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交通优化方案分析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动性分析与优化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动性分析与优化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成为了许多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基于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交通流动性分析与优化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GIS 作为一种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能够整合和处理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各种数据,为城市交通流动性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交通数据,如道路网络、车辆流量、出行时间等,GIS 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城市交通的运行状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首先,GIS 可以用于构建精确的城市道路网络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道路的长度、宽度、坡度、车道数量等详细信息都被准确地记录下来。
同时,通过与实时交通数据的结合,如传感器监测到的车流量、车速等,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交通流量在道路网络中的分布情况。
比如,在某些路段,可能会出现车流量过大、车速过慢的情况,这就提示我们可能存在道路瓶颈或者交通设施不合理的问题。
其次,基于 GIS 的交通可达性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交通可达性指的是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的难易程度。
通过GIS 技术,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区域之间的最短路径、最短时间等指标,从而评估城市中各个区域的交通可达性水平。
对于那些交通可达性较差的区域,我们可以考虑优化道路布局、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或者改善交通换乘设施,以提高居民出行的便利性。
另外,GIS 还能够对城市交通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
例如,通过分析不同时间段(如早晚高峰、工作日与非工作日)的交通流量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到交通需求的时间分布规律。
这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交通管理策略,比如在高峰时段实施交通限流、优化信号灯配时等。
同时,从空间角度来看,不同区域的交通产生和吸引量也存在差异。
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等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交通需求,GIS 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识别这些差异,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然而,基于 GIS 的城市交通流动性分析与优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案分析
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案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道路交通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
为了更好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公路路线优化的设计策略与方案分析愈加受到重视。
一、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策略(一)以用户为中心交通的核心是人,公路的设计也必须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理解民众的出行需求和行为习惯,从而将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期望。
(二)重视流量分布的均衡性公路的流量分布均衡性的优化可以有效的缓解或避免对其他公路路段的交通干扰,并能提高整个交通网络的利用率和交通效率。
比如,在一个城市交通网中,大型交换中心交通流量异常高,而配备合理的高速公路或者快速路等,可以有效分担并疏导这一流量。
(三)拆解路网瓶颈在角度来看,可以将路网分为主路、副路、枢纽等。
主路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对周边道路的路段影响都很重要。
副路的通行能力、交通散布的均衡与安全防范等方面也需要考虑。
枢纽区域包括交通枢纽和大型商业、科研区域等。
需要通过对路网的瓶颈承担地段进行优化,以提高交通通行的效率。
(四)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策略应当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如果未来拓展的区域有公路建设需求,那么就需要同时考虑交通拥堵情况,建设公路的选址,减轻未来的压力。
二、公路路线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一)强调交通的整合性优化方案应该重视交通的整合性,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与互通、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之间的优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和谐等。
同时,加强城市交通智能管理,提高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化功能,减少路网公共交通的服务盲区,更好地服务于乘客。
(二)优化枢纽节点优化方案应该重视枢纽节点的建设。
枢纽节点的位置、规模、设计、连接等因素是交通线路顺畅、运行高效的关键。
同时,对接地车辆的需求、乘客需求及换乘需求考虑均衡,可以提高枢纽节点的运行质量,同样也能增加居民的出行舒适感与便利性。
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城市交通流量数据,提供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优化?
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城市交通流量数据,提供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优化?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普及,城市交通流量持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并提供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优化方案,大数据技术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交通领域。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城市交通流量数据,为交通管理和优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数据采集要进行交通流量分析,关键的一步就是数据采集。
现代交通系统已经普遍使用了传感器、摄像头和无线通信设备等多种技术来实时监测交通状况并收集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车辆数量、车速、车辆类型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利用城市的电子收费系统、公交车GPS数据和移动网络数据等来源来获取更多的交通实时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交通数据通常是庞大而复杂的,直接进行处理和分析往往不可行。
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可扩展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以存储和处理海量的交通数据。
这可以通过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和存储系统来实现,如Apache Hadoop和Apache Cassandra。
其次,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交通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训练模型,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并提前采取措施来避免交通拥堵。
