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生平事迹
李商隐盛唐文学的隐逸诗人
李商隐盛唐文学的隐逸诗人李商隐:盛唐文学的隐逸诗人李商隐,是盛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以其高度隐逸的诗风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既展现了温婉细腻的女性美,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本文将通过对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他在盛唐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生平概述李商隐生于盛唐贞元年间,原籍河南洛阳。
他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家境优越。
早年,李商隐受到敦煌文化的影响,并广泛涉猎经史诸子,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然而,由于嫉恶如仇的性格以及对当时统治阶级腐败腐化的不满,李商隐多次遭到排挤和困扰,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
二、诗风特点李商隐的诗作以其隐逸的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借用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诗句常常简练而有力,不浮夸,却能表达深层次的含义。
他的创作主题涉及爱情、友谊、名利等方面,既有对世俗伤情的抒发,又有对人生苦难和追求的深度思考。
三、爱情主题李商隐的诗作中,爱情主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美丽和多变。
他的爱情诗灵感来源于他与女性的亲密关系,尤其是他与著名女诗人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的爱情诗作激发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并深入探讨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
四、社会现实反思与其它盛唐诗人相比,李商隐的诗作中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他深知权贵与贫穷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意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关注个体命运的反转,寄托了对社会正义的期许,同时也展示了个人隐逸的生活态度。
五、影响与意义李商隐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成就在盛唐文学中独树一帜。
他的诗作深入民心,成为灵感的源泉。
同时,他的反叛精神和批判意识也给后来的诗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人的情感表达和社会思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结语李商隐以其独特的隐逸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盛唐文学的重要代表。
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自身内心的世界,也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生平经历:1.早年生活:李商隐约813年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其父亲李嗣曾任获嘉县令。
他十岁丧父,随母回乡务农,家境贫寒。
但他勤奋好学,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资助。
2.科举之路:李商隐在十七岁时即以文章闻名。
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考中进士,随后在秘书省任职。
3.仕途坎坷:李商隐的一生始终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开成四年(839年),他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帮助下,得到王茂元的器重,并娶其女儿为妻。
然而,这却遭到牛党的排挤。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中,郁郁而不得志。
4.晚年生活:大中五年(851年),李商隐病故于郑州,享年约46岁。
5. 作品创作:李商隐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多数为婉约风格,善于用典,构思精巧。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代表作品有《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
6. 历史评价:李商隐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被誉为“唐朝诗歌艺术的瑰宝”。
尽管他生前郁郁不得志,但他的诗歌却在后世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明朝人胡应麟将李商隐誉为“古今七律第一”,清代文学家王士祯则称赞他为“晚唐诗之冠”。
7. 后世影响:李商隐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婉约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启发,他善于用典的创作手法也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借鉴。
李商隐轶事典故
李商隐轶事典故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李商隐轶事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门三进士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历史文献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在诗歌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富平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李李商隐一门三进士,李家的第一位进士是安阳君李叔洪。
李叔洪是李商隐的爷爷,年十九,一举中进士第,与彭城刘长卿、虚清河张楚金齐名。
始命於安阳,年二十九逝世,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
关于李叔洪,史藉记载他的事迹很少。
闻诗识李李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
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
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吟罢隐身而去。
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
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望提遭嫉李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李商隐生平个人简历.doc
李商隐生平个人简历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你是否也读过他的诗句呢?你了解他的生平吗?的我为大家整理了“李商隐生平个人简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李商隐生平个人简历一、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四首,数量位列第四。
二、李商隐生平故事家世李商隐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北齐光州中从事李凝之的后代。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早年生活及教育李商隐生于浙江,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
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
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赢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亲自指点,教写今体文。
楚子令狐綯又在开成二年(837)帮助他中进士。
但就在这一年底,令狐楚病逝。
李商隐于次年春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綯所不满。
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
为时都很短。
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
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
