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最新教案(详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ac2f1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2.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1节:计算机的认识与使用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第2节: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 常用操作命令第3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与功能2. Microsoft Word的基本操作3. 文字处理技巧第4节: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1. 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与功能2. Microsoft Excel的基本操作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5节: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1. 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与功能2. Microsoft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3. 演示文稿设计技巧三、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3. 案例素材4. 练习题库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2. 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
3. 练习题正确率:分析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4.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教学计划第6节:网络的基本使用1. 网络的概念与功能2. 互联网的接入方法3. 浏览器的基本使用第7节:信息搜索与处理1. 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2. 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3. 网络信息的筛选与评估第8节:电子邮件的使用1. 电子邮件的概念与功能2.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第9节:计算机安全与道德1. 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与预防2. 网络安全意识培养3. 信息技术道德规范第10节:综合实践与应用1. 综合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2.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3. 学果展示与评价七、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设置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567b1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b.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1.2 计算机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包括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1.3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让学生学会正确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开机自检过程。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以及它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管理。
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等。
2.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打开和关闭程序、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让学生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元素和操作方式。
2.3 常用操作系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除了Windows之外,还有哪些常用的操作系统,如Linux、macOS等。
让学生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第三章:文字处理3.1 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以及它的基本功能,如文字输入、编辑、排版等。
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种类和常用软件。
3.2 Microsoft Word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Microsoft Word进行文字输入、编辑和排版。
让学生了解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如保存、打开、打印等。
3.3 文字处理技能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文字处理的基本技能,如输入法使用、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
让学生学会制作简单的文档,如日记、作文等。
第四章:电子表格4.1 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功能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以及它的基本功能,如数据输入、编辑、计算等。
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种类和常用软件。
4.2 Microsoft Excel的使用让学生学会使用Microsoft Excel进行数据输入、编辑和计算。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4ab23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c.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节: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分类3.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4. 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第2节:操作系统的使用1. 认识操作系统2. 操作系统的功能3. 操作系统的安装与启动4. 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第3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 键盘的使用2. 鼠标的使用3. 桌面和窗口的操作4.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第4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1. 认识文字处理软件2. 文本的输入与编辑3. 字体设置与段落排版4. 打印文档第5节:网络的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网络的分类3. 网络协议4.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3. 操作手册4. 网络资源六、教学安排第1节:计算机的认识(2课时)第2节:操作系统的使用(2课时)第3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课时)第4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3课时)第5节:网络的基本概念(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6节: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1. 认识电子表格软件2. 工作表的创建与编辑3. 单元格的格式设置4. 数据录入与排序筛选第7节:演示文稿的制作1. 认识演示文稿软件2. 幻灯片的制作与编辑3. 插入图片、图表与媒体文件4. 演示文稿的播放与展示第8节:计算机的维护与安全1.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2. 计算机软件的维护3. 计算机网络安全4.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处理第9节:信息检索与利用1. 认识搜索引擎2. 网络信息的检索方法3. 信息的筛选与评估4. 信息的合理利用第10节:信息技术与生活1.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 数字化生活的优势与挑战3. 信息素养的培养4. 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七、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c75a04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1.png)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1.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掌握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部件: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1.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实物展示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件,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演示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并让学生动手实践二、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2.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熟悉桌面环境,学会使用桌面应用程序掌握文件的基本操作2.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桌面环境的使用:桌面应用程序的启动、切换、关闭文件的基本操作:创建、复制、移动、删除2.3 教学活动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桌面应用程序,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文件的基本操作,并让学生跟随操作三、第三章:文字处理3.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文字编辑掌握文字的输入、编辑、格式设置等功能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排版和打印3.2 教学内容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文字的输入和编辑:输入法选择、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等文字的格式设置:字体、颜色、大小、对齐等排版和打印:页边距设置、插入分页符、打印设置等3.3 教学活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文字的输入和编辑,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文字的格式设置和排版打印,并让学生跟随操作四、第四章:电子表格4.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掌握单元格的编辑、格式设置、数据排序等功能学会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计算4.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功能单元格的编辑:字体设置、颜色设置、数据输入等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字体、颜色、对齐、边框等数据排序:升序、降序排序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4.3 教学活动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单元格的编辑和格式设置,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数据排序和公式函数的使用,并让学生跟随操作五、第五章:演示文稿5.