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陈若薇

合集下载

峥嵘40载誉满迎新——2018会展·风尚·大典圆满落幕

峥嵘40载誉满迎新——2018会展·风尚·大典圆满落幕

专题峥嵘40载 誉满迎新——2018会展·风尚·大典圆满落幕文丨徐依娜 责任编辑丨朱永润 zhuyongrun@回首中国改革开放峥嵘四十载,会展业从默默无闻到谱出盛世华章,会展业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经济同行。

会展业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终岁尾之际,会展人齐聚首都,同庆、共贺这一年来取得的“不一般”的成绩,共享一年一度风尚潮流之先的行业盛事。

重要领导、嘉宾登台,风尚大典正式开始胜友如云 奏响华彩乐章2018年12月28日晚,星光璀璨,作为展洽会重要组成部分——“2018会展·风尚·大典”颁奖晚宴于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三点钟会议中心盛大举办。

莅临“2018会展·风尚·大典”颁奖晚宴的重要领导及嘉宾有:中国会展杂志社社长倪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长袁再青,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高琴,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会展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峰,国家会议中心原总经理、中国会展理事会理事长刘海莹,杭州市萧山区旅游局副局长沈彩燕,点意空间国际展览集团总裁吕玉贵,中国会展杂志社总编辑兰宇鑫,以及来自国外驻华使领馆的嘉宾:越南驻华大使馆参赞阮文照、尼泊尔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Sabitra、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馆领事萨法罗夫·巴赫罗姆、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官员Qurbonov Fayzali,此外,还有来自各地方城市会展主管部门、社团组织、国内外重要组展商、海内外会展行业从业者以及各专题大新闻媒体记者等在内的500多位代表出席了今晚的活动。

流光溢彩 携手揭幕盛典晚宴之初,举行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会展业大事记”展映式,并颁发出由中国会展杂志社发起评选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会展业十大杰出人物”,参加晚宴的来宾们通过观看大屏幕,简要地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会展业所创下的丰伟绩业,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乐声,“2018会展·风尚·大典”正式开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但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90年代。

以下
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这个阶段的中
国会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会展的规模较小,参展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主要目的是宣传企业形象和产品信息。

2.快速增长阶段(1990年代初-201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吸引了国际会展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促进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会展业的发展,扩大会展规模。

同时,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参展,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会展业的热门目的地。

3.国际化发展阶段(201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会展业进一步加强了与国际接轨的努力。

中国会展业与国际会展组织和协会密切合作,吸引国际会展巨头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并吸引了更多国际优质会展项目在中国举办。

中国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会展场馆的规模和设施水平,增加会展服务的质量。

4.创新发展阶段(2010年代至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会展业加大了对科技和数字化的应用。

通过创新的会展形式,如线上展览和虚拟展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参与会展活动。

总体而言,中国会展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起步阶段到如今成为全球会展业重要的市场之一。

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不断创新的发展模式都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中国会展业发展概述-会展学概论

2.中国会展业发展概述-会展学概论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会展业转型期 多国农机展是我国主办的第一个商业性展会,此前我国从未 主办过国际性博览会。 多国农机展也为我国会展业市场化开了先河,是中国会展史 上的一个里程碑。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改革开放后的会展业转型期 鉴于北京展馆的局限性,1979年,中国贸促会提出了建立一 个全新的展览中心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以下简称国展中 心)于1982年破土动工,1985年竣工,并于当年10月投入使 用。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国展中心(天竺新馆)
01
中国的会展业发展的历程
国展中心(天竺新馆)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由中国贸促会立项并投资建造,规模宏大,设施齐 备,功能完善;距静安庄馆30分钟车程,两馆统筹规划,实施一体化的经营管理, 精心培育发展了机床、汽车、印刷、通讯、冶金、玻璃等享誉全球的知名展会,是 国内外组展商在首都举办展览会、博览会的首选之地。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总规划用地155.5公顷,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规模 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展览中心。包括16个可分合的单体、单层、无柱、大空间展 厅,室内使用面积20万平方米。每个展厅既可独立承办小型展览布展,又能通过内 部连廊彼此相互连通,利于承办大型展览。一期建成使用了8个展馆,室内面积10 万平方米,室外面积5万平方米。 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来,展览会逐年快速增加, 目前每年举办展会超过30个,多数为国内外知名的大中型展会,极大推动了北京会 展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会展经济与经贸事业的日益繁荣做出了新的贡献。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位于北京顺义天竺空港城商务区,东邻首都国际机 场,西靠温榆河生态走廊。交通便利,风景优美,周边有京密路、五环、六环、机 场高速、京承高速组成的高等级公路网,公共交通包括轻轨、公交车、机场巴士及 出租车。

