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肝经:经络循行图穴位图用药歌诀及主治疾病

合集下载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共14穴)1、起于大指丛毛之际,2、上循足跗上廉,3、去内踝一寸,4、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5、上腘内廉,6、循股阴,7、入毛中,8、过阴器,9、抵小腹,10、夹胃属肝络胆,11、上贯膈,12、布胁肋,13、循喉咙之后,14、上入颃颡,15、连目系,16、上出额,17、与督脉会于巅,18、其支者,聪目系下颊里,19、环唇内,20、其支者,复从肝,21、别贯膈,22、上注肺。

大墩:在足大趾外侧端,趾甲角旁0.1寸处。

主治疝气,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阴挺,癫痫。

行间:在足背第1、2趾间缝纹端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 ,胁痛,疝气,小便不利,崩漏,癫痫,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中风。

太冲: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 ,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中封:在内踝前1寸,胫骨前肌腱内缘凹陷处。

主治疝气,遗精,小便不利,腹痛,内踝肿痛。

蠡沟:在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

中都:在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主治疝气,崩漏,腹痛,泄泻,恶露不尽。

膝关:在胫骨内上髁后下方,阴陵泉穴后1寸处。

主治膝髌肿痛,下肢痿痹。

曲泉:屈膝,在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处。

主治腹痛,小便不利,遗精,阴痒,膝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

阴包:在股骨内上髁上4寸,缝匠肌后缘。

主治腹痛,遗尿,小便不利,月经不调。

足五里:在曲骨穴旁开2寸,直下3寸处。

主治小腹痛,小便不利,阴挺,睾丸肿痛,嗜卧,瘰疬。

阴廉:在气冲穴下2寸,腹股沟内,长收肌外缘处。

主治月经不调,带下,小腹痛。

急脉:在气冲穴外下方腹股沟动脉搏动处。

主治疝气,小腹痛,阴挺。

章门:在第11肋游离端下方。

主治腹痛,腹胀,泄泻,胁痛,痞块。

期门: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主治胸胁胀痛,腹胀,呕吐,乳痈。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xx年xx月xx日•肝经的基本概念•肝经的循经路线与穴位•肝经病变与疾病治疗目录•肝经的养生与保健•中药肝经药物•足厥阴肝经的其它疗法01肝经的基本概念1定义与概述23足厥阴肝经是中医学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

它起始于足趾,沿着小腿内侧、大腿内侧和腹部,最终与肝脏相连。

肝经具有调节情志、疏泄气机、调节胆汁分泌等功能。

03调节胆汁分泌足厥阴肝经与胆经相连,调节胆汁分泌,可以改善消化功能。

肝经的生理功能01调节情志足厥阴肝经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刺激肝经可以缓解情志抑郁、烦躁等问题。

02疏泄气机足厥阴肝经具有疏泄气机的功能,可以调节全身气机的运行,保持气血畅通。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二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影响。

与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相交会,二者在气机调节上相互协调。

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交会,二者在情志调节上相互配合。

与手厥阴心包经肝经与其它经络的关系02肝经的循经路线与穴位起于足背,沿足内侧,过踝关节,沿大腿内侧,环绕阴部,至小腹,挟胃两旁,属肝,络与胆。

上行绕到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入鼻后窍,连目系,上达巅顶。

肝经的循经路线太冲缓解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痛经。

阴包缓解腰痛,膝关节疼痛。

曲泉缓解膝关节疼痛,尿频,尿急,尿痛。

足五里缓解腹胀,尿频,尿急,尿痛。

膝关缓解膝关节疼痛,下肢不遂。

阴廉缓解腰痛,膝关节疼痛。

肝经的穴位及其功能肝经的保健方法选取肝经的穴位进行针灸,每周1-2次,每次20-30分钟。

针灸按摩拔罐艾灸用手掌或手指沿着肝经的循经路线进行按摩,每次5-10分钟。

选取肝经的穴位进行拔罐,每周1-2次,每次15-20分钟。

选取肝经的穴位进行艾灸,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03肝经病变与疾病治疗肝气郁结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外邪入侵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肝经气血运行,表现为胸胁胀满、乳房胀痛、疝气疼痛等症状。