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幻灯片掌握幻灯片的设计和制作技巧学会使用动画和过渡效果5.2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和功能幻灯片的制作:文字输入、图片插入、背景设置等幻灯片的设计:字体、颜色、布局、背景等动画和过渡效果的添加:动画效果、过渡效果、时间设置等5.3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文稿软件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制作幻灯片,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动画和过渡效果的添加,并让学生跟随操作六、第六章:网络基础与应用6.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网络连接方法学会使用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了解网络安全的常识6.2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定义、网络的类型、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网络连接方法:有线连接、无线连接使用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浏览器的安装、使用、收藏网页网络安全常识: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病毒、防止网络欺诈6.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实物展示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设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演示如何使用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讲解网络安全常识,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七、第七章:电子邮件7.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学会管理邮件,包括删除、分类、标记等7.2 教学内容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电子邮件的定义、电子邮件的地址、电子邮件的组成部分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客户端的安装、登录、编写邮件、发送邮件、接收邮件管理删除邮件、分类邮件、标记邮件7.3 教学活动讲解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演示如何使用电子邮件客户端发送和接收邮件,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讲解如何管理邮件,包括删除、分类、标记等,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八、第八章:图片处理8.1 教学目标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基本的图片编辑掌握图片的剪切、旋转、颜色调整等功能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特效处理8.2 教学内容图片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图片的编辑:剪切图片、旋转图片、调整图片颜色特效处理:应用滤镜、调整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8.3 教学活动讲解图片处理软件的概念和功能,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图片的编辑,让学生动手实践演示特效处理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九、第九章: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9.1 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9.2 教学内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编程语言、算法使用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变量、数据类型、循环、条件语句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9.3 教学活动讲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演示使用一种简单的编程语言进行基本的程序设计,并让学生动手实践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并让学生理解其应用十、第十章: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本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10.2 教学内容项目设计: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相应的信息处理方案项目实施:利用所学知识,实施信息处理方案项目评价: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项目设计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施,让学生动手实践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其信息处理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计算机基础重点关注环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组成部件、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补充和说明: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认知。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教案(详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f1dc08700abb68a882fbed.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教案(详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绪言教学目标:1、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2、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与平时课堂一样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教学重点:2、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所用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信息技术--课堂要求1、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舞,不能因答案不正确而嘲笑。
二、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1、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同意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机房。
2、未经老师同意,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线。
3、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不准在机房内扫瞄不符合XX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XX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
7、不准在XX络上发表不利于GJ、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XX络上。
第一章教学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目标: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2、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教学内容:1、发现身边的信息2、信息传递、猎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教学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
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七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c5b2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8.png)
-粘贴文本:Ctrl+V。
-撤销操作:Ctrl+Z。
-恢复操作:Ctrl+Y。
③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
-字体设置:点击字体按钮,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字形等。
-段落格式设置:点击段落按钮,调整对齐方式、行间距、段落间距等。
④插入图片和表格:
-插入图片:点击插入,选择图片,选择图片文件。
七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第二节“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具体内容包括:Word 2010的基本操作、编辑文本、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插入图片和表格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知识,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的使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Word 2010进行文字处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例如,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启动和退出Word 2010,是否能够正确地编辑文本,是否能够正确地设置字体和段落格式等。
(2)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评估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意。例如,评估学生插入图片和表格的质量,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调整图片和表格的大小,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设计文档等。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13386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3.png)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3.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桌面和应用程序。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桌面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序的启动。
3.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步骤:1. 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2. 演示桌面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序的启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操作系统。
3. 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 练习使用桌面和应用程序。
3. 练习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和排版。
3.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组成。
3. 文字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重要性。
2.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组成,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3. 讲解文字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新教材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新教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728a0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e.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新教材教案全套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技术。
3. 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互联网、大数据、等。
3. 信息技术的基本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压缩、加密等。
