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合集下载

有关对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总结

有关对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总结

有关对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总结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两个率先”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宣言书和动员令。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团结奋斗。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江苏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这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两个率先”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全省生产总值跨过4万亿台阶,预计今年可超过4.8万亿元,人均GDP有望突破9500美元。

同口径财政总收入超万亿元,预计今年一般预算收入可超过5000亿元。

今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32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

交通、水利、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日趋完善。

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今年底将有近2/3的县(市)达标,“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可分别达到35%和24%。

党委中心组学习笔记

党委中心组学习笔记

党委中心组学习笔记学习笔记1.标题: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笔记时间:2012年1月7日学习形式: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与体会: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而团结奋斗。

从主题的特征来看,根本前提的确立,着眼于全国发展大局,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动实践,充分体现了江苏贯彻党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的坚定政治立场。

基本路径的选择,立足了江苏实际,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充分体现了江苏积极探索更加符合本省实际新路子的改革创新精神。

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研究制定了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四大类30项指标,指标设计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全面小康指标保持衔接,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

同事党代会上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会上提出,今后五年,江苏发展最核心的要求是:全面落实“六个注重”,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

对各项工作以及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并进行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确保每项工程每年度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

实现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百年梦想,是几代江苏人不懈奋斗的目标追求。

罗志军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凝聚了全省上下的集体智慧,发出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动员令,是引领江苏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标题:十七届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传达学习笔记时间:2012年2月11日学习形式:集中学习学习内容与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前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2年1月9日,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总结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新成效新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反腐倡廉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体要求、工作重点。

江苏省历年选调笔试题型比较

江苏省历年选调笔试题型比较
3、案例
1、省某主管部门发文要求组织一支剧团,一支电影放映队。引起社会上反响。如果你是省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如何应对社会反响?为了进一步做好这件实事,下面还要做哪些工作?
2、湖南某县强制拆迁,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群体上访事件,新闻上有过报道。试论违法行政的危害和依法执政的内涵;“人民法院不得参与拆迁工作队”表明了什么?谈谈由谁来判定什么是“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应在拆迁安置中充分什么角色?
2008年5月国家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9月份某省列出对该省政务公开的普及度、知晓度、满意度的调查图表。分析这个省政务公开的工作实际情况并对其提出发展方向。
2010年前三季度gdp和cpi数据。如何看待前三季度经济发展速度、内生动力、经济发展状况?
为保障民生,某省建设了蔬菜平价店。简述一下建设蔬菜平价店的意义;针对该省蔬菜平价店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
结合江苏省实际,如何理解“创新驱动”?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丰富“两个率先”的内涵,提高“两个率先”的标准,请你简述一下对“两个率先”新标准、新内涵的理解。
2、论述
1、论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中“人的解放”。
2、镇党委书记可以兼任镇长,镇党委副书记可以兼任人大主席团主席。请你对这一任职设想进行评析。
结合材料,以“在全球化下的中国发展”为范围,写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随着社会进步和竞争压力加大,年轻人心理问题增多。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议论文。
针对跟风热现象,写一篇对策性议论文。
撰写一份如何实现“领导干部下基层真正做到知民情、晓民意、暖民心的”的策论文。
题型
2012年试题预测
1、简答
1、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奋斗目标;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1.18•【字号】苏政发[2011]167号•【施行日期】2011.1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11〕16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充分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更好地服务“两个率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现就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统计是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调控的基础性工作。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十分重要,非常关键,尤为紧迫。

(一)统计调查任务更重。

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统计单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统计客体多元化、多层化、差异化特征日趋明显,统计任务艰巨而繁重。

创新统计技术手段,完善统计制度方法,增强统计队伍力量,不断提高统计能力和统计现代化水平已是当务之急。

(二)统计信息需求更广。

当前,统计工作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党委和政府掌握发展动态、了解社情民意、实施科学决策及管理的重要依据,社会公众生产经营和投资消费的必需指南。

统计信息需求快速增长,迫切需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

(三)统计服务要求更高。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开启江苏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开启江苏农业现代化新征程
鲺 时