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精神痛苦。
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关于李商隐的小故事
关于李商隐的小故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G)生,又号樊南生,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李商隐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李商隐爱国的故事李商隐年少有为,而且关心国家大事,目睹唐朝国运衰微,忧心如焚,在事业上更有远大抱负。
13岁那年,他看到朝纲不振,君臣昏庸,就写了一首《富平少侯》诗。
诗中写一个富平少侯张放,13岁就承袭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骄奢豪侈,醉生梦死,不忧国事。
实际上并无其人,只不过是李商隐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显,写作的目的是讥讽那些不谋国事的权贵的。
13岁就有如此手笔,真是难能可贵!良师益友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
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
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在这一时期(大和四年,公元830年)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李商隐唐代诗人与豪放派代表
李商隐唐代诗人与豪放派代表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豪放派代表之一。
他的诗作以情感深沉、意境广阔而著称,抒发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感悟。
本文将介绍李商隐的生平与代表作品,并探讨他与豪放派诗歌的关系。
一、李商隐的生平李商隐出生于唐代晚期,他的祖籍是陇西慈恩县(现今甘肃省静宁县)。
他是李白的后人,家世显赫。
尽管他来自名门望族,但他并没有沉溺于尘世的浮华,而是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真实。
他在文学上展现出了独特的才华,也因此成为了唐代文坛的一颗新星。
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李商隐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思考人生为主线,其诗风独特迷人。
他善于借助细腻的笔触,表达内心情感。
他的诗作展现了他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切思考,以及对于世事沧桑和人情冷暖的独特感受。
他的诗句意境广阔,往往流露出浪漫主义情怀。
三、李商隐的代表作品1.《锦瑟》《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他以锦瑟比喻人生,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诗句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深刻地表达了对于逝去时光和离别的感慨。
2.《无题》《无题》是李商隐的另一经典之作。
诗中,他借助抒情的笔触,表达了对于爱情和离别的痛苦。
诗句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深刻地展现了他对于爱情的痛苦挣扎。
四、李商隐与豪放派诗歌的关系虽然李商隐的诗作多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但他也被认为是豪放派诗歌的代表之一。
豪放派诗歌强调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追求自由和放荡的精神。
李商隐的诗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于个人情感和欲望的真实表达,这与豪放派诗歌的追求相契合。
他的诗作既展现了豪放派诗歌的精神特点,又表达了个人思考和感悟,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总结:李商隐是唐代诗坛的一位重要代表,他的诗作以情感深沉、意境广阔而闻名。
他的诗歌展现了他对于人生和世界的独特思考,抒发了个人情感和欲望。
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歌承载着他豪放而真实的内心世界,令人陶醉其中。
李商隐简介个人资料及代表作品
李商隐简介个人资料及代表作品(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商隐简介个人资料及代表作品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813年出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
李商隐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
李商隐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李商隐(约813~约858年),晚唐成就最高的诗人。
字义山,号玉豁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后移居郑州荥阳。
史称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
卷入“牛李党争”,随着两党的得失而时起时伏,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但这种苦难生活也成就了诗人,使得他在诗歌领域创造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晚年的诗人朦胧地感到唐朝前途无望,思想逐渐崩溃。
就是在这个时期,李商隐创作了大量意境朦胧的无题诗和咏史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作品辑于《李义山文集》。
《李义山文集》又称《樊南文集》,主要收录李商隐的诗歌。
李商隐的诗歌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叠、危机四伏的现实情况,特别是对诗人自己身世的吟唱,表现出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悲愤。
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记录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揭露统治者骄奢昏聩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
比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描写了一幅农村凋敝凄凉的场景:“高田长槲枥,下田长荆榛。
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在《随师东》中则反映了讨伐叛镇李同捷的三年战争所造成的“几竭中原”和“积骸成莽”的灾难性后果。
《龙池》和《骊山有感》讽刺了唐玄宗霸占儿媳的丑行,《马嵬二首》、《华清宫》、《思贤顿》则批评唐玄宗宠信安禄山、李林甫,沉溺于声色,不理朝政。
对自己凄凉身世的讴吟。
比如在《无题》(“何处哀筝随急管”)中,诗人借贵族少女早婚和贫家老女不能出嫁的对比,反映了寒士怀才不遇的哀怨;《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和《深宫》两首诗借浓香的桂叶比喻寒士们的卓著学识和才华,以菱枝、萝荫比喻他们的地位低下,缺乏提拔他们的上级官员,而以狂飙、风波比喻摧残他们的黑暗势力,深刻婉曲地宣泄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愤懑。
爱情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这首诗描写了一种为外力所阻隔而无法实现的爱情,但又是一种宁愿为此承担一切痛苦和牺牲的爱情。
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
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九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
十六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
文宗大和三年(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
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绹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
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
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
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年),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
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