肝经病变的病理机制肝火上炎情志失调、肝郁化火、嗜食辛辣油腻等因素导致肝火上炎,表现为头痛、目赤、口干、口苦等症状。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张和疼痛。
常用按摩手法
足厥阴肝经的常用按摩手法包 括推法、揉法、按法等,每种 手法均有其特定的主治功能和
操作方法。
按摩操作流程
按摩操作通常包括准备工作、 实施手法和结束整理三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具体的操作要
求和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
拔罐治疗原则
拔罐治疗需遵循疏通经络的原则,通过拔罐刺激穴位,促进气血 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配合呼吸锻炼
进行深呼吸等呼吸锻炼,有助于放松身心 ,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健康。
针灸保健
针灸治疗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以调理肝脏 功能,缓解肝病症状。
针灸预防
通过针灸预防肝病的发生,如肝炎、肝硬化等。
针灸调理情绪
通过针灸调理情绪,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促进身心健康。
06
足厥阴肝经的病例分析
2. 作息调理:保持良好 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 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 度劳累。
3. 情志调理:肝火旺的 人容易情绪波动,因此 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 绪。
病例二:经络淤堵的改善
01
02
总结词:经络淤堵是指 人体经络中气血运行不 畅,导致身体各部位出 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通过针灸、推拿、拔罐 等中医疗法可以有效地 改善经络淤堵。
特点
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是人体肝气疏泄、肝血生发的重要通 道。
足厥阴肝经的重要性
生理功能
肝经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影响,如调节情志、促进消化、疏泄气血等。
病理意义
肝经病变可导致多种疾病,如胁痛、目疾、小便不利等。
中医对足厥阴肝经的理解
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肝经是人体内肝气、肝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 有密切联系。

足厥阴肝经速记口诀(值得收藏)

足厥阴肝经速记口诀(值得收藏)

足厥阴肝经速记口诀(值得收藏)一十四穴厥阴肝,大敦行间太冲连。

中封蠡沟中都接,膝关曲泉阴包观。

五里阴廉急脉近,章门期门肋下间。

大敦(井):大趾腓侧找大敦,趾甲跟角一分停。

疝气遗尿癫痫症,月经不调五淋行。

行间(荥):肝经荥穴记行间,趾蹼后方赤白间。

中风失眠和晕眩,胸胁疼痛月经欢。

太冲(输):第一跖间后太冲,镇静镇痛镇肝风。

头痛咽痛胁肋痛,癫痫黄疸妇科攻。

中封(经):商丘解溪连线中,遗精常常选中封。

小便不利内踝肿,直刺八分显轻松。

蠡沟(络):踝尖五寸寻蠡沟,专治阴痒睾丸休。

阴挺阳强小腹痛,小便不利经带收。

中都(郄):踝尖上七中都留,腹胀腹痛针下投,泄泻崩漏一起治,消炎止痛郄穴求。

膝关:膝膑肿痛膝关攻,阴陵泉后一寸空。

可针可灸膝关暖,下肢痿痹历节风。

曲泉(合):股骨内髁后曲泉,产后疼痛妇科寒。

阴挺阴痒经带症,遗精阳痿实难言。

阴包:股骨髁上四寸敲,大腿内侧是阴包。

月经不调梦遗尿,小便不利也可调。

足五里:五里冲下三寸量,小便不通人发狂,少腹胀痛四肢倦,直刺八分面和祥。

阴廉:冲下两寸是阴廉,下肢孪急委中添。

月经不调腹疼痛,针刺艾灸也当然。

急脉:气冲外下腹股沟,动脉搏动急脉溜。

少腹疼痛阴茎痛,配上大敦阳痿抽。

章门:脾经之募,八会穴之一,为脏之会,交会之一,为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的交会穴。

十一肋间侧腹边,章门游离取下端。

胸胁胀痛胃肠病,黄疸痞块疳积安。

期门(募):乳头直下六肋间,胃脘疼痛呕吐酸。

胸胁胀满肠胃病,疟疾奔豚咳嗽安。

足厥阴肝经【歌诀】大敦拇趾外甲角,行间纹端趾缝寻。

太冲关节后凹陷,踝前筋内取中封,。

踝上五寸蠡沟穴,中都踝上七寸擒,。

膝关阴陵后一寸,曲泉屈膝横纹上,。

阴包膝上方四寸,五里气冲下三寸。

阴廉气二动脉中,急脉阴旁二五分。

季肋下缘章门穴,乳下二肋寻期门。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肝经

人体经络穴位图谱肝经
丛毛:指足大趾爪甲后方有毫毛处意同三毛
股阴:股指大腿内侧为阴即指本经行于大腿内侧
环阴器:环意指环绕阴部
颃颡:指鼻咽部喉头以上至鼻后窍之间 又写作吭嗓
指头顶高处百会穴所在
大趾丛毛
足背
内踝前1寸
内踝上8寸 交足太阴之后
腘内
股内
绕阴器
小腹属肝络胆