开 启 江 苏 农 业 现 代 化 新 征 程
特 约 评 论 员
省第十 二次 党代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 推进“ 两个率先” 处于继往开来的 关键时期召开的, 意义重大 , 影响深远。当前 , 摆在全省各级 农业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 ,
就是学习好 、 宣传好 、 贯彻好党代会精神 , 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 N大会精神上来, - 把智
须要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确保实效。 各级农业部 门要抓住机遇 , 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工
作动力, 创新思路 , 明确 目标, 扎实推进 , 奋力开启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 明确目标 , 加快实践。江苏推进“ 两个率先”必须把“ , 三农 ” 放在重 中之重位置 , 坚持 新型工业化 、 农业现代化 、 乡发展一体 化同步推进 , 城 健全 以城带 乡、 以工促农机制 。 落 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 加快形成城 乡一体 化发展新格局 ; 着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 , 稳
慧和 力量 凝 聚 到 大会 提 出的 新 目标 、 任 务 上 来 , 新 的起 点 上 , 面开 启江 苏 农业 现 新 在 全
代 化新 征程 。 .
统一认识 , 准确把握。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学 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 为当前 作 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加深对会议精神的把握和理解 , 充分认识省十一次党代会
定发展粮食生产 , 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 系 , 提升农业规模化 、 产业化 、 标准化 、 集约化 、 信 息化水平 ; 力实施居 民收入倍增计划 , 全 完善农 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 , 提高扶贫开发水
平, 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把这些任务贯彻落实到实践 工作中去, 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 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口

江苏省情

江苏省情

江苏省情1、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是江苏本世纪头二十年发展的总定位,是全省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引领人民群众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2、发展指导思想(1)、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2)、大力实施a.科教与人才强省、b.创新驱动、c.城乡发展一体化、d.经济国际化、e.区域协调发展、f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六大战略。

(3)、全力推进a.转型升级、b.科技创新、c.农业现代化、d.文化建设、e.民生幸福、f.社会管理创新、g.生态文明建设、h.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等八大工程。

(4)、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3、新时期江苏精神的“三创三先”?(一)、“三创”社会认同度高,很好地体现了江苏人的现实精神状态。

①、创业-----倡导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全民创业;②、创新——倡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③、创优——倡导精益求精、勇创一流、追求卓越。

④、推进“两个率先”,创业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创优是追求。

(二)、“三先”突出了党中央对江苏发展的总要求和面向未来、奋力开拓的精神导向。

①、争先——是江苏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鲜明精神特质,体现为主动进取、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意识和精神状态。

②、领先——既是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定位,又是一种引导和行为过程。

③、率先——是中央领导对江苏发展的目标要求,也是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

④、争先是前提,领先是责任,率先是目标。

_-----只有争先才能领先,只有领先才能实现“两个率先”。

4、江苏省总的奋斗目标是:⑴、到2015年,全省a.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b.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⑵.使江苏的a.发展更科学、b.社会更和谐、c.文化更繁荣、d.生态更文明、e.人民更幸福;⑶.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2.12•【字号】苏政发[2014]20号•【施行日期】2014.0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4】2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现将《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两个率先”、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各地、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明确的原则和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理念,加大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

各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全面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

江苏省人民政府2014年2月12日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集约、均衡、永续发展的美好江苏目录序言第一篇条件与基础第一章自然条件第一节自然状况第二节综合评价第二章经济社会状况第一节基本状况第二节综合评价第三节存在问题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第三章指导思想第一节空间开发理念第二节主体功能区类型第四章规划目标第一节主要目标第二节空间开发战略格局第三篇主体功能区第五章主体功能区划分第六章优化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发展方向第七章重点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发展方向第八章农产品主产区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发展方向第九章禁止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管制原则第三节近期任务第四篇区域政策与绩效评价第十章区域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第二节投资政策第三节产业政策第四节土地政策第五节环境政策第六节人口政策第七节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第十一章绩效评价第五篇规划实施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第一节省级人民政府职责第二节市县级人民政府的职责第三节监测评估与公众参与附件主体功能区名录附件点状重点开发区域附件其他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附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附件附图序言江苏气候宜人、平原广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千百年来承载着鱼米之乡的盛誉,是无数人为之向往的梦里水乡。

三大会议的主要精神

三大会议的主要精神

三大会议的主要精神--江苏考生必看(2013-03-09 22:54:43)分类:江苏公务员考试资料三大会议的主要精神(一)十七届六中全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条主线,作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会精神可以用“三个第一次”、“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三个关系”、“八个突出问题”、“四个必须”、“四个以”、“五个坚持”加以概括。

