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5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难点:理解什么是好好儿活着,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史铁生。

他身体残缺,却拥有着最健全的思想。

他的一生,体验到生的苦,却为我们写出生的乐,照亮了众人的内心和前行的路。

现在让我们学习一篇他著名的作品之一——《秋天的怀念》。

大家想一想:秋天的怀念,作者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二)清楚大意,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明确:瘫痪后,“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的母爱,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在母爱有感染和影响下,决心要好好地活儿。

2、朗读课文,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同桌互助解决。

(三)深入研读,走近作者1、指名读,并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如何贯穿全文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花”,一共写了三次,第一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没去成;第二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同意了,母亲却再也没回来;第三次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话的意义。

2、在第一次看花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的?明确:母亲的爱小心翼翼——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母亲的爱很执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母亲的爱很坚定——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从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5 秋天的怀念(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教案)-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5 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

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我们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蒋子丹二、作者简介(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三、写作背景《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

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

本文写于1993年。

四、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通用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1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2、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一、质疑导入1、质疑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述说)预设:谁怀念秋天?(板书:史铁生)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秋天吗?除过秋天,还怀念什么?2、问题梳理从课题质疑入手并对提出的问题梳理,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第一次看花1、通过预习,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知道了什么?预设:课文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

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本课的两个主要人物——(生)儿子、母亲。

板书:儿子母亲这是怎样的一个儿子?你能从文中拎出一个词吗?(瘫痪、暴怒无常)板书:暴怒无常2、儿子的暴怒无常都表现在哪里?请从第一段中找找,画出这样的句子。

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补充,深入人物内心21岁,生如初阳,却双腿瘫痪!如此的噩运,谁能承受?!史铁生后来曾写过一篇长文章,记录21岁时的命运重创,文章的名字是《我二十一岁那年》,谁与老师轮流读读:课件出示(配乐)那时(十九年前)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的让人伤心就是了。

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

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秋天在文学中的基本概念。秋天常常象征着成熟、收获和思考。它是诗人、作家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帮助我们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是如何描绘秋天的。通过分析课文,了解作者如何运用词汇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对秋天的怀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的积累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相信,只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们一定能够在秋天这个主题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秋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较为陌生,不知道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3)情感体验的深化:学生对秋天可能有一定的感知,但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感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举例说明:
(1)在教授“明朗”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秋高气爽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词语的含义,并通过造句练习加深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主题“秋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少创意火花,也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主题还不够熟悉。在之后的课堂中,我会鼓励这些学生多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秋天的怀念》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在感受母爱的同时,理解亲情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探讨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锻炼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批判性思维;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陈述,促进学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理解。这些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符合新教材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
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喻、拟人等手法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实际应用时却显得有些困难。这可能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他们对这些修辞手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例分析和练习。此外,我还注意到,通过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这也让我深感鼓励学生开口表达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及如何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这种情感。
-举例:课文中“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她的意思是:你要好好活着。”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理解。
(2)掌握生字词:如"瘫痪"、"暴躁"、"憔悴"等,了解词语的含义和在句子中的作用。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选自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学习生字词,如"瘫痪"、"暴躁"等;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掌握课文的结构和层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同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3.培养思维品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对文章主题、人物情感进行深度剖析,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4.塑造人文素养:通过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素养;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主动查找资料、预习课文,养成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和文章的表达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怀念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主题内化:学生可能难以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形成深刻的人生感悟。
-语言表达: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是教学的难点之一。
举例解释:针对情感深度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模拟体验作者的心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内涵。在修辞手法识别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句,对比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修辞手法的效果,并指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至于主题内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从而促使学生将文章主题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深刻感悟的目的。在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提供一定的词汇和句型支持,帮助学生克服表达困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中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散文通过具体的描绘和细腻的叙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秋天的怀念》是作者史铁生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也是对生命态度的反思。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分析课文,看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以及这种怀念如何影响作者的生活态度。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最新8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

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

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导入:教师出示PPT并朗读: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

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人教版(2024)-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人教版(2024)-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文章中细腻、深沉的语言,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母子深情,感受人性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亲情的珍贵,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理解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设想以朗读感悟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结合多媒体资源,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节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问题引导法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内容。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展示秋天的美景图片。

提问:“同学们,秋天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引导学生分享对秋天的感受。

引出课题《秋天的怀念》,介绍作者史铁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文章主要内容: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1.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的语句,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例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感念慈母心矢志好好活——《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深沉含蓄的抒情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学习朗读,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重点难点】1.学习朗读,把握本文感情基调的变化,注意语气、节奏。

