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山岳的形成
高考地理山岳的形成
![高考地理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c72445ba1eb91a37f0115c39.png)
• (4)在B处往下打钻,可能发现的矿床有 ________(多项选择)。
• A.铁矿
B.金矿
• C.石油
D.天然气
• (5)若该地区位于我国贵州省,则A、C两 处植被生长更为茂盛的是________处,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本题的解答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 (1)根据中间及两冀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地质构造;
山区交通 建设的一
般原则
一般来说 平原、缓 丘、山间 盆地、河 谷等人口 稠密、经 济发达的 地方线网
原因
山区人口 主要集中 在河谷地 带,这样 可以方便 人们的出 行,吸引 较多的客 货流,从 而提高营
实例
新疆的南 疆铁路和 兰新铁路 均沿山麓 分布,连 接绿洲
•
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
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字或“8”字状(线路 建设成本;
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②降低技术
;
难度;③工
①同蒲铁路 沿汾河谷地 伸展;②陇 海铁路的西
线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 程施工要安 段沿渭河谷
路 、滑坡、泥石流等 全;④降低 地伸展;③
走 地质灾害多发地段 运营成本和 襄渝铁路沿
向;
提高运营安 汉水谷地伸
展;④成昆
影响 线网密度
•
影 响
山区交通建 设的一般原 则
原因
实例
①山岳
地区修
建交通
运输干
线的成
方
首选公路运 本高、 输,其次是 难度大
西藏先 有新藏 、青藏 、滇藏
影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 响 般原则
原因
实例
选线一般应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 对和缓的山间盆地 和河谷地带;
人教版高三地理山岳的形成
![人教版高三地理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c32d761bb52acfc788ebc903.png)
必修一 4.2山岳的形成 制作人: 审核人:高三地理组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培养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 情感目标:关注国家或家乡重大的交通建设,树立运用所学知识报效祖国、建设家乡的志向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一、褶皱山1、褶皱:指在地壳运动的强大的作用下,岩层发生 ,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其有两种基本形态, 和 。
23: 。
二、断块山1、断层指岩体沿 面发生明显的 。
2、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和 ,举例我国的 、 __ 等。
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 或 ,举例我国的 、 、 _ 。
三、火山1、火山形成原因: 。
2、火山构成: 和 。
火山湖形成的原因: 。
火山锥特点 。
四、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 、。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 为主,其次才是 。
山岳地区通常人们会把线路地址选在 和 。
3、为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修建公路和铁路需要 。
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地线路的 和 一般要 平原和丘陵地区。
地?为什么?(5)若要在此处找地下水、煤、铁、石油、天燃气,哪么,在背斜处找还是在向斜处找,为什么? 1、可不可以在断层处找泉水?为什么?2、能否在断层处修铁路、建大坝?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火山喷发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故事和新闻,火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小组评价:1、2007重庆卷 下图为a 城到d 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高考地理复习——山岳的形成(必修1)
![高考地理复习——山岳的形成(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8f4a831990c69ec3d4bb7516.png)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山岳的形成1.山岳的类型【点睛】褶皱山与断块山的区别方法一看坡度,褶皱山坡度缓、断块山坡度陡;二看岩层,褶皱山的岩层是连续的,断块山的岩层是不连续的。
2、地质构造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方法技巧】(1)背斜与向斜的判读方法。
未被侵蚀的岩层若向上弯曲则为背斜、向下弯曲则为向斜;被侵蚀的岩层要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定,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
(2)判断岩石类型。
要根据岩层特点及位置,具有层理构造的为沉积岩,岩浆侵入(或喷出)形成的是岩浆岩,在岩浆侵入的边缘地带易形成变质岩。
3. 山岳对交通的影响【点睛】山地修建交通线路的建设需要考虑工程量、造价、技术、需求程度等,走向要沿等高线,减少道路的坡度,增加安全性。
【主线构架】【热点难点全析】一、主要地质构造的对比分析及地质构造的应用1.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误区点拨台】(1)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构造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依据构造地貌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如山岭对应的可能是向斜,也可能是背斜。
(2)火山是一种地貌形态,而火山喷发是一种地质现象,即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影响交通线路的主要因素:【师生互动】我国进藏铁路为什么首选青藏线?【拓展延伸】进藏铁路有川藏线、滇藏线、甘藏线和青藏线四个方案,决策部门最终确定首先建设青藏铁路,其原因如下:(1)青藏铁路建设里程最短,且青藏线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的建成和运营为青藏铁路新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高中地理—— 山岳的形成
![高中地理—— 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a3d5b4db5fbfc77da269b15d.png)
10
互动探究区
褶皱 背斜 岩层一般 向斜 岩层一般
地质构造
断层
从形态上 判
向上拱起
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破裂 并沿断裂面有
中 心 部 分 岩 中 心 部 分 岩 明显的 断 从岩层的新 层 较老 , 两 层 较新 ,两 相对位移 方 老关系上 翼岩层 较新 翼岩层 较老 法 图示
11
互动探究区
未侵蚀 常形成 地貌 常形成
第二节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2.学会运用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 基本形态及地貌表现。 3.能够利用相关数据,从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方面 的差异,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1