1、“三个第一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文化改革发展繁荣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以全会名义作出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繁荣的重大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中央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在我们党的历史、甚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这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2、“四个更加”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

这强调的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国际国内背景。

3、“四个越来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这为文化建设确定了方位”。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当前,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较大改善的基础上,精神文化层次上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4、“三个关系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市委书记在省党代会讨论时的发言提纲(二)

市委书记在省党代会讨论时的发言提纲(二)

市委书记在省党代会讨论时的发言提纲上午,认真聆听学习了XXXX书记所作的《XXX》的工作报告,通篇读来,整篇报告洋溢着奋进的激情、蕴涵着创新的理念、贯穿着务实的精神,为全省今后五年发展描绘了一幅无限美好、令人向往的恢弘蓝图。

这是一篇求真务实、立意高远、催人奋进的好报告,认真学习下来,主要有“三点感受”和“三点体会”。

三点感受。

感受一:报告既有清晰的层次脉络,又有严密的逻辑顺序,让人深受启发。

报告语言精练,逻辑清晰,层次分明,报告八大部分让人一目了然,各个部分之间既自成一体,又紧密相连,清新、质朴的文风让人印象深刻。

感受二:报告既有详实的成绩总结,又有凝练的经验概括,让人倍感振奋。

报告第一部分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取得的巨大成就,言简意赅,重点突出,总结成绩实事求是。

而在总结成绩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四点经验更是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找准了推动全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力量源泉,为我们抓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方法借鉴。

感受三:报告既有宏伟的奋斗目标,又有科学的推进举措,让人信心满怀。

报告第二部分为我们描绘了未来五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发展的美好图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让我们在未来十年都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是指引我们不断攀登科学发展高峰的行动指南。

围绕目标,报告又从建设经济强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部署,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明确了具体的工作举措和坚实的组织保障,极具思想性、引领性和可操作性。

三点体会。

体会一:科学发展始终是必须坚持的第一要务。

从XXX的报告中,我最深的学习体会就是科学发展贯穿整篇报告的始终。

无论是过去的发展,还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最根本、最核心的还是要推进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始终是不可动摇的第一要务。

这是我们基层县区抓工作、抓落实必须首要考虑和坚持的根本准则,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和懈怠。

江苏历史上的率先发展

江苏历史上的率先发展

江苏历史上的率先发展
李天石
【期刊名称】《唯实》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两个率先"的江苏,正在向着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阔步前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江苏地区较之其他地区实现率先发展,是有先例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事物的发展,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

同样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历史上各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其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也不会是齐头并进的,总是有先有后。

一个地区。

【总页数】4页(P83-86)
【作者】李天石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打造江苏“三农”智库探索率先发展之道——江苏省农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纪实
2.江苏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率先发展的路径研究
3.3D打印——江苏率先发展的制胜之器
4.举科学发展之旗走率先发展之路——访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徐毅英
5.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民政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江苏民政事业率先发展合作协议的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3.18•【字号】苏政办发[2013]35号•【施行日期】2013.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35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3月18日江苏省“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为加快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提高基本环境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改善水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24号)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现状(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以来,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和省节能减排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省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累计投入580多亿元,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日趋完善,污水处理能力年均增长超过100万立方米/日、达1330万立方米/日,实现了城市、县城和太湖流域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城镇污水处理质量不断提高,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全国率先全面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太湖流域全面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任务。

探索构建城乡统筹污水处理机制,在太湖流域部分地区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监管”的工作模式。

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其中,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改造技术攻关成果引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建设。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

在新的起点上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
创 “ 三农 ”发展 新局 面。

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城 乡发展一体 化 保 障体 系逐步接轨 ,建设农 民幸福生
的实效 上 。


