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 第七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训练答案:07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
旗开得胜1第七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 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假设检验:对总体分布或参数做出某种假设,然后再依据抽取的样本信息,对假设是否正确做出统计判断,即是否拒绝这种假设。
2. 原假设:又叫零假设或无效假设,是待检验的假设,表示为 H 0,总是含有等号。
3. 备择假设:是零假设的对立,表示为 H 1,总是含有不等号。
4. 单侧检验:备择假设符号为大于或小于时的假设检验。
5. 显著性水平: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6. 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u ,nx σμ0-,标准正态; ),(),(2/2/+∞--∞nz nz σσααY2. 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3. 弃真,存伪4. 方差旗开得胜25. 卡方, F6. 方差分析7. t ,u8. nsx 0μ-,不拒绝9. 单侧,双侧10.新产品的废品率为5% ,0.01 11.相关,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12.总变差平方和=组间变差平方和+组内变差平方和 13.连续,离散 14.总体均值 15.因子,水平 16.组间,组内 17.r-1,n-r18. 正态,独立,方差齐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B 2.B 3. B 4.A 5.C 6.B 7.C 8.A 9.D 10.A 11.D 12.C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AC 2.A 3.B 4.BD 5. AD五、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在任何情况下,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都不可能同时降低。
( ×)样本量一定时2. 对于两样本的均值检验问题,若方差均未知,则方差分析和t检验均可使用,且两者检验结果一致。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 河南电大 贾天骐解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 贾天骐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 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 )答案:×题目2: 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 )答案: √题目3: 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 )答案: ×题目4: 若变量的值增加时,变量的值也增加,说明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的值减少时,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与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 )答案: ×题目5: 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答案: ×题目6: 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答案: √题目7: 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 )答案: ×题目8: 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 )答案: ×题目9: 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 )答案: √题目10: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 )答案: ×题目11: 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 )答案:√题目12: 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答案:B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答案:A题目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
统计学第七章、第八章课后题答案
统计学复习笔记第七章 参数估计一、 思考题1. 解释估计量和估计值在参数估计中,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称为估计量。
估计量也是随机变量。
如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计算出来的估计量的数值称为估计值。
2. 简述评价估计量好坏的标准(1)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期望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2)有效性:是指估计量的方差尽可能小。
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估计量,有更小方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3)一致性:是指随着样本量的增大,点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总体的参数。
3. 怎样理解置信区间 在区间估计中,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称为置信区间。
置信区间的论述是由区间和置信度两部分组成。
有些新闻媒体报道一些调查结果只给出百分比和误差(即置信区间),并不说明置信度,也不给出被调查的人数,这是不负责的表现。
因为降低置信度可以使置信区间变窄(显得“精确”),有误导读者之嫌.在公布调查结果时给出被调查人数是负责任的表现.这样则可以由此推算出置信度(由后面给出的公式),反之亦然.4. 解释95%的置信区间的含义是什么置信区间95%仅仅描述用来构造该区间上下界的统计量(是随机的)覆盖总体参数的概率.也就是说,无穷次重复抽样所得到的所有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参数。
不要认为由某一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某一个95%置信区间,就以为该区间以0。
95的概率覆盖总体参数.5. 简述样本量与置信水平、总体方差、估计误差的关系。
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n 为2. 样本量n 与置信水平1-α、总体方差、估计误差E 之间的关系为其中: 2222)(E z n σα=n z E σα2=▪与置信水平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置信水平越大,所需要的样本量越大;▪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总体的差异越大,所要求的样本量也越大;▪与与总体方差成正比,样本量与估计误差的平方成反比,即可以接受的估计误差的平方越大,所需的样本量越小。
090214江华主编:《统计学原理》各章参考答案
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答: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集中趋势反映了变量分布的重要特征。
2.答:权数是指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或频数,它对平均数具有权衡轻重的作用。
权数的实质就是总体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对平均数的影响。
若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相等,则权数的影响也就没有了。