还可以利用聚类分析来发现交通热点区域,以便优化路线规划和交通信号控制。
除了数据挖掘,还可以应用可视化技术将分析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
通过使用地图和图表等可视化工具,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交通数据的特征和规律,进而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智能化交通管理和优化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城市交通流量数据,我们可以为交通管理和优化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首先,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交通流量数据制定更加精准的路况预警和交通指引。
通过及时通知驾驶员交通状况,可以帮助其选择更快捷的路线,减少通勤时间,降低交通拥堵。
其次,可利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来优化交通流动。
通过分析交通流量数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交通信号配时,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等待时间。
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
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出行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长时间的拥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同时也加重了社会成本。
因此,如何研究城市交通的拥堵情况,并提出可行的优化方案,已成为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的重要议题。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总结城市交通拥堵的表现特点,并针对不同层面提出优化方案。
以期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缓解与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第二章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2.1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划不合理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到市民的出行需求问题,导致了城市交通路网的布局不当。
例如,不合理的路网布局、道路狭窄等都会导致交通拥堵。
2.2 机动车数量增加汽车的普及以及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也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私家车的日均出行量约为公交车的10倍,车辆密度的提高必然会导致交通路段的拥堵。
2.3 人口数量逐年增长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逐年增长,城市交通需求四处爆发,不断触及到城市道路通行的承载能力,导致了城市道路拥堵情况的加剧。
第三章城市交通拥堵表现特点3.1 高峰期拥堵城市交通的高峰期,例如早高峰和晚高峰,是交通拥堵最为严重的时段。
因此,合理安排高峰期的出行需求,减少交通拥堵也是城市交通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3.2 道路狭窄陡峭道路狭窄、陡峭的路段是交通拥堵线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直接阻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还容易导致追尾等交通事故的发生。
3.3 跨时段拥堵交通拥堵不仅存在于高峰期,而且也会出现在其它时间段。
例如,学生放学、工人下班等,都会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产生交通拥堵。
第四章优化方案设计4.1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路网规划排布城市交通路网时,应充分考虑市民出行的实际需求,减少路网交叉,降低路面周转量,避免死角、封街等情况的出现。
如何利用K均值算法进行交通流量预测(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问题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如何有效地预测交通流量,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交通管理者和城市规划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K均值算法作为一种经典的聚类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交通流量预测中。
本文将从K均值算法的基本原理、在交通流量预测中的应用以及优化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K均值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将n个样本划分为k个聚类,使得每个样本点都属于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
K均值算法的步骤如下:首先随机选取k个样本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样本到k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每个样本点划分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属的类别中;接着重新计算每个类别的聚类中心;最后重复上述两个步骤,直到聚类中心不再改变或者改变的幅度小于设定的阈值为止。
K均值算法在交通流量预测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发现交通流量的规律性。
例如,可以通过K均值算法将一个城市的道路网划分为若干个交通流量相对均匀的区域,然后针对每个区域进行交通流量的预测。
通过K均值算法对历史交通数据的聚类分析,可以得到不同区域的交通流量模式,进而预测未来的交通流量。
这样可以帮助交通管理者和城市规划者更加科学地制定交通管理策略和城市规划方案,从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K均值算法在交通流量预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K均值算法需要事先确定聚类的个数k,而这个聚类的个数在交通流量预测中并不是事先知道的。
其次,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非常敏感,不同的初始聚类中心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聚类结果。
此外,K均值算法对噪声和异常值比较敏感,这也会影响交通流量预测的准确性。
针对K均值算法在交通流量预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进行一些优化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交叉验证的方法来确定聚类的个数k,同时也可以尝试不同的初始聚类中心,然后选取最优的聚类结果。
另外,可以使用一些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如DBSCAN算法,来解决K均值算法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的问题。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量分析与优化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量分析与优化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人们对于城市交通流量的分析与优化需求日益增加。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个强大的工具,在城市交通流量分析与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交通流量分析与优化的角度,探讨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量分析与优化方法和技术。
一、交通流量分析方法在城市交通流量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交通拥堵情况、路段压力和交通瓶颈等问题。
GIS可以通过对道路网络和交通数据的空间分析,提供全面的交通流量分析结果。
具体的方法包括:1. 道路网络分析:通过GIS平台对道路网络进行分析,包括道路长度、道路拥堵程度等信息,从而了解交通状况及拥堵点的位置。
2. 交通数据可视化:利用GIS技术将交通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例如流量热图、流量密度图等,使决策者更直观地了解城市交通流量情况。
