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读懂诗歌(专题)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全文)在历年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是重点考查的知识点之一,就其考点来看不外乎考查诗歌鉴赏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这两个大的考点。
很多考生在回答此题时,语言嗦、张冠李戴、措辞不当、要点不全。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读懂诗歌的内涵。
笔者认为,要答好诗歌鉴赏题,首先要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读懂诗歌呢?检验读懂诗歌的标准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加以判断:一是诗歌“写了什么”;二是诗歌是“怎样写的”;三是诗歌“为什么这样写”。
要想快速读懂诗歌,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阅读。
一、看题目,观解释诗人作诗,最重诗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标题富含诸多信息。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如:2022年四川卷《秋暮吟望》从题目看点明了时间(秋暮)、内容(望);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吟)。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含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
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诗词的内容。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读题]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想]①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读诗]①我们在诗中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③“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的心情很寂寞。
那么,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
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就读懂了该诗。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如何快速理解和分析诗歌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如何快速理解和分析诗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语文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
尤其是对于诗歌这一特殊文体,学生常常感到困惑和无力应对。
因此,熟悉和掌握一些快速理解和分析诗歌的技巧对于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整体感知在阅读一首诗歌之前,要先对整体进行感知。
这包括诗歌的题目、作者、段落结构和行数等。
在快速理解时,可通过瞥读首尾句,获取大致的主题和情感倾向。
二、关注诗歌的文体和韵律在阅读诗歌时,要关注诗歌的文体和韵律。
诗歌的韵律通常由韵脚和节奏决定,诗歌的文体则决定了其表达方式和结构特点。
对于不同文体的诗歌,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把握其独特之处。
三、理解诗歌的修辞手法诗歌常常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等。
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抓住其中的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解读诗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许多诗歌都使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学生在阅读时要善于发现和解读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上下求索,理解隐喻和象征所代表的具体意义。
五、抓住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当读到一首诗歌时,一定要注意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和重点句子。
这些词语和句子往往能够给我们提供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在整篇诗歌中的作用。
六、理解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意图了解诗歌背后的背景故事以及诗人的意图对于理解诗歌非常重要。
背景故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诗人的意图则能帮助我们把握诗歌的深层含义。
七、多角度解读与思考诗歌往往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在分析诗歌时,要保持开放的思维,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理解诗歌。
这样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诗歌,也能够在高考中展现出独特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八、多维度练习与实践最后,要通过多维度的练习与实践来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如何读懂诗歌(详细)ppt课件
南宋抒发爱国情怀
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忧国爱国题材就 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爱国 作家。他们把自己的终生追求与国家的命运完全融为 一体,而他们的作品就是这种融合的结晶。
北伐恢复中原的理想、并不断奋斗的精神。 人生迟暮、功业未成的感慨。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南宋末年有了一些回复无望的悲凉、无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E、陆游:爱国、梦想收复中原却壮志 难酬,但他也有充满缠绵情思的作品 。
爱国诗人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惊雪 (唐)陆畅
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
再如:《天净沙·秋思》 《春夜喜雨》
(二)题目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 而鸣。
(三)题目点明了所写的事件或背景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再如《次北固山下》、《旅夜书怀》
(四)题目暗示了诗歌的题材
二、读作者
① 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 了解掌握其主要经历、风格。知人 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
怎样快速读懂诗歌1
理解诗人情感。 典故句:辨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 ___ _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巧用了“送”“动”就化无声为有声,使客观事物也带 上了情感。 2.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快的情趣,这与诗 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
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
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
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部分诗、词人创作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 • 白居易:通俗易懂 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豪迈飘逸
•
•
王昌龄:雄健高昂
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凄苦心情。
战争的烽火逼近了京城,胸中的波涛已难以平静。军 令颁发将帅奉命出征,铁骑滚滚包围了敌方龙城。大雪使 军旗上的绘画模糊不清,呼啸的寒风杂伴着战鼓之声。宁 愿做一名卒长去冲锋陷阵,也胜过我这样的一个书生。
