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
说课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
![说课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597a9e5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8.png)
说课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课程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的特点、课程的学习方法、课程考核和实践与讨论课设计进行陈述。
一、课程设置㈠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㈡课程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帮助大学生真正理解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党的路线方针以及现行政策的基础。
㈢课程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㈣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真正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主要内容本书分为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四个部分。
绪论::以实践为基础的科:革命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的说,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0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11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家商品工人占有生产资料一无所有榨取剩余价值占有产品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2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实现初期阶段共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其中哲学是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具体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结论归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7b35b3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e.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 B11090002(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三)修读对象:全校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54(五)考核方式:考试(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本科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它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主线,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理论教学:50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国家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教学参考书: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99efed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2.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地位《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公共理论基础课,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新方案后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课程。
本课程综合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理论分析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并为学好各专业知识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三)课程要求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关系,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和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3.掌握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学会在实践中科学地运用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4.掌握认识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
熟悉真理的本质特征和辩证本性。
5.掌握社会的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
了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意识结构。
6.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原理。
了解科学技术、人民群众及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的基本观点。
了解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
8.掌握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
(四)课程学时学分本课程总学时48,3学分。
其中1学分16学时为实践课时,2学分32学时为理论课学时。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教学条件的实际,安排的课程讲授学时为32课时,16学时的社会实践课时主要采取与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学生社团和校外实践教学联系协作进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精编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89129bf524ccbff12184cb.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一)课程性质与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是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1.本课程总目标本课程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党情,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训练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2.本课程分目标(三)参考学时54学时(四)课程学分3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本课程内容共分为七章,每一章根据章节内容进一步划分为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三部分,基础性内容为教师讲授中的基本知识点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提高性内容是在基础性内容的基础上对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梳理,拓展性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是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分析和理论延展。
(六)教学建议1.教学组织与形式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等情况,在教学中采用班级式集中授课为主,课下自学、课外实践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学业考核与评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考试课程。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由学院统一安排考试。
本课程在命题上应充分体现开放性、灵活性。
着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的说课稿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
![我的说课稿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5046e77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 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课程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的特点、课程的学习方法、课程考核和实践与讨论课设计进行陈述。
一、课程设置㈠课程性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 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㈡课程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帮助大学生真正理解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党的路线方针以及现行政策的基础。
㈢课程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 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㈣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真正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 帮助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主要内容本书分为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四个部分。
绪论::以实践为基础的科:革命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 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的说, 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0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11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家商品工人占有生产资料一无所有榨取剩余价值占有产品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2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实现初期阶段共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 其中哲学是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是具体应用, 科学社会主义是结论归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标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6f3802bbb0717fd5360cdce5.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是2005年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确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深刻总结了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和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体运用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要结合本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深入领会十八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力求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基本观点和当代价值。
一学期上完本课程,共54课时,实践课时为8学时。
四、课程概述六、参考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一章《商品》,第二——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l年版。
5、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一章《货币资本的循环》,第四章《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第九章《预付资本的总周转》,第二十章《简单再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5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0e83d03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58.png)
《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070211课程名称:基本原理概论英文名称: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rxism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木科所有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为必修,理工科为考查课,经济和法学专业为考试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使他们能够科学地理解毛泽东哲学思想、哲学思想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具有运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为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门课程是大学的理论课,它与其他理论课有必然的联系,先修《中国近现代史钢要》,再修本门课程,后续还要修《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因此,在讲授时, 各门课程之间应各有侧重。
三、课程教学目标1. 本门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本科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既能适合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基本政治素养的培养,又应注重夯实基础理论知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内容完全依据国家教育部社政司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进行讲授。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8.1)2. 课堂教学过程从严要求,通过不定期点名督促学生养成不退到、不早退、不缺课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支撑毕业能力要求8.1, 8.2)3. 系统讲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对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使学生对专业发展趋势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0.1,12.3)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原则和规范要求,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录像片、讲座、参观等增加课程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逐更重要的是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2, 12.3)5.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查询能力,结合理论学科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经典文献,并鼓励学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图书馆等现代化手段,自主搜寻和查阅相关参考资料,从而提高学生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支撑毕业能力要求12.1, 12.2, 12.3)6. 通过组织学生撰写论文和论文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开展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答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支撑毕业能力要求9.1, 9.2)7.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选择不同计算方法,以及对计算进行简化和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观察提炼, 勇于创新,锻炼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公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教学大纲[1].doc
![公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精品课程教学大纲[1].doc](https://img.taocdn.com/s3/m/4de9dcf3caaedd3382c4d304.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说明:(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时为周3学时,共51学时)是全校性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对象为全校各本科专业、各专科专业的学生。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科称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确立辩证唯物的物质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的发展观、科学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使他们能够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为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打下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大纲制定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大纲由卢东栋、任红杰和李吉执笔完成,编写时参照了国内外优秀的教材和科研成果,经教研室全体任课教师集体讨论后确定。
