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考点3 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史前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思想主张
百 墨家
家
争
鸣 法家
战国时期人, 墨子
墨家的创始人
战国末期人, 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 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 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 民慑服。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
图片、影像史料 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史料
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史实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 分类
文献(文字)史料 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 志、信件等
历史学习
①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 ②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获取途径 ③观看纪录片等影视资料 ④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⑤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实迹复原) 认识 研究历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历史,以相互佐证,这样更科学
【设问】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答案】确立县制;奖励耕织。
历史学习
3.【材料】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 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设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 方。
四羊方尊
历史学习
利簋: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 周青铜器之一,出土于陕西临 潼,因其铭文中有“珷征商”字 代表 样,又称为“武王征商簋”。腹 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 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 价值
利簋及铭文
历史学习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1.商鞅变法的启示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_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汉语对中世纪的欧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称为“王国”,君主被称为“国王”。
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
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⑷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分封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其基本思想是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由周王分封给亲王、功臣、先代贵族等,以建立诸侯国。
周王为天下共主,掌握全国最高权力,通过分封制度将自己的亲信和功臣分派到各地,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受封条件受封者必须是周王的亲信和功臣,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受封者必须是周王的亲属或功臣,具备忠诚和可信的品质。
其次,受封者必须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能够保卫封地和国家的安全。
最后,受封者必须遵守周王的命令和制度,不得擅自行动。
三、权利与义务受封者享有封地内的统治权和受益权,可以建立自己的政府、军队和税收制度。
同时,受封者也承担了保卫封地和国家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和调遣,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作出贡献。
此外,受封者还要承担向周王交纳贡赋、朝觐、服役等义务。
四、封地管理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封地是由周王授予的,受封者要在封地内建立自己的政府和军队,管理封地内的人民和资源。
同时,周王也会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管理和监督,以确保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受封者必须遵守周王的制度和法律,不得擅自行动,否则会受到惩罚。
五、宗法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中,宗法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宗法制度是以男性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内的长子继承家族的地位和财产,而其他的儿子则要离开家族,自立门户。
这种制度保证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也使得国家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和有序。
总之,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分封制度、受封条件、权利与义务、封地管理和宗法制度等方面。
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得西周的政治体系更加稳定和有序,也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色。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的土地被分割成若干个封地,然后由君王按照功勋和忠诚度分封给诸侯。
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几千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分封制在政治上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
在这种制度下,君王拥有最高的权力,但又需要依靠诸侯来维持统治。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上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但又要向君王效忠。
这种政治制度既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定和统一,又保证了地方的稳定和独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
其次,分封制在经济上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在这种制度下,诸侯拥有自己的封地,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可以自行开发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种分权的经济制度,促进了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分封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使得中国的经济在古代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再次,分封制在社会上促进了封建礼教和家族伦理的发展。
在这种制度下,诸侯和士大夫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可以自行制定法律和规章,可以自行组织军队和治理民众。
这种分权的社会制度,使得中国的社会得到了稳定和繁荣。
同时,分封制也促进了封建礼教和家族伦理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社会在古代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最后,分封制在文化上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在这种制度下,诸侯和士大夫可以自行管理土地和人民,可以自行发展文化和教育。
这种分权的文化制度,使得中国的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分封制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使得中国的文化在古代世界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总之,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色。
这种制度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
分封制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K12学习】20XX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
20XX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教案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课程标准 1.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2.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3.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4.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5.知道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1.北京人等早期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3.炎帝、黄帝的传说。
