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1
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
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一、何为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指根据各种因素,对中药材的质量要求进行规范和标准化,以便评价和控制中药材的质量。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1.外观特征:包括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纹理等方面的特征。
外观特征可直观地反映中药材的品质和原产地等信息。
2.理化性质:包括中药材的含水量、灰分、挥发性油含量、硫酸钡沉淀量、析氮量等理化性质。
这些性质反映了中药材的成分和质量。
3.活性成分:包括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单味药不同部位、不同产地、不同收获期等的活性成分含量,以及含量变化规律等方面。
活性成分是中药材疗效的关键因素,对中药材的质量影响最为重要。
4.农药残留:包括中药材中农药残留量等有害物质检测。
农药残留量是中药材安全性和卫生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5.微生物污染:包括中药材中的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污染是造成中药材霉变、变质的主要原因,也是卫生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
二、常用中药材的质量标准1.人参人参是中药材中的珍贵品种,具有滋补强身、提神醒脑等作用。
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等方面。
外观特征:优质的人参根茎体形饱满,根部有明显年际环,色泽自然,有光泽,无霉斑和虫蛀现象。
理化性质:含水量一般不超过12%;挥发性油含量不低于0.2%;总皂苷含量不低于2%。
活性成分:人参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皂甙等,其中人参皂苷Rb1、Rg1、Re等为主要有效成分。
质量标准主要参考这些活性成分的含量。
2.黄芪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益气补虚、提升免疫力等功效。
其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和活性成分等方面。
外观特征:优质的黄芪根茎表面光滑,无虫蛀,无霉斑,黄褐色,质地均匀。
理化性质:含水量一般不超过13%;灰分不低于6%;总皂苷含量不低于0.3%;总黄酮含量不低于0.2%。
活性成分: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素等,其含量是评价黄芪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规格等级的划分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规格等级的划分一、制定中药材规格标准的实际意义中药的质量是指中药材自身的品质状况.中药材的外观性状,如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气味等及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效果等,都可以反映质量的优劣。
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是其品质的外观标志。
因此药材的品质与规格,是衡量药材商品质量好坏的标准.品质是对药材品种与质量的基本要求,规格是划分药材商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具体标准。
药材是防病、治病的特殊物品,质量必须优良,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同时药材又是一种商品,必须符合商品按质论价的要求。
因此药材具有双重特性,它既有药用性,又有商品性。
为适应商品性的需要,又必须按质量优劣划分规格与等级,以便在市场进行商品交流。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标准.1.国家中药材标准:国家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材标准。
目前,国内执行的是部颁标准《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下达,于1984年3月试行)。
本标准是在中国药典的基础上,选择产销量大,流通面广,价格较高,具有统一管理条件的76种药材,作为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2.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必备经营的药材有600种,其中已经制定地方标准的有100种,而大部分尚未制定地方药材标准。
但地方制定的药材商品标准是指在历史上已形成的地区习惯用药的药材,称为“地区性、民间习惯使用药材",只能在本地区内销售使用,调往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须经调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
3.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药材商品质量优劣的客观标准,应是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和疗效的好坏。
但目前绝大多数药材商品所含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不很清楚或缺乏定量检测方法。
因此现在制定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仍以外观质量及性状特征为主,只能依据三级药材标准来划分药材的商品规格和等级。
2015版药典一部中药部分的相关要求解读
2015版药典一部中药部分的相关要求解读2015版药典一部中药部分的相关要求解读一、饮片的定义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注:中药制剂生产企业投料使用的应为饮片而非原药材。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一)制定依据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一般根据0212《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药材正文以及企业内控标准中增加的项目制定。
2015版药典中药药材部分正文内容包括:( 1 )品名;(2 ) 来源;(3 )性状;(4 ) 鉴别;(5 ) 检查;(6 ) 浸出物;(7 ) 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8 ) 含量测定;(9 )炮制;( 1 0 )性味与归经;(11 )功能与主治;(1 2 )用法与用量;(1 3) 注意;(1 4)规格;(1 5)贮藏;(16) 制剂;(17 )附注等。
(二)质量标准的内容药材和饮片的检定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等。
质量标准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物料名称:中文和汉语拼音;(2)物料代码;(3)类别;(4)产地;(5)依据;(6)药材定义;(7)性状;(8)鉴别;(9)检查;(10)浸出物;(11)含量测定;(12)制剂;(13)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14)复验期。
备注:若购入的是原药材,原药材需经过拣选后投料。
企业需要同时制定原药材标准和饮片标准。
饮片标准中需制定药材拣选的方法和拣选后检查的标准。
鉴别项、含量测定项可同原药材,但是性状项应有区分。
(三)相关项目解读(1)性状性状分原药材标准和饮片标准,对于生产企业而言,饮片标准一般为经炮制后的药材标准。
因此两者之间的性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如黄芪,黄芪药材性状描述为: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 5cm。
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制定技术要求
附件:《中国药典》中药质量原则研究制定技术规定国家药典委员会为编制好《中国药典》等国家药物原则,体现中药质量原则旳制定符合中药旳特点,保证中药质量原则所设定旳措施与指标基本能控制中药质量,规范原则起草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由总则和各论二部分构成,各论又分为中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三部分。