中国展览业四次浪潮

中国展览业四次浪潮

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历程展览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晴雨表,它能从不同层面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发展的特点和历程,反过来,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展览业的发展。

所以,我们很难清晰地划分中国展览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把会议行业的发展搅和进来就更难说清楚。

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从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出发,对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历程作一个精要的概括,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

其实,与“发展阶段”相比,我们更喜欢“浪潮”这个字眼,因为中国展览业的发展正如一浪高过一浪的海潮,深刻地记录了新中国社会经济的伟大变革。

第一次浪潮——行业待兴:出国展和来华展并驾齐驱(1951-1980年)1951年3月,中国首次参加了“莱比锡春季博览会”,这标志着新中国展览业发展的开端;1953年,刚刚成立一年的中国贸促会受政府委托,负责接待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工业展览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接待的第一个来华展览会。

从此开始,直到1980年前后的近30年,是中国展览业发展的起步期。

这一时期,出国展和来华展都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出国展由中国贸促会代表国家主办,且主要以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为目的,1951-1985年的34年间,中国贸促会共组织了427个出国展;来华展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或宣传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1953-1978年的25年间,我国共接待了112个外国单独来华展览会。

为什么要提1978年和1985年?因为对中国展览业来说这是两个特殊的年份。

1978年底,北京多国农业机械展览会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这是中国贸促会来华展览部接待的第一个外国专业性博览会;1985年,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前身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所属的来华展览部和技术交流部)竣工,并于当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了开馆的第一个展览会——第四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

总的来说,作为中国展览业的起步期,这一阶段的展览会数量少,专业化程度和组织水平不高,大部分展览会还不具备现代贸易展览会(trade show)的特征;把展览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的意识尚未形成。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MICE(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迅速发展,年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会展业与旅游业之间有着天然的偶合关系.会展旅游具有影响力大、消费档次高、停留时间长、季节性弱等特点,使其成为城市旅游中极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一、中国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一)会展旅游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助推器和新亮点据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陈若徽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际展和国内展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北京在2000年举办的展览拉动了北京相关产业产值增长10亿元。

上海2001年举办的展览直接收入18亿元。

会展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面积迅速增长。

全国室内展馆面积在“九五”前不足80万平方米,但截止2001年底,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成倍增长,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方米。

中国会展场馆如上海中德合资建设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等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

这些场馆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会展业的主角。

(三)中国主要会展接待单位已相继加入国际会展组织加入国际会展组织能使我国会展界迅速、准确掌握和传递国际会展的信息和发展趋势,还可以学习国际各旅游会议局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国办会办展的水平。

截止到2002年5月,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这意味着中国会展旅游将均分世界会展市场。

(四)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形成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会展旅游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会议、展览场馆、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还要有较好的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

我国的北京作为首都、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的大都市具备了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的优势。

(五)我国在国际会展旅游中的地位还比较低据ICCA统计,每年全世界举行的各种国际会议达40万次以上,会议总开销逾2800亿美元。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中国会展业近十年的大繁荣、大发展,已使中国的展览面积和展览场次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会展大国。

透过这一光环看到的是中国会展企业拼搏的身影,看到的是会展企业绘就的中国会展业跨越式发展的壮丽画卷。

从真正意义上来说,中国会展企业的发展历史不过三十年时间。

这三十年,可以概括为“从无到有”的第一个十年、“从少到多”的第二个十年、“从弱到强”的第三个十年。

未来十年,期待是领跑的十年。

回顾最近这十年,中国会展业风起云涌,中国会展企业以自有的英姿支撑起了中国会展大国的地位,也点燃了中国会展强国的世纪梦想。

身为会展观察者和参与者,笔者这十年思考和总结良多。

一是集团化渐成趋势。

现阶段,我国会展企业大体上分为外资、国有、民营三大类。

外资会展企业近十年通过移植、合资、收购等方式,在中国初步建立了集团化网络,进一步巩固了母公司的全球竞争力,如励展、英富曼、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等。

不少外资会展企业中国子公司已经成为其母公司最重要的海外收入来源。

民营会展企业近十年积极推进集团化发展,形成了一批实力不俗的民营会展集团,如广州光亚、广东鸿威、上海华墨、天津振威、青岛海名、青岛金诺、厦门凤凰等。

国有会展企业除中展集团、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等原有的部委下属会展集团,地方城市近几年掀起了成立国有会展集团发展趋势,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武汉、厦门等城市相继成立会展集团。