3.答:算术平均数是经过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集中趋势值;而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集中趋势代表值。
众数是分布最高峰所在的位置,中位数从面积上将分布分成两等份,四分位数是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变量值,算术平均数是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的,但也由于这而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而偏向极端值。
这几个测度值各有其用,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这几个测度值的特点来灵活运用。
4.答:几何平均数一般适用于各变量值之间存在环比关系和等比关系的事物。
5.答:离散程度指标是用来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综合指标,也称为变异度指标。
有下列作用:⑴衡量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⑶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指标。
6.答:总方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差,反映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组距数列中,各组平均数(或组中值)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差被称为组间方差;组距数列中各组内部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则被称为组内方差。
总方差、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三者之间的联系:总方差等于组间方差与平均组内方差的算术和。
7.答:标准差系数是用来对比分析不同数列标志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
它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
因为标准差虽能正确地反映离散程度的大小,但利用它来比较平均数的代表性是有限的。
因为:⑴不同总体的社会现象由于离散程度指标的计量单位(量纲)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⑵同类现象在平均数不等的情况下,也不能用标准差直接对比。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1.解:(1)按职称编制的分配数列2.解: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直方图(略)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总24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一章总论1、单选题:(1)b (2)c (3)a (4)b (5)a (6)d (7)d (8)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2、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3、判断题:(1)×(2)×(3)√(4)√(5)×第二章统计设计1、填空题:(1)第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整体设计、专项设计(3)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4)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5)相互联系、相互制约(6)总体数量、概念、具体数值(7)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8)数量指标、质量指标(9)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10)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统计指标体系2、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判断题:(1)√(2)√(3)×(4)√(5)√第三章统计调查1、填空题:(1)准确、全面、系统(2)基础资料(3)全面、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组织方式不同(4)核心、原始资料(5)国民经济(或国家)、地方、专业(6)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一次性、全面(8)全面、非全面(9)原始、次级(10)范围(1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12)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13)明确调查目的(14)调查单位(15)调查表、表头、表体、表脚、单一、一览2、单选题:(1)c (2)b (3)c (4)d (5)c (6)d (7)d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b3、多选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判断题:(1)×(2)√(3)√(4)×(5)×(6)×第四章统计整理1、单选题:(1)c (2)a (3)b (4)b (5)b (6)c (7)c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c (15)b2、多选题:(1) (2) (3)3、计算题:该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呈左偏钟型分布,学习成绩在80-90分之间的居多,占总人数的%,不及格率为%,优秀率为%。
江华主编:《统计学原理》各章参考答案
江华主编:《统计学原理》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答: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倾向,测度集中趋势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集中趋势反映了变量分布的重要特征。
2.答:权数是指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或频数,它对平均数具有权衡轻重的作用。
权数的实质就是总体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对平均数的影响。
若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相等,则权数的影响也就没有了。
3.答:算术平均数是经过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集中趋势值;而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集中趋势代表值。
众数是分布最高峰所在的位置,中位数从面积上将分布分成两等份,四分位数是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变量值,算术平均数是数据信息提取得最充分的,但也由于这而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而偏向极端值。
这几个测度值各有其用,要根据研究目的和这几个测度值的特点来灵活运用。
4.答:几何平均数一般适用于各变量值之间存在环比关系和等比关系的事物。
5.答:离散程度指标是用来说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程度的综合指标,也称为变异度指标。
有下列作用:⑴衡量集中趋势指标的代表性;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⑶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指标。
6.答:总方差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差,反映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组距数列中,各组平均数(或组中值)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差被称为组间方差;组距数列中各组内部标志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则被称为组内方差。