总则一、基本原则1、坚持提高药物质量、维护公众健康旳原则药物原则应贯彻贯彻科学监管理念,支持国家药物监督管剪发展旳需要,保障药物质量与用药安全,维护人民健康,增进我国医药事业旳健康发展。
2、坚持继承、发展、创新旳原则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鼓励自主创新,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旳原则研究力度,增进科学研究与原则化工作旳有效结合,提高我国药物原则中自主创新技术含量,使我国医药领域旳自主创新技术通过原则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我国药物旳国际竞争力。
3、坚持科学、实用、规范旳原则制定、修订药物原则时,应充足考虑来源、生产、流通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影响药物质量旳原因,设置科学旳检测项目、建立可靠旳检测措施、规定合理旳判断原则;在保证能精确控制质量旳前提下,应倡导简朴实用;药物原则旳体例格式、文字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以及通用检测措施等应统一规范。
4、坚持质量可控性原则国家药物原则合用于对合法生产旳药物质量进行控制。
所建立旳检测措施应专属、精确、精密。
5、坚持原则先进性原则《中国药典》所载药物旳质量原则,应充足反应现阶段国内外药物质量控制旳先进水平,对于多企业生产旳同一品种,其原则旳制定应在科学合理旳基础上坚持就高不就低旳原则先进性原则。
6、坚持原则发展旳国际化原则重视新技术和新措施旳应用,积极采用国际药物原则旳先进措施,加紧与国际接轨旳步伐。
增进我国药物原则尤其是中药原则旳国际化。
二、试验室条件及人员旳规定承担《中国药典》等国家药物原则起草任务旳单位应具有通过计量认证并能满足起草任务规定旳试验室,具有对应技术人员,具有中药研究、检查常用仪器和设备,能保证试验用试剂、试药及对照物质符合规定。
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
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其质量标准和鉴定一直备受关注。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和鉴定是保障中药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就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进行探讨,以期对中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中药质量保障的基础。
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根据中药材的生长环境、药材的形态特征、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因素综合确定的。
质量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中药材的生长地域、生长环境、采收加工等因素,保证中药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并且能够满足药品生产的需要。
同时,质量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中药材的药效成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能够保证中药的疗效。
其次,中药材的鉴定是中药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
中药材的鉴定是通过对中药材的外部形态、理化性质、显微鉴定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中药材的真伪、质量、产地等信息。
中药材的鉴定需要依据国家标准和药典进行,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能够保证中药的质量安全。
同时,中药材的鉴定还需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手段,确保中药材的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此外,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根据中药材的生长环境、生长地域等因素进行细化,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引进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中药材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中药质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是中药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对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的重视,不断完善和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的水平,确保中药质量的安全和稳定,推动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独特优势,为人们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七、浸出物测定
根据剂型和品种的需要,根据《中国药典》现行版浸 出物测定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当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测定。 并规定限(幅)度指标。 八、含量测定 先写含量测定测定方法,再另起一行写含量测定限度 规定。 九、功能与主治 1、功能要以中医术语来描述,力求简明扼要。要突 出主要功能,使能指导主治,并应与主治衔接,先写功能, 后写主治,中间以句号隔开,并以“用于”二字连接。 2、根据临床结果,如有明确的西医病名,一般可写 在中医病症之后。
制定质量标准的意义和原则: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 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 济合理”的原则。
建国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药品质量管理的法规和 条例,建立了法定的药品质量监督机构。2001年12月1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实施,从法 律上保证了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权利。 对全面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的五个方面规范即 《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非临床研究用药质量管理规范》(GLP)、 《临床研究用药管理规范》(GCP) 《药品供应质量管理规范》(GSP) 有的已在研定实施,有的条例尚在拟定中。为实现中 药制剂的现代化、科学化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5) 锭剂 紫金锭 本品为暗棕色至褐色的长方形或棍状的块体;气特 异,味辛而苦。
(6) 煎膏剂二冬膏 本品为棕黄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味苦。
(7) 糖浆剂川贝枇把糖浆 本品为棕红色的粘稠液体;气香,味甜、微 苦、凉。
(8)合剂(口服液)小建中合剂 本品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 味甜、微辛。中药口服液一般均有颜色,且难以达到澄明,性状描 述时应予注意。 (9)滴丸剂满山红油滴丸 (10)胶囊剂 龟龄集 味咸。 (11)酒剂舒筋活络酒 略苦。 本品为黄棕色的滴丸;有特异香气。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
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
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一、法定标准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