3. 交通拥堵因素分析:通过空间分析方法,对交通流量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找出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道路狭窄、交叉口拥堵等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二、交通流量优化方法交通流量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调整交通流,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GIS可以提供一系列优化方法和技术,如下所述:1. 路径规划与导航:通过GIS平台提供的路径规划算法,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的导航和路径规划。
这将为驾驶者提供最佳的行驶路线,减少路上的拥堵情况。
2. 交通信号优化:通过对交通信号控制的优化,提高交通信号的运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排队长度。
利用GIS技术分析交通流量,并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进行灵活的信号优化。
3. 公共交通优化:通过GIS技术分析公共交通线路及站点设置,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的运行路线和班次,提高公共交通的发车频次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私家车用户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道路交通流量。
三、案例分析:北京市交通流量分析与优化以北京市为例,使用GIS技术进行交通流量分析与优化。
首先,利用GIS平台对北京市道路网络进行建模,并导入实时交通数据。
利用大数据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及优化方案
利用大数据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及优化方案大数据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及优化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不便和压力。
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深入了解交通拥堵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一、大数据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状况1. 交通流量分析通过收集城市各个地区的交通流量数据,可以对交通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识别出高峰期和拥堵路段,并实时监测交通流量的变化。
交通流量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某一地区的交通情况,为规划交通策略提供参考。
2. 路段拥堵原因分析除了分析交通流量,大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交通拥堵的原因。
通过收集交通信号数据、车辆行驶速度数据以及人流数据等,可以分析出影响交通拥堵的各种因素,如红绿灯时长、道路设施不完善、道路狭窄等。
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拥堵状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交通压力。
二、优化方案1. 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动态调整交通信号灯的时间,使之更加合理地分配交通流量,避免拥堵。
该系统还可以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自动对信号灯进行故障监测和故障修复,提高信号灯的工作效率。
2. 优化道路网络规划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城市道路网络进行评估和优化规划。
根据交通流量和拥堵原因的分析结果,可以确定需要扩建的道路、需要改造的路口以及需要新增的高速公路等。
通过优化道路网络规划,可以更好地分流交通流量,减少拥堵。
3. 建设智能停车系统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停车需求较大的地区,并优化停车资源配置。
建设智能停车系统,可以通过收集停车位实时信息,引导车主前往空闲的停车位,降低车辆在道路上的巡航时间,减少交通堵塞。
4. 提倡公共交通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的公共交通规划。
根据乘客的出行需求和乘车数据,可以优化公交线路的设计,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减少道路上的私家车辆数量,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交通运输网络优化分析及实现
交通运输网络优化分析及实现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交通运输成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一环。
同时,交通运输也是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交通运输网络的优化分析及实现,对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交通运输网络的分析1. 现有交通运输网络的问题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交通需求不断增加,现有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这些问题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需要进行改进和优化。
2. 分析交通运输的需求交通运输网络的设计和优化必须首先从交通运输的需求出发,明确各类交通需求的特点,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
例如:工作通勤、公共交通、物流运输等各种需求,需要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不同的交通运输方案。
3. 交通运输网络的设计在分析交通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应根据城市的特点,结合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建筑布局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网络方案。
其中,要考虑公共交通、私人车辆、自行车、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的相互配合和转换。
三、交通运输网络的优化方法1. 基于现代化交通技术的优化现代化的交通技术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例如:智能交通系统、自动驾驶、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
可以使用这些技术优化交通运输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2. 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详细的交通数据分析,例如:交通流量、交通状况、交通事故情况等。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交通运输规划和优化方案。
3. 基于环保和绿色交通的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
可以使用环保和绿色交通技术,例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提高通勤效率和舒适度。
四、交通运输网络优化的实现交通运输网络优化需要培养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并且需要合理的投资和政策支持。
以下是实现交通运输网络优化的具体措施:1. 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为了实现交通运输网络的优化,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培训相关专业人才,提高交通运输网络的设计和管理水平。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拥堵分析与优化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交通拥堵分析与优化方案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城市规划中的交通拥堵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方案,以期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一、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分析(1)人口增长: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汽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成为导致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私人车辆的使用导致道路上车辆密度增加,造成交通堵塞。