自主学习区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岩浆 地表 火山碎屑 流动 锥形体
6
自主学习区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公路
山间盆地
河谷
之
思维活动 2.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
的关系。
7
互动探究区
探究点一 地质构造及其应用 探究活动 读“某地层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 A、B、C 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2)说出 B 处为山、C 处为谷的原因。 (3)在生产活动中,A、B、C 三处有什么实践意义?
3
自主学习区
思维活动 1.背斜一定成山,向斜一定成谷,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 不对。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由于背斜顶 部岩层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 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因此,判断背斜、向斜最重要的 依据应该是岩层的新老关系。
高中地理山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地理山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bcbbae2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4.png)
高中地理山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必修第一章:山岳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山岳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山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3. 了解山岳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教学重点:山岳的定义和分类,山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教学难点:山岳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地图、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山岳,他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
2. 讲解:介绍山岳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山岳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 互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分析山岳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山岳的重要性和保护山岳生态环境的意义。
第二章:地壳运动与山岳形成教学目标:1. 理解地壳运动的概念和类型;2. 掌握地壳运动对山岳形成的影响;3. 了解山岳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教学重点:地壳运动的概念和类型,山岳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教学难点:地壳运动对山岳形成的影响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地图、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地壳运动是什么,它与山岳形成有什么关系。
2. 讲解:介绍地壳运动的概念和类型,解释地壳运动对山岳形成的影响。
3. 互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分析地壳运动对山岳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地壳运动在山岳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章:岩浆活动与山岳形成教学目标:1. 理解岩浆活动的概念和类型;2. 掌握岩浆活动对山岳形成的影响;3. 了解山岳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教学重点:岩浆活动的概念和类型,山岳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教学难点:岩浆活动对山岳形成的影响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地图、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岩浆活动是什么,它与山岳形成有什么关系。
2. 讲解:介绍岩浆活动的概念和类型,解释岩浆活动对山岳形成的影响。
3. 互动: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分析岩浆活动对山岳形成的过程和机制。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岩浆活动在山岳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知识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55372b6bec3a87c24128c42c.png)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名师导航知识梳理1.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2)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3)不少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为山岭。
(4)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5)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
(6)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或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7)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
(8)火山由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组成。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2)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疑难突破1.褶皱山和断块山剖析:褶皱山和断层山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褶皱山。
如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如华山。
因此识别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关键是区别两种不同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层。
如表4-3。
表4-3 褶皱和断层不同特征的对比2.背斜和向斜剖析: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两者的特征如表:表4-4 褶曲的基本形态3.断层的形成原因剖析: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山岳的形成
![山岳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c20a862b2f60ddccda38a061.png)
褶曲的基本形态 判断依据 类型 对地貌的影响
形态 一般岩层 背斜 向上拱起
岩层的新老 关系 中心部分岩 层较老,两 翼岩层较新
地形
成因 岩层上拱而成山