总方差、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三者之间的联系:总方差等于组间方差与平均组内方差的算术和。
7.答:标准差系数是用来对比分析不同数列标志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
它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之比。
因为标准差虽能正确地反映离散程度的大小,但利用它来比较平均数的代表性是有限的。
因为:⑴不同总体的社会现象由于离散程度指标的计量单位(量纲)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⑵同类现象在平均数不等的情况下,也不能用标准差直接对比。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工作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7.总体单位名称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范畴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
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
统计学原理 课后题及答案参考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威廉·配第是(B )的代表人物。
A.记述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2.以下属于推断统计学研究范围的是(D)。
A.数据调查与收集B.数据的计算C.数据汇总D.抽样估计3.调查某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总体单位是(D )。
A.这个企业B.所有的职工C.每个职工D.每个职工的健康状况4.数量指标表现为(C)。
A.相对数В.平均数C.绝对数D.变异数5.名义级数据可以用来(A )。
A.分类B.比较大小C.加减运算D.加、减、乘、除四则运算6.间距级数据之间不可以(D )。
A.比较是否相等B.比较大小C.进行加减运算D.进行乘除运算7.2个大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65厘米、172厘米,则165、172是(D )。
A.2个变量B. 2 个标志C.2个指标D. 2个数据8.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确定(A)。
A.与研究目的有关B.与研究目的无关C.与总体范围大小有关D.与研究方法有关9,通过有限数量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来估计整批种子的发芽率,这种统计方法属于(A)。
A. f断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C.数学D.逻辑学10.国势学派对统计学的主要贡献是(C)A.采用了数量分析方法B.引入了大数法则C.提出了“统计学"一词D.证明了小样本理论11.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C )。
A.社会科学B.自然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C )。
A.威廉·配第B.阿亭瓦尔C.凯特勒D.恩格尔13.统计学研究的特点是(B)A.大量性、总体性、变异性B.数量性、总体性、变异性C.大量性、总体性、同质性D.数量性、总体性、同质性14.通过测量或计算取得其值的是(B)A.品质变量B.连续变量C.离散变量D.以上都不对15.统计学的创始人是(A)。
A.威廉·配第B.阿享瓦尔C.凯特勒D.恩格尔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有三层含义,即(BD)。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附答案解析)
《统计学原理习题集》第一章绪论复习思考题1.从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说明统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
2.试说明统计工作与统计学的关系。
3.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什么?4.试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5.解释并举例说明下列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统计指标、变异、变量。
6.试说明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练习题一、填空题:1.统计总体的特征可概括成、和。
2.统计学的发展史有三个起源,即技术学派、及数理统计学派。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统计分组法和三种方法。
4.在现实生活中,“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及统计学。
5.统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三大职能上,即信息职能、及。
6.从认识的特殊意义上看,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统计调查、及。
7.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都相同时,则为。
8. 当某一标志的具体表现在各个总体单位上不尽相同时,则为。
9. 同一变量往往有许多变量值,变量按变量值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10. 凡是客观存在的,并在某一相同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我们称之为。
二、单项选择题:1. 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类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2. 对交院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交院所有的学生B、交院每一位学生C、交院所有的学生成绩D、交院每一位学生成绩3. 对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B、所有的全国城市职工家庭生活C、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D、每一户城市职工家庭生活4. 对全国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A、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B、全国所有的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C、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E、全国每一个机械工业企业的设备5. 对食品部门零售物价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A、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B、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C、所有的食品部门零售物价D、每一个食品部门零售物价6. 港口货运情况调查,则统计总体是()。