坚 持把
“ 三 农 ” 工 作
活的美好家园。
放 在 重 中 之 重 地 位 ,切 实 增 强
大 局 意 识 和 责 任 意 识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开启
增收为中心任务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 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亳不动摇地坚 城 镇 化 和城 乡 发 展 一 体 化 的 重 要 着 力
三农 ”工作 重 中之重 的战略 定位 , 策力度 ,加大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 持 “
点 ,扎 实有效地 向前推进。谋划新一
度 ,加 大兴办 农村 实事 力度 ,进一 步增 并真正落实到领导 力量配备 和加强政 轮 农 村 实 事 工 程 建 设 ,推 动 城 乡基 础 强 农业 农村 发展活 力 ,在新 的起 点上开 策支持上 ,体现在农 村民生改善和加 设施 共 建 共 享 、社 会 事 业 均 衡 发 展 、
“ 三农 ” 问题作 出 了重要部 署 ,指 出解 先”进程 中,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 阶段 。统 筹城镇 化和新 农村 建设 ,大 力
六个一体化” ,加快构建新型工 决好农 业农 村农 民 问题 是全 党 工作重 中 代化 滞后 。突出 的矛盾仍 然是 城 乡二元 推进 “
之重 ,明确 城 乡发展 一体 化是解 决 “ 三 体制障碍 ,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 农城 乡关系。一方面 ,要大力提高城市
“ 四化 同步 ”等 重大 战略 思想 ,坚持 以 础 设施 、产 业发展 、民生事 业还 存在许 和统 筹城 乡发展 制度 框架 ,基础 设施 建 推进 城 乡发展 一体化 为总要 求 ,以实施 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农户生产生活 设和社会事业 发展 的重点要切实放到 农 业现代 化 工程 为总抓手 ,以促进 农 民 还比较困难。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强 农 村 。 把 加 强 村 庄 环 境 整 治 作 为 推 进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省人民政府序言“十三五”时期,是江苏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第一章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转型发展进展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六大战略,扎实推进“八项工程”,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两个率先”取得新的重大成果,“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实现良好开局,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超过7万亿元,年均增长9.6%,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人均GDP超过8.8万元,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长14.5%。

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型省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由2.07%提升至2.55%,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第三产业比重超过48%,年均提升1.4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1%,年均提升1.4个百分点。

思路和路径的区别江苏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思路和路径的区别江苏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思路和路径的区别江苏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思路和路径选择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目标,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开发区作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载体和实现“两个率先”的具体抓手,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现实课题。

江苏开发区是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产物,在全国开发区发展史上创造了很多第一。

自1985年全国第一家自费创办的昆山开发区至xx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创建全国第一家综合保税区,无不充分体现了江苏开发区强烈的创新精神。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江苏开发区已经成为又好又快推进全省“两个率先”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探索起步阶段(上世纪80年代)。

开发区处于初创阶段,数量少,种类单一,坚持“以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办区方针。

二是蓬勃兴起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入世”前)。

江苏抓住上海浦东开放的机遇,促进开发区从单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展到多种类型的开发区,奠定了开发区的基本框架。

三是发展提高阶段(xx年至xx年)。

江苏紧紧抓住“入世”机遇,加快推进全省开发区建设,实现每个县(市、区)都有开发区。

四是创新驱动阶段(xx年以来)。

省委 __把创新驱动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江苏开发区作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引擎,正加速集聚各种创新要素。

1、有利条件首先,国内外形势有利于开发区创新发展,国际 __所带来的机遇以及国家紧跟的战略规划为江苏开发区加快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其次,开发区集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基本集中在开发区。

第三,开发区打造了具有竞争力的创新载体,开发区加快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第四,开发区集聚了一批高等院校和科技创新人才。

第五,开发区已形成较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2、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发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第二产业比重大,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较低。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1.11.18•【字号】苏卫机党[2011]43号•【施行日期】2011.1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江苏省卫生厅关于认真组织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苏卫机党〔2011〕43号)厅机关及厅直属各单位党委(总支、支部):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是在全省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继往开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为深入学习好、宣传好和贯彻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根据省委和省级机关工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卫生工作实际,现就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我省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全面总结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正确分析了江苏面临的形势,确定了今后五年建设美好江苏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部署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项任务,制定了江苏未来发展的大政方针,描绘了崭新的宏伟蓝图。

大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省“两个率先”宏伟事业在新起点、新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坚强保证,对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大会审议通过,并批准了罗志军书记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所作的《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报告;审查批准了中共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和谐的大会、民主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极大地振奋了全省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精神,对坚持不懈地推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省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

省党代会纪委工作报告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会报告⼯作,请予审议。

五年来全省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省第⼗⼀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紧紧围绕⼜好⼜快推进“两个率先”,坚持⼀⼿抓经济社会发展,⼀⼿抓反腐倡廉建设,严格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担负起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

