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掌握李商隐的生平

合集下载

《贾生》 学历案

《贾生》 学历案

《贾生》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理解诗歌《贾生》的内容及主题。

3、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4、体会诗人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培养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贾谊的形象以及诗人对他的评价。

(2)掌握诗歌中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2、难点(1)深入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2)理解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教训。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2、写作背景晚唐时期,皇帝昏庸,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政治腐败。

李商隐借贾谊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晚唐社会现实的不满。

四、学习过程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歌大意: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能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不是关心百姓生计而是询问鬼神之事。

2、精读诗歌,赏析词句(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写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表明文帝求贤若渴。

“逐臣”指被贬谪的臣子,这里指贾谊。

“才调”指才华和格调。

诗人用“更无伦”极力称赞贾谊的才华,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怜”一词在这里有可惜、可叹之意。

“夜半虚前席”生动地描绘出文帝听贾谊讲论时专注的神情,甚至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座位。

然而,文帝关心的不是百姓的疾苦,而是鬼神之事,这与前面的求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到悲哀和无奈。

3、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诗歌塑造了贾谊怎样的形象?贾谊在诗中是一个才华横溢、备受推崇却不被重用的形象。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锦瑟》诗歌;(2)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3. 诗歌的情感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锦瑟》诗歌文本、相关注释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生准备:预习《锦瑟》诗歌,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题目“锦瑟”,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诗歌。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会(1)学生分享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背诵《锦瑟》诗歌;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锦瑟》与其他唐代诗歌的异同;(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唐代诗歌的特点。

2. 创作实践(1)学生尝试仿写《锦瑟》风格的诗歌;(2)教师点评学生的创作,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评价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背诵《锦瑟》诗歌的情况;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和困惑;3.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锦瑟-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锦瑟-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这本《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 22首,排在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之后,而 排在白居易之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 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解题
“锦瑟”是一种漆有织锦纹 的瑟,这里是对瑟的美称。
锦瑟
有人认为它是一首无题诗,它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也并非 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 所写的情事是与瑟相关的。
• 汉朝郑玄为古书所作笺注极受后人重视。李商隐的诗大多晦涩难解,却没 有人能为他作详备的注释。
• 元好问为此不胜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
•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晚唐
诗坛上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 现存有 《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生活在日趋颓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
小结
• 品味锦瑟诗歌的华丽辞藻 • 感悟锦瑟诗歌的深沉情感 • 鉴赏锦瑟诗歌的缥缈的意境 • 探究锦瑟诗歌的神秘主题
—— 梁启超评《锦瑟》
《锦瑟》是李商隐诗集的第一篇,
也是一道千古谜。
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 难解,历来众说纷纭,无人能彻解。
诗歌通篇追忆往事,以朦胧的意象 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反复抒发感 情破灭、理想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
无题诗
从古代或现代的诗文中常常看到以“无题”为题的诗文, 他们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
李商隐的诗歌回环曲折,长于表达个人忧伤的情 绪及情感。尤长于七言律绝,被称为“义山体”。
李商隐的诗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①朦胧美:情感朦胧,含蓄深邃。 ②意象美:意象绚丽神秘。 ③情感美:情致婉曲,缠绵悱恻。
夜雨寄北

《锦瑟》 学历案

《锦瑟》 学历案

《锦瑟》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体会其在《锦瑟》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分析《锦瑟》的诗歌意象、意境和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背诵并默写《锦瑟》,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把握诗歌的主题。

(2)赏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体会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2、难点(1)对诗歌中多重意象和隐喻的解读,以及对诗人隐晦情感的探究。

(2)理解诗歌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深刻内涵。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知人论世法: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遇和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中的疑难问题,集思广益,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首《无题》让我们领略了李商隐深情绵邈、隐晦曲折的诗歌风格。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经典之作《锦瑟》,去探寻其中蕴含的无限情思。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 年约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但由于其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三)诗歌诵读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四)诗歌解读1、题目分析“锦瑟”是一种乐器,通常有五十根弦。

以“锦瑟”为题,可能是诗人以锦瑟之声来寄托自己的情思,也可能是锦瑟本身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2、诗句理解(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即无缘无故。

锦瑟本应有二十五弦,这里却说五十弦,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已逝岁月的感慨。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贾生》公开课教案_1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贾生》公开课教案_1