(2)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规划中的道路布局和交通设施建设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
如城市中心区域的狭窄街道无法满足大量车辆的通行需求,而高密度住宅区缺乏足够的停车场设施。
(3)交通信号控制不当:交通信号的控制不当也是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
信号灯的设置不合理、配时不当等问题都会导致交通流量无法有效调控,造成交通拥堵。
二、交通拥堵优化方案(1)提升公共交通系统: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之一。
增设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线路,完善公交车站,提高公交车辆运行效率,吸引私家车用户转移出行方式,减少道路拥堵。
(2)建设多层立体交通网络:通过建设多层立体交通网络,将不同交通方式的通行线路进行分层,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减少交通冲突,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此外,合理规划并建设高架、地下快速路、过街天桥等交通设施,也能有效减少城市交通压力。
(3)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一种有效的交通拥堵优化方案。
通过交通监控、信号灯控制与调度、路况信息发布等方式,对道路交通进行实时监测和调度,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降低交通拥堵。
(4)鼓励非机动车出行:非机动车出行是减少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非机动车的道路建设与管理,提供完善的停车设施,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出行,减少车辆数量,降低交通压力。
(5)促进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协调,确保交通规划与城市布局的一致性。
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算法分析及优化方案
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算法分析及优化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道路拥堵、交通拥挤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算法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算法分析1.静态时段划分优化算法静态时段划分优化算法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和交通流的特征进行周期性时段划分的算法。
首先,通过收集历史交通数据,对道路的交通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交通流量、速度、拥堵程度等指标。
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将一天的交通流量分为多个不同的时段。
最后,通过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使得不同时段内的交通流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调整。
静态时段划分优化算法能够较好地适应城市交通流量的变化。
2.动态时段划分优化算法动态时段划分优化算法是一种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周期性时段划分的算法。
与静态时段划分算法不同的是,动态时段划分算法能够实时监测和感知道路的交通状态,根据实时数据动态调整时段的划分。
这种算法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交通流量的变化,从而提高交通信号控制方案的效果。
3.优化算法评估标准为了评估交通信号优化算法的效果,需要设计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出行时间、排队时间、延误时间、路口通行能力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得到不同算法的优劣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优化方案。
二、优化方案1.信号配时优化信号配时优化是交通信号优化控制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和道路的特征,合理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使得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最大化。
在静态时段划分优化算法中,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配时优化;而在动态时段划分优化算法中,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数据实时调整信号配时。
2.交叉口信号协调优化交叉口信号协调优化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之一。
交叉口信号协调优化可以使得多个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相互协调,形成交叉口之间的“绿波带”,从而提高交通通行效率。
通过合理的信号协调优化算法,可以使得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聚类分析应用
聚类分析简介
▪ 聚类分析的算法选择
1.根据数据集的特点和聚类目的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例如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可以采用高效的 划分聚类算法,对于形状复杂的簇可以采用密度聚类算法。 2.对于不同的聚类算法,需要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以便在实际应用中选择最合适的 算法。 3.聚类算法的选择需要考虑数据的维度、规模、分布等因素,以及聚类结果的解释性和可用性 。 以上是关于聚类分析简介的三个主题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聚类分析应用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1. 聚类分析简介 2. 聚类分析方法 3. 数据预处理 4. 距离度量方法 5. 聚类质量评估 6. 常见聚类算法 7. 聚类应用案例 8. 总结与展望
聚类分析应用
聚类分析简介
聚类分析简介
▪ 聚类分析简介
1.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对象根据相似性进行分组,使得同一组 (即簇)内的对象尽可能相似,而不同组的对象尽可能不同。 2.聚类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等,帮助研 究者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和规律。 3.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划分聚类、层次聚类、密度聚类、网格聚类等,不同的算法有着不同的 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 共享最近邻聚类
1.共享最近邻聚类是一种基于数据点之间共享最近邻信息的聚 类方法,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实现簇的划分。 2.共享最近邻聚类算法对噪声和异常点有较好的鲁棒性,可以 处理形状复杂的簇和高维数据,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3.通过改进相似度计算方式、引入近似算法或结合其他技术, 可以优化共享最近邻聚类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常见聚类算法
▪ 密度峰值聚类
1.密度峰值聚类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通过寻找具有最 高局部密度的数据点作为聚类中心,实现簇的划分。 2.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不需要预先设定簇的数量,对形状复杂的 簇和噪声有较好的鲁棒性,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3.通过优化密度峰值定义方式、引入核函数或结合其他算法, 可以提高密度峰值聚类的性能和效率。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统计建模与优化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统计建模与优化在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常态。
