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实施方案(最新)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实施方

为进一步强化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突破教育发展瓶颈,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x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和《x区教育事业发展“x”规划》总体部署,结合x区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和全x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写好我区教育“奋进之笔”,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塑造“学在x”教育品牌,满足人民群众享有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打造沿黄生态经济带x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目标

到x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

率达到96%以上,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6%以上。通过政府依法管理、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社会有序参与、各方合力推进,形成活力、高效、开放、公平的更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使全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城乡教育发展更趋均衡,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幅提高,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缓解,让教育改革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按照《x市德育课程体系实施方案》的要求,构建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德育教育体系,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深入开展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建成x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加强法治教育。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进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校园网络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并内化心外化于行。充分发挥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功能,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学生德育教育体系,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重视实践育人,鼓励学校与社会广泛合作,共

建学生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基地。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场地等条件保障,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塑造积极人格,形成良好意志品格。

(二)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

切实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保障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建立完善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技能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基本运动知识,使运动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加强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足球文化,深入实施技能与兴趣结合的体育艺术“2+1”(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爱好)培养项目,改变美育薄弱局面。加快建立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帮助学生形成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扩大体育、美育社会资源供给,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学校美育教学服务。

(三)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强化学生创新素养教育,在培养学生必备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合作能力,通过建立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校外活

动、拓展训练、班级管理优化、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科技创新、拓展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积极参加全市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支持学校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培养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全面推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着力提升教育质量

(一)有效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

认真落实《x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加强科学保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认真贯彻《幼儿园督导评估办法》、《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依法规范办园行为。定期开展幼儿园分类定级和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提优扶弱”共同发展行动,深入开展联系紧密、务实有效的帮扶工作,优化幼儿园布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并实施《x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缩小校际差距,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到x年消除大班额。落实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公用补助

经费,改善寄宿生住宿和餐饮条件,提高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水平。资源配置向薄弱学校、乡村学校、边远学校倾斜,切实改变农村教育薄弱的面貌,着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改进教师配置方式,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安排,均衡配置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促进优秀教师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交流轮岗。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变革,注重因材施教,鼓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倡导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深化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灵活运用x授课、小组讨论、个别辅导、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鼓励教学手段创新,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积极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运用问题导向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评价方式变革,改变过于注重考试分数的评价方式,围绕学生品德修养、学习进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丰富和完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突出能力导向,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综合评价,探索等级评价方式,淡化“分分计较”。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认真落实x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师教材处理能力,围绕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研活动,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合理设计学生作业内容与时间,增强训练的科学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积极化解择校难题。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管理督查,强化学籍统一管理。通过小学、初中新生入学均衡编班,阳光分班等方式有效化解择校、择班、择师难题。强化教育精准扶贫。通过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特困大学生资助、教育帮扶等,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每个孩子,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精准资助体系,切实强化海燕村教育脱贫攻坚任务,努力使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居)学校和适龄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控辍保学责任,建立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学段、重点群体的监测控辍。完善学生考勤制度、辍学(疑似)学生劝返复学制度、辍学学生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形成政府主责、学校尽责、监护人履责和社会各方支持配合的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

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发展促进会的激励作用,鼓励教师留住优质生源,对中高考教学成果显著的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奖励。

(三)支持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发展

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和特色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质量效益。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x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x市第二十x综合性高x展,积极适应经济社

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培养一批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

(四)积极推进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立各民族学生交流交往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活动,增进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认真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x-x年)》建立3-5间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强化随班就读,支持中小学校为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服务,促进医教结合,加强学校与医院、康复机构的配合。完善和规范送教上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为无法到校就读、需专人护理的多重或重度残疾儿童提供必要的教育服务。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按照《x 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逐步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分类建设,依法建立民办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控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引导民办教育多样化发展,鼓励民办教育机构优质特色化发展。

四、不断健全教育体制机制,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一)强化教育人才培养激励机制

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培养“四有”好老师。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完善师德教育机制,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

养、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坚定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意愿。弘扬高尚师德,大力选树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发挥示范作用,打造职业榜样。强化师德考评,建立教师师德档案,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