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一、权威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中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二、科学性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
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西洋参的质量标准,进口西洋参与国内引种西洋参质量标准不仅含量限度不同,且测定方法也不同。
9. 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1解析
含量限(幅)度的制定
炮制 性味与归经
功能与主治
用法与用量 注意与贮藏
薏苡仁
性味归 性味归 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修 功能主治修 功能主治修订 经原 经修 原标 订后 订的部分 的理由 标准 订后 准
根据《本草经疏》 “消水肿”,《本 健脾渗湿, 草正》“祛湿利 除痹止 功能调整为“利 水”,结合临床 泻,清 利水渗湿,健脾 水渗湿,健 用药实践,增加 热排脓。 止泻,除痹, 脾止泻,除 “利水”功效。 用于水 排脓,解毒 痹,排脓, 功效按主次,重 甘、淡, 甘、淡, 肿,脚 散结。用于 解毒散结”。 新排列调整。相 凉。归 凉。归 气,小 水肿,脚气, 相应主治前 应主治前后也重 脾、胃、 脾、胃、 便不利, 小便不利, 后也重新排 新排列调整。 肺经。 肺经。 湿痹拘 脾虚泄泻, 列调整。 “扁平疣”为西 挛,脾 湿痹拘挛, “扁平疣” 医病名,今改成 虚泄泻, 肺痈,肠痈, 改为“赘 “赘疣”。并根 肺痈, 赘疣,癌肿。 疣”,增加 据文献报道其提 肠痈, “癌肿”。 取物有可靠的抗 扁平疣。 癌作用,故增补 相应主治病证。
性状
性状主要指药材、饮片的形状、大小、表面 (色泽、
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
性状的观察方法主要是运用感官来鉴别,如用眼 看(较细小的可借助于显微镜或解剖镜)、手摸、鼻
闻、口尝等方法。
根、根茎、藤茎、大果实、皮类药材,应描述断
面特征,方便破碎药材或饮片的性状鉴别,也可避
免饮片性状的重复描述内容。
名称
中药材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及拉丁
名,按《中药及天然药物命名原则》有关规
定命名。炮制品的名称应与药材名称相呼应,
如炙黄芪、蜜麻黄、熟地黄。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第1节概述中药质量标准是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用于指导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中药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中药的新药研究,必须依据国家《新药审批办法》的要求制定临床研究和生产使用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先进性等特征。
权威性是指质量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如国家《药品管理法》中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虽然各国均不排除生产厂家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验,但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是指质量标准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有适用性的限制,在不同成药中鉴定某一相同药味成分,不一定方法均能适用,但其方法的确定与规格的制定均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先进性是指随着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检测方法的改进,应对药品标准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得标准中检测指标专属性更强、检验技术更加先进、质量评价方法更加科学,限度标准制定更为合理,但处方、原料、工艺绝不允许有任何改动。
一、中药质量标准的分类(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国家颁布的有关药品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
国家标准是对产品的最低要求和基本标准,凡是国家标准中收载的产品,在生产中都必须遵照执行。
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具有国内的先进水平;有可控性和重现性。
新药经批准后,其质量标准为试行标准;批准为试生产的新药,其标准的试行期为3年。
(二)地方标准地方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药品标准。
批准使用的标准,试行期为2年,试行期过后,可转为部颁标准。
(三)企业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制定的药品标准。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一定的质量控制作用;另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的要求,常常增加检测项目38或提高限度标准。
企业标准是企业作为创优、市场竞争、保护优质产品、严防假冒等采用的重要措施。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答案
中药鉴定学习题集高松大连大学医学院上篇第一章绪论一、单选题1.中药鉴定学的主要任务是(D)A.研究中药的临床应用B.研究中药的栽培技术C.研究中药的采集加工D.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2.《新修本草》成书的朝代是(A)A.唐 B.隋 C.汉D.宋3.我国现存最早记载药物的专着(B )A.神农本草经B. 诗经C. 新修本草D. 本草拾遗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本草著作( B )A.神农本草经B.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C. 新修本草D. 本草纲目5.我国最早的一部药材鉴定性质的本草著作( B )A.神农本草经B. 本草原始C. 新修本草D. 本草拾遗6.《神农本草经》将收载的药物分为(D )A.草本、木本两类 B.有毒、无毒两类 C.动物、植物两类D.上、中、下三品二、填空题1.将中药按照自然属性分类的先导性著作《神农本草经集注》。
2.《本草原始》,作者李中立,载药材图谱 379 幅,其中绝大多数是药材写生照,图旁注有药材的优劣标准。
3.1838年,德国学者Schleiden阐述了细胞是植物的基本构造单位后,出现了显微鉴别法。
三、名词解释1.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的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以传统的中药鉴定经验为基础,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来源、品种鉴定特征、质量评定方法、开发和扩大中药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四、简答题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2.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有哪些①中药栽培与质量关系栽培条件不当,将影响中药材质量。
②产地不同,其质量也不同。
③采收季节、时间及加工方法不同,使有效成分的种类或含量不同。
④贮藏不当影响质量。
⑤以劣充好。
⑥中药生长期不同,有效成分含量有差异。
⑦运输运输中如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必然影响质量。
⑧非药用部位超标。
⑨人为掺假。
⑩药材经提取部分成分后再流入市场3.引起中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有哪些①吴种、吴收、吴售、误用。
中药材种植的药材质量标准制定考核试卷
C.储存条件不当
D.修剪过度
15.以下哪些中药材的药用部位是叶子?()
A.艾叶
B.桑叶
C.薄荷
D.丹参
16.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中,以下哪些指标与药材的加工方法有关?()
A.外观品质
B.有效成分含量
C.含水量
D.炮制方法
17.以下哪些中药材适宜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种植?()
A.黄芪
B.柴胡