4.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5.商鞅变法。
6.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考纲要求知识结构考点突破考点一北京人等早期原始人类文化遗存,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1.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发现于;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过着生活;已经会制造、使用工具和使用火。
2.半坡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发现于省西安市,是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
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粮食作物,还种植蔬菜;住着的房子;彩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3.河姆渡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发现于省余姚市,是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
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粮食作物;住着的房子;还挖掘水井,饲养家畜等。
考点二炎帝、黄帝的传说 1.炎帝: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黄帝(轩辕):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妻子嫘祖发明。
3.联合:炎、黄两帝曾联合打败蚩尤部落,后为争夺中原地区,二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走向联合。
4.影响: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称他们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考点三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目的:为了巩固的统治。
高一历史西周的分封制知识点归纳
[键入文字]
高一历史西周的分封制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西周的分封制知识点归纳
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武王把王畿都城和洛阳附近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周
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王族,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
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
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
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1。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分封制,又称西周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分封制度的重要发展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殷商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段时间。
西周时期的军务、法制和经济都有着重大的改革并有所发展,而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就是为了担负维护全国政治稳定的责任、实现统一统治、维护边境安全、健全国家治理等作用,为春秋时期及以后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西周分封制正式实施于鲁国,当时封建制度实施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比之前有了明显的进步。
它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首先,西周分封制建立了一套从王到一等士大夫一直到民宗的统括制度。
其中,王依靠审视、命兵士、表示令法来处理民间和外族事务,而一等士大夫则以封地、分官、撰文指示皇族和大夫事务;民宗则督筷地区官吏,并实施政治改革,以团结全国人民。
其次,西周分封制下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国籍制度及国法制度也出现了,鲁辩就是其中一个根本性的改革,该制度实行“仁法”,也就是明确地把重心放在民众的利益和当代的社会需求上,而不是被一族之恩、一族之法所禁锢。
此外,西周分封制下政教分离的思想也开始流行,也就是说,它受到文化思想和经济利益割裂的概念。
另外,西周分封制下形成了中央集权制度,王室在宗室分封之上继续拥有集权,宗室分封之下被迫于中央,助力王室统治。
总之,西周分封制因其时代背景和一系列具有鲜明特点的改革而受到了深刻的影响,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周的分封制讲解
略
略
历史 加强了统治,开发边远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 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 作用 西周延续数百年的强盛。 部的稳定和团结。 关系 两者互为表里。
特点 等级森严, 部族色彩浓厚。
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阶段 朝代 地方制度 对中央集权影响
形成 秦 巩固
汉初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变化
朝代
制度
标准 品行 门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汉朝 察举制 魏晋南 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发展规律:
方式 举荐 评定 授官 考试
标准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从地方收归中央 选官权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选择方式
元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阶段 朝代
中央集权(中、地)
专制主义(君、相)
形成 秦
汉初
郡县制 郡国并行 推恩令
节度使,发展为 藩镇割据 军事行政财政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巩固 武帝
完 善
内外朝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三分)
唐
加强 宋
新发 展
元
行省制,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中书省
强化 明
清
明:废行省,设三司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 清:行省制度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
实质
大宗——小宗
按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 国家统治。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复习
中考历史重点知识归纳复习复习指导:(1)凡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讲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2)凡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理解层次要求(3)凡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运用层次要求在复习时,可以按照时间段,分成古代、近代、现在三部分,进行分类整理。
从整理的基础知识来看好像是彼此孤立的,但是实质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们之间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在复习中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意义):通过分封诸侯开发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二、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割据,结束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使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他的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使商品贸易便利进行。
奠定了我们《56个民族一个家》的基业。
(1)中央集权制:公元前221年,秦始王嬴政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作用: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
西周时期,生产力低下,交通不便,周天子无法控制广大的疆域,只能分封功臣和子侄兄弟为诸侯,以协助周天子管理天下。
西周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把土地、臣民授予亲戚、功臣等,称为“授民授疆土”,封他们为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
受封的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诸侯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分封制的作用
通过分封制,西周把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的继承权,建立起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
经过逐步分封,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规律。
推行分封制的背景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第二年周武王病死,其弟周公旦辅佐成王继位。
不久发生商朝旧贵族和武王兄弟的叛乱,周公旦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为稳定东方,扩大实行分封制的范围。
中国古代史中考考点