学习目标:1了解掌握李商隐的生平,诗歌感叹身世忧时悯乱,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2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3感悟作品意境、了解相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夕阳无限好,仅仅近黄昏。

(《乐游图》)1.易错字逐(zhú) 苍生(cāng)2.词语释义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二、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终身。

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

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

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

背景简介:晚唐时期,很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择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1.易错字逐(zhú) 苍生(cāng)2.词语释义贾生:即贾谊,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却遭谗被贬,郁郁不得志。

后来汉文帝召还贾谊,曾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齐读,整体感知――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背景简介:贾谊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

《锦瑟》课文教案

《锦瑟》课文教案

《锦瑟》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锦瑟》这首诗;(2)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锦瑟》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通过诗文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来欣赏诗歌;(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青春、爱情、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2)培养学生珍惜青春、珍惜人生的情感态度;(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锦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锦瑟》中的典故和隐喻的理解;2. 如何把握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锦瑟》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锦瑟》原文,了解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欣赏《锦瑟》的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原文,理解诗文内容;(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帮助理解诗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锦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青春、爱情、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2)引导学生珍惜青春、珍惜人生。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锦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锦瑟》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6. 课后作业(1)背诵《锦瑟》;(2)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对《锦瑟》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锦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锦瑟》中的典故和隐喻;3. 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珍惜青春、珍惜人生的价值观。

七、教学步骤1. 感悟诗情: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锦瑟》的情感氛围;2. 分析诗意:引导学生从诗文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深入解读《锦瑟》;3. 探讨诗艺:分析《锦瑟》的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意象等;4. 欣赏诗美:让学生欣赏《锦瑟》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5. 体味诗志:引导学生从诗文中体味作者的人生感悟,培养珍惜青春的价值观。

贾生

贾生

《贾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贾生和李商隐的生平,诗歌感叹身世忧时悯乱,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2、联系诗歌欣赏的具体方法,感悟诗歌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总结赏析诗歌的方法,把握诗人情感。

难点:掌握《贾生》先扬后抑、托古讽今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朗诵法、问答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勾画圈点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李商隐的相关介绍,引出李商隐此人。

2、回忆背诵李商隐的诗。

《夜雨寄北》、《无题》、《锦瑟》……(一读《贾生》初次感受内容)
(二)通过侯方域的《贾生传》完成贾生名片
(了解诗人和贾生的相关知识、经历,够帮助学生品味诗歌,赏析诗歌。

)(二读《贾生》再次感受内容)
(三)赏析诗歌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运用具体赏析诗歌的方法分析句子,体会情感)(三读《贾生》初次感受诗人情感)
(四)表现手法(总结)
先扬后抑、托古讽今
(四读《贾生》再次感受诗人情感)
(五)拓展延伸
杜牧借古讽今的诗歌。

(六)作业布置
收集整理更多使用借古讽今的诗歌。

李商隐教案

李商隐教案

李商隐教案李商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主要创作特点。

2. 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学生对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点的理解。

2. 学生对李商隐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李商隐的传记和相关资料。

2. 李商隐的代表作品和批注。

3. 课堂活动和讨论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观看李商隐的画像和生平简介,引起学生对李商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包括他的出身背景、文学成就和对唐诗的影响。

3. 欣赏诗歌:分发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朗读和欣赏,逐篇讲解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

4. 活动讨论:分组讨论李商隐的诗歌,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解读。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比如《锦瑟》中的 "寒梅著花未" 和 "云雀弄虫儿"。

5. 作品欣赏:学生自选李商隐的一首诗进行朗读和欣赏。

然后,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6. 小结:总结李商隐的创作特点和对诗歌的贡献。

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主动,对李商隐的诗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欣赏和讨论,学生逐渐理解了李商隐的诗歌意境和修辞手法。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李商隐的诗歌理解还有待深入。

建议以后可以增加课堂讨论和阅读活动的时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大学语文教案_李商隐

大学语文教案_李商隐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文学地位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 掌握李商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比喻与写实交融的艺术特色。

- 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含蓄、委婉、隐约的艺术风格。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李商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一、导入- 通过播放李商隐诗歌朗诵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二、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 李商隐的文学成就:诗歌创作成就高,尤以无题诗最为著名。

三、作品赏析1. 《无题》- 诗歌内容:通过描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等意象,表达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 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星辰、清风、画楼、桂堂等意象具有象征意义,寓意着美好的爱情和孤独的人生。