二是国际化蒸蒸日上。

表现之一是,中国会展企业在国际会展组织中的数量与比重直线上升。

如2012年,国际展览业协会(UFI)中国内地会员有78家,占比约13%;2022年,UFI中国内地会员有207家,占比约26%,会员数量约为十年前的3倍,比重约为十年前的2倍。

在2012年第79届国际展览业协会全体大会上,时任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的陈先进当选为UFI2013年度主席,成为UFI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主席,标志着中国会展企业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记忆·展望——回首观沧海暨中国会展业2020年风雨历程

记忆·展望——回首观沧海暨中国会展业2020年风雨历程

Recall the ups and downs of China'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n 2020——回首观沧海暨中国会展业2020年风雨历程写2020年的复盘时,思绪万千。

时间一转眼已经来到2021年,这意味着2020已经挥手与我们告别了。

每当此时,就是各行业年终复盘和新一年计划的时候。

翻看2020年的日历,往事历历在目。

于中国会展业来讲既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充满幸福的一年。

如果为中国会展业的2020年做个总结,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会展业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

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全国会展人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守望相助的感动。

2020年,中国会展人克服疫情影响,全面贯彻政策引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取得重大成果。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

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

全国会展业发展在科学研判、可持续发展下,逐步恢复生产活力。

京交会、广交会、进博会、东博会等一批国家级展会在今年中国会展业十大新闻人物Figures of the Year2020China's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沙海林吴政平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局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进博会越办越好,成为国际采购平台、投资带动平台、人文交流平台、开放合作平台,这不仅是中国的愿景,更是世界的期望。

会展业助力中国贸易扬帆远航。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会展行业面对新冠疫情等严峻挑战,迎难而上,以新业态、新模式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进程来源:西点会展发布时间:2011-3-12 浏览次数:79摘要: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会展发展史并不同步。

中国会展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出现的集市。

中国会展发展史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

分别对应3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前期、改革开放前期及改革开放后期。

1)萌芽阶段中国会展业的萌芽阶段从古代集市的产生开始,一直持续到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中国古代的集市普遍具有商业性,以市、集和庙会为主要代表形式。

市最初是指人们交换货物的场所。

到西周时期,市发展成为官府控制的市场。

到宋朝时官府对市的控制逐渐减弱,市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性被逐渐突破,而市的商业色彩日益强烈。

集出现于公元前11世纪,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和经济交流的扩大而发展起来的。

与市相比,集大都在固定的地点定期举行,旨在促进生产和交易活动。

而庙会则源于宗教活动的开展,其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产品交换以外,还包括宗教仪式和文化娱乐等活动。

事实上,受到历代封建王朝重农轻商的禁锢,中国的会展活动直到l9世纪仍然发展非常缓慢。

到了l9世纪末,中国开始尝试着参加各种世界博览会,自此中国近代意义上的会展业才开始真正出现并逐渐成长。

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等人首先带着国内的丝绸、茶叶等民族产品参加英国的万国博览会并多次获得大奖。

随后在1873年,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维也纳的世界博览会。

此后,中国又先后参加了20多次世界博览会,其中包括:l876年美国费城的世界博览会、l878年和l900年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l885年美国新奥尔良的世界博览会及l903年日本大阪的世界博览会等。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自1926年到l951年期间一直没有参加世界博览会,其会展业在这一阶段进入了“休眠期”。

在参加世界博览会的同时,中国在20世纪初期开始尝试着自己举办各种博览会,其中以南洋劝业会和西湖博览会最具代表性。

30年影响会展业重要人物

30年影响会展业重要人物

30年影响会展业重要人物作者:来源:《中外会展》2009年第01期安翔1985年任香港泛洋展览设计有限公司经理,1992年任华毅司马展览工程有限公司董事,1997年至今任华毅东方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若薇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原副总裁。

是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Auto China)的四位创始人之一。

是展中展创始人之一。

2004年当选该协会亚太区主席,并成为国际展览协会副主席。

这是我国展览界第一位担任国际展览业协会中的高级领导职位。

陈八荣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原总经理。

曾任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党委副书记,常务董事,总经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主任;一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总经理。

陈先进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上海世博会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商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副会长。

2002年4月至2003年10月作为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参与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工作。

陈金拔香港海岸会展公司董事长。

20世纪80年代初,组建展览公司。

著有《会展实践与理论》等书。

先后被南宁市人民政府、大连市贸促会、大连世博广场、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聘为顾问。

中国会展业四“陈”之一;中国会展业的先驱者之一。

陈荣基原香港会展中心总监。

具有超过15年展览及会议行政经验,是香港会展业资深专家。

先后任职于美国康乐博览集团、新加坡励展博览集团、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主持统筹过多次大型国际会议,特别是两次统筹运作“世界银行年会”,取得空前成功。