(四)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诗歌中的意象,都关涉两个方
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 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
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 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例:(09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 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
怎样快速读懂诗歌
第三部分诗词鉴赏怎样快速读懂诗歌一、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诗歌为什么不易读懂1.语言障碍。
诗歌里会经常出现“销魂”“潋滟”“造化”“阑珊”“扶老”“经年”“淹留”等现代诗文中不常见的词,不能理解也就无法读懂诗歌大意,自然更难实现分析、鉴赏。
所以,掌握诗歌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2.语法障碍。
一是诗词的语言是凝练和跳跃的,力求简洁,凡是可省字,尽量省去;二是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变动词序或改变词性等。
3.用典障碍。
古诗很讲究用典,援引史实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使诗中的形象负载丰厚凝重的文化内蕴,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以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三、怎样快速读懂诗歌1.从题目入手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题目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春日登楼怀归》;或点明季节时令,如《山居秋暝》《春雪》《早梅》;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旅夜书怀》;或流露情感,如《闺怨》《恨别》《独坐敬亭山》;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或托物言志,如《咏蝉》;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或寓含手法,如《听筝》。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2.从注释入手一般来说,文本后给出的每一个注释都是有用的。
关注对词语的解释,可帮助疏通诗意;关注典故的来由,可帮助把握作者的形象和情感;关注时代背景,可知人论世,把握感情基调,思想内容,理解主题;关注作者,可以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风格或主旨。
(举例说明)3.从知人论世入手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方法一:古诗阅读鉴赏“三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理解的基础,是领悟欣赏的前提。
因此,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诗歌应把“读”作为突破口。
不过,读的时候要带着任务去读,要边读边思考,反复推敲,融会贯通。
其方法步骤归纳起来有:(一)读懂。
就是读懂诗意。
其过程是:1.读标题。
从体裁或题材、题眼或关键词等方面推知全诗内容。
如《秋思》《越中览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读注释。
或题意解说,或背景介绍,或作者简介,或诗文生词、典故解释,等等,都可成为我们对诗歌全面、深入解读的“钥匙”。
如2006年辽宁卷考苏轼《东坡》就有两条注释――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①荦确:山多大石。
仔细阅读,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题意和诗意,进而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3.读诗文。
一是抓关键词(情词/诗眼),二是抓关键句(情句/诗骨)。
据此认真推敲,“以意逆志”,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读透。
就是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挖掘隐藏在诗句字里行间深沉的意蕴,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了解作者。
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以及作者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等方面,“知人论世”,推知本诗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特点等。
2.知晓典故。
诗人用典故,往往借古喻今,此为直接寄托。
如果作者正面直接引用故事。
李商隐“庄周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诗中就是借庄周、望帝来写自己。
杜甫“出师未捷身长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这里写的不仅是孔明的丰功伟绩,更是诗人对自己壮志难酬、功业未就的感慨。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这些典故的内涵以及诗人运用的意图。
3.体味意境。
古诗的意境是诗人用极为凝炼的文字创造的,是由作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
在指导古诗阅读鉴赏中,既要引导学生入“境”,又要启发学生会“意”。
如何快速地读懂诗歌
六字真经心中记,读懂诗歌真容易——“品”“知”“抓”“析”“研”“明”快速地读懂诗歌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作为高考题已经成为长期的必然存在。
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能力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极低,同时也是很多学生拉开差距的一道大题。
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诗歌是最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尝试中,总结出一点点经验,在此做一些探讨。
(一)“品”——品标题。
标题是诗词的眼睛,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它或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或暗示写作手法。
例如: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的标题“秋思”就交代了季节秋和内容,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我们熟悉的诗歌中有很多标题就包含着重要信息,如概括内容的:《春夜洛城闻笛》、《春日登楼怀归》、《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表明基调的:《征人怨》、《春夜喜雨》、《寻陆鸿渐不遇》等;暗示手法的:《越中览古》、《在狱咏蝉》等。
(二)“知”——知作者及注释。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诗歌鉴赏——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PPT课件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1
诗歌体裁分类
2
诗歌知识储备
一、熟悉体裁: 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 “古风”,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律诗与绝句称 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 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 言、杂言。古体诗语言接近口语,形式比较自 由,不讲求平仄、对仗,表现方法多样,多有 名篇杰作,是一份珍贵的诗歌遗产。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又称“绝诗”,每首四句,常见的有 五言、七言两种。
(2)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在诗中起到什么作 用?
答案:虚写的是第七句,它表达的意思是:分别以后, 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会,更不用说在现实中了。这强化了 全诗的感情,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9
知识点回顾:
1、诗歌按思想内容分为哪几类?常见的思 想感情又有哪些?