- 比喻与写实交融:诗歌中的意象既有写实的基础,又通过象征手法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

- 含蓄、委婉、隐约:诗歌语言含蓄、委婉,情感表达隐约,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2. 《锦瑟》- 诗歌内容:通过描绘锦瑟的意象,表达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 艺术特色:- 象征手法:锦瑟的音色、音律等具有象征意义,寓意着人生的美好与悲凉。

- 比喻与写实交融:诗歌中的意象既有写实的基础,又通过象征手法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

- 含蓄、委婉、隐约:诗歌语言含蓄、委婉,情感表达隐约,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李商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比喻与写实交融的艺术特色。

-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交流对李商隐诗歌的理解。

五、总结- 总结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强调其象征手法、比喻与写实交融的特点。

李商隐诗歌阅读教学

李商隐诗歌阅读教学

李商隐诗歌阅读教学李商隐是唐代文学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独具风格,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对于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风貌,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李商隐诗歌的阅读教学建议。

一、了解李商隐的生平背景李商隐是唐代末年的文学家,他的父亲是朝廷官员,因此李商隐在官员之家长大,对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有着深入的认识。

李商隐同时又受到了文学家周舍的启发和影响。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选择李商隐的代表作品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点。

例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夜雨寄北》等。

这些作品既有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作品,也有描写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的作品,可以涵盖不同主题和意象。

三、阅读诗歌环节在阅读李商隐的诗歌时,可以进行以下几个环节:1. 预习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诗歌的整体结构和特点,包括诗歌的字数、韵律、节奏等。

然后通过提示学生进行预习,了解诗歌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2. 理解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帮助他们体验诗歌节奏和语言的美感。

然后通过读诗学生的理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解读。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解读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3. 鉴赏诗歌:针对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进行分析和鉴赏。

诗歌的形象描写是否生动准确,诗歌的语言运用是否独特曲折,诗歌的意象是否富有想象力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让学生更好地欣赏诗歌的美。

4. 拓展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者改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文学素养。

可以从李商隐的诗歌中选取相关的题材或者意象,让学生自由创作。

四、拓宽课堂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老师讲解和学生思考的方式外,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拓宽课堂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诵比赛,提升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说课稿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说课稿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说课稿阳山中学毛凌云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是阳山中学高二级语文教师。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李商隐的著名的无题诗《无题二首(其一)》。

我准备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科书《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高二年级第二单元第9课。

单元内容及单元知识教学重点:阐述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掌握李商隐的生平,知人论事。

能力目标: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目标:诗人对身世的感慨,流露的浓厚感伤气氛。

教学重点和难点:过带感情的朗读,领会诗歌的朦胧美;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网络、图书馆资料查找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班级是一个理科的普通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理解能力掌握能力都比较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设计。

三、说教法学法: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拟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A教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诵读法。

讨论法: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

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引导下的师生和生生的对话、讨论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也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有通过直接感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锦瑟》全诗;(2)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真挚的感情和崇高的理想;(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锦瑟》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背诵;2. 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难点:1. 诗歌意境的感悟;2. 典故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锦瑟》,理解诗歌内容;(2)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内合作探讨。

3. 课堂讲解(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3)阐述诗歌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模仿《锦瑟》的写作手法,创作一首小诗;(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背。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锦瑟》;3. 选择一首李商隐的诗歌,进行鉴赏性阅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锦瑟》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诗歌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锦瑟》为例,讲解诗歌的鉴赏方法;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合作能力;4.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分析《锦瑟》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提高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3. 情境教学法:设置诗歌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美;4. 欣赏教学法:欣赏《锦瑟》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李商隐生平事迹范文

李商隐生平事迹范文

李商隐生平事迹范文李商隐(813年-858年),唐代文学家,有“李白之后,无诗人可比”之誉。

以下是李商隐的生平事迹:一、早年经历李商隐自幼聪明好学,有才华。

据传他年幼时读书勤奋,并掌握了许多文学知识。

他的父亲李廪是一名官员,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对李商隐的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指导。

他在15岁时中了进士,成为一名举人。

然而,他因述筑山庙而遭到贬谪,此后他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专心于文学创作。

二、文学成就李商隐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

他的诗作以豪放、奇诡和感伤著称,对唐代后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诗风多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哲理,表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李商隐的诗作语言优美动人,表达深远,广泛流传至今。