2.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

【任务群】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任务二:诵读·把握基调节奏任务三:研读·品析“好好儿活”任务四:悟读·理解“好好儿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校“春蕾”文学社准备把《秋天的怀念》拍成微电影,并进行演员遴选,请你参与,并积极完成相应的任务,获得演员遴选资格。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积累·字词常识闯关由于名额有限,本次演员遴选采取“字词常识积累”闯关的形式领取门票,闯关成功的同学才能获得入场券。

请同学们闯关。

第一关: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瘫痪.(huàn)暴.怒(bào)沉寂.(jì)侍.弄(shì)捶.打(chuí)憔.悴(qiáo)央.求(yānɡ)絮.叨(xù)诀.别(jué)淡雅.(yǎ)高洁.(jié)烂.漫(làn)翻来覆.去(fù)喜出望外仿膳.(shàn)豌.豆(wān)第二关: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2)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3)颜色鲜艳而美丽。

()(4)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5)形容说话啰唆()预设:(1)憔悴(2)诀别(3)烂漫(4)翻来覆去(5)喜出望外(6)絮絮叨叨第三关:请根据你课前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史铁生(1951-2010),人,作家。

教案大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9篇

教案大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9篇

教案大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9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1《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讨论: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10 秋天的怀念我母亲暴怒→安慰思念←去逝教案点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感动——小语九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西山小学张霞人教版修订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三组课文从不同角度赞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秋天的怀念》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本课,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本课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有情感朗读中,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教学步骤】激情导入,情感铺垫检查预习,初步解题.⑴课文讲谁怀念谁?⑵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的人?简介作者,激情导入.本文作者15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身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分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的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教师配乐诵读课文的4-6自然段)在《思乡曲》低回哀婉,如泣如诉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的诵读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阅读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速读梳理,整体感知1,整体式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2,寻读式速读.想一想: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以上问题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品读感悟,沟通感情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后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⑴感悟: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说说为什么.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⑵朗读:指导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奈.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着重引导学生重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3,母亲央求"我"看花.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4,母亲的临终嘱托.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尽的牵挂.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勾画出一个形容憔悴,为儿子付出全部自己却病得大口大口吐血,临终前却依然挂牵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却伟大的母亲形象.此时,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思念,愧疚之情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配乐朗诵,情感升华."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文章结尾段作者寓浓浓的思母之情于泼泼洒洒,烂漫开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不伤怀?想起母亲的鼓励与期望,仿佛看见作者手捧鲜花与母亲的亡灵对话,怎不令人泪下?学生自读自悟,汇报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激,有愧疚,有慰籍,有思念,在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之时,马思聪的《思乡曲》旋律响起,学生和着乐曲朗读4-7自然段,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情真意切,魂牵梦绕的乐曲的烘托下,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出的热流,从而在自己的朗读中热泪盈眶,潸然泪下,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此时,让学生抒发情感: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音乐与文字的感染下思潮起伏,感情已升华到一个新阶段.此时学生的发言定会发自肺腑,感人泪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3谈谈我的设计思路(一)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学习引领者: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吴煦1、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去把握文本的灵魂史铁生在他的访谈录中,说“其实人生的一切事,都是与困境的周旋。

05.《秋天的怀念》(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05.《秋天的怀念》(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变化。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

3.掌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教学难点: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父母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史铁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

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

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

可就在北海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部编版《秋天的怀念》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部编版《秋天的怀念》教案
1.速读文章。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 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 系起来。
3.“焦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 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缜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 摊疾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 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教具
多媒体、黑板、课件
学具
教科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读题解题,披情,21岁的时 候,因“脉管炎”病导致双腿瘫痪。
文题为《秋天的怀念》,同学们从中读到了一些哪些与文章 相关的信息?——秋天、怀念之情
二、前置预习,初步感知。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找到对 母亲的怀念之情。
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
从“躲〃“〃”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 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 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型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教案对我们的教学质量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秋天的怀念》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能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已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文化传承与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结尾段对菊花的描写以及句子“好好儿活.....”,结合补充材料,体会作者对生命感悟。

三、核心素养《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单元主题为亲情,学习重点是朗读。

《秋天的怀念》正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内心受到震撼,唤起真切的情感体验不容易。

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单元目标,我想以朗读指导为途径,创设一个诵读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抓住作品细节和关键词句,体味人物内心情感,真正领悟作品内涵。