统计学第七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按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 可以把它分为(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2.某集团公司为了反映所属各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情况,需要编制( ) A.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B.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固定构成指数3.在一般情况下,商品销售量指数和工资水平指数的同度量因素分别为( ) A .商品销售量、平均工资水平 B .商品销售量、职工人数C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职工人数D .单位商品销售价格、平均工资水平 4.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 .产品价格指数B .单位成本指数C .产量指数D .劳动生产率指数 5.下面属于价格指数的是( ) A .1101PQ P Q ∑∑ B .1100PQ P Q ∑∑ C .0100P Q P Q ∑∑ D .1000PQ P Q ∑∑ 6.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 A .10% B .90% C .110% D .111% 7.固定构成指数的公式是( )A .001110X F X F F F ∑∑÷∑∑ B .010010X F X F F F ∑∑÷∑∑ C .011111X F X F F F ∑∑÷∑∑ D .011010X F X F F F ∑∑÷∑∑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 .产量指数B .销售量指数C .价格指数D .单位产品成本指数E .职工人数指数 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综合指数是先综合后对比B .平均数指数是先对比后综合C .平均数指数必须使用全面资料D .平均数指数可以使用固定权数E .固定构成指数受总体结构影响 3.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有( )A .同度量作用B .联系作用C .权数作用D .比较作用E .平衡作用4.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 ) A .销售量指数 B .销售价格指数C .总平均价格指数D .销售额指数E .个体指数5.若用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劳动生产率的分组资料来进行分析时,该企业总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到( )A.企业全部职工人数变动的影响 B.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C.企业各类职工人数在全部职工人数中所占比重的变动影响D.企业各类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影响E.受各组职工人数和相应劳动生产率两因素的影响6.下列指数中,属于拉氏指数的有()A.∑∑1QpQpB.∑∑11QpQPC.∑∑1pQpQD.∑∑111QpQpE.∑∑111pQpQ7.某企业产品总成本报告期为183150元,比基期增长10%,单位成本综合指数为104%,则()A.总成本指数110% B.产量增长了5.77% C.基期总成本为166500元D.单位成本上升使总成本增加了7044元 E.产量增产使总成本增加了9606元三、判断题1.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综合后对比。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
《统计学原理》第七章习题河南电大贾天骐一.判断题部分题目1: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答案:×题目2: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完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答案:√题目3: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4: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5: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6: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7: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8:在任何相关条件下,都可以用相关系数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答案:×题目9: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答案:√题目10: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答案:×题目11: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答案:√题目12:估计标准误是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高。
()答案×二.单项选择题部分题目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答案:B题目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答案:A题目3: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变量C.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答案:A题目4: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统计学原理 第七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相关和回归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关系中,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类型的图形是( )。
(1)直方图 (2)散点图 (3)次数分布多边形图 (4)累计频率曲线图 2.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r( )。
(1)小于0 (2)大于0 (3)等于0 (4)等于13.在正态分布条件下,以2yx S (提示:yx S 为估计标准误差)为距离作平行于回归直线的两条直线,在这两条平行直线中,包括的观察值的数目大约为全部观察值的( )。
(1)68.27% (2)90.11% (3)95.45% (4)99.73% 4.合理施肥量与农作物亩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
(1)函数关系 (2)单向因果关系 (3)互为因果关系 (4)严格的依存关系 5.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 )。
(1)严格的关系 (2)不严格的关系(3)任意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4)有内在关系的但不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 6.已知变量X 与y 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相关系数计算出来放在四个备选答案之中,它是( )。
(1)0.29 (2)-0.88 (3)1.03 (4)0.997.如果变量z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 )。
(1)低度相关关系 (2)完全相关关系 (3)高度相关关系 (4)完全不相关 8.若已知2()x x -∑是2()y y -∑的2倍,()()x x y y --∑是2()y y -∑的1.2倍,则相关系数r=( )。
(1)1.2 (3)0.92 (4)0.65 9.当两个相关变量之问只有配合一条回归直线的可能,那么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
(1)明显因果关系 (2)自身相关关系(3)完全相关关系 (4)不存在明显因果关系而存在相互联系 10.在计算相关系数之前,首先应对两个变量进行( )。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3)回归分析 (4)因素分析 11.用来说明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分析指标是( )。
统计学第四版第七章课后题最全答案