陈雯海中电会展与信息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提出了将计划经济下的订货会改造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展览会的创新思路。

中国电子展(CEF)能够成为“中国电子第一大展”、亚洲五大电子展之一,陈雯海功不可没。

其带领的团队被《中国电子报》誉为“电子信息会展的国家队”。

陈泽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展览业的未来

中国展览业的未来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总经理陈若薇女士在Interexpo China 2000 研讨会上的讲话摘编中国展览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中国和世界技术的发展速度、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等诸多背景要素的综合。

我国经济将迎来一个极大的发展时期,这将给我国国际展览业带来新的繁荣。

我国12亿人口的市场和经济快速发展,将吸引更多的外商来中国进行各种经贸活动,展览会将成为各种经贸活动的桥梁和重要场所。

目前我国专业展览会大都是几千到两万平方米左右,最大的专业展是国际机床展,达6万平方米,比起西方发达国家的同类展览会规模,我国的展会规模不足西方的五分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预计今后若干年展会的规模将会以每年30%持续发展。

观众组织工作变得更加重要,高质量的观众对一个展览会的成功与否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另外,展览服务及媒体宣传作用对展览的成败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展览业与西方发达国家及亚洲领先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北京、上海的一些办展单位,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和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他们通过不同形式的相互合作(如展览公司与工业部门、国内办展单位与国外展览公司的合作,办展单位与媒体的合作、与服务部门的合作等等)已创造了一批名牌展,中国进入WTO后,将给在中国举办展览的办展实体带来机遇和挑战。

国内办展单位力量增强,不断学习和提高办展档次,完全独立组织和举办国际性的展览会。

相反,国际国内办展费用差距逐渐缩小也给海外展览公司争得了同等条件的竞争。

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进一步向自办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内地城市也将发挥区域优势,根据本地区优势,有选择地举办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展览会。

展览会将更加重视为参展商和观众的服务,展览的专业将结束制造性展览一统天下的局面,消费品和第三产业的展览业逐步发展起来,观众将不再是满足看热闹的,而多以专业人员、决策人员、批发商和分销商为主体。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我国会展的发展过程及现状一、我国会展的发展过程(一) 古代时期(原始社会末期—1840年)作为早期展览会雏形的集市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得到了蓬勃发展。

集市在我国不同的时期和地区,有许多种形式和名称,如集、市、墟、场等。

几千年来,集市一直是我国商品流通的重要途径。

在古代城市,集市一般称为“市”。

在古代农村,集市一般称为草市、村市等。

除了城乡各有特色的集市外,还有一种城乡并存的定期集市——庙会。

在我国,庙会的历史悠久,在唐朝已流行,宋朝继之,明、清盛行。

由于这样的集市是因宗教事件并在宗教场所产生、发展起来,因此一般称为庙会,也称庙市。

在我国古代,还出现过类似现代展览会的有组织的展览活动。

在唐代天宝初年(公元782年),陕郡太守、水陆转运史韦坚开槽渠引渭水至长安,在宫苑墙外造广运潭,广集各地酒舟所载的地方特产供皇帝观览。

就形式和规模而言,广运潭展示已相当于现代的博览会。

同时,也出现过专业性的展览形式。

(二) 近代时期(1840年—1949年)1840 年,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落后状态的中国,在西方的炮舰下被迫打开门户,中国人开始尝试着与外部世界接触。

当时,参加世界博览会就是我国早期参与国际性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近代中国展会活动的发端。

1851年,中国商人徐荣村和一些在中国经商的外国人以私人身份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首届世界博览会。

1876年,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了费城世界博览会。

1905年,清朝商部颁行《出洋赛会通行简章》20条,对华商出国参加国际性博览会做出了统一规定,鼓励各省商家踊跃赴赛。

1915年,中华民国政府派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在这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1211个奖项,其中大奖章57枚,荣誉奖74枚,金牌奖258枚,银牌奖337枚,铜牌奖258枚,奖词奖227枚,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

在参加世博会的过程中,中国人认识到了展会活动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近代展会活动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陈若薇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陈若薇

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陈若薇陈若薇: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会展业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的30年。

这期间,中国从没有商业性展馆和商业展览项目,发展到目前的展馆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品牌展会逐年增多。

与此同时,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国际展览大鳄纷纷抢滩中国的会展城市,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加速了中国会展市场格局的变化。

“从1973年到2006年,我经历了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巨大变化。

”原中展集团副总裁陈若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事展览工作30多年来,中国会展发展史上的无数个第一次都让她难以忘怀。

见证历史追溯历史不难发现,1978年,“多国农业机械展览会”是我国第一次尝试举办的国际专业展;1985年,在新落成的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以下简称国展)举办的“亚太博览会”,是我国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合作举办的第一个国际展。