中央纪委对我省⼯作给予有⼒指导,勉励江苏反腐倡廉建设继续⾛在全国前列。

在省委和中央纪委坚强领导下,各级纪委以邓⼩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全⾯履⾏党章赋予的职责,集中精⼒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提⾼,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过去五年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有为的五年。

准确把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强化⼤局意识,找准⼯作定位,主动履⾏职能。

紧紧围绕中央和省扩内需保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等各项重⼤决策部署,重点开展对经济结构调整、⽣态⽂明建设、节能减排、规范和节约⽤地、保障和改善民⽣以及地震灾区对⼝援建、援疆援藏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

把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部作风建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切⼊点,不断完善⾏政效能评估机制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领导⼲部在作风⽅⾯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服务⽔平,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助做好庆祝新中国成⽴60周年、建党90周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活动期间维稳⼯作,建⽴健全信访预警⼯作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纪律保障。

——过去五年是惩防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五年。

认真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建设五年《⼯作规划》和省委《实施办法》,建⽴省委常委惩防体系建设联系点制度,研究制定关于构建反腐倡廉教育机制、权⼒运⾏监控机制、预防腐败⼯作机制、纠风⼯作长效机制、惩治腐败⼯作机制等五个意见和⼀个综合考评办法“5+1”⽂件,提前两年建成具有江苏特⾊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成就展示数字十年看巨变

成就展示数字十年看巨变

目录
1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大幅提高
2
转型升级全面提速,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显著
3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4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5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
6
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经济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003—2011年,GDP年均增长13.5% 2003—2007年,GDP年均增长14.5% 2008—2011年,GDP年均增长12.2%
股份制、“三资”工业发展壮大
股份制、“三资”工业总资产占全省规模以上工 业的46.6%、41.5%,比2002 年提高10.7 个、 12.6 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2011 年底,全省私营企业达119.8 万户,连续11 年全国第一。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1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达到47868亿元,是2002 年5.81 倍, 年均增长21.6%。
5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
6
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近2/3县级地区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
苏南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 新征程。 苏中在2010年以省辖市为单位全面小康达标后,2011年实现 了以县为单位全面小康达标。 苏北至2011年已有1个省辖市、6个县(市、区)达到省定全 面小康标准。
目录
1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大幅提高
2
转型升级全面提速,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显著
3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交流材料

学习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交流材料

“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交流材料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江苏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两个率先”处于关键时期而召开的重要会议。

罗志军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立意高远、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凝聚了全省上下的集体智慧,发出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动员令!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为江苏未来发展明确了行动指南。

目前,全县上下都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热潮。

前两天,我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参加了全县“加速达小康迈向新征程”动员大会,认真聆听了市委常委、县委李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

大家一致认为,李书记的报告将党代会精神融入我县实际,总结成绩实事求是、令人鼓舞,描绘蓝图高屋建瓴、催人奋进,加深了我们对省党代会精神的理解,也坚定了我们实现跨越发展的信心!今天,省委宣讲团来我县举行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报告会从省党代会报告主题,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内涵,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方面全面解读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内容振奋人心,讲解深入浅出,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省党代会精神实质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下面,我将结合我镇具体实际,向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志交流“如何将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贯彻于基层工作实践”:——创业争先,发展经济大气魄。

优化经济结构。

省委明确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我镇把加快新型工业化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到“十二五”末,使一、二、三产比例由3:4:3转变为2:15:8。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

积极培育食品酿造、冶金机械、电子电器、纺织服装、印刷包装、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全力引进影响大、辐射效应好的龙头企业,以含税高、带动力强为导向,围绕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延长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新时代新篇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新征程

新时代新篇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新征程

新时代新篇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化新征程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这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新篇章,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践中的新体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的历史性决策。

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探索了中国特色新型现代化道路。

过去5年间,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各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万美元,且增速、质量和效益都较好;政治体制改革、法治建设、军队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构建起系统、完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文化创意产业和国际文化交流合作有了新的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逐年提高;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小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亿万人民的神圣期盼。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2021年建党一百年之际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小康社会需要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协同推进,建设现代化则需要创新驱动和科技进步的支撑。

如何既建设小康社会又推进现代化?一个示范在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重要意义和要求的阐述中有所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全面深化改革,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发展的根本保障。