第七章 练习题参考答案7.1 (1)已知σ=5,n=40,x =25,α=0.05,z05.0=1.96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σx=n σ=79.0405= (2)估计误差(也称为边际误差)E=z 2αnσ=1.96*0.79=1.55 7.2(1)已知σ=15,n=49,x =120,α=0.05,z05.0=1.96(2)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σx=nσ==49152.14 估计误差E=z 2αnσ=1.96*=49154.2 (3)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x z σα±=120±1.96*2.14=120±4.2,即(115.8,124.2)7.3(1)已知σ=85414,n=100,x =104560,α=0.05,z05.0=1.96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x z σα±=104560±1.96*=10085414104560±16741.144即(87818.856,121301.144)7.4(1)已知n=100,x =81,s=12, α=0.1,z21.0=1.645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81±1.645*=1001281±1.974,即(79.026,82.974)(2)已知α=0.05,z205.0=1.96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81±1.96*=1001281±2.352,即(78.648,83.352)(3)已知α=0.01,z201.0=2.58由于n=100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81±2.58*=1001281±3.096,即(77.94,84.096)7.5(1)已知σ=3.5,n=60,x =25,α=0.05,z05.0=1.96由于总体标准差已知,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nx z σα±=25±1.96*=60.5325±0.89,即(24.11,25.89)(2)已知n=75,x =119.6,s=23.89, α=0.02,z202.0=2.33由于n=7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8%的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119.6±2.33*=759.823119.6±6.43,即(113.17,126.03)(3)已知x =3.419,s=0.974,n=32,α=0.1,z21.0=1.645由于n=32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3.419±1.645*=3274.90 3.419±0.283,即(3.136,3.702)7.6(1)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σ=500,n=15,x =8900,α=0.05,z205.0=1.96由于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nx z σα2±=8900±1.96*=155008900±253.03,即(8646.97,9153.03)(2)已知: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σ=500,n=35,x =8900,α=0.05,z205.0=1.96虽然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n=3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nx z σα2±=8900±1.96*=355008900±165.65,即(8734.35,9065.65)(3)已知: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σ未知, n=35,x =8900,s=500, α=0.1,z21.0=1.645虽然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n=3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0%的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8900±1.645*=355008900±139.03,即(8760.97,9039.03)(4)已知: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σ未知, n=35,x =8900,s=500, α=0.01,z201.0=2.58虽然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但由于n=35为大样本,所以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8900±2.58*=355008900±218.05,即(8681.95,9118.05)7.7 已知:n=36,当α=0.1,0.05,0.01时,相应的z21.0=1.645,z205.0=1.96,z201.0=2.58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x =3.32,s=1.61由于n=36为大样本,所以平均上网时间的90%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3.32±1.645*=361.61 3.32±0.44,即(2.88,3.76)平均上网时间的95%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3.32±1.96*=361.61 3.32±0.53,即(2.79,3.85)平均上网时间的99%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3.32±2.58*=361.61 3.32±0.69,即(2.63,4.01)7.8 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σ未知,n=8为小样本,α=0.05,)(18t205.0-=2.365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x =10,s=3.46 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ns x t 2α±=10±2.365*=83.4610±2.89,即(7.11,12.89)7.9 已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σ未知,n=16为小样本,α=0.05,)(116t205.0-=2.131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x =9.375,s=4.113从家里到单位平均距离的95%的置信区间为:ns x t 2α±=9.375±2.131*=144.1139.375±2.191,即(7.18,11.57)7.10 (1)已知:n=36,x =149.5,α=0.05,z205.0=1.96由于n=36为大样本,所以零件平均长度的95%的置信区间为:ns x z 2α±=149.5±1.96*=361.93149.5±0.63,即(148.87,150.13)(2)在上面的估计中,使用了统计中的中心极限定理。
《统计学原理》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给定显著性水平。取显著性水平 ,由于是双侧检验,因此需要确定上下两个临界值 和 。查表得到 ,所以。拒绝区间为小于-1.96或者大于1.96。
3.检验统计量
4.检验判断。
由于z的实际值在-1.96和1.96之间,没有落入拒绝区间,所以接受原假设,认为净重是符合规定
(五)计算题
1.因为2000年计划完成相对数是110%,所以
实际产值=
2000年计划产值比1999年增长8%,
所以1999年的计划产值=
那么2000年实际产值比1999年计划产值增长=
2.(1)
从第四年第四季度到第五年第三季度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一年的产量达到
则
这一题规定年末产量应达到170,所以提前时间按照水平法来算。
3..根据题意,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为
根据样本信息,计算统计量
4.检验判断。因为 ,所以在显著性水平0.01下,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含量是超过规定界限
第九章相关与回归
(一)判断题
1.×2.√3.√4.√5.×6.×7.×8.×
(二)单项选择题
1.① 2.① 3.③ 4.④ 5.④6.②7.②8.④
2.由题意
=8.89
3.由题意
令这个数为a。则
4.由题意
5.