三、作品特点李商隐的诗作以语言流畅、形象生动著称。

他的诗作多以爱情、离别和人生哲理为题材,既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的诗作语言简练,用词精准,行文流畅,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造诣。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法,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以及对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四、主要作品李商隐的诗作多达数百首,其中最著名的有《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

《锦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离别的痛苦;《夜雨寄北》描绘了一个暗夜里一个人思念远方的亲人的场景,抒发了他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无题》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反思和对时代的不满。

五、晚年生活李商隐在晚年过上了安静的生活,他退隐到江南乡村,过上了田园生活。

据传他在这段时间里继续写诗,但没有发表过新作品。

李商隐在859年过世,享年46岁。

总结: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

尽管他的生平事迹不是特别详细,但他的文学成就和作品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商隐的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贾生-李商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贾生-李商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贾生-李商隐》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贾生和李商隐的生平及代表作品;2. 理解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主题特点;3. 掌握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技巧和艺术特点;4. 能够分析和欣赏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作品。

导学内容:一、贾生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贾生(772年-846年),字子路,汉族,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唐代文学家。

贾生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出仕于吴兴王朝,历任秘书少监、户部郎中等职。

他的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古意》等。

二、李商隐的生平及代表作品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汉族,河南开封人,唐代文学家。

李商隐曾任国子监博士,后因得罪显贵而被贬谪。

他的代表作品有《夜雨寄北》、《夜泊牛渚怀古》等。

三、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和主题特点贾生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人物和风景,主题多为爱情和离别。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以雄浑的语言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主题涉及政治、人情和自然等方面。

四、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技巧和艺术特点贾生的诗歌创作技巧善于运用对仗、押韵和比喻手法,善于表现人物心里的情感和矛盾。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技巧善于运用对偶、排比和象征手法,善于描绘社会现实和人生百态。

五、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作品分析和欣赏请阅读《长恨歌》和《夜雨寄北》两首诗歌,并结合教室讲解和讨论,分析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主题特点、创作技巧和艺术特点,欣赏他们的诗歌作品。

导学方法:1. 教师讲解:介绍贾生和李商隐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分析他们的诗歌风格和主题特点;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技巧和艺术特点;3. 教室展示:学生展示分析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作品,进行欣赏和评判;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贾生和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作品,深入了解他们的文学成就。

导学评判: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应能够全面了解贾生和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特点,培养对唐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考试大纲上“掌握”“熟悉”“了解”的区别

考试大纲上“掌握”“熟悉”“了解”的区别

考试大纲上“掌握”“熟悉”“了解”的区别第一篇:考试大纲上“掌握”“熟悉”“了解”的区别考试大纲上“掌握”“熟悉”“了解”的区别.txt花前月下,不如花钱“日”下。

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干掉熊猫,我就是国宝!别和我谈理想,戒了!考试大纲上有的内容是要掌握的,有的是要熟悉的,有的是要了解的,这些是否就是所谓的重点和非重点呢?答:考试大纲中,“掌握”、“熟悉”、“了解”的比例为70%、20%、10%.要求“掌握”的是重点内容,也是命题的重要考点,要求应考者能灵活应用,复习时应考者对这部分内容要理解得详细、深入;要求“熟悉”的内容是重要内容,应考者除弄清楚各个知识点的原理、内容、依据、程序及方法外,还要注意与其他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复习,加强记忆;要求“了解”的是相关内容,考试深度较浅,考题更直观,易得分。

根据以往执业资格考试的经验,重点与非重点知识点均会出到考题,因此,应考者应遵循突出重点和全面兼顾的复习原则。

《考试大纲》对考试内容分别冠以“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不同的要求,这实际上也表明了考试内容的重要程度。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考试大纲》的编写者很想把考试的具体深度给大家讲明白,用了解、熟悉、掌握,三个词来界定考生对于不同考点的掌握程度。