4.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提高生产力、促进知识传播、改变生活方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技术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基本技术。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作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发展和分类。
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和分类。
2. 计算机硬件:CPU、内存、硬盘等。
3. 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使用输出设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概念、发展和分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操作、小组合作。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计算机设备、教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概念、发展和分类,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实践,教师指导。
初中信息技术课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课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cf58baf524ccbff12184f6.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教学目的】: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解释: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6a04d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c.png)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掌握基本的输入方法。
3.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熟悉桌面、文件夹、应用程序等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等。
2.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硬件、软件、操作系统、文件等。
3.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键盘布局、键位功能、鼠标操作等。
4.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文件夹管理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键盘和鼠标的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2. 难点:键盘和鼠标的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的深入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演示法:展示键盘和鼠标的正确使用方法,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熟悉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3. 演示键盘和鼠标的正确使用方法。
4.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5. 学生动手实践,熟悉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
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计算机基本概念、键盘和鼠标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操作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2. 课堂练习:安排课堂练习时间,让学生现场操作键盘和鼠标,执行指定的任务。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信息技术教程》2. 计算机设备:每名学生一台计算机,确保他们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3. 教学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教学演示PPT等。
4. 辅助材料:键盘、鼠标等相关教学辅助器材。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36d6a02c281e53a5802ff59.png)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第1 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第2 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3 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第4 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第二章:学会操作计算机第5 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6 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第7 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第8 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第9、10 课时初识Windows XP 与鼠标操作第11 课时键盘操作与练习第12 课时汉字输入第13 课时 Windows 的画图—绘图工具箱第14 课时画方形和圆形图形第15课时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第16 课时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第17 课时资源管理器第三章:上网浏览(6 课时)第一课走进Internet第二课认识浏览器第三课网上浏览和搜索第四课浏览“中国少年雏鹰网第五课下载信息第23 课时网络与道德第四章:word 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8 课时)第一节 WORD 基本操作第二节文本的基本编辑第三节表格的建立与编辑第四节图文混排制作小报(2 课时)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第1 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人工处理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三、小结: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四、学生练习: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第2 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科学处理数据处理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多媒体应用网络应用三、小结: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四、练习: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什么是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第3 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59701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6.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在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及其功能。
1.2 计算机的用途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文字处理、表格制作、上网等。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学科领域的应用,如数学、科学、艺术等。
1.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让学生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
让学生学会使用桌面和任务栏。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插入图片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输入和编辑。
2.2 制作电子文档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电子文档,如作文、日记等。
让学生学会保存和打开电子文档。
2.3 排版和打印文档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排版,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等。
让学生学会打印文档。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单元格操作、公式运算、数据排序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编辑。
3.2 制作电子表格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各种表格,如成绩表、预算表等。
让学生学会保存和打开电子表格。
3.3 数据分析和管理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如数据排序、筛选等。
第四章: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4.1 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让学生了解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功能,如幻灯片制作、动画效果、切换效果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幻灯片设计。
4.2 制作演示文稿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各种演示文稿,如课程介绍、项目报告等。
让学生学会保存和打开演示文稿。
4.3 演示文稿的展示和播放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演示文稿的展示和播放。
让学生学会使用演示文稿软件进行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的设置。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449d5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f.png)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一、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上册1.2 适用年级:七年级1.3 授课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00-8:451.4 课时数:36课时1.5 教材:信息技术(人教版)上册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作用;(3)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4)了解办公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5)了解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方法;(6)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7)了解如何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利用。