(4)教学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2、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2、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物质世界和实践1、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二、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3、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2、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真理与价值1、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绝对性2、实践是检验真理妁标准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1、一切从实际出发.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资本主义的形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的形成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3、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其作用4、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及意义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1、劳动力商品化与雇佣劳动制度2、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3、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4、社会化生产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发现5、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1、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2、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经济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4、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比较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4、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三、工人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工人阶级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2、工人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1、马克思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2、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宏伟蓝图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1、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2、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5)教学安排表(单位:学时):章内容讲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5课时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8课时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8课时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8课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8课时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6课时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课时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课时(6)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现使用的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2008年7月第2版、2009年7月第3版)是国家教育部指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6075bcf10a6f524cdbf85c1.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是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内容共分为七章,每一章根据章节内容进一步划分为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三部分,基础性内容为教师讲授中的基本知识点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提高性内容是在基础性内容的基础上对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梳理,拓展性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是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分析和理论延展。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党情,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训练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认识世界的物质性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总特征,掌握物质意识及其关系。
(3)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掌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1)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2)掌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认清资本主义的本质。
3.素质目标(1)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实践中自觉地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df31e54f61fb7360b4c65d0.png)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附件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简介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而设立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政课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其理论思维的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等。
The course was set, aiming to foster th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a characteristics, which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courses developmen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of Chinese universities.The course is aimed to assist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mastering the standpoints, viewpoints and methods of Marxism and then to perfect their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their values. Meanwhile,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theore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promotion of their ability to approach the practical problems, college students ca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course, treat the changes and developing trends in terms of the law of human development history, building up the firm concep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cours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materialistic dialectics, epistemolog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historical materialism, capitalism and its historical process, socialism and its tortuous development etc.三、本课程简介起草人、审阅人起草人:郭晓东审阅人:汪琼枝附件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注:“课程类别”和“课程性质”中用“√”标记选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大纲(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理论)教学大纲(本)](https://img.taocdn.com/s3/m/c9e918f46edb6f1afe001fc4.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课程编码:030420002总学时:56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24 ;总学分:3.5 理论学分:2 实践学分:1.5适用对象:全校各本科专业学生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国普通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本课程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融合在一起。
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觉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授课学时: 4基本要求:1-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1-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1-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难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2-1了解: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的本质及自然、社会、人类统一的基础,认识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发展规律。
2-2理解: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标准精编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标准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6b25b3c02020740be1e9bc8.png)
课程标准(1)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学生(3)课程学时/学期/学分:72学时/第2学期/4学分(4)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是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5)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考核,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
(了解)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素养。
(理解)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掌握)(6)课程设计思路:(1)掌握概念:理论课程首先要求概念要清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各个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术语都要准确把握。
(2)理清思路:首先是理清全书理论的整体思路。
其次,每一个具体的理论问题,都要把握住其逻辑推理的脉络。
(3)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高、具有鲜明实践性品格的理论课程。
学习过程中必须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阐释具体的社会现象。
(4)全面分析: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己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标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454433652ea551810a68787.png)
课程标准(1)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学生(3)课程学时/学期/学分:72学时/第2学期/4学分(4)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是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5)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考核,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基础知识以及主要命题,概念、范畴等。
(了解)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来分析社会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素养。
(理解)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掌握)(6)课程设计思路:(1)掌握概念:理论课程首先要求概念要清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各个章节涉及的基本概念术语都要准确把握。
(2)理清思路:首先是理清全书理论的整体思路。
其次,每一个具体的理论问题,都要把握住其逻辑推理的脉络。
(3)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高、具有鲜明实践性品格的理论课程。
学习过程中必须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阐释具体的社会现象。
(4)全面分析: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
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要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己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3+2 编写执笔人:杨婕音审核人签字:杨婕音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课程。
是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本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党情,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训练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
2.本课程分目标
(三)参考学时
54学时
(四)课程学分
3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内容共分为七章,每一章根据章节内容进一步划分为基础性内容、提高性内容、拓展性内容三部分,基础性内容为教师讲授中的基本知识点同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提高性内容是在基础性内容的基础上对基本问题的探讨和梳理,拓展性内容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性学习,是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分析和理论延展。
(六)教学建议
1.教学组织与形式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接受等情况,在教学中采用班级式集中授课为主,课下自学、课外实践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2.学业考核与评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考试课程。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进行,由学院统一安排考试。
本课程在命题上应充分体现开放性、灵活性。
着重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期末总成绩=试卷成绩50%+平时成绩50%。
考核类型分三类:识记、理解、综合运用。
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论述等。
识记属于基础知识,出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题型中。
理解、综合运用出在简答、论述题等。
重点在理解,难点在于综合运用。
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由国家指定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
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四节、《致约·布洛赫的信》。
(3)列宁:《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国家与革命》
(4)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十大关系》
(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第四点、《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6)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时候,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7)《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8)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