但这三个词还是比较模糊的,“掌握”和“熟悉”的内容,都是重点。

而“了解”,也是考试内容,但考的概率小一些,占的分少一些。

属于“了解”的考试内容,不是不考,只是考的概率小,分值会少一些。

学员在掌握上,应该是“把握重点,兼顾一般”。

重视历年真题也非常关键。

了解、熟悉、掌握之间的关系:它们好比一棵树,掌握当然是主干部分,熟悉是分枝,而了解是树叶,显而易见,没有主干部分,根本无法谈及其它。

了解:一般性知道即可,考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需要后,基本上不用记忆。

熟悉:要求知道概念以及内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考生掌握其主要内容即可。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完整地叙述知识的全面含义,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要求考生必须全面理解和记忆。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之作多写时代乱离、个人失意的感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和 缠绵深挚的爱情诗最有特色。李商隐长于律绝,诗风深婉绵密、典丽精 工。其中有些作品感伤情调浓厚,多用典故,意旨比较隐晦。
高中语文-RJ-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
写作背景
《锦瑟》 本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诗人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李商隐早年受知于令狐楚,登进士第后娶王茂元女。令狐楚和王茂元是政敌,党于令 狐的人认为李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期执政, 便处处排挤李商隐。李商隐始终不得志,这和他得罪令狐氏,处在朋党倾轧的峡谷里 有很大关系。他先后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最后客死在郑州。李商隐把一片忧时忧 国之心、自抒身世之慨都寄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造成了其诗朦胧难解的特点。
高中语文-RJ-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颈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南海鲛人能织丝绸,哭泣时眼泪变成明珠。诗人借 此把海、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 情怀。“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的土地为日光所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 冉冉升腾,远察如在,近观却无。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象,表 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无尽的爱思与惆怅之情。
高中语文-RJ-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
课堂训练
1. 下列各句中加色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 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 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D. 无复鸡人报晓筹 筹:计策,办法
高中语文-RJ-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
高中语文-RJ-必修3-第二单元-第7课

李商隐马教案

李商隐马教案

李商隐马教案篇一:《无题》教案《无题》李商隐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3、感受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重点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委婉之美。

教学课时:1.5课时教学方法:1、通过朗诵、背诵,使学生初步体会本诗的意蕴。

2、结合背景知识,以及对诗歌的翻译,使学生基本清楚本诗的内涵、情感、写作手法,初步掌握本诗。

3、通过课上的讨论以及对课后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本诗的印象,基本掌握本诗。

教学过程和步骤:一、诗人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擅长诗歌写作,为朦胧诗鼻祖。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二、作者生平:李商隐与李白、李贺并称“三李”,但生活环境与思想极不相同。

以都写过的“夕阳”意象为例。

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脁楼》),盛唐的恢弘气度;李贺“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日落西山,昏暗中还有碧色,中唐特点;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唐祚将沦”,百感苍茫——唐王朝崩溃前夕的写照。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朝终于崩溃。

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1. 艰苦的童年时期(812—827,16岁前)。

《锦瑟》教学简案

《锦瑟》教学简案

《锦瑟》教学简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了解诗歌中的典故,鉴赏比兴和用典的手法。

3、体会本诗哀婉的基调,分析概括诗歌的主旨。

常识读记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他十六岁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二十五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

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

“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

终年四十六岁,可谓英年早逝。

2、相关背景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

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

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题目解说①锦瑟:有花纹的瑟。

《世本》:“瑟,庖牺(伏羲)作,五十弦。

”《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4、典故常识①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

《贾生》教学设计

《贾生》教学设计

《贾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掌握李商隐的生平,诗歌感叹身世忧时悯乱,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二、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终身.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

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

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

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也工四六文。

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三、学习课文:(一)、学习《无题二首》(其一)齐读,整体感知――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简介写作背景: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基本解读:1)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对昨夜相会的追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掌握李商隐的生平,诗歌感叹身世忧时悯乱,流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

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感悟作品意境、了解有关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体味李商隐无题诗、政治诗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名句,情境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二首》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二首》其一)何当共剪两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图》)
二、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子,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潦倒终身。

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

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

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

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也工四六文。

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无题二首》(其一)
齐读,整体感知――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简介写作背景: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基本解读:
1)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对昨夜相会的追忆。

星光闪烁,阵阵轻风,诗人与意中人在画楼之西、桂堂之东相会。

画楼,雕饰华美的楼。

桂堂,用桂花香熏过的厅堂。

诗人没有具体写昨夜情事,
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

2)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通过比喻,写今宵诗人心中引发的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尽管自己身上无彩凤那样的双翼(飞去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能像犀牛的角一样灵异,得以互相感知。