按内容分类: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 羁旅行役诗 、思亲离别诗、咏物抒怀诗、 闺怨诗、边塞诗······ 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10
积累
( 一 ) 忧 国 伤 时
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
2、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3、山河沦丧离乱的痛苦
如:南宋汪元量《湖州歌》
4、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
6、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1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及注意事项一、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1、注意诗的题目。
2、抓住关键词(句)4、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
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
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有5个字。
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
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
5、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
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
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山”“水”中的情意。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
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
常见意象一般具有的约定性的涵义。
但这些常见意象有时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6、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
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
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7、诗歌中常用比喻,尤其是暗喻、借喻用起来不露痕迹,要注意识别暗喻与明喻不同,其表现形式是比与被比的对象它们之间没有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当”、“化”等词连接。
专题一如何读懂诗歌(二):揣摩细节信息-202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技巧(全国通用)课件
陆游《书愤》中的“空” 是诗眼,显露出作者自许塞上 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 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
2
关注细节信息
二 品情语 【练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情语词汇。
②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杜甫《登高》中的“悲”字 就是情感语言,它表明作者客居 他乡又逢秋时不尽的伤感。
2
2
关注细节信息
一 抓意象
杜鹃花得红字
真山民①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 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 川成都。
问: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 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参悟意境,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如: “柳”与“留”谐音,古人 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 表达依依惜别的感情; “月亮”“鸿雁”“红豆” 常常是相思的象征; 梧桐芭蕉常代表愁苦之情 寒梅翠竹常代表坚贞高洁等。
2
关注细节信息
一 抓意象 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
【参考答案】 ①本诗中,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 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 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 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 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 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 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环境的恶劣,衬托 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名词用 作状语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
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面临当前大信息量的高考语文试卷,考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完成所考题目,拿到应该拿的分数,已经成为目前应考的一个课题。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如何在考场快速读懂古诗-四步法,一起来看看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读懂古诗呢?我的经验是,可以分四步迅速抓住主要信息来读懂古诗,也就是四看:一看标题作者,二看意象炼字,三看省略倒装,四看尾联注释。
一看标题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先读题目,且不可跳过。
因为题目或为写作的缘由,或是作者写作的目的,或与作者当时写作的场景有关,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
因此看题目就是审题,看题目就是思考问题: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把思维由表层引向里层。
如杜甫《秋雨叹》这一题目交代写作缘由,王维《山中送别》这一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北陂杏花》这一题目交代写作对象,杜甫《恨别》这一题目交代写作情感。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看作者,想作者人生境遇,想作者诗歌的一般风格。
人生境遇影响作者的情感取向,而每类作家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乐天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诗含蓄绰约,杜牧诗清丽俊逸。
了解作者的诗风,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语言有很大帮助,同时诗风也可能是命题点。
二看意象炼字:意象传情思,炼字为诗眼。
考场速读诗歌,一定要抓关键词,看意象就是抓关键名词。
特定的意象,往往包含特定的情感,而且是古代诗人在创作中已经形成的一套符号系统:诗中写了“菊花”,往往表达“不畏权贵,追求淡泊”的情感;诗中写了“月亮”,往往表达“思乡”之情;诗中写了“杨柳”,往往指“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写了“鸿雁”,往往抒“羁旅伤愁”的情感。
只有迅速把握意象寓意,才能迅速把握诗歌的内容,迅速把握诗歌的意境,迅速领会诗歌的主旨,迅速感知诗人的情感。
考场速读诗歌,抓关键词还要抓住“情语”,尤其是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意象后面的动词形容词。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如何读懂诗歌——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诗如读人。
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明确题材——送别诗、羁旅诗、边塞诗、闺怨诗、田园诗、怀古诗、隐逸诗等。
例1: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2、领会深层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答: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4分)答:“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4分)答: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1、品标题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等)。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
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如何读懂诗歌
古代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的策略一、学生做诗歌鉴赏题存在三个问题(一)不懂答题技巧。
教师教、学生练(二)诗歌读不懂。
1、字词有障碍。
积累掌握2、意象典故不知。
3、不懂诗歌语法及特点。
(三)语言表述差。
二、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一)抓文言1、过好文言关,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常识等比如【2021年乙卷】“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其实考的是文言词语的理解。
如(2020 年高考卷1 1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2、读懂“诗家语”,注重诗意还原:省略的要补充,倒装的要调序,理顺逻辑,合理想象。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王维“日色冷青松”“绿”“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主语)后置。
①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二)注意诗歌的结构诗歌的起承转合“起”定基调起,即起句,是紧承诗题,引出所叙、所描之事、物,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起而续承,就是承接连贯。
通过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与起句保持延续、深化或互为佐证,起到承上启下,铺垫蓄势,提供依托的作用。
“转”开生面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避免了诗词的平直,让诗意鲜活生动起来,同时也转向了诗歌主旨的揭示。
2025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如何快速读懂诗歌
鉴赏程序
(走进诗歌)
1 看一看 找提示 2 读一读 明诗意 3 泡一泡 悟基调 4 审一审 析显隐 5 辨一辨 明关系 6 品一品 入佳境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____千__古__江__山__,__无__处__觅__英__雄__孙__仲__谋__。_____
2. 读一读 明诗意:把古诗当作文言文一样读懂
(揣测难字、还原语序、填补省略、互见有无)
(1)无中见有:“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考:有什么?