长时间的塞车不仅浪费着宝贵的时间,也对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统计建模与优化已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问题分析及数据采集为了准确地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我们首先需要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数据采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获取所需数据:1.交通流量监测:通过布设传感器或使用视频监控技术,可以获得道路上的车辆流量数据,包括车辆数量、车速、交通流密度等。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分析交通状况、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等。
2.GPS轨迹数据:通过采集车辆上的GPS数据,可以了解车辆的实际行驶路线及速度。
这对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以及制定合理的路线规划方案非常有帮助。
3.民众出行调查:通过对居民的出行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可以了解人们的出行模式、出行时间以及首选交通方式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优化公共交通系统的布局和调整出行时间分布。
二、统计建模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借助统计建模方法来分析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统计建模方法:1.回归分析:通过建立交通拥堵与相关因素(如时间、车流量、道路特征等)之间的回归模型,可以揭示不同因素对交通拥堵的影响程度。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交通流量与交通拥堵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合理的交通流量限制指标。
2.时空统计分析:通过对交通数据的时空特性进行分析,揭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时空演化规律。
例如,可以通过时空聚类分析来划分交通热点区域,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线规划。
3.数学规划模型:通过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可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交通拥堵的最小化。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交通网络优化模型,确定最优的路线配置方案,减少交通拥堵。
三、优化策略基于统计建模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优化策略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问题:1.交通信号优化:通过根据交通流量和实时路况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实现交通流的优化。
城市交通流量分析及优化方案
城市交通流量分析及优化方案城市交通是现代生活中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汽车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城市交通流量越来越大,交通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了解城市交通流量分布规律、挖掘交通瓶颈和寻求优化方案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
一、城市交通流量分析1.城市交通流量来源城市交通流量的主要来源是人口分布和城市功能布局。
人口密集的地区交通流量相对较大,而商业区、产业区等功能区域也会对交通流量造成影响。
2.城市道路规划城市道路规划是影响交通流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道路规划可以减少路况拥堵和交通阻塞。
在道路规划中,需考虑城市的交通规模、交通流量、道路状况、车辆通行速度等因素。
3.城市停车管理城市停车管理是影响城市交通流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停车管理能够减少车流拥堵,提高通行效率。
城市停车管理建立停车场、限时停车、路边停车等管理措施,使车流有序通行,减少拥堵。
二、城市交通优化方案1.多元化交通工具并起城市内部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交通方式单一,主要依赖于汽车。
多元化交通工具并起是改善交通负担的解决方案。
公共交通、单车、步行等交通方式的多元化,优化公共交通车辆班次、间隔时间等细节,可减少车流拥堵,同时优化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体验。
2.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是现代城市的必备选项之一。
借助传感器、视频监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时搜集交通信息,及时消除交通拥堵,减少经济损失。
3.分时段限牌分时段限制机动车通行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既可以增加城市的采光、节能,减少对全球气候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加大出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保障。
分时段限牌和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相结合,最大程度上收到优化城市交通流量的作用。
4.加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环节。
包括规划建立交通枢纽、建立科学有效的停车区、拓宽道路等,取证更好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总之,城市交通流量分析在城市管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现代城市管理的过程中,优化城市交通方案,缓解交通瓶颈,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首选方法。
路口优化方案分析报告范文
路口优化方案分析报告范文一、引言在现代城市交通网络中,路口是交通流的汇聚和分离点,是交通效率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城市交通日益繁忙和车辆数量的增加,路口拥堵问题日益严峻。
针对路口拥堵问题,本报告旨在提出一种路口优化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分析。
二、问题分析1. 路口拥堵原因路口拥堵主要受到信号灯设置不合理、车辆通行效率低下、交通规划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
2. 现有路口优化措施目前,针对路口拥堵问题,已经实行了一些优化措施,如增设左转专用道、优化信号灯配时、提供公共交通优先等。
然而,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三、路口优化方案本报告提出以下路口优化方案:1. 信号灯优化:通过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实现信号灯的智能调整。
依据交通流量的实时状况,灵活调整信号配时,以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2. 多功能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建设:将人行通道与车辆通行隔离,缩减人车共用的冲突点。
特殊是在繁忙路段,建设多功能的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可以有效改善路口行人通行效率。
3. 增设非机动车道:随着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辆的增多,增设专用非机动车道有助于分流非机动车流量,缩减与机动车的冲突,提高交通效率。
四、方案分析1. 优点通过信号灯优化和增设非机动车道,可以缩减路口的拥堵状况,提高车辆通过路口的通行效率。
此外,建设多功能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可改善行人通行状况,提高交通安全。
2. 局限性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此外,由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复杂性,不同路口的状况也有所差异,因此需要依据实际状况进行方案优化。
五、结论综上所述,本报告提出的路口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效益。
通过信号灯优化、多功能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建设以及增设非机动车道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路口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需依据详尽状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为此,我们建议在路口优化方案的实施中,应充分调研和分析路口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细化措施,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使用聚类分析优化物流配送方案