”这样的建设路径,既符合我国国情,也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现代化新征程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发挥改革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引擎作用。

改革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着眼,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改革格局,的加快发展现代化经济体制,加强改革科技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加强彼此繁荣的全球生态环境。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2.11•【字号】苏政办发〔2021〕98号•【施行日期】2021.12.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9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2月11日江苏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需要,运用法定权利和公共资源,面向全体居民或特定群体,组织协调或直接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从服务供给的权责分类来看,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类。

其中,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居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政府承担主要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责任,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居民更高层次需求、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政府通过支持公益性社会机构或市场主体,增加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推动重点领域非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发展,实现大多数居民以可承受价格付费享有。

此外,为了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一些完全由市场供给、居民付费享有的生活服务,可以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相关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做好生活服务与公共服务衔接配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三者之间的边界将随之发生变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水平和质量将稳步有序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十四五”时期,是江苏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现代化新篇章的关键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罗志军同志在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登过去五年是科学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罗志军同志在报告中回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时说,这五年,是江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更多的五年,是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五年,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两个率先”征程上阔步前进的五年。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全省生产总值跨过4万亿台阶,同口径财政总收入超万亿元。

交通、水利、能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日趋完善。

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六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可分别达到35%和24%。

现代高效农业比重超过38%,粮食实现连续八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

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

苏南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苏中苏北占全省经济比重五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加快。

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成效显著。

人民生活得到较快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分别增长85%和83%左右。

新增城镇就业每年超过百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省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今年底可提前一年脱贫。

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惠及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

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切实的民主权利,当家作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持续提高。

法治江苏和平安江苏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国前列。

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创业创新创优成为江苏新的时代精神,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

宣传思想工作持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活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学习型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断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效提升了各级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驻点调研、“三解三促”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今后五年工作指导思想和一个时期奋斗目标罗志军同志在报告中说,今后五年,是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

我们必须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再创一个黄金发展期,铸造江苏发展新辉煌。

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新要求,牢牢把握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使江苏的发展更科学、社会更和谐、文化更繁荣、生态更文明、人民更幸福;再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全力推动经济强省建设罗志军同志在报告中说,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最根本的是发展先进生产力。

要坚定不移把科教与人才强省作为基础战略,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推动江苏加快向经济强省跨越。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先进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把推动集约发展作为重要途径,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做强做大企业集团。

大力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

加大产业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突破更多重大关键技术,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打响“江苏创造”品牌。

构建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三)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增创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

落实人才优先投入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十大人才工程”,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在全球范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着力提高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打造江苏人才高地。

引导创新创业人才向企业集聚,注重培养优秀企业家和一线技术创新人才。

进一步营造尊重人才、支持创业、鼓励创新的环境,真正让人才优势成为江苏科学发展的第一优势,人才竞争力成为江苏的第一竞争力。

(四)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着力提高发展协调性。

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同步推进,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着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大力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建设沿江、沿海和沿东陇海线城市带,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发展。

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支持苏南转型升级,支持苏中加快崛起,支持苏北全面振兴。

把沿海开发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使我省沿海地区尽快成为我国东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在行政管理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上取得更大进展。

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辟国际化经营新空间。

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增强在全球范围内吸纳优质生产要素的能力。

过去五年实践中形成的工作特色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罗志军同志在报告中说,过去五年,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符合江苏省情的工作特色,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第一,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导向。

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强化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主动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发展创新型经济、实施产业升级计划、建设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沿海地区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生态文明等作出部署并抓好落实,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构筑江苏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

第二,与时俱进推进“两个率先”,是江苏实践创新的集中体现。

我们始终坚持把“两个率先”作为引领全省人民开拓奋进的一面旗帜,目标上坚定不移,思路上与时俱进,举措上务实创新,从提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再到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努力使“两个率先”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之源,注重发挥基层创造活力。

第三,牢固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是江苏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和惠民工程,大幅增加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江苏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

我们始终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内涵罗志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水平的过程,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共同富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

我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内涵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成效,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8%,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全省人民共同富裕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城乡居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财富普遍增加,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者比重稳步扩大。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大幅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8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2.2年。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

——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提升。

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和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优美宜居的现代城乡形态基本形成。

三大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质量大为改善。

——社会文明和谐程度显著提升。

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