A.水提法
B.醇提法
C.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D.索氏提取法
6.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时,以下哪些是必须考虑的种植环境因素?()
A.海拔高度
B.年降水量
C.土壤pH值
D.空气湿度
7.以下哪些中药材的药用部位是根茎?()
A.黄连
B.黄芩
C.丹参
D.茯苓
8.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中药材的储存质量?()
A.温度
B.湿度
C.甘草
D.当归
18.中药材种植的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中,以下哪些指标与药材的安全性相关?()
A.农残含量
B.重金属含量
C.微生物限量
D.有效成分含量
19.以下哪些环节属于中药材的加工过程?()
A.清洗
B.晾晒
C.炙烤
D.粉碎
20.中药材种植中,以下哪些做法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药材质量?()
A.采用有机农业
8.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时,__________是衡量药材纯度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9.中药材的储存条件应控制在适宜的__________和湿度下,以保持药材质量。
10.中药材种植的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中,__________是衡量药材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是保障中药制剂质量的基础,合理的质量标准对于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药品质的定义、中药质量标准的分类、制定和执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品质的定义中药品质是指中药在经过一系列质量评价方法和规范性要求的检测后所表现出的特征和性质。
中药品质的评价常以所含有效成分的含量、物理性状、化学性质、微生物含量等为依据,确保中药对人体的疗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质量标准的分类中药质量标准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形式可以分为药典标准、产品标准和行业标准。
1. 药典标准:药典标准是国家和国际上公认的中药质量标准,是中药制剂质量的基本依据。
药典标准的制定通常经过大量的临床和药理实验证明,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2. 产品标准:产品标准是制定于中药制剂的具体产品,包括颗粒剂、丸剂、煎剂等各种剂型的中药产品。
产品标准侧重于对中药制剂的成分含量、物理性状、微生物限度等进行规定,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3.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由中药生产企业或相关产业团体自行制定的质量标准。
行业标准适用于中药材的选配、加工、提取以及中药饮片等的生产,对质量要求更为具体和细化。
三、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应该遵循科学性、准确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中药的特性,依据药典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
中药质量标准的执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这包括从中药材采购到药物制剂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对质量标准的验证和检测,以及合理的质量记录和溯源体系等。
同时,应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和权威的检测机构,加强对中药质量的监督和检验。
四、中药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 质量标准不统一:目前中药质量标准存在着地区差异、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之间的不一致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不同标准的协调和衔接。
2. 检测方法不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不断涌现。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题库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题库一1、单选取粉末加乙醇1~2滴及30%硝酸1滴,放置片刻,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的药材是()A.白芍B.黄连C.白芷D.巴戟天E.附子答(江南博哥)案:B2、单选皮类饮片多为()A.类圆形B.段状C.条片状D.丝条状E.类圆球形正确答案:C3、单选味酸的药材是()A.乌梅B.薄荷C.枸杞子D.海藻E.穿心莲正确答案:A4、单选最适于分析含挥发油及其他挥发性组分的中药和中成药的方法是()A.薄层色谱法B.蛋白质电泳法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D.气相色谱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正确答案:D5、单选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采用()A.气相色谱法B.液相色谱法C.薄层色谱法D.比色法E.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正确答案:E6、单选《中国药典》规定要做重金属检测的药材是()A.地龙B.鳖甲C.全蝎D.蜈蚣E.水蛭正确答案:A7、多选细胞内含物的鉴定包括哪些内容()A.淀粉粒B.黏液C.挥发油D.菊糖E.硅质正确答案:A, B, C, D, E8、多选《中国药典》一部规定,中药的浸出物测定法有()A.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B.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C.三氯甲烷浸出物测定法D.二甲苯浸出物测定法E.挥发性醚浸出物测定法正确答案:A, B, E9、单选某地区为了解中药材的市场销售、流通情况,由药检部门进行检查,现场抽检一种药材,观察可见本品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
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常留有残余的茎或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
气微,味极苦。
根据以上特征试判断该饮片对应的药材为()A.黄柏B.黄连C.牡丹皮D.肉桂E.黄芩正确答案:B10、单选《中国药典》规定,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水分测定采用()A.烘干法B.甲苯法C.薄层色谱法D.减压干燥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正确答案:B11、单选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药材不变色的是()A.西红花B.秦皮C.小通草D.熊胆粉E.苏木正确答案:A12、单选中药中茅苍术以个大、质坚实、断面朱砂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中药材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
中药材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历史悠久,治疗效果显著。
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药材的质量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化和检测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中药材质量标准的意义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效果和患者的健康。
对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保障用药安全。