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绹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
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
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
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
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二年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正字。
不久又因母丧居家。
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847年)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
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
宣宗大中四年(850),令狐綯做了宰相,李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
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
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
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
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简介
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著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生活爱情李商隐画像、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许多研究者关注,部分原因在于李商隐以《无题》为代表的诗歌中,表现出一种扑朔迷离而又精致婉转的感情,容易被人视为丰富的爱情体验的表达。
关于李商隐的爱情,猜测的部分远远多于有实际证据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此津津乐道,甚至象阅读侦探小说一样揣摩分析他的诗文,希冀发现切实的凭据。
下面这些女子被认为是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的:柳枝柳枝的名字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年的一组诗(《柳枝五首》)中。
他还为这组诗写了一个长长的序言,讲述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
但李商隐失约了。
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
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宋华阳李商隐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此有人猜想他在这期间与女道士发生过恋情。
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李商隐提到了“宋华阳”的名字,于是,宋华阳就被认为是李商隐的恋人。
诗人生平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公元753、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二、三载)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 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寓秋浦所作。秋霜 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 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 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 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 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 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 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 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 “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
杜甫(712—770,河南巩义) 740年结婚,杨氏(杨怡——财政、 712—731 生活富足 农业部长之女,两儿一女:宗文、 731 出游临沂、吴越 读书游历时期 宗武、凤儿) 736 参加进士考试,落第,父亲为兖州司马。 744 在洛阳与赐金放还的李白相与,秋末回长安 747 到长安参加考试,由于李林甫,落选,客居长安,贫困。困守长安时期 751 献《大礼赋》,进集贤院,未得官职。 755 河西尉、右卫帅府兵曹参军(看兵器),十一月反奉先家,稚子饿死。 755.11 安史之乱(756,肃宗即位) 756 将家搬至鄜州避难,投奔肃宗,被抓逃出。 陷贼与为官时期 757 逃奔肃宗,左拾遗,救房琯,被审,宰相张镐营救,复任左拾遗。 758 触怒权贵,贬华州司功参军。 758 会河南探亲,唐军为安史叛军所败,“三吏”“三别” 759 辞官,到达成都,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后又辞官,760年建草堂。 765—770 严武死,漂泊夔州(两年),湖北、湖南(三年),病死于衡阳 湘江。 漂泊西南时期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故事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故事导语:李商隐,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下面是关于他的生平故事,欢迎阅读!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生平故事篇1【家世】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
(今河南获嘉县)【生卒年考】商隐生年,冯浩主元和八年(813)说,张采田主元和七年(812)说。
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说法。
大部分学者赞成的是冯浩说,其最主要的是文选《上崔华州书》所云:“中丞阁下:余生二十五年矣。
”冯浩题注曰:“开成元年十二月,《纪》以中书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例兼御史中丞宪衔,固有中丞阁下之称。
”书上于开成二年(837)春初,诗人二十五岁。
以此上推商隐生于元和八年。
至于卒年,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尤须一辨。
【早年生活】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生平事迹范文
李商隐生平事迹范文李商隐(813年-858年),唐代文学家,有“李白之后,无诗人可比”之誉。
以下是李商隐的生平事迹:一、早年经历李商隐自幼聪明好学,有才华。
据传他年幼时读书勤奋,并掌握了许多文学知识。
他的父亲李廪是一名官员,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对李商隐的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指导。
他在15岁时中了进士,成为一名举人。
然而,他因述筑山庙而遭到贬谪,此后他逐渐淡出政治舞台,专心于文学创作。
二、文学成就李商隐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
他的诗作以豪放、奇诡和感伤著称,对唐代后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诗风多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蕴含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哲理,表现了他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力。
李商隐的诗作语言优美动人,表达深远,广泛流传至今。
三、作品特点李商隐的诗作以语言流畅、形象生动著称。
他的诗作多以爱情、离别和人生哲理为题材,既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表达了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的诗作语言简练,用词精准,行文流畅,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造诣。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法,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以及对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四、主要作品李商隐的诗作多达数百首,其中最著名的有《锦瑟》、《夜雨寄北》、《无题》等。