顶部受到张力,常被 侵蚀成谷地 岩层下弯而成谷
山岭 谷地
一般岩层 向斜 向下弯曲
中心部分岩 层较新,两 翼岩层较老
谷地
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常成山岭
华 山 断 层
蜿蜒于崇山峻岭中的京九铁路 印尼的默拉皮火山
学习目标:
1.内力作用形成山岳的三种类型。
2.探究与活动,理解背斜、向斜的判断。
3.使学生理解山岳地貌的成因与特征。 4.通过火山的危害和好处的分析使学生树立辩证法的思 想;使学生明白人类的活动应和自然和谐统一。
学习重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检测答案 1、B 2、D 3、B 4、D 5、D 6、D
要求:熟练掌握课本主要知识,不借助课本和学案,
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褶皱?褶曲可以分为哪两类? 2、断层的概念
预习学案反馈
自主学习 (一):褶皱山
1、什么是褶皱?什么是褶曲?褶曲的 基本形态有哪些? 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3、褶皱山的规模都很大吗?
张 裂
形成裂谷、海洋
(生长边界)
碰撞
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
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 (消亡边界)
大洋板块
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合作探究
1、背斜和向斜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2、请思考P74活动1、2、3题,然后回答问题
乙
甲
3、完成学案上的表
高中地理必修:山岳的形成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山岳的形成优秀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c7ea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77.png)
高中地理必修:山岳的形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山岳的形成原因,掌握地质构造运动与山岳形成的关系,理解板块构造学说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山岳的形成原因及地质构造运动与山岳形成的关系。
2.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著名山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山岳的地貌特征。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山岳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们与地质构造运动有什么关系?2.学习地质构造运动与山岳形成的关系(1)讲解地质构造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地质现象。
(2)分析地质构造运动对山岳形成的影响,如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褶皱和断裂,形成山岳。
(3)通过实例讲解,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让学生理解地质构造运动与山岳形成的关系。
3.学习板块构造学说(1)介绍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
(2)讲解板块构造学说在山岳形成中的应用,如板块交界处的地壳运动导致山岳的形成。
(3)通过实例讲解,如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青藏高原。
4.分析山岳的形成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山岳的地质剖面图,了解山岳的形成过程。
(2)讲解山岳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侵蚀作用等。
(3)通过实例讲解,如黄山、泰山等山岳的形成过程。
(2)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著名山岳的地质特征,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6.作业布置(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著名山岳的地质特征。
(2)绘制一幅地质构造运动与山岳形成的示意图。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著名山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看看这些壮丽的山岳,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吗?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地质奥秘?”2.学习地质构造运动与山岳形成的关系(1)讲解地质构造运动的概念。
高三地理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三地理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4b7ae127195f312b3069a552.png)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内容解析]1.本节内容的设计思路。
山岳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系,所以,在讲述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之后,本节将山岳作为内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个典型案例单独讲授。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让学生认识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本节在讲述了山岳的形成之后,还以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为案例,剖析了山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所以,本节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山岳的形成,介绍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规模;另一个是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线路分布格局、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
本节以山岳为案例,对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进行剖析,目的是让学生对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更为深入理解,学会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剖析方法迁移到其他构造地貌的学习中。
2.对褶皱和断层内容的处理。
褶皱山和断块山都发育在一定的地质构造上,所以,教材在讲述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的时候,都是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些基本地质构造的形成讲起的。
它们是学习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基础,但不是最后的落脚点。
最后的落脚点是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基本形态。
当然,作为基本的地学常识,褶皱和断层的知识是需要掌握的。
3.“活动1”设计意图。
这个活动旨在强化学生对向斜和背斜的认识。
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尤其是设计交通线路走向、修建隧道等时,时常会用到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方面的知识。