布胁肋

鼻咽部
目系
前额与督会于巅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1.大敦* Dàdūn LR 1 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寸指寸 主治 ● 疝气遗尿癃闭经闭崩漏月经不调阴挺 ● 癫痫 操作 浅刺 0.1~0.2寸或点刺出血
2.行间* Xíngjiān LR 2 荥穴肝经子穴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 1、 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 主要用于肝实证郁结、阳亢、肝火、肝风 ●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喎 ● 月经过多崩漏痛经经闭带下疝气 小便不利尿痛 ● 中风癫痫 ● 胁肋疼痛急躁易怒黄疸 配伍 1. 配泻丘墟、阳陵泉清肝泻火类龙胆泻肝汤; 配泻丘墟、百会清肝泻火通络止痛治疗厥阴头痛 2. 配泻风池补复溜平肝熄风滋阴潜阳类镇肝熄风汤 操作 直刺 0.5~0.8寸
曲泉
阴包
8.曲泉* Qūquán LR 8 合穴 定位 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 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主治 ● 小腹痛小便不利淋证癃闭 ●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遗精阳痿 ● 膝股疼痛 操作 直刺0.8~1寸
茎:指阴茎
足厥阴络脉名蠡沟在距内踝上五寸处分出走向足少阳经脉其分支经过胫骨部上行到睾丸结在阴茎处 其病症气厥逆则睾丸肿胀突发疝气实证见阳强不倒;虚证见阴部暴痒取足厥阴络穴治疗

人体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图及14个穴位位置图健康养生知识

人体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图及14个穴位位置图健康养生知识

人体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循行路线图及14个穴位位置图健康养生知识足厥阴肝经活跃时间:丑时(1点~3点)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如果过了凌晨1点还不入睡,肝脏仍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人会面色青灰,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经络循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毫毛部(大敦穴),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距离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向上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方,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向上通过横隔,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头顶;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连接于手太阴肺经。

联系脏腑:属肝,络胆,与肺、胃、肾、脑有联系。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脚趾趾甲旁的大敦穴,沿着趾后的脚背向上,顺着下肢内侧到前阴部,再向上到小腹、胁肋。

它头部分支向下正好环绕嘴唇一周,单看一侧的循环图,就像一个“调皮”的勺子。

足厥阴肝经经穴歌•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足厥阴肝经所属穴计有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共14穴。

本经脉主治症候肝主怒,怒气过盛会引起肝火过盛。

肝经和肝、胆、胃、肺、膈、眼、头、咽喉都有密切关系,也是主管人体排毒和生血的经络。

本经上的穴位除了主治肝、胆、脾、胃病以外,对妇科病、前阴病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本经脉关键穴位大敦治疝气、崩漏;行间治肝火上亢之头痛、目赤及茎中痛;太冲治胁痛、腹胀、呕逆、惊风抽搐;中封治黄疸、淋证、足踝肿痛;中都治崩漏下血、腹痛、泄泻;曲泉治前阴诸证、小便不利、视力减退;章门是脾之募穴,主治肝脾疾患、腰胁痛、泄泻、腹胀、肠鸣;期门是肝之募穴,治胸胁痛、呕逆、吞酸、黄疸。

经络循行动画―足厥阴肝经

经络循行动画―足厥阴肝经

经络循行动画―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一、经脉循行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丫),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一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挟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 (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三、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足背,内踝前,胫骨内侧面,大腿内侧,前阴,胁肋等。

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穴。

足厥阴肝经---循行及14腧穴的功效

足厥阴肝经---循行及14腧穴的功效

足厥阴肝经---循行及14腧穴的功效肝经循行时间为晚上上1-3点,五行属木,五方在东,四季为春,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嗅为臊,肝主筋,在末为爪甲,在味为酸,其志为怒,其色苍(青),这是肝在五行同类的一些情况,临床里碰到这类情况都需要从中医的肝上来考虑和解决。