《锦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离别的痛苦;《夜雨寄北》描绘了一个暗夜里一个人思念远方的亲人的场景,抒发了他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无题》则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反思和对时代的不满。
五、晚年生活李商隐在晚年过上了安静的生活,他退隐到江南乡村,过上了田园生活。
据传他在这段时间里继续写诗,但没有发表过新作品。
李商隐在859年过世,享年46岁。
总结: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著称。
尽管他的生平事迹不是特别详细,但他的文学成就和作品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商隐的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李商隐生平经历有哪些_李商隐的墓在哪
李商隐生平经历有哪些_李商隐的墓在哪李商隐,也叫李义山,号樊南生,晚唐年间著名的诗人,原籍是河南沁阳,关于李商隐还有哪些生平经历介绍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商隐生平经历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李商隐生平经历李商隐,也叫李义山,号樊南生,晚唐年间著名的诗人,原籍是河南沁阳,后来祖父一辈迁至河南郑州地区。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并为“温李”,是晚唐时期甚至整个唐朝中为数不多的执意追崇诗意境美的一位诗人。
李商隐出生时,家父为获嘉县官,后来父亲去世他便随母亲回到家乡,生活十分艰难。
李商隐作为家中长子,便为人抄些经书补贴家用,曾追随堂叔学习,十六时已有一手好书法和好文笔。
829年,李商隐结识了白居易等前辈,且受到令狐楚的赏识与教授,因此在这几年间李商隐勤奋好学、积极应试,结果屡考屡败,写作上由散转骈。
后来李商隐在王屋山学道几年,对他的一生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后李商隐开启了他艰难的应试之路,837年,李商隐中进士入官,其思想观念属儒,胸怀大志,但由于屡屡失败怀才不遇后因此诗歌逐渐表现出不满,对于黑暗政治的批判深刻有力。
后来李商隐因为婚姻而陷入了牛李党派之争,被批为背叛去世的恩师令狐楚,在官场上备受屈辱遂辞职。
后来李商隐回到秘书省任职,遭遇母亲去世于是回家守丧,这是李商隐政治生涯中的致命一击,后来岳父去世,李商隐的境况更加困难,于是尽量调整心态,减淡政治兴致。
后来守丧结束,李商隐重回秘书省,在权力争夺中被排挤压制,他一心从政却不得不接受仕途已到末路。
851年,李商隐妻子去世,二人虽聚少离多,但夫妻感情很好。
后来李商隐被邀请到一个待遇不错的推官上任职两三年,辞官回乡闲居。
李商隐一生由于岳父与恩师的关系,在牛李之争的夹缝中难以生存,备受压制官场失意,郁郁不得志,大致于858年病逝郑州。
李商隐的墓在哪李商隐的墓在哪里?至今为止有三种说法,也有三个墓址,其中一处是博爱县许良镇地区,一处是沁阳市东面,还有一处则是位于荥阳地区的李商隐墓。
李商隐的生平介绍
,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诗作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
曾任弘农尉、佐幕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晚唐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
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合称“三李”。
有《李义山诗集》。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家世】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
(今河南获嘉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生平事迹【家世】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非常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
不过,很显然他并没有因此得到任何的现实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名、字、号】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男子的姓从父亲那里继承,由父亲或者其他长辈起名,而字和号则多是男子成年后为自己取的。
据现有的资料无法判断谁为李商隐起了名和字,但“玉谿生”和“樊南生”两个号都是李商隐自己取的。
根据黄世中的看法,“商隐”是“商山隐士”的意思,来自“商山四皓”的典故;而“义山”,是指隐居而能行义。
“玉谿”,是今河南济源境内王屋山下的一条溪谷。
据说李商隐青年时代曾在附近修习道术。
“樊南”,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南的樊川,景色优美,“自韦曲而南,长渠分注,土壤丰腴,菜圃稻畦,罫纷绮错,田庐鸡犬,恍如江南水村图画中。
”(傅增湘《秦游日录》)唐代官僚士大夫喜欢在这一带购置别墅,游憩宴乐。
李商隐在长安生活期间,有可能常来樊川。
【早年生活及教育】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
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
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欣赏。
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不仅教授他骈体文的写作技巧,而且还资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
在令狐楚的帮助下,李商隐的骈体文写作进步非常迅速,由此他获得极大的信心,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他的仕途。
在写于这一时期(太和四年,830)的《谢书》中,李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满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应举之路】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
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是官方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后者是一些有势力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
中晚唐时期,很多官员都既考取科举的资格,也有作为幕僚的经历。
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考取了进士资格。
在此之前,他已经失败过多次。
李商隐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即文宗太和二年(828)——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苦的应举之路。
与大多数缺乏权势背景的考生一样,李商隐并不指望一举成功。
他目前流传下来的诗文中没有提及当时的情形,这多少说明他对于初试的失败不是非常在意。
然而,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多,他渐渐开始不满。
在《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诗中,他将没有录取他的考官(太和七年,贾餗)比喻成阻挠他成功的小人:“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应举的失败不会让李商隐反省自己学识不足。
早在太和四年,曾经与他一起游学的令狐绹就考中进士。
这显然不是因为令狐绹的学识才华比李商隐优秀,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楚的影响力。
权贵们互相提携,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在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象。
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试之前就去刻意结交关系,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官及名流的注意。
据李商隐自述,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调的(《与陶进士书》),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予希望,可能性也不大。
从李商隐在开成元年写给令狐绹的一封信中“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之类的话,可以看出他的情绪已经相当烦躁了。
而他于开成二年的中举,也正是令狐父子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结果。