扎实推进“三名”工程。以教育“三名”工程为突破口,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设立“特殊贡献奖”,区委、政府每三年表彰奖励区级名校长3名,名班主任、名教师各10名,设立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三名”带动辐射作用。

健全教师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师奖励激励机制,落实骨干教师奖励制度。完善教师绩效工资管理发放制度,使绩效工资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并向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倾斜。向学校管理要质量,以能力素质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支精通教育业务的管理队伍。加强中小学校长考核评价,督促提高素质能力。积极推进与区外发达地区实行精准支教、联动发展,以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为重点,通过挂职、互派等工作,提升x区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

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建立“一个法人、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教学共同体机制,实行人事、财务、管理、业务、评估“五统一”制度,深化办学模式改革,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通过优化内部治理、加强教师跟岗、促进课程共建、开展教

学共研等方式,全面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的内在联系,鼓励不同学段学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基础教育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的无缝衔接。

建设教研共同体,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将x区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区域划分为四个教研共同体,采取名校带弱校,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促进校际间教研交流,缩小校际间师资队伍差距。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第三方教育评价机制,实现教育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新格局,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教育评价,保证教育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独立性,切实发挥教育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建立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充分发挥校代会、家长委员会、家长会、教职工大会作用,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进一步扩大开放办学。积极鼓励我区优质学校与区内外特色品牌学校结成合作学校,共建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引进适应x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互利共赢的教育人才培养合作平台。

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建立教育督导或督学责任区,落实督导评估、检查验收、质量监测的法定职责,完善督学制度,加强督学培训,提高督学履职水平。依法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的督导,坚持综合督导与专项

督导并举,全面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提高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水平,实现学校督导常态化。重视督导结果运用,健全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推动公开监督和行政问责。

(三)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健全教育投入长效机制。依法落实区人民政府教育支出责任,确保一般性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建立完善多方筹措教育经费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助教。

(四)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

加快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和信息化基础建设,按照《x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指导方案》,优化校园网络构架,提升学校接入带宽,对学校不合理网络构架进行改造更换,较大规模学校实施无线网络全覆盖,培植3-5所在全市有影响力的信息化示范学校。支持学校建设校园云桌面,新建学生机房和教师用机更换以云桌面系统为主。大力推进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即时评价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室建设,力争学生人数在200人规模以上的学校每校建设1-2个智慧教室。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学校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大力开展“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建设与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有机融合。建立信息化应用考核机制,加大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将信息化教学能力、成果与教师日常考核相结合,确保城乡教师信息化教学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以上。

(五)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积极宣传优秀教师及先进学校典型做法,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支持教育、关注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x是最好的教育,以及全面发展、人人皆可成才、终身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

严格落实x、x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按照《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重视校园安全管理及校园周边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预防管控与处置体系,完善学校及周边安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按标配备学校保安人员和安保装备,逐步提高保安人员薪酬标准。

深入推进家庭教育。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妇联、团委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积极性和阵地作用,以办落地式家长学校为抓手,依托学校、社区不断壮大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发挥好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用,引导家长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形成家庭学校共同育人合力,增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家庭、树立良好家风。

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鼓励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探索通过

多种方式鼓励学校、单位和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建立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补偿机制,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违规收费。

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严格办学资质审查,规范培训范围和内容,使以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的教育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严查与学校挂钩招生、利益输送以及公办学校教师到教育培训机构任教行为。探索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加大对无证无照教育培训机构的整治力度。

建立教育检查准入长效机制。制定学校检查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减少常规检查频率,除上级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和法律、法规规定的检查外,区属各部门(单位)不得随意进入学校进行检查。对必须的常规性检查,须事先告知教育行政部门,并报区人民政府批准后,组成检查组,每学年或学期进行一次联合检查,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安全有序的内部环境。

五、组织实施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充分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组织、宣传、编制、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发挥作用,认真履行相关职责,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相互配合、沟通协作,确保提升教育质量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健全教育改革的试点、容错、督查推广机制。加强教育改革干部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教育改革力量,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有谋划、有部署、有落实、有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