事实上,陈若薇还是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性组织活动的第一位展览人。

1984年,她赴德国杜赛尔多夫参加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年会;1985年,前往美国6个城市考察展览设施;1986年,到美国华盛顿参加美国展览业年会(IAEM),这让她成为第一个参加IAEM的中国展览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会展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

那段时期,陈若薇多次赴德国汉诺威、法兰克福等城市,为“机床展”、“车展”招商。

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业界迫切需要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000年,由中展集团和上海国际展览公司倡议,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国际展览和会议展会(简称展中展),成为中国会展业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陈若薇介绍说,当时,会展业内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的热情,完全出乎了组织者的意料。

2005年,由中国贸促会牵头,并邀请其他国际展览机构共同主办了“中国会展经济合作国际论坛(CEFCO)”,进一步提高了活动的档次,尤其是论坛期间,由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会展业年度报告,成为中国会展业的风向标。

中国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pdf

中国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pdf

中国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

会展业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地域分布上看,全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五大会展经济带,分别是: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交会为龙头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引擎的东北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首的中西部会展城市经济带和以北京为辐射极的环渤海会展经济带。

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在全国会展业市场占有率分别是25%、18%、8%。

2000年以来,我国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

近年来我国会展业总规模保持近20%的增长速度,展会数量由1000多个增加到5000多个。

2007年,全国展览总面积近600万平方米。

展览项目,1997年我国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7年已接近4000个。

无论是从展览基础设施、会展从业人员队伍,还是从会展活动的数量和规模看,我国会展业都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我国正在步入世界会展大国的行列。

然而,自2007年以来,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会展业产生明显影响。

据统计,2008年中国贸促会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会有一千八百多项,但2008年底,实际举办的展览会只有一千项,实施率约百分之五十五,与2007年相比,实施率下降了五个百分点。

在国内展览方面,组展单位也感受到了压力,展览面积与参展企业都在减少,招展招商困难突出。

参展商为了节约成本,有选择地参加展会,导致会展数量明显下降。

因此,各地方政府在扶持会展业的发展上做出了不同的尝试。

其中,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就是财政上的扶持。

据香港贸发局有关负责人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2009年,香港特区政府将对香港会展业给予财政支持:一方面,为组展企业进行整体宣传拨款,在国内和周边地区以及全球重要贸易国家开展香港展会宣传;另一方面,采取“1+1”的补助模式,即组展单位增加1元投入,政府配套补助1元。

中国会展业大事记

中国会展业大事记

1954年9月,北京“苏联展览馆”竣工。

该展馆耗资2400万元,占地面积约13.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占地面积8.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4万平方米。

展馆主体建筑以中央大厅为中心,附设影剧院、餐厅、电影馆及专用铁路支线。

毛泽东主席为展馆题字。

1958年,周恩来总理提议将“苏联展览馆”更名为“北京展览馆”。

1954年北京“苏联展览馆”竣工,毛泽东题写馆名1957年4月25日至5月25日,第1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办。

此次展览面积0.96万平方米,外贸部直属外贸公司组成13个交易团参展,另有吉林、辽宁、贵州、湖南、浙江、广东等省区的27家内贸企业参展,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展出商品1.09万种。

周恩来总理到会考察,并提议将该展会简称为 “广交会”。

1957年第1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1985年,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馆名。

这是我国首个具有现代展览意识的展览中心建筑,至此,中国没有商业展场馆的历史被改写。

该展馆进入80年代“中国十大建筑”之列。

1985年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投入使用,邓小平题写馆名博鳌亚洲论坛于2001年2月26日至27日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大会。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哈萨克斯坦前总理捷列先科、蒙古国前总统奥其尔巴特等26个国家前政要出席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博鳌亚洲论坛宣言》《博鳌亚洲论坛章程指导原则》等纲领性文件。

此后,论坛发起成员国又增加至29国。

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设立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EXPO 2010)在中国上海举办。

本次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

这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共有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参展, 园区在市中心占地5.29平方公里,其展会规模和参观人数都创造了历届世博会之最。

新中国展览开创时期的发展(一)

新中国展览开创时期的发展(一)

灵硕展览
新中国展览开创时期的发展(一)
新中国的展览发展分成代个历史时期,一是从20世纪50-70年代,为新中国展览开创时期;二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我国商业展览重新萌发时期。

下是21世纪以后,我国展览进大全面发展时期。

新中国展览开创时期
1)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进大大规杖的经济建设时期。

在恢复生产、克服战争创伤的基础上,我国进,大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展览事业也被提上日程。