彩凤,彩色的凤凰。

《山海经》:“丹穴山,鸟状如鹤,五彩而文,名日凤。

”灵犀,犀牛在古代被视为灵物,特别是它的角的顶端和底部之间有白色的线(角质层)相通。

3)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写宴会之热闹。

这里的宴会既可理解为昨夜的宴会情景,也可理解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写出了诗人此刻凄清寂寞。

送钩,古代人们在宴会上玩甲一种游戏。

把钩依次在人们手中传送,然后藏于某人手中,令人猜,不中者罚酒。

分曹,分组。

射覆,古代的一种游戏,用器皿覆盖着东西让人猜。

4)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通过比喻抒发诗人无限惆怅之情。

自己正如飘转不定的蓬草,又不得不去上班报到。

爱情的间隔的惆怅与诗人身世飘蓬的慨叹融为一体。

听鼓应官,听到报晓的鼓声后到衙门报到。

兰台,唐朝对秘书省的称呼。

转蓬,被风吹得不断在空中飞转的蓬草。

4.小结:这首诗写出诗人多情而又无奈的相思。

诗人与情人心心相印,可欢会的时光是那么短暂!这是多么令人痛苦而又无奈的现实。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为千载名句,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

艺术手法:此诗构思巧妙,事件与场景的描述常常打破时空次序,昨夜――现在――最初相识――此时;虚实结合,回忆昨夜(虚)――现在(实)――回忆最初相识(虚)――此时(实)。

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展现。

全诗看起来以赋体写诗,但断续无端,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

诗中时空的转换当中,有虚有实,富有想象张力,只要解释得合乎情理,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可作多样阐释。

(二)、学习《贾生》
齐读,整体感知――写贾谊与汉文帝君臣遇合的片段史实,托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
背景简介:贾谊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别有新意。

《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3.基本解读:
1)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正面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

一“求”一“访”,把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表现出来,特别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

这是诗人欲抑先扬之处。

2)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议论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伦比。

3)第三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是全诗承、转的关键。

“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

着一“虚”字,举重若轻,把文帝前面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4)末句“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全诗警策之句,是直接对“可怜”一词的回应。

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样的求贤对天下苍生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君臣遇合对臣子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词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深沉,却又抑扬顿挫。

小结: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宣室夜对”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的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这件事,借题发挥,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议论。

汉文帝史称明君,贾宜更是一代贤才。

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

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这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怜。

诗人夙怀“欲回天地”之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诗中常有“贾生年少虚垂涕”之类的感慨。

写作特点:欲抑先扬(先扬后抑)。

诗人先赞扬,实际上是为了后面的讽刺。

艺术手法: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丰富。

诗中有讽刺,有感慨。

从表面看,诗人是讽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

(三)、学习《柳》
齐读,整体感知――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主旨)
2.基本解读:
1)首二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写(柳枝)曾在繁花似锦、令人陶醉的春日,如同婀娜多姿的舞女一样,在乐游苑的宴会上随风起舞。

“舞”,生动地写出了春柳的婀娜多姿,也写出了柳枝的欢乐。

乐游春苑,即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人们节日游乐场所。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即销魂,指美好的春日令人陶醉。

2)后二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重在写秋柳的凄凉情形。

柳在春日是那样地风光无比,受人瞩目,而眼下时值深秋,它又如何愿意面对夕阳西下、寒蝉凄切的凄凉处境呢!“清秋”,秋色已深。

“肯”,岂肯,不太愿意,既是反诘,又是感叹。

3.写作手法:
1)这首咏物诗用暗示手法融会了诗人深沉的感慨。

此诗全篇无一“柳”字,却又是句句写柳;句句写景,可又是句句含情;句句咏物,可又是句句写人,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也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对先荣后悴人事的感喟,或对官场上只知上进而不知后退者的讥刺。

2)诗中虚词运用精妙。

“如何”、“肯”连用,加强了反诘语气,使诗人的感叹更为悲怆而深沉。

“已”、“又”,层层推进,正是“数虚字转折唱叹,弦外有音”。

(纪昀《李义山诗集辑评》)
四、小结李商隐诗的特点:往往在言情写物的小小题旨中渗入家国身世的感伤,形成兴寄遥深、意旨朦胧、体式华美的风格。

咏史――借古讽今,寄寓怀才不遇的身世感伤;咏物――托物传达身世感伤;无题-意旨隐秘,呈现委婉深曲的朦胧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