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的原材料,其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
2、维护中医药传统文化。
中药材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能够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3、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对中药材的质量进行监管,逐步提高中药材的品质,能够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关键,同时也是中药材的“身份证”。
中药材质量标准需要全面、系统地反映中药材的品种、产地、收获、加工、贮藏等关键信息,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1、中药材的品种识别中药材的品种识别是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第一步。
中药材的品种识别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图谱校核、化学鉴定、DNA分析等方法来确定。
2、中药材的产地控制中药材的产地控制是中药材质量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药材产地的环境、气候、土壤等因素会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产地控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和管制。
3、中药材的工艺标准中药材的工艺标准涉及到中药材的初加工、炮制、加工等环节,它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基本保障。
如何对中药材的工艺标准进行界定是关键。
三、中药材检测技术的应用中药材的检测技术是保障中药材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中药材检测技术已经日益成熟,检测手段和检测方法不断向着更加精准的方向发展。
1、药材成分分析技术药材成分分析技术是通过对中药材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分析来确定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在近年来的中药材检测中,成分分析技术已成为了一种基本检测技术。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中药制剂是指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加工剂的应用和制剂工艺的研究,制成的常规和非常规剂型的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是确保中药制剂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政策和标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中药制剂作为传统药物,其药效与中药材不同。
中药制剂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成分丢失、成分改变、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1.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取决于所选中药材的质量。
因此,中药材的采购、鉴别、储存、加工等环节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可靠。
2. 中药制剂的成分分析:通过对中药制剂中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了解中药制剂的药效和药物稳定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等。
3. 中药制剂的物理性质测试:中药制剂的物理性质测试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外观、溶解度、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4. 中药制剂的控释性能测试:如果中药制剂是控释型剂型,需要对其控释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能够稳定释放,达到治疗效果。
5.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中药制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光、温度、湿度等。
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降解反应、储存条件和有效期等方面的研究。
三、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1.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应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标准要求应基于充分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试验证据,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
2. 质量标准制定的程序:质量标准制定的程序包括前期工作、药效学评价、临床试验、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多个环节。
第九章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中药制剂色泽如以两种色调组合的,描述时往往以后者为主, 如棕红色,以红色为主。色泽描述应避免用各地理解不同的 术语,如青黄色、土黄色、肉黄色、咖啡色等。
外用药及剧毒药不描述味道。
(五)鉴别 鉴别项主要包括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编写顺序为:显
微鉴别、一般理化鉴别、色谱鉴别等。
1.显微鉴别 应突出描述易察见的特征,正文写“取本品,置显微镜 下观察”,其后描述处方药材的鉴别特征,所描述的每味 药材鉴别特征都用句号隔开,但不需注明是什么药材的特
3.处方中药味的基源均应符合各药材质量标准的规定。药味
的排列次序应根据中医理论,按“君、臣、佐、使”顺序排 列,书写从左到右,然后从上到下。
4.处方中药材不注明炮制规格的,均指净药材(干品);处
方中药材属炮制品的,一般用括号注明,与药典方法不同的, 还应另加说明;某些剧毒药材生用时,冠以“生”字,以引 起重视。 5.处方中各药味的量一律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以“g”为单
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制剂均应制定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特性: 药品质量标准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本 身还应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进展性三大特 性。只有国家药品标准才最具权威性。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分类
药品质量标准是由许多项目的质量要求、质量指标及其分 析方法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根据使用和生产的广泛性及成熟 度,药品质量标准可分为:
4.制法中药材的粉末用“粗粉”、“中粉”、“细粉”、
“极细粉”等表示,不列筛号。
5.一般一个品名收载一个剂型的制法,但蜜丸可并列收载水
蜜丸、小蜜丸与大蜜丸;制备蜜丸的炼蜜量要考虑各地气候、
习惯等不同,应规定一个幅度,但此幅度不应过大,以免影 响用药剂量。 6.单味制剂如取原料直接打粉或直接投料,按常规方法制作, 无需经过各种处理的,可不列制法,如珍珠粉胶囊。
中药材部颁标准(一)
中药材部颁标准(一)中药材部颁标准背景介绍•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功效。
•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中药材部颁标准的意义•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和疗效。
•标准可以统一行业规范,提高市场竞争力。
•标准可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内外交流。
制定中药材部颁标准的过程1.研究和调研–对中药材的种类、功效以及现有标准进行综合研究和调研。