(2)有中见无:① “唯见长江天际流” 思考:不见什么?
——王国维
——钱钟书
4. 审一审 析显隐 (2)审隐:分析诗歌语言的暗示
➢ 第一步:找出意象,即景(人、事、物); ➢ 第二步:捕捉其特点; ➢ 第三步:体会其联想意义或附加意义(情感、哲理),
即诗歌语言的暗示意义。
4. 审一审 析显隐 (2)审隐:分析诗歌语言的暗示
①找出意象,即景(人、事、物);
读懂诗歌的检验标准
“写什么”: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理、趣)
边塞征战、山水田园、咏史怀古……
“怎样写”:表现手法 “为何写”:思想感情、情趣情怀、态度倾向、内心感慨……
二、如何“读懂” (1)树立语言意识
——立足诗句细读,旁批,读出几层写几层
(2)结合辅助信息
——标题、注释、作者、小序、标点等
例:
三峡吟
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4. 审一审 析显隐 (2)审隐:分析诗歌语言的暗示
弄清了景和情, 就大致把握了诗歌的主题!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胡应麟
“作诗”
——[明]谢榛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诗歌语言的这种暗示性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快速读懂诗歌8法
方 二、著名诗人的诗歌特征:(记忆) (1)陶渊明——先做几年小官,后辞官隐居——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法 ——朴素真挚,悠然冲淡; (2)骆宾王——仕途受挫,起而造反——建功立业,怀才不遇——擅长
二 铺陈,圆熟流转; 读 (3)王勃——少时家贫,出仕废官——怀乡送友——意境开阔,清新质
朴;
作 (4)陈子昂——慷慨任侠,株连下狱——忧国忧民,生不逢时——激情 奔放,刚健质朴;
四、作者的处境与诗歌
方 法 作者降职被贬:怀才不遇、报国思用; 二 作者旅居外地:羁旅愁思、思乡怀人; 读 作者朝代灭亡:亡国之痛、收复失地。 作 者
方 练习: 望洞庭湖
法
刘禹锡
诗豪
二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读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 注:本诗写于被贬途中。
者
问:表这达首作诗者表对达洞了庭作美者景什的么喜感爱,情表?现作
五
①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 而国中多饿人。”“
读
②“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 能为掌上舞”。
典
问题:全诗表达的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故
提示:楚腰纤细(楚灵王),掌中轻(汉成帝)---沉湎酒色 青楼、扬州梦(诗人)---也曾沉湎酒色。忏悔和前程如梦
故
提示:“故乡篱下菊”:陶渊明(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诗 人自己(?)
答:诗中“故乡篱下菊”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典故,流露出了诗人和陶渊明一样厌弃官场、归隐田园的情怀。
1、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的词,如
方
“悲”、“愁”“孤”“喜”“闲”之类。
法
2、修饰词:形容词、副词等,尤其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 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 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情感 技巧
内容: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 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 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今年梅花又开 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 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 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举例:第一、是声律的要求,押韵、平仄和对仗的工稳。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词语颠倒)
第二、表情达意的需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深层意思?