1951年3月,我国首次参加了莱比锡春季博览会,标志右新中国展览事业的开始。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同暂时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开展经贸往来,1952年5月,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这是一个半民间半官方机构,除与有关国家建立、发展经贸联系外,组织企业出国参展、配合国夕险业到中国来办展也是其重要工商。

据有关资料,1953一1978年,贸促会共接待了112个外国来华展。

同时,举办或组织参加国外展览400多个。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会展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日益壮大。

会展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现状1、会展业的发展历程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会展规模相对较小,主要是政府组织的展览会和商业展览会。

19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的会展业开始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会展业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会展市场之一。

2、会展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院的数据,2019年我国会展业的规模达到了465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9.7%。

其中,展览面积达到了1882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增长了7.3%。

我国会展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会展业的领域和类型我国会展业的领域和类型非常广泛,包括了工业制造、信息技术、医疗卫生、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

根据展会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国际展、专业展、消费展、文化展等多种类型。

此外,会展业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如线上展会、虚拟展会等新型展会形式正在逐渐兴起。

4、会展业的地域分布我国会展业的地域分布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大中城市。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展览面积占全国的近40%。

此外,一些新兴的会展城市如南京、武汉、杭州等也正在快速崛起。

二、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展业也在迅速数字化和智能化。

未来,会展业将更多地采用虚拟展厅、在线展览等数字化形式,提高展会的效率和参与度。

智能化技术如人脸识别、智能导览等也将逐渐应用于会展业。

2、专业化和细分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会展业也将越来越专业化和细分化。

未来,会展将更加注重行业特点和需求,推出更加专业、细分的展会。

此外,一些新兴的领域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也将成为会展业的热门话题。

会议要素议题PPT课件

会议要素议题PPT课件
32
审核的内容
1.权责关系 2.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3.是否具备召开会议的条件 4.开会时机、地点的选择 5.与会人员范围 6.会议议程的框架
33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 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资料阅读
P203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会议议题的作用有助于会议目标的实现让与会者实现知情权便于参加会议和筹备会议的人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防止出现操纵会议的现象是提高会议效率的基础性工作议题的来源下级部门提交的需要以会议的形式研究和决定的问题本层次的管理活动中需要研究和决定的事项22国际展览局管辖的世博会有两类一类是专业类的一类是注册类也叫综合类的
议题:纯净水无益健康 背景:乐百氏\娃哈哈强势占领纯净水市场,农夫山
泉的优势在于千岛湖的水源. 策略: 2000年4月,“农夫山泉”正式发布消息--纯
水对人体没有益处,从此不再生产纯水,只生产自 然水.以此引发关于饮用水的公众议题。 实施:举行记者通气会;拍摄投放新广告;兴建设备 先进的水厂;在全国中小学中发动了用纯净水和天 然水养水仙的实验的活动. 效果:议题在媒体上的各种报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 关注。公众非常关心这个议题,专家们也纷纷议论, 行业内爆发争论,媒体争相报道。
25
3.以行业内共同关心的或有争议的问题为议题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
十六次年会在银川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升
华行业发展质量 树立中 乳行业新形象
26
4.以特定人群所关心的、需要、正在议论的 而话题为议题
27
5.以新产品、新技术的出现为议题
28
左右为难的方秘书
29
一个大型会议的晚会内容怎么定,方秘书先请示分 管办会的黄副主任,定为“举办电影晚会”。黄没 有说要再往上请示,而方秘书自认为再请示第一把 手贾主任也许会更好办事。在请示贾时又没有把已 请示黄所定的意见告诉贾,贾的批复定为“观看戏 剧演出”。这样,一个晚会出现两种不同安排的领 导意见,该怎么办?方秘书左右为难。几个办会秘 书研究,最后定为按贾的意见执行。由方秘书向黄 副主任作自我批评,说明拟按贾主任的意见办,请 黄谅解。当时黄对方秘书多头请示很不高兴,但还 是同意了按贾的意见执行。

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

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中国会展业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发展(1980年代初-199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经贸交流逐渐增加,中国会展业开始发展。

1985年,中国举办了第一届大型国际展览会,这标志着中国会展业的起步。

在这个阶段,会展业主要以贸易展览为主,参展规模相对较小,发展还比较缓慢。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中国会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990年代中期,会展业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推动了会展业的国际化进程。

此阶段的特点是国内外展会数量大幅增加,各类型会展开始涌现,参展规模逐渐扩大。

第三阶段:规模扩大(2000年代中期-2010年代初)进入21世纪,中国会展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市场之一。

在这个阶段,中国会展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展会呈井喷式增长。

与此同时,行业专业化水平提升,展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会展城市建设也逐渐兴起,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设了大型会展中心,成为国内外举办展会的重要场所。