–梳理市场需求和行业问题,分析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制定草案–根据研究和调研结果,制定初步的标准草案。
–草案内容包括对中药材的品质、质量、安全及加工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3.专家评审和公开征求意见–邀请行业内的专家组成评审团队,对标准草案进行评审和修改。
–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意见。
4.最终确定和发布–根据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经过多轮讨论,并最终确定并发布中药材部颁标准。
中药材部颁标准的争议•标准的制定容易陷入权威主义和官僚主义,可能导致标准过于僵化和不适应市场需求。
•制定标准需要考虑行业内方方面面的利益,容易引发各方争议和矛盾。
•标准的执行和监管也是一个挑战,需要强化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
结语中药材部颁标准是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交流。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意见,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标准的执行和监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一、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为了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药质量标准的概述1. 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用中药材或其加工品制成的药品,包括单方剂、复方剂、独方剂、方剂等。
2. 中药质量标准的意义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为中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中药质量标准的种类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临床应用标准、药材形态标准、药用植物标本标准、中药饮片常规检验规范、中药制剂常规检验规范等一系列标准。
三、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内容1. 中药材的标准中药材的标准包括外观性状、显微鉴定、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等指标。
其中显微鉴定是中药材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2. 中药饮片的标准中药饮片的标准包括外观性状、化学成分、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其中化学成分是中药饮片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一致、质量稳定。
3. 中药制剂的标准中药制剂的标准包括质量控制指标、稳定性、储存、包装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质量控制指标是中药制剂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一致、质量稳定。
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临床经验和实践制定的标准,具有实践性和局限性。
2. 系统化方法系统化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分析和鉴定,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
3. 综合法综合法结合经验法和系统化方法,兼顾中药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
五、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和发展1. 现状目前,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已被列入国家计划和政策文件,逐步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发展未来,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将继续深化和完善,力争实现中药产业质量可控,保障中药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六、结论中药质量标准是确保中药菜肴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和实施是中药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前言中药作为我国的传统药物,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具有疗效确切、用药灵活、副作用小等优点,是广大人民所信赖的医疗资源。
但是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导致中药的质量无法保证。
所以,为了规范中药市场、保障人民健康、提高中药功效,必须制订出中药材质量标准。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必要性中药作为传统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其材料来源复杂,材料品种众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也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导致中药存在着很大的质量问题。
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必不可缺。
具体而言,中药材质量标准具有以下的必要性:保证中药的药效中药的药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如果中药材质量不好,其中的有效成分无法达到标准,那么就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同时,中药中毒素的含量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以免中毒。
规范市场秩序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保证中药的药效,也可以规范市场秩序。
有材料表明,中药市场上有许多次品,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大的损害。
制订中药材质量标准,可以让市场上的中药商们出售符合规定标准的中药材,从而保证市场秩序。
保障人民健康中药材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制定能够规范中药的生产和销售,保证中药中所含的成分和毒素无害于人体,保障人民的健康。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1. 分析中药材市场和中药使用的需要中药材市场已经形成了很多品种,而每一种中药都包含着很多有效成分。
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分析市场上所需的中药品种,以及对中药疗效的需求。
2. 研究中药材应当具备的质量指标要研究中药材应当具备的质量指标,包括中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含水量、挥发油、黄酮类、总生物碱等指标。
要联系实际情况,切实可行,定量化、可测量,“易行”、“高效”。
3. 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计划制定中药材质量标准计划,要采用“分级制定、分步实施”的方法,制订出全国统一或本地区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中药材批发市场里的廉价药材
---家庭作坊式-以次充好,甚至造假
中药饮片----------药典修订的软肋
只在药材项下规定简单的性状、炮制方法,没 有指一标参数,这等同于没有标准。合格率不 足40%。
2005年版《中国药典》涉及到的一中药饮片只 有数个,而新版却有500多个,并对饮片实行 单列,同时增加具体的检测指标。
山东---雌雄千年参 ---跑了---挖参人吃点皮四天没睡
西洋参
Xiyangshen RADIX PANACIS QUINQUEFOLII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 folium L.