自古有肝肾同源之说,尤其是女性,因为肝主血,属阴,女性大部分生理功能,及情绪的变化和肝阴肝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内经称肝为将军之官,认为肝有指挥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邪的功能,我们知道肝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解毒,当肝出现问题时,人容易疲劳,食欲低下,脸色萎黄,精神状态不振,焦躁或抑郁,缺乏控制力和决断力,免疫力低下。

肝经的主线自足大趾内侧趾甲边大敦开始,到腹前的期门穴止,共计14穴,另外几条支络很重要,一是络绕阴器,二是络乳头,三是络头顶及目,四是环绕唇内。

主要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肝胆病症,眼病及其循行路线上的各种症状。

春天,是肝木生发之时,如果有人冬天没有养好肾经和肝阴,到了春天阳气生发,肝阴不足,就会导致肝火过旺(阴不能制阳),出现颠顶痛,眼红干涩,口苦,咳嗽(即所谓的肝咳,木旺侮肺金),食欲下降(木旺乘脾土)等症,如果冬天没有养到阳而受了寒,那现在就是肝木需要生发的时候生发不起来,这个人就容易春困,低烧,精神萎靡等症。

肝经的循行时间是晚上1-3点,所以常在1-3点醒,而且醒后又睡不着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肝部的问题,经常熬夜,白天睡觉晚上干活的人,生肝病的可能性大。

脸黄的问题,按中医理论,脸色病态的黄可以因肝而起也可以因脾而起,因肝引起的色黄,是因为肝犯脾而致的黄,偏青黄,因脾病直接引起的黄,大多为土黄,不过这个不大好区别,主要还是通过其它症状来区别,比如因肝所致的脸色发黄,一般会兼有右胁胀闷或呕逆(这就是老感觉胃气往上冲出现一种想呕吐的症状),口苦等症,而因脾胃引起的脸色发黄,没有这种症状。

西医治疗某些肝病,若碰到有人同时脾肿大,就会把脾割掉,西医说不出理由,但中医能给出理由,就是脾实侮肝,土实反侮肝,西医只知道脾肿了治肝不好治,就把脾拿掉,但如果是中医来治,就知道,脾实可以泄其子泄其肺,另外母能令子虚,也就是强心脏,这样脾实的症状就能很快缓解。

足厥阴肝经走向、症候及主治(转)

足厥阴肝经走向、症候及主治(转)

足厥阴肝经走向、症候及主治(转)资料来源:华夏中医药网作者:华夏中医药网循行肝经起于足大趾的上部,并沿着脚的上部,再经过内踝(内脚眼),一直向上循行于下腿及大腿的内侧,直至股部内侧。

再绕过阴部,进入小腹,并在腹部向上走,在胸胁部与肝及胆连接。

经络继续上行,并沿着喉咙,与眼部联系,后出于前额,直达头之巅顶。

肝经其中一个支脉从眼部向内走,下行至面颊部,并在唇的内部环绕行走。

另一支脉则从肝开始,通过横膈膜,向上流注于肺,最后与肺经相连接,并完成十二经脉的循环。

循行经脉:1.起于大趾从毛之际;2.上循足跗上廉;3.去内踝一寸;4.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5.上腘内廉;6.循股阴;7.入毛中;8.过阴器;9.抵小腹10.挟胃属肝络胆;11.上贯膈;12.布胁肋;13.循喉咙之后;14.上入颃颡;15.连目系;16.上出额;17.与督脉会于巅;18.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19.环唇内20.其支者,复从肝;21.别贯膈;22.上注肺主治肝经的病候包候包括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

本经穴位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证: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养生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旺。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

“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此时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虚火旺盛的人,在这个时候睡着,还能够降虚火。