四、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已经可以产生浅淡的情感体验,对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能有所感触,但要深刻体会还有难度;2.通过第一单元的散文学习已经对朗读有了初步接触,学习本课应在此基础上继续训练朗读能力,借助动情朗读这个媒介,才能对文本产生深刻体会;3.七年级学生渴望展示自己,期待得到认可,应该整合单元教学,创设真实活动情境,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展示,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叙事散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单元提示中内容提示:“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提示:“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以要理清思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感悟启示。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快速阅读文学作品并了解文章内容并不难,难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对人物情感的把握。

学生虽然读过很多描写母爱的文章,但受阅历的影响,容易浅层次地阅读母爱,对语言的感受还比较弱,无法深刻地理解本文中母爱的内涵。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教程与方法:通过品读语言,体悟母爱的伟大。

通过合作探究,探寻“好好儿活”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理解“好好活儿”对作者的影响并从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课型】新授课【教材准备】PPT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含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秋日私语伴奏、秋天图片课件(有人说:读《秋天的怀念》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穷者读到了高贵,柔弱者读到了坚强,贫庸者读到了智慧,……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生齐读课题)会读到什么呢?请听录音。

听音范读进入情境默读全文创设情境营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营造阅读情境激发情感,为理解课文做准备。

初读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为此写了哪些事?明确: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我双腿瘫痪,母亲抚慰我;母亲重病缠身,瞒着我;为看菊花,央求我;临终嘱托,牵挂我。

新部编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情感。

2.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描写的作用。

3.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培养在磨难中成长的坚强品质。

学习重点1、2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简历及主要事迹。

3.读课文2~3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

5.根据所查资料,口头介绍史铁生的生平简历及主要事迹。

明确: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OO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说课稿【第1篇】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

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以亲情为主题,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

学习本单元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多方面的教益。

作为叙事性散文作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本文语言朴素、真切,写出了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提升方面,其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尤其是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他们乐于发言,课堂上能与老师保持良好的互动,与同学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但是也存在情绪不稳、浮躁等问题。

鉴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所限,对于特殊境遇下如何体会深沉无私的母爱会有所困难。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及存在的问题,我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母亲的“好好儿活”,分析母亲的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我是怎样“好好儿活”的,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发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的思考。

四、教法学法教法的运用:根据文章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1、阅读感知法:遵循阅读的整体性原则,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单元主题◇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挚爱亲情)”,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教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步》《<世说新语>二则》,一篇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亲情。

4.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并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继续学习朗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②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有的显豁直白,有的深沉含蓄。

2.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亲情。

◇课时安排◇《秋天的怀念》:推荐安排2课时。

《散步》:推荐安排1课时。

《散文诗二首》:推荐安排2课时。

《<世说新语>二则》:推荐安排2课时。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他、照顾他的事情,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及悔恨愧疚之情。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知识,积累生字词。

2.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品读细节,体会母爱的厚重、宽容与伟大。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难点◇1.重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难点: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一直有着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到底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你们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他对一个人强烈的思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秋天的怀念》,来感受一下史铁生与母亲之间的真挚亲情。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

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激励了无数人。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在人生最波折的时候写的。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满心情绪的宣泄,以及对生活如此不公的抱怨。

母亲的死让史铁生真正领会了生活的真谛:无论生活把你打倒多少次,你都要勇敢地站起来,微笑面对生活。

2.检测生字词。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瘫痪..(tānhuàn)侍.弄(shì)整宿.(xiǔ)憔悴..(qiáocuì) 诀.别(jué) 脾.气(pí)捶.打(chuí) 仿膳.(shàn) 豌.豆(wān)絮.叨(xù) 央.求(yāng) 翻来覆.去(fù)(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侍弄: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三、学习新课步骤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配乐课文朗诵《秋天的怀念》,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事,表现出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重音、语速缓急、语气语调),思考:课文中最感动你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明确:(1)母亲角度:深沉无私的爱①“悄悄地”“偷偷地”“又悄悄地”“眼边儿红红的”(读出母亲的小心翼翼)——母亲想让儿子尽情发泄内心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小心翼翼与痛苦,也表现了她对儿子的体贴入微、迁就尊重。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读出母亲的痛苦与隐忍)——“扑”反映了母亲急切的心情,“忍”反映出母亲强压痛苦的心理。

“好好儿活”是鼓励儿子坚强面对生活的磨难,面对生命的缺憾,不要失去生的希望。

总之,从母亲的动作、语言中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挡”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内心的不安,因为秋天的落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怕我触景伤怀。