2.2 能力目标(1)能熟练操作Windows操作系统;(2)能熟练操作Word文档制作和编辑;(3)能熟练操作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和编辑;(4)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和利用。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计算机使用态度和习惯;(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探究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3.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3.2 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和制作方法3.3 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制作和编辑方法3.4 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及信息检索技巧四、教学难点4.1 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和编辑4.2 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及信息检索技巧五、教学方法5.1 案例教学法5.2 课堂讨论法5.3 小组合作学习法六、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姓名 | 时间 | 内容-----------|---------------------|------课堂1 | 第1课时 | 课程介绍及计算机基本概念课堂2 | 第2-3课时 |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课堂3-4 | 第4-5课时 | Word文档的基本编辑和制作方法课堂5-7 | 第6-8课时 | 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制作和编辑方法课堂8-9 | 第9-10课时 |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作用课堂10-11 | 第11-12课时 |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课堂12-13 | 第13-14课时 |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课堂14-16 | 第15-17课时 | 互联网的使用方法及信息检索技巧课堂17-18 | 第18-19课时 | 小结及复习课堂19-20 | 期中考试 | 期中考试课堂21-22 | 第21-22课时 | Windows操作系统实践操作课堂23-24 | 第23-24课时 | Word文档实践操作课堂25-26 | 第25-26课时 | Excel电子表格实践操作课堂27-28 | 第27-28课时 | 互联网实践操作课堂29-30 | 第29-30课时 | 小组合作项目设计和实现课堂31-32 | 第31-32课时 | 项目展示和评价课堂33-36 | 第33-36课时 | 考试及复习七、教学资源7.1 计算机教室7.2 计算机硬件设备7.3 多媒体教学设备7.4 PPT等教学资料八、教学评估方式8.1 课堂小测验8.2 项目评估8.3 期中/期末考试九、教学反思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常实践性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并且应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环境中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2ab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4.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让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编辑和排版文档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网络交流技巧。
5.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2.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3. Word的基本操作4. 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5.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Word的基本操作、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
2. 教学难点: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技巧、Word的排版功能、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网络协议和网络安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2.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采用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或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3. 演示:教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六章教案:网络的基本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应用,如浏览网页、文件、文件等。
2. 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让学生掌握网络搜索技巧,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七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新课标
![七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0d2c918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b.png)
- 对小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 对随堂测试的结果进行评价,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 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于作业质量高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作业质量不理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2. 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学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计算机,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3. 文字处理软件: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能,以满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需求。
4. 网络基础与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需要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提高信息获取和交流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2. 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以Windows为例,掌握桌面环境、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操作。
3. 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的基本操作:掌握文档创建、编辑、排版和打印等基本技能。
4. 网络基础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使用,以及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
5. 信息伦理与道德: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和道德意识,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遵守网络规则。
九.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的情况,可以了解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通过小组讨论成果的展示,可以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如分工合作、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 随堂测试:随堂测试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通过测试题目的设计,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bd441e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a.png)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二、精讲: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2、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3、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三、小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四、练:简述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你认为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教学目的:了解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和意识问题,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信息安全意识2、网络道德问题3、知识产权保护三、小结: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和意识问题四、练:你认为在信息社会中应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在使用网络时应该注意什么道德问题?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三、小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四、练:简述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列举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6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计算机文化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计算机的分类2、计算机文化的概念3、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三、小结:计算机的分类和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四、练:列举几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简述它们的特点。
什么是计算机文化?它有哪些内容?第7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教学内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3、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三、小结: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四、练: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8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教学内容:学会正确开、关机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的正确开、关机方法,了解开、关机的注意事项。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91f18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6.png)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教案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1.2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1.3 信息技术对学习的重要性1.2 课程目的1.2.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1.2.2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1.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3 教学建议1.3.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1.3.2 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1.3.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知识点讲解2.1 计算机基础知识2.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2.1.2 计算机操作系统2.1.3 计算机网络基础2.2 常用软件应用2.2.1 办公软件的使用2.2.2 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2.2.3 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2.3 网络应用2.3.1 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2.3.2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2.3.3 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三、教学内容3.1 计算机硬件3.1.1 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3.1.2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3.1.3 存储设备3.2 计算机软件3.2.1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2.2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3.2.3 软件的更新和升级3.3 计算机网络3.3.