第四阶段:综合竞争(201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会展业进入了综合竞争的阶段,国际间的会展竞争日趋激烈。

中国会展业在规模和水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国际知名的会展市场。

此阶段,中国会展业围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提升会展品质、增加会展附加值,提升中国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会展业经历了起步发展、快速发展、规模扩大和综合竞争四个阶段。

从最初的小规模贸易展览到如今的国际化综合会展市场,中国会展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会展》初创时的高光时刻

《中国会展》初创时的高光时刻

《中国会展》初创时的高光时刻作者:来源:《中国会展》2021年第23期我作为《中国会展》杂志早期创刊人之一,曾担任中国会展杂志执行总编。

今年恰逢对《中国会展》杂志创刊20周年,我对这本杂志寄予厚望。

面对新冠疫情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我希望《中国会展》杂志全体同仁在艰难险阻中砥砺前行,险中取胜,永不放弃,再创辉煌!《中国会展》第一会在《中国会展》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杂志社记者让我谈谈《中国会展》初创时的高光时刻。

这个话题引起我许多难忘的回忆,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记得是2001年,界上传媒接手《展览与专业市场信息》杂志,同时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了更名为《中国会展》杂志的申请。

半年之后,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了杂志更名。

当时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倪玮社长的文章《事业的根基》里说:“且看今天的中国,省长市长,言必称会展业,行必抓会展业,就好像会展业的宝藏取之不尽。

再看今天整个会展业,有展必追一流,有会必争人气,似乎追求永无止境。

中国会展业,热热闹闹,方兴未艾,没有一本权威的中国会展杂志为之呐喊助威,为之鸣锣开道,毕竟是一种遗憾。

以此看来,说《中国会展》生逢其时并不为过。

”“她的新名字恰好概括了刊物的基本主旨:传递会展信息,服务会展经济 ;一要抓展览,二要抓会议,将会展经济这两个车轮真正推动起来。

我们要用自己的名字,创立‘中国会展论坛’;要用自己的名字,推荐‘中国会展五十强’;要用自己的名字,评选‘中国会展年度新闻人物’。

”倪玮社长文章的副标题为写在《中国会展》正式定名之际。

2002年4月27日下午,我们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中国会展定名招待会暨中国会展十大新闻人物的颁奖仪式。

这次会议,是中国会展业内第一次以专业媒体的名义举办的高规格会议,有资深人士评价这次会议为“《中国会展》第一会”。

杂志评出的十位新闻人物都是在2001年度中国会展业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或成功举办了大型展会,或促成了推动中国会展业发展的大事件等,充分反映出2001年度中国会展业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

陈若薇的展览情结

陈若薇的展览情结

陈若薇的展览情结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会展》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2004年9月在新加坡展览及会议管理论坛期间美国国际展览协会(IAEM) 前主席Bob Dallmeyer采访了陈若薇(以下简称鲍博)。

以下是采访译文: 陈若薇女士是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副总裁。

在过去20多年中,她一直是中国展览界最广为人知的领导人。

全球展览业协会(UFI)最近任命她为急剧扩大的亚太区副主席,确认了
【总页数】2页(P63-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83
【相关文献】
1.陈薇薇设计作品 [J], 陈薇薇
2.陈薇薇设计作品 [J], 陈薇薇
3.陈薇薇不妥协 [J], 戴佩良
4.陈薇薇设计作品欣赏 [J], 陈薇薇
5.陈薇薇【设计作品】 [J], 陈薇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若薇:中国会展业的发展历程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会展业逐步走向成熟和规范的30年。

这期间,中国从没有商业性展馆和商业展览项目,发展到目前的展馆设施完善、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品牌展会逐年增多。

与此同时,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国际展览大鳄纷纷抢滩中国的会展城市,在加剧竞争的同时,也加速了中国会展市场格局的变化。

“从1973年到2006年,我经历了中国会展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巨大变化。

”原中展集团副总裁陈若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事展览工作30多年来,中国会展发展史上的无数个第一次都让她难以忘怀。

见证历史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1978年,“多国农业机械展览会”是我国第一次尝试举办的国际专业展;1985年,在新落成的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以下简称国展)举办的“亚太博览会”,是我国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合作举办的第一个国际展。

事实上,陈若薇还是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性组织活动的第一位展览人。

1984年,她赴德国杜赛尔多夫参加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年会;1985年,前往美国6个城市考察展览设施;1986年,到美国华盛顿参加美国展览业年会(IAEM),这让她成为第一个参加IAEM的中国展览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会展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

