)
ACR和AMR均是验收滤波器的一部分。它们决定了网络中的报文是否被接收。在初始化中要对它们进行写操作,目的是设定对什么样的报文予以接收。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并存在空的接收缓冲器时,报文可被正确接收。
公司
82C200
CAN总线网络

CAN总线网络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它可以在各种电子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例如汽车、农业设备,甚至航天器,这也使得它成为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家居领域的主要通信协议之一。
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制造工业和通信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篇文章将会介绍的基本概念,其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和前景。
一、的基本概念CAN,也就是控制器局域网,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总线协议,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汽车、医疗设备、家庭娱乐设备和家居等各个领域。
最初是在欧洲车辆电子系统中发展起来的,随后它逐渐被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电子设备。
CAN 总线网络有两个版本,即高速 CAN 和低速 CAN。
高速CAN总线速率为1Mbps,适用于高速应用,低速 CAN总线速率为125kbps,适用于低速应用。
CAN总线主要是通过总线线缆、总线节点、CAN控制器和通讯协议来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中,每个设备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
而,发送数据前需要含有别名为“ID”的信息,以指明接收方,并规定了数据在总线上的优先级。
主控器控制网络上全部设备的数据流,确保相关设备的通信是并发的。
二、的发展历程于1986年由Bosch公司开发,最初是为汽车通信系统而设计的。
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地在欧洲的汽车行业应用,逐渐替代了原有的K线和J1850总线,运用于车辆中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如发动机管理、空调控制、仪表板、车门锁等。
随着发展成熟,汽车行业的其他领域也开始使用它,如农业和建筑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工业自动化领域。
在21世纪初,由于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它也成为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家居领域的主要通信协议之一。
它通过低成本、高效的通信方式支持多台设备相互通信。
三、的应用和前景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制造工业和通信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汽车行业中,通常应用于车辆的内部系统和控制模块。
除此之外,在智能家居领域中它也被广泛应用,例如控制灯光、监控安防以及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等。
can总线知识点介绍

can总线知识点介绍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CAN总线知识详解一、CAN总线概述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由Bosch公司开发的一种多主控通信协议,最初应用于汽车电子设备的通信,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航空航天、楼宇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CAN总线发展简史及六大优势

CAN总线发展简史及六大优势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嵌入式主板、汽车和工业应用等也发展迅速,从而对高速、高可靠和低成本的通信介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它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嵌入式硬件系统传输领域内,长期以来使用的通信标准,尽管被广泛使用,但是无法在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复杂或大规模的环境中使用。
CAN总线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CAN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的缩写,即“局域网控制器”的意思,可以归属于工业现场总线的范畴,通常称为CAN BUS,即CAN总线,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开放式现场总线之一。
CAN总线最早用在汽车电子领域,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都采用CAN总线来实现汽车内部控制系统与各检测和执行机构间的数据通信。
CAN总线规范从CAN1.2规范发展为兼容CAN1.2规范的CAN2.0规范(CAN2.0A为标准格式,CAN2.0B为扩展格式),目前应用的CAN器件大多符合CAN2.0规范。
♦CAN总线发展简史1986年,Bosch在SAE(汽车工程人员协会)大会上提出CAN总线概念;1987年,Intel推出第一片CAN控制芯片82526,随后Philips半导体也推出82C200;1993年,CAN的国际标准ISO11898/ISO11519公布。
ISO11898为高速应用,ISO11519为低速应用;1994年开始有了国际CAN学术年会ICC。
同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以CAN为基础制定了SAEJ1939标准,用于卡车和巴士控制和通信网络。
♦CAN总线六大特点1)CAN控制器工作于多主站方式,网络中的各节点都可根据总线访问优先权(取决于报文标识符)采用无损结构的逐位仲裁的方式竞争向总线发送数据。
而利用RS-485只能构成主从式结构系统,通信方式也只能以主站轮询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较差。
CAN总线介绍(最终版)..