饮食选择:花生、芝麻、核桃仁、山楂、葡萄、香蕉、李子、西红柿、莲藕、韭菜、木耳、牛肉、鸡肉、海带等。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
共性:调理肝肾冲任气血, 镇静熄风, 通调水道, 通络止痛。
特性:大敦:醒脑开窍,长于治疗 癫狂痫,疝气,调经止血 行间、太冲:通调经气
调理脾胃 止咳平喘 疏肝利胆
大敦
行间
太冲
特定穴 井穴
荥穴
输穴,肝之原穴
共性 特性
刺灸
1妇科病:月经不调、崩漏、痛经、带下等。 2泌尿系病:遗尿、癃闭、尿血、五淋等。 3外经病:疝气、少腹痛、阴中痛。
颊里-环唇内
别贯膈-肺
一、足厥阴肝经经脉
3.循行小结 ◼ 起点:起于足大趾外侧(大敦); ◼ 循行走向:属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 分布规律:分布于下肢内侧中缘(8寸以下行于脾经之前) ◼ 体内相联系的脏腑器官:肝、胆、胃、肺、膈、喉咙、鼻咽
部、唇、目系 ◼ 体表主干:足大趾外侧→足背内侧→内踝前→胫骨内侧前缘
四、足厥阴肝经腧穴
➢ 腧穴特点 本经一侧14穴, 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中间 及脚,3穴分布于胸腹部。 特定穴9个,起于大敦穴, 止于期门穴。
➢ 腧穴主治特点 本经腧穴 主要治疗肝胆病、妇科病、 前阴病等相关脏腑器官的 病候,与外经病候等。
1.大敦(LRI)(井穴) 2. 行间(LR2)(荥穴) 3. 太冲(LR3)(输穴,肝之原穴) 【作用】
◼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 唇内。
◼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 注肺。
一、足厥阴肝经经脉
◼ 联系脏腑器官: ◼ 属肝,络胆。 ◼ 并与胃、肺、喉咙、鼻咽部、
唇、目系联系。
大趾丛毛-足背内侧-内踝前-小腿内侧-上踝八 寸、交太阴之后-沿大腿内侧-入阴毛-绕阴器- 小腹-挟胃属肝络胆-贯膈-布胁肋-循喉咙-入 颃颡-目系-额-督脉
→上踝8寸,交太阴之后,胫骨内侧中间→大腿内前缘→入 阴毛→绕阴器→小腹 ◼ 表里经相接: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交肺经。

针灸学14足厥阴肝经

针灸学14足厥阴肝经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上篇:经络腧穴
足厥阴肝经
主讲:唐卫东
足厥阴肝经
• 经脉循行
• 常用穴位 太冲
中医教研室
期门
足厥阴肝经 Liver Meridian [LR]
中医教研室


经过内踝前

一寸上行




足 背
交会于足 太阴脾经
过膈入肺交于 手太阴
布于胸胁 期门 属肝络胆 绕阴器至小腹
上目系至颠顶 会于督脉
中医教研室
太冲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2
• 激光照射太冲能使妊娠12周内先兆流产孕妇 血浆中的孕酮水平明显增高。较肌注孕酮组 血浆中孕酮增高明显,且妊娠状况改善明显 早于孕酮治疗的妇女
• 太冲穴治疗目疾机制之一是改善眼部微循环, 增加血运。
• 太冲穴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对嗜酸性白细 胞的调节作用亦很敏感。
解剖特点:同日月 主治功效:平肝潜
阳,疏肝健脾 现代临床运用及研
究 刺灸方法
中医教研室
期门现代临床运用及研究
• 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肝炎,肝肿 大,胆囊炎,胸膜炎,腹膜炎,心肌炎,胃 肠神经症,肾炎,高血压等。
• 现代研究: • 针刺期门穴,能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增高。 • 对针刺期门穴使肝血流量明显减少慢性肝炎、
太冲刺灸方法
中医教研室
• 刺法: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 胀或麻向足底放射。
• 向外下斜刺1.0~1.5寸,透涌泉穴, 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 灸10~20分钟
中医教研室
期门 “阳明病……但头汗出者,刺期
门。”
定位取法:锁骨中 线的第六肋间隙

足厥阴肝经(精)