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3.3.2 网络协议和网络传输介质3.3.3 网络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4.1.2 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4.1.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2 技能目标4.2.1 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常用软件4.2.2 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4.2.3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4.3 情感目标4.3.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4.3.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4.3.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优化5.1.2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协议5.1.3 网络安全防范和信息安全保护5.2 教学重点5.2.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5.2.2 网络资源的检索和利用5.2.3 信息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计算机及投影设备6.1.2 电子白板或黑板6.1.3 网络连接和多媒体教学软件6.1.4 教学演示用的计算机软件6.2 学具准备6.2.1 学生用计算机6.2.2 学习材料(如教材、笔记本等)6.2.3 网络资源访问权限6.2.4 软件安装和操作指南6.3 实验材料6.3.1 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6.3.2 计算机硬件组件(如内存条、硬盘等)6.3.3 多媒体制作工具(如摄像头、麦克风等)6.3.4 安全工具(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7.1.2 提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期望7.1.3 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7.1.4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7.2 知识讲解7.2.1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7.2.2 演示常用软件的操作步骤和功能7.2.3 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7.2.4 分析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防范措施7.3 实践操作7.3.1 分组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练习7.3.2 指导学生使用常用软件进行文档编辑和图像处理7.3.3 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搜索和信息交流7.3.4 安排网络安全演练和病毒查杀操作八、板书设计8.1 知识框架8.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8.1.2 常用软件的功能和应用场景8.1.3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8.1.4 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8.2 关键概念8.2.1 硬件与软件的区分8.2.2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8.2.3 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8.2.4 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8.3 操作步骤8.3.1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流程8.3.2 软件的安装和更新方法8.3.3 网络连接的设置步骤8.3.4 安全软件的使用指南九、作业设计9.1 基础练习9.1.1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组装9.1.2 软件操作技能的巩固9.1.3 网络搜索和信息检索9.1.4 安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9.2 综合应用9.2.1 利用软件完成特定任务(如制作海报、编辑视频等)9.2.2 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分享9.2.3 网络安全的案例分析9.3 创新挑战9.3.1 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9.3.2 创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如电子杂志、网页设计等)9.3.3 网络游戏的开发或评析9.3.4 信息技术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设想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反思10.1.1 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10.1.2 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适用性10.1.3 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的变化10.1.4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2 拓展延伸10.2.1 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新动态10.2.2 推荐信息技术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网站10.2.3 组织信息技术竞赛或俱乐部活动10.2.4 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包括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7d48eabb68a98270fefa67.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三篇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措施。
小编小编整理了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具体要求: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五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六教学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板书)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这门课请看(蓝底白字投影)(教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
哪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一:什么是信息?(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1、什么是信息?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
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
信息是一种资源。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
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
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
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f32839ee06eff9aef80746.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1单元信息技术简介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传输等概念2、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3、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4、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主要任务: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表现形式?2、信息技术课有哪些主要内容?应如何学习?3、计算机硬件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第1课时第1课无处不在的信息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2、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什么是信息?2、信息有哪些表现形式?3、信息是如何传递和交流的?4、什么是信息技术?教学步骤:导入:人类跨入了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将发生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方式。
我们应该从小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问题一:什么是信息?关于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从广义上说,凡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能为人们感知的事物和现象都是信息源,人们可以从其中获取信息。
(2)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所关心的“信息”,是指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息。
(a) (b) (c) (d)看一看,从上图所示的画面中能得到什么信息?问题二:信息有哪些表现形式?信息本身是无形的。
信息必须借助某种媒体形式才能表现出来。
文字、图像、声音是信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说一说:列举出一些在学习和生活中常遇到的信息表现形式。
问题三:信息是如何传递和交流的?(a) (b) (c) (d)想一想上图所示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信息必须通过各种媒介来传递和交流。
想一想:请列举更多的信息传输工具,想一想它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问题四: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为主干的现代科学技术。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cbdf8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c.png)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教案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教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一信息管理教学目标:1、启动“资源管理器”的方法。
2、打开文件、选定文件的操作。
3、复制文件、重命名文件、删除文件的操作。
教学重点: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及文件夹进行建立、改名、复制和移动等操作教学难点:复制、移动文件及文件夹的操作方法及区别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导入:在每天早晨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你很着急想从你的衣柜中找到你今天想穿的衣服,你希望你面对的是一个非常有规矩的衣柜,还是想面对一个乱七八糟的衣柜呢?那你是否也希望在计算机中找东西也象是在你整齐的衣柜中找衣服一样的简单呢?其实,Windows操作系统已经安排了一个“大管家”,这个管家可谓是尽职尽责、细心周到,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个的WINDOWS管家——“资源管理器”。
讲授新课:一、启动资源管理器教师演示穿插,学生自己根据网页探究式学习。
方法一:单击“开始”——“程序”——“附件”——“资源管理器”方法二:右击系统图标。
方法三:右击“开始”按钮。