“憔悴”体现了母亲身心俱疲。

“央求”反映了母亲强烈的期盼即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要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儿子对生命的态度。

④“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读出母亲的高兴、兴奋)——从动作、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的兴奋之情。

因为儿子同意去看花而喜出望外,体现了母亲所有的牵挂都集中在儿子身上。

⑤“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因为一直小心翼翼的母亲太高兴,脱口而出说错了话,她意识到“跑、踩”都是和脚有关联的字眼,生怕又刺激到儿子敏感的神经,所以悄悄地出去了。

再次体现了母亲细心、敏感、体贴以及对儿子的疼惜。

(2)儿子角度:无尽的懊悔与自责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作者躲在绝望的世界里,没有去关注母亲,哪怕她病重到那个地步,竟也无半点察觉,内心充满了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②“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没想到……也绝没有想到,体现了深深的丧母之痛,永远的诀别,这种生离死别,是作者永远的痛。

步骤二: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本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明确:看菊。

2.本文提到了几次看菊?真正看菊花是第几次?明确:提到三次看菊,真正看菊花是在第三次。

3.为什么第三次才看成菊花,前两次作者拒绝了吗?怎样拒绝的?态度怎么样?请完成下表。

明确:4.文章写的是怀念母亲,那文末写“我”和妹妹一起去看了菊花有什么作用?明确:(1)再次来看花,实现母亲的临终遗愿。

(2)此时心境完全不一样了,他已经从瘫痪的阴影中走出来,不再自暴自弃。

(3)他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去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爱自己,对生活态度改变,这是对母亲最好的祭奠、最好的回报,也是最好的怀念。

(4)照应了课题《秋天的怀念》。

5.把题目“秋天的怀念”改为“怀念母亲”好不好?明确:不好。

首先,作者是以季节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秋天的怀念”体现了这一点;其次,文章末尾描述了秋天的菊花,起了衬托情绪和揭示主旨的作用。

改为“怀念母亲”则体现不出作者精巧的构思。

四、课堂小结这样的秋天,注定值得深深怀念。

母亲的意义散落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时我们并不觉得,只有在这样的场景中凸显出来,那发生在秋天的故事才会深刻在心中,化作无比的怀念。

带着这种怀念,伴随着生命的脚步,作者如菊花一样泼泼洒洒,开出了灿烂的人生之花。

也希望大家在这篇文章中收获更多启示。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人说,读史铁生的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机智者读到了从容,富贵者读到了博爱,贫贱者读到了高贵,浮躁者读到了安宁,平庸者读到了智慧。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看看你能从中读到什么?二、学习新课步骤:深层探究,提高升华1.“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为什么会让“我”更加痛苦?明确:“北归的雁阵”带来春的信息,其自由自在飞翔的样貌让人羡慕;“甜美的歌声”往往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在这些美好事物的反衬之下,双腿瘫痪的“我”会觉得更加痛苦。

2.文中最后一段中“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指什么?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3.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详细描述多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绽开得烂漫?明确:一是透过菊花的烂漫衬托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以景衬情的写法;二是以菊花照应上文“母亲生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件事,借菊花怀念母亲,同时照应了题目。

4.展示《我与地坛》里的一段文字:“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明白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多媒体显示〕对照上面一段话,结合文章相关语句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明确:一是母亲深受病痛折磨;二是“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三是担心儿子不能“好好儿活”……5.总结母亲形象。

明确:①细心体贴:母亲挡住落叶怕“我”看到更加悲伤,对“跑”“踩”等字眼比“我”还敏感。

②坚忍顽强:母亲肝痛到极点也不肯叫一声,儿子瘫痪,暴怒无常,母亲也从不灰心绝望,总是耐心劝导激励,总是坚忍地面对生活的苦难。

③从容睿智:母亲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顽强坚韧地“好好活儿”,活出自己的尊严和幸福。

④伟大无私,慈爱容忍:母亲一心只想着能为儿女做点事,而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病痛难忍也没有告诉“我”,临终前也只牵挂着儿女。

“我”暴怒无常,母亲却只有理解、安慰、包容,而没有任何责骂,对“我”承受的瘫痪之苦有着最深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灯油,照亮儿子的人生之路。

四、布置作业1.文章结尾借景抒情,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并试着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段文字。

2.写一段给母亲的话,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有满意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例如:课堂上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解读文本,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