【步入仕途】李商隐考中进士的当年(开成二年,837)年末,令狐楚病逝。
在参与料理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今甘肃泾县北部)作了王的幕僚。
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甚至将女儿嫁给了他。
从李商隐后来的经历中可以看出,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
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
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
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集团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集团在数十年中互相排挤攻击,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重大矛盾之一。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
因此,他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
李商隐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
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并不会立即授予官职,还需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
开成三年(838)春天,李商隐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
这件事对李商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的时间推迟了一年。
不过,他并没有后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
他们婚后的感情很好,在李商隐的眼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
开成四年(839),李商隐再次参加授官考试,顺利通过,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这是一个低级的官职,但有一定的发展机会。
没过多久,被调任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尉。
虽然县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但远离权力的中心,显然会使以后发展受到影响。
李商隐在弘农任职期间很不顺利,他因为替死囚减刑(“活狱”)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使孙简的责难。
孙简很可能以某种不留情面的态度对待李商隐,使他感到非常屈辱,难以忍受,最终以请长假的方式辞职(《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
凑巧的是,在此前后孙简正好被调走,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的局面,在他的劝慰下,李商隐勉强留了下来。
但他此刻显然已经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不久(开成五年,839)就再次辞职并得到获准。
【闲居时期】辞去了弘农县尉,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于武宗会昌二年(842)设法又回到秘书省任职。
这一次,他的职位(“正字”)品阶比三年前(“校书郎”)还低。
即便如此,李商隐毕竟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在唐代,大家普遍认为在京城里的任职会比外派的官员有更多的机会升迁,而李商隐所在的秘书省,又比较容易受到高层的关注。
对李商隐而言,另一个好消息是,宰相李德裕获得了武宗充分的信任,这位精干的政治家几乎被授予全权处理朝政。
李商隐积极支持李德裕的政治主张,他踌躇满志,有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他的母亲去世。
他必须遵循惯例,离职回家守孝三年。
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不得不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
这次变故对李商隐政治生涯的打击是致命的。
他闲居在家的三年(会昌二年末至会昌四年末),是李德裕执政最辉煌的时期。
错过了这个时期,随着不久之后武宗的去世,李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李商隐已经难以找到政治上的知音。
会昌三年(843),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叛乱时病故。
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李商隐的升迁,但他的去世无疑使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
李商隐在闲居的几年里处理了一些家庭的事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
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从现存的部分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商隐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淡化对政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
他有时从事农耕,声称自己“渴然有农夫望岁之志”,模仿陶渊明的风格写作田园诗歌。
不过,纷乱的时局始终吸引着李商隐的注意力。
他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倾向,几乎无法隐藏。
【幕府游历】会昌五年(845)十月,李商隐结束了守孝,重新回到秘书省。
此时,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已经到了晚期。
次年三月,武宗去世,传言他是由于长期服用道士进献的长生药而中毒身亡。
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宣宗李忱即位,他反对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厌恶李德裕。
因此,几乎整个会昌六年(846),都持续新一轮政治清洗,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
在宣宗本人的支持下,以白敏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了政府中的重要位置。
这一年,李商隐在秘书省任正字。
35岁的李商隐终于有了儿子(李衮师),他的弟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士,这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他兴奋一时。
由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狐绹等人视为背叛,他不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
尽管他的职位几乎低得不值得在权力斗争中被排挤,但仍然可以想象他的郁闷心情。
因此,当大中元年(847)桂管观察使郑亚邀请他往赴桂林任职时,他几乎没有犹豫。
从太和三年(829)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开始,李商隐多次进入地方官员的运作机构中担任幕僚的角色。
事实上,他身为幕僚的经历比正式任职于朝廷的时间更长。
不过,在宣宗大中元年(847)之前,他似乎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渡。
对于在政治上颇有抱负的李商隐来说,这种这种经验非常重要,既是他历练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
不过,毕竟只是为日后的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备活动。
从时间上看,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月之内,变动频繁,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工作。
而这一次,李商隐作为郑亚的幕僚前往桂林时,他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近末路。
在之后的10年间,他将在幕府游历中逐渐耗尽所有的政治热情。
大中元年三月,李商隐告别家人,随郑亚出发,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来到距京城大约5000里以外的南方。
郑亚的这次南迁,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
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的官员,表明他同情李德裕一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