题目—— 作者—— 注释—— 题材—— 内容——典型意象、情点
一、读标题
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 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 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 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注意典故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 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 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 的主题。
遣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①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 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②“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体轻,能为掌上舞”。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情感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 技巧
注释:①本诗大约作于诗人晚年羁泊异乡期间。②宝剑篇:唐
郭元振落拓未遇时作《宝剑篇》,后因此篇得武后赏识,终实现
匡国之志。③新丰酒:马周落拓未遇时宿新丰旅社,受到店主人
的冷遇,于是取酒独酌,后得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注释①提供写作背景 注释②③指明所用典故。
杜鹃 鹧鸪
凄凉、哀伤 旅途艰险、离愁别绪
寒蝉
悲凉
鸿雁
思乡怀亲之情、羁旅 伤感 、指代书信
练一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触 视
宣城①见杜鹃花 李白 景 听
蜀 一国 叫曾一闻回子肠规一断②鸟,,三宣春城三还月见忆杜三鹃巴花③。。 生 情
结 合
注: ① 【宣城】今安徽宣城县。 ② 【子规】一名杜鹃,
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 “常插梅花醉”写的是词人早年青春佳偶,人与梅
花相映。“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迭经丧乱,心 与梅花共碎。“故应难看梅花”写了词人晚年漂泊天涯, 不想再看梅花委地飘零。
运用的是对比手法。赏梅而醉、对梅落泪和无心赏梅, 三个生活阶段,三种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在 对比中表现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从上下两阕的安排看,上阕写 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 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哀老孤苦的处境和饱 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专题(一) 如何读懂诗歌
《考试说明》有关诗词鉴赏的要求: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 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 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 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3.赏析表达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 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 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3.这里景色好美,我就在这里吧。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4.我才不和你们这群傻子在一起呢。
洁身自好、放浪不羁
如何快速读懂诗歌
大胆猜测 小心求证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三看
一看标题: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标题 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 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为我们打开 了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诗歌题目
旅夜抒怀 琵琶行 (白居易) 咏柳(贺知章) 寻隐者不遇 (贾岛)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 书愤 征人怨 春夜喜雨 悯农
蕴含信息
表明时间、背景 表明诗歌体裁
表明写作对象、手法 表明写作内容
表明地点、内容 表明情感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内容
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8
内容:我虽然胸怀匡国之志,也有郭元振《宝剑篇》那样充 满豪气的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黄叶 已经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 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新交的朋友遭到浇薄世俗的非 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心中想要断绝 这些苦恼焦烦,要用新丰美酒来销愁解闷,管它价钱是十千 还是八千。
技巧:虚实结合 吊古怀乡之佳 作 触景生情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故不国堪 不回 堪首 回月 首明月中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杜甫——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雅俗共赏
李贺——奇诡变幻
李商隐——含蓄绰约 杜牧——清丽俊逸
固定风格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
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
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三、存在的问题
(一) 读不懂 (二) 说不清 (三) 答不全
四、诗歌的特征有哪些?(为什么读不懂诗歌?)
1、语序的错乱 跳 跃 2、语言的省略 性
3、时空的跳跃
快速有效地读懂古诗词
1.我被贬了,好郁闷啊。我又被贬了,好郁 闷啊。我朋友也被贬了,好郁闷啊。
仕途失意、壮志难酬 2.我想家了。
思乡怀远,羁旅愁思
情感
技巧
内容:
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 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 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晚钟 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上空轻轻拂过;已经明 白他顾不上过来,是自己太过急切想要见到他。
情感: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
• 能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如何明白浅层意思?
(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 语等;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 的句子。
情感: 表现了诗人羁泊异乡时因目接凄风苦雨而引起的悲酸凄 苦和愤郁不平的身世之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技巧: 双关:风雨,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更喻人世间风雨。 用典、对比:首尾两联皆用本朝典故,以马周、郭震两人见召 重用成为名臣,与自己的怀才不遇、漂泊无归形成强烈的对比。 既表现了自己不甘沉沦、意欲匡时济世的胸怀,又流露了对初 唐开明政治的欣慕之情。
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 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 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 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风雨李商隐
内容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内容:失意潦倒,携酒漂泊江湖,沉湎于楚灵王喜好 的细腰女子和赵飞燕的轻盈舞姿。扬州十年的纵情声 色,好像一场梦,醒悟回头,却在青楼女子这中落得 一个薄情的名声。
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 酒色,放浪形骸。
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 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 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 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之意。
二找意象词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 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 象。
意象与情感
月亮
思乡 、思亲;人生的园 满、缺憾;幽静、美好
杨柳 菊花
离别、留恋、伤感;春天 的美好;
高洁、隐逸
梧桐
凄凉悲伤
浮云
漂泊
意象
意象与情感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情风感景。词 汴问水:碧诗波的,感悠情悠基东流调,是望什中么一?片无边春色。春色
常在,但当年豪华的隋宫则已经荒废颓败,只留
答下案断:井残诗垣的供感人情凭基吊调了是。愁行人。啊《千汴万河别曲望》向就长堤 汴对上正水照是的春映美隋景代色衬豪,、,那华堤于随消柳 今逝风飞昔飘的花盛荡一与衰种、隋中漫象天征宫寓,飞的历舞让荒史的人凉感杨惆颓慨花怅败。,。作仿佛
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 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 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技巧:细节描写
二看作者
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 往往决定了诗作相对固定的思想感情和 语言风格。
看作者
特定内容
陶渊明——归园之乐
李白——怀才不遇
——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情感:思归 忧国
技巧:描写 抒情