OSI参考模型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汽车和工业自 动化领域广泛 应用
2 数据 链路层 1 物理层
LLC MAC PLS PMA MDI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PLS, Physical Signaling Sublayer PMA, Physical Medium Attachment MDI, 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节点A 节点B 节点C
Data
ID=250
ID=250
Data
ID=1000
ID=1000
ID=1000
Data
总线
ID=75
竞争阶段
Data
ITM
ID=250
竞争阶段
Data
ITM
ID=1000
竞争阶段
Data
t
26
CAN基本原理
CAN的帧格式
数据帧携带从发送节点至接收节点的数据 远程帧向其他节点请求发送具有同一标识 符的数据帧 错误帧节点检测到错误后发送错误帧 超载帧在先行的和后续的数据帧(或远程 帧)之间附加一段延时—通常不用
显性 隐性 显性或隐性
显性
隐性表示1,显性表示0
24
CAN基本原理
CAN的总线访问
“线与”机制
“显性”位可以覆 盖“隐性”位;只 有所有节点都发送 “隐性”位,总线 才处于“隐性”状 态 节点在发送报文时 进行回读 通过ID仲裁,ID数 值越小,报文优先 级越高,占有总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N协议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废除了传统的站地址编码,而代之以对通信数据块进行编码。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可使网络内的节点个数在理论上不受限制,数据块的标识码可由11位或29位二进制数组成,因此可以定义2或2个不同的数据块,这种按数据块编码的方式,还可使不同的节点同时接收到相同的数据,这一点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非常有用。数据段长度最多为8个字节,可满足通常工业领域中控制命令、工作状态及测试数据的一般要求。同时,8个字节不会占用总线时间过长,从而保证了通信的实时性。CAN协议采用CRC检验并可提供相应的错误处理功能,保证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CAN卓越的特性、极高的可靠性和独特的设计,特别适合工业过程监控设备的互连,因此,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重视,并已公认为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缩短了开发周期
CAN总线通过CAN收发器接口芯片82C250的两个输出端CANH和CANL与物理总线相连,而CANH端的状态只能是高电平或悬浮状态,CANL端只能是低电平或悬浮状态。这就保证不会在出现在RS-485网络中的现象,即当系统有错误,出现多节点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时,导致总线呈现短路,从而损坏某些节点的现象。而且CAN节点在错误严重的情况下具有自动关闭输出功能,以使总线上其他节点的操作不受影响,从而保证不会出现象在网络中,因个别节点出现问题,使得总线处于“死锁”状态。而且,CAN具有的完善的通信协议可由CAN控制器芯片及其接口芯片来实现,从而大大降低系统开发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这些是仅有电气协议的RS-485所无法比拟的。
可在各节点之间实现自由通信
CAN总线采用了多主竞争式总线结构,具有多主站运行和分散仲裁的串行总线以及广播通信的特点。CAN总线上任意节点可在任意时刻主动地向网络上其它节点发送信息而不分主次,因此可在各节点之间实现自由通信。CAN总线协议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认证,技术比较成熟,控制的芯片已经商品化,性价比高,特别适用于分布式测控系统之间的数通讯。CAN总线插卡可以任意插在PC AT XT兼容机上,方便地构成分布式监控系统。
结构简单
只有2根线与外部相连,并且内部集成了错误探测和管理模块。
编辑本段CAN总线技术介绍
位仲裁
要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就必须将数据快速传送,这就要求数据的物理传输通路有较高的速度。在几个站同时需要发送数据时,要求快速地进行总线分配。实时处理通过网络交换的紧急数据有较大的不同。一个快速变化的物理量,如汽车引擎负载,将比类似汽车引擎温度这样相对变化较慢的物理量更频繁地传送数据并要求更短的延时。 CAN总线以报文为单位进行数据传送,报文的优先级结合在11位标识符中,具有最低二进制数的标识符有最高的优先级。这种优先级一旦在系统设计时被确立后就不能再被更改。总线读取中的冲突可通过位仲裁解决。如图2所示,当几个站同时发送报文时,站1的报文标识符为011111;站2的报文标识符为0100110;站3的报文标识符为0100111。所有标识符都有相同的两位01,直到第3位进行比较时,站1的报文被丢掉,因为它的第3位为高,而其它两个站的报文第3位为低。