因此这个“活动”的第一步是先根据向斜和背斜的成因和特点,学会如何判断向斜和背斜;第二步是选择修建地下隧道的位置。
4.“火山”部分内容组织。
教材从三方面介绍了火山,即火山是如何形成的、火山的结构、火山的规模。
在火山的形成部分,教材用对比的方式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火山活动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一种是裂隙式喷发与玄武岩高原的形成,一种是中心式喷发与火山锥的形成,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火山喷发都能形成火山锥。
这给学生将来有机会到野外观察火山提供一个基本常识。
4.2山岳的形成课件8(人教版必修1)
![4.2山岳的形成课件8(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687a2aeba58da0116c174983.png)
2.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密度的影响
山岳交通运输线路密度比平原小。 3.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选址的影响 4.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方向的 影响
山区道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山区的道路,往往迂回前进
总结:山区修筑公路的原则
*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 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共同成因: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的 结果—内力作用产生的 1 .褶皱山 概念: 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 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 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形成的山脉有大有小,但世界规模山 脉几乎都是褶皱山脉。
褶曲:褶皱的基本单位,即褶皱的一个弯曲。
油气资源和地下水的分布
背斜是良好的 储油结构, 向斜是良好的 储水结构。
地下隧道的选址
背斜顶部排水条件好;岩层不易崩坍 且易开挖,适宜开挖隧道。
下列地点中修路,不易发生滑坡有哪些?
A
BCD来自2 .断块山 概念: 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 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岩体破裂,两侧的 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 积而成的锥形体
长白山天池
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1.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 山区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褶曲的两种基本形态:向斜和背斜。
向斜和背斜岩层形态的比较
高考地理总复习 42 山岳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高考地理总复习 42 山岳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cd38944b90d6c85ed3ac63d.png)
或○24 连接形成,一般位于
河流上游,发育于○25
知 识 梳 理
核 心
冲积平原 (组成)
河漫滩平原:由河流在○26
岸侵蚀,○27
突 破
岸堆积形成,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
图 解
三角洲平原:由多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形成,
考 点
位于河流入海口外的海滨地区
巩
固
落
实
自我校对
○23 洪积扇 ○24 冲积扇 ○25 山前 ○26 凹 ○27 凸
核 心 突 破
图 解 考 点
巩 固
断块山: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
落 实
自我校对 ⑧破裂 ⑨山岭 ⑩高地 ⑪谷地 ⑫低地
知 识 梳 理
核
心
突
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组成火 火山 山口 锥
破
图 解 考 点
巩 固 落 实
2.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知
识
梳
方式的选择:一般优先选择⑬____,其次是铁路
侵蚀地貌
侧蚀→谷底⑳
○21 发展
、谷坡后退,
巩 固 落 实
典型地貌
——河谷初期横剖面呈“○22
”字形
成熟期横剖面呈槽形
知 识 梳 理
核
心
自我校对
突 破
⑰源头 ⑱加深 ⑲纵深 ⑳展宽 ○21 横向 ○22 貌——
洪积—冲积平原:由多个○23
M
为山、P
为谷;N、
巩 固
落
实
O 两地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构造,其中在地形上 N 为谷、O 为山;
Q 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有明显的错位,为断层山。
答案:D
高中地理山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地理山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6d9789a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a.png)
高中地理山岳的形成教案新人教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山岳形成的基本概念,掌握山岳形成的主要原因。
2. 使学生了解山岳地貌的基本特征,提高观察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山岳形成的基本概念2. 山岳形成的主要原因3. 山岳地貌的基本特征4. 典型山岳地貌实例分析5. 山岳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山岳形成的主要原因,山岳地貌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山岳地貌的形成过程,典型山岳地貌实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山岳形成的原因。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山岳地貌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山岳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岳地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山岳形成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山岳形成的主要原因。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山岳地貌的基本特征,分析典型山岳地貌实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山岳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5. 案例分析:以我国著名山岳为例,分析山岳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山岳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山岳地貌的实地考察,加深对山岳地貌的理解。
2. 邀请地理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山岳研究的心得和经验。
3. 引导学生关注山岳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讨论可持续发展策略。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4. 专家讲座反馈:收集学生对专家讲座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收获。