足厥阴肝经(精)
• 1.经脉循行: • 体表:起于足大趾外侧端,从足背经内踝前,沿 胫骨内侧上行,在内踝上8寸交到脾经的后面,再 沿大腿内侧中间上行,绕阴器,经小腹,止于乳 头下第六肋间。 • 体内:属肝,络胆,连目系,与督脉会于巅顶。 支脉从目系下颊部,环口唇。肝部支脉上膈,
注入肺中。
• 联系脏腑:肝、胆、胃、肺、阴器、目、唇。
• 5.操作要点: • 大敦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 期门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 以免伤及内脏。
章门 Zhangmen LR13
期门
Qīmén
LR14
定位: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 开4寸 。 功用:健脾疏肝,理气活血。 主治:乳痈,胸胁胀满,癃闭遗尿,呕吐呃 逆,腹胀,腹泻。 操作: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备考:肝之募穴。
足厥阴肝经小结
• 2.取穴要点: • 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取大敦。 • 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取 行间。 • 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取太冲。 • 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取期 门。
• 3.主治要点: • 肝胆病:胁痛,黄疸,目赤肿痛。 • 妇科病、前阴病:崩漏,月经不调,带下,淋 证,遗尿,癃闭,疝气。 • 外经病:下肢痿痹,巅顶痛。 • 4.特殊作用: • 大敦治疗遗尿。 • 期门治疗胸胁痛。
本经主治特点 脾胃病 肝病
肾病、肺病、咽喉病
三经相 同主治
前阴病, 妇科病
(四)腧穴 本经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单侧14个腧穴: 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 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 脉、章门、期门。
手厥阴心包经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 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穴, 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医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具有藏血功能,能够 储存和调节血液,维持全身脏腑 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
足厥阴肝经具有濡养功能,能够 滋养肝脏及其它脏腑组织器官, 保持其正常功能。
足厥阴肝经的分布与组成
分布
足厥阴肝经主要分布在足部和小腿部,以及部分腹部和胸部 。
组成
足厥阴肝经由30余个穴位组成,主要穴位有太冲、曲泉、膝 关等。
控制饮酒
避免过度饮酒,以免对肝脏 造成损害。
足厥阴肝经的心理调理与保健方法
培养积极心态
学会放松
积极面对生活,保持乐观的 心态,避免消极情绪的影响

学会放松自己,如通过冥想 、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和紧张情绪。
与他人交流
避免过度思考
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沟通 ,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和获得
足厥阴肝经与其它经络的关系
与足阳明胃经
01
二者相互衔接,组成一条经脉,在人体前侧和后侧交替循行。
与手厥阴心包经
02
二者相互衔接,组成一条经脉,在人体侧部和背部交替循行。
与足少阳胆经
03
二者相互衔接,组成一条经脉,在人体前侧和后侧交替循行。
02
足厥阴肝经穴位详解
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名称及位置
大敦
位于足大趾外侧,距趾甲角3分处。
05
足厥阴肝经的养生保健
足厥阴肝经的日常调理与保健方法
规律作息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适当运动
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保持心情舒畅
积极面对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 绪波动和焦虑。
按摩穴位
经常按摩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如太冲、行 间等,可以缓解疲劳和促进血液循环。

足厥阴肝经(课件)

足厥阴肝经(课件)


【主治】:①小腹胀痛,小便不利
。②阴挺,睾丸肿痛。③瘰疬。
15
15
11、阴廉穴

【位置】:在大腿内侧,当
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
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作用】:疏肝调经,通经
止痛。

【主治】:①月经不调,带
下。②小腹胀痛。
16
16
12、急脉穴
【位置】:在耻骨结节的外侧, 当气冲穴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 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8
8
4、中封穴
【位置】:在足背侧,商丘与解 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 陷处。
【作用】:疏肝利胆,通经活络。 【主治】:①疝气,腹痛。②遗 精。③小便不利。
9
9
5、蠡沟( Lí Gōu)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
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作用】:疏泄肝胆,调经利湿。

【主治】:①外阴瘙痒,阳强。②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 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如: 胸胁痛、少腹痛、疝气、遗尿、小便不利、遗精、 月经不调、头痛目眩,下肢痹痛等症。
3
3
足厥阴肝经: 本经一侧14穴,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3穴位
于胸腹部。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 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 章门、期门。左右合28穴。
月经不调,带下。③小便不利,疝气,
足肿疼痛。
10
10
6、中都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当内 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作用】:疏肝理气,消肿止痛, 调经通络。
【主治】:①两胁痛,腹胀, 腹痛,泄泻。②恶露不尽。③疝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厥阴肝经:经络循行图、穴位图、用药歌诀及主治疾病
足厥阴肝经丑时(凌晨1:00~3:00)血气流注于肝,称为「足厥阴肝经」,本经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且由于肝胆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养肝,否则就不利肝脏排毒功能。

肝经具有调节全身的血液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过度压抑致气血不畅。

1、足厥阴肝经主要病症丑时(凌晨1:00~3:00)肝经当令,最旺。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

”“人卧则血归于肝。

”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肝属木,肾属水,肝肾一家,肾水不足,枯木易生风,燥热;血压高、中饭患者,首要保肝肾。