的干燥根。均系栽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 干燥。 【性状】 本品呈纺锤形、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 12cm,直径0.8~2cm。表面浅黄褐色或黄白色,可 见横向环纹及线形皮孔状突起,并有细密浅纵皱纹及须 根痕。主根中下部有一至数条侧根,多已折断。有的上 端有根茎(芦头),环节明显,茎痕(芦碗)圆形或半圆形, 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断。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 面平坦,浅黄白色,略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 脂道,形成层环纹棕黄色,木部略呈放射状纹理。气微 而特异,味微苦、甘。
功能主治 原标准
功能主治修 订后
功能主治修 订的部分
功能主治修订 的理由
根据《本草经疏》
“消水肿”,《本
甘、凉脾肺淡。、经,归胃。、甘、凉脾肺淡。、经,归胃。、健脾除清用脚便湿脾肺痈疣渗痹热于气不痹虚痈,。湿止排水,利拘泄,扁,泻脓肿小,挛泻肠平,,,,。利水止排散水小脾湿肺赘渗泻脓结肿便虚痹痈疣湿,,,不泄拘,,。,除解脚利泻挛肠用癌健痹毒气,,,痈于肿脾,,,。功能水脾痹解相后列“改疣“调渗止,毒应也调扁为”癌整湿泻排散主重整平“,肿为,,脓结治新。疣增赘”“健除,前排加””。利。
➢名称
中药材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及拉丁名, 按《中药及天然药物命名原则》有关规定命 名。炮制品的名称应与药材名称相呼应,如 炙黄芪、蜜麻黄、熟地黄。
➢来源
包括基源即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的中文名、 拉丁学名、药用部位、采收季节、产地加工和药材 传统名称;矿物药包括该矿物的类、族、矿石名或 岩石名、主要成分及产地加工。 单列炮制品的来源简化为“本品为××的炮制加工 品”,并增加[制法]项,收载相应的炮制工艺。
➢来源
产地加工 ✓规定药材采收后进行加工处理的基本要求。药材 由于地区习惯不同,加工的方法不一,尽可能选择 能确保质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方法,必要时也可列 两种方法。 ✓如果是在产地加工成片(段),应在起草说明中明确。 加工处理应重点注明以下方法,因其影响药材质量 及性状,如“烤干”、“趁鲜切片后干燥”、“开 水略烫后干燥”、“刮去外皮后干燥”等。
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
➢一、中药材质量标准 ➢二、中药材GAP及中药材采收加工 ➢三、标准举例
中药饮片2004年以前一直由政府定价, 2005年政府开始限定最高零售价格。
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很大: 四川的黄莲-干旱或水灾减产 山茱萸-十几元/1kg-200元/1kg
暴利行业?造假?
正宗驴皮阿胶主要是用驴皮经过煎煮浓缩制成的。 一般制作一公斤的阿胶需要2至3公斤的驴皮。而 驴皮的市场价是120元/公斤
草正》“祛湿利 水”,结合临床 用药实践,增加 “利水”功效。 功效按主次,重 新排列调整。相 应主治前后也重 新排列调整。 “扁平疣”为西 医病名,今改成 “赘疣”。并根 据文献报道其提 取物有可靠的抗
癌作用,故增补
相应主治病证。
二、中药材GAP技术
➢ 中药材品种的确定 ➢ 中药材产地环境 ➢ 中药材栽培管理 ➢ 中药材采收加工 ➢ 中药材质量标准 ➢ 中药材产量、品质与生产潜力
中药饮片在此前的药典中只有简单描述,现在 将有具体的标准,规模也前所未有地扩大了。
《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不能全面概括我国中 药材品种,至今没有签发
用化学单体来标定或控制中药的质量也是 公认的弊病。中药由药效组分和天然辅料 构成,不是单一化合物。然而现行的国家 标准中,多数为药材标准。这些药材的标 准中,有148种药材用单一化合物来定性, 44种药材用2个化合物来定性;有177种药 材用1个化合物来定量,有35种药材用2个 化合物来定量。同时,标准中还出现用一 种化学物质标定多种药材的现象,如对桑 寄生、篇蓄、地锦草、侧柏叶、罗布麻叶、 金钱草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的化合物均是 槲皮素
天麻是比较贵重的中药材,可以用麻薯或土豆来 代替;用老鼠皮、羊皮、鹿皮等包裹鹿角粉、猪 血粉、蛋清等物质伪制鹿茸等
300多元的人参竟然是上了色的萝卜
虫草全国一年可以产100多吨,现在全国一年只 产5吨左右 1公斤货真价实的虫草可以卖到85万 元人民币的价钱
麝在1988年的时候还有200万只,到1995年统 计时全国就只剩下不到5万只。穿山甲的甲壳以前 1年国内可以产200多吨,现在就只产两三吨。
➢含量测定
系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的方法,对药材含有的 有效成分、指标成分或类别成分进行测定,以评价 其内在质量的项目和方法。 测定成分的选定 含量测定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验证 含量限(幅)度的制定
➢炮制 ➢性味与归经 ➢功能与主治 ➢用法与用量 ➢注意与贮藏
薏苡仁
性味归 经原 标准
性味归 经修 订后
➢供起草用样品要求
收集的药材样品应标明产地(如有可能标明野生 或家种)、收集地、收集时间等。 新增药材品种要求附带2份腊叶标本,腊叶标本须 经相关专家签名鉴定。 收集的饮片样品应由通过GMP认证的全国不同省 份的饮片加工企业提供(同时收集对应生产饮片的 原药材),并标明生产企业、生产批号、及炮制工 艺等相关信息。 收集到的样品应由专家予以鉴定,药材鉴定时要 注意品种的变异情况,每份样品均应标明鉴定人 (并写入起草说明中)。