高中地理402山岳的形成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402山岳的形成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87ff2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9.png)
4.火山的分类 活火山 死火山 休眠火山
四.山岳对交通的影响
1.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结论:在山岳地区,交通运 输线一般选在地势相对和缓 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2.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延伸 方向的影响。
结论:山岳地区的线路往往 是呈“之〞字形迂回xx。
〔二〕断块山
2.断块山地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 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 地,简称断块山。
地堑
3.其它类型 地垒
三.火山
1.概念:
由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 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
2.火山的构造
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 地表的出口。
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和喷出来的岩 浆在流动的过程中堆积而成 的锥形体。
3.火山的规模
山岳的形成
一.褶皱山
1.褶皱的形成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 压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 皱。
褶曲:褶皱的 一个弯曲,是 褶皱的根本单 位
2.褶曲的形态
褶曲有两种根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向斜:
背斜:岩层
岩层向 下弯曲
④
向上隆起
③
②
向斜中心部分岩
①
背斜中心部分岩
层较新,两翼部
层较老,两翼部
分岩层较老
①~④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分岩层较新
3.褶皱地形
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 山岭和谷地,统称为褶皱山。
科迪勒拉山系
判断上面的褶皱哪局部是背斜,哪局 部是向斜?说说形成山岭的是向斜山岭还是背 斜山岭。
二.断块山
1.断层的形成
岩体破裂后,两侧的岩体沿断 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
【高中地理】山岳的形成ppt15
![【高中地理】山岳的形成ppt15](https://img.taocdn.com/s3/m/b2c598063169a4517723a3cd.png)
断块山
阅读课本80页,回答思考问题: 渭河平原 断 1、什么是断层? 块 2、断层位移方向可分为哪两种? 山 其形成的地貌有哪些? 3、举例说明 下沉:多形成谷地和低地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 上升:地垒 如我国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 下沉:地堑 上升:多形成山岭和高低 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发生明显的 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4.2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哪两种? 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 高低不平 ) 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 趋于平缓 ) 山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还是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
表现形式
① 地壳运动
② 岩浆活动 ③ 变质作用
褶皱山 断块山 火山
三 种 山 体 由 什 么 异 同 点 ?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 形成高大的山脉? 科学家们用板块构造学说作出了合 理的解释。
火山构造图
三种类型山岳形态对比
褶皱山:连绵的山体 断块山:独立山体,有陡崖 火山 :锥形、盾形,顶部平
C
练习题: 读上面的地层剖面图,回答: 1、图中A、B、C三处地质构造的名称分别是: 背斜 , B___________ 向斜 断层 A_________ ,C___________ 。 2、A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A 有情提示:从 处岩层向上拱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工程的安全性、 符合力学原理,不 易塌陷;同时不易 3、讨论:图中A、B、C三处中,何处不 稳定性及地下水 积存地下水,便于 运动等方面加以 宜修地下隧道,说明理由。B、C 施工。
考虑。)
二.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以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 运输方式选择: 公路比铁路造价低、技术难度小 理由: 线路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最新-2018高三地理一轮 42 山岳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发
![最新-2018高三地理一轮 42 山岳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发](https://img.taocdn.com/s3/m/3b02d505a5e9856a5612605a.png)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岳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高考目标导航】【基础知识梳理】一、山岳的形成1.山岳的类型2、地质构造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3. 山岳对交通的影响二、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2.河流的堆积地貌图释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要点名师透析】一、主要地质构造的对比分析及地质构造的应用1.褶皱和断层的对比分析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二者在产生原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2.地质构造的应用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具体如下图所示:(2018·重庆文综·T8、9)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东非大裂谷B.日本列岛C.阿尔卑斯山脉D.落基山脉(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信息提取】通过图文材料可获取以下有效信息:(1)图示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
(2)图示箭头指示板块相向运动。
(3)两板块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思路点拨】(1)选A,(2)选C,(3)选C。
本题着重考查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运动及其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第(1)题,由图可知:两板块相向运动→相互挤压→褶皱隆起→消亡边界;两板块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两板块为同一性质的板块→皆为大洋板块或大陆板块。