由于肝胆相互影响,最好在23点前入睡,肝主血,人体休息时才能使血液回流滋养肝。

虚火旺盛者,此时熟睡,能够降虚火。

此外,情志舒畅为养肝第一要务,肝主疏泄,过度压抑致气血不畅,阻塞可生肿瘤。

总之,肝藏血,保肝需早睡,保持心情舒畅,切莫压抑、动气。

虚症:易疲劳、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头晕眼花、皮肤枯黄等。

实症:肝火旺、脾气不好、头晕腰痛、月经失调、失眠、肋间神经痛等。

2、足厥阴肝经用药歌诀滋补肝经
枣仁巧,薏仁木瓜与贡胶。

泻肝柴胡并白芍,青皮青黛不可少。

胡黄连、龙胆草,车前甘菊凉肝表。

温肝木香吴萸桂;引用青皮川芎好。

3、足厥阴肝经经络循行图从足出发,沿着下肢内侧,绕过生殖器,循着两胁,上达头顶。

开窍于目。

4、足厥阴肝经穴位歌诀图
5、足厥阴肝经取穴视频详解[本经穴]大敦(井)、行间(荥)、太冲(输、原)、中封(经)、蠡沟(络)、中都(郄)、膝关、曲泉(合)、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脾募)、期门(肝募)。

[交会穴]三阴交、冲门、府舍(足太阴),曲骨、中极、关元(任脉)
6、足厥阴肝经穴位(14穴)大敦(足厥阴肝经穴;井穴)位置: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角外展0.1寸。

主治: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症,少腹痛,经闭,崩漏,阴挺。

行间(足厥阴肝经穴;荥穴)位置:足背侧,第1趾与第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泄,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瘈,失眠,口歪,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崩漏。

配合太冲穴向行间方向推,可起到消除肝脏郁积的作用,使肝血源源不断地供到心脏。

太冲(足厥阴肝经穴;俞穴;原穴)位置:足背侧,第1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

主治:头
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症,胁痛,腹胀,黄疸,呃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痛肿,下肢痿痹。

揉太冲穴可以给心脏供血,对情绪压抑有宣泄作用。

是肝经的原穴。

和行间一起按效果最好。

中封(足厥阴肝经穴;经穴)位置:足背侧,足内踝前,商丘穴与解溪穴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肌腱内侧凹陷处。

主治:疝气,阴茎痛,遗精,小便不利,黄疸,胸、腹胀满,腰痛,足冷,内踝肿痛。

蠡沟(足厥阴肝经穴;络穴)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主治:治疗女性阴道搔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月经湿疹,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少腹满,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中都(足厥阴肝经穴;郄穴)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展7寸,胫骨内侧面中央。

主治: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少腹痛,崩漏,恶露不尽,胫寒痹痛。

膝关(足厥阴肝经穴)位置:小腿内侧,胫骨内上髁后下方,阴陵泉穴后展1寸,腓肠肌内侧头上部。

主治:膝膑肿痛,寒湿走注,历节风痛,下肢痿痹。

曲泉(足厥阴肝经穴;合穴)位置:膝内侧,屈膝,腘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后缘,半腱肌与半膜肌上端前缘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阴痒,阴挺,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头痛,目眩,癫狂,膝膑肿痛,下肢痿痹。


包(足厥阴肝经穴)位置:大腿内侧,股骨内上髁上展4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主治:月经不调,遗尿,小便不利,腰、骶痛引少腹,腹痛。

足五里(足厥阴肝经穴)位置: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下方长收肌外缘。

主治: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四肢倦怠,颈疠,小便不利。

阴廉(足厥阴肝经穴)位置: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下方长收肌外缘。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少腹痛,股内侧痛,下肢挛急。

急脉(足厥阴肝经穴)位置:耻骨结节外侧,气冲穴下方腹股沟肌动脉博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主治:疝气,阴挺,阴茎痛,少腹痛,股内侧痛。

章门(足厥阴肝经穴;募穴——脾;八会穴之脏会)位置:八大要穴之一。

肋骨的边沿,把手贴在脸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门的位置。

侧腹部,第11肋游离端下方。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身动,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调节五脏协调,敲打它可疏肝健脾,防治乳腺增生,防治妇科病,减肥。

期门(足厥阴肝经穴;募穴——肝;足厥阴肝经、阴维脉交会穴)位置:胸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