那段时期,陈若薇多次赴德国汉诺威、法兰克福等城市,为“机床展”、“车展”招商。

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业界迫切需要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000年,由中展集团和上海国际展览公司倡议,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国际展览和会议展会(简称展中展),成为中国会展业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陈若薇介绍说,当时,会展业内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的热情,完全出乎了组织者的意料。

2005年,由中国贸促会牵头,并邀请其他国际展览机构共同主办了“中国会展经济合作国际论坛(CEFCO)”,进一步提高了活动的档次,尤其是论坛期间,由中国贸促会发布的会展业年度报告,成为中国会展业的风向标。

近年来,由商务部及会展媒体组织的活动也日趋丰富,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以及广州、大连、成都等会展新兴城市。

也就是说,自2000年以来,中国会展业界的交流越来越多样化。

发展轨迹
陈若薇说,当初从事展览工作时,我国还没有会展行业的说法。

据其介绍,在上世纪70年代举办的展会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

此外,也有个别展会在天津、武汉等城市举办,全国每年只有十几个单国的展览会。

需要提及的是,那时展馆条件很差,只有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在北京、上海和武汉建造的“中苏友好大厦”,即现在的北京展览馆、上海展览馆(武汉展览馆已拆除,记者注)等,基本上都不适合举办商业展。

而且,专业的会展从业人员也少之又少,在当时,从事展会接待的大多是中国贸促系统的机关人员。

陈若薇认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73年,德国、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举办的单国展,都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基本上属于接待型展览。

这个时期是中国会展业的初期阶段。

自1978年开始,香港的雅式展览公司、华进展览公司和美国的克劳斯展览公司及美国机床协会、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等,纷纷来华举办各类专业展会。

应该说,这些展览机构的进入,推动了北京国展中心的落成。

1985年,国展一期工程落成。

自承接首个亚太国际博览会之后,定期的专业展会开始频繁在国展举行,这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当时的国展还被评为北京上世纪80年代的十大建筑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展览公司及行业组织开始尝试组织专业展,如中国机床工具协会、中汽总公司、中国印刷协会、中国邮电器材总公司及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等,纷纷联合中国贸促会及中展集团组织了机床展、车展、纺织展、通讯展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些展会的规模已在中国乃至国
际上名列前茅。

此外,北京市也培育了制冷展等。

上海和广州的品牌展则更多地倾向于轻工和消费品类的展会,如上海的磨具展、家具设备展、家具展。

广州除广交会外,也发展了家具展、美容美发展等。

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第三阶段。

建馆热潮
从2000年至2008年,中国会展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由此也催生了展馆的建设热潮。

从2000年开始,全国各大城市掀起了场馆建设热。

其中,规模最大的有广州、北京、上海,展馆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

此外,成都、大连、重庆、郑州、长春、南京、杭州、昆明、南宁、东莞等都建起了5万至10万平方米不等的现代化展馆。

伴随着展馆建设热,目前我国展馆总面积已排名世界首位,推进了各地展览业的发展。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跟风现象,追求形象工程,场馆设计缺乏环保节能理念,缺乏科学认证等等。

陈若薇表示,现阶段,我国展馆建设基本趋于饱和。

今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指导展馆软件的建设,如加强专业观众的数据统计,建立全国行业的标准化、专业化建设,重视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组展水平。

与此同时,强化品牌展会的培养,提升对参展商和观众的服务意识。

过去10年,中国会展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尤其在软件建设上,离会展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展会的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以及对参展商和观众组织和服务等,都亟待更大的提升。

外资进入
近年来,外资公司纷纷进入中国会展市场,并频频出手收购品牌展会,以其成熟的管理经验,换取中国极富潜力的市场资源。

具有代表性的是励展、亚洲博闻和法兰克福,他们在中国成功收购展览项目后,引进较成熟的管理体制,提高了办展水平,这既有利于品牌展会的培育,又有利于培养办展从业人员的素质。

当然,中国品牌展的主办者也要把握机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外资公司达成协议,而不是一味地把培育多年的品牌展会的主办权拱手相让。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中国会展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各级政府在对会展业的管理上缺乏相关政策,缺少对展会面积、参展商的定义、观众人数及其分类,贸易成果等采取标准化的统计,也很难获取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

因此,也就谈不上对中国会展业的研究和正确指导。

还需要提出的是,我国一些大型展会,多数由政府支持、财政补贴,这从发展角度而言,不是长远的发展方向。

还有,我国会展业发展不平衡,一些有影响的品牌展会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

而一些中型城市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将发展重心逐步由硬件转为软件建设,如成立行业协会,加强人才培训,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等。

陈若薇最后表示,中国已经是一个展览大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成为一个展览强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