使用聚类分析优化物流配送方案物流配送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服务。
它通过运用科学管理和高效技术优化物流配送方案,减少了商品流通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方便了人民生活。
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将一组数据按照相似性分为若干类别,每一类别内部的数据相似度高,而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度低。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把数据分类,归纳并寻找其中的规律性,优化物流配送方案。
一、聚类分析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物流配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因素:货物种类、配送范围、货物数量、交通状况、天气情况等等。
如何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最优的物流配送方案是物流企业所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聚类分析可以起到优化方案的作用。
聚类分析可以通过对大量物流数据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种类货物、不同区域的配送需求以及不同时间的交通状况等信息,从而优化配送的路线和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例如,一个电商公司在网上销售电子产品,需要快速便捷地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
它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把不同地区的订单分为若干类别,然后制定不同的配送方案,使得配送时间更短,成本更低。
二、在聚类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1. 数据量不能过小。
聚类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否则聚类效果不佳。
处理小数据样本的方法是通过采用相关的处理方法,把小数据样本转化成原始数据变换至正态分布或特殊分布下等。
2. 对于样本间相似性的度量,应选择合适的距离函数或相似度定义。
聚类分析可以选择的距离函数有欧几里得距离、曼哈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夹角相似度、余弦相似度等等。
应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度量方法。
3. 对于聚类分析得到的结论,应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聚类后的数据归于一类,并不代表它们在实际上都是相似的,还需要通过实际情况的考察来验证。
三、聚类分析在物流配送中的优势1. 聚类分析可以以客观、量化的形式呈现出物流数据中的分布情况,有助于物流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问题。
智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优化方案设计
智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优化方案设计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第2章智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现状分析 (4)2.1 智慧城市概述 (4)2.2 公共交通出行现状 (4)2.3 公共交通出行存在的问题 (5)第3章公共交通出行需求预测 (5)3.1 出行需求预测方法 (5)3.1.1 经典时间序列分析法 (5)3.1.2 灰色预测模型 (6)3.1.3 机器学习算法 (6)3.1.4 深度学习算法 (6)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6)3.2.1 数据来源 (6)3.2.2 数据处理 (6)3.3 预测模型构建与应用 (6)3.3.1 模型构建 (6)3.3.2 模型验证与评估 (6)3.3.3 模型应用 (7)第4章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设计 (7)4.1 网络优化方法 (7)4.1.1 图论与最短路径算法 (7)4.1.2 遗传算法与蚁群算法 (7)4.1.3 网络流优化方法 (7)4.2 线路优化设计 (7)4.2.1 线路规划原则 (7)4.2.2 线路优化算法 (7)4.2.3 线路优化实施策略 (7)4.3 站点布局优化设计 (7)4.3.1 站点布局原则 (8)4.3.2 站点布局优化算法 (8)4.3.3 站点布局优化实施策略 (8)4.3.4 站点布局优化评价 (8)第5章公共交通运营调度优化 (8)5.1 运营调度概述 (8)5.1.1 运营调度概念 (8)5.1.2 运营调度目标 (8)5.1.3 运营调度挑战 (8)5.2 调度策略与方法 (9)5.2.1 静态调度策略 (9)5.2.2 动态调度策略 (9)5.2.3 混合调度策略 (9)5.3 优化算法应用与实践 (9)5.3.1 遗传算法 (9)5.3.2 蚁群算法 (9)5.3.3 神经网络算法 (10)5.3.4 粒子群优化算法 (10)第6章智能公共交通出行导航系统 (10)6.1 系统框架与功能设计 (10)6.1.1 系统框架 (10)6.1.2 功能设计 (10)6.2 导航算法研究 (10)6.2.1 出行路径规划算法 (10)6.2.2 实时导航算法 (11)6.3 用户界面设计 (11)6.3.1 界面布局 (11)6.3.2 交互设计 (11)6.3.3 界面风格 (11)第7章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11)7.1 平台架构设计 (11)7.1.1 数据采集层 (11)7.1.2 数据存储层 (12)7.1.3 服务支撑层 (12)7.1.4 用户界面层 (12)7.2 数据分析与处理 (12)7.2.1 数据预处理 (12)7.2.2 数据挖掘与分析 (12)7.2.3 算法模型构建 (12)7.3 服务功能实现 (12)7.3.1 实时出行信息查询 (12)7.3.2 路径规划与导航 (12)7.3.3 出行推荐 (13)7.3.4 智能提醒 (13)7.3.5 社交互动 (13)第8章公共交通出行安全保障 (13)8.1 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3)8.1.1 交通安全风险 (13)8.1.2 信息安全风险 (13)8.1.3 疫情防控风险 (13)8.2 安全防范措施 (13)8.2.1 交通安全防范 (13)8.2.2 信息安全防范 (14)8.2.3 疫情防控措施 (14)8.3 紧急事件处理与应急保障 (14)8.3.1 紧急事件处理 (14)8.3.2 应急保障 (14)第9章智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政策与法规 (14)9.1 政策与法规现状分析 (14)9.1.1 政策背景 (14)9.1.2 现行政策与法规梳理 (14)9.2 政策建议与法规完善 (15)9.2.1 政策建议 (15)9.2.2 法规完善 (15)9.3 政策实施与监管 (15)9.3.1 政策实施 (15)9.3.2 监管措施 (15)第10章实施效果评估与前景展望 (16)10.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16)10.1.1 公共交通运行效率指标 (16)10.1.2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指标 (16)10.1.3 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指标 (16)10.1.4 智慧城市公共交通技术指标 (16)10.2 实施效果评估方法 (16)10.2.1 定量评估 (16)10.2.2 定性评估 (17)10.3 前景展望与持续优化策略 (17)10.3.1 前景展望 (17)10.3.2 持续优化策略 (17)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需求持续增长。
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案分析
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案分析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路线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功能、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因此,优化公路路线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一、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的重要性合理的公路路线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车辆行驶时间和能源消耗。