二、“资源管理器”的窗口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Windows窗口的组成,与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做比较,启发学生得到两者的异同点。
开始重点讲解工作区的左右两个区域、树型存储结构。
(1)标题栏(2)菜单栏和工具栏(3)地址栏:显示当前操作所处的位置。
(4)文件夹窗口:“+”号表示该文件夹下面有子文件夹未显示出来(单击则展开),“—”号表示该文件夹的下级子文件夹已显示出来(单击则收藏)。
(5)文件窗口:显示出当前驱动器或当前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夹和文件等。
(6)状态栏:显示与当前驱动器或当前文件夹有关的信息。
第2课时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管理文件一般都把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在文件夹里,文件夹又被收藏在文件柜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绪言教学目标:1、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2、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与平时课堂一样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教学重点:2、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所用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信息技术--课堂要求1、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励,不能因答案不正确而讥笑。
二、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1、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允许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机房。
2、未经老师允许,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线。
3、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不准在机房内浏览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网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
7、不准在网络上发表不利于国家、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网络上。
第一章教学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目标: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2、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教学内容:1、发现身边的信息2、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教学难点: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
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
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
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
“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所用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规范上课要求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展示并提醒学生上课应注意的一些方面,将上课要求打印出来贴在机房醒目的地方)二、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1.引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在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展示教材光盘中的图片)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大量的信息。
走在街上,你会看到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翻开报纸,你会读到千奇百怪的新闻;走进课堂,老师会向我们传授很多很多的知识。
信息就是消息、情报、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有。
2.了解信息技术师:信息技术就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时所使用的技术(工具)的总称。
三、了解信息传递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讲解信息传递的实例师:刚刚上课铃一响,大家就知道要上课了!人行道上的红灯一亮,我们就知道不能过马路了!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在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大家能不能说说看,有哪些事物在给我们传递着信息呢?我们平时可以从哪获得新知识呢?(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作小结)2.拓展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简单介绍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四、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重要性师:刚刚老师用电脑给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图片,如果老师现在把电脑关了,这些图片我们还能再看一遍吗?(请学生回答,通过操作验证学生答案,引导学生思考)2.了解信息获取和存储的技术手段师:就像我们的大脑一样,电脑也可以保存信息,而且还不会忘记信息。
如果你生日那天,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你的生日庆祝会,那么有什么办法帮助你永远记住这样快乐的一天呢?(请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奖励,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小结)3.体验多媒体信息的获取途径(出示数码相机,并结合多媒体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数码照相机。
)师:今天是新学期里这门课程的第一课,也让老师特别难忘。
所以老师要用照相机把同学们的表现拍下来!(拍摄同时讲解操作过程)请个别学生拍摄一些照片,在学生拍摄之前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要拍摄这些照片。
师:刚刚老师和同学们拍摄的照片都保存在这个数码相机里,除了用数码相机看这些照片,我们还可以把这些照片传送并且保存到电脑上(演示从计算机上看照片的效果)五、了解计算机的应用1.制作明信片,引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师:电脑像人的大脑一样,不仅可以存储信息,而且还可以对信息进行计算,所以人们又把电脑叫做计算机。
借助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可以把刚才拍下的照片做成明信片。
(选择一张学生最多的照片,打开PowerPoint 插入照片并添加文字和声音)2.拓展学习计算机的其他应用师:计算机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的工具,除了制作明信片、贺卡,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大家想想看,计算机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呢?(组织学生讨论)课堂小结: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些传递、获取和存储信息的方式,知道了计算机是最重要的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它已经在我们的身边,时刻为我们提供服务,帮助我们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下节课就让我们认识网络,与计算机一起交朋友!补充资料:通信技术的发展古时候,人们修筑高高的烽火台,当发现敌人入侵时,便立即点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烟,来传递敌情信息,召集军队前来援助。
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骑马传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国各地设置很多驿站,有专门的人接力传递信件,这样,可以骑着马把信息传送到很远的地方。
再以后,人们又发明了用旗语、灯光传递信息的方法。
现代,人们充分利用电话、电报、广播、电视、传真、通信卫星、电子计算机等选进技术传递信息。
无论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都可以很快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并把本地的情况及时传送到世界的各个地方。
传递的信息又多、又快、又准。
第二节:信息处理与计算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什么是信息;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
(有用,即有价值。
信息具有价值)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十字路口的信号灯…… 教室里的板书,挂图…… 图书馆里的书报…… 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二、新课教学解释: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
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1、信息的获取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烽火狼烟、飞马传书、信鸽远飞—>报纸、电报、电话、广播—>微波、光缆、卫星、计算机网络3、信息的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将信息缩小、放大、分类、编辑、分析、计算,加工成某种要求的数据形式,如绘制图形、打印报表等。
电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机。
三、信息社会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当今信息同物质、能源一样重要,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甚至人们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生产为中心,促进政治和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会。
”信息社会将会给每个人带来机遇和挑战。
四、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导纤维(也叫光缆)为干线,集电脑、电视、电话为一体,以各种图、文、声、像等信息为‘货物’,覆盖面广(遍布全球)的高速传输的信息网。
[利用电脑展示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 全课总结1、什么是信息?2、信息技术包括哪些重要的技术?3、为什么有人称现代社会为信息社会呢?4、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教后记]教学章节:第三节教学目标:迈入网络世界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因特网,了解网站地址,掌握IE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利用IE浏览器浏览Web 页,文明上网和安全上网。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②通过参与,引导学生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认识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探索,激发学生探求未知,认识新知的愿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及相互合作的意识。
教学方法:本课在教法上采用“任务驱动”“探索式”教学法,即在“任务”、(浏览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驱动及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学习、操作,然后由教师讲授总结有关概念。
教学重点:IE浏览器的使用教学难点:超链接。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
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而上网成为我们获取大量信息的理想方式。
你上过网吗?上过网的同学请举手!你上网都做些什么呢?生:查资料、看动画、听音乐等。
师:原来上网可以做这么多有意思的事情,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