站2和站3报文的4、5、6位相同,直到第7位时,站3的报文才被丢失。注意,总线中的信号持续跟踪最后获得总线读取权的站的报文。在此例中,站2的报文被跟踪。这种非破坏性位仲裁方法的优点在于,在网络最终确定哪一个站的报文被传送以前,报文的起始部分已经在网络上传送了。所有未获得总线读取权的站都成为具有最高优先权报文的接收站,并且不会在总线再次空闲前发送报文。 CAN具有较高的效率是因为总线仅仅被那些请求总线悬而未决的站利用,这些请求是根据报文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按顺序处理的。这种方法在网络负载较重时有很多优点,因为总线读取的优先级已被按顺序放在每个报文中了,这可以保证在实时系统中较低的个体隐伏时间。 对于主站的可靠性,由于CAN协议执行非集中化总线控制,所有主要通信,包括总线读取 (许可)控制,在系统中分几次完成。这是实现有较高可靠性的通信系统的唯一方法。
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
另外,与其它现场总线比较而言,CAN总线是具有通信速率高、容易实现、且性价比高等诸多特点的一种已形成国际标准的现场总线。这些也是目前 CAN总线应用于众多领域,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CAN 即控制器局域网络,属于工业现场总线的范畴。与一般的通信总线相比,CAN总线的数据通信具有突出的可靠性、实时性和灵活性。由于其良好的性能及独特的设计,CAN总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在汽车领域上的应用是最广泛的,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汽车制造厂商,如BENZ(奔驰)、BMW(宝马)、PORSCHE(保时捷)、ROLLS-ROYCE(劳斯莱斯)和JAGUAR(美洲豹)等都采用了CAN总线来实现汽车内部控制系统与各检测和执行机构间的数据通信。同时,由于CAN总线本身的特点,其应用范围目前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向自动控制、航空航天、航海、过程工业、机械工业、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及传感器等领域发展。CAN已经形成国际标准,并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其典型的应用协议有: SAE J1939/ISO11783、CANOpen、CANaerospace、DeviceNet、NMEA 2000等。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CAN 是Controller Area Network 的缩写(以下称为CAN),是ISO国际标准化的串行通信协议。在当前的汽车产业中,出于对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种各样的电子控制系统被开发了出来。由于这些系统之间通信所用的数据类型及对可靠性的要求不尽相同,由多条总线构成的情况很多,线束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适应“减少线束的数量”、“通过多个LAN,进行大量数据的高速通信”的需要,1986 年德国电气商博世公司开发出面向汽车的CAN 通信协议。此后,CAN 通过ISO11898 及ISO11519 进行了标准化,现在在欧洲已是汽车网络的标准协议。 现在,CAN 的高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医疗设备、工业设备等方面。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CAN与其它通信方案的比较
在实践中,有两种重要的总线分配方法:按时间表分配和按需要分配。在第一种方法中 ,不管每个节点是否申请总线,都对每个节点按最大期间分配。由此,总线可被分配给每个站并且是唯一的站,而不论其是立即进行总线存取或在一特定时间进行总线存取。这将保证在总线存取时有明确的总线分配。在第二种方法中,总线按传送数据的基本要求分配给一个站 ,总线系统按站希望的传送分配(如:Ethernet CSMA/CD)。因此,当多个站同时请求总线存取时,总线将终止所有站的请求,这时将不会有任何一个站获得总线分配。为了分配总线,多于一个总线存取是必要的。 CAN实现总线分配的方法,可保证当不同的站申请总线存取时,明确地进行总线分配。这种位仲裁的方法可以解决当两个站同时发送数据时产生的碰撞问题。不同于Ethernet网络的消息仲裁,CAN的非破坏性解决总线存取冲突的方法,确保在不传送有用消息时总线不被占用。甚至当总线在重负载情况下,以消息内容为优先的总线存取也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系统。虽然总线的传输能力不足,所有未解决的传输请求都按重要性顺序来处理。在CSMA/CD这样的网络中,如Ethernet,系统往往由于过载而崩溃,而这种情况在CAN中不会发生。
CAN的报文格式