销售额
售货员人数
组中值
20000-30000
30000-40000
40000-50000
50000-60000
60000-70000
70000-80000
80000以上
8
20
40
100
82
10
5
25000
35000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A.数量关系B.变动关系C.因果关系D.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2.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自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不是随机变量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3.下列现象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属于相关关系A.播种量与粮食收获量之间关系B.圆半径与圆周长之间关系C.圆半径与圆面积之间关系D.单位产品成本与总成本之间关系4.正相关的特点是A.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B.两个变量一增一减C.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D.两个变量一减一增5.相关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两个变量之间A.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B.存在着不完全确定的关系C.存在着严重的依存关系D.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6.当自变量变化时, 因变量也相应地随之等量变化,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7.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下降,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增加,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9.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是A.对现象进行定性分析B.计算相关系数C.编制相关表D.绘制相关图10.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A.自变量不是随机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均不是随机的C.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D.两个变量均为随机的11.相关系数A.既适用于直线相关,又适用于曲线相关B.只适用于直线相关C.既不适用于直线相关,又不适用于曲线相关D.只适用于曲线相关12.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不相关D.负相关1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r≤1 ≤r≤0≤r≤1 D. r=014.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强,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5.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弱,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6.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两变量间A.没有相关关系B.有曲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越强D.负相关关系越弱17.当相关系数r=0时,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B.相关程度较小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18.假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则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A.高度相关B.中度相关C.低度相关D.显著相关19.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0.从变量之间相关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1.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属于A.无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无法判断22.配合回归直线最合理的方法是A.随手画线法B.半数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指数平滑法23.在回归直线方程y=a+bx中b表示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 x的平均增加量24.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A.因变量的数列B.因变量的总变差C.因变量的回归变差D.因变量的剩余变差2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程度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2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应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都不是随机变量27.年劳动生产率(千元)和工人工资(元)之间存在回归方程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一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28.设某种产品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6000元,则总生产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6+ =6000+24x=24000+6x =24+6000x29.用来反映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指标称作A.相关系数B.回归参数C.剩余变差D.估计标准误差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有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B.农作物收获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C.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D.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E.年龄与血压之间的关系2.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是A.相关系数有正负号B.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C.只有一个相关系数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E.两个变量均是随机变量3.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E.单相关和复相关4.如果变量x与y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A.相关系数r=0B.相关系数r=1C.估计标准误差等于0D.估计标准误差等于1E.回归系数b=05.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对产量(件)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则A.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B.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C.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元D.产量为1千件时,单位成本为元E.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元6.根据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可分为A.不相关B.完全相关C.不完全相关D.线性相关E.非线性相关7.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对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误差8.当现象之间完全相关的,相关系数为B.-1 E.-9.相关系数r =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A.可能完全不相关B.可能是曲线相关C.肯定不线性相关D.肯定不曲线相关E.高度曲线相关10.下列现象属于正相关的有A. 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愈多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C.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耗用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工人劳动生产率越高,则创造的产值就越多11.直线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存在两个回归方程B.回归系数有正负值C.两个变量不对等关系D.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E.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计算12.直线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都是给定的变量C.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D.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给定变量E.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13.从现象间相互关系的方向划分,相关关系可以分为A.直线相关B.曲线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E.