专题一秦朝及其前的古代社会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1)夏:①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②禹死后,启即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③暴君桀亡国。
(2)商: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暴君纣亡国。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暴君周幽王亡国。
分封制(1)目的:为稳定政治局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③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④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1)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丰富,由食器发展到礼器,青铜器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商周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时间:公元前356年;国君:秦孝公;目的:富国强兵。
(2)内容:政治: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认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付出血的代价;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
中考历史常见题型(七年级上册)
近几年历史中考典型题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涉及考点:(1)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3)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4)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5)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6)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7)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一、选择题部分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3.“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旧贵族特权打击最大的一项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C、建立县制D、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③仗打得好的人④生意做得好的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6、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 ( )A、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B、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C、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任何变法都会涉及到利益的重新调整D、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没有他就没有秦国的变法和强大7、在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
这则名言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8、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 ( )A、儒家思想与和谐社会B、《资治通鉴》与“阳光体育活动”C、五禽戏与“京剧进校园”D、北京人遗址与西部大开发9、2007年9月27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开幕。
中考历史 第1讲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掌握铁犁牛耕 的出现。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东周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 其经济上的社会大变革是指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故C项正确。 故选:C。
考点3 老子、孔子和“百家争鸣”
1、春秋时期的孔子与儒家 学派 (1)生平:孔子,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 邑人(山东曲阜),大思 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3.“百家争鸣”
(1)原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_学__术___思想领域 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个学派之间展 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 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百__家__争__鸣___”
(2)诸子百家
学派 儒家
代表
主要思想
在这一时期获得重大发展的 儒家学说,经后世改造, 成为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这一时期创造出来的思想文化 成果,丰富了中华民族和人类世界的精神宝库。这一时期 的思想家提出和阐释的很多理念,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中 国人的生活。
2、老子与道家学派
(1)生平: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曾做过 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
孙膑分别以“围魏救赵”计和“减灶诱敌”计在桂陵和马陵两 地大败魏军,从此魏国一蹶不振。
②“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交战。 赵国主帅赵括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战经验,轻敌出击, 结果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3)性质:兼并战争。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主要表现 ①经济上:铁农具 和 牛耕 的使用和推广,大量私田
陕西中考历史考点
历史第一章中国古代史主题1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和民族融合………… P 1 考点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西周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考点2:知道商鞅变法主要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P 1 商鞅变法时间、人物目的主要内容性质作用成功的原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 P 2主要表现影响认识考点3: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兼并六国…………………………………………………P 2秦兼并六国秦的建立及意义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军事、民族关系上评价秦始皇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考点4:列举汉武帝大一统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P 2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上军事上对外交往方面评价认识考点5:简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P 3张赛通西域西域的概念概况西域都护设立建立意义丝绸之路路线得名原因作用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流考点6:简述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P 3 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人口南迁民族交往影响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得到开发的原因主要表现影响考点7: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P 3 背景措施性质影响…………………………………………………………………………P 4 孝文帝启示拓展提升1.对商鞅变法的基本认识、启示、结论与归纳。
…………………………P 42.如何认识统一多民族是中国历史的基本特点?…………………………P 43.探讨丝绸之路开通后的作用,理解开放、交流的重要性质。
…………P 4 主题2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P 8 考点8: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P 8产生完善科举发榜影响考点9: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P 8 贞观之治唐太宗治国举措评价唐太宗考点10: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夏、商、西周的兴亡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夏、商、西周的兴亡
导读:本文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夏、商、西周的兴亡,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中考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元谋人北: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河姆渡遗址:北: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P15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