在总线中传送的报文,每帧由7部分组成。CAN协议支持两种报文格式,其唯一的不同是标识符(ID)长度不同,标准格式为11位,扩展格式为29位。 在标准格式中,报文的起始位称为帧起始(SOF),然后是由11位标识符和远程发送请求位 (RTR)组成的仲裁场。RTR位标明是数据帧还是请求帧,在请求帧中没有数据字节。 控制场包括标识符扩展位(IDE),指出是标准格式还是扩展格式。它还包括一个保留位 (ro),为将来扩展使用。它的最后四个字节用来指明数据场中数据的长度(DLC)。数据场范围为0~8个字节,其后有一个检测数据错误的循环冗余检查(CRC)。 应答场(ACK)包括应答位和应答分隔符。发送站发送的这两位均为隐性电平(逻辑1),这时正确接收报文的接收站发送主控电平(逻辑0)覆盖它。用这种方法,发送站可以保证网络中至少有一个站能正确接收到报文。 报文的尾部由帧结束标出。在相邻的两条报文间有一很短的间隔位,如果这时没有站进行总线存取,总线将处于空闲状态。
编辑本段CAN总线特点
CAN总线是德国BOSCH公司从80年代初为解决现代汽车中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而开发的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它是一种多主总线,通信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导纤维。通信速率可达1MBPS。
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
CAN总线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协议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功能,可完成对通信数据的成帧处理,包括位填充、数据块编码、循环冗余检验、优先级判别等项工作。
编辑本段CAN总线的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发展
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BOSCH公司为现代汽车应用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由于其高性能、高可靠性、实时性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多种控制设备、交通工具、医疗仪器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等众多部门。控制器局部网将在我国迅速普及推广。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巨大进步。由于对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高要求,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控制面向多元化,系统面向分散化,即负载分散、功能分散、危险分散和地域分散。 分散式工业控制系统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这类系统是以微型机为核心,将 5C技术--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显示技术)和 CHANGE(转换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在适应范围、可扩展性、可维护性以及抗故障能力等方面,较之分散型仪表控制系统和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典型的分散式控制系统由现场设备、接口与计算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组成。现场总线(FIELDBUS)能同时满足过程控制和制造业自动化的需要,因而现场总线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现场总线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的热点。尽管目前对现场总线的研究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善的标准,但现场总线的高性能价格比将吸引众多工业控制系统采用。同时,正由于现场总线的标准尚未统一,也使得现场总线的应用得以不拘一格地发挥,并将为现场总线的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依据。控制器局部网 CAN(CONTROLLER AERANETWORK)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由于CAN为愈来愈多不同领域采用和推广,导致要求各种应用领域通信报文的标准化。为此,1991年 9月 PHILIPS SEMICONDUCTORS制订并发布了 CAN技术规范(VERSION 2.0)。该技术规范包括A和B两部分。2.0A给出了曾在CAN技术规范版本1.2中定义的CAN报文格式,能提供11位地址;而2.0B给出了标准的和扩展的两种报文格式,提供29位地址。此后,1993年11月ISO正式颁布了道路交通运载工具--数字信息交换--高速通信控制器局部网(CAN)国际标准(ISO11898),为控制器局部网标准化、规范化推广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