第(2)题,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地带;日本列岛←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阿尔卑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落基山脉←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5 山岳的形成附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15 山岳的形成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93c33e01f69e31433294e6.png)
高三地理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学案15 山岳的形成【考点及能力要求】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掌握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的形成原因;学会分析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的方法;了解山区中交通线的选线原则。
2.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了解板块的划分与边界类型,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地貌的形成。
【基础知识讲解】[预备知识]1.能否根据地貌形态判断其地质构造?2.开凿隧道时需要避开向斜部位吗?3.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两个板块挤压碰撞而成的?[知识析理]知识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1.褶皱与地貌形态(1)褶皱概念: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的弯曲、变形。
(2)基本形态: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的部分,如右图中A地,在地形上往往形成山地,即背斜山。
但很多时候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往往形成谷地,即背斜谷,如右下图中乙地。
②向斜:岩层向下弯曲的部分,如右上图中B地。
在地形上往往形成谷地,即向斜谷。
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往往形成山地,即向斜山,如右图中甲地。
2.断层与地貌形态:(1)断层概念: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如下图甲C处。
(2)特殊形态:地垒(如下图乙A地所示)、地堑(如下图乙B地所示)。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经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
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地质构造:指地壳运动在岩层中留下的痕迹。
如:背斜、向斜、断层。
构造地貌:受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为构造地貌。
如:褶皱山、断块山。
知识拓展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如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
褶皱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问题:请观察褶皱时岩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有几种类型?
褶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 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褶皱的基本单位—褶曲
岩层向上拱起部分称为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部分称为向斜来自一般:背斜成岭,向斜成谷
特定条件下: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2)断层的基本形式:
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 易发育成沟谷、河流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具体实例
下沉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具体实例
地垒——断块山
华山北坡大断崖
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
从南土耳其开始,
一直到莫桑比克海 岸,横跨亚洲和非 洲,跨越50多个纬 度,总长6500千米 , 40多个带状和串珠 状的湖泊群。是一 条巨大而狭长的凹 槽一样的沟谷,宽 度大约50千米,两 边是陡峭的悬崖, 高差最大的达千米 以上。谷底有两条 平行的深长裂隙, 深达地壳底部,是 地下炽热岩浆喷出 的通道,这条通道 使裂谷带成为大陆 上最活跃的火山带 和地震带,共拥有 10多座活火山和70
多座死火山。
汾河谷地
1.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2.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 火山爆发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 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 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火山
*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思考:什么条件是“地形倒置”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 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易 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中间新、两翼老 为向斜
老
新
新
老
老
断层的形成和基本形式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
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
火山口
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 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
积而成的锥形体。
长白山天池
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运输线路结构 线路分布格局 线路延伸方向
影响因素:修建成本、工程难度
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主要分布 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滇 藏 公 路 运 输
修筑公路的原则
* 要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 杂的地段。 * 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 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高考自然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19《山岳的形成》
褶皱山
常见形态: 连绵的山体
代表: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断块山
常见形态: 独立山体,有陡崖
代表:
华山 庐山 泰山
火山
常见形态: 锥形、盾形, 顶部平
代表: 富士山 乞力马扎罗山
褶皱山 断块山
由背斜和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 谷地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