✓即组织构造特殊或有明显特征可以区别类似品或伪品的; 外形相似或破碎不易识别的;或某些常以粉末入药的毒性或 贵重药材、饮片 ✓鉴别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显微粉末鉴别
➢鉴别--理化鉴别
包括物理、化学、光谱、色谱等方法。根据药材、
饮片中所含化学成分而规定。必须注重方法的专属
性及重现性。 一般理化鉴别 光谱鉴别 色谱鉴别 ✓①薄层色谱法 ✓②液相色谱 ✓③气相色谱
➢性状
➢性状主要指药材、饮片的形状、大小、表面(色泽、 特征)、质地、断面、气味等特征 ➢性状的观察方法主要是运用感官来鉴别,如用眼 看(较细小的可借助于显微镜或解剖镜)、手摸、鼻 闻、口尝等方法。 ➢根、根茎、藤茎、大果实、皮类药材,应描述断 面特征,方便破碎药材或饮片的性状鉴别,也可避 免饮片性状的重复描述内容。
将标准定得太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落后;将 标准定得太高,又将造成严重的中药资源浪费。
全国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规 模约为300亿元,广东省中药饮片 约占全国10%的市场份额,需求规 模近30亿元,而且每年以20%的 速度递增.
从个体中药销售商-散乱和无序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转变
一、中药材质量标准
2010年版《中国药典》有两项重 大进步:一是从单一成分向多成分 转变,保证整体的可控性;二是强 调专属性。
如“麸炒苍术炒至深黄色”,对于 深黄色的标准每个人理解都不尽相 同,照此标准炮制饮片,或多或少 会产生一些理化性质的不同,功效 自然产生差异,其结果必然导致饮 片质量不统一。
标准的高低与中药材资源存在密
切关系
香港一直力推中药“港标”,韩国也一样,长期 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中国大陆出口的中药材质量, 致使我国企业在出口中药材时,经常面临国内合 格一出国门就不合格的尴尬。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远高于我国。难道我们就 制定不出与韩国、香港一样的高标准?
韩国和香港都是自身几乎没有中药资源的国家或 地区,他们主要从事加工或转口贸易,因此完全 可以把标准制定得很高,至于价格,无非就是 “高进高出”。
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经营状况普遍都 不是太好,据中国中药企业协会保守估计, 80%左右通过GMP认证的中医饮片企业亏损 或处在亏损的边缘。大约有50多家企业处于 半停产状态
通过认证的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进行认证 准备工作,其成本的增加,削弱了企业的竞争 能力。目前的中药饮片的消费市场里,医院占 有60%左右
存在炮制标准严重不统一现象。目前,国 内有《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 范》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炮制规范 三级标准,而且各标准由于缺乏约束力和 权威性,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相同药材 有多种炮制方法,甚至相互矛盾。
GMP认证
形同虚设?
如此的产业现状,开始促使国家进一步加强 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工作。国家药监局早在2004年 11月26日发布《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 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 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药品生
➢来源
新增入2010版中国药典的中药材应进行原植物的 鉴定,并提供腊叶标本和药材给复核所,同时在起 草说明中提供本草考证、药用资源调查、基源鉴定 以及临床应用情况等有关研究资料。 采收时间如必须控制在某生长阶段的,则应明确 规定,如“花盛开时采收”、“枝叶茂盛时采收”; “全年均可采收,以枝叶茂盛时采收为佳”等。 道地药材的采收时间较为明确,应尽量清楚记述, 如药材白芷:“川白芷6月,禹白芷8月,祁白芷9 月,采挖”。杭白芷具四棱
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条件下生产。届时对未 在规定期限内达到GMP要求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一律停止生产。而截至2009,通过查询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中心的数据,全国1100多家 中药饮片厂家,只有256家通过了GMP认证,这 也就是说还有近75%的企业未通过认证,这些企 业不得不面临停产的危险。
➢鉴别
➢鉴别系指鉴别药材、饮片真伪的方法,包括经验 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所建立的鉴别项目应 符合总则的要求,并应尽可能区别同类相关品种或 可能存在的易混淆品种。对无专属性、重现性差的 项目,尽量不予收载。 ➢经验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