单相关14.估计标准误差是A. 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指标C.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指标D.指标值愈小,表明估计值愈可靠E.指标值愈大,表明估计值愈可靠15.下列公式哪些是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回归直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y-y c )=最小值B.(y-y c )=0C.(y-y c )2=最小值D.(y-y c )2=0E.(y-y c )2=最大值22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r E y y x x y y x x r D L L L r C L L L r B n y y x x r A xxxy xy yy xx xy y x ∑-∑⋅∑-∑∑⋅∑-∑=-∑⋅-∑--∑===--∑=σσ17.方程y=a+bxcA.这是一个直线回归方程B.这是一个以X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C.其中a是估计的初始值D.其中b是回归系数是估计值18.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的回归系数bcA.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B.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C.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D.其数值大小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E. 其数值大小受计量单位的影响19.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存在以下关系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C.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D.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E.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2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的目的是为了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E.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21.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r=1,则A.观察值和理论值的离差不存在的所有理论值同它的平均值一致和y是函数关系与y不相关与y是完全正相关2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A.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相关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而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D.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而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E.相关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回归系数三、填空题1.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称作相关分析。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第七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A.数量关系B.变动关系C.因果关系D.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2.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自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不是随机变量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3.下列现象之间的关系哪一个属于相关关系A.播种量与粮食收获量之间关系B.圆半径与圆周长之间关系C.圆半径与圆面积之间关系D.单位产品成本与总成本之间关系4.正相关的特点是A.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B.两个变量一增一减C.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一致D.两个变量一减一增5.相关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两个变量之间A.存在着确定的依存关系B.存在着不完全确定的关系C.存在着严重的依存关系D.存在着严格的对应关系6.当自变量变化时, 因变量也相应地随之等量变化,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7.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下降,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正相关关系B.直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都随之增加,则变量X和Y之间存在着A.直线相关关系B.负相关关系C.曲线相关关系D.正相关关系9.判定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是A.对现象进行定性分析B.计算相关系数C.编制相关表D.绘制相关图10.相关分析对资料的要求是A.自变量不是随机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均不是随机的C.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不是随机的D.两个变量均为随机的11.相关系数A.既适用于直线相关,又适用于曲线相关B.只适用于直线相关C.既不适用于直线相关,又不适用于曲线相关D.只适用于曲线相关12.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不相关D.负相关1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r≤1 ≤r≤0≤r≤1 D. r=014.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强,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5.两变量之间相关程度越弱,则相关系数A.愈趋近于1B.愈趋近于0C.愈大于1D.愈小于116.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表明两变量间A.没有相关关系B.有曲线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越强D.负相关关系越弱17.当相关系数r=0时,A.现象之间完全无关B.相关程度较小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 D.无直线相关关系18.假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相关系数为,则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A.高度相关B.中度相关C.低度相关D.显着相关19.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0.从变量之间相关的表现形式看可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C.单相关与复相关D.完全相关和无相关21.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属于A.无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无法判断22.配合回归直线最合理的方法是A.随手画线法B.半数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指数平滑法23.在回归直线方程y=a+bx中b表示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 x的平均增加量24.计算估计标准误差的依据是A.因变量的数列B.因变量的总变差C.因变量的回归变差D.因变量的剩余变差25.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程度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代表性指标2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应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都不是随机变量27.年劳动生产率(千元)和工人工资(元)之间存在回归方程y=10+70x,这意味着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一千元时,工人工资平均A.增加70元B.减少70元C.增加80元D.减少80元28.设某种产品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固定成本6000元,则总生产成本对产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6+ =6000+24x=24000+6x =24+6000x29.用来反映因变量估计值代表性高低的指标称作A.相关系数B.回归参数C.剩余变差D.估计标准误差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现象之间属于相关关系的有A.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B.农作物收获量与施肥量之间的关系C.圆的面积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D.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E.年龄与血压之间的关系2.直线相关分析的特点是A.相关系数有正负号B.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C.只有一个相关系数D.因变量是随机变量E.两个变量均是随机变量3.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看,相关关系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直线相关D.