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中考历史知识点一、夏朝建立的史实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
那么,对于这分封制包括了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汉语对中世纪的欧洲,被教廷所封之地称为“王国”,君主被称为“国王”。
分封制的命名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西周分封制的意义与影响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目的看,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从具体做法看,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从本质上看,分封制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它属于上层建筑,主要是解决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但次要矛盾有时也居主导地位。
分封制作为我国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井田制这一经济基础上的。
实施分封制的意义有:⑴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⑵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力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
⑶分封制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
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西周分封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主要是把土地和权力分给不同的诸侯,以维护集权。
说到这儿,可能会有人觉得有点枯燥,但其实它在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看看它的特点吧。
1. 分封制的基本概念首先,什么是分封制呢?简单来说,就是周天子把国家的土地分给他的亲戚和有功之臣,让他们在各自的封地上治理百姓。
这个制度有点像是把一块大蛋糕切成小块,大家都能分到一份。
1.1. 分封对象分封的对象主要有两类:一是亲王,即周天子的亲戚;二是功臣,就是那些在打仗时有突出贡献的人。
比如,周武王打败商朝建立周朝时,他的兄弟和得力助手们就得到了封地。
这样一来,不仅能安抚他们,还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帮助周朝管理地方。
1.2. 分封原则分封的原则是"以亲为主,以功为辅"。
这意味着,亲戚往往优先获得封地,但有功的臣子也能得到奖励。
这种做法既保证了的统治力,又鼓励了有才之士的忠诚和努力。
2. 分封制的实际效果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制度到底效果如何呢?实际上,分封制有它的优点,但也有不少问题。
2.1. 维护集权最重要的一点,分封制可以有效地维护集权。
通过把权力和土地分给亲戚和功臣,周天子可以确保这些封国不会随便反叛。
比如,周天子给封地的时候,会规定这些诸侯不能随意扩张自己的势力,得听的命令。
这样一来,周朝就能更好地掌握全局。
2.2. 地方割据问题不过,分封制也不是没有缺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封国逐渐变得越来越强大,有的甚至开始不听的话,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像春秋战国时期,封国之间的斗争就变得非常激烈。
这样一来,分封制原本的“集中统一”目标就开始受到威胁了。
3. 分封制的影响与遗产虽然分封制有不少问题,但它的影响还是深远的。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格局,还对后来的制度产生了影响。
3.1. 对后代的影响西周分封制为后来的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很多朝代都借鉴了分封的做法,只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制度也不断被调整和改进。
西周的分封制
一、背景
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 商,建立周朝。为了巩固统治,实行 分封制。第二年,武王病死,其弟周 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继位。不久,发 生了商朝旧贵族和武王兄弟的叛乱, 周公旦带兵东征,平定叛乱,为稳定 东方,扩大实行分封制的范围。
思考:分封制是什么?
二、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消极方面: 分封制在西周初期对巩固统治起了积极作 用,但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到西周后 期明显地威胁甚至削弱周王室的统治。。
四、小结
目的 对象 内容 权利 义务
巩固西周统治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土地和人民 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战、交纳贡 赋、朝觐述职。
齊
魯
燕
周王室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和人民
诸侯的义务:
服从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
例子:“烽火戏诸侯”
三、评价
积极方面: 1、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2、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 3、通过对诸侯分封土地并给予一定权力, 暂时地满足了西周贵族的要求,起到 了“稳定政局”的作用。
影响 后期
加强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疆域,使周 朝成为延续百年的强国。
削弱周王室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3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深度解读:
西周的分封制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以至于明王朝时期,
太祖朱元璋还进行过分封番王。
这种既赋予诸侯的权利,又规定诸侯的义务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天子的中央集权,以巩固统治。
当时来说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个诸侯的强大与诸侯位的世袭制,最终是削弱了天子的统治集权,与当初实行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层次内容:本考点为简述层次(属于识记层次要求),复习时要求掌握以下内容:
西周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权利与义务)
诸侯的权利: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三、直击中考:在我省中考中出现的概率较大,且多以选择题行事出现。
主要考
制。
(1)分封的目的: 。
(2)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 和 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 。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 的命令;向天子 ;平时 ,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 ,
(2010年·佛山)如右图,镐京与曲阜的
关系是
A .王都与封国都邑
B .均为封国都邑
C .王都与郡府
D .均为郡府
【解析】这一题考察的是分封制,镐京是当
时的西周天子所在地属于中央政权所在地,而曲阜是诸侯国的府地。
【答案】A
、
(07·连云港)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
联系……”。
这主要是评价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2、(08·泰州)“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4、(09·汕头)《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奴隶制
D .分封制
5、(09·恩施)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
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奴隶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6、(08·汕头)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中央集权制
、(10·东营)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
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郡县制
2、(10·苏州)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3、(10·滨州)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10·扬州) “封建亲戚,以番屏周”反应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有关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封制是西周为加强统治而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
B .分封制赋予诸侯的权利也规定诸侯必须履行的义务
C .分封制没有起到了加强统治的作用
D .分封制也是最终导致周天子大权旁落,徒有虚名的原因之一
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
三。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 .封号和耕牛
B .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 .人口和铁犁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炫耀周天子的权力和显示周天子的威风
C.巩固和加强西周的奴隶制统治
D.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何种形式产生的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