通过优化路线,可以减少弯道、坡度等不利因素,使车辆能够更加顺畅地行驶,从而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良好的路线设计有助于提高公路的安全性。
合理的弯道半径、视距设计以及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保障司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优化设计还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土地资源利用等因素,避免大规模的山体开挖、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影响公路路线设计的因素1、地形地貌不同的地形地貌对公路路线的走向、坡度和弯道设置有着显著的影响。
山区地形复杂,需要考虑盘山公路的设计,而平原地区则相对较为平坦,路线选择较为灵活。
2、地质条件不良地质如滑坡、泥石流、地震带等会给公路建设和运营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在路线设计时,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避开或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处理这些地质灾害区域。
3、交通流量和流向公路的服务对象是交通出行,因此交通流量和流向是路线设计的重要依据。
根据预测的交通量和流向,合理确定车道数量、公路等级和交叉路口的设置。
4、环境保护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公路路线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区域。
5、工程造价在满足公路使用功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控制工程造价。
合理选择路线方案,减少土石方工程、桥梁隧道等大型构造物的数量,降低建设成本。
三、公路路线优化设计策略1、多方案比选在设计初期,应提出多个可行的路线方案,并从技术、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
通过比选,选择最优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2、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等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更加准确的地形、地质等基础数据,为路线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运营数据分析与优化
城市公共交通业的运营数据分析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对城市公共交通业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与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业的运营数据,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一、数据分析城市公共交通业的运营数据主要包括客流量、车辆运行时间、站点停靠时间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1. 客流量分析客流量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客流量,可以了解到不同时间段、不同路线的客流情况。
在分析客流量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高峰期和低峰期的客流量差异;(2)重要节点和次要节点的客流量差异;(3)不同路线之间的客流量差异。
2. 车辆运行时间分析车辆运行时间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车辆运行时间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1)车辆在不同路段的运行时间差异;(2)车辆在高峰期和低峰期的运行时间差异;(3)车辆运行时间与客流量之间的相关性。
3. 站点停靠时间分析站点停靠时间是影响乘客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对站点停靠时间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1)不同站点的平均停靠时间差异;(2)高客流量站点和低客流量站点的停靠时间差异;(3)站点停靠时间与客流量之间的相关性。
二、优化方案基于对城市公共交通业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提出一些优化方案,以提升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1. 路线调整通过对客流量数据的分析,可以调整公共交通的路线规划。
可以增加或减少经过重要节点的路线,优化不同路线之间的客流分配,提升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2. 发车间隔调整根据客流量和车辆运行时间的分析结果,可以调整不同时间段的发车间隔。
在高峰期适当缩短发车间隔,以满足乘客的需求;在低峰期适当延长发车间隔,以减少车辆闲置时间,提高运行效率。
3. 站点服务优化通过对站点停靠时间的分析,可以优化站点的服务流程。
可以增加站点的停靠点数量,缩短乘客等待时间;同时,在高客流量站点增加站点人员,加快服务速度,提升乘客满意度。
基于数据分析的运输路径优化策略
基于数据分析的运输路径优化策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高效的运输路径规划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强竞争力至关重要。
数据分析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优化运输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运输路径优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包括燃料消耗、车辆维护和司机薪酬等,还能减少运输时间,提高货物的交付准时率,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
此外,合理的运输路径规划还有助于降低碳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进行运输路径优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货物的起点和终点、货物的重量和体积、运输车辆的类型和容量、道路状况(如拥堵情况、施工信息)、运输时间限制以及客户的需求时间等。
通过各种渠道,如物流管理系统、GPS 设备、交通部门的信息发布等,可以获取到这些宝贵的数据。
数据分析在运输路径优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规律和问题。
例如,通过分析历史运输数据,可以了解不同时间段和不同路线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消耗情况,从而找出最优的运输时间段和路线。
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将相似的运输任务进行分组,以便集中规划和调度车辆,提高运输效率。
基于数据分析的运输路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的方法:一是最短路径算法。
这是一种经典的算法,旨在寻找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距离路径。
常见的最短路径算法有迪杰斯特拉算法(Dijkstra's algorithm)和 A算法(A search algorithm)。
这些算法考虑了道路的距离、交通状况等因素,通过计算得出最优的路径。
二是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VRP)算法。
VRP算法旨在为一组车辆规划出满足一系列约束条件(如车辆容量、时间窗等)的最优路径,使得总运输成本最小。
常见的 VRP 算法有节约算法(Saving Algorithm)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等。
汶上县宝相市景区交通调查分析及优化方案
汶上县宝相市景区交通调查分析及优化方案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不断调整,外出旅游的愿望更加强烈。
广大人民对生活质量、出行要求、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空间景观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功能也在日趋完善,道路交通设计逐渐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宝相市景区交通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优化改善规划思路。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路口;交通分析;优化方案一、交叉口交通设施、交通量现状调查1、交叉口现状形式、交叉口设施现状在宝相市路路段内总共包括两个交叉口:宝相市路-五台山交叉口、宝相市路-尚书路交叉口。
宝相市路-五台山均为双向四车道式主干道,其板块形式均为三块板道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分离。