曲线相关E.单相关和复相关4.如果变量x与y之间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则A.相关系数r=0B.相关系数r=1C.估计标准误差等于0D.估计标准误差等于1E.回归系数b=05.设单位产品成本(元)对产量(件)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则A.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B.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C.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增加元D.产量为1千件时,单位成本为元E.产量每增加1千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元6.根据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划分,可分为A.不相关B.完全相关C.不完全相关D.线性相关E.非线性相关7.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对现象作定性分析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估计标准误差8.当现象之间完全相关的,相关系数为B.-1 E.-9.相关系数r =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是A.可能完全不相关B.可能是曲线相关C.肯定不线性相关D.肯定不曲线相关E.高度曲线相关10.下列现象属于正相关的有A.家庭收入愈多,其消费支出也愈多B.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C.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减少而减少D.生产单位产品耗用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工人劳动生产率越高,则创造的产值就越多11.直线回归分析的特点有A.存在两个回归方程B.回归系数有正负值C.两个变量不对等关系D.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E.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相互计算12.直线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都是给定的变量C.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D.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给定变量E.一个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因变量13.从现象间相互关系的方向划分,相关关系可以分为A.直线相关B.曲线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E.单相关14.估计标准误差是A.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说明回归直线代表性指标C.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指标D.指标值愈小,表明估计值愈可靠E.指标值愈大,表明估计值愈可靠15.下列公式哪些是计算相关系数的公式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回归直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y-y c )=最小值B.?(y-y c )=0C.?(y-y c )2=最小值D.?(y-y c )2=0E.?(y-y c )2=最大值17.方程y c =a+bx222222)()(.)()())((...))((.y y n x x n y x xy n r E y y x x y y x x r D L L L r C L L L r B n y y x x r A xx xy xy yy xx xy yx ∑-∑⋅∑-∑∑⋅∑-∑=-∑⋅-∑--∑===--∑=σσA.这是一个直线回归方程B.这是一个以X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C.其中a是估计的初始值D.其中b是回归系数是估计值18.直线回归方程y c=a+bx中的回归系数bA.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B.不能表明两变量间的变动程度C.能说明两变量间的变动方向D.其数值大小不受计量单位的影响E. 其数值大小受计量单位的影响19.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存在以下关系A.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B.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C.回归系数等于零则相关系数等于零D.回归系数大于零则相关系数小于零E.回归系数小于零则相关系数大于零2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的目的是为了A.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B.用因变量推算自变量C.用自变量推算因变量D.两个变量相互推算E.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21.若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r=1,则A.观察值和理论值的离差不存在的所有理论值同它的平均值一致和y是函数关系与y不相关与y是完全正相关22.直线相关分析与直线回归分析的区别在于A.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回归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B.回归分析中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而相关分析中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相关系数有正负号;而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D.相关分析中的两个变量是对等关系;而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不是对等关系E.相关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相关系数;而回归分析中根据两个变量只能计算出一个回归系数三、填空题1.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称作相关分析。
姚寿福,统计学原理第七章答案
第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q1p0/∑p0q0= ∑q1p0-∑p0q0= ∑q1p1-∑p0q1=
111.26% 4.73 3.27
∑q1p0/∑p0q0=
108.70%
销量个体指数 125.00% 133.33% 116.67%
第七章已知p1q150p1q1p0q08因此生产费用总额指数p1q1p0q011905单位成本总指数p1q1p0q110700产品产量总指数q1p0p0q011126因产量变动增加q1p0q1p0p0q0p0q0q1p04673q1p0p0q0473因单位成本变动增加p1q1q1p1p0q1p0q1q1p150q1p1p0q1327已知因此p1q1p0q0100q1p0p0q09200物价指数q1p0p0q010870商品名称单位价格元单位销售价格元价格个体指数销量个体指数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皮鞋5080400050001600012500大衣1001203004001200013333床上用品2002806007001400011667第12题p1q1p0q1p0q17p1q1p0q0p1q1p0q1q1p0p0q0第13题当p1q1p0q0时q1p0p0q0p0q08p1q1p0q0p1q1p0q1q1p0p0q0第18题
《统计学》-第7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1 •答:函数关系是两变量之间的确定性关系,即当一个变量取一定数值时,另一个变量有确定值与之相对应;而相关关系表示的是两变量之间的一种不确定性关系,具体表示为当一个变量取一定数值时,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变量的数值虽然不确定,但它仍按某种规律在定的范围内变化。
2•答:相关和回归都是研究现象及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
相关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和相关的程度,但不能确定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回归分析则可以找到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并可变量之间的数量联系进行测定,确定一个回归方程,并根据这个回归方程从已知量推测未知量。
3•答:单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总体相关系数二样本相关系数,「一】。
复相关系数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度量因变量与其它多个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它是方程的判定系数R2的正的平方根。
偏相关系数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度量在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两个变量之间真实相关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在消除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4.答:回归模型假定总体上因变量Y与自变量X之间存在着近似的线性函数关系,可表示为Y^ 11X t u t,这就是总体回归函数,其中u t是随机误差项,可以反映未考虑的其他各种因素对Y的影响。
根据样本数据拟合的方程,就是样本回归函数,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样本回归函数为例可表示为:Y?=耳+弭x t。
总体回归函数事实上是未知的,需要利用样本的信息对其进行估计,样本回归函数是对总体回归函数的近似反映。
两者的区别主要包括:第一,总体回归直线是未知的,它只有一条;而样本回归直线则是根据样本数据拟合的,每抽取一组样本,便可以拟合一条样本回归直线。
第二,总体回归函数中的-0和-1是未知的参数,表现为常数;而样本回归直线中的'?Q和?i是随机变量,其具体数值随所抽取的样本观测值不同而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