该交叉口形式为平面交叉,属于信号灯控制类型交叉口。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口车道分别有两条。
停止线位置位于进口外侧1米处,人行横道宽约为4米。
尚书路为双向两车道,其板块形式为一块板式道路,该交叉口形式为平面交叉,属于信号灯控制类型交叉口。
东西方向进口车道分别有两条,南北方向进口车道分别有一条。
停止线位置位于进口外侧1米处,人行横道宽约为3米。
2、交叉口机动交通流量流向、交叉口慢行交通流量流向分析图二宝相市路-五台山路交叉口进口车流量时间分布图(机动车)由宝相市路-五台山交叉口四个方向进口车流量分布图可见:东进口方向车流量时间分布不均匀,在早上7:20到8:00之间交通量较大,之后车流量在时间上分布比较均匀;西进口方向车流量在时间分布上整体比较均衡,且车流量大小较低,普遍低于东进口方向;南进口车流量整体在时间上分布比较不均匀,并且在中午高峰时期达到该方向的的峰值;北进口车流量分布也比较均匀,在中午高峰和晚高峰时期车流量呈现上升趋势,总体而言,在该交叉口,车流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平稳趋势。
图五宝相市路-尚书路交叉口进口车流量时间分布图(非机动车)由图可见:与宝相市路-五台山路交叉口情况相似,北进口的非机动车流量最大,东进口的非机动车流量最小,东、南进口方向的车流量整体在时间上分布比较均匀,而在西、北两个进口方向非机动车流量在早中晚三个高分期均高于其他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聚类分析的交通优化方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4T08:38:20.4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张馨月[导读] 摘要:本文以兰州市作为例子,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公因子,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发掘出各路口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分析导致兰州市交通堵塞的一系列相关因素。
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北京市 100089
摘要:本文以兰州市作为例子,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公因子,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发掘出各路口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分析导致兰州市交通堵塞的一系列相关因素。
关键词:交通优化;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作为有一种多元统计的分析技术,在解决多变量问题的时候,其具有显著的优点。
因子分析法之所以在特征提取、数据压缩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得益于它的这些特性。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数据进行规格化处理,才能在影响交通拥堵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发掘造成兰州市交通拥堵的潜在因素。
设对兰州交通有影响的因素数目为 N,选取路口数目为 M,得到
(1)
Xij 为第 i 个路口第 j 个指标的观察数据,i = 1,2,…,M;j = 1,2,…,N。
因子分析中每一个变量用新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表示,公式为,(i = 1,2,…,p)(2)其中,F1,F2,…,Fm 为求取的新的公共因子,εi 为特殊因子。
(3)
可以从协方差矩阵入手来进行因子分析的计算,以下是求解因子载荷阵的具体方法: 1)计算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
2)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根据特征值的大小(一般取大于 1 的特征值)和累积方差贡献率(累积贡献率达80% 以上)来确定因子个数。
3)利用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4)
因子分析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变量个数,从而实现降维,因此,得到的公因子的数目是小于变量数目p 的。
由因子载荷矩阵得。
(5)
又因为第 j 列元素的平方和为。
(6)
所以有,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即是其对应的各第 j 个特征根。
4) 计算因子得分系数。
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将高维空间数分布的结构特征用二维图像显示,利用对二维图像的识别能力考察高维空间数据分布结构的特征,并且用来分析衡量同类样本的类似性。
利用这一特性,从各路口的历史数据中获得路口间交通流量的的相似性和相关性,找出各路口间的相互关系[8]。
这里采用非线性映射方法(NLM)得到二维图像。
在 m 维空间,矢量和的距离为。
(7)
在二维空间中,矢量和的距离为。
(8)
映射时的误差函数为。
(9)
其中,,分别为样本数据及其二维数据的欧氏距离。
3 数据获取与处理
3.1 数据的获取
在每个路口的4个方向都设置调查组,并且需要对相对来说拥堵的多个路口进行测量统计,最终再从其中选取几个路口进行研究分析,才能使得数据更具说服力。
因此选取以下 8 个交叉路口及其交通量参数对兰州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机动车量、非机动车量、引道延误、车速、路段均速、效率指数、饱和度等。
3.2 数据整合
由于有些数据明显不合理,因此在实际分析中要淘汰这些数据。
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提取数据的过程中,设备故障、操作失误而造成的个别数据丢失的现象不可避免。
在一般情况下,还会有个别离群较远的异常值和极端值也应该直接舍去。
4 仿真结果分析
4.1 因子分析结果
本文采用 SPSS 软件进行因子模型分析,对因子分析的 7 个指标进行分析,其包括:机动车量(B1)、非机动车量(B2)、引道延误(B3)、车速(B4)、路段均速(B5)、效率指数(B6)、饱和度(B7)。
矩阵中存在大量高值相关系数,下半部分 P 值存在很多小于 0.05 的数值,上下两部分均表明原始变量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提取两个因子计算后,从旋转前因子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到,提取出的两个因子可以解释原始变量81.383% 的信息,具有代表性。
因子旋转的目的使因子载荷变得简单化,同时也有利于对测量数据点进行分组。
可看出,两个因子在不同原始变量上的载荷范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所以要对因子载荷进行旋转。
从计算结果,旋转后载荷系数两极的差异显著。
第一公因子在指标 B6(效率指数)、B3(引道延误)、B4(车速)、B5(路段均速)上有较大载荷,说明这些指标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划为一类,从影响指标的因素来看,这些指标主要受道路条件的制约,兰州两山加一河的特殊地形对道路限制极其严重,因此可以把第一公因子命名为“地形因子”。
第二公因子在 B1(机动车量)、B2(非机动车量)、
B7(饱和度)上有较大载荷,而这 3个因子都是关于交通量的指标,因此,将其命名为“交通量因子”。
此外,通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得到因子得分。
得分值越大,则其对新因子的影响也越大。
在这7 个指标中,3(引道延误)、4(车速)、5(路段均速)、6(效率指数)与地形关系较大,而1(机动车量)、2(非机动车量)、7(饱和度)与交通量关系较大。
就各交通路口联系的紧密程度而言,南关什字(3)、中山桥(5)、小西湖(8)的 3个路口数据在二维空间的距离比较接近,说明这3个路口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
同理可知,天水路什字(6)和省图书馆(7)两路口关系较大。
在二维平面图上各路口的分类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邻次排列,自右向左来看,交通拥堵程度逐渐增加。
不同的拥堵类别,客观地反映了地理、车流对交通状况的影响。
对于联系紧密程度不同的路口,对交通流进行控制和疏导的时候应分别考虑各路口之间的相互影响,这样才得以实现合理疏导分量正交或不相关,同时能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通过各主成分方差的帕累托图可知,根据各个新主成分的各自贡献率及其对应的累积贡献率对其大小进行排序,选取前 3 个成分:机动车量(1)、非机动车量(2)、引道延误(3),其累积贡献率为 91.264%(大于85%),因而取前 3 个主成分即可作为提取的主成分,来代表全部 7 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用其贡献率加权3个主成分得分,可分别求出 8个路口各自的得分。
运用 PCA 仿真分析得到,兰州市河谷狭长形的道路条件以及车流量是造成兰州市交通拥堵现状的首要因素,这一结论与因子分析提取出的两个新因子“地形”、“交通流”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把“地